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歷史複習提綱

校園 閱讀(1.96W)

七年級在整個國中階段很重要,有紮實的基礎,會使學習更加輕鬆。下面就為您推薦內容七年級歷史1-3單元複習提綱。希望您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七年級歷史複習提綱

第一學習主題:

第1課 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他們的活動揭開了中國歷史的第一頁。

2、距今約(70萬年-20萬年)前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他們的體質特徵:(已具備了人類的基本體質特徵,但仍保留著一些猿類的特點:前額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齒粗大);

在生產生活方面:(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製石器,靠獵取動物、採集維持生活,能夠使用天然火);

距今約(18000年)前的(山頂洞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裡,山頂洞人的體質特徵:(模樣同現代人基本一樣)

在生產生活方面:(山頂人掌握了磨製和鑽孔技術,能染色,能人工取火和用獸皮縫製衣服)。

(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是我國的早期人類,都生活在舊石器時代。

組長檢查簽字:

…………………………………………………………………………………

第2課 原始農耕文化的遺存

1、我們已知的原始居民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河姆渡居民)是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代表,(河姆渡遺址)是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文化遺址;(半坡居民)是我國黃河流域原始農耕的代表,(半坡遺址)是我國北方留下的重要原始農耕文化遺址。

2、河姆渡居民距今約(7000)年前,他們使用骨、木、石質及陶質工具;他們在湖泊和沼澤邊種植(水稻),

他們飼養水牛、豬和狗等家畜,採集和漁獵在他們生活中仍佔有重要地位,他們最早製成(陶質)小船,

他們最早住(木頭建造:卯榫和捆綁結構)的木房子;

半坡居民距今約(6000)年前,生活在(陝西西安),他們廣泛使用(磨製石器),他們種植粟、麻和蔬菜,他們飼養豬、狗、羊、牛、雞等家畜和家禽,他們用麻(紡織麻布),他們能製造各式各樣的(彩色陶器),他們住(半地穴式房子)。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的差異反映了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階級產生。

3、(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沒有掌握磨製技術,(山頂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都掌握了磨製技術。區分"舊石器"和"新石器"的根本在於(工具是靠打製還是磨製而來),(磨製)是新石器最重要的特點。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特點: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兩大型別(稻作農業和旱作農業)。

組長檢查簽字:

…………………………………………………………………………………

第3課 遠古的傳說

1、大約(4000)多年前,我國黃河流域最著名的部落是(炎帝)和(黃帝)領導的部落;東方最強大的部落是(蚩尤)領導的部落。炎黃激戰在阪泉,炎黃與蚩尤激戰在涿鹿。

2、炎帝姓(姜),人稱(神農氏),他貢獻有:製作耒耜,教民耕種,發明陶器,嘗百草,發現治病的藥物;

黃帝姓(姬),號軒轅氏,他的貢獻有:創制曆法,指導人們根據季節變化播種、收割,發明加工穀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

黃炎部落是(華夏族)的主幹,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尊奉(炎帝)和(黃帝)為祖先,炎帝陵在(湖南),黃帝陵在(陝西)。

3、(黃帝)以後很久,(堯)擔任了部落聯盟首領,(堯)老的時候,部落首領們推舉了(賢能)的(舜)任首領,(舜)後是(禹)任首領。

(堯、舜、禹)相繼接替擔任部落聯盟首領是經過部落首領們民主推選實現的,歷史上稱這一制度為("禪讓制"),禪讓本質是民主推選。有才能的人任首領的制度。堯舜以禪讓的辦法推選賢能,是取最公道的制度。

4、大禹治水讓人感動,治水的辦法:挖溝開渠,疏導。品質:他臨危不懼,不怕艱難困苦,以天下利益為重,為民謀利益,開拓創新,講求方法等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學習主題:

第4課 夏朝和商朝

1、(夏)朝是我國第一個王朝,約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紀,由(禹)建立。從此,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

禹的兒子(啟)繼承了夏朝最高統治者的位置後,標誌(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的最後一個王是(夏桀)。

國家的要素:城堡,宮殿,刑法,軍隊,監獄。

2、約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領(成湯)在(鳴條)(今河南封丘)大敗夏桀,滅亡(夏)朝,建立(商)朝。

