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教師的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2.16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的讀書筆記

教師的讀書筆記1

寒假裡,閱讀了《今天可以這樣做老師》這本書,對自己啟發較大,下面就談談自己對如何做教師的一些感悟。我默默從事教學工作以來,一直以為“在其位,謀其職”。教師就是把書教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教育學生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

首先,教師要有充分的知識儲備,要有好的教學方法。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應該是作為一個老師的充要條件。這就要求老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要求老師的知識儲備十分豐富,要求老師要“學無止境”,要終身與書為伴,跟著時代的節拍,走在時代前沿。這樣才能給學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識。

不止如此,教師除了博學多才,還要講究教學方法。老師上課的方式是否能被學生樂於接受,關鍵看這堂課是不是一堂好課,是不是符合學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樂於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風趣幽默的話語,新穎的授課方式,化繁瑣為簡單、死板為生動的能力,必將使學生聽起來輕鬆而易掌握。這是大多老師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種境界。我也多次嘗試向此方面改進教學方法,雖然小有進步,但仍需更進一步努力。

其次,教師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健康。

教師不能將教學活動簡單理解為傳授道理、講授知識、解答疑難問題,而是除此之外,更應注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問題。關心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充分條件。有人說:現在的學生在家裡是小皇帝,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我們再去關心他們的生活豈非多餘,如果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生活在學校裡的學生當然希望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愛護。而且老師的關心往往更理性,也更讓學生接受。此外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會讓學生感覺到長輩的關懷,集體的溫暖。也會讓學生家長更加理解老師,和老師形成合力,教育好學生。而不關心學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問題,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貼近他們;還要建立正確的.學生觀,瞭解學生的需要,做一個服眾的威而有信的老師;更應該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責任感。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再次,教師自己應該有健康的心理 。

老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個心理有問題的老師我們怎麼能寄希望他能教好學生。近年來的大量調查資料表明有相當多的老師有心理疾病。資料表明,老師把學生打成殘廢有之,讓學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罰學生抄作業幾十遍者有之等等,也許教師是有很大壓力,是有很多委屈。但我們面對的是正處花季的兒童、青少年啊,我們得對他們的未來負責,得給他們作榜樣。如果老師因為自身原因是而體罰學生,甚至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這些都是教師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現。老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

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老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老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會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機能都得到正常的發揮,從而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應該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去上課,儘管我們在課前受了委屈,我們也應該把這些拋在腦後。不應該把絲毫對他人或領導的不滿情緒帶進課堂。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調整自己的心理,維護和提高心理健康,從而保持自身良好狀態的心理健康去影響學生。

作為新世紀的一名老師,不僅要上好一堂課,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更應提高老師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一個好老師必須要做到這三點。

教師的讀書筆記2

時下,根據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家長、教師、學者、專家都在積極地探討如何切實有效地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問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走向主體性德育)中寫得好:“學生和成人一樣,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尊嚴、有思想感情的人。只有把學生真正當人看,才能避免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抑制人的主體性發展的弊端產生。”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孩子的主人地位沒有怎麼體現出來,主體參與機會太少了。在社會上,所有有關孩子的事項,我們很少徵求孩子的意見。在學校裡,重要的學習、娛樂活動主要是由校方決定,學生將服從學校的安排。在家庭中,父母往往愛給孩子作決定。在父母看來,孩子沒有能力對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成年人往往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孩子訂了若干個品德培養的目標。當然這些做法無疑是為了孩子好,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具有優良道德品質的'現代人。但是,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您的目標和要求孩子們瞭解嗎?理解嗎?同意嗎?制定這些德育目標時,孩子們參與了嗎?

如果缺乏未成年人的參與,德育很有可能會走進簡單說教、強行灌輸的誤區。有些未成年人長期在父母、老師的“安排”下喪失了參與的能力,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這種心態下,德育自然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真正進入未成年人的心靈。因此,我們抓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樹立參與觀念,要以他們為本。

教師的讀書筆記3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張思明老師的《用心做教育》,感觸頗深,我為張老師那種對學生對教育博大精深的愛所折服,驚歎張老師30年教師生涯的傳奇經歷,感佩張老師所取得的豐碩教育成果。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這是張思明老師給我最好的啟發,也是我最大的收穫。我從事教育工作已經一年多了。當我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用心做教育了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只有傾注真實情感的教育,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孩子是我的”,這樣,對於學生做出的種種事情,才能採取比較客觀公正的處理方法。教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心,既要包容學生的優點和成績,更要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

我們的工作很苦很累,也許很少能感到它的樂趣所在,但是我們仍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去努力工作,用愛心去幫助學生,用真心去打動學生,用百分之二百的心血去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感化我們的學生。通過我們的真情談話,揚起學生理想的風帆。用教師的真愛和點滴話語,不斷敲擊學生心靈的鍵盤。也許我們的努力和話語在短期內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人心總是肉長的,我想日久天長,我們的學生總會由漫不經心到提高精神,由面無表情到有了笑容……

教師傳授的知識可能很快被遺忘,但教師做人、做事的態度,教師的人格卻常常對學生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用語言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不如力求用自己的行動,讓學生悟出做人和治學的道理。用心和用力是不一樣的。用心就是要努力認識、感悟教育的規律,努力把素質教育的理念轉變成自己的教育實踐,把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僅看成是一項事業,而且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斷地想著它、念著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用心去聆聽學生的心聲,用心去觀察品味教育現象,用心去感悟教育中的規律、用心去施展教育的智慧,用心去創造學生髮展的廣闊空間,用心去實踐育人的過程等,均源自‘用心’。用心做教育方能留心觀察、細心品味;用心做教育方能專心實踐、恆心堅持;用心做教育方能達高致遠、榮辱不驚;用心做教育方能童心未泯,擁有愛心;用心做教育方能心懷感激、胸襟坦蕩;用心做教育方能展示自我、感悟生命。

