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國小數學匯入教學隨筆

文學 閱讀(5.9K)
國小數學匯入教學隨筆1

1、教學中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學習的意義與價值。

國小數學匯入教學隨筆

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絡,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我是一名課改教師通過學習和實踐,基本上能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從生活中匯入,在生活中學習,到生活中運用。如:我在上等比數列一課時,不再像傳統教學那樣採取直接從概念匯入,而是提前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有關細胞分裂若干次以後的細胞總數問題,獨立探索,由此知道細胞在整個分裂過程中不斷增加個數,而這一問題可以由等比數列來處理,再讓學生驗證自己估計的是否準確。讓學生在活動中捂出等比數列數學模型與實際的細胞分裂問題的關係,建立了數學中等比數列的概念。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明白了等比數列的重要性,產生了學習的內在動力。

2、課改使我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水平。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意識到:“學習方式不僅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而且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傳統課堂一味地採用灌輸和強化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學生是踏著別人踩出來的路走,而新的學習是要學生自己去找路走。“課堂教學中我不僅能關注讓學生獲取知識,同時也能關注學生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水平和能力。

存在問題:

一是組織學習活動還不夠到位。由於學生人數過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參與面不是很廣,往往讓少數學生參與,而大部分學生成為“旁觀者”;

二是關注弱勢群體不夠,課堂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部分學生能積極舉手發言,能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能熱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課堂舞臺的主角,能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但細細觀察會看到,在這熱鬧的背後又隱藏著許多被遺忘的角落,總有一部分學生在成為觀眾和聽眾,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根據兩點所想到的:

要想改變上面的狀況,我認為:首先要深入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並進行理論聯絡教學實踐的深入思考與研究。教學中設計的學習活動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現實性、挑戰性;而應該設計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的活動,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穫,都有體驗。再次在教學中我們不能純粹追求活動數量的多少,而應以追求活動的質量為宗旨,這樣才可以保證各個學習活動都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還可以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力爭做到“好生吃得飽、後進生吃得了”,可提供各種層次的彈性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實踐和解決。

國小數學匯入教學隨筆2

數學作為衡量一個人潛力的重要學科,從國小到高中,絕大部分同學在數學這一科投入了超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並非人人都是成功者,有些學生數學成績始終沒有起色,甚至出現倒退,第一個就栽在數學上。這樣導致了不少同學對數學的學習完全失去信心,於是,我對部分同學的數學學習狀態進行了研究,調查,訪問,造成數學成績不好,出現厭學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被動學習

很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依然象國中那樣,有很強的依靠性,跟隨老師的步調一致,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習不定計劃,課前不預習,坐等上課,對老師講的資料不瞭解,上課忙於做筆記,不主動用心思考,沒聽到“門道”課後不鞏固,不總結歸納。

二、學不得法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絡,每一天就只是趕做作業,學習一點目的性都沒有,應付老師,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還有些同學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重視基礎

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明白怎樣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四、缺乏自主鑽研

高中數學與國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潛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務必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潛力要求高。如二次函式值的求法,實根分佈與參變數的討論,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構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有的資料還是國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資料,如不採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就必然會跟不上高中學習的要求。

因此,對學生數學學習心理輔導極為重要,能夠為學生排除其對數學的恐懼,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具體做法如下:

(一)注意對濃厚學習興趣的培養

(二)注意對良好學習態度的培養

(三)注意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反覆使用的方法將變成人們的習慣。什麼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打穩紮,它是推動我們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

(2)課前自學是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

(3)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

(4)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

(5)獨立作業是透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

(6)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於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透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

(7)系統小結是透過用心思考,到達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潛力的重要環節。

(8)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

國小數學匯入教學隨筆3

1、展示潛力,讓學生佩服。有位老師學識十分淵博,他不僅僅僅研究數學,還喜歡人文歷史、新聞時事等,講課的時候旁徵博引,信手拈來,學生們個個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師則是計算潛力超級強,再難計算的資料對他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學生個性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優秀大學生數學學習規律調查中也發現,很多學生喜歡某一個老師,理由很簡單,可能只是因為老師隨手就能夠畫出標準的圓和橢圓。

2、展示人格魅力,讓學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學生,比如幽默、嚴謹。有位名師說自己儲備了至少200―300條笑話,以便在課堂上讓學生簡單快樂學習。也有很多學生喜歡老師的理由是:“她認真負責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樣,辯論會什麼的,幹啥啥行!”

