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一碗鄉愁散文

文學 閱讀(4.57K)

許多年來,我的鄉村情結始終未變。有時候,愛上一個人和愛上一種食物,感覺是那麼的相似。愛上一個人,其眼神、笑容、還有走路的姿勢,都會成為愛的理由。愛一種食物也是如此,像蠶豆的吃法雖有很多種,一碗清炒蠶豆,碧綠生青,熱氣騰騰,撲鼻噴香的味道總是那樣的誘人,我心存念想那一碗蠶豆莫非就是一碗鄉愁。

一碗鄉愁散文

蠶豆是舶來品,據記載是西漢的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的,在那邊名稱起得很萌的,叫羅漢豆,佛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雲:豆莢狀如老蠶,故名蠶豆。”“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每年霜降前後,父親用鐵鏟在項地四周的雜邊地,鏟一條深五公分左右的縫,我提著籃子跟在後面就隨手放進兩三粒豆種按好。立冬過後縫裡的豆開始萌發出嫩綠的葉片,以後不管風霜雪雨它都不怕,豆苗有極強的抗寒能力。翌年春二三月時節,蠶豆杆上開出一排排豆花,猶如蝴蝶,更像一雙嫵媚的眼睛,花中心是黑色的,習慣叫它黑心花,可蠶豆一點不黑心,胖墩墩,碧碧綠綠很可愛。

立夏是蠶豆成熟的季節,也是時令的蔬菜。把青蠶豆採摘後,剝開海綿狀的豆莢,裡面的.蠶豆嫩黃中帶翠綠有股自然香味。那時只需一小盅菜油往鑊子裡一炒,放上些許清水,悶一會後,一碗鮮嫩香糯的青蠶豆就裝進了我的小肚皮,味道好極了。隔段時間,蠶豆漸漸變老,就將剝開來的新鮮蠶豆浸泡在水中,剝去豆皮後成了豆瓣,用少量的雪裡蕻油炒做成豆瓣湯,

味道鮮得來連小舌頭一起嚥下去。有時豆瓣吃不完就煮爛,做成韭菜豆瓣酥,稠中帶滑,香膩適口,吃了還想吃。

豆莢黑了預示著蠶豆枯了,我和小夥伴邊割草邊用眼子鐵皮作鍋,就地取材,在茅柴岸上用鐮刀挖個凹坑,鐵皮擱置上面,然後採枯豆用來煨野豆,下面用豆萁、茅草點燃焚燒,一會功夫,只見鐵皮上的蠶豆“嗶卟嗶卟”響個不停,跳來跳去,現在想起來,才真正領悟到了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意境。有時蠶豆尚未熟透,我們相互間就開始哄搶了。這種煨野豆的情景和滋味,可能使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拔了豆萁,挑到場地上,將豆莢採摘下在太陽光下晒。晒乾的豆莢會自然裂開,黑殼白衣綠豆,這也許是四季輪迴的結晶。晒乾後的蠶豆一般儲藏在陶製的缸甏中,閒暇時用油鹽炒硬蠶豆。一碗硬蠶豆油光鋥亮,肉硬味香嚼著費勁,難免牙齒辛苦,卻越嚼越香。大人有時將蠶豆浸泡後放些甘草茴香燒成五香豆,因狀如蒲鞋亦叫蒲鞋豆,在吃不到花生米的那個年代,替代品就是蠶豆。有時,蠶豆放久了,顏色會變成黃色或黑色,有時還被豆象鑽空。到冬天孵太陽時,將蟲

蛀的蠶豆放在腳爐裡煨,噼啪噼啪,熟了的蠶豆依舊又脆又香,儘管手上是黑黑的,連嘴脣也是黑的,但心裡卻是樂滋滋的。

印象最深的是吃獨腳蟹,獨腳蟹不是蟹,實際上是發芽豆,把已浸胖了的蠶豆放進甏裡,用溫水浸潤涼幹後,再用稻柴塞結實封緊,倒置在灶膛口或溫暖的地方,一週左右蠶豆露出白芽,成了妙趣橫生的獨腳蟹。取出來洗乾淨後放在飯鑊上蒸,既有營養味道又好。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獨腳蟹是農家飯桌上的常客。

鄉愁就是一種美麗的原鄉意識,它有形、有魂、有根,是對故園的記憶,是經久不衰的情愫。舌尖上的味道總是很深,它獨一無二,有的這一輩子再難品嚐得到,有的則隨著時間的過濾成了另外一種情感。那蠶豆的味道就成了我記憶裡的味道,得意或失意的時候,常常會念想它們。從這個意義上說一碗蠶豆,就是一碗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