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8.38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效課堂》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1

接過指導老師遞過來的《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這本書時,內心就想,這本書來的太及時了,我縣正在推廣高效課堂基本正規化的教學,上學期我們已採用了這一模式進行授課,我在授課過程中就感到導學案最難寫,每次寫著寫著就走了老路,還是寫成了教學設計。現在,有了這本《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無疑是給黑夜裡航行的水手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摘錄

內容一:基本規範

關鍵句:

1 概括地講,導學案設計要做到“四個基本統一”,即:統一基本設計程式、統一基本設計要素、統一基本課時容量、統一基本設計格式。

2 明晰詞義:

統一基本設計程式。通常,每週集體備課時間,研究下一週的導學案,組內成員集體研究,並分配接下去一週的備課任務。基本流程為:個人“初備”(形成“初案”)——備課組“集備”(形成“共案”)——課前個人“復備”(形成“個案”)——

課中“續備”(形成“續案”)——課後“補備”(形成

“補案”)。基本要求為:當週備下週的導學案,原則上每課一案,先個人“初備”,再返回學科組“群議”,形成共案,分給相關任課教師,任課教師再根據自己班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個備”,最後結合實際的授課經歷,做“課後修訂”(補備)。

統一基本設計要素:高效課堂下的導學案設計要素,受高效課堂課型的一定影響,在共性中寓於個性。

統一基本課時容量:本著一課一案的要求,每個導學案的課時容量要適宜,要符合實際,講究實效。

統一基本設計格式:就版式來講,沒完全統一的要求,各個學校、各個學科、各個學段都不完全相同。

體會: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它直接影響著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也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堂展示的效果和課堂教學是否真正達到高效。因此,導學案的設計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業務能力、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的綜合體現,也是學科組成員團隊合作的集中檢驗,一份高質量的導學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內容二:導學案問題設計

關鍵句:

1高效課堂的突出教學特點就是體現了問題式教學的風格。導學案將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呈現,而且設計的問題是本著“知識問題化”的基本原則,並要體現“問題層次化,問題探究化,問題情境化”的要求。導學案通過對問題的設計來呈現“導問”、“導學”、“導思”“導練”、“導測”、“導評”等功能,以此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和自主發展。

明晰詞義:

問題層次化,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1 “個人問題”——“獨學”後形成的問題。

2 “同伴問題”——“對學”後形成的問題。

3 “群學問題”或叫“小組問題”——群學後形成的問題。

4“班級問題”——班級問題從“群學問題”中來,基本上屬於群學問題的集合。

問題探究化:

學生通過探究性問題的學習研究,要達到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經歷探究過程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發展。這是設定探究性問題的目的所在。

問題情景化:

設計問題要具有情境性、真實性。從建構主義學來講,特別重視創設學習情境,儘可能提供“真實”的、“生活”的學習情境和活動,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感: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更新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因為課堂真正的精彩在於開放,在於生成,在於多邊互動,教師必須打破舊有的教學觀念,教師不是聖人,不是權威,不是真理的化身,更沒必要為課堂上的即時生成無法解決而心存顧慮。在課堂,教師要“善於把學生拋過來的球,再拋給學生”。教師是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交流情感的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教師在課堂上更主要的角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喚醒潛能,開啟心智,啟用思維,放飛情感,是組織、引導、促進和參與。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2

【文摘】

有志之士,在經歷過銘心刻苦的陣痛之後,開始了脫胎換骨的蛻變。

【我的教學隨筆】

還是很喜歡這句話,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銳氣漸失。人的一生,應該有所追求,有自己的信念,做教師也好,做學生也好,為人妻好,為人母也好。自己心中承載的希望和夢想,應該為之付出艱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奮鬥,經歷銘心刻骨的陣痛之後的蛻變,那時一種喜悅,那時一種精神境界的提升,那時一種難以言語的幸福。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3

【文摘】

一個人生命的高度取決於他讀過的書墊在腳下的厚度。

【我的教學隨筆】

回想自己一路走來,讀的書不多,有目的的讀書更不多,讀書之後有深度思考的更是少之又少。作為一名教師,最能讓學生折服的就是教師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這會讓學生由喜歡你開始到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而讀書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請翻開你的書,伴著淡淡的墨香,伴著明媚的第一縷朝陽,開啟你的智慧之旅吧!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4

【文摘】

制約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癥結是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

