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教師讀書筆記(通用31篇)

文學 閱讀(2.75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讀書筆記(通用31篇)

教師讀書筆記 篇1

讀了《教師人文讀本》後,我感觸頗深。我是一個國小教師,作為國小教師我深知自己責任重大,因為我們培養的是基礎的基礎。我們就應以博大的胸懷去熱愛、關心、教育好每一個孩子,使他們能茁壯成長,使家長滿意、放心。所以我們教師具備的不僅是教育技能,還要愛學生、尊重學生。

一、尊重學生的愛好,給學生一種期待的目光。

研究表明,愛好是人一種趨向性的心理特徵。一個人當他對某中事物發生興趣愛好時,他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探索。我們都知道,科學家法布林,從小喜歡昆蟲,常常迷到了忘我的境界。正是這種強烈的愛好,促使他3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觀察,從而寫成了一部10卷集的`鉅著《昆蟲記》,為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

陶行知曾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為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愛好,給學生一種期待的目光。面對學生眾多不足稱道的小愛好,老師應多一份理智,少一份衝動。

二、尊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一種進取的力量。

差異普遍存在。人的知識有多少,能力有大小,學生是一個有著強烈求知慾望的發展中的人。尊重學生的差異,不能以教材和考綱為本,必須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給有差異的學生一份公正,讓他獲得一種進取的力量。

三、尊重學生的祕密,給學生一份自理的土壤。

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他們往往會把自己的苦惱、心事和祕密隱藏起來。只有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或確實遇到知己,才會袒露心跡,真心請教。

為此,教師在與學生相處中,應當主動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祕密,給學生一份自我料理的土壤。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師讀書筆記 篇2

總體上來說,讀完本書,感覺心智初開,受益良多,但具體來說學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難以加以總結,只是碎碎地談一談對各種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作者派克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名詞解釋,什麼是愛。按照平常的理解,愛是人類作為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區別於其他生命體的最本質特徵,因為人類擁有偉大的愛,親情之愛、愛情之愛、友情之愛,愛是我們偉大的情感。而派克的定義不同於此,從心理學者的角度,他認為: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這個定義拓展了愛的外延,內涵更豐富,愛是一種積極的意願,是為了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存在的,這樣的愛無疑是偉大的。這讓我提醒自己,不要隨便將愛掛在嘴邊,不要輕易地侮辱了這個詞。當我們再次說愛的時候,首先想想自己有沒有達到愛的`境界吧,沒有的話是沒有資格談愛的。

“心智成熟”是貫穿始末的名詞,派克並沒有做詳細解釋,以我粗淺的理解,大概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意識形態及它們指導下的行為模式的成熟吧。派克的全文論述,都是基於實現人類心智成熟這個崇高目標的,心理醫生治療心理病人的目標就是通過他們的開解和引導

教師讀書筆記 篇3

最近讀了《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在閱讀中感受作者的智慧,聆聽教育的真諦。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所寫《讀書修身》。

讀書修身,讀書致遠。教書人應該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優秀教師應該是生活在書籍中的人,應該是淵博如一座圖書館的.人。圖書是教育之母,讀書是教育之母。正如文章中所說,“我們在座的中國小教師朋友,也許你可以說,我是語文老師,我是數學老師,我是英語老師,我是物理老師,化學老師,體育老師,音樂老師……但我說,在”教師“這一稱號之外,我們還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這就是”讀書人“。”教書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讀書的人,而且最好如臺灣的嚴家淦先生那樣,是一個“十足的讀書人”。

作者高萬祥老師問過魏書生一句話:“你早先在農村時有沒有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與輝煌?”魏書生認真地回答:“應該是想到的!”一種自信一種強大的自信。論學歷魏書生只是瀋陽市一所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國中32中畢業,由於受到文革的影響,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讀書是他在青少年時就養成得好習慣,正是由於讀書才使得他在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時,仍然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仍然著作等身,正是由於他的讀書才使得他具有堅定的信念,遠大的理想,才會走向成功。對於讀書李鎮西先生也說過一句話:“我可能是比別人早讀了一些書,多度了一些書。”本書作者說了一句很深刻的話:“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準備的。”

成功並不像想象的那麼難,只要我們對教育工作感興趣,只要我們能夠堅持讀書學習,勤奮實踐,成功的大門一定會向我們敞開,借用作者的兩句話改之為:其一“多一些書卷氣,少一些世俗氣。”其二“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過努力認真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

教師讀書筆記 篇4

我利用假期的時間細細品讀了《兒童發展心理學》這本書,從中受益匪淺,或多或少給我一點點啟發,它讓我對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我的小課題研究供給了很大的幫忙,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建構了理論基礎。

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地位不斷的強化用心理機能構成的過程來說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發展從描述性階段向說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發展心理學能夠為此供給說明性的控制論模型。兒童是人生起點時期,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時期,也是人類個體心理髮生髮展、撒播智慧種子的播種季節。本書不僅僅讓讀者對兒童發展心理學有了比較直觀的基本認識,同時也為下兩篇有關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資料作了鋪墊。例如: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社會主角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承擔“學生”的職責,核心活動由“遊戲”變為“學習”。學習環境和作息習慣的改變,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生活上的不習慣,兒童發展年齡階段任務的不一樣,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心理上的不適應。一年級學生雖然對學習充滿好奇,但永續性不強,自控本事較差。學前教育的差異,會給學生帶來學習本事和學習效果的差異。學生對師長的依靠性特別強。夥伴間交往以“玩”為主題,在接觸群體規範,學生經常會出現“違規”和“告狀”現象。三年級開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要求明顯增強,各方面本事發展較快。學科學習的難度和強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作業拖拉,成績退步。學生的

學習興趣開始分化,學科偏愛的構成,也促進了其個性和愛好的逐步顯現。三年級學生的團體主義觀念增強,隨著生活範圍的擴大,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增強。

心理健康干預指在確診的基礎上,採用一系列適合學生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學生心理問題及行為進行矯正的過程。對於不一樣層面的心理問題,能夠採取不一樣的干預方法。如果能細心觀察,並提前發現一些普遍性、可能導致學生們心理問題發生的`事,我們完全能夠對此進行團體的預防性干預。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別等問題嚴重了才想辦法。例如:我校設立了“心理廣播站”,每週三對全校進行各方面的心理輔導,開展了主題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學生“分數”以外的本事,使其重拾信心。學校又開展主題教育“調整心態迎接考試”對學生考前心態調整進行干預指導。指導學生正確對待E時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健康隱患,開展了團體指導講座“沉溺網路的危害”,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進行學習交流等,而不是沉溺於網路遊戲虛度年華,指導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與教養方式。這些不一樣的主題教育都是根據學生不一樣時段可能發生的不一樣問題進行有意識的團體預防性干預途徑,這些特定的團體干預資料,能夠在不一樣時段疏導學生的心理,防範於未然,則能大大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教育部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目標中強調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達成目標,我們教師除了要從態度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

教師讀書筆記 篇5

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著“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裡還有 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教師讀書筆記 篇6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資訊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師讀書筆記 篇7

細細品讀著雷夫·艾斯奎斯的名著——《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蹟》,彷彿就和雷夫老師經過了一次面對面的會心交談。雷夫老師用通俗易懂、口語化的語言給我們介紹了他的教育教學生涯,在他的書中他更著眼於對事件的描述,而避免長篇說理,給人以或警示,或借鑑,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吸取營養。雷夫老師的教學教育方法中,雖然有些並不適合我們,但我還是從中受益匪淺。對教育的理念以及教師的自我提升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閱讀培養

閱讀在學校的教育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學生在學校裡看書、做題都是閱讀,所以閱讀應該說是很“氾濫”,而不是缺乏的。但是學生的閱讀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呢?所以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這才能讓學生終身受用。我們提倡終身學習,這就勢必要求我們自己想讀,自己會讀。當我在班上看學生晚修的時候,我驚訝的發現,如果佈置學生完成試卷,學生會很自覺的在那裡做試卷,但是如果佈置讓他們預習課程,他們就不知所措了,不知道該做什麼了。所以當一本書擺在他們面前時,他們不知道怎麼去閱讀,怎麼去學習了。所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喜歡閱讀,學會閱讀。