約(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從此商朝穩定下來。

商的勢力範圍東至(大海),西到(渭水),南抵(長江),北達(遼河)一帶。商朝的(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和(釀酒)等手工業已很發達。商朝統治500多年,最後一個王是(紂)王,很殘暴,自焚而死。

組長檢查簽字:

………………………………………………………………………………

第5課 西周的興亡

1、商朝後期,地處涇水、渭水流域的(周)族逐漸發展起來。

約(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在(牧野)大敗商軍,滅亡(商)朝,建立(周)朝,都城在(鎬京)(今陝西西安西),歷史上稱為(西周)。

2、周武王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為控制全國廣大地區),分封制的物件: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國,這一制度歷史上稱為(分封制)。一共封了(71)個封國,重要的有(魯、齊、燕、晉、宋)等,封國的統治者叫(國君)(一般稱為諸候)。山東稱為齊魯大地與(分封制)有關。各國的國君擁戴周王為(天子)。

3、西周末期,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都尖銳起來。(周幽王)在位時,各種矛盾空前激化。(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死,西周結束。

組長檢查簽字:

…………………………………………………………………………………

第6課 春秋爭霸

1、(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從此我國曆史進入了(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指(前770年-前476年)。

2、春秋爭霸的原因:

①王權衰落,周王統治已出現嚴重危機;

②一些諸候國強大起來;

③了奪取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

3、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齊國能夠在春秋時期首先稱霸的原因有哪些?(1.地理優勢:位於今天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實行改革,使齊國國力更加強盛;3.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團結了一些諸侯國。)

4、齊桓公稱霸的標誌是(葵丘會盟),晉楚軍隊(城濮之戰)後,晉文公稱霸,相關的成語是(退避三舍),楚莊王稱霸相關的成語是(一鳴驚人),楚王野心很大,相關事件是(問鼎中原),吳王闔閭任用著名軍事家(孫武)改革內政,加強軍隊,成為第四個稱霸者,越王勾踐不怕吃苦,(臥薪嚐膽),在逆境中拼搏奮鬥,堅持不懈,終於成為春秋的最後一個霸主。

5、西周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時,"禮樂征伐自諸候出"。這個變化說明了什麼?(說明王權衰落,周王不能控制和指揮諸候,而強大的諸候實際上取代了周王發號施令,控制和指揮其它的諸候。)

組長檢查簽字:

………………………………………………………………………………

第7課 戰國爭雄

1、戰國,因戰爭眾多,爭奪激烈而得名。春秋之後,我國曆史進入了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戰國七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都城分別是(臨淄、郢、薊、鄭、邯鄲、大梁、咸陽)。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在中間。

2、戰國時期,(鐵)兵器出現,(步兵)和(騎兵)取代(車兵),著名的軍事家有前354年齊軍"圍魏救趙"的(孫臏),前260年秦"長平之戰"以少勝多的(白起)。

3、戰國中後期,秦國力量日益強大,對東方六國構成嚴重威脅。齊、楚、燕、韓、趙、魏有"合眾勢以攻一強",史稱"合縱","合縱"的傑出人物是齊國的(蘇秦);

秦國為進一步向東發展,必須破壞六國的聯合,尤其是齊楚的聯盟,於是採用了各個擊破的辦法,分別收買拉攏東方國家服從於自己,"事一強以攻眾弱",史稱"連橫","連橫"的傑出人物是秦國的(張儀)。

組長檢查簽字:

………………………………………………………………………………….

第8課 商鞅變法

1、戰國時期,社會主要政治特點是("亂")和("變")。"亂"是指戰爭不斷,爭霸兼併戰爭不休止,如晉楚城濮之戰,泌之戰,秦趙長平之戰,合縱與連橫等。變是指變法,如商鞅變法等。

2、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誌是(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牛鼻子上套環說明牛已經被用來幹活了。

3、秦孝公為何重用商鞅進行變法?(①秦國相對落後,東方六國都看不起秦國,連會盟都很少讓它參加;②魏軍渡過黃河佔領秦國大片土地,秦國無力還擊;③秦孝公即位後,深感落後就要捱打,被他國鄙視是莫大的恥辱,於是決心改革內政,變法圖強。商鞅又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才,所以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4、商鞅變法的時間:(公元前356年)。

商鞅變法的內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挖掉土地原有的標誌、疆界,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

