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堅持聯絡的觀點的教案

校園 閱讀(1.04W)

教學目標

堅持聯絡的觀點的教案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識記聯絡、發展、原因結果等概念;幫助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絡是普遍的客觀的、、事物是變化發展地、;明確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辯證關係、整體和部分之間的辯證關係、。初步培養學生用聯絡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觀察事物處理問題要樹立全域性觀念,。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判斷正誤、是非的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等;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學習等方法,讓學生明確事物是普遍聯絡的、聯絡是客觀的有條件的、世界是發展的,以及因果聯絡、整體和區域性的關係等觀點,從而培養學生堅持用聯絡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 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1)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聯絡的發展的態度和解放思想、反對孤立的、靜止的地看問題。

(2)情感目標: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理解國家兩個文明建設的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增強愛國情感。

(3)價值觀目標: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

教法建議

關於第一節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事物聯絡的普遍性

(1)聯絡普遍性的含義:

聯絡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首先明確聯絡是講關係的概念。這種關係是指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簡稱兩個"相互"的關係。這兩個相互的範圍,一是事物與事物之間都存在這種關係。這種關係一般稱為事物的外部聯絡。二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也存在這種關係。這種關係通常稱為事物的內部聯絡。無論內部聯絡還是外部聯絡,我們統稱為聯絡。

哲學上的聯絡概念是對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係,這一共同屬性的概括和總結。它是一個高度概括的辯證法的範疇,與社會生活中人們常講的具體聯絡是不同的,二者是共性和個性的關係。

(2)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原理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相互聯絡的。如黑格爾所說:“譬如一隻手,如果從身體上割下來,命雖可叫手,實已不是手了。”列寧很欣賞這句話,指出:“身體的各個部分只有在其聯絡中才是他們本來應當的那樣,脫離了身體的手,只是名義上的手。”這說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構成的。構成事物的各個部分、要素不是散亂的一團,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絡在一起的。因為只有這樣,事物才能成為有機整體。

第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絡著。這個聯絡包括橫向聯絡和從相聯絡兩個方面。鹿群和狼群的例子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處於相互聯絡之中,是該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這是指事物之間的橫向聯絡。人類對世界由淺入深地認識史說明任何事物都處於前後相繼的聯絡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這是指事物之間縱向聯絡。

第三,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絡的統一整體。從自然界的內部到人類社會的內部、人的意識內部,從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之間到客觀世界與人的意識之間,都連線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絡的有機整體,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第一, 事物聯絡的客觀性與人的關係

(1)事物聯絡的客觀性,是指聯絡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們強加的。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在這一點上市無條件的,絕對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任何事物和任何事物都聯絡著。一事物和他事物的聯絡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相對的。

(2)聯絡的客觀性與人的關係:事物的聯絡是客觀的,並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絡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絡。但我們必須反對主觀臆造的聯絡,“烏鴉叫喪,喜鵲報喜”、“888代表發發發”等;“殺雞取卵”等掠奪式開採都是無視聯絡客觀性的表現,都是十分有害而且必須堅決予以制止的。

第二,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絡

(1)因果聯絡的含義: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這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叫做因果關係。

(2)因果聯絡的特點:因果聯絡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現行後續的關係。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兩個特點必須同時具備才是因果聯絡。如四季更替是先行後續的`關係但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所以不是因關聯絡;發展經濟和汙染環境也不是因果聯絡。

(3)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原因和結果是有區別的。一是含義不同,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叫原因;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叫做結果。二是時間順序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絡中,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後,形成前因後果、先行後續的順序。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絡中,原因總是處於"主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動因"的作用;結果總是處於"被動"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結果"的作用。可見,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就會發生倒因為果、倒果為因的錯誤。原因和結果又是不可分割、相互聯絡的。一是二者互相依賴,原因離不開結果,相對結果而言,原因才能成氣為原因。結果也離不開原因,沒有原因就沒有結果。相對原因來說,結果才成其為結果。二是二者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轉化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在這一關係中是原因的在另一關係中則是結果。這是由於事物的聯絡和發展是一個無限的鏈條。另一種情形是在同一關係中,兩種現象互為因果,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等。注意:第二種情形的轉化只是在一些因果聯絡中存在,而不是在一切因果聯絡中普遍具有的。

