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2.89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1

20xx年3月,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國家檔案中。在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它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也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那麼,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蕩起核心素養的新槳來?

拿到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時,我就迫不及待地研讀起來。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麼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形成的機制和路徑是什麼?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迴應了這些問題,並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本書包括三個主題: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第一個主題“核心素養的意義”,系統梳理並深入闡述了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和基本原理,揭示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機制和規律。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因此,本主題是全書的.方向和基石。

第二個主題“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集中闡述了從知識本位的教學轉向素養本位的教學必須確立的新型教學觀。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教學改革必須從教學觀念的轉變、更新開始。因此,本主題是全書的關鍵和先導。

第三個主題“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重點闡述了讓核心素養落地的課堂教學的具體路徑和方法。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作業系統,只有將觀念和理論轉化為實施策略和行動方案,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題是全書的重心和落腳點。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資訊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核心素養”是一個教育熱點話題,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培養數學素養成為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核心素養更是重中之重。課標明確提出數感、空間觀念等十個核心素養,給我們的教學指明瞭方向。在教學中,我們要聚焦核心素養,追尋數學本質,科學、放手、創意地教,真實、自主、個性地學,讓數學課更“有味”。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兒童立場,把握學習生長點。學生對某一教學內容質疑、爭論、多元化解讀甚至是錯誤的理解,均反應出學生當下的思維狀態,教師要善於發現,把握學習生長點,因勢利導,感悟提升素養。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師與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互為因果。在師、生、教材碰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因素更為能動,或者說教師促使學生更為能動,才是素養形成的課堂,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才是改革的源頭。

核心素養導向的數學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科學態度和情感體驗,教師若能借助數學發展歷史挖掘知識背後的孕育發展、由潛到顯的轉化歷程,幫助學生體驗數學曲折發展史中湧現出來的偉大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則更富啟迪。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向學生展現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數學規律的發現過程,以及解決數學問題的真實歷史過程,幫助學生切實體驗嚴謹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

核心素養導向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適宜進行自主探究的原始的、未知的、生活的和現實的問題情境,設定待解決的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提供充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獨立自主嘗試用各種方法開展研究活動,從而拓寬視野,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體驗數學探究樂趣和精神,培養探究能力並養成良好數學素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於我們去實踐和研究。藉助網際網路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並付諸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2

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品格是一個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能力是一個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核心素養是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準確把握學科本質和學科特性是構建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具有學科性、科學性、教育性和人本性。餘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共分為三篇,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通過閱讀,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資訊化的步伐飛速向前,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應終身學習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轉變教學方式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學習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幸福生活、適應個人終身學習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做為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總之課堂教學變革式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的生長成長。

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於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3

學校組織閱讀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該書作者余文森教授是教育學博士,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福建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這本書共包括三大主題: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一、核心素養大事記

1、20xx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並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製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核心素養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2、20xx年9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釋出。它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凝練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核心素養整體框架的釋出,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核心素養成為中國小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

3、20xx年年底,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徵求意見。核心素養開始進入課程,走進中國小。中國基礎教育已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二、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以及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的關係

閱讀前,我心存困惑,什麼是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所有不解在這本書中都一一解釋。

1、素養。簡單地說,素養指的是沉澱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學習、生活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心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來的素養。一個人的天賦如果得不到適合的教育和訓練,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尤其不能發展成為專業性素養。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人的精神長相,瞭解他的內在素養。正如作家龍應臺在被問及“文化素養是什麼”的問題所做出的回答“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

2、核心素養。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的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輸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達能力(輸出)三種。這三種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

必備品格: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必備品格就是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公共性、關鍵性特徵的品格。人必備的三種品格是:表現在人與自我關係上的自律(自制)、表現在與他人關係上的尊重(公德)、表現在人與事情關係上的認真(責任)。

3、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4、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其中的變遷基本上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雙基是外在的,主要從學科的視角來刻畫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素養是內在的,是從人的視角來界定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三維目標是有外在走向內在的中間環節,既有內在,也有外在的東西。

三、“完整的學習”和“原生態學習”

教育部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要“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教學關係變革提高到人才培養模式的高度,這對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要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不教之教、教學相長,這就是基於學習的教學。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是關鍵的抓手。

