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美術評價體系的兩點看法

校園 閱讀(2.3W)

美術評價體系的兩點看法

普適性不是普世性,與特殊性相關,或者說,其不過將某一區域性的特殊的地方性知識推廣開來。所以,“特殊”是前提,先具有特殊性,而後又具有顛覆性,才能成為具有普適性的知識。我們現在提“中國標準”,實際就是在民族國家意識下爭取話語權的問題,或者說,是針對目前全球化中的美國標準,但利弊如何?是否可行性?比如全球化,其歷程較長,是17世紀以來歐洲文化的全球性擴張。而全球化中奉行美國標準的時間會短些,在二十世紀,兩者都和他們的政治、經濟、軍事的整體擴張聯絡在一起。現在,我們強調中國標準有沒有一種“中國化”的意圖?當然,我們可以理解這只是我們抗拒外來文化的“入侵”手段與策略而已,是在當代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中一種文化的自覺行為,還是地區性的文化策略。但“走出去”呢?如何走出去?我們的文化是否具有擴張性?或具備一種顛覆力?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具體而言,在中國畫創作領域,我們所強調的“當代標準”建立在什麼理論形態上?在油畫創作領域,我們要明確中國油畫的當代歷史地位,其評判的標準又是什麼?

所以,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能做到的,只是在全球化的視野中回過頭看清自己,知道我是誰,即強調自我,在個人主義的立場上面去實現其藝術主張。不少問題先放在個體方面去消化。

個體的流動性很強,文化聯絡也很廣泛。所謂的.“走出去”,應先給藝術家開啟大門,讓藝術家大量地走向世界。歐洲文化的全球化,就是一個“走出去”的過程,藝術家隨探險隊走出去了,藝術家觀察世界和表達物件的近代方式(即寫實表現體系)也隨著他們近現代的科學技術傳播到世界各地。我們應該看到傳播背後的那個價值觀,正是一種新的文化價值觀使他們的文化傳播發生效力,近代的思想啟蒙運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傳播,也推動了歐洲文化全球化的程序,那是一個系統,能夠互動的文化系統。那麼,中國現當代美術“走出去”依靠什麼?什麼型別什麼性質的文化能夠成為我們走出去的推動力?其價值觀的基礎是什麼?我們談政府行為,談傳播渠道,但我們先要知道我們文化傳播的內動力,我們要考慮我們文化的系統性問題。中國當代藝術有沒有核心的價值觀?有沒有可能具備核心的價值觀?我們有沒有讓自己成為文化帝國的可能?傳播的目的是什麼?是顛覆其他文化?也許這些都會成為我們目前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