(4)因果聯絡原理的方法論意義:首先,它使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由於事物都處在因果聯絡之中,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認識它產生的原因,又要研究和認識他的結果。科學研究的重要使命就是探索事物的因果聯絡,尋因究果。其次,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絡,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由於一定的結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懂得這一點就能使人們自覺地從某一行動結果中,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由於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懂得這個道理能使人們根據某種原因,預見事物發展的結果指導實踐活動。

第三,整體和部分的關係: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1)整體和部分相互區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含義不同,二者有嚴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體就是整體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不分而不是整體,二者不能混淆。二是地位和功能不同。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時,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如鐘錶由各種零部件組裝而成,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鐘錶的計時功能。第二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三人其心,其力斷金。第三種情形是,整體的功能小於各部分功能之和。條件是當各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2)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體由部分組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任何部分離開了整體,它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二是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效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效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效能會對整體的效能狀態起決定作用。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與要素的關係。這裡講的"一定意義上"主要是指兩對關係具有的共性方面,即兩對關係都是強調整體性原則,都是互相依賴等方面。

關於第一節的教法建議

(1)、總體思路:

哲學原理或觀點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綜合概括的結果。每一個普遍性的哲學命題,都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礎上的總結和抽象。所以,每個重點難點的突破都是由具體到抽象,而且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領域三個方面列舉事例,只有這樣得出結論才帶有普遍意義。

(2)、具體建議:

①對"事物聯絡的普遍性"這一知識點的突破可嘗試用小組協作調查法。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認識領域的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絡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又是普遍聯絡的。調查的內容包括事物內部、事物之間(包括橫向聯絡和縱向聯絡)兩個方面。全班分成4個小組,分別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以及這三大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絡的。第一組調查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聯的,調查的內容包括:無機自然界內部包含哪些因素?這些因素之間是什麼關係?如果其中一個因素受到破壞會造成什麼後果?無機自然界和有機自然界是什麼關係?無機自然界的發展史是怎樣的?等。第二組調查人類社會的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從經濟領域來看,人類活動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四個環節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經濟和政治的關係是怎樣的?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五種社會形態,這五種社會形態之間是什麼關係?

第三組調查認識領域的小組調查的內容包括:我們現在所學的科目它們之間有聯絡嗎?隨著文綜和理綜的出現,你認為我們應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才能在大學聯考中取得好成績?請結合事例說明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些世界之謎嗎?第四組調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絡的,調查內容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認識領域的關係是怎樣的?請結合事例加以說明?在調查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填寫下表:

②對“人和事物聯絡的客觀性的關”"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嘗試採用探究性學習。探究的主題是人和環境的關係。內容包括:我們現在生存的環境的如水資源、礦產資源等現狀怎樣?造成這種狀況的主客觀因素各是什麼?人類在開採自然方面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有哪些?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的背景是什麼?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怎樣才能協調發展?人類怎樣才能和自然界和諧相處?全班分成六個小組,針對上面六個問題進行探究,然後在全班交流探究成果。教師在探究的基礎進一步引導分析得出結論:人們如果無視事物的客觀聯絡,或否定客觀存在的聯絡,必然給人類帶來惡果,受到客觀聯絡的懲罰。

③對"因果聯絡的特點"這一知識點的分析,可採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師可由一個具體的因果聯絡的事例匯入,使學生認識到任何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處於因果聯絡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列舉一系列聯絡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判斷哪些是因果聯絡,並引導學生分析因果聯絡區別於其他聯絡的特點,原因和結果的關係是怎樣的。

④對"整體和部分相互關係"的教學可採用問題教學法,教師事先讓學生先預習本框題內容,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疑惑的問題,教師彙總學生提出的問題,找出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全班討論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