張老師作為一名教學能手,在教學上取得的成就更讓人羨慕,通過閱讀它的數學教學的諸多方法,我體會如下:

首先是我們自身的專業素質要過得去。以前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這個說法對現在和未來的教師已經不夠了。“桶”裡的水畢竟是“死水”,如果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會大大降低。作為跨世紀的教師,我們要想辦法去開鑿並擁有“一眼泉”。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孤立的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搞花架子,而應該從教學內容出發找到學生的興奮點,旁敲側擊,從點到面,提倡發散思維,提供多種解法,擴大題型量,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深入學生,聽取他們的意見,那就會事半功倍。

其次是情感交流,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在與學生談心時,通過觀察學生的舉止言談,瞭解學生的個性特徵,在與學生談話時要平等對話式的,多點鼓勵、少些責備,以便有針對性地教育他們。當學生有了進步時,應予以肯定的讚揚,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當學生犯錯誤時,應與他們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幫助他們制訂改正的措施;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應該深入瞭解學生情況,幫助解決,從而使學生感到我們老師是可依賴的。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誠地熱愛學生,才能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信任和親近,使學生對你所傳授的知識感興趣,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再次有必要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思想教育。現代國小生見多識廣、思想活躍,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唯老師是從,常常將不合己意的灌輸拒之於心扉之外。所以老師要事事和學生同甘苦,參與到學生裡面去,指導他們,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拋棄那種反映出“師道尊嚴”的上對下的說教,尊重、關心和愛護每個學生,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師生只有在平等、情感交融的情況下,才能推心置腹地溝通思想,增進雙方的相互瞭解、相互信任,從而在平時的課堂中互相配合,教學相長。

教育是心心相應的活動,是需要愛、需要尊重與理解的過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相信我們的真誠和良苦用心會換來學生的進步的。

教師的讀書筆記4

《追求卓越——教師專業發展案例研究》以傳記的形式陳述了瑪麗娜,艾娃,婧和珍妮四位英語老師的成長曆程,分析了構成和影響專家知能發展的因素,並闡明瞭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發揮他們的專家知能。事蹟中有失敗的經歷也有成功的奮鬥,其中,不僅僅能夠看到一些新教師常見的,還能夠看到不同的觀念,不同的奮鬥過程使得她們在走向專家知能的道路不同!

一開始看這些事蹟時,我感覺十分真實親切,因為她們剛開始投入教師這個工作時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能引起我的共鳴:這不就是我這一個多月以來苦苦探索想要解決的問題嗎從她們對自身所處的環境的不一樣的迴應中能夠更加明確怎樣對待教師工作才能儘快走出"自我懷疑"階段,走向專家知能:瑪麗娜和艾娃能從學校的支援文化中獲益,並能看到在當前尚存侷限的環境中教和學的可能性;而婧卻難以敞開心扉與同事交流,因而沒能超越這些侷限。

應對同一個問題,她們有不同的處理方法,而且她們自己所選取的需要正應對待的問題也有所不同。遇到教學中的困難,艾娃和瑪麗娜會進行探討和試驗,看到學生學習上的進步,她們會有一種滿足感,這使得她們對教學有了更大的熱情,也促進了她們繼續從事教學工作;婧進行的嘗試性活動相對較少,她尤其在意的是課堂秩序和紀律瑪麗娜的探索和試驗以及她對教師工作性質認識上的變化,得益於理論的'輸入和個人實踐經驗之間的互動!

其中對我幫忙最大的是有關課堂管理和學習組織這方面:

一些有關教師的課堂管理有效與無效的研究指出,兩者的差異不在於教師處理學生不良行為的方式,而在於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去阻止不良行為的發生和管理課堂,促進學習的重要方式。

所謂的規約是指明確規定了學生的哪些行為能夠理解而哪些行為不能夠理解的準則;而常規是在較長的時間內建立起來的,控制和協調行為的具體步驟或程式。

教師的讀書筆記5

《民國笑忘書生》是我寒假裡讀的第四本書。讀後最大的感覺有趣,我覺得倘若把這本書裡的軼事與正史中的民國名人結合起來,他們的形象才更豐滿、更真實。

《民國笑忘書生》的作者是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研究的獨立學者、自由撰稿人肖伊緋。作者擷取諸如周作人、胡適、魯迅、傅增湘、鄭振鐸、胡蘭成、梅蘭芳、張愛玲等等民國公眾人物人生當中某個不為人所熟知的側面、某段逸出於公眾視野之外的生活事件等等進行生動而實際的記錄和再現,比如嚴復的“鴉片天演學”、胡適與周作人的詩詞酬和、張愛玲的千里尋夫、梅蘭芳的鐘情佛教繪畫、陳寅恪與顧頡剛的'擇偶觀等等,為讀者講述民國的精神氛圍中理想主義與現實生活的種種摩擦與融合,呈現一個希望、勇氣和失望並存,光明與幽暗交織的況味複雜的時代的精神氛圍。

胡適的糖尿病與他的中西文化觀有什麼關係?王國維如果留在密韻樓裡讀書,是否還會自沉於昆明湖?魯迅為什麼要揭發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的“盜書”行徑?陳寅恪學術傳奇背後有怎樣的擇偶觀?諸多問題,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