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海上鋼琴師》高三學生優秀觀後感

校園 閱讀(3.25W)

近兩個月看了許多電影,最入我眼並耐得住咀嚼的就是這部《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高三學生優秀觀後感

置身網際網路2.0時代,也許片子太多和看得太容易的緣故,許多影像只是匆匆而過,留不下什麼痕跡。然而這部片子卻以質樸的情感和極具浪漫的氣息達至不凡的境界,創作者用心之深值得留意。

為了解“1900”這個時間座標在一位歐洲導演(準確地說是義大利導演)心目中的位置,我特意下載了《一口氣讀完歐洲史》和《一口氣讀完美國史》,重溫了世紀之初的時代背景,當然收穫頗豐,不過許多感想並不能通過本文表達出來。

作為與一部電影有關的文字,還是儘量簡捷一些吧,讓我們拋卻章法,但求寫意。

影片的劇情背景,創作團隊就不說了,只用一句話概括:非常夠量級並且堪稱完美!看過並喜歡該片的朋友一定做過相關功課。我們只談影片象徵什麼或在表達什麼。

一個出生在海上的棄嬰,被維吉尼亞號黑人輪機工收養,7歲時又再次成為孤兒,在葬禮上初聞有如天籟的音樂,隨後就能在鋼琴上隨心所欲了……

  沒有學習的過程,可稱為天才。

  描寫天才的故事,可稱為傳奇。

傳奇超越普通現實,表達另一層真實,是為隱喻。

《海上鋼琴師》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傳奇與隱喻的故事結構。“1900”是新世紀的時間座標,“維吉尼亞”是美國開國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移民船號,“1900”還是“爵士樂”的誕生年代,標誌新大陸獨立靈魂與自我意識的完成。不過就音樂來說,這一過程經由“貓王”達到頂峰,此後便被源於英國的“搖滾樂”——“披頭四”樂隊取代,象徵舊大陸(歐洲)的復興。

《海上鋼琴師》所表達的,是“自由女神精神”如日中天時期蓬勃的美洲新大陸(美國)所透露的衰敗氣息——而這一點是非明眼人不足以捕捉更不足以表現的。因而,該片也可以說是對20世紀以美國文化為標誌的人類文明頂峰進行的一次另類檢討,視角高超,飽含禪意。

影片的情節鋪陳有那麼幾處比較關鍵:與“爵士樂”創始人的鬥琴;即興灌錄唯一的唱片;與維吉尼亞號共沉的獨白……

其全部精髓都在結尾的那段獨白中,其實單看文字可能更好,對於影片要表達的核心來說,那已足矣。

這裡我不想引用全文,也不想做過多詮釋,我只能說我完全領會主人公的意思——甚至他的每一個字。

對於“鬥琴”這場戲我提供兩個視角供參考:第一,想象金庸武俠小說的情節,一個人舞劍,劍可殺人於無形;另一個人舞劍,可把劍摧毀於無形……何者功力更高不言自明。第二,可以拿科學奇人尼古拉·特斯拉與科學匠器愛迪生來比照,前者視科學研究如生命,陶醉其中,自得其樂,可完全拋開世俗功利;後者骨子裡是追求功利的商人、政客兼投機者,只把科學研究當成謀取個人利益的手段,兩者自然有天壤之別。

無論編劇有多少杜撰,就特定情境的表達來說,“爵士樂”創始人鋼琴彈得固然超凡脫俗,但“1900”出手,一曲過後,鋼琴的金屬部分竟炙熱如焚,足以點燃一顆菸頭……兩者高下立判。古語有言:功夫在詩外。絕頂高手比賽技藝,定非就藝論藝,一定比的是功力和境界。

就此情節的塑造來說,導演深諳藝術的虛實之法,以虛擬實,頗得藝術表現的妙諦。

如果說以上情節成功表現了主人公琴技功力的話,那麼,即興灌錄唱片一段則足以表現主人公的琴技境界。他有一句經典的話:“決不讓我的音樂離我而去”,這是他對待唱片的態度。何意也?這恰是自古以來藝道傳承的精髓!藝,非人而不可為,要在真實、原發、鮮活、隨機。

他的'話對今日“複製為王”時代的娛樂和唱片工業來說可謂振聾發聵。

該段情節的表現,編導演三者各皆精彩,甚為出色。一個面對弦窗整理儀容的少女,被弦窗內正要灌錄唱片的“鋼琴師”所見,於是琴鍵下的感覺頓然不同,琴隨心動,當即彈奏了一曲足以流傳後世的即興音樂……當然,此情景乃虛構,但虛構中表達了藝術的真諦。

中國有句話叫“藝道相通”,那麼,這位有如此功力和境界的“鋼琴師”對人生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注意,我們面前的劇中人是一位沒有父母、沒有家庭、沒有任何國籍和身份的“海上鋼琴師”,甚至終生沒有踏足陸地……

確實很反常,不是說他的行為,而是說他的存在——堪稱人類的特例!

對此我們只能用“天生隱者”一詞來形容。是的,他是非常獨特的存在,但他更不凡之處是,雖不涉人世,卻對人世有著卓然的洞察……

其實維吉尼亞號所展現的眾生百態,已足以令我們的主人公對人間洞若觀火。

當他最後走下舷梯,絕然將帽子甩給陸上的世界時,他已做好跟隨那份洞察的決定。

這是最後的決定。

包含大智慧。

令他成為真正的隱者。

正像蘇格拉底當年從容飲下毒酒一樣,“海上鋼琴師”亦自在地退出舞臺……

他們都明白自己有選擇權,都看清了物質和人性的陷阱,都能像不曾擁有一樣失去——或者說獲得終極:死亡。

他的大段獨白這裡一句也不要重複,因為除非你擁有他那樣的洞察,否則那些話與你無關。

《海上鋼琴師》並不是一個悲切的故事,不妨說它是一個智者與隱士的比喻。

那個高樓摩天、街道無窮錯落的恐怖之城紐約,就是今天整個現代世界的縮影,麻煩的是,人們已迷失其中,找不到歸途。

“1900” 就像流星劃過這個世界的天際,留下世人無窮的思緒……

正如所有偉大的智者與隱士一樣,他們雖然不在此世,但精神和故事卻總能以某種方式被世界銘記,並在人們心中一直傳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