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中八年級生物第一章知識點

校園 閱讀(2.62W)

八年級上冊的生物課本有哪些知識內容是要學生們掌握的呢?在第一章,我們就走進了動物的世界,瞭解動物的主要類群,認識各種動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八年級生物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八年級生物第一章知識點

  八年級生物第一章知識

動物的主要類群

第一節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

一、腔腸動物

1、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水螅、海蜇、海葵、水母、珊瑚蟲等

2、腔腸動物的代表動物:水螅

3、生活環境:水流緩慢、水草繁茂的清潔淡水中。

4、外部形態:有觸手,用於探尋和捕食獵物。

5、身體:輻射對稱(水螅的身體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左右,前後,背

腹,經過身體縱軸可以將身體分為幾個對稱的兩部分)

6、內部結構:水螅的身體由內胚層和外胚層構成,內胚層圍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層上有刺細胞。

5、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6、水螅的縱切面示意圖

二、扁形動物

1、常見的扁形動物有:渦蟲、華枝睪血蟲、血吸蟲、絛蟲。

2、扁形動物的代表動物是:渦蟲

3、生活環境: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塊下面

4、外部形態:身體背腹扁平,身體呈兩側對稱,也叫左右對稱。

5、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很發達,大多數扁形動物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

6、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呈兩側對稱,身體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第二節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一、線形動物

1、常見的線形動物有:蛔蟲、繞蟲、鉤蟲、絲蟲、線蟲。

2、代表動物:蛔蟲

3、生活環境:寄生在人的小腸內,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形態結構:身體呈圓柱形,中段較粗,兩端較細,體表有角質層。

5、內部結構: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構成,但生殖器官發達,無專門的運動器官。

6、蛔蟲病的感染途徑:和蟲卵有關係

(1)人喝了帶有蟲卵的生水。

(2)吃了沾有蟲卵的蔬菜。

(3)沾有蟲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蟲病的預防

(1)首先注意個人衛生,

(2)不喝不潔淨的生水,蔬菜。

(3)水果要洗乾淨,

(4)飯前便後要洗手

(5)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後再使用

8、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二、環節動物

1、常見的環節動物有:蚯蚓、沙蟬、蛭。

2、代表動物:蚯蚓

3、外形:身體由許多相似的體節組成,前端有口,後端有肛門。

4、環帶:距離環帶近的是前端,距離環帶遠的是後端。

5、用手摸蚯蚓的表面,感覺到粗糙不平,這就是剛毛。

6、蚯蚓的呼吸:溼潤的體壁

7、運動:剛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運動。

8、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和疣足輔助運動。

9、蚯蚓的作用:

(1)疏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含有蛋白質、脂肪,營養價值高。

(3)藥用

(4)幫助處理生活垃圾,消除環境汙染。

  八年級生物基礎知識點

傳染病和免疫

常見傳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結膜炎、 蛔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 乙肝等。

第一節 傳染病及其預防

1.傳染病是由某種特殊的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間或人和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根據致病的.病原體不同,傳染病可分為細菌性傳染病、病毒性傳染病、寄生蟲傳染病等。

3. 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1)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叫傳染源。

(2)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歷的途徑叫傳播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3)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的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

5.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控制傳染源:如隔離、建立專門的傳染病醫院。

(2)切斷傳播途徑:如照紫外線,在教室噴灑消毒液。

(3)保護易感人群:如接種疫苗或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及其功能:

(1)第一道:面板和黏膜,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的黏膜上還有纖毛,隨著纖毛的擺動,病菌等異物能被清掃出去。

(2)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能破壞許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融解。分佈在血液,淋巴結,脾臟,肝臟等組織器官中分佈有吞噬細胞,可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

2. 第一、二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叫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叫特異性免

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

物)。

抗原進入體內促進淋巴細胞產生抗體,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抗體對抗原的反應具有特異性,一定的抗體只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猶如鑰匙與鎖的關係)。

4.免疫的功能:

(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自身穩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防禦保護)

(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

腫瘤細胞)。(免疫監視)

6. 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

7. 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時,進入人體內的某些食物或藥物會引起過敏反應。找出過敏原,並且儘量避免再次接觸過敏原,是預防過敏反應的主要措施。

8. 計劃免疫意義:

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式,有計劃的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對於保護兒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後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八年級生物知識歸納

分佈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細菌和真菌

1.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叫菌落。

細菌菌落特點: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點:較大,呈絨毛狀、絮狀蛛網狀,有紅、綠、黃、褐、黑等顏色

2.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①配製培養基②高溫滅菌 ③接種④恆溫培養

3.培養基:含營養物質的有機物

4.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營養物質)、一定的生存空間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則厭氧(即有氧時生命活動受抑制)。除少數細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即營養方式為異養)

5.科學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極特殊的環境中,發現了古細菌。古細菌的存在說明:①古細菌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②細菌的分佈很廣泛。

6.炎熱的夏季,食物容易腐敗,得胃腸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熱的夏季,空氣溼度大,溫度高,適於細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長,食物儲存不當或時間過長,就會因被細菌、真菌汙染而變質,人們吃了變質的食品就會的胃腸炎。

7.洗淨晾乾的衣服不會長黴,而髒衣服髒鞋就容易長黴,原因是:洗淨晾乾的衣服清潔乾燥、缺乏營養物質,不適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淨晾乾的衣服不易長黴;反之,髒衣服給真菌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因此髒衣服容易發黴。

8.製作泡菜時加蓋後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讓空氣進入壇內,而保持壇內缺氧環境,因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無氧環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乳酸。

9.17世紀後葉,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並發現細菌;而19世紀,“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10.細菌很小,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只有一顆小米粒大,單細胞。(病毒比它還小)

11.細菌特徵:微小,有桿狀、球狀、螺旋狀等形態,無成形細胞核。大多隻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屬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細菌能形成對不良環境有較強抵抗力的休眠體,叫芽孢

12.細菌的結構特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附屬結構: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保護作用),有些細菌有鞭毛(用於在水中游動);有些細菌在生長髮育後期形成芽孢(輕,對惡劣環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體)。

13.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時就分裂一次。

14.細菌的營養方式:一般異養(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並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