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需求分析理論指導下的高職公共英語的管理方式論文

校園 閱讀(2.59W)

一、引言

需求分析理論指導下的高職公共英語的管理方式論文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就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應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發展創新能力。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服務的。教育部頒佈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高職英語課程應“以職場交際為目標,以應用為目的,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但是,由於功能定位偏差、師資力量制約、課程設定單一等因素,我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尤其是在英語能力與職業能力對接上,沒有充分考慮各專業崗位的差異性及其現實需求,偏離了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位的目標。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公共英語仍被看成是孤立的公共基礎課程,在課程設定上,基本還是沿襲傳統的學科課程設定思路,與專業崗位相關的應用技能類課程、專業英語類課程開設得很少[1];在教學內容上,則以培養學生的基本功為主,側重於知識傳授和課文講解,應試傾向嚴重,而且不同專業也通常使用統一的教材,不能體現出專業差異所決定的各種職業基本素質和職業技能[2]。可見,多數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設定並沒有定位在“以職場交際為目標,以應用為目的”基礎上,無法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以及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對英語能力培養的需求。基於學生對英語學習需求和企業對英語人才需求兩方面的考慮,本研究以需求分析理論為指導,通過對不同專業崗位群進行問卷調查分析,探討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設定的改進。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需求分析是指收集資訊的活動,它是為滿足特定學生群體學習需求而制定課程的基礎[3]。需求分析理論源於國外特殊用途英語(ESP)教學的發展,其理論貢獻大部分來自國外學者。Munby指出需求分析有助於教師認識學習者的需求以及未來工作情景對學習者語言技能的要求,並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4]。Hoadley-Maiment提出“需求分析三角”,認為需求分析包括學生覺察的需求 、教師覺察的需求以及企業覺察的需求[5]。Bloor提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需求分析 (Learner-centred analysis)和以目標情景為核心的需求分析(Target-centred analysis)。Robi- nson則進一步區分為“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和“目標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6]。Hutchinson and Wa- ters則提出需求分析應從目標需求(Target needs)和學習需求(Learn-

ing needs)兩個方面著手[7]。上述三位學者的核心主張沒有實質性的區別,都是從學習者自身主觀需求和語言應用目標環境的客觀需求兩個方面來進行需求分析。

目前,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需求分析是確保ESP教學效果的先決條件,也是外語課程設計和實施教學的基礎步驟。國內學者依據這一理論,就ESP的某一具體專業分支來研究其課程設定問題。如管春林就經貿英語專業課程設定問題,探討了需求分析的作用和意義。這些研究體現了需求分析在ESP課程設定中的基礎作用,但同時也反映出其應用的侷限性。需求分析雖然首先應用於ESP課程教學,但是其以調查和分析學生、企業需求資訊為出發點的基本方法,對於語言教學實踐與教學目標實現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也決定了它是任何語言教學最基本、不可或缺的步驟。

三、調查研究設計與結果分析

(一)調查研究設計

高職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在職場環境下的英語應用能力,但由於公共英語被定位為一門基礎類的必修課,因此很難兼顧到不同專業崗位群對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為了獲取改進公共英語課程設定的有效資訊,作者在Hutchinson & Waters提出的需求分析理論框架指導下,特別設計了調查研究方案,採取以調查問卷為主,並配合以訪談企業人事經理、專業教師的方式進行。

問卷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大學二年級學生為調查物件,覆蓋湖南資訊科學職業學院的4大系、28個專業,共發放問卷420份,收回有效問卷384份,有效率91%;另一類是以學校畢業生就業的企事業單位為調查物件,涉及電子資訊業、旅遊酒店業、生產製造業、商貿企業、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等,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有效率100%。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分析

圍繞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動機、學習需求和教學滿意度三大維度10個問題進行調查,其統計結果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結論一: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並不明確,認為英語對以後的職業發展用處不大。不同於英語類專業(如商務英語),開設公共英語課的其他專業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目的並不明確,有67%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為了學校考試和過級,僅有27%的學生認為是為了將來的職業發展。另外,有6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職業發展的幫助並不大,21%的學生認為以後工作崗位中用不到英語。說明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生仍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對於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沒有清晰的認識。

結論二:聽說與寫作仍是學生學習英語的短板,職場應用英語和專業英語的課程需求最大。42%的學生最希望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其次是寫作能力,佔35%,可見這兩項仍是學生學習英語最為困難的。在提高英語水平的途徑上,37%的學生認為老師發揮著最大作用,31%的學生認為應該多找機會鍛鍊英語應用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除了在課堂上少部分學生會與老師互動外,大部分學生基本沒有英語交流的機會,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對自己的英語能力不自信,另一方面也是英語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沒有形成。對於增設英語課程的建議方面,74%的學生選擇職場應用英語,63%的學生選擇與專業相關的專業英語,說明大部分學生仍然希望自己做好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需求的英語儲備。