3、用心關愛學生。如果想讓所有學生都喜歡您,那就平等對待他們吧!課堂上,如果有成績不好的學生舉手發言,明知他會回答地一塌糊塗,也要鼓勵和支援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進步和學習的樂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變某個學生的話,那就去“偏愛”他吧!我們以前向學生了解過喜歡老師的原因,不少學生這樣說:“我喜歡這位老師,是因為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樣。”“有一次我數學考砸了,老師在我的作業本里夾了一張紙條,問我是不是有什麼心事?我感動極了!”

與新潮事物、生活相結合

此刻的學生大都對電腦感興趣,如果從這一點入手引導學生學數學,是個很好的辦法。舉個例子:校信通裡的一位名師喜歡用幾何畫板,幾何畫板能夠讓學生形象直觀地體會數學知識,學生在學幾何畫板的同時,學數學的用心性也調動起來了。

很多學生不喜歡數學,因為他們覺得數學沒有用處,那麼我們就要時刻向學生傳遞“數學有用”的資訊,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的數學包括身邊的事、新聞時事等,比如:讓學生適度參與很多父母都熱衷的股票問題;自己家裡每月消費多少米,多少油,多少鹽等,人均消費多少,房屋面積等等。

讓學生體驗到思維的魅力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完美、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顫慄中如痴如醉的潛力。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體驗思維的魅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校信通名師們個性善於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

他們的課堂別具一格。有時候一節課只講一道題,帶領學生一齊思考,一題多解,越思考越深,方法也越來越好,有時候是這天講了一道題,明天還會再講這道題,常講常新。透過一道題,學生往往能夠學到或自己發現一些方法和規律,甚至包括人生的哲理。

跟學生一齊創造成就感

興趣與成就感往往有很大關係。每個學生都有想成為研究者、發現者的內在願望,都有被認同和賞識的需要,都期望取得成就和進步。校信通裡的名師們十分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上課的時候也會透過輪流提問等方式給每個學生髮言的機會,傳遞老師的重視。

名師推薦,能夠鼓勵學生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寫自己的成功記錄。錯題本很重要,但只有錯題本,學生就只能多關注自己的失敗經驗,用成功記錄本記錄自己做出某一道對自己來說比較難的題目的過程,記錄下這天比較昨日的點滴進步,能夠增強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

幫忙學生迅速找到學習瓶頸

學生學習存在“木桶原理”,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所有知識點都不會,而可能是被一兩個知識點卡住了。校信通名師們個性擅於透過課堂、作業或試卷分析,幫忙學生髮現長期困擾他們的學習癥結,從而迅速提高其學習自信和學習成績。

會考試後,學生呂夢把試卷拿給老師看,老師透過試卷分析和學生溝通,便可迅速幫忙呂夢分析出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運算潛力和行程問題比較薄弱,喜歡用閱讀的方式,讀數學題目導致呂夢成績一向上不去。老師推薦呂夢,多找一些運算題和行程問題做一下,同時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讀題讀三遍,學習成績便可從70分,提高到90分。透過老師的試卷分析,呂夢忽然感覺到自己其實也能夠學好數學!

三種提問方法,引導孩子愛思考

數學是很好的思維體操,它能夠逐漸使學生的思維方式靈活多變起來。在數學實驗班中,老師們透過提問的方式來調動課堂,培養學生探索、發散以及遷移等思維方式。從課後的反饋上來看,效果十分好,學生普遍感覺上課的時候思路很開闊,課後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那麼老師採用了哪些提問方法呢?

1、遷移性提問,帶給思維活動的導向。

不少數學知識在資料和形式上有類似之處,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絡。對於這種狀況,校信通名師在提問舊知識的基礎上,有意設定提問,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新知識中去。

例如:已知一個角為300的直角三角形邊長為1,求其他兩邊長度,假設這個邊長是2呢?由於是新的問題情景,學生沒有很快口算出來。於是老師把問題變成了學生比較熟悉的、比較好算的角為450的直角三角形,透過計算邊長的變化,老師讓學生總結三邊變化的規律,驗證30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擴充套件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統性提問,幫忙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

比如複習“平行四邊形”時,老師會讓學生連帶著一齊思考:當具備什麼條件時,平行四邊形是菱形、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樣能夠引導孩子把知識串聯起來。

