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閱讀與寫作隨筆

文學 閱讀(1.33W)

古人曾言道:“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這就告訴了我們讀書的重要性。讀書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自身修養及文化,還能夠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可是“好讀書”不難,然而“讀好書”卻不易。像一些寫作者,他們書讀的確實不少,卻老不積累,這樣就會產生一個負面的影響,就是知識面不廣,一碰到寫作,除了愁眉緊鎖,就是唉聲嘆氣。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前些年確實看過不少閒書,積累的卻少之又。當然我並非專業的寫手,也非作家行列,只是喜愛咬文嚼字,寫一寫文字,自娛自樂罷了,再就是還有點小小的夢想,我倒希望通過我的這番努力,可以實現我的作家夢,嘿嘿!聽起來,像天方夜譚……

閱讀與寫作隨筆

僅此而已,我就覺得長期如果不練筆,不抒發,抒發心境,便會出現諸多的彆扭感,就好像遠方有一種聲音在召喚著我:“俊喜,你該寫一些東西啦!”我於是便苦思冥想,費盡腦汁地去想,去寫,卻到底因為積累不夠,知識面太窄,而寫不出好的東西來。怎麼辦呢?我便生搬硬套,強迫自己去寫。可結果卻總是令我大失所望,不是文辭險怪詭澀,便是框架結構處理得有欠妥當。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歸根結底,就是一個閱讀方法的問題。

我認為閱讀就應該像跟著導遊遊覽名勝古蹟一樣,在陌生的景點旅遊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導遊走,這樣不僅能夠更加了解各個景點,還能選擇一條最佳路線,少走一些冤枉路,閱讀亦是如此,我們只有跟著作者的思路走,才能真正地讀到一篇好文章,否則就只能是一知半解,閱讀不但無效,還浪費了時間。另外,除了跟著作者這個導遊而外,我們還應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去讀,這樣的閱讀效果會更好。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過一句話:“泛觀博取,不如熟讀精思。”就是說:“讀萬卷書,不如讀透一本書。”當然,這一本書也不是那麼好讀透的,這就需要我們體會和感受了。有時,一篇文章的含義往往就潛藏在文字深處,這就要我們去體會,也許一個微乎其微的細節就蘊藏著一個祕密。如李太白有詩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句。你發現了沒?儘管作者並未提及自身感受,只寫的`是景色。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從“破浪”“會”和“雲帆”“濟”兩個詞語和兩個單個字中,體會李太白當時的心境,雖然他壯志難瞅,但他仍希望終會有一天會實現他的理想抱負。至於感受,則是體會後的自身的感覺,它和體會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寫文章就寫的你的感受。就是說,能否充分的利用你的感受,寫出一篇好文章,就看你平時的積累了。

還有一點,這也是我個人的看法,不代表大眾朋友的意見。就是我覺得讀書的最佳時機當是青少年時期。這段時間內你所有看過的書,記憶過的東西,都會珍藏在你的腦海,成為你一生想忘也忘不掉的寶藏。我自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我少年時代,閱讀過不少的書籍。還記得十七歲那一年我看過三遍歷史演義小說《薛剛反唐》,全書分一百回合,每一回合都將近五千多字。之後我合住書,便可以將那本書從頭至尾,給人講完。還有一些書籍,我雖然不能講的完全,卻也能敘述個七七八八。

但擱現在,不行了,雖然我如今正值青年,卻沒有以前那麼好的記憶力了。這幾天我正在拜讀內蒙古作家:瑪拉沁夫的散文集《想念青春》,可是每當合住書本後,腦海裡總是一片空白,對書中那些優美的語句,樸實的語言……忘得一乾二淨。非要我重新開啟書,反覆讀個五六遍,甚至更多遍,才可以領會其中意境。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我的寫作才老是上升不到另一個層面,什麼語句呀!什麼用詞啊!什麼結構啊……老是停滯不前,原地踏步,更嚴重的是,‘寫給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沒有東西可寫’,這種狀況。你說這可笑不可笑,呵呵呵……所以啊!我想告誡大家的是,趁著年少,多讀些書籍吧!莫要等到失去了讀書的機會,讀書的時期,你才追悔莫及。

葉聖陶先生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著密切的聯絡。”這句話其實也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就是說:,無論哪一位寫作者要想寫成文學名著來,你就必須要勤於閱讀,善於思考,不斷練筆,不斷地積累生活素材……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綜合素養,以達到我們預期的理想與目標。

幸而今晚我發現前輩先賢們的教訓,,或許大家早已明瞭,我不過是班門弄斧罷了!但我仍希望能與諸君共勉,為我們的寫作道路鋪平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