【我的教學隨筆】

我正在做的一個課題就是關於“學生自主參與物理課堂活動的研究”,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來持續的主動地參與物理課堂活動?這是我們課題組一直在探討的問題,目前關於課堂活動卡的使用,對學生以往課堂參與度不高還是有所改善,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如何更好地運用活動卡、多媒體課件、教材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這又成了擺在我們課題組教師面前的一個新的問題。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5

【文摘】

美國著名教育家羅傑斯說:“玫瑰園裡最後開放的那朵花與最先開放的那朵一樣美麗。”

【我的教學隨筆】

我現任教的班級,有一男孩,非常聰明,在老師的眼裡不是“很好”的學生都圍在他的周圍,他上課講閒話聲音最大,別人不敢說的話他也敢講,嬉皮笑臉,亂開女同學的玩笑,任意換座位,不寫作業,不聽課,上課有時會睡覺,就這麼個男孩,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轉變他,已經同他談過了兩次,“老師覺得你是很有潛力的學生,你的學習和組織能力是可以達到郭同學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越他(郭同學是班上的全優生,每個同學都很佩服他)。目前你身上也有一些小毛病,希望你能夠改掉,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是在不斷完善自己的。”他看著我,似乎有所觸動。可是“不良”的習慣真的是很難一下子改掉,過了幾天,又原形畢露。最近,我有項工作要佈置學習好的學生來做,就是幫助老師“設計教學”,我選了10名好的學生,特意也叫了他,當讀到他的名字的時候,全班同學都發出“噓”的聲音,我說,“蔡同學是個非常不錯的學生。”下課後,他隨著10名優秀的學生一起走進我的辦公室,似乎感到他躡手躡腳的,失去了往日的“狂妄自大”,我也給他佈置了任務,他默默地點頭,但願這朵帶刺很多的玫瑰早日開放。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6

初看本篇文章的題目,感覺有理論化的傾向,追求的是高大上的路線,估計坐而論道的內容居多,仔細看下來發現這是一篇內容充實,很有分量、很有見地的一篇文章,可以說是把“高效課堂”描述的很清晰易懂的一篇文章,值得認真品讀:

首先是關於傳統課堂與高效課堂的論述入木三分,非常深刻:傳統課堂,是指那些以應試為目的,以知識為指向,以灌輸為手段,眼中沒有學生的課堂。高效課堂是以“人本”為基石,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意志品格、社會責任、實踐能力為主的課堂,同時它是以課堂為突破口,由教學、評價、文化三大系統建構而成的一個全新的教育概念,完整地表述應該稱為“高效課堂教育”。

其次為什麼有人反對課改,一個被舊教育寵愛的人,不僅本能地想保留它,而且幾乎不可避免地喪失了客觀評價它的能力。“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所有從事教育的人,都應該從這句話裡找到自己時時要面對的挑戰,積極地投身於教育改革。

再次,文章中幾個有趣的問題:

1、課程和課堂,到底誰更應“改”?或者誰更應先“改”?是先進行課程改革還是進行課堂改革,教育首先發生在課堂上,沒有課堂的革命就不可能有教育的革命。

2、真正的課堂質量是什麼?真正的課堂質量其實是指學生的“生命質量”。

3、課改是改革還是改良?改革意味著“破與立”,不破則不立。

破什麼?破傳統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即“知識中心”的教育觀、“教中心”的教學觀、“師中心”的師生觀。

立什麼?立新的“三觀”。即“人學”的教育觀、“學中心”的教學觀、“生中心”的師生觀。

最後,高效課堂概念:

1、高效課堂具有三大特性: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

2、從教學目標上解讀,高效課堂是把新課改的三維目標加以實化,即實現學習的三步:從知識到興趣,再到能力,最後抵達智慧的飛。

3、高效課堂的靈魂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

4、高效課堂的3個抓手:組織抓手是小組、流程抓手是模式、教學目標抓手是導學案。

整篇文章對高效課堂概念做了徹底清晰的解讀,讓每一個教育人都有很大的啟迪和收穫。尤其是對於一些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認識做了清晰明確的界定,讓每一個致力於教育改革的人都能夠從中借鑑。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7

讀了《高效課堂》一書後,我深有感觸,高效課堂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寬鬆的展示平臺,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遊戲中學習。但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一直沒有真正領會到它的內涵。我曾試過給學生創設一個相對寬鬆愉快的環境,讓他們快樂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但終因擔心學生的成績和不好把握而不了了之。因此在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生怕學生聽不明白,講了又講,有時學生聽煩了,也不一定達到預想的效果,我也一直為此而苦悶。

