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

文學 閱讀(1.77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1

今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第二十章最後的名將——藍玉。主要寫了朱元璋不放心北元,明洪武十三年和十四年向北元發起兩次遠征,都取得了勝利,但並未對北元形成致命的打擊,不斷騷擾明朝的邊境。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遠征,藍玉在歷次正沙漠的行動中只是擔任了幾次配角。藍玉是安徽遠定人,是常遇春的內弟。藍玉是一個要強的人,他從不會承認比任何人差。這次遠征無疑給藍玉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機會,朱元璋同意了藍玉的請求,給了他右副將軍的位置,主帥自然是馮勝。藍玉來遼東擊破了慶州的重兵把守,納哈出率二十萬軍隊投降明軍。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帶兵遠征北元,脫古思帖木兒丟下軍隊逃走,元軍投降,北元滅亡。

好詞:明目張膽、朝思暮想、百般無奈、無處不在、瓦解、震懾、洋洋得意、猙獰、凶神惡煞、不共戴天。

我欣賞的句子有:“其實他採取這一政策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本來在大都當皇帝的父親被逼得搬了家,親戚都被拉去吃牢飯,此仇實在不共戴天。”“這些明軍士兵用惡狼般的眼神看著他,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還大聲呼喊,很快,更多的明軍士兵圍攏了來他們一看珍稀動物似的眼神注視著他。他很榮幸的成為第一個俘虜。”

實現理想之後的藍玉任意妄為,讓朱元璋再次揮動屠刀。

七年級:江廷茵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2

我從小喜歡歷史,所以,我也比較喜歡看有關歷史的書籍。我原先是三國迷,《三國志》、《三國演義》我都看過了,所以我一直覺得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豐富多彩的階段。一直聽聞《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很好的書,語言幽默,但又不乏鮮豔的筆墨;以小說的筆法來寫,但又以歷史為基礎。所以,在這個寒假,我充分利用了我的空餘時間看《明朝那些事兒》。雖然並沒有看完,但是我已經感慨萬分。

《明朝那些事兒》一共有七本,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餘年發生在明朝的事情。這期間,發生了許多事,讓我對皇帝對大臣們都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所以,我的心一直被震撼著。

說到明朝,我們大家腦海裡第一個浮現出來的人物,應該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本是布衣,生活艱苦,沒有讀過書,然而,他從一個卑微的貧民走向成功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讓我深感佩服。“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人也一樣,在經歷痛苦和艱難的磨鍊之後,方才會成功。朱元璋告訴我們,獲得勝利的關鍵在於隱忍的耐心和準確的判斷,而這也體現出朱元璋一生的信條:要麼不做,要麼做絕。朱元璋,他是明朝皇帝的典範,他的勇猛,他的堅強果斷,他的信念,都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有的人說朱元璋剛愎自用,疑心太重,殺人太多殺人從不手軟,心狠手辣,但是,這是他為了維護鞏固自己的政權而已,他也無非是想讓天下不要那麼黑暗。畢竟人無完人,他依舊是一個很成功的皇帝。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3

在我的房間裡有各式各樣的書。例如《格林童話》、《十萬個為什麼》、《三國演義》……不過要說到最喜歡的,那就得數《明朝那些事兒》了。

要說這一本書,可不得不提示我認識到它的一個“巧合”。那是一年前在大姨家的時候,因為能使萬千中國小生神魂傾倒的電子產品——電腦已經被表哥殘忍的“霸佔”了,我只好無聊地帶著隨便看看的心情翻起房間裡的書來。有看著能使人睡著的歷史書,還有讓人眼花繚亂的英語詞典……看著看著,一本不同尋常的書闖進了我的眼簾,作者“當年明月”用白話文講述大明朝三百年曆史,語言詼諧有趣,吸引眼球,它就是《明朝那些事兒》。