1、“完整的學習”。從認知加工的角度來說,完整的認知過程包括資訊輸入、資訊加工、資訊輸出三個環節,相應的,完整的學習過程也可以劃分為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

①閱讀環節。在以聽取代閱讀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成了給學生“喂”老師消化好了的知識的過程。學生與原生知識、真實現象之間直接會面,發生挑戰的機會被取締,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對新知識的消化能力,對新現象的透視能力,教學活動淪為接受與識記的過程。因此,引導學生完整地、全面地、獨立地閱讀教材是課堂教學最本質意義、最具基礎性價值的教學環節。

②思考環節。學生對閱讀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對文字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明白疑難性的問題,還要弄明白質疑性的問題;不僅要得到問題的答案,還要對問題產生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傳統課堂是迴避問題因而也無需思考的課堂。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堵塞學生新思維的湧現,這樣的教學,只剩下所謂的知識。因此,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進入深度思考是影響和決定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最核心的因素。

③表達環節。在閱讀特別是思考的基礎上,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並與同伴進行交流、互動、分享,可以使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得到增值、完善、補充、更正,使自己學習和認知的水平不斷提高。

閱讀——思考——表達,這三個環節構成了以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或基本正規化,又稱為“通用式”。

2、“原生態學習”。從學習物件來說,原生態學習指的是直接面向文字和事物的學習,不需要過多的、不必要的加工環節和教師過多的解讀、點撥、指導、講解。從學生主體來說,原生態學習指的是學生積極運用原始的經驗、思維、情感的學習,即個性化解讀的學習。

①直接面向文字(教材)的學習

②面向事物本身的學習

③從學生的經驗、生活和常識開始的學習

④學生原生態思維自由參與的學習

⑤學生情感、興趣、愛好、精神、生命參與的學習

四、“學講計劃”與“對分課堂”

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理念為:基於核心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基於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就教學內容而言的。

余文森教授根據三大教學基本理念,詳細闡述了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1、徐州市的“學講計劃”

江蘇省徐州市的“學講計劃”立足現實問題,用“學進去,講出來”這種最簡單、最質樸的表達方式概括了教育教學的本質,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做了獨特的根性的解讀。它抓住課堂,抓住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抓住師生關係和學生主體等核心問題,迴歸到教學的本意。

在實施過程中,他們開始從做“加減法”開始逐步推進。第一、減一點老師的包辦,加一點學生的自主;第二,減一點無效的灌輸,加一點有效的實踐;第三,減一點老師的霸權,加一點學生的表現;第四,減一點刻板的說教,加一點情感的交流。“學講三年”,生動活潑,充滿生命激情的課堂再次出現。

2、張學新的“對分課堂”

“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形式上,它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留給教師講授,一半留給學生討論。實質上,它是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的內化環節,使學生吸收講授內容後,有備而來地參與討論。

對分課堂重新分配了教學中的權利和責任,賦予學生應有的權利,讓學生承擔應盡的責任,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為課堂營造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氛圍,也因此使課堂變得和諧、舒暢,充滿了樂趣,生機勃勃。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我共讀兩遍。第一遍,我帶著問題“什麼是素養?”“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等等粗略閱讀。第二遍,我按照目錄和章節標題慢慢品讀。讀完書,我寫了18頁讀書筆記。套用書中的專業術語,我此次讀書的過程是“原生態學習”,直接面向文字,沒有老師的解讀,點撥,指導。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4

小組討論、學生合作學習是生命化課堂的一個重要內容。起初我認為小組討論只是生命化課堂應該有的一個部分,至於什麼時候該討論、如何討論、討論應該達到一種什麼樣的效果並沒有深入的認識。經過幾次備課,在組內與同事討論,教研員的建議,以及聽別的老師上課,我發現小組討論不僅僅只是安排了那麼幾分鐘,讓學生四個人轉在一起,然後象徵性舉手回答幾個問題那麼簡單。我覺得在真正的教學中小組討論應該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充分發揮小組內優生的優勢,實現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小組合作需要一個民主的、能夠共同進步的小組。提倡異質分組即:在進行小組劃分時,將學生按優,良,中,差劃分。目的就是充分發揮優等生的帶頭作用,實現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如:在單詞學習時,老師應儘量放權給學生,從一開始就讓學生討論自學單詞,相互糾正發音,讓記得快的學生介紹他的記憶方法,幫助弱生實現有效記憶。因為他們的行為是主動的,學習是在一種平等、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因此,記憶深刻,學習效率高。通過合作學習,實現共同提高。