通過學習我深知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出頭、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一節課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使學生高效發展。對教師而言具體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對學生而言是指學生在認識上,從少知到多知,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的過程。

“高效課堂”是師生通過心靈的對接、意見的溝通、思維的碰撞,追求教學的協調、和諧,實現學生高效學習,自主發展。提出高效課堂主要是針對原有課堂教學的低效性而言的。回頭看看我們的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的課堂教學備受青睞。曾經一味追求課堂氣氛上的“熱鬧”;一味追求課堂教學手段的花哨等教學過程表面上的“唯物主義”。“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學生綜歸是學生,有些問題,只在同一個淺層面上討論,亂糟糟地無味重複淺顯的表面問題。教師不加以引導,不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這樣的課堂能談得上高效嗎?

顯然,只要我們把自己真正的放在引導者和“旁觀者”的位置上,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為反覆的磨練,造就了自信的學生。在今後的教學中,只有立足於自己的課堂實踐,把理論應用於實踐,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進一步練好教學的基本功,學會反思和創新,才會有真正的進步。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8

“導學案”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教師的啟迪引領為主導,“傳業、授道、解惑”,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而“學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礎上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而設定的一種學習方案。從“教案”到“學案”的轉變,其本質是教學重心由教師如何“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必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

導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1、圍繞學習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較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及自己將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和要突破的難點知識。

2、設計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對課本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設計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導學案的設計為師生帶來了很多好處:

一、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其實也就是學生的自學環節,學生之所以不預習,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麼或者教師授課不是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之上。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不再茫然,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對知識點的形成和其中的重點、難點、目標,藉助“導學案”完成課前學習。對於課前預習的落實,在上課前我們會將課前導學案收回批閱學生的預習情況,將學生在預習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整理出來,教師便可以適當調整教案,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二、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教師的課堂授課:

為了極大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上要求我們做到三講三不講:“講重難點、講易錯點、講易混點;學生會了的不講、自己能會的不講、講了還不會的不講”。可是哪些知識點學生易錯,哪些是學生通過自學就能學會的,這要求教師必須準確掌握,不能僅憑教師在教學過程的的教學經驗。

另外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發現更多好的思路。我們在教學中常發現,對於某些較難理解的問題,有時學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講給同學們,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簡潔。因此當我們通過課前對導學案的反饋,還可以讓我們在課堂上該放手時就放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這不僅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能極大限度的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聽講

學生重點聽什麼?我認為,學生在自主預習的基礎上,明確教材的重難點內容,上課聽講的重點自然就有了。一節課40分鐘很難保證學生分分鐘都在完全投入的認真聽講,因此重點聽什麼就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沒有保質保量的課前預習,學生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課堂學習效果。課前的導學案反饋也是對課前預習質量的監督。

導學案這種授課模式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將教與學有機的結合,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今後我會在我的課堂教學中適當嘗試導學案,希望可以使課堂效率進一步提高。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9

利用暑假的時間,一個人靜靜地把李炳亭先生的著作《高校課堂22條》學習了一遍。之前我們一直在提倡課改,也不斷在摸索中前進,但對於我來說還是比較迷茫,找不到正確的課改方向。但是讀完這本書後,我對課改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也為我找到了前行的路。

這本書裡向我們介紹了許多教育改革中的先行者,也提出了傳統教育的弊端,更舉出了一些高校課堂的模式供我們參考學習。李炳亭先生將高校課堂喻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真是妙筆生花,在這裡學生可以“鬧起來、活起來、動起來”。因此,高校課堂主張不僅要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而且要把學習的能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體現出“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的高效課堂的中心。

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覺得要想課改取得更大的進步,首先教師的觀念要轉變。正所謂“開放的程度決定了教育的高度”。我們的學校一直提倡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也都有“放手”的意願,但做的還不夠徹底,還是“抱”著學生往前走,總覺得學生什麼也做不好,影響教學進度、考試成績等。其實,這都是需要一個過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更高效。正如我的語文教學,以前我總覺得他們小,什麼都不會還浪費時間,但經過課改的洗禮以及到各個學校去參觀,我也轉變觀念。比如在教學生字時,我以一課生字為例,講了生字的結構特點、識字方法以及易混易錯點等。我先讓學生“臨帖”按照我的模式講解以後要學習的生字,掌握了規律和技巧,由“臨帖”變成了“破帖”,在課堂上各抒己見,特別在交流識字方法時,學生想出了很多識字的方法:猜謎語、形近字比較、加一加、減一減等等。學生在自己動腦記憶比老師枯燥的講解效果會更好。