為避免孩子們只是說出他記憶中的答案,老師會再進一步追問,你能夠證明嗎?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我每走一步都需要嚴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證據”,而不是“我記得就應是這樣”。

3、此外,老師還會透過探索性提問,讓孩子思考一個問題是否還有其他解決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國小數學匯入教學隨筆4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主角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絡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匯入

在匯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建立“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到達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之後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之後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決定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裡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決定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之後,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匯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能夠,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樣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那裡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匯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潛力和應用數學潛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好處”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好處。那裡,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悅”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國小數學匯入教學隨筆5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它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的經驗、揭示的規律,是人類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我們教學生學數學,就是教他們發現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數學,把數學同生活融為一體,緊密地聯絡起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標》中也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就應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實在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能切實領悟,發現“數學”這一基礎性學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實用意識。那麼,現行的數學教材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體此刻何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感受它們之間聯絡?教師就應怎樣處理教材,才能體現數學教學新理念,怎樣組織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呢?現將觀點闡述如下:

首先,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具體體此刻那些方面?

新的數學教材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區別,它不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為主,而是著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為藍本,取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素材,著眼於小問題,昇華出科學性的知識和技能,把學生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大課堂,使得學生融入其中,其樂無窮。如國小低年級課改課程中,開篇以貼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機靈狗、淘氣、笑笑等作為主人公,貫穿於整冊教材,學生和活靈活現的主人公一齊,暢遊數學這個充滿智慧的王國,寓教於樂。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幣》、《觀察物體》、《統計與猜測》、《時分秒》等直接聯絡生活實際的課題,使得學生能夠寓學於用,活學活用,樂學樂用,直觀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和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處。課堂練習的設計,摒棄了枯燥的寫寫、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賽一賽等遊戲形式呈現,學生在情境中充滿激情的完成知識練習和個性構成,高質、高效的到達教學目標和要求,體味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如何處理教材和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一、創設教學情景,使“數學教學生活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用心性。主要包括:

1、新課匯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枯燥而又幹涸的語言環境,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使得學習變成生硬的知識灌輸過程。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以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匯入,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教學《可愛的企鵝》一課時,能夠以談話匯入:“同學們,你們看過動畫片《海爾兄弟》嗎?海爾兄弟經常和爺爺一齊到世界各地去探險,春暖花開的這一天,海爾兄弟和爺爺又登上熱氣球出發了,不一會兒,熱氣球飄到了南極,在那裡他們看到了許多可愛的小企鵝(出示圖片:可愛的企鵝)。這是,海爾兄弟又發現了新的數學問題,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小組互相說說,看哪一個小組發現的問題多。”這樣,孩子們的情緒很快就被調動起來,投入到快樂的學習情境中去。

2、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能夠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直觀化,使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能夠直觀的像學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體圖形,學生透過看、想,交流,更加具體直觀的瞭解物體的方位特性。

3、教學例題簡單易懂創設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師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麼教什麼,不能夠靈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數學教學要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要求在簡單的知識框架和結構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課堂變得有血有肉。如在一節三年級的《鐘錶的認識》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加菲貓這個孩子們熟知而又十分喜愛的卡通形象帶到課堂上來,生動而又形象地給學生展示了加菲貓一天中的作息時間,讓孩子們主動說出主人公每個活動的準確時間,藉此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時間的知識有了深刻的瞭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反應是用心的、熱烈的,充滿興趣的,這就使得學生把生活和知識融會貫通,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了熱情和濃厚的興趣。

4、模擬生活創設情境

既然數學來源於生活有應用於生活,因此,如果在課堂上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到課堂上來,那麼,就真正實現了生活和學習的統一。例如,在進行《人民幣》的教學中,能夠為學生創設購物情境,讓學生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僅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實踐的細節,合作的樂趣,而且還能夠學習到購物時要守秩序,講禮貌,用過錢後洗乾淨手,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等生活經驗,切實地在課堂上學會生活。

5、動手操作創設情境

好動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課堂上,能夠透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合作與交流,各種感官用心參與,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與表達潛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如在教學《有幾枝鉛筆》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把鉛筆擺一擺,和同伴一齊列算式,實踐與合作潛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擺,和同伴一齊列算式,實踐與合作潛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6、運用實物(掛圖)創設情境

