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範文精選三篇

文學 閱讀(1.72W)
  篇一:國小數學教學隨筆三篇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範文精選三篇

吳鳳成

我認為數學課的匯入最好是走近國小生的生活,從他們身邊的一些事例出發,或者設定一些題型、或引用一些數字、或改編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然後進行教學,學生易於接受、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特別好。我有幸聽了一位數學老師的兩節數學課,這位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的匯入對學生很受啟發。先談談陳老師的一節課的匯入,陳老師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小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課本上設計的匯入是通過複習以前學過的一般小數的加減法進而直接開始探討新授內容,陳老師卻是從課本出發,但又不僅僅侷限於課本,她從去年我校測量過的學生的體質健康資料出發,通過設疑解決誰比誰高、誰比誰重的生活化問題來引導學生探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整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漲,解決問題有針對性,解決了問題又有成就感,教學效果相當好,同時也使整個課堂非常活躍,教學效果也很好。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

吳鳳成

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用於豐富多彩的生活,或許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數學匯入方法,有善於設疑者、有喜于歸納者、有慣於直奔主題者??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學數學最終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越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當然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學生也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樂趣。

我有幸聽課了的一節二年級的數學課,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為《混合運算》,課本上的設計是通過男女學生的過河乘船來匯入進行教學的。事實上我們有好多二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乘船的經歷,並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的含義,因此如果老師直接引用課本上的例題進行教學,或許好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不會很高,想當然效果不會太好。幸好我們鹿老師在備課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把學生的“過河乘船”改成“咱班學生坐汽車參觀動物園”,這樣一來,有好多學生因為有親身體驗,所以學習興趣極高,課堂氣氛寬鬆,不知不覺一節課下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

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著教師走,而應是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語,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這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隨時調整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後續的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數學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國小生問題解決的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我對小組合作的點滴嘗試

吳鳳成

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出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一開始實施時,學生在學習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時要麼七嘴八舌亂講一通,要麼乾脆不說坐享其成,要麼人云亦云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意見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成或反對。因此,要想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組合作分工學習時,要教給學生分工的方法,根據不同成員的能力,讓他們承擔不同難度的任務,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學習時,教給學生要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於傾聽對方的意見;有不同意見,也要等對方說完,自己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碰到分歧或困難,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的解決問題。

要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還必須照顧小組合作中的弱勢群體.比如:處理小組彙報時,將比較簡單的問題的彙報採用由其他組小組長點名選取弱勢的同學彙報的方式,因為有組與組的評比,所以,各小組長都非常踴躍的選擇對組的比較弱勢的學生來彙報,所以,弱勢的孩子在合作的過程中,不敢再讓自己做旁觀者,而同組的優勢學生也非常努力的帶著弱勢群體,關注弱勢群體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與表現。這樣的課堂中,弱勢群體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真正做到了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

  我對小組合作的點滴嘗試

吳鳳成

小組合作的技能和品質,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練成的,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長期培養,潛移默化。這種長期培養,僅僅依靠課堂的訓練也是遠遠不夠的,應重視學生課後小組合作學習的延伸。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倡導的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學習方式,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薰陶,積極引導學生吸收、內化。我們只有不斷探討,不斷反思、改進,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適應新課改的教學。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地掌握新知識,但有的知識光靠教師苦口婆心地講,學生反覆機械地訓練,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做學生思維的保姆,不能簡單地將知識傳授給他們,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時空,有所選擇地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廣闊的、開發性的時空中,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果實,通過合作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組的組建,一般可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組。分組前,要考慮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根 據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搭配分工,設組長、噪音控制員等。組長一般先讓能力 強、學習好,並且樂於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當。這段時間,教師一定要培養組員友好合作 的習慣,培養組長管理、組織的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學習後,可輪流讓每個組員當 一當組長,展示展示他們的領導

