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案

校園 閱讀(5.51K)

  教材解讀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案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是《沉和浮》單元的第一課。在水中,木頭是浮的,石頭是沉的;泡沫塑料是浮的,鐵塊是沉的……沉和浮是學生們都曾親眼見過的十分熟悉的現象。所以,學生對於“沉和浮”有感性認識,但同時,對於“沉和浮”他們也有著許多似懂非懂的問題:在水中,木頭是浮的,木頭做的船也是浮;在水中,鋼鐵是沉的,但鋼鐵做的船卻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的沉浮與什麼有關係呢?……在這裡主要涉及物體的沉浮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一內容在《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這一課中具體展開觀察研究活動。

學生們觀察研究物體沉浮的活動,從小紙片、小鐵蓋在水中的沉浮現象開始。因判別小紙片、小鐵蓋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出現矛盾,引出觀察物體沉浮的方法問題。這裡,需要選擇一種沉浮結果不容易產生分歧的觀察方法,然後用這種方法來觀察各種物體的沉浮狀況,這是後續研究活動的基礎。

物體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關?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他們會試著做出一些解釋或推測: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輕重有關;和物體的大小有關……這裡,學生頭腦中的輕重、大小概念,是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所以他們這種推測與實際的觀察結果肯定會發生矛盾。當學生的認知發生衝突時,恰恰是我們教學的最佳時機。

  設計理念

“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學習材料是學生解決科學問題,獲得科學知識、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載體。在探究學習中,教師通過材料的選取和組合以及交給學生時的次序,可以幫助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

為了使材料的結構更清楚,讓孩子們更容易看出其結構,學具的發放有時需要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在研究“沉浮和大小、輕重”的關係時,因為每組材料之間都有極強的先後邏輯順序,因此材料就必須分階段發放。從而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中,隨著探究活動不斷深入,使學生在逐漸複雜的問題中思維活動主動地發展和有效地推進,繼而給人以強烈的探究慾望和動力,促使學生去進一步發現。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觀察、研究物體的沉浮現象和發現物體沉浮與各因素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推測——發現——否定——再推測——再發現——再否定——再推測”的科學探究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鼓勵學生能從實驗現象和已有的經驗的衝突中不斷髮現問題,並進行大膽猜測,以及想辦法驗證猜測,得出結論。

重點難點:探求導致物體沉或浮的幾個因素。

材料準備:鐵蓋、水槽、泡沫塑料、胡蘿蔔、橡皮、回形針、牙籤、蠟燭頭、石頭、橡皮塞、同樣大小但不同重量的球、同樣重量但不同大小的圓柱體。

  教學過程

  一、引題

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現象:在水中,木頭是浮的,木頭做的船也是浮;在水中,鋼鐵是沉的`,但鋼鐵做的船卻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這些現象有沒有引起過你的思考呢?

你想到了什麼?有沒有什麼問題值得我們研究的?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考慮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水平,科學學習活動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徵,他們對於自然事物與現象的把握是很具體的,因此科學探究的內容要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和現象中選取,以便於他們以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為基礎進行探究活動。因而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出本節課的探究活動,貼近生活,並指向學習內容。]

  二、初步感知沉浮

1、出示鐵蓋

把鐵蓋放入水中是沉還是浮?

(學生猜測)

2、教師演示兩種方法,觀察是沉還是浮

①把鐵蓋放在水面。(浮)

②把鐵蓋放入水底。(沉)

為什麼同一個鐵蓋放在水中會出現沉和浮兩種情況?

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出現不同的現象。

3、選擇方法

你認為研究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用哪種方法比較好?

(用鐵蓋引出不同的方法可以出現不同的現象。學生猜測鐵蓋在水中是沉的,教師先演示是浮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再演示是沉的,讓學生引起思考: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現象,與原先的判斷鐵蓋在水中是沉的還是浮的出現了矛盾,引出觀察物體沉浮的兩種方法,同時,需要選擇一種不容易產生分歧的觀察,從而為本課的後續活動作好鋪墊。)

  三、探究活動一(觀察更多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1、認識各種材料並猜測沉浮

請你猜測這些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說說你的理由。

根據學生的猜測把物體分為三類:

①可能沉的 ②可能浮的 ③推測結果有爭議的

2、驗證

學生實驗

你的推測結果正確嗎?

3、交流

你是根據什麼來推測這些物體是沉還是浮的?

4、猜測物體的沉浮可能與什麼有關?

(觀察泡沫塑料、胡蘿蔔等物體,學生開始猜測,這些材料有的會沉,有的會浮。通過實驗發現有些物體猜測錯誤,讓學生模模糊糊意識到物體的沉浮可能與大小和輕重有關,為下面的探究活動埋下伏筆。)

  四、探究活動二(探究物體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關)

1、根據前面學生的猜測把物體沉浮可能的因素分為兩類:

①可能與大小有關 ②可能與輕重有關

2、比較:泡沫塑料與回形針

你們認為物體沉浮可能與大小有關,大的物體容易沉,小的物體容易浮,那為什麼泡沫塑料大,反而浮,回形針小反而沉?這是為什麼?

你覺得它們之間可以比較嗎?為什麼?

3、討論:你認為怎麼樣的物體才可以比較?

我們應該選擇怎樣的材料來研究物體是沉還是浮?

4、交流選擇材料。

(通過兩組對比實驗,使學生意識到物體的沉浮好像與大小和輕重沒有關係,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產生了衝突,從而產生了矛盾和疑問。在進一步的討論中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從矛盾開始步步深入,繼而給人以強烈的探究慾望和動力,促使學生去進一步發現,因此自然而然引出了關於可比性和選擇材料的討論,進入下一環節的探究活動。)

5、研究物體的沉浮是否與輕重有關

出示一組材料: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4個球(這裡有四個大小相同的球)。

比較輕重:用天平稱一下4個球,比較輕重。

猜測:把它們放入水中,是沉還是浮?

驗證:學生分組實驗,把4個球放入水中,觀察現象。

交流: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當物體大小相同的情況下,越重的越容易沉,越輕的越容易浮。

6、研究物體沉浮是否與大小有關

出示一組材料:同樣重量但不同大小的圓柱體。

推測:哪個會沉,哪個會浮?

驗證:分組實驗。

交流:你從剛才的實驗中發現了什麼?

小結:當物體的輕重相同時,越大的容易浮,越小的容易沉。

[後續材料的分發,循序漸進地增加問題的複雜性。學生的思維活動由矛盾開始步步推進,通過利用兩組材料的實驗,到最後認識到物體的沉浮與大小和輕重是有關的,形成非常清晰地關於“沉浮和大小的關係”、“沉浮和輕重的關係”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