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已經慢慢的在學校教育中得到推廣,而作為教師,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也可以貫徹感恩教育,畢竟感恩教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項長期的任務。學會“感恩”,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他們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個大人圍著他們轉,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了。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三、社會教育

學校是學生走向社會的過渡地帶,學生不僅是學校裡的學生,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一員,所以社會的禮儀和規則也是學生必不可少的。現在競爭越來越趨白熱化,到處都是充滿競爭,而惡性競爭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所以讓學生樹立良好的規則意識,可以讓學生真確處理在學校,以及在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

四、教師的使命

這是個及其普通的問題,然而恰恰被我所忽略。原來我以為找到了一份工作,當了一名老師,然後就要努力把書教好。但是我們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麼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讓學生考個好成績、遵守好紀律、等等,除了這些,我們還要做什麼呢?我認為,我們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而非提高學生的成績。

五、教育要以身作則

教育孩子的最大忌畏是說一套,做一套。因為要讓學生聽你的話,首先得讓學生先信任你。對於一個表裡不一的教師,學生對他的每句話都會產生懷疑,這樣他的教育效果都會大打折扣。所以我們要為人師表,先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榜樣。

六、從學生中學習

學生是教師教育教學的物件,同時也是教育的主體。離開學生談教育,那隻能是瞎扯蛋。所以我們要研究我們的學生,瞭解我們的學生,實現教學相長。所以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新教師,我們要貼近學生,瞭解學生對教師的'要求,才能快速提高自己,最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七、站在學生的立場看問題

每個人做事最容易的就是從自己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所以很多事情你覺得你處理得相當完美,但結果卻大相徑庭。所以很多老師都抱怨學生把老師的話當耳邊風,抱怨學生逆反心理太嚴重。但是我們說的話、我們的做事方法是否讓學生樂於接受呢?所以我們遇到問題要保持冷靜的大腦,多從學生的立場出發,才能找到根本的解決途徑。

當然,雷夫老師的書中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做法並不適合,例如雷夫老師採用延長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的方法來提高成績。我們要提倡在有效教學的基礎上高效教學,減輕學生的負擔,而不是加大學生的學習時間。

對於一本好書,我們要帶著批判的眼觀去讀,帶著揚棄的思想去讀,吸取書中的精華。讀完了《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一本書,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教師讀書筆記 篇8

暑期,按照“道德課堂教師讀書”活動推薦的書目選擇了2本書,首先閱讀了《推進有靈魂的教學》這本書,封皮上的一段話吸引了我:“學習知識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知識,領悟並獲得學科思想,掌握學科方法,提升學科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才是教學的真正使命。”

在讀書的過程中,書中的毛傑局長的總序“做有靈魂的教育”和田保華局長的“推進有靈魂的教學”以及各位博友的教學藝術及教學片斷對我幫助很大。書中每位名師的教學感悟、個人觀點及解讀等等,都給我以很大的啟發。比如我們總以為“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好的”。熟不知“合作學習”我們並不一定做的有效。現在教學非常關注小組建設的概念和實踐,大多數教師都非常注重小組合作學習,認為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產生1+1>2的效果,讓學生互通有無、互相幫助,是課堂組織教學的極佳方式。自主學習,是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只有經過充分的獨立思考,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小組建設才能真正地起到應有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時,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獨立思考通常會出現這樣幾種情況:一種學生找到一兩處答案便停止思考,思考的層次也流於表面;一種學生通讀全文後找到多處答案並進行思考,思考的層次比較深刻;還有一種學生找到答案後會不斷深入的思考,得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見解。而這三種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自然也不相同,第一種學生很快便能結束思考,然後無所事事;第二種學生需要一定時間,基本可以控制在教師給的時間範圍內;第三種學生時間似乎怎麼也不夠用,即使教師再延長一兩分鐘,他們總還是學不夠似的。

那麼,究竟給學生多長時間進行思考合適呢?這個問題常常困擾著我。當然,針對問題的不同,思考的時間自然不一樣,但對於同樣的問題,面對早早“完成任務”的第一種學生,我總是說“再讀一讀,看看有沒有其他的地方?”這種學生,沒有攻克難題的信心,覺得自己就這樣了,有什麼問題不用自己思考,等會兒小組合作時自然有高手幫自己解決,也就更懶得思考了。第二種學生思考時間合適,也有一定自己的見解,在之後的學習時能夠真正從中有所提高、有所收穫。第三種學生也是讓我覺得有些無措的學生,他們需要大量的時間思考,但是課堂上我明顯不能給他們太多時間,如果真的給多了幾分鐘,第一第二種孩子在這幾分鐘內又會產生一些無用功。當然,這種孩子思考有深度,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對於後期小組合作學習時也能起到領頭的作用。除了這三種孩子,當然還有一些思考效率高花費時間少或思考效率低花費時間多的孩子,這些也是需要特別對待的。

雖然說是獨立思考,但是我覺得獨立思考前教師還是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學生不是天生就會思考的,他們是在一點點的實踐和交流中慢慢學會思考並逐漸加深思考深度的。如何指導學生學會思考,我最大限度的給學生以更多的交流空間,期望學生能夠在自由平等的交流時學會更深的思考。另外就如書中所說的,教師不僅要給學生交流空間,還要給學生思考空間,面對學生不清楚不明白的問題,教師不要急於“幫忙解決”,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多想一想,也許也會給學生獨立思考以輔助。

在教學之路上,每一位老師都進行了很多深刻而縝密的方法探索,做了很多思考,只有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中,才會有教學的進步,也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積累,才有了上課時的應對自如,妙語連珠。因此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靈活應對學生的種種題目,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中真正的發揮出自己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思考,學會勇敢、正確、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獲得新的活力和樂趣。

每當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爛漫的童真,我總感覺任重而道遠。《推進有靈魂的教學》這本書中需要我學習的地方太多太多,有了對他們課堂的學習,使我解開了很多教學中的困惑,教會了我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在課堂上調控,如作甚孩子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和自由健康的成長空間。作為老師我將一直努力,我將把這先進的、現代的及優秀的教學方法運用到自己今後的教學中,讓孩子們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開心快樂的學習知識並從中逐漸體會到學習與生活之間的樂趣。

在閒暇時的讀書中,我一天天變得充實,一天天領悟了教育的真諦,一天天感受著教育的神聖。讀書,真的會使我們的人生收穫一份真實而奇妙的美麗。

教師讀書筆記 篇9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承擔著“立人”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應該靜的下心來,學習,思考,豐富知識,陶冶情操,讓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識的海洋中,多一些書卷味,多一些高雅,多一些深邃,所以讀書讓教師更加豐富,讀書讓教師更具魅力,讀書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使我們更透徹地領悟教育真諦,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因此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讀書,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沒有學習新的理念和方法,課堂將會變得那麼空洞和無趣!

書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好朋友,是我們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開啟知識和理想大門的金鑰匙!書,我們身邊的東西,書,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依附在服飾上,會使服飾帶有生氣;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中,會把所有的人的心緊緊抓住;這種東西貫穿於生命中中,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作為教師,“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權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敬畏生命”這使我聯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並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

“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英語”。而教師的充電—————讀書,讓我們實現這一願望。

一直以來,學校都注重培養我們教師的讀書習慣,通過讀書提高我們教師的.個人修養。本學期,我認真貫徹學校的讀書活動方案,並制訂了閱讀計劃,按照計劃,我閱讀了必讀和推薦的書目。尤其是劉會賢老師推薦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本書,它講述了一位聰明而有耐心的媽媽對女兒的教育培養過程。讀完次數,我感受到賞識的本質是讓每個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目標是讓每個孩子享受自信的快樂!這本書使我對學生們的教育是有益的!