我被這內容不凡的書吸引著,不停地讀了下去。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由一介布衣成為帝王的故事一直讀到景泰時期(公元1450)楊善將太上皇朱祁鎮從異族接回家鄉。我同時也在這過程中佩服起了直言不諱、剛正不阿、機智勇敢的于謙;憎恨起傲慢自負,因為個人的慾望置國家於危難之中的小人王振;歡呼起鄭和下西洋進行外交的偉大壯舉……在看的過程中,我甚至快要忘記了時間,腦子裡滿是那些歷史人物做了什麼樣的事,這些事蹟就像一部十幾年才能拍攝完的電視連續劇一樣,在我的腦海裡不停地播放著。

《明朝那些事兒》給了我許多的知識,也讓我在收穫知識的過程中得到快樂。但我知道,一本書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自己也應該有自己的觀點,不要拘泥於書本所含有的範圍。這,才是看書的境界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4

《明朝那些事兒》是作家當朝明月(石悅)的成名作,此書從發行至今銷量超過千萬冊,是名副其實的暢銷書。認真一字一句讀完此書,個人認為這本書不負盛名。

這是一本用當下語言描寫純正歷史的書籍。它以直白、詼諧、甚至還夾雜著流行網路詞彙的筆法,以明代政治歷史的發展為線索,還原了整個明代近三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以真實的歷史資料,顛覆了我一直以來對明朝的認識。

小時候,學歷史課本,得到對明朝的認識大多是:奸臣當道,朝廷昏庸,閉關鎖國,嚴重製約了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及至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明朝不僅不閉關鎖國,還相當的開明,開化。朝廷不是皇帝老子說了算,需要大臣們的認可才能執行政令。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率無敵艦隊,九死一生,促進明朝和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國的和平交流,使很多國家前來依附朝貢、相互交流,是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壯舉。當時的中國是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細讀此書,發現明史人物有三類:好到極點的人,如於謙、海瑞;壞到極點的人,如嚴嵩等;特立獨行的人,如徐階、張居正。而撐起大明江山的是這些特立獨行的人,因為有本事,不容易受他人控制。明代的政治體系有點接近於現在西方的三權分立,權力被分別掌握在皇帝、內閣大臣、言官的手中。不管上報、下傳,必須要這三方一塊兒認可,雖然也有例外,但大多數如此。皇帝、內閣大臣負責政務,言官負責在這些政務裡挑毛病,彈劾大臣,甚至皇帝。

之所以大明出名臣,還是因為明朝皇帝不專權,基本上都能做到全面放權,重用能人,還讓大臣們相互制約,不至於獨權。崇禎亡明,是因為他事必躬親,不信任任何人,頻繁更換內閣首輔,導致臣子順從皇帝意志,一言堂,君臣離心離德,再加上內憂外患,最終致使明朝滅亡。

在整個明代,特別是明中後期,文化繁榮,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可以說,明朝是可以與盛唐相提並論的一個朝代。文學方面,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明代佔了三個:《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經濟方面,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邊境相對安寧,名將輩出,國庫充足;科學技術方面,李時珍編篡了《本草綱目》,宋應星著作《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這些明朝科學家幾乎都是明朝有功名的士子。總之,明朝時期中國科技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造船、天文、醫學、數學和化學及農學等,均對世界產生莫大貢獻。這不能不說明朝是一個進步發展的朝代。

縱觀明史,跟中國歷史上其他朝代興衰過程差不多,由盛至衰,所謂創業艱難守業更難。而明史跟其他朝代又不同,明史中的人物除了為數甚少的極好和極壞的名人,其他人說不上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個複雜的人。他們不怕丟官丟命,敢於直言,為了權力利益也不擇手段,在爬上權力頂端之後,務正業,幹正事,這也是明朝得以延續興盛的原因。

套用明代才子楊慎的一闋詞,作為此文結尾,不是我偷懶,是這闕詞很適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5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我一直在想石悅的寫書立場……好像從很久以前,人類對於自身過去的回顧與思考就從沒有停止過,是不是因此便有了歷史這詞?