二、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老師課堂上出現的口頭上give you five minutes,please mer,e),沃瑟姆(worsham,m)合寫的這本《有效地管理你的課堂國小教師的課堂管理》,是一本力圖給教師的課堂管理提供全方位指導的課堂管理領域的著作。

從書中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首先,教室佈置要能體現你的教育理念;第二,要通過描述、演練、反饋、鞏固規程,建立起明晰的課堂規範和期望;第三,藉助於作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從傳達作業要求、到過程性的`監督完成、直至檢查反饋,有始有終,形成習慣;第四,開展和實施教學時,為了流暢教學需具備三種能力:預防不良行為,課堂節奏的管理以及保持小組學習注意力的能力;第五,管理學生行為時保持一致性和持續性,尤其是不當行為要及時處理;第六,過激的問題行為及特殊個體或群體的管理,要關注問題行為的種類,並引入目標管理意識。這些內容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對教師的指導可以說是十分明晰的。

仔細閱讀該書,我感到非常溫馨,也非常欣喜。溫馨,是因為該書作者在字裡行間透露出了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和認真細緻的工作作風,這很讓人感動;欣喜,是為我能從書中獲得切實可行的課堂管理策略和技巧而高興。讀這本書,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手把手地教授課堂管理技巧。尤其是《建立規範和期望》和《合作學習小組的管理》兩章對我的幫助最大,對我今後如何更好地管理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啟發。

第二章《建立課堂規範和期望》中,對有效管理的課堂進行了如下描述:有效管理的課堂是順利推進的,它以最少的混亂和停頓,給學生最多的學習機會;它的佈局合理、井井有條,利於開展互動和完成組織活動。因此,教師要能有效管理自己的課堂,不但需要對學生確認學校的紀律和規程,還要制定你自己的課堂紀律,紀律的規定在4到8條之間,能寫在教室裡醒目的位置。書裡告訴我們可以提4條有效紀律:

1,尊重所有人並禮貌待人;

2,準時和準備充分;

3,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

4,遵守學校所有的規章制度。在向學生說明紀律時,還一定要告訴他們你的具體期望不僅僅是不能做什麼,還有能做什麼。並且要保證這些紀律要求在日後的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執行。

讀到這一段,讓我對於為什麼開學初的紀律教育總是不給力?這一問題終於有了答案。原來,我每次在開學初對學生費了一堂課的勁兒所講的紀律要求,並不是沒有用,關鍵是我講的方法、內容以及日後的執行度都不到位,僅僅是走過場,怎麼能期望取得好的效果呢?有效的開學紀律要求要講的少、講的具體,要從正面強調期望學生能做到什麼,同時也對違反紀律的行為將採取什麼樣的懲罰給予告知。在第二節課開始,就要不斷鞏固對紀律的要求,同時還應讓孩子參與紀律的制定,使學生感到紀律是自己定的,那麼遵守紀律的自覺性也能大大提高了。想通了這個問題,使我對下學年開學的課堂管理充滿了信心。如果我能做好的話,豈不是向有效教學又前進了一步嗎?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5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出現的教育新名詞,剛開始對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不夠全面。這個暑假拜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文中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詳細闡述了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麼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我從本書中釐清了什麼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麼,才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下面是本人對此書的一些啟示:

文中的第二章講到了課程改革與教師素質。二十世紀初,國家教育部就高舉新課程改革的旗幟,可是,又有多少學校能夠真正在實踐中落實?書中寫道:“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於形式。”確實如此,想要課改,必須改變的是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學校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而教師則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了課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甚至是成敗。如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也是學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更是拓展心靈智慧的人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特質。所以,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更高的使命,我們不僅要研究教材,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更多地要走進學生的內心,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做一個有智慧、有文化、有豐富精神世界的高素養型教師。