結論三:為了測量學生對現有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滿意度,問卷設有課程內容、教師水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5個評價指標,採取5級評分方法,即將5個評價指標的評分設定為1~5分,最不滿意評為1分,最滿意評為5分,大於3分則說明超出學生期望,小於3分則說明沒有得到學生認可。調查顯示,學生對於教師水平和教學態度的得分均超過3分,其中教學態度得分最高,達3.46分,說明教師保持著良好的職業素養,但是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上得分均小於3,尤其是課程內容上,得分最低,僅為2.23分,說明在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設計上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

2.企業英語人才需求分析

對企業英語人才需求進行調查,其統計結果如表4和表5所示,從中可得出四個結論。

其一,英語四級仍是企業衡量英語水平的重要參考標準,而對英語A級認可度不高。在企業對畢業生英語證書要求上,英語四級仍為企業衡量英語水平的`主要標準,約佔43%;同時,也有32%的企業不看重英語證書,而是通過面試來考查應聘者英語水平,說明這些企業比較注重員工的英語實際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高職院校要求的英語A級證書,企業的認可度僅為4%。調研發現,有些企業崗位對英語並沒有要求,但也要求畢業生出示四級證書,他們認為通過英語四級考試顯示了學生在校期間學習認真的態度。

其二,聽說能力是企業認為最重要的英語技能,需要加強培養。在聽說、閱讀、寫作、筆譯、口譯等5項英語應用能力中,企業認為最重要的是聽說能力,佔72%,其次為閱讀能力,佔12%。對於需要英語筆譯或口譯的崗位,企業更傾向聘用專業性英語人才,但這類崗位往往人才需求少,兩類相加不到10%。說明不同崗位對英語技能要求的側重點不一樣,需要學生針對自己未來就業崗位有側重地培養英語技能,但在一般性崗位上,英語口語及閱讀英文資料的能力對其職業發展相對更重要。

其三,英語技能要本文選自《職業技術教育》2013年第20期,僅供參考,切勿用作商業用途。歡迎進入學術參考網求崗位差異性大,但英語綜合水平高的畢業生就業機會更多。按照企業員工使用英語頻率高低排序,依次是接待外賓(35%)、收集和翻譯英語資訊(28%)、來電來函處理(21%)和技術交流(16%)。從英語能力與崗位要求的匹配性看,崗位差異性很大,有些崗位群英語使用頻率很高,如空中乘務、旅遊酒店等;有些崗位並不常用到英語,只是在某些特殊職場情境下使用,如電子資訊類專業崗位群。調查也顯示,英語的聽、說、讀、寫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說明英語綜合水平高的畢業生就業機會更多。

其四,企業英語人才需求量不大,招聘人才時更注重其綜合素質。從企業招聘外語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上來看,有74%的企業未來一年內沒有英語相關類崗位招聘,而其他語種如日文、韓文的人才需求在上升。另外,企業關於按照招聘錄用英語相關崗位人才的優先考慮因素排序,結果發現,52%的企業把個人綜合素質排在第一位,23%的企業把崗位專業技能排在第一,只有12%的企業把英語技能作為最優先的考慮因素。說明高職畢業生要加強就業競爭力,必須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

四、公共英語課程設定建議

(一)課程設定應堅持“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滿足崗位需求為目標”的原則

公共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提供幫助,因此,其課程設定必須堅持“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滿足崗位需求為目標”的原則,將公共英語教學和專業教學緊密銜接,以職業群為背景,以工作過程為線索,根據不同專業的職業發展階段和不同階段的工作崗位對英語的要求,構建能體現專業特色和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的英語課程體系。在具體課程設定中,必須通過調研分析具體某一專業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群,根據職業崗位群或崗位群模組劃分分析學生從業能力體系,根據崗位群對英語應用技能的要求,進行該專業的公共英語課程設定,確保學生畢業時能勝任與崗位群相關的工作崗位。

(二)課程體系設定應以“通用英語+職場英語+專業英語”為框架

公共英語課程設定應根據不同專業(群)學生的職業發展階段和不同階段的工作崗位對英語的要求來調整,將單一的公共英語課程分化為“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職場英語(Workplace English)+專業英語(Professional English)”的課程框架。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水平進階,逐步由通用性基礎英語課程向專業性英語課程遞進。大一為基礎英語教學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法、閱讀和聽說基本功,打好紮實的語言基礎;大二為職場英語教學階段,專門針對崗位群職場情境下的英語應用進行教材編寫和教學,把語言學習和職業技能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職業交際能力;大三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這一階段為學生提供行業英語學習,並強調專業詞彙和專業文獻閱讀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打下基礎。

(三)課程設定內容應體現“實用性、多樣化、模組化”特點

首先,課程設定內容要體現出實用性特點,以企業需求為依據,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直接為培養學生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服務,將英語應用能力運用到實際的涉外交際和崗位需求中,在應用中突出實用性。

其次,課程設定內容要多元化。由於現行公共英語課程教材相對統一,沒有體現各學科、各專業層次和學生個性的特點,因此,必須針對專業崗位,使英語課程與培養目標有機銜接,設定多樣化的課程選擇,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

最後,課程設定還要形成模組化。根據崗位特點,形成有側重點的聽說、寫作、閱讀、翻譯等結構模組化課程;同時,根據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以及學生的興趣和未來工作崗位需求,形成“必修+選修+實踐”的彈性組合模組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