《明朝那些事兒》給予我不少啟示,當年明月曾在書中暗示過我們的社會生病了,也許不僅僅是我們的社會,然而做為中國的思想者,做為中國人的一分子,他必須首先為祖國著想。他很明白,今日之祖國出現了問題,而這個問題必須早日解決……”

“貧富差距?人民日益高漲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就業問題?住房問題?社會福利問題?不,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陷入了‘信仰危機’……”坐在電腦旁的他嘆道,“看下那美麗的夜幕下,越來越多的忙碌著的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在每日機械化的生活和人來人往中消磨著自己的時間和生命。社會喪失了凝聚力,人心沒有了向心力……隨著網路的進一步發展,現實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淡漠化,功利主義在人們的心中佔據了越來越重的比例……當我們的下一代完全迷失的時候,當我們的下一代完全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的時候,我們離‘崩潰’也不遠了……

他不是一位社會學家,沒法像別人研究社會形態和社會問題一輩子這麼下去,在接觸到海量古籍資料的這十幾年時間中,他細想筆下所記載著的無數人生,忽然可怕地發現到自己眼見著,一代代的人越來越迷茫,心中百感交集。人情的喪失和功利主義的抬頭並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因為內心虛無的世界在不斷髮展和不斷變化而帶給人們的‘現實感弱化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避現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背離現實……我們的社會已經病了……

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我,朦朧中感覺石悅的立場,大概是想指引正在迷失的我們能夠從此書中,找到一種平衡,找到一種契機,能夠幫我們重新找回我們正在或者已經失去的東西,他提醒我們,值得我們珍惜的東西,不僅在空想中,在現實中也一樣存在……是信仰,是堅持,是一個人的純粹!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權都會走一條道路:新生——發展——腐化——消亡——被另一個新生的政權所替代。這個周而復始的圈子已經在人類社會的頭上盤旋了千萬年之久。沒有一個國家例外,沒有一個政權例外。周而復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似乎就是歷史的規律,沒有一個國家和政權是長盛不衰,然而,每一次的政權的動盪都意味著一次人民的.磨難,我們曾經付出了那麼多的鮮血了,我們也曾經犯過許多類似,甚至同樣的錯誤,為什麼我們每一次都會走同樣的道路?為什麼我們每一次都要走上腐朽的道路,迎接我們的人民的是殘酷的鮮血與戰爭的洗禮?為什麼我們每一次都好了傷疤忘了痛,每一次都要在失去了和平後才知道珍惜生命?能否有一個方法,能夠糾正一個政權,至少不要再犯前人曾經犯過的錯誤,不要在同一個問題上栽倒兩次。我們的歷史有太多的相似,只希望我們不要再重複曾經的錯誤……好吧,不囉嗦了,模仿當年明月的口吻說一句:其實辦法是有的,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缺點可以改正,但人性的弱點無法避免。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6

最近,我一直在讀一套筆鋒驚奇的歷史書籍,它不僅讓我獲得了頗多知識也讓我獲得了不少的感觸……

此書其名為《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筆名)所著。這是一套向我們講述明史的系列叢書。這位作者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從朱元璋開國到1644明朝的沒落其間之事。當我在某書評網站看到這番簡介時並沒有感覺到這套書有什麼太大的亮點。但當我讀了之後,我的所有想法全部改變了。我以往讀史書都是極其的費勁甚至感到枯燥乏味,但這次不同,這套書讓我很容易讀懂,而且讀後自己也會有很多的想法,也會試著去揣測作者筆下人物當時的想法、感受,這本書令我愈發的渴求,恨不得茶飯不思也要讀完。

讀這套書之前,我彷彿一直都站在歷史的大門外,苦苦尋著開門的鑰匙,讀完了這套,我才發現開啟歷史之門的並非是一把鑰匙,其實只用輕叩幾下扣門環就能看見明朝正撥開雲霧向我傾城而來。

當年明月(作者)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說書人,他的文字並不是拘泥於歷史的高深莫測和難以理解的文言文,而是摻雜著他自己對歷史的理解、感悟與評論,讓我們得以更直接得面對歷史的滄桑與神祕。就像他本人所說的:“我很喜歡歷史,喜歡那些過去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回味。我寫文章有個習慣,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的很好看。我想寫的,是一部讓人可以在輕鬆中瞭解歷史的書,一部好看的歷史,僅此而已!”顯然,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出色。