在我平時的課堂上,我經常會誇獎學生,因為我知道適當的誇獎會激勵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改變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我覺得只要學生有了進步,或者取得了成績,我麼當老師的就要及時發現,並加以誇獎。例如:學生值日干得好、作業完成得好,回答問題正確等。我們都要及時發現,從正面誇獎,常用的誇獎用語有:很好、好極了、真棒等。學生在受到誇獎後,心理上受到鼓勵併產生一種愉悅感,會更加努力,自覺地去做,而且會做得更好。我覺得差生尤其需要和渴望得到老師的誇獎,我們要注意觀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平時受到的是同學的白眼和老師的歧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勇氣,這時候老師的一句“真棒”,會鼓起他們的勇氣,發生一個大的轉折,從而躋身於優等生的行列。我們班有個學生教張守慶,從我接他們班起他就一直不好好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走神,心不在焉,下學回家後從來不復習當天講過的知識也不預習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可以說是得過且過,我第一開始就是直接的批評,說的話也很難聽,這個孩子也照樣無動於衷,但是時間一長,我就開始從我自己身上找原因,為什麼這個孩子不聽話?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於是我轉變態度,上課多叫他回答問題,如果回答錯了,我會鼓勵他讓他再想想或者不要著急,讓別人幫他補充,下課我會主動找他,問問課上有什麼聽不懂的儘管可以找我,如果他的字母寫的標準漂亮,我會誇他,只要他回答對了或者做對了幾道英語題我也會表揚他,課下也及時的和他的班主任還有家長聯絡。久而久之我發現這個孩子的成績大有提高,三年級下半學期的英語期末成績居然拍到了全班前十名,而且平時課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問題舉手的次數多了,真的讓我感到十分欣喜,看來真的應驗了這本書的書名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老師要愛生如子,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多從正面啟發、引導,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是在真心愛護他、呵護他。切忌對學生的進步熟視無睹,甚至對學生的小錯誤毫不留情,一棍子打死。不論用哪種方法,何種方式,老師一定要誠心誠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內心受到感動,愛屋及烏,這種內心的感動會遷移到學習上來,他們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更大進步,進而成為優等生,成為有用人才。我真的要感謝書,是它讓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

總之,書,讓教師更加豐富;讀書讓教師更具魅力;讀書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使我們更透徹地領悟教育真諦,從而更加成熟。我們每位教師都積極地來讀書吧!

教師讀書筆記 篇10

《民國笑忘書生》是我寒假裡讀的第四本書。讀後最大的感覺有趣,我覺得倘若把這本書裡的軼事與正史中的民國名人結合起來,他們的形象才更豐滿、更真實。

《民國笑忘書生》的作者是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研究的獨立學者、自由撰稿人肖伊緋。作者擷取諸如周作人、胡適、魯迅、傅增湘、鄭振鐸、胡蘭成、梅蘭芳、張愛玲等等民國公眾人物人生當中某個不為人所熟知的側面、某段逸出於公眾視野之外的生活事件等等進行生動而實際的記錄和再現,比如嚴復的“鴉片天演學”、胡適與周作人的詩詞酬和、張愛玲的千里尋夫、梅蘭芳的鐘情佛教繪畫、陳寅恪與顧頡剛的擇偶觀等等,為讀者講述民國的.精神氛圍中理想主義與現實生活的種種摩擦與融合,呈現一個希望、勇氣和失望並存,光明與幽暗交織的況味複雜的時代的精神氛圍。

胡適的糖尿病與他的中西文化觀有什麼關係?王國維如果留在密韻樓裡讀書,是否還會自沉於昆明湖?魯迅為什麼要揭發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的“盜書”行徑?陳寅恪學術傳奇背後有怎樣的擇偶觀?諸多問題,引人深思。

教師讀書筆記 篇11

愛可以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學習動力,但愛在何處?我們常常這樣問自己。是的,愛看不見,摸不著,猶如透明的空氣,瀰漫在我們四周,卻不被我們所察覺。然而,讀了《愛的教育》,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愛,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愛,還是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都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身邊。像一米陽光,親暱溫柔地撫過你的身體;像一杯清水,時時滋潤你的心窩;像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野花,需要隨時發現,隨時採擷,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讀《愛的教育》的過程中比較多是反省自己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的得與失;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要潛移默化;要了解學生,認識學生,要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要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讓學生快樂成長;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絡,適時的提供教給家長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我的體會是作為我們教師要多關心我們的學生,只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認真領會“新基礎教育”的精神,師生的發展會有新的突破。針對工作中的教育問題,我們要清楚知道自己身為教師到底哪些是“要做”哪些是“不要做”。

教師讀書筆記 篇12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它真的是一本充滿教育實踐關懷的書。

我感受最深的是這本書的第六部分——“缺乏健康和護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同志十分擔心目前的中國小教師隊伍,但他擔心的不是教師缺乏專業精神和專業素養,而是他們的生活條件。目前,社會幾乎把教師視為神。他們拿很少的錢,做很多的工作。他們不怕艱苦和疲勞。他們六點到十點吃草和榨血。事實上,老師不是神。和所有人一樣,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還需要社會關懷,並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願望。因此,無論是從教師的社會地位還是教師的實際利益分配,還是從人的發展和人人平等的角度來看,社會都沒有權利也不可能使教師完美,教師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成為道德符號或道德奴隸。社會各界都應該以寬容的心真誠地幫助我們的老師走下聖壇。這樣,不僅是語文教師的幸運,也是語文教育的幸運。

在本書中,作者還闡述了改革帶來的壓力。近年來,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教育體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不同於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新課程改革。然而,教師在完成一項改革之前,往往必須適應另一項改革。教師們整天疲憊不堪,每一項改革最終都落在了教師身上,這使得教師的身心負擔越來越重。當前,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許多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

該書還指出,沉重不是教育的本質,憔悴也不是教師的本質。這本書深入探討了“中國教師缺乏什麼”的問題,並從不同的層面進行了提問和思考。

教師讀書筆記 篇13

《優秀國小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這本書很適合一線教師閱讀,它是竇桂梅老師自身專業成長的寫照,是她思維方式、思想、心靈的物化。不僅充滿智慧,更以流暢的文筆、詩意的語言,在不經意間詮釋了自己對語文、對國小語文教學、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更詳細列舉了一線國小語文教師應讀書目,闡明瞭讀書的不同境界。

其中“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在竇桂梅老師說的七件事中,這件事我覺得最重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帶領孩子們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受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沒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面對學生何來侃侃而談的底氣?又如何能引領學生暢遊書海?曾看到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如今好多學校都要求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及終身發展都有好處,但是在我們對學生提出了這樣要求的同時,我們的老師讀了多少書?說真的,當時面對這三個問題,我覺得慚愧。我是語文教師,我問自己:我讀了多少書?雖說有時也看看,專業的,人文的,休閒的,都會涉獵一點點。但細想想,卻從來沒有過讀書計劃,想看時就翻翻;也不成系統,全憑自己的喜好;更不能堅持,有時間就看了,沒時間就作罷,如此這般,總覺得沒什麼收穫。“讀書,是最好的精神美容”“和學生一道在閱讀中呼吸”“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這本書中,竇桂梅老師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從學生的角度,闡述了語文教師讀書的重要性,我很贊同她的觀點。掩卷沉思,自己要靜下心來,認真讀書了,感覺自己讀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不能堅持,記讀書筆記還很欠缺。

“讀書,然後才有育人的底氣”、“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工資再低也要買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同意竇老師那種“擠一點兒,佔一點兒,搶一點兒。”的讀書方法。

教師讀書筆記 篇14

《致教師》是朱永新教授以回答來信的形式送給老師的建議。我用了幾天的閒暇時間讀完這本書。朱永新是新教育的發起人,李鎮西老師的博士生導師,曾擔任蘇州分管教育的市長。也就是說。他是老師、校長、領導。不管哪個角色都是非常出色的。這本書對於我們教師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值得一讀。值得老師們去實踐體驗。

和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樣,這本書的涉及面比較廣,因此無論我們哪方面有困難,從這本書中都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但是因為涉及面太廣,所以想從哪方面專門提高,又不太適合。也就是說這本書能為我們找到一個切入點,指點方向,如果要深入,還要繼續研究一下其他書籍。但無論怎樣,這本書還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把本書的要點摘抄一下:

教師職業的四種境界:

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

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

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

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目測一下自己,在一二之間徘徊。加油)

面對孩子,面對世界,教師需要一顆永遠年輕的心。理想其實是青春的表徵。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會老去。(深表贊同)

很多教育家只不過把別人的精神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在此基礎上提出很多理論的共鳴而已。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到北,就是因為缺乏支柱。

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

教師閱讀書目最重要的兩大類:一是提高教師職業認同的哲學、心理學方面的讀物,一是教師所教學科的專業書。經典讀多了,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就加強了,閱讀的口味也就養成了,閱讀的鑑別力自然也會提高。

閱讀那些好的文學作品,對於提高我們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閱讀,閱讀,還是閱讀。提高自身能力的不二法寶。)

怎樣才算是善於思考呢?一是思維的深刻性,二是思維的敏捷性,三是思維的靈活性,四是思維的獨創性。(第四點尤為重要,誰能做到呢?)

