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幼兒園大班數學案例分析

校園 閱讀(1.82W)

“測量”是大班孩子非常喜歡也是他們能力範圍以內的事。所以,在大班適當地安排一些測量活動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能不斷地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我就和孩子一起進行了一個“學習用非科學測量工具測量”的活動。首先,我作了充足的準備,給每個孩子設計了一份記錄表,還準備了各種測量工具,讓幼兒選擇,今天活動我們採用了分組教學的方式。所以,我實際上上了兩次,但這兩次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方法和效果。其中我作了一些調整。

幼兒園大班數學案例分析

第一批孩子能力整體比較弱。所以,在開始的第一環節“用筷子去量桌子的高度”時就出現了很多問題:

有的孩子量的起點不對;有的孩子量了一段後接的不恰當,導致測量結果發生了偏差。經過交流、演示,孩子們都掌握了一種正確的測量方法,他們都知道量好一段用手指按住作為記號,接著再量一段,可是接下去的一個環節又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出示的記錄紙上有四種東西:桌子、椅子、窗戶、門,每種東西上分別用紅線畫出了被測量處,經過引導,孩子們基本上都能理解,而且實際操作時也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去量,問題出在記錄上,孩子們缺乏記錄的'意識和方法,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記,不會用數字或其他方法去表示自己的操作結果。雖然我再三地提醒,但孩子們還是沒有一種明確的方法。有的孩子手眼不協調,總是記不住量了幾段;有的孩子記是記了,但是看不清楚,根本沒有按照標記去記,張冠李戴;有的孩子記到了第二次記錄的格子裡去了。

所以,在第一次測量後的展示交流中,我沒有和孩子重點交流測量的正確方法(基本上已掌握),而是和他們探討一種更明瞭、更好的記錄方法 ,然後再讓他們去重新進行第二次測量。就這樣,時間過得很快,本來還想接下去讓孩子用其他量具去量,發現不同量具與結果之間的關係的祕密,現在只能放到下一次了。

第二批孩子比第一批孩子相對來說能力較強,他們不用老師多指導、多演示就掌握了測量的方法,有的甚至還有創新。如田丹小朋友用鉛筆在接口出作記號繼續量;趙志豪小朋友用一隻有顏色的小袋子按住介面作記號……為了讓他們學習記錄的方法,我給他們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就放手讓他們去量了。這一組孩子思路比較清楚,基本上都能用數字或圓點記下所量的段數,而且對多了一段的“記法”也頗具匠心:徐創小朋友在椅子標記下的空格處寫了一個數字2,並在2的上面畫了一小段筷子的樣子,他說是表示椅子量出來有兩隻筷子再多一小段;沈嘉琦小朋友同樣寫上了數字,只是把多出來的一段畫在了數字的旁邊,這樣也一目瞭然;胥冰清小朋友沒有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圓點來表示量的段數,這也是一種方法,同樣值得肯定和鼓勵。

雖然他們記得比較清楚,但是也出現了問題,有的孩子也和前一組的孩子一樣,沒有看清標記,自己隨意記錄;有的孩子對一下子一邊測量一邊記錄四種東西有點無所適從,總是手忙腳亂。隨後,我們進行了運用多種測量工具來測量的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田丹小朋友很細心也很有耐心,她選用了最短的牙籤作為測量工具,一段一段仔仔細細,邊量邊在嘴巴里數;趙雨萌小朋友剛開始用毛線量,量好椅子後馬上又換了吸管,而且每次記的時候都來求助老師,缺乏信心……後來,我沒有再讓孩子來展示、交流,因為他們還沉浸在這個操作的過程中,測量活動就這樣自然地結束,但留給我的思考卻很多。

本來,我想得很周到,設計得也很完美,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層層深入,希望孩子在活動中能獲得很多的經驗。但是沒想到孩子們卻出現了這麼多的問題,而且能力弱和能力強的孩子又有不同的問題出現,使我組織的活動不能順利地開展下去。後來,我仔細地思考著,也尋找著其他的一些策略。我想,第一次測量活動,我給他們所要測量的東西可能太多了,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另外,根據孩子能力強弱來設計組織環節,可能能力弱的一組操作的時間長一點,被測量物少一點;能力強的一組探索、發現、記錄的深度可適當加強,但最後的環節不一定要在課內完成,可以通過延伸活動或小組交流的形式來完成;同時,記錄的表格應儘量簡化或讓孩子積累一定的經驗,學習一些好的記錄方法,並理解表格橫向、縱向所表示的意思,以避免記錄時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困難。

我想,明天我還要讓孩子繼續去完成表格上的任務,相信他們在多練、多想、多記得過程中會自己習得一些好的經驗和方法。我想,我不需著急!

(分析:追隨孩子的課程不是為個別有能力的孩子服務,而是為全體幼兒服務。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獨特的個體。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孩子的個體差異,傾聽孩子、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體察孩子的需求,為每個孩子制定一套自己的發展目標,讓目標為孩子服務,而不是強拉硬扯地讓孩子為目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