直觀具體的圖和物是學生最為感興趣和最能調到學生用心性的,生動的圖畫和具體的形象能夠很讓學生快樂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覺地把知識牢牢掌握。如在教學《找規律》時,能夠準備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動多彩的形象圖片來吸引孩子主動發現其中的規律。“動物園裡舉行運動會,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你瞧,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出來了。”教師分步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並試著自己貼出圖片,說出理由。

創設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優勢新奇的,富搞笑味和挑戰性的。使學生在簡單和諧的氛圍中,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真正做學習和生活的主人。在數學過程中,教師就應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加深學生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

  二、研究生活中的數學,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教學不單單是為了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髮現知識及規律產生的過程,長一雙充滿智慧、善於捕捉問題,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的眼睛。所以,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採擷生活數學例項,提煉生活中的實踐素材,為課堂教學服務。

1、指導學生髮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能夠幫其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徐錫數學的最佳途徑。低年級的學生數一數路上的交通燈、家裡的凳子、家用電器的數量,比一比身高、體重,認一認周圍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明白中高年級學生觀察數學美,如形體美、結構美等。感受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習慣。

2、挖掘生活素材豐富教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課本上所展示的知識相對來說是十分單一、靜態的,那麼,如果把學生的生活經歷拿來作為素材,就能夠豐富課堂氣氛,使課本知識和生活經歷更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整體、客觀的感知數學,在生活中靈活的用數學,到達相輔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學小數的好處時,能夠讓學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時的學習用品或生活用品的價格資料,如一枝鉛筆、一塊橡皮的價錢,或者一條毛巾、一斤蔥的價錢是多少,在課堂上把這些資料展示出來作為題目資源,學生自然會覺得十分親切、真實,培養其熱愛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課堂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3客觀展現生活中的數學原形

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蒐集資料,瞭解生活,提煉生活。例如在教學《計程車上的數學問題》時,教師沒有自己把資料展示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課前自己蒐集搭乘計程車的有關資料,如出租成的起步價,每公里幾家及等待時間與價格之間的問題,熟悉瞭解這些問題後,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得課堂成為師生、生生之間生動交流的平臺,種、種生成性的問題在交流與研討中產生。學生藉此走進了生活,又瞭解到了生活中的數學,真誠成為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見解,使得課堂成為生動交流的平臺,產生很多生成性的問題。學生藉此瞭解了生活中的數學,真正成為了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三、數學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設計生活化的問題,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再將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於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用心效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於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後,能夠設計貼合學生口味的實際行的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與實踐活動、生活問題相結合。

1、具有生活化、應用性的練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就應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因此能夠設計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喜歡主動地完成。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佔優勢,喜歡生動形象地事物。因此,能夠使用過關遊戲、兒童樂園和數學王國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高年級學生能夠進行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改變學習和練習是學生負擔的狀況。

2、數學練習的合作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自主完成

現行的數學教材使得教師不斷思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性。為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實踐潛力,為構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個性和品質,能夠定期讓學生以班或組等為單位,製作資料豐富多彩又充滿生活樂趣的《數學手抄報》或《數學牆報》,學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透過圖書、網路等發現的數學問題或數學常識,透過交流、研討,製作出趣味性、綜合性、啟發性的報紙,學生易於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自主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

3、學科生活結合綜合發展

學生能夠在已有基礎上,把生活中發現的已解決或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道聽途說的或充滿趣味的數學問題,透過《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不限制資料和形式,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獲取數學知識,使得數學練習更具有時代性、自主性和個性。學生對發現和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潛力更加深入。

4、評價生活化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以往的數學評價往往只是單一的等級評價,只是起到了調查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以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對主體的激勵作用。而生活化的數學評價,恰恰彌補了這些。在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狀況作以評價之餘,從學生的解題思路、潛力、習慣、情感、品質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表揚優點,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學生在真實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學習的資訊,大大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用心性。如對認真踏實、書寫工整地的學生評價:你的作業書寫的真漂亮,批改起來可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啊!繼續努力吧,相信你必須會更加優秀!對聰明而又馬虎的學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錯,但是卻出了問題,好好查一查,看看問題出在哪裡?期望你告別粗心,和細心交朋友,老師相信,你必須會成功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讓學生更愛學數學,更會學數學。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靠教師用心的為學生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儘可能的創設生動搞笑、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問題情景和練習,把生活例項融入數學,數學問題迴歸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認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用數學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透過貼近生活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潛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學會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