教師讀書筆記 篇15

不得不承認,《首席教師》的內容和我想象的大為不同。看到封面時,還以為是一本名師的成長史。一翻開才發現,內容更傾向於站在高位的職業指導。以往對這類的書抱有“乾巴巴”的印象,但是耐下心來讀,卻是獲益匪淺,解決了我這樣一個青年教師的不少疑惑。

使我產生觸動的就是這樣一句話:“而當課堂上,師生之間結為了夥伴關係,那麼你就可以毫無顧忌地發表任何意見而不必擔心任何的‘打擊報復’,於是,條件允許你做冒險的事,你不必擔心說錯話做錯事,你不必揣摩你的老師的心思,你只要思考知識本身。”鄭傑老師將之稱為“知識的`冒險”,而取代傳統“知識的盛筵”課堂。看到這一句話,我突然想起這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困擾我的現象:在課堂上,學生們很少舉手發言,尤其在創造性的問題上,舉手的永遠是那兩三個人,而且答案也不具有足夠的開放性,總是人云亦云。回答尚且如此,更遑論主動舉手提問了。

我對自己的課堂進行了一點回顧,試圖發現自己是否有與學生的回答無關且為負面的反饋。其實並不難想,剛剛上完的一節課上我就犯了這個錯誤:一個平時很難控制自己行為的學生難得的舉手發言,用“而且”造句,他的聲音模糊不清,勉強聽到的句子也乏善可陳,這時我注意到他倚靠著窗戶不停地扭動著說話,於是很遺憾地,我對他這一次難得發言的反饋就是“不會站直了說話嗎?”。諸如此類的反饋我還做出過許多,總是關注知識以外的部分,在語文課上對學生的行為常規進行教育,要麼批評學生的站姿,要麼只是冷淡的一句“嗯”、“好”,或者是直接讓下一個回答。

其實最開始當老師時我不是這樣的態度,受了教育理論的影響,我總是特別誇張地表揚或者回饋,我還記得那時的課堂總是豎起一片“小樹林”,點名發言根本忙不過來。在看到上面那段話之前,我還經常將學生不愛發言歸因於他們的惰性。現在,我想自己應該拾起初心,多去想想誇張的自己,在學生的發言中去尋找閃光點,用我的表情和對他們回答的專注代替獎章來激勵他們。

這就是我這樣一個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青年教師,從《首席教師》中學習到的地方。

教師讀書筆記 篇16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孩子們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不愁吃穿,不知道寒冷不知道飢餓。當我看到讀到了高爾基的童年,我很慶幸我出生在這個地方,這個時代。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凶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凶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裡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 ,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 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 一個是地獄 ;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充滿著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裡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裡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為一代名家,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高爾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我們不求一代名家,我們也要做一個隊社會有貢獻的人。

教師讀書筆記 篇17

放假期間,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群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

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資訊,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

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定,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那麼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

學校應為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群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製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自己。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三種教學生涯觀: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眾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

教師讀書筆記 篇18

教育是一種智慧,需要教師運用自己所有的力量為學生提供進步的機會與空間。最近拜讀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國小教師》一書,書中寫出了作者對教育的執著與情感,對基礎教育的瞭解與重視。作者是充滿智慧的,他以自己的智慧向讀者展現了教師在教育中智慧的體現,使人受益匪淺。

第一次看到《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國小教師》這本書,就有著一種特別的感覺,墨綠色的書名點綴著乳白色的封面,簡單、乾淨,不摻雜任何別的東西,給人一種寧靜。而封底上三句平實而樸素的話語:我們從事同一個職業,教育學生;我們熱愛同一個事業,塑造靈魂;我們擁有同一個心願,當好人師。讓人震撼,熱血沸騰!確實,這就像教師的職業,簡單卻充滿生命力,這就像教師的智慧,理智而又有大愛!

這本書是寫給教師的,如同《教育漫話》、《給教師的建議》等。初讀之,“教育的智慧”使人感動,感動在作者提供的基礎教育“操作指南”如此實在,感動在作者對中國基礎教育強烈而持久的特殊情節,感動在先生“豁達”、“勤奮”的學者風範;反覆翻閱這本書,再次咀嚼作者流暢而充滿智慧的文字,我感到手中的.書越來越重。因為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凝聚了一個有良知的教育者對中國教育的反思與探索。

為什麼《教育的智慧》有如此大的“威力”呢?這是由此書的學術內涵和鮮明特色所決定的。一是立足研究,求實創新,科學性強。這部書以作者主持完成的多項國家級或部委級科研專案為立足點,綜合反映了“七五”、“八五”、“九五”國家重點專案的研究成果,客觀分析了在實踐中和實驗中的第一手材料,提出了教師在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中的具體做法。可以說,這是心理學研究對學校教育實踐的一個重要貢獻。二是內容新穎,系統全面,富有真知灼見。《教育的智慧》一書從教師職業的價值、教師的素質、學生的特點、智育與德育、建構各種學科能力、探索德育中品德形成的機制、班主任工作、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做學生的保健醫、全面發展和學有特色以及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等諸多方面,向我們展示了新世紀教師的必備素質。三是深入淺出,有的放矢,可操作性強。書中,作者對教師成長與發展的熱點問題,以創新的意識、嚴密的邏輯、源於教改實踐的科學性,以及生動流暢的文筆,通俗易懂的事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高度上,對此進行了詳細討論,回答了教師們普遍關心的許多重要問題。

我們常常說,教育需要智慧。何謂智慧?如果說教育的智慧之源來自於可教的信念,那麼,教師智慧的表現則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學去影響學生。因此,我覺得教育的智慧實際上就是教師的智慧,而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首先得擁有師德師魂,要敬業愛崗、熱愛學生、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正如林教授在書中所講到,如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失去了對學生的愛,教師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樂趣。因此,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首先應該把整個心靈給學生並堅持一視同仁,將神聖的師愛均勻地撒向每一個學生,以感染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造就他們。

除了這種大愛,我也特別認同書中所提到的教師教育觀——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有這樣的自信:“我一定能教好學生;我的學生一定會進步,會成才。”這也是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有這樣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撐我們去克服一切困難,堅持不懈地鼓勵學生獲取學習的信心,爭取學習的成功。

教師讀書筆記 篇19

之所以向大家推薦《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這部書,確實是因為這個書名很討巧,我想借助它,強化我們自己的理念。作者常生龍,是位特級教師,“教而優則仕”的虹口區教育局長——這種成長路徑看似正常卻已極為罕見。一名物理教師,一位教育局長,十年閱讀500多本書,不容易,不簡單。作者從中精選50本與教育相關的著作,輔以自己的讀後感,向讀者推薦原著的同時,也在推薦他的教育思想——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說這部書是雜糧,因為這部書融合了50多本教育著作的思想;說它是細糧,因為這部書是一位博覽群書的教育人精讀後的精彩回放。在這個閱讀的快餐時代,對於我們這樣一批閱讀量有限的“知道分子”,或許是適合的。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第一輯:教學即創造,堪稱全書最為精彩的部分。遴選了10本課堂教學和學生成長方面的著作,聚焦課堂和學生,奉獻了不少智慧。

一、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

訣竅一:自己先變成孩子。意思是說,我們只有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理解教育物件,走進他們的心靈,贏得他們的信任和愛戴(喜歡、尊重)。

訣竅二:遵循教育的規律。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我們不能揠苗助長。作者結合漢語的音樂性,論及朗讀之於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教學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訣竅三:要時刻以身示範。言傳身教的道理很簡單,作者以語文教師“下水作文”為例,告誡我們,要完善自我,博聞強記,愛好廣泛,將自己和學生一起成就,做幸福的教師。

