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觀看電影鋼琴師後的個人感想

校園 閱讀(2.2W)

《鋼琴師》是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二戰題材影片,電影取材來自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的回憶錄。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電影鋼琴師觀後感,僅供參考。

觀看電影鋼琴師後的個人感想

  電影鋼琴師觀後感篇一

前不久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部電影叫《鋼琴師》,是關於猶太人的故事。我們看了之後感觸甚深,每每有不開心的事,都會想一想這個猶太人,有些事不值得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記較,原來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幸運的!哪怕是吃個饅頭、掃個地,甚至是上個廁所……

我們本應是快樂積極樂觀向上的,可以勇敢的追求理想,幸福快樂的享受生活……其實我們擁有太多太多的快樂和幸福,只是被烏雲矇蔽了雙眼吧!有一種心態叫做樂觀!學會樂觀才能把握更多的快樂和幸福!不是嗎?!

雖然從高中時代就喜歡二戰題材的影視文學作品,有關集中營的影片看了數不勝數,按說對其情節內容已是司空見慣,“麻木不仁”。

可是,看完這部獲得戛納獎的反映波蘭猶太人生活的影片,描寫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還是緊縮著內心鬱悶了好半天。

德國納粹的滅絕人寰的暴行是如此的掠殺人性,讓我開始重新思考和老友從上個世紀就圍繞人性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的世紀之爭的問題。

  電影鋼琴師觀後感篇二

鋼琴師,這個職業在我看來是神聖的。鋼琴有“樂器之王”之稱,彈鋼琴的人自然會有一種神聖感,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孩子相當下一個郎朗呢。但在這部電影中,鋼琴師成了一個被迫逃難的落魄的人,只因為他是猶太人。史標曼,一個曾經紅透樂壇的風雲人物,卻因為二戰,卻因為是猶太人,而到處躲藏,過著見不得人的生活。

當他被驅趕到猶太區的時候,他的命運開始滑脫,一家人過著拮据的生活,猶太區的路邊不時有餓死的人。夜晚,或許會有德國兵突然衝進家裡,然後讓他們逃跑,在射殺他們。德國人已經把殺人當作是一場遊戲,或許不能說是殺人,因為在他們眼裡,猶太人已經不作為人這種生物生存在這裡了。他們一車廂一車廂的把猶太人運送到所謂的“勞動營”,滿滿一火車去,空空一火車回,但不曾見到他們送過食物。就在此刻,鋼琴師被一位猶太軍官救了,逃脫了這場厄運,但他的家人卻被送到了那裡,或許不會再回來了吧!鋼琴師的成功出逃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他開始參與起義的準備工作,收藏槍支,彈藥……後來,他逃了出去,從此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活。

在這一場艱辛的旅程中,他遇到了很多的好人,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他,當然也不乏一些自私的小人。當戰火越來越近的時候,他們又為了各自保命而紛紛離去,也有被捕的。鋼琴師用他全部的精力去找尋食物,他要活下來。最後他逃到了一個閣樓上,在那一片廢墟中,陪伴他的只有一個罐頭。“好人有好報”這句話也許有一定的道理吧,鋼琴師遇到了一位德國軍官,靠德國軍官的幫助,他終於堅持到了蘇聯挺進的時刻。他活了下來,成為一名舉世矚目的鋼琴師,享年88歲。

二戰讓一個鋼琴師經歷了生死,讓一個鋼琴師獨自面對一片廢墟,讓一個鋼琴師不斷的在戰火中奔逃。導演或許並不僅僅想表現鋼琴師的悲慘遭遇,導演通過鋼琴師在逃往過程中遇到的人揭示了人在戰爭面前截然不同的反應,有人拼了命的保護鋼琴師,甚至參與起義,以致被捕,也有人見利忘義,借鋼琴師之名籌款,大發橫財。在戰爭面前,人的真面目才會得以顯露。二戰對猶太人來說是一場罪惡,但對德國人來說未必不是一場血腥,那個德國將軍也是一個有家室的人,他也希望自己能和家人團聚,正因心中尚存一絲悲憫的情懷,才放過鋼琴師,並救助他。影片通過兩個德國士兵的談話(關於是否受到家人訊息),通過德國軍官桌上的那張全家福,細緻的表現出德國人的念家。

一個鋼琴師,眾多猶太人中的一個,本可以過得開心;一個德國軍官,本可以和家人共享天倫,就因為這場戰爭,他們的幸福成了泡影。法西斯是罪惡的,戰爭是血腥的……

  電影鋼琴師觀後感篇三

父親、鋼琴、音樂、愛鑄就了他的一生,一位偉大的鋼琴家,一種淡淡的哀傷。

剛開始看《鋼琴師》的時候,大衛的一頓瘋癲讓我感到煩躁,可是當大衛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當他演奏起那首肖邦的曲子時,鋼琴曲的那種美感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力,讓我有了繼續看下去的興趣。

我認為大衛的一生有著一種淡淡的哀傷,父親對他有著一種變態的愛,一個“小提琴的故事”父親將自己對音樂的熱忱強加於他身上,使得年幼的大衛從小就必須承受著來自父親的壓力,但也正是因為父親這種偏執的愛使得大衛醉心於音樂,讓音樂完全佔據了他的全部生活。

正是因為對音樂的熱愛使得大衛與父親反目,背井離鄉到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對音樂的熱忱讓他完全投身於音樂,可是又無法擺脫與父親之間反目的心理壓力,那種眾叛親離的情感缺失使得他對音樂近乎瘋狂,以至於最後精神崩潰。

妻子吉蓮的出現給大衛的生活帶來了光明,與吉蓮的愛和婚姻改變了大衛的生活,再一次演奏會的成功更為大衛走出自己的陰霾提供了動力。

本片以大衛的回憶為主線,從小時候,到倫敦求學,到精神崩潰,到重新登臺,這中間音樂起了重要的作用,大衛的一次次登臺成為全片的線索,優美的鋼琴曲成為影片的靈魂。

影片中很多場景給人很強的視覺與聽覺衝擊力,看完這部影片,對影片中的一些場景印象很深,大衛在雨中跑入餐廳的狼狽,崩潰的他在眾人面前彈奏時的自信;結婚時蹦著,跳著,像孩子般的自由和幸福這些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

天才的成長總是充滿坎坷,而天才的隕滅更是讓人心酸與嘆息,這正是大衛一生的真實體現,無法釋懷的父輩的希望,心中懷著對夢想的追求,叛逆與夢想,讓這個天才少年大衛在到達音樂的頂峰的同時卻也進入了人生的低谷,但是最後大衛的婚姻與愛情又為這位天才悲哀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點。

無論是從情感的表現還是從音樂的使用來看,《鋼琴師》這部影片都堪得上是一部經典之作,能獲得奧斯卡獎項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