文中第二章還提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兩者總是具體地統一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之上的。”由此我想到了音樂學科,由於它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學是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音樂教學過程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又不能輕易淡化“雙基”的學習。因為音樂審美的過程需要音樂的專業知識來支撐。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必須把歌譜中的節奏和旋律唱準確。沒有一定的音樂能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夠深入。

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在音樂審美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音樂的聆聽體驗來進行,不能脫離音樂情境。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第四章中引起我共鳴的是提到了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聯絡。書中指出:“人的身心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自由發展是需要豐富的教育活動來滋養和支援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完成這樣的使命和任務,只有採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才能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據我瞭解,每個學校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課外活動只流於形式,很難落實到實處,受很多的內外因素影響。

比如:家長和主課老師的不支援,認為影響成績;授課老師沒有精心準備活動內容,導致學生參加的積極性不高等等。我曾經就發現一位學生身上的典型現象,正好我曾經教過她一年數學。在我教她數學的時候我發現每次上課提問她都很沒有自信,上課總是走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第二年,我又負責學校的舞蹈社團,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她”:在舞蹈課堂上,她是最認真、最自信的那一個。很顯然,她非常地喜歡“舞蹈”這一課外活動,在舞蹈課上,她獲得了快樂、自信和愉悅。所以,我們並不能因為一門功課就否認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優秀。就如書中所言:“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強項,動腦筋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充分發揚,為每個在校學習的學生搭建走向成功的寬闊平臺。”

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中講到了教學意義。文中認為:每個學科都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同時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種價值性和道德意義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這不禁讓我對音樂學科的教學意義進行了思考。“音樂”這門學科,從幼兒園乃至高中,都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體現出音樂學科的重要性。中國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更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更是陶冶情操的熔爐。在國小教育階段,很多學生由於過多的作業量和學習量,讓他們小小的身心揹負著很大的精神壓力。在所有學科中,音樂課恰恰是最能放鬆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觀念的滲透,促進學生德智美的發展。因此,在國小教育中,我們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帶給學生的影響,正確地運用教學手段,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6

一、概要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資訊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

本書從理論、觀念、操作三個層面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闡述,包括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摘抄

素養滲透於人的整個心靈,它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它的形成是多種複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從教育的角度講,我們必須凸顯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即核心素養,它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

核心素養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它不只歸屬於特定的人群,而是人之為人的“最大公約數”,是合格公民、優秀公民的共同基因,是每個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必備條件;它也是人生髮展、人生幸福的“最大公約數”,是所有人終身發展的共同的必備要素。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共同生活、共同發展,所以必須具備共同的素養,這強調的是人的公共性。核心素養是一種普適性素養,它不只適用於特定情境、特定學科,而且適用於一切情境、一切學科。

哲學家羅素認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類災難的兩大根源。無論是對於個人的發展,還是對於社會的進步,智慧(能力)和道德(品格)都是具有決定性的兩種力量,缺一不可。對於這一點,我們甚至可以從“人”字本身得到啟迪。“人”字一撇一捺,一撇代表品格,一捺代表能力,兩者相互扶持,相互支撐,才形成一個完美的人。它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人必須是德與才的和諧統一。高潔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幹不僅是有志者騰飛的雙翼,也是其終身的奮鬥目標。套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能力是一個人的硬實力,品格是一個人的軟實力。一個人有多大的能量,能走多遠,能成就多大的事業,甚至能擁有多強的'幸福感,都取決於他的實力——硬實力和軟實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能力是人的智力因素(智商,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創造力),品格是人的非智力因素(情商,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堅毅力),智力因素(智商)和非智力因素(情商)的結合才構成一個人完整的精神世界。從文化的角度講,能力指的是人在科學維度上的素質(科學精神),品格指的是人在人文維度上的素質(人文情懷),一個健全的人必須同時具備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三、感悟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資訊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

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作為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迴應了這些問題,並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因為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7

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感覺如何?是時候寫一部讀書筆記並好好記下來了。如何寫讀書筆記以避免寫“執行的書”?以下是《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的收藏,歡迎閱讀和收藏。