和組織的能力,都體驗一下成功的喜悅。這樣,既可激發學 生合作學習的願望,也可增加學生合作的信心。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利於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組織不當,學生就很容易出 現拉大差距的現象,學習好的始終唱主角,差的學生總等待別人的幫助,等待別人說出答案 。所以開展小組評比活動,給小組打分是激發每個學生都認真學習的好辦法。比如口算訓練 ,開展一分鐘開火車口算。比一比哪一個組在一分鐘內算得多而準。這樣成績好的學生就會 感到為了小組的榮譽不能只顧自己學會,應該幫助差一點的組員;差的學生來自集體的榮 譽感使他們覺得不能拖小組的後腿,應該主動學習。這樣,小組內很容易產生互幫互學的好 作風,也給了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還可以開展“奪紅旗”、“接力賽”等小組活動, 促使學生願意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不光在校內、課內組織,校外課外也可以開闢其活動天地。我想,隨著學生知 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高,小組學習將會展示出更美好的風采!

  篇二:國小數學教學隨筆

有一個真實的例子,歐共體成員在一起研製大型客機,試飛階段時,一些國家的工作人員照例將“精心保養”、“小心愛護”的.字樣貼在機艙的醒目位置上,以提醒前來試坐的顧客們處處小心,這幾乎是全世界的生產商們所慣用的“提議”。

而德國人卻按照自己的觀念,撕去了那些提醒人們如何小心,如何保護的字樣,請前來試坐的每一位顧客,對機艙內的所有設施儘可能的折騰,比如廁所的門,你儘量地硬拉硬拽,甚至摔打;對你的座位,你儘可能地搖晃,甚至拆卸;凡是開關、按鈕、能轉動的地方,希望你用最大的力氣去扭動;抽水馬桶、餐具、頂燈開關??你都可以以破壞式的方式使用,從而達到最高的使用極限。結果,凡是易損、易壞的部分都暴露了出來,最終得以加固完善。

改變我們的觀念,有些事,便會在一夜之間被徹底改變。

從上面例子想到課堂教學,我們的課堂缺少什麼?我們不缺少規章制度,不缺少精心設計,不缺少活動討論,但總感覺課堂不夠活躍,學生參與度不高,原因是什麼呢?可能就在於我們的觀念。我們引導學生按照設計按部就班的學習、記憶,思考的問題都是來自教師預先的“設計”,探究的活動都是教師佈置的,我們就是怕學生出現問題。然而,我們靜下心來思考:沒有認知衝突的參與,主體性發揮又有多大呢?

案例:長方體相對的稜有幾條?

內容: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片段: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相對的4條稜長度相等這一特徵。

學生每人都有一個長方體的模型(長方體形狀的盒子),教師手中也有一個長方體模型。

師:哪幾條是長方體相對的稜呢?

學生說那兩條。(每個學生都在說,也不知說的是哪兩條。)

師:(舉起模型,指著前面的兩條邊)是這兩條嗎?

生:對。

師:(把模型轉了一下,原來的上面到了前面,指著對邊)這兩條是不是也是相對的?

生:嗯。

師:(再把模型轉了一下,原來的後面到了前面,指著對邊)這兩條是不是也是相對的?

生:嗯。

從學生的口氣中聽出來,學生有點“轉”暈了,似懂非懂。

師:長方體相對的稜有幾條?是不是有4條?

生:嗯。

學生還是似懂非懂。

??

認識長方體有4條相對的稜是知識難點,學生不好理解,教師這樣按部就班的引導,學生的參與也是被動的,也只能是似懂非懂。我們如果換種觀念,就讓學生自己拿著模型上前來演示,找相對的稜,把學生的思維問題暴露出來,這樣會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前面認識相對的面時,相對的面有兩個,可能會對學生

產生思維干擾,“相對”這個詞就容易引起思維干擾,在潛意識中認為“相對”就是兩個),這樣的參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參與,學生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

  篇三:國小數學教學隨筆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絡,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國小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非常適合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 、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