二、電影的教育價值

1.好電影是一本書。每一位老師(成人),都有自己關於電影的故事,也會有自己關於某部電影的故事,電影因其綜合性的藝術特點,能夠較為輕易地感染人、打動人,影響人,教育價值不菲。

2.用電影建構學習共同體。教育遭遇了新的教育物件,獨生子女以及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教育的功利化傾向明顯,填鴨式教學盛行。依託電影鑑賞,建立學習共同體,有助於迴歸人的教育。

3.懂鑑賞才能收穫更多。原著作者夏昆有計劃、有步驟地讓學生在高二年級完整欣賞多達16部電影,把“看電影”當成教育的內容,較好地發揮了電影的教育功能,教師本身也成為電影藝術鑑賞的行家。需要指出的是,夏老師遴選的16部好電影,多數值得我們向學生推薦。

4.發現身邊的真善美。通過電影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培養真善美的情感,能夠成全孩子的一生。有一個“放電影”的老師,是孩子的幸福。

三、用心寫就的成長故事

1.培養想象力的重要途徑。史沃普發現了培養想象力的辦法:找到一條“絲線”。語文中培養的這種想象力,其實對歷史學科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學科是相通的,語文是學科之母。

2.教學需要協調各方資源。史沃普總結的三個力量:校長、任課教師和家長,很有道理。其中,家長是最被我們忽視的因素。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強和家長的交流,是互“聯網+”時代的家校合作新思路,對於我們,是一個路徑,對於留守學生,是一個福音。

3.用愛譜寫教育的傳奇。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無需討論的話題。教育就是陪伴學生成長,和學生玩心眼是得不償失的。要想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就只能真的付出你的愛。

四、邁考特是世界上做好的老師

1.一個為人誠實的教師。邁考特是最好的老師,首先因為他是個誠實的老師。現實中,我們往往用說教的方式教學生誠實,最好的方式,當然是我們和學生真誠交往。

2.一個勇於創新的教師。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生活在一個急劇變化的年代,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教育的理論體系和技能方法已經足夠龐雜,教育的創新多數為微創新。做一個個性化的老師,往往能夠贏得學生的喜愛。當然,創新要有方向,特別要飽含正能量。

3.一個崇尚自由的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像邁考特一樣做到讓學生獲得完全的自由,似乎不可能。但是在可容忍的限度內,讓學生自信一些,開放一些,自由一些,想必是有益的。

五、第56號教室的文化場

1.建設互相信任的教室文化。早就聽過這部有關56號教室的書,56號教室一個教育的符號,一個“有教無類”的.教育標籤。雷夫艾斯奎斯的貢獻不小,為一群弱勢群體創設了一個溫馨的家。

2.創造適切的管理文化。一是讓學生確立做事標準,漸漸形成自己的行為準則。二是用經濟管理方式運營班級,讓學生了解社會規則,為適應規則做準備。

3.錘鍊育人的課程文化。被高科技生活慣壞了的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雷夫先生用創新的課程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六、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1.教師和學生都對學習充滿期待。書中列舉的教學方式很有借鑑意義,如,讓師生關係和諧: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的關聯;傾聽學生;根據反饋主動調整教學策略等。

2.教學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個好故事:幼兒會背繫鞋帶的口訣,但不會繫鞋帶。教師不僅要關心教學進度,更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質量。給學生話語權、提問權。優秀教師不僅教知識,更讓學生接受心靈洗滌。

3.讓學生明白靠單幹完不成學習任務。課堂的意義在於:互動、合作。高質量的學習問題,造就高質量的課堂互動。高科技將助推課堂的高效率。

七、教學始於技巧

1.設定高的學習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極大的發展潛能,“杜絕退出”!不要讓孩子養成逃避的習慣。

2.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又一個好故事:好的教練往往都不是出身於高水平運動員。直覺和頓悟不屬於大部分學生。教師要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讓“思維視覺化”。課堂上的教師要勤走動,以便掌控整個教室。

3.建立和諧課堂文化。五大原則:訓練、管理、控制、影響、參與,都是課堂教學的實用技術。

八、教師和學生說話的藝術

1.防止暴力。語言暴力,如罵人和訓話,侵犯隱私,質問,歸結起來都屬於:教師自己爽了,但教育效果有限。

2.善用鼓勵。鼓勵的功用:讓學生有安全感;鼓勵的技巧:鼓勵的同時給予恰如其分的期望。

3.學會傾聽。傾聽技巧:全神貫注,看著對方,聆聽內心的聲音。培養傾聽能力的一個做法:複述。

4.拒絕偽善。教師要講真話,不講假話,不聽假話,才不會培養學生善於迎合的惡習。

九、轉化“問題生”,你可以這樣做

1.尋找問題的成因。解決問題生,講求對症下藥。教育期待鍾老師對待卓同學的方式:細心、方法科學。

2.做好“病情”反覆的心理準備。教育中有很多重複性的勞動,鍾老師的處理方式給我們的啟示:耐心、不放棄。

3.關注“問題生”身心發展的新動態。鍾老師藉助“情竇初開”這件事,讓人眼前一亮。

4.構建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師生相互信任不易,和“問題生”相互信任更難。鍾老師成功的關鍵在於,善於發現“差生”身上的亮點,不歧視,不放棄。

十、瞭解學生是教育的前提

1.聯絡簿的作用。類似我們常常提倡的“週記本”,使師生加強溝通的有效渠道,好的老師能夠將它利用好,有的老師限於自己的批語不夠豐富,往往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2.深層次的溝通。又一個善待“差生”的故事:不抱偏見,不輕易下結論,坦誠溝通。

3.當孩子的“放大鏡”。一系列小的教學技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現學生的優秀特質,鼓勵並保持,缺點則加以引導和改變。

4.體驗大人的工作。善於捕捉教育契機的體現。有了換位和角色體驗,能夠收穫學生的理解,感動,以及態度的轉變。

讀完第一輯,有幾個深刻的體會。第一,教育是有意義的,有趣的事。第二,教育工作是複雜的,艱辛的,但是,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工作。第三,閱讀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靜靜地閱讀,是一種享受。第四,任務驅動,永遠都有用。閱讀也是這樣的,一開始需要一點壓力。

教師讀書筆記 篇20

我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主角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其中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取的機會,是選取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此刻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情緒(其實我明白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教師讀書筆記 篇21

利用假期,把劉鐵芳教授所著《守望教育》認真讀完了,暗自為自己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感到慶幸,劉教授有著不平凡的境遇,幹著不平凡的事業。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決於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說明了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好教師的。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講到轉化後進生的問題,劉教授所說的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症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一認識應該說也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啟示的。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也能體會到,雖說在教學中我們對後進生的確也很關心,但能夠像劉鐵芳老師對待差生那樣,說實話,我做不到。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無論朝著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還提到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他強調知識和故事是教育中兩個並行的要素,一個讓我們獲得對世界與自我的認識,另一個則憑藉真實可感的'世界來撫慰我們的生命。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侵潤著。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感情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薰陶。一代代兒童通過閱讀童話故事完成自己的精神成長,因此,我們應鼓勵學生讀一些著名的兒童作品,聽一些兒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願我們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閱讀,留給學生閱讀時間和空間,讀他們自己的故事,讀一些美德故事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階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以一顆平凡、摯愛、理性的心靈來守望教育,守望我們心中的教育夢想吧。

教師讀書筆記 篇22

據統計證明,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勵”,這無疑是教育孩子的一劑良方。然而,人們往往會把稱讚和鼓勵看做一回事,其實不然。稱讚和鼓勵達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稱讚是獎勵的一種,著重於比較和競爭,稱讚意味著,孩子只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達到父母的期望和標準。鼓勵則是著重於孩子能力的發揮並且幫助孩子經由自己努力獲得成就感:鼓勵肯定孩子的優點長處,鼓勵孩子內在自我激勵而不做價值判斷。因此,不要指示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什麼,而要讓孩子自己去積極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激發孩子的潛在能力。人類有很大的心智潛能尚待發展,因此,不要為孩子的資質不如人而頹廢。孩子未來的成功決定於孩子能否發揮潛能,激發孩子潛能需要意以下兩點:

其一、學會積極歸因。潛能需要激發,激發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因素會影響我們是否能順利激發潛能,能否正確歸隱就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

其二,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就像一個能量調節器,好習慣是我們的潛能自發地指引思維和行為朝成功的方向前進,壞習慣則反之,好習慣會激發成功所必須的潛能。另外,研究表明:孩子的潛在能力遵循一種遞減規律。剛出生的孩子具有100分潛在能力。孩子越晚教育與生俱來的能力就越難發揮。所以說,對孩子潛能的激發越早越好!