作者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進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拉進了古人與今人的距離。這是套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代的語言去說。我很贊成作者對歷史的解讀,畢竟歷史本就是一堆堆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組成,用人們喜歡接受的方式讓他們去了解,是好事。我們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歷史,瞭解我們祖先的智慧所在。

要說明的是,這部書別看它的敘述語言並沒有用那種標準的學術體,但他描寫的都是正史,資料來源包括《明實錄》《明通鑑》《明史》《明史記事本末》等二十餘種明代史料和筆記雜談,雖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學的描寫手法和表現方式,但文中絕大部分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對話都是有史料來源的,可以看出作者為了寫它也是下足了功夫。

明朝,歷經了三百年的風雨洗禮,從十六位皇帝的手中成長衰敗,就這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與世長辭,我們縱有神力也無法再還原那巨集偉而沉重的歷史,只能從先人留下的文字中窺探到那神祕背後的艱辛。歷史是唯一的,不可複製的,但卻真是地存在過。

書中很多的描寫重新整理了我對一些人事物的看法,比如戚繼光,我以前只是單純的覺得他是一個傳統的民族英雄,印象中是一位呆板橫衝直撞的略顯呆萌的武將。後來我才明白,在戰爭中橫衝直撞只會丟掉自己的性命,真正的武將是有勇有謀的,這才能夠在你死我活不擇手段的戰爭中生存並且連戰連捷。戚繼光的情商很出眾,他並不是一個廉潔的官,否則以明朝的工資肯定不能養起傳說中的“戚家軍”,他善於搞關係,八面玲瓏,所以在那些書中介紹的重要任務中他的結局是最好的。這也正是殘酷的生存之道。

明朝還有很多讓人驚豔的事物,比如王守仁的“心學”。王守仁在我眼中是個天才,軍事、思想、文化樣樣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尤其是“格物致知”這四個字,留給後人的是無限的思考。明朝輝煌的歷史長河中還有海瑞、黃宗羲解縉等等等等,相對這些人才來說,明朝的皇帝卻是庸庸碌碌了些。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我懂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讓我更明白歷史其實並不是單純的只有歷史,在歷史中我們甚至能窺見自己,窺見自己的未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7

那是一段難以割捨的情懷 由於明朝

那是一段塵封千年的榮耀 源自明朝

那是一顆繼往開來的雄心 嚮往明朝

或許明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人統治的王朝吧 註定它成為一個不平凡的王朝

不知何時 開始看《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講述了從朱元璋出生 造反 登基…到最能鬧的明武宗……直至天啟 崇禎的衰落 大明滅亡……雖然只有800頁 卻完全包括了明朝歷史……它所講的 不只是光禿禿的歷史 還有很多東西 它們叫權力 希望 痛苦 憤怒 憂鬱 邪惡 殘暴 軟弱 正義 剛強 氣節 妥協 善良 忠誠 孤獨 忍耐 忠誠…… 充滿了大臣的皇權的競爭 奸臣陰險的詭計 士兵血光沖天的打殺 忠誠志士保衛國家的熱血 ……而且 當年明月運用了很淺顯的幽默的語言 深入淺出 詼諧幽默,確實是本很棒的書…(我不是給它做廣告)

讀完這本書 歷經朱元璋的艱辛 明朝鼎盛時的強大 直至最後衰亡 形成很大的落差 忽然覺得 歷史似乎都是以悲劇結束的…即使你再怎麼強大 再怎麼榮耀 最終還是個悲劇 正如史書中的一個人 幾十頁甚至幾頁紙 相當於他的幾十年甚至一輩子……前幾頁你還很猛 或許到了下一頁你就很慫了……落差比較大 造成內心恐慌……一個王朝也是如此……

很多人問 為什麼看歷史 很多人回答 以史為鑑

NO NO NO 以史為鑑 應該行不通 因為時間在流逝 世上每一件事的發生 都有它的理由所在 而且 世上絕不會發生有著同種理由的一模一樣的事件…一切都在變 技術 衣服 飲食 住宿 都在變幻 唯一不變的 是歷史 該死的還是要死 該被殺的還是被殺 岳飛要死 嚴嵩要被殺 即使再過一千年也是一樣……所以 讀史是要超越歷史 我們都無法超越 因為我們有我們的弱點和慾望…… 當然 能超越歷史的人還是有的 那叫做聖人 孔子 朱熹 王守仁…???

