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四下《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2.42W)

【教材理解】

人教四下《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為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裡行間流露著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嬰、毅、筐、怖、腫、榨、憋、誘”8個生字。通過看圖認識“箢箕、鐵杴、豌豆、萵筍”這四個學生感到困難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親的執著和勤勞。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促進學生自主讀書,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來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朱自清筆下的父親浸透了對兒女深沉的愛,許地山筆下的父親諄諄教誨兒女做人的道理,王樹槐筆下的父親又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印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父親的菜園》。

師:根據自讀要求,認真讀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1、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找出勞動工具和蔬菜名稱的生詞,劃一劃,讀正確。

3、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找出父親開墾菜園經過的部分。

三、體會變化,自主質疑

1、師:我們來讀讀這四個生詞。

2、課文講了父親開墾菜園的事:

寫父親開墾菜園的是2~10節。

3、這部分中有兩句話,我們先來讀讀課文中的這兩句話。從這兩句話中你瞭解到一些什麼課件出示兩句話:

⑴ 望著這一塊貧瘠( )的土地,我問父親:“豌豆真的能長出來嗎?”

點貧瘠,出現:

可怖的岩石、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出現圖片1我們認識一下這一塊貧瘠的土地。讀句子。

⑵ 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嵌字的理解。

再讀讀這兩句話,你能提出一些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問題板書:

貧瘠──“碧綠的翡翠”

(父親身上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在這一塊荒地上嵌上一塊碧綠的翡翠)

四、小組合作,體會情感

快速瀏覽課文2~10節,根據“開地”“填石”“肥土”把這一部分分成三個層次。

指名三位同學讀三個層次。

小組學習任務:

我們小組學習的是課文的( )這一部分:

劃出這部分中父親遇到困難的句子。

劃出這部分中父親對待困難的句子。

討論:談談自己的理解。

我們小組推選( )代表發言。

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小組學習其中的一個部分,去了解這位不尋常的父親。

開地:

1、全家人都投去詫異的目光──要知道,在我們這裡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

2、望著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一塊新的菜地!”

3、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

板書:

開地:從早到晚

師讀困難的句子,你們讀父親的決心。

填石:

1、可是,山坡菜地裡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個了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

2、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風雨中……

3、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板書:

填石:肩紅腫,腳起泡 重點讀第三句,多麼堅毅的父親。

肥土:

1、望著這一塊貧瘠( )的土地,我問父親:“豌豆真的能長出來嗎?”

2、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炸幹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父親是把剛萌生的希望揉進了土地。拼了命這裡緊緊指的是這片荒地嗎?朗讀指導。

3、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

讀課文。

五、總結課文,情感昇華

現在你知道父親身上這股神奇的力量是什麼?

看板書總結:

因為父親的勤勞,所以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碧綠的翡翠。

因為父親的堅毅,所以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碧綠的翡翠。

因為父親的執著,所以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碧綠的翡翠。

師:最後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一片碧綠的翡翠一般的菜園,這不僅僅是父親的勞動成果,這更是我和我們全家人的精神家園。齊讀最後一節,下課。

【板書設計】

(問號改成歎號堅毅紅筆寫)

勤勞:

貧瘠──堅毅──“碧綠”的翡翠

執著:

開地──從早到晚

填石──肩紅腫,腳起泡

肥土──精心伺候

【小組學習任務】

父親的`菜園

小組學習任務:

我們小組學習的是課文的( )這一部分。

劃出這部分中描寫父親遇到困難的句子。

劃出這部分中描寫父親對待困難的句子。

討論:

談談自己的理解。

我們小組推選( )代表小組發言。

【教學後記】

一、預測到的困難

這篇課文所描述的內容離我們江南一帶的孩子生活十分遙遠,學生對於“貧瘠的土地”,“可怖的岩石”,“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等詞語缺乏一定的感性認識。對於父親開墾菜園的相關內容“開地──填石──肥土”也不是很理解。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學生對文章內容容易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無法達到最優化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時的一些成功做法

1、運用現代教育媒體,促進學生文字理解:

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可以充分提供學生直觀,感性的認識,拉近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本課教學時教師製作有效的課件,向學生出示“貧瘠的土地”,“可怖的岩石”,“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和“箢箕,鐵杴”的圖片,讓學生一下子理解這些平時生活中沒有任何接觸的事物,圖文結合進行新詞教學的方法從學生心智發展的特點出發,讓學生學得興趣昂然,對於突破難點詞語的教學十分有效。

2、運用小組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自主讀書: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精心組織小組學習,能讓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在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對小組學習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小組學習有學習任務, 學習步驟,小組學習的成果能一一得到檢測。經過認真的小組自主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對於文字的內容加深了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充分參與,體會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語文的一定方法。

3、以讀促思,邊思邊讀,促進學生的感悟:

課堂上我們呼喚琅琅書聲,然而有效的教學要求讀思結合,讀出問題來,在讀中解決問題。本堂課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初讀課文,讀中質疑:“父親身上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在這一塊荒地上嵌上一塊碧綠的翡翠”再讀課文,讀中解疑,學生通過自讀,交流體會父親開闢菜園的過程,感悟父親勤勞和執著的精神。選讀經典,感悟精神。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節,配以優美的畫面,對於文字內涵的體悟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