鼓勵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孩子:使孩子湧動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和激情,激發孩子的潛在:使孩子自信、樂觀、不斷向上。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鼓勵重於一味的指責。

鼓勵孩子需牢記的幾條原則有:

1、真誠的接納。戴克斯強調人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而沮喪是人類問題的根源。要有接納不完美的勇氣,首先得從接納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開始。行為者和行為是有區別的,我們接納行為者這個人,但是可以不贊同和接受其行為。

2、著重積極的一面。想幫助暫時表現不好的孩子,就要開始避免一些消極的言行。應用著重積極的教育方式,即幫助孩子建立信心,當孩子對自己的表現開始滿意時,他才會更加努力的改進自己的錯誤,。

3、重視努力和進步。父母以一件事的成果來論成敗,這會使孩子很容易沮喪,尤其當他們面對一件很難的事情,儘管他們盡力去做而仍然沒有做好。著重於努力和進步,才具有鼓勵的作用:過分強調事情的成果,會讓孩子產生只有做得很好,否則就毫無價值的的想法。重視努力和進步,在學校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這讓優生和差生有同樣的機會。成為差生進步的動力和希望。

4、肯定個別能力。一個人感到有價值,是當他的能力有所發揮,且受到肯定的時候。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華和能力,孩子也有其特有的天生氣質和潛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肯定自己的能力,

5 、避免讓人沮喪的語言。語言常反映出一個人的態度。有些話說出口非但不具有鼓勵的作用。而且會深深傷害孩子的心靈。

6、從自我鼓勵開始。沮喪的父母或老師無法鼓勵沮喪的孩子,因此鼓勵自己和鼓勵他人同等重要。

孩子的潛能猶如一座待開發的金庫。欣賞鼓勵是挖掘孩子潛能最有效的方法。鼓勵不僅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劑良方,也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使孩子進步的動力。父母老師不能吝惜對孩子的鼓勵,只要鼓勵激發孩子的潛能,將會有奇蹟在孩子身上發生。

教師讀書筆記 篇23

讀《教師人文讀本》有感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

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藉口)。

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裡自然很高興,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為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

教師讀書筆記 篇24

朱永新老師說:“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為此我讀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這本書,書中一些新的教育資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有很多的幫助。

我從這本說中,知道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勵學生。

書中說教師的巨大力量在於做出榜樣,教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在教師的高尚人格的影響下,學生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為其卓越的才能所傾倒,為其廣博的知識所陶醉,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教師的人格力量。那麼何謂教師的人格?那就是四個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說“德”。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任何學校,都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支撐教育大廈的棟樑,是教師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 “樂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最終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那麼,教師的德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首先,要無限熱愛教育工作,甘願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為了孩子”,“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具有神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才會有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老師只有熱愛、尊重學生,才會關心學生的成長。其次,要對教育事業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著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教育,人類就無法前進。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勢必會使教育誤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現實,著眼於未來。第三,要作風正派,待人以誠為貴,交往數信為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具備了以上三點素質,教師道德品質之燈便高懸於講臺之上,浩然之氣便充塞天地之間,就會產生無窮力量。

再說“才”。有德尚需有才。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話、一手好板書、一副好口才、一筆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點點滴滴都要通過教師之口緩緩流進學生的心田。每一個教師都要力爭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說和寫是教師的“絕活”、“硬功”。教師還要善於組織管理學生。一個不會管理的教師,就無教學效率可言,就更談不上高效了。

第三說“學”。衡量教師合格與否,“學問”很要緊。一個具有豐富的學識水平、嚴謹篤學、專業精深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及家長的尊敬,也才能激勵學生刻苦攀登科學高峰。很難設想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教師能夠勝任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的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一的教師,而是喜歡那些學識淵博,而且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教師。教師學識淵博,才會被學生信服。上課講得清楚,學生明白,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收穫,而教師良好的、淵博的學識功底,則會使教師處處顯示出智慧與靈氣,讓學生陶醉,獲得享受,感受到心靈的衝擊,這才能使課堂產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說教師應是好學之人。

教師讀書筆記 篇25

在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後,我們學校的青年教師開始了朱永新老師《致教師》的路。這本書,不同於李鎮西老師的那本書,那本書主要是講故事,讓你從故事中學到教育方法,而這本書主要通過解答教師疑惑,比較擅長解決教師日常遇到的問題。下面我就這本書,說說我的感受。

一、正確認識教師這份職業

在《致教師》的前言裡,有這麼一段話“教師,不是園丁,教師本身就是一朵花,教育應該是師生互相作用的過程;教師,不是蠟燭,教師不能以化為灰燼做代價,以此去照亮學生;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是啊!歷代人都會把老師比喻成園丁、春蠶或者蠟燭,這本是對老師的讚美,但卻無形之中限制了老師的成長。老師不能固步自封,應該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老師不能以犧牲自己為代價,來照亮別人;老師也是花朵,不斷汲取陽光雨露,茁壯成長,好庇佑比自己嬌小的幼苗。

二、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在社會發展的今天,教師隊伍日益壯大,那麼到底為何那麼多人選擇做教師?到底是因為喜愛這份職業?還是為了傳說中的“鐵飯碗”?說實話,我想大多數人選擇這份職業的最初原因都是因為收入穩定,有保障吧。當然,我和我家裡的人最初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在和學生相處了那麼久後,慢慢改變了我的想法。教師的理由有很多,它並非是因為那些名譽地位,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學生親切的問候,是可以幫助學生逐漸成長的痕跡,是日積月累的點滴幸福……然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學生,因為他們帶給我們的所有感動。平凡之中,點滴之間,都是幸福最真實的存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在平凡中尋找、發現幸福,甚至還可以自己創造幸福!在這本書裡,我發現原來新教育是這樣的,老師在教育裡詩意棲居,通過堅持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發展共同體來自我培訓,不斷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教育的旅程中邊走邊看,詩情畫意,這就是做教師的理由。

三、借我一雙好教師的慧眼

“不做謀財害命的教書匠”,這句話一直都被許多老師銘記在心。教書匠年年講老內容,年年用老方法,每天每月每年都在重複自己。這不應該是一位教師的做法,只有我們堅持完善自己,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有意識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這才是教師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另外,在班級裡,最讓教師頭疼的應該就是問題學生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轉變問題學生呢?通過閱讀書籍,我也知曉了一些方法:1、深層次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只有深入瞭解才能找到解決辦法。2、建立班級溫暖領域,通過班級氛圍改變學生。3、走進他的家庭,幫助建立親子關係。4、“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因此我相信,適當的溫度能給予他無限的熱度。

四、願我書寫一部教師的生命傳奇

人活著的意義,或許就在於活出獨特的自己。每個人都在讓自己活得有意義,過得有價值,從而獲得幸福感,那麼幸福的源泉是從哪兒來的呢?它有三個途徑:

1、物質生活的滿足。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何談幸福呢?但擁有物質你就覺得幸福了嗎?不,那種幸福感微乎其微。

2、人際關係的滿足。這個社會,每個人都處於不同的人際網中,而人們往往能從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身上受到尊重,獲得信任感,從而獲得幸福。作為教師,絕大多數幸福感是來源於我們的學生。

3、來自自己的內心。不斷地給自己鼓勵,設立小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當你達到這個目標時,內心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其實獲得滿足就是幸福。

其次,教師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和老師,因此老師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他。言傳身教是做好的教育方法,這也是為何建立家校共育的原因。建立家校合作,利於加強學校中老師和家長的關係,樹立共同觀念,促進學生進步。