從20xx年3月10日至10日10時10分,“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並被列為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培養品德這一根本任務的重中之重,成為制定學術質量標準、修訂課程計劃和標準的重要依據。核心成就已經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併成為當今最流行的詞彙。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其中,文化品格是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可。文化性格的培養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世界視野。特別是在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今天,我們不僅要學習和吸收外國的文化精髓,還要把我們的傳統文化精髓介紹給世界,以增強我們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感情。

於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條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方向。我們必須首先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清,戰爭繼續,改革將不可避免地迷失方向,誤入歧途。因此,在研究中,我首先明確了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的區別和聯絡,以及核心素養中核心素質和關鍵能力的內涵。於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它是學生在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的學習領域)後形成的具有學科特徵(包括本質特徵和核心能力)的成果,是學科教育價值的集中體現。這門學科的核心成就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熟練的女人沒有米飯就不能做飯."學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途徑。能力只能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培養,而識字只能在需要識字的活動中形成。

只有有好老師,我們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老師能給學生什麼。教師只有知識,他們只能給學生知識。只有智慧才能激發智慧,只有成就才能培養成就。學科教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教師轉變為素養教師。這樣,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理念將得以重建。於教授認為概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理念開始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核心素質教育改革必須首先樹立素質教育理念。

以道德修養為基礎的教學是教學方向。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人,而學科教師不是教授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必須首先確立的教學理念。基於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在教學內容方面。課程意識本質上是課程觀。教師的課程意識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課程觀決定教學觀,教師如何理解課程將從根本上決定如何理解教學。也就是說,教師不能在教學的基礎上談論教學,而必須具備課程高度、課程視野,即課程意識。否則,教學將陷入實用的劣勢。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學不應停留在“學科表面”(現象),而應進入“學科深度”(本質)。只有這樣,學科教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科素養的形成。就教學主體而言,以學生學習為基礎的教學。學習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學的中心和焦點是學習而不是教學。教學應該圍繞學習來組織、設計和發展。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素養的必然要求。

我收穫最多,也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在本書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提出了六個基本策略——整合策略、情境策略、深度策略、活動策略、自主策略和意義策略。戰略是從概念到行動,從理論到實踐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理念,就有必要進一步將理念轉化為操作策略。上述策略不是簡單的對應,而是複雜的多向關係。可以說,任何一個好的戰略都同時包含了幾個想法,任何一個好的想法也需要許多戰略來實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仍然需要我們去實踐和學習。藉助網路資源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繼續學習新思想,並將它們應用於教育和教學,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是核心素養的起點、突破點和生長點。只有關注課堂,我們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促進學生的智慧成長。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8

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我一直在思考:國小語文核心素養是什麼?全國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和他的團隊經過探索、實踐所得是,指向兒童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以及與之相匹配的審美情趣、人文情懷,突出表現為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對語言文化的積累,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和準確流暢地表達,為終身閱讀奠基。

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余文森教授在本書中提到三大教學理念:

一、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

他認為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一理念是就教學方法而言的。

二、基於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

教師的課程意識就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課程意識本質上就是課程觀,課程觀決定教學觀。課程教師要有課程的高度、課程的視野,即課程意識,不能就教學論教學,否則會陷入就事論事的窠臼。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科表層”,而應進入“學科深層”。惟其如此,學科教學才能有效促成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這一理念是就教學內容而言的。

三、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

學生的學是教師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教學的重心不在老師的教,而在學生的學,教學應該圍繞學生的學來組織、設展開。這一理念是就教學主體而言的。三大理念是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必須確立的。

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如何把它落實到語文教學中?從理論走向實際。

1、要有大語文觀,不能只教課本,語文課堂學習視野要開闊,要把課外閱讀引進課堂中。

2、語文課堂教學板塊化,堅決避免碎片化教學。繁瑣碎片化的教學方式使知識孤立化、片面化;任何知識都是有聯絡的、有組織的、整合的。語文教學要將零散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引導兒童通過學習和自主建構,獲得言語智慧的充分發展和語文素養的提升。

3、經典引進課堂。兒童正處在人生階段記憶的黃金時期,抓住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最佳時期,給予經典的薰陶、積澱,孩子的語言積累更為豐厚,從而釋放出生命的語言活力!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