歷史終究使歷史 是無法變更的故事……

然而 我們依舊活著 就得睜開眼 去看明天的朝陽

要堅信 你是個勇敢的人 你還活著 既然活著 就努力向前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8

前段時間迷上了這本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書。勾起我讀書的興趣的是網路,是一個叫林子的網友,她最近正在讀這本書,而且這本書在網上也很火。於是,我便對著我的同學說,誰看過《明朝那些事兒》。果然有同學向我推薦這本書,而且對這本書的評價很高。於是乎,我抱著好奇的心態來讀書。讀這本網友寫,網友讀,網友藏的書。

讀歷史書,向來是枯燥的。特別是那些正史,資治通鑑我看過幾個章節,二十五史我有臺灣文白譯本,但都沒有通讀,因為看著看著就升入半空的煙花,在墜落中熄滅。

不過《明朝那些事兒》例外,我可以不上網,可以不吃飯,可以晚上讀到十二點以後,可以早晨四點起來接著讀,可以讀著讀著就咧開嘴笑,可以讀著讀著就皺起來眉頭,可以讀著讀著就眼睛溼潤,情感都在其中。

這是一部正史,以《明史》、《明實錄》為藍本,用口語化的文字來解讀明史。如果說一般的正史如一具屍骨,那這部書就是神奇的復原專家,把這些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展現在你的面前。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9

趁今年寒假有空餘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後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它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後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後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中間又講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便利用胡淮庸這個“導火索”,廢除了丞相制度。又創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力歸於君主,可是他錯了,後面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並帶領著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麼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裡,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麼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說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是啊,我想鐵鉉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話,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的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雖然如今我們的國家不需要我們去著想,但是我們必須要為我們的未來著想。就像外國文學家說的那樣“為麵包而活”,意思就是:我們必須為我們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為一旦我們沒吃的了,就會餓死。不說保衛國家,就連自己的命都沒了,還談何國家?

或許等我們擁有這個信念之後,我們的人生路會越來越順暢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例文10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這套書叫《明朝那些事兒》,20xx年起在“天涯社群”連載的一篇歷史小說,耗時三年連載完畢。因網路反響強烈,作者就邊寫作邊集結成書出版發行,據說當時還掀起了明朝熱。

作為一名普通女子,我也不喜歡歷史,甚至有點厭惡學生時期的歷史課,因為總是死記硬背那些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如今,就成了一個“歷史盲”。但這本書早有耳聞,於是趁著某次活動,在網上以優惠價買進了這套書。最近,才得空翻閱此書。

當讀到明英宗因聽信王振之言,草率帶兵親征蒙古瓦剌最後導致土木堡之變時,對王振這個死太監恨得咬牙切齒,又為二十萬明軍慘敗而痛心疾首,也為明英宗被俘悲憤交加。蒙古也先帶兵大舉進犯北京,為于謙於危難之中挺身而出誓死保衛京城的勇氣和謀略而振奮,最後卻又因明英宗復位含冤遇害而悲痛,但從此卻成為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九千歲魏忠賢一手遮天殘害忠良、禍害天下,為曾經如此輝煌的大明王朝終於走進了最黑暗的時刻而感慨萬千。盧象升求援被拒、彈盡糧絕,明知此戰必敗,依然奔赴戰場與清軍決一死戰、以身報國,卸下盧象升屍體上的盔甲,底下卻是為父親所穿的麻衣,此時我已淚流滿面……

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甚至是網路用語,使原本在明朝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作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所以讀此書毫無普通史書般那麼枯燥乏味。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湧現了太多歷史人物與故事。相信你讀完此書,必然也會喜歡此書,同時驅使你去讀更多的歷史……(顧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