五、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非常輕易地感受到新教育的魅力,但實行新教育並不僅僅是個別老師的任務,它是我們所有教師應該做到的。因為有了所有熱愛教育的人,因為有了眾多不斷創新的人,因為有了堅持發展自己的人,才有了新教育,也讓新教育不再是一個夢想。出發吧,帶著使命,帶著愛,當希望之花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上,在豐收的季節,我們就可以盡情收穫,肆意灑脫。

教師讀書筆記 篇26

自從參與縣國培辦《教師閱讀與專業成長》課題後,不知不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每次讀完一本書,回味一下,順手寫寫不成熟的讀書心得體會。這次是讀了語文教師成長叢書《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讀完後,讓我對語文教師有了新的認識,語文教師身上的關鍵詞:詩意、智慧、敏銳、灑脫、儒雅、激情、幽默、嚴謹、悟性、良心。也從一個個成功的教學案例弄明白: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語言這條根。許多新的教學理念雖然重要,但若失去語言這條根,也就失去了語文學科的個性,失去了個性也就毫無價值可言,因為事物的價值大多附著在其個性上。在這本書中認識很多的語文名師,深深被他們的教學思想吸引。

從這本書,走進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的"方寸田園"。通過反覆深讀,觸控到詩意語文的性情本色,深悟詩意語文的.生命真義。詩意本是語文之基因,與生俱來,本體生成。用詩意語文育詩意之學生,實乃語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亦為語文教師的終極之追求。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其根本取向在於"用語文點燃學生的生命",促進"生命的總體生成",也透視他的"詩意語文"的教學智慧。

從這本書,認識了史建築老師,他讓學生在語文的海洋裡遨遊。他認為,好的語文課之所以姓"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緊緊抓住了文字語言這條主根。有了這條主根作為依託,再聯合其他提供養料和水分的側根、鬚根,才構成了枝繁葉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撐。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這一支撐,植株的生命力可想而知。如今語文課的個性與己任卻有著不同程度的虛化和缺失,我們見到了許多這樣的課:大肆渲染地匯入,費盡口舌地繞彎子,遲遲走不進文字,剛走進文字,卻來了個"蜻蜓點水",急匆匆地走出了文字,架空分析,虛浮連結,"外圍戰"打得不少,"巷戰"打得不多,有時像歷史哲學課,有時像主題班會,有時像曲苑雜壇,有時像正大綜藝,就是不像語文課,"少、慢、差、費"帶來的貧瘠且不說,還"肥水不流外人田"。

從這本書,還認識了孫建鋒老師,在讀孫建鋒老師的教學文字過程中,覺得他富有才氣、幽默風趣。你看他在"心靈獨白"中的用語:"我有點像羅文""學生是我的老師""處女課""我是一片茶葉"等等。特別是在孫建鋒老師的文字中字裡行間躍動著一種靈氣和心動的聲息,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一種生命的情懷釋放"與"心靈的真誠召喚"。其中那些不斷跳入你眼簾的妙語佳句,緊緊牽動著你的眼球,傳達出讓你"心動"的語文教學真義,使你有一種啟迪心靈的震撼和豁然開朗的愉悅,也使你在閱讀的沉醉中頓然醒悟:"這不就是享受語文"嘛!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由於語文名師較多,也沒有逐一羅列他們的思想了。總之,《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對全國卓有影響的語文名師的教學智慧作了全新的透視,可謂寫盡了語文名師教學智慧的美麗。他們打破了過去那種隱蔽教學心靈和內在教學情感的自我封閉模式,注重教學主體意識的坦誠表現,率真誠實地呈現自己的教學心態,吐我教學之情,言我教學之志,以自己獨特的教學智慧個性與姿容、敏銳的教學視角與感悟,傳達了對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心靈體驗和理性思考,抒寫了對語文教學現象和課程改革真義詮釋。

教師讀書筆記 篇27

新學年九月份,《致教師》是我入手就讀的第一本書。該書是由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老師所著,以回答老師來信的方式展開,也許這就是以《致教師》命名的緣由之一吧。全書共分四個部分,它們分別是:第一輯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第二輯借我一雙好教師的慧眼;第三輯願我書寫一部教師的生命傳奇;第四輯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過閱讀此書,我受益匪淺。

未讀此書時,我只是把教師當作是一份養家餬口的職業,讀完此書後,我把教師等同於教育,看作是一項波瀾壯闊的事業。當我只想著自己的付出與回報時,教師真的是一種謀生手段,而且是一份不怎麼樣的謀生方式,活兒乾的多,報酬得到的少。伴隨著此書閱讀的開啟,我的目光開始投向學生,投向一個又一個朝氣蓬勃,鮮活可愛的生命,我覺得教師是一種改造,抑或是一種創造,改造的是人生軌跡,創造的是生命奇蹟。此書閱畢,我的目光中又有了自己。這時,我認為教師是一種相隨。是學生成長與老師自我成長的相伴,是喚醒學生價值和體現老師價值的一種隨應。於是,我理解的教師不是單向的付出與奉獻,而是共生共長的人生體驗。未讀此書時,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暮年工匠。以後的路就是重複從前的路,就像磨道上的一頭驢,重複往返就是天職,周而復始就是命運。讀完此書後,我把以前的自己命名為懶惰和不思進取。由此,我想到了任維東校長在班主任工作室成立第一次會議上所講的話,和這本書告誡我的思想一樣,給我以極大的內心震撼,簡直就是一場極大的衝擊波,把我從沉睡中激醒。因此,拒絕“青年老成”,拒絕“停止生長”。讓我從今天起,重做一回學生,而且是畢業遙遙無期的學生。既注重學習,又注重學習後的反思;既注重閱讀,又注重閱讀後的感想;既注重學生工作,又注重工作後的方法與經驗的積累。總之,既要仰望星空心中有未來,又要腳踏實地手中有現在。

未讀此書時,我理解的教師就是簡單的傳授知識,或者是狹隘的“傳道、授業、解惑”。讀了此書後,方知,教師面對的`不只是眼前的學生,還有祖國和社會的未來。所以,只有我的家國情懷才能感染和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於是,我明白了,我心中想要的理想國和理想國公民的樣子:和平、尊重、愛心、寬容、樂觀、責任、合作、謙虛、誠實、樸素、自由、團結、專注、想象、寧靜、勇氣、敬畏、熱忱、虔誠、感恩、紀律、反思……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靠我自己去塑造。而且,更可喜的是,這件事,我竟然原本就可以自己去塑造。

真誠的祝福未來的自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讀書筆記 篇28

翻開《致青年教師》這本書,我不禁被他的目錄吸引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不要因為這樣的話而自得”、“我是來欣賞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幹””……一個個獨特的標題就這樣把我帶進了這本書裡。書中平實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非常貼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覺受益匪淺。

讀完後,就如同說的是自己的事一樣。同時也為我們指出了許多誤區和錯誤。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明白了教師的胸襟能夠影響學生的氣度,也讓我明白了我們現在從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徵是慢。同時我也知道了如何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課前緊張是正常的……等等許多往日困在我心裡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讀著這本書我也時常反思我過去的教學生活,現在想想當時的我除了缺教學經驗外我還真的做著愚蠢者的“苦幹”。再想想我現在的'教學我更重視學生了,教學過程也流暢了。這些經過挫折而得到的經驗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當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當孩子聽寫詞語老是錯誤時,我們也會急,甚至有時會責罵他們。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們經常說:“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的習性會不自覺的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為直接對學生起了一個示範。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指所說:因為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係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青年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書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份責任感。所以 作為一名教師,決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般的細節,特別是作為一名特教教師更是如此,因為聾啞學生的模仿能力更強,我們特師的教養對聾生的影響力會更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在我們面對聾生聽不懂、學不會的時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殘疾的孩子,我們不能看到他們未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我們能給他們的只有愛心,耐心,對我們的孩子實施持之以恆的教育。

“教育無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現在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教師讀書筆記 篇29

開學之後,天氣漸漸變得涼爽,人的心境也漸漸變得平靜。閒暇之餘隨手拿起餘秋雨的《行者無疆》看了起來。作者用詞華麗,語句質感十足,其實磅礴,終於越看越愛不釋手。於是每一篇文章細細品味,暢遊其中,全然一種享受。