在我的意識裡,我始終覺得“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在工作中亦是如此,不要覺得學生小,知識少,我們有很多驚喜的發現都是從學生那裡得出來的。聽過“102中學”老師的講的課後,我更堅信把課堂還給學生,他們會還給你一份精彩。

近兩年,我們也不斷出去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像“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102中學”等,我們並不是死板硬套照著中學的模式下來,因為我們是國小,我們在此基礎上尋找出一套更適合我們學校自身的一些學習方法。我們也推行了導學案,目的在於使課堂高效,高效課堂倡導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組為單位,以獨學、對學、群學的形式來實現課改的自主、合作、探究。()課堂上老師也放手讓學生自學、交流、彙報,較注重學生的“先學後講”,形成了具有一小特色的“一三一”課堂評價模式。經過不斷地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導學案也在不斷完善,由原來的在四、五、六年級推行,到現在的全校使用,可以說這就是課改的一大步。如何正確、高效地使用導學案,使學生在課堂都能動起來,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而不是隻是少數人成為一節課的亮點,這些問題是我們還需在工作中不斷探索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做到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是臺灣作家張曉風在送兒子上學的第一天,向學校發出追問:“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我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呢?”如果我的家長這樣問我同樣的問題,我該如何回答呢?我是低年級的老師,孩子們在上幼兒園的時候都很可愛,很優秀,自從來到學校後,孩子們的天性就被無情的壓抑,只會死記硬背知識,慢慢的讓學生只注重成績,而忽視了在學習中去發現快樂,在學習中去學會創造。作為一名國小老師我有責任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成長,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解放學生、發展自身個性、尋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因為“考試成績並不能代表實際能力,更不能預示將來的成就。”

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要始終走在課改的前列,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摸索出一套適合自身的高效地教學方法,讓課堂生活化,把小課堂變成大舞臺,以實現高效課堂為目的。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10

【文摘】

誇美紐斯說,“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

【我的教學隨筆】

我曾經聽過一節課,感受是教師的功底非常深,從新課的情境引入,新授課的教學流程設計到反饋達標的精準;從概念的詳細講解,實驗的演示入微,習題的精選到位,公式的推導清楚等,可以看出教師教學的設計非常好,然而課堂的現狀是:學生趴著的,睡覺的,偶爾閒聊的,偷偷看手機的,左顧右盼的,只有接近1/3的學生間或迴應著老師的問題,一節課下來,老師講了一節,灌了一節,老師筋疲力盡,然而收效呢?從學生的上課狀態就給予了很好的回答。所以,教師要反思自己的課堂,想辦法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這樣解放了教師,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11

【文摘】

葉聖陶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於教學生學。”

【我的教學隨筆】

自從xxxx年我們物理組做課題開始,我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我感到我的課堂在變化,我也感到我課堂上講的少了,學生主動多了,雖然目前對於“學困生”的轉變力度還不是很大,然而對於大多數同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是有所突破的。我在做這一探索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師的功要放在課前。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12

在我國,課程改革搞得轟轟烈烈。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全國各校積極行動起來,我也捲入了這場改革的大潮,不斷的學習。讀書成了我必不可少的功課之一,通過讀書體會頗多。

20xx年1月—3月我的讀書內容為《高效課堂八講》,作者洋思中學的副校長劉金玉。《高效課堂八講》共分為八個版塊:第一講和諧:高效課堂的追求、第二講發展:高效課堂的目標、第三講“打假”高效課堂的指導思想、第四講真學:高效課堂的操作策略、第五講角色歸位:高效課堂的前提、第六講全程備課:高效課堂的關鍵、第七講師資培訓:高效課堂的基礎、第八講科學管理:高效課堂的保障。這八個方面闡述了洋思中學的經驗和做法,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列舉種種教學現狀進行剖析,並提出相應改革措施,很值得學習和借鑑。

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真正的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學,讓學生讀,讓學生思,讓學生去實踐,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探究,從而不斷豐富知識,增強能力,提高素質。在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說: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高明的教師引導學生學,笨拙的教師牽著學生學,無能的教師代替學生學。洋思“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辦學理念深深地啟迪著每一位教師,只要教師都朝著這個目標奮進,不放棄每一名學生,我們的教學質量會大大提升“教學生學會與會學”從欣賞學生、信任學生、提升學生的角度來教,真正變“課堂”為“學堂”,變“教室”為“學室”,做到“我的課堂我主宰”從而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責任感和目標意識。為了避免“放羊式”無人管的現狀,洋思中學根據學生特點,提出“三不”教學思想,即“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動而不浮動”等等,讓我真正理解了課堂教學的高效所在。

