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

校園 閱讀(1.98W)

海上鋼琴師”,以主人公為線索,描寫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從沒踏入陸地的傑出鋼琴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供大家參閱。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一)

好幾天不上線,昨日一來就看到朋友推薦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鋼琴師》。實話說,我平時不大看電影,外國的更是不輕易碰觸,因為感覺他們總喜歡把諸如災難,暴力,詭異這些東西在視聽上大肆渲染罷了,沒什麼看頭,相較之下,我還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輕柔和緩,溫情浪漫的東西,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

只因《海上鋼琴師》是她推薦的,隨即尋找開啟,直接進入畫面,二十分鐘後,我在心裡笑著說:這傢伙,你怎麼知道我會喜歡,居然不早告訴!是啊,展現在面前的,絕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長的史詩,它不是看完之後的唏噓嘆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擊靈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節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剷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裡發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剷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裡,於是,他就叫1900了。從此後,1900在船上度過了他的一生,一輩子都沒有下過弗吉尼亞號。

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一個天才鋼琴家誕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麼規則,標準之類的東西,他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媽媽”,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樂,他演奏的簡直是仙樂。別人無法進入他的世界,而他卻可以“看”到遙遠的城市,看到那裡的大霧,松濤,甚至行走著的人們的表情,他用自己獨有的內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樂的形式傳遞,抒發。他的樂曲是天籟,一如他的靈魂樣純潔,乾淨。別人也曾勸他下船,甚至也有愛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終究沒有與這些相融。因為他的音樂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來,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傳遞著他內心的安靜,清明和潔淨,這是一個何等的境界,這是一個何等的嚮往。當時無論是下等的工人,黑人,還是貴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嚮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覺的形式出現的美國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樂也正契合了這樣一種嚮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讀為一種靈魂的訴求。

塵世間的人們,每每被俗務俗事所困所纏,常常逃不出自己編織的種種藩籬,然而,這些東西與一個博大的胸懷,與天地之寬廣比起來算的了什麼。許多的人,許多的我們身邊我們周圍普普通通的人,他們往往有著特別的人格魅力,他們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內心書寫者人生,他們樸素恬淡,但他們,富有。就像1900一樣,戰爭也好,誘惑也罷,似乎與他都沒有任何關係,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寧,這就夠了。

我兒子說:有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希望看到我這篇文章的`朋友閒來看一看《海上鋼琴師》,是為共享。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二)

今天重溫一下經典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這已經是我第三次看到這部電影的

海上鋼琴師”,以主人公為線索,描寫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從沒踏入陸地的傑出鋼琴師。片中很令人嘆息的時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陸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來,甚至邀他製作唱片,讓他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終堅持自己在船上這種簡單而又單純的生活。即使在最後生與死的選擇中,他也選擇了與船共生死。他,就這樣葬身於大海,一生都沒踏上陸地,不知這是否是他的遺憾,還是說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執著什麼?到死都不願意去感受一下那個他從未了解過的世界

當看到他將要下船片段時!當他站在雲梯上思考,丟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無從下手,無從選擇,怎麼辦?他扔下了帽子,給了城市一個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後悔。這,便是他的選擇!他會在腦海想象美麗的景色,從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選擇的是忠於自己的內心,他是一個活在內心世界的人他不適合很複雜的人生城市充滿雜亂,是個喧鬧的世界,在那裡,沒有恬靜的生活,沒有美妙的音樂創作靈感,只有船上才有清淨的音樂。這是他的世界。感受著他的世界,這是現實無法比擬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給了大海和天空。”

“他彈琴,不是為了追求彈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為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毅然決然,再不後悔。”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我們都要通過電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電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個我們從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獨,他對愛情有著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懼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靈魂中的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船上孤獨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屬於自己的很少。怎樣為自己在這樣大的世界裡找到一片空間!很難!所以,當你找到後,不要放棄,不要離開,留在這裡吧,守住這隻屬於自己的空間!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三)

一部在豆瓣上評分很高的電影,既然這麼多人都推薦,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確實如此。

一個在1900年出生在弗吉尼亞號遊輪上的棄嬰,不,應該說是發現。找到他的鍋爐工人丹尼給他起了一個1900的名字,從此他以這個名字生活在船上,雖然沒有戶籍也不知道自己屬於哪個國家,但並妨礙別人瞭解他的大名。鋼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說的那樣,88個有限的琴絃能演奏出無限的曲子,給人帶來無限的歡樂。與小號手的相遇使得他不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雖然最終他選擇與弗吉尼亞號同沉,但他還是給後人留下了自己存在的印記---那張音樂母盤。

電影明顯年代有些久遠了,在很多畫面中都能看出破綻,例如人們看見自由女神像的時候,這不能怪當年的攝影師,只要體現出主題就是好的。至於影片有時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鏡頭,例如小號手說一幅畫落地的時候,確實讓我覺得奇怪。撇開這些由於技術還是編劇上的問題,這部片子確實值得力薦。

如很多電影一樣,主題玩玩在最後才表現出來,最終達到一個昇華中心的效果。這部電影主題的展現就是在廢棄的船艙中小號手與1900的對話,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在1900準備下船但是走到船舷一半時卻掉頭返回,這是電影在前面給觀眾留下的一個懸念,現在他才真正告訴我們。1900害怕的不是看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絃,他覺得這個琴絃太巨大,除非上帝,他這種凡人是無法彈奏的,一想到無限的鏡頭他就覺的恐懼。由於他是一個公認天才,最後他選擇死亡而不是進入塵世也就不足為怪了。天才,正如人們常說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雖然1900沒有上過岸,但他通過與乘客交流還是接觸到了世界,這種不完全接觸但又有些接觸的情況正好使他在保持心靈獨立的同時又不至於那麼孤僻。

我想每個人看這部電影都能有自己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為什麼會選擇脫離塵世,有人看的是無限和有限這種辯證關係。無限,可以是慾望,有限,可以是時間,用有限的去實現無限,正如用88個琴絃去演奏變化的樂曲,而不是用無限去實現無限,不知道知足常樂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這種思想裡面。

最後說一句,先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好,想著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選擇是可怕的,當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毫無意義的選擇中時,那真是太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