今天讀到了《流浪的本義》這篇文章,突然覺得想寫點東西了。每一個城市都會有一個主題,而巴塞羅那的.主題則是流浪。因為該城市的中心大街的內容沒有別的,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在這裡賣藝賣物。作者說“有人把生命侷促與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則把生命釋放與大地長天、遠山滄海”。於是流浪成了一種開通,成立一種高貴。這讓我很有啟發。中國有句俗語“知人知面不知心”,這種觀念在廣大老百姓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人們在日常行為準則中時時將它搬出來告誡自己注意提防,於是到處充斥著窺視,猜忌。這是社會的悲哀。為什麼我們不能學學流浪者的精神,把思想放駐於高遠,讓心境馳騁於開闊,不去因為一點小小的個人利益而過於費神於瑣碎問題。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生活態度。

教師讀書筆記 篇30

“教育不光是給孩子們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這句話出自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一書,使我深受觸動。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何嘗不是如此。“三尺講臺連著世界,小小教室關乎天下。”有教育專家也曾如此呼籲,“學習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我們經常埋怨社會,這也不是,那也不好,我們詛咒腐敗,詛咒專制,詛咒獨裁,詛咒關係,詛咒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我們很少想到,我們所詛咒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所塑造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教育與病態社會之間,互為根源,所以教師不能逃避屬於自身的責任。”朱永新老師在《你的胸懷決定著教室的大小》一章中如此說。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當我們從師範學校畢業,都應該記得這句話。正如醫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我們立志從事教師這一職業,這句話便銘刻心底。“身正為範”,老師就是一杆尺,是班級公平正義的高度,是未來公平正義的高度。“一個好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他應該非常關注社會,非常關注民生,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只有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校不是一個象牙塔,人類社會的所有問題,都應該在學校中得到關注。只有教師在課堂裡面和學生討論環境、人口、資源等問題,討論戰爭與和平,討論公平與效率,才能喚起孩子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

每週班會,跟講臺下邊十七八歲的孩子講什麼呢?講學習,講紀律,講態度?我把一週朋友圈有趣的文章拿出來,跟他們聊《鏡頭下凌晨3點的深圳港口:越是辛苦的錢,越是難掙》,給他們看《1張北大食堂私照流出,讓我細思極恐:牛逼的'人,註定會牛逼》,北大如此,衡水的食堂又如何?我帶他們逛了一圈,讓學生認識到成功者的自律與效率。《當你不想工作了,看看董宇輝的直播間》,讓他們明白“當時代要拋棄你的時候,連一句再見都不會說”。看《北大3名女生畢業10年後現狀曝光:孩子,我為什麼逼你進名校》,跟學生談大學聊專業說大學聯考。實在沒素材,我就和學生一起收看白巖鬆的《新聞週刊》,瞭解熱點時事,看世界,悟人生。

“我們的教育是為了未來的教育,是著眼於孩子一輩子的教育。作為教師,要學會關注窗外的世界,學生才會把自己的眼睛投向窗外。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關心教科書以外的東西,關注正在劇烈變化的社會,關注國家民族的大事情。今天成為小小公民,未來才能成為世界公民,這樣的一群孩子,就是祖國明天的脊樑。”

教師讀書筆記 篇31

《給歷史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中的“建議”,來源於作者對日常教學實踐的感悟,從最常見的、最容易被忽視的教學細節中引出的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問題,用生動的例項、質樸的語言以及巧妙的處理辦法,深入淺出地加以思考、剖析和理解,以提高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靈活性、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建議內容主要涉及注重歷史認知方法的培養、在鄉土歷史教學中突出愛國主義教育、要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做文章、讓學生學會全面評價歷史人物、注重歷史學習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加強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非語言溝通等等。本書就廣大歷史老師經常遇到和思考的問題展開研究、討論,涉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乃至課程資源、教學評價等等,並提出了新的時代目標和要求 。書中每談一個問題,基本都有簡明而不失具體的事例、情景,每條建議都配有相應的名人名言、教育者感思或作者創作的“教育詩”,使得本書的內容體系、編排體例、寫作風格、研究思維都顯得別具一格、富有新意。

它從新課改的要求和精神出發,對中學歷史教學種面臨的課程、方法、形式、手段、評價,以及師生關係、教師修養等提出了101條有啟發的、有針對性的,或有真情實感的建議。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更沒有泛泛而談的教育理論。它通過實際的例子來闡述解決問題的技巧和建議。本書的101條建議體現出作者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並強調情感教學與創造性教學手段的結合的教學理念。書中的建議簡單易學、易於實踐。書中的言語和比喻幽默、風趣。

在文中每一個建議的開頭都有一句來自國外學者關於教育方面的格言,讓我受益很深。如在一個“學會忽略”的建議中,說到人無完人,孩子也一樣。確實如此,這對我們有時面對調皮的孩子時,常常覺得他們好不乖,越想越惱火,但是看了書中給我們的小方法應該會有很好的效果:一杯常理,幾勺耐心、寬容、恆心,積極的期望和向上的態度,再澆上滿心的愛。確實,這樣可以很好的調節自己的心情。總是希求學生有完美表現的老師是極端不現實的,得到的也只能是無盡的失望,所以我在教學中大多都是鼓勵孩子們,他們犯錯的時候儘可能的去鼓勵他們,他們學得興趣也就越高了,學進去的也越多了。

本書提供了一些幫助新教師解決課堂問題的方法和建議。例如:如何進行課堂管理;如何掌控課堂紀律;如何與“刺頭”學生相對;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安排時間。書中的方法簡單易學,並且作者舉出一些實際的例子加以輔證。原來我在上課時課堂紀律一直不太好,一部分同學總是在竊竊私語,於是我衝著學生大罵,換來三分鐘的安靜,然後課堂又變成吵吵嚷嚷的,我心裡一直疑惑:怎麼現在的學生這麼不聽話,這麼不守紀律?後來閱讀了此書,才知道我在課堂管理上有所欠缺,於是我根據實際情況實踐了書中講述的方法:我不在課堂上大罵學生了,而是找了幾個上課經常講話的學生,對他們進行開導說教,在以後的課堂上因為他們幾個紀律有所好轉,我在課堂上大加表揚他們。於是其他愛講話的學生也慢慢收斂了,而我也及時進行了表揚。從此我的課堂紀律改善了許多。

本書還為教師提供了一些教學規劃和課程指導,提出瞭如何合理利用時間,提醒教師要精心準備,井井有條。關於課程指導,本人從書中瞭解到作為教師要經常性觀摩其他教師的課,這樣才能不斷取得進步。同時,教師的課堂內容應與現實生活相聯絡,教學手段要多樣化,要不斷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傳授其社交禮儀,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禮儀規範。的確,我曾在學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同時也給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看了此書後,我努力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力求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榜樣。同時對“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著積極、和諧的師生關係的班級必定是一個良好的集體。本書提出了許多構建成功師生關係的建議。其中對教師自身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師要保持微笑,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把自己所教科目當成“最愛”。同時,建議提出教師對待學生的一些要求:熟悉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你的“最好”,不求完美,只求學生進步等。這些建議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諸於行動。

另外,本書還向讀者傳遞了優秀教師的職業精神和優秀教師應具備的永不消散的魅力。優秀的教師總會維持自己良好的聲譽,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不為外界消極態度所影響,並且做任何事情都能從容、鎮定,能控制自己的反應,不帶著怒氣行事。優秀的教師總會以身作則做到最好,但也會尋求幫助,能夠很好地與家長合作,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不斷取得事業上的進步。

閱讀這本書讓我收穫很多,它給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讓我的心靈滋養,心胸開闊,魅力提升。在今後的日子裡我還將反覆閱讀此書,使自己成為能影響他人,改變他人的老師,並在教育事業上取得很大成功。

閱讀此書,不由自主有一種感覺:一位耐心、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對面與你聊天,她的豐厚學識、她的思想、她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著你的心靈,提升了你的魅力。

閱讀此書,帶給我教學上許多的建議,相信也會給你們帶來很多益處,讓你的心靈滋養,讓你的魅力提升!讓我們都來讀書吧,讓自己在閱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