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紀錄片《書迷》觀後感

校園 閱讀(4.34K)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紀錄片《書迷》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錄片《書迷》觀後感

這部紀錄片《書迷》以四集的體量介紹了書籍設計者、書店店主、淘書者、售書者等各樣人物,從中能夠感受到他們對書籍的那份真摯的愛:打造一方書籍天地,結起與每本心愛之書的緣,每個人與書都有著各自的美妙故事,因為書籍不僅僅給他們提供了知識,更為他們帶來了樂趣與暖意。

書店之中自然有一番別樣的風景,但也無可否認目前實體書體面臨著一定的生存困境,做文創產品、建設書店的複合空間、開設主題書店,許多書店都在努力走一條轉型之路,衷心希望實體書店能夠通過種種差異化的策略獲得更好的發展。左手文化右手商業可能會是一種好的狀態,就像誠品書店的店主既提到了創造讀者又提到了創造價值,盈利才是書店能夠持續下去的最大動力,再崇高的情懷在虧損面前都不堪一擊,最終也只能關閉書店,只有讓書店更好的生存下去,才能保留這麼一方人與人、人與書相遇的天地。

看到了豆瓣評論裡對收書售書人那期的吐槽,覺得他們充滿銅臭、並非真愛書籍怎樣怎樣的,看到這種沙雕發言,我真的是不吐不快。不管這些書籍周邊產業的`從業者進行這份工作的初衷是為了錢還是為了熱愛,都無可否認他們的存在讓許多愛書之人獲得了更好的體驗,有了盈利他們才會真正地想去幫助那些藏書人獲得心愛的古舊圖書,就像片子裡那個本來不怎麼識字的收破爛的人逐漸通過二手書的買賣有了自己的門店有了體面的生活,但他也讓當地的藏書者享受到了更便捷與更優質的服務,當地的藏書者也心甘情願的願意給予他相應的回報,這不就是通過市場化的力量達成的一種更好的資源配置嘛。用愛發電總歸是電量微小,以市場化的收益發電可能會更加持久,而且市場化帶來的專業分工就是會比個體誤打誤撞的尋覓書籍效率更高一些,哪怕有人僅僅是因為錢而進入這個行業之於書迷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當然也要警惕過度商業化與炒作的傾向。

書迷愛書因其是傳承文化的載體,部分書籍從業者愛書因其是養活全家的飯碗,這兩種愛誰又比誰深刻,誰又比誰高尚呢?書籍被愛得到了善待與流傳又何必糾結於那些呢?豆瓣上的一些小資產階級的文藝腔調著實令人噁心,讀書應當是讓我們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而不是自視甚高的把自己從勞苦大眾中抽離出來置於一個更高的位置。作為愛好的讀書其實是一種打發時光的方法,你可以說讀書比吃肉喝酒省錢,也可以說讀書比通宵蹦迪養生,但你能說讀書比其他的消磨時間的方式更高尚嗎?

雖然我很喜歡書籍,但卻無法體會到片子裡那些藏書人的樂趣,買房置業的結果卻被書籍侵佔了大部分生活空間,顯得有些為外物所役。更喜歡那個天津藏書人的說法,他並不是藏書人,而是一個用書人和玩書人,欣賞這種對待書籍的態度,我輩普通人受限於資金與家庭空間,但可以將書籍為我所用,以腦海儲備書籍,讀書入心,心外可無物矣;書籍也並非高高在上、需要崇拜的物品,它是陪伴我們的朋友,做一名“玩書人”,與書建立起最親密的關係,不要把讀書當作負擔,享受書籍帶來的樂趣。書之於我,能有玩之樂,故能成其迷,做一名書迷便是一件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