教師素質的高低,不在於教師會不會講、會不會寫,而在於教師會不會引、會不會導,引導的水平與效果如何。洋思中學高效課堂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科學地處理了放手與引導、學與教的關係。

這些成功的經驗,讓我不斷反思、不斷進步、不斷髮展。總之,通過讀書提升了自己的教學理念,開闊了眼界與空間。讀書成了我生活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避免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既方便又快捷。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13

【文摘】

教師理應享受到尊崇、自由、快樂,享有發展的自在的幸福生活。

【我的教學隨筆】

在教育領域裡一直倡導如何使學生健康發展,如何使學生快樂學習,如何解放學生,如何做好學生的心裡健康工作,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如何使學生考上更高一級的學校等等。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作為教師,面對著家庭,面對著學習壓力,面對著繁重的工作壓力,面對著學生升學的壓力,如何做到享有發展的自在的幸福生活,這是教師自身不斷探索和追求的問題和追求的目標。

《高效課堂》讀書筆記14

《高效課堂22條》是著名教育家李炳亭所寫的關於課堂教學理論探索的精華。讀完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課堂22條》,我不禁感慨萬千。

我認為要想創造真正的“高效課堂”,必須要努力成為符合“高效課堂”的優秀老師。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觀念的轉變。通過轉變觀念可以使自己突破教學的瓶頸,實現真正的高效課堂。

讓我們從轉變觀念開始吧,“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我們老師開展任何教學活動之前,都先好好思考一下,此次活動對學生們有什麼樣的影響。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動起來,才能求到實效。否則,老師講的天花亂墜,學生昏昏欲睡,考試一測驗,學生天昏地暗。

“以快樂為根本”。看到這句話,我們會立馬想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還有“頭懸樑,錐刺股”……從小,家人和老師都在拿著這些話教育我們這一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形成了一種觀念,學習是與“苦”字做伴的。殊不知,丟失了快樂感,幸福感,即使考出高分,學生的學習又有什麼意義呢?讓我們以快樂為根本吧。教師快樂得教,學生快樂得學。我們一起泛舟學海,自由徜徉,學習該是件多麼美妙的事情。作為教師,一定要儘可能組織多種趣味性的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們輕鬆快樂得學習,愛上學習!

可是,舊有課堂不破不會有課堂的高效,教育的理念必須落地才能生根,沒有方法的推廣不會有高效的課堂。傳統課堂是教師抱著學生走,高效課堂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跑著走。因此,課堂上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在高效課堂的模式下,老師不再是無休止的灌輸,而是開放地將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自主學習權力交給學生,讓他們盡情展示,老師只是引導者。老師好比導演的角色,學校好比是幕後,在導演的悉心指導下,如何讓學生最終在登臺演出時表現的最好,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在像我們實驗中學導學案教學的課堂模式下,老師教起來其樂融融,學生學起來其樂融融!

李炳亭老師把高效課堂概括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高效課堂就是一個知識的超市,學生就是一個購物者,在作為老師的我們不能限制學生買什麼,那是他們的自由。我認為“高效課堂”在於高效,應該是學生願學、善學、樂學,力爭課堂上6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學生上課像逛超市,讓學生進行有目標、有方法的預習後,可以自己去學,也可以圍在一起討論,揮教鞭的主角變成了學生,更可以讓一個學生去講,其他學生可以給出評價,提出不同的意見。這樣師生在一起學,學生可以積極地顯示自我,而且絲毫不敢偷懶,學習起來更有動力,也更快樂。從中我也有了很多的收穫,找到了許多解釋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的理論和方法。套用書裡的一句話“只是告訴我,我會忘記;要是演示給我,我會記住;如果讓我參與其中,我會明白。”

總之,高效課堂讓學生“先學後教”,“教者”變成“學者”,即和學生一起“上學”的人。教師一定要勇於放手,放手就是對學生“放生”。我對我們學校高一、高二進行的課堂模式改革充滿信心,我們身邊現在就有課改較成功的例子,有許多老師也已經開始起步。一句話,為了捍衛“學”的神聖,並且培養“學習能力”,我們老師要堅決要求“把學習還給學生”,“事歸原主”。這便是我們教師的理想與追求,只要學生被啟用,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