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九年級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識點總結

校園 閱讀(4.64K)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九年級語文的一篇重點課文,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後,應該要做好知識點總結。小編為大家力薦了九年級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識點以及練習題,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九年級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基礎知識點

1.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丁肇中(zhào) 瞭望(liào) 授予(yǔ) 儒(rú)家

不知所措(cuò) 彷徨(páng huáng) 恰當(dàng)

2.詞語積累

詞語積累

榮幸:光榮而幸運。 授予:給與(勳章、獎狀、學位、榮譽等。)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識。

誠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誠懇。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整齊家政。 領悟:領會。

清談:本指魏晉間一些土大夫不務實際,空談哲理,後世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

抽象:不能具體體驗到的,籠統的,空洞的。

彷徨: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 激變:突然、急劇的變動。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幫助別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急。

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3.課文整體感知: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同時也是一篇漫談式的議論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論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瞭解自然科學。

第二部分(2—5)舉例證明,分析指出中國的傳統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第三部分(6—12)理例結合,證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學的實驗精神。

第一層(6—10)指出“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

第二層(11.12)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指出輕視實驗、不願動手是無法取得

學術的進展的。

第四部分(13)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應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強調我們要培養實驗精神的重要意義。

  九年級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重點知識點

分析課文

1.分析第一部分。

①齊讀第一部分。明確大意。

第一部分,介紹演講的基本內容,向大家談談中國學生應該怎樣瞭解自然科學。

這一部分介紹發表演說的原因,並告訴聽眾,自己演講的內容是基於自己對中西方教育的`瞭解:“我父親是受中國傳統教育長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傳統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多年來,我在美國的學校裡接觸到不少中國學生,因此,我想借這個機會,向大家談談中國學生應該怎樣瞭解自然科學。”

②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國學生應該怎樣瞭解自然科學?

討論並歸納: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③“格物致知”出自哪裡,它的意思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格物致知”出自《大學》;意思在釋題中已說。

2.分析第二部分

(1)朗讀第二部分。明確大意。

第二部分(第2~5段),分析指出中國的傳統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一部分分析指出中國的傳統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格物致知”出至《四書•大學》,原文:“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齊家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作者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也就是通過實驗得到知識。

(2)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①《大學》裡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什麼?

明確:“格物”和“致知”。

②《大學》裡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目的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③這個目的與丁教授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樣不一樣?

討論並歸納:不一樣。丁教授講的目的是通過實驗得到新知識。

④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⑤第4段舉王陽明“格物”失敗的例子證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王陽明的“格物”實是“格已”,而不是研究萬物的道理,這是無用的,不能適用於現在的世界的。證明傳統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確。

  九年級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練習題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1)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chéng yì(   )、zhèng xīn(   )、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

(2)我覺得真正的gé wù zhì zhī(      )精神,不但研究學術不可缺少,而且對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也是不可少的。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掉,為什麼?

(1)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國學生大都偏向於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於抽象的思維而不願動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學》裡所說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  )

A.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最終平天下。

B.擁有知識,能靈活運用。

C.運用知識,對外界事物進行探索。

D.對自己進行內心或精神上的研討。

閱讀下文,完成後面的題。

小議傳統教育

周遠斌

①傳統讀書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時飽學於身者,數不勝數。從近、現代之交的學者身上,還能看到這一點。

②陳寅恪先生,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飽學者。陳家重視對子孫的教育,不但開設家塾,而且還辦學堂。倡導新文化運動的魯迅和胡適,亦受惠於傳統的讀書教育,孩童之年在學識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積累。魯迅七歲入私塾讀書,《百家姓》、《神童詩》等書即此時期讀的。胡適四歲入私塾,期間讀完了四書五經、《孝經》和《資治通鑑》。

③一個人讀書怎麼樣,關鍵在讀書習慣、讀書能力和讀書情趣的培養。孩童時期是一個人開發心智、引導情趣、培養習慣和技能的最佳年齡段,若能在這一年齡階段培養出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嗜好,鍛煉出一定的讀書技能,這將會影響其終生。傳統讀書教育的成功,就在於此。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先生,一生“暇則讀書,雖寢食不輟,怠以枕,餐以飴”,錢基博先生讀書之勤奮,與其童年之時所受的傳統讀書教育有直接關係。

④古代讀書,重記誦。孩童時期讀書,以記誦為主,待成人後,讀書也特別強調記誦。只有記誦精熟,才能融會貫通,章學誠深知記誦之重要,把記誦比做“學問之舟車”。

⑤古代讀書,還重朗讀。朱光潛先生曾說,朗讀“是學文言文的長久傳統,過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後,朗讀漸不為讀書者所重。

⑥古代讀書,更重學養。誦詩讀書以養心繕性,為古代讀書人之共識。錢基博先生繼承了古代的讀書精神。陳寅恪先生也特別重視學養,曾言:“學德不如人,此實吾之大恥。”

⑦記誦乃積累之功,朗讀乃反覆之功,學養乃學識修為之功。取傳統閱讀之長,我們的讀書會有更大的進步。

1.閱讀全文,將表明文章中心論點的句子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運用的論證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點的“這”指代什麼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提到的“四書五經”是我國傳統讀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結合你所學的相關知識,請分別寫出其中任意兩部書的名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性學習。

農民工——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群體。在工廠車間,在建築工地,在校門口警衛亭裡,在垃圾處理場內,在鮮花盛開的花圃中……到處都有農民工的身影。

為迎接“五一”勞動節,學校舉行了“關注農民工”系列活動,同學們積極參與這一活動。

1.語文老師要求同學們用幾句話表達對農民工的讚美之情。請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續寫兩個句子。(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方法)

農民工,你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城市高樓的森林;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一”前夕,學校將舉辦一臺“關注農民工”的文藝晚會,校領導和全體師生一起參加。假如由你擔任主持人,你將準備怎樣的開場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0xx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上,“旭日陽剛”組合以農民工的形象,用淳樸真情的演唱,打動了億萬觀眾。對於農民工的音樂夢想,人們有褒有貶。班級舉行了一場有關“旭日陽剛”的辯論會,請簡述你對“旭日陽剛”現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