②重農抑商。背景:鐵農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興修水利。凡是努力從事農業,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為獎勵。禁止棄農經商。凡是因棄農經商或懶惰貧困的人,要罰做奴隸(此條最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③獎勵軍功。廢除沒有軍工的舊貴族的特權。是在戰場上殺敵立功的人,不論出身,按功勞大小,賞給爵位或官職,賜給土地和房宅。貴族及其後代沒有軍功,就不能獲得爵位和享受特權。

④遷都咸陽,推行縣制。全國高31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⑤嚴明法令。公佈法律,編制戶口,實行連坐法,使百姓相互監督。

商鞅變法的性質: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作用影響:通過變法,舊制度廢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了;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戰國後期,秦國修建了(都江堰)和(鄭國渠)兩大水利工程。商鞅變法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

商滅夏鳴條之戰商勝

西周滅商牧野之戰西周勝

晉楚(春秋時期)城濮之戰晉勝

楚晉(春秋時期)邲之戰楚勝

戰國時期桂陵之戰齊,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長平之戰秦戰趙,活埋40萬趙軍

三秦朝的統一

1、秦統一六國概況: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全國,仍定都咸陽。意義:結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的國家。

2、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國家重大事務由皇帝決定。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別負責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上推行郡縣制,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統一貨幣:以半兩銅錢為通行貨幣。②統一度(長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統一文字:以小篆為通用字型,後來隸書漸流行。

秦末農民起義原因是秦的暴政:①“焚書坑儒”加強文化思想的統治,但摧殘了文化,阻礙了教育,禁錮人們的思想;②賦稅沉重:農民上交大部分的收穫物;③兵役、徭役繁重:如修長城、阿房宮、陵墓等;④刑法嚴酷。⑤秦二世的更加殘暴的統治。

大澤鄉起義時間、地點、領導人: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經過:大澤鄉起義攻佔陳,建立張楚政權。意義: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秦朝的滅亡:1、陳勝、吳廣犧牲後,項羽、劉邦領導農民軍反秦2、鉅鹿之戰,項羽消滅秦的主力(破釜沉舟)3、公元前207年,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

評價秦始皇:

秦始皇對我國曆史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他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完成統一,自稱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後由皇帝決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修長城開發南疆,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他又是一個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修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訂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總之他是一個有大功也有大過的皇帝。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漢朝: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漢武帝劉徹時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1、思想上:①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②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辦太學,博士教弟子員。

2、政治上:①頒發“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徹底解決王國問題②整理財政:貨幣由國家統一鑄造(五銖錢),鹽鐵由國家壟斷經營,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

3、開發邊疆:①設定“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門關地區(哪四郡,寫出來)②重新設定郡縣,加強對五嶺以南廣大地區管轄③把“西南夷”地區納入漢王朝的直接統治下。

漢武帝的統治使西漢王朝在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上實現了大一統,進入了鼎盛時期。

張騫通西域西域:漢朝時,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廣大地區被稱為西域。

經過:①為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為聯絡烏孫夾擊匈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第二次西域。

作用:促進內地與西域經濟、文化的交往。

西域都護: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西域都護,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漢與西域的聯絡:內地與西域人員往來增多;內地精美的絲綢和鐵器等產品,先進的鐵器製作和鑿井技術傳到西域;西域的駿馬、瓜果、音樂舞蹈和魔術傳入內地。

兩漢時期的對外交流

“絲綢之路”從長安經過河西走廊、新疆地區,通向西亞和歐洲。它溝通東西方交通,促進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南方絲綢之路:以成都為起點,經今四川南部和雲南境內,通往緬甸和印度。

海上絲綢之路:從廣東(徐聞)乘船出海,達到今緬甸,印度和斯里蘭卡,換回那裡的明珠和奇石。

1、公元57年,東漢光武帝贈給“漢委奴國王”金印一枚。(日本與漢朝)

2、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波斯灣,瞭解沿途以及歐洲的一些情況。(歐洲與漢朝)

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義向東漢皇帝贈送禮品,這是中國與歐洲第一次直接交往。(大秦:古羅馬帝國)

各位同學:

請大家總結月考的經驗和教訓,認真書寫,態度端正。在考試之前,認認真真複習,踏踏實實背誦,該寫的字不要掛在嘴邊,寫一寫;該背的知識點不要留到明天,背一背。預祝大家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