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師日記隨筆5篇

文學 閱讀(6.44K)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師日記隨筆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師日記隨筆5篇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師日記隨筆5篇1

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筆者結合多年的語文教育教學經驗,談幾點拙見,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使學生由“要我讀”向“我要讀”轉變,凸顯學生閱讀的主體性

學生思想轉變的前提是教師的引導,教師必須先要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自主閱讀的主動性,發揮學生主人翁的閱讀精神。教師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將學生的學放在教學的首要地位,把語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語文閱讀教學的引導工作,發揮才智讓自己的學生愛閱讀,會閱讀,並在實踐的鍛鍊中形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在這方面要形成默讀習慣,形成總攬習慣,掌握漢語結構,養成預讀習慣,養成瀏覽習慣,養成分析句子習慣,養成搜尋要點習慣,養成把握資訊核心習慣,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

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心,讓學生愛閱讀,敢於挑戰閱讀問題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以見得,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樹,就要對這一方面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讓學生先愛上閱讀,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海量閱讀,博覽群書,增加自己的閱讀儲備,讓學生經常感慨自己的某方面的成功受益於曾經讀過的一句話、一段話、一本書等等。我國一些成名的人士,在談成功之祕訣的時候大都會說,自己也沒有什麼豐富的經驗,無非是比別人多看了幾本書而已。名人名家樸素而富有哲理的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僅靠課本上數量有限的幾篇文章,怎能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慾強的學生?豈能培養出視野開闊、知識豐富、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人才?那麼,我們該做些什麼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為學生導航,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中遨遊。眾所周知,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不僅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增知啟智,還能夠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因此,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利於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提高其聽說讀寫能力。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以讓學生有所收穫為目的和歸宿。在這種目標的引領和導航下,讓學生探究閱讀內容,在這種強烈閱讀慾望的驅使下完成閱讀任務。只要學生有了強大的閱讀知識的動力,就會比較主動自覺地去涉獵閱讀內容,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閱讀中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倡導,大膽引導,積極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自由暢想,敢於質疑,並且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日漸增長,閱讀的自信心日漸增強。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達到了真正的“教學相長”,教師引導得開心,學生閱讀得舒心。

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閱讀方法的習得會讓學生終身受益,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在閱讀方法、閱讀技巧上多給學生實際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學生掌握了適合自己的一套語文閱讀方法,在日常學習中持之以恆地海量閱讀,學生的知識就豐富了,視野就開闊了。在閱讀方法的指導上,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定時,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鐘的讀書時間,這是無論每天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受到影響的時間。其次是減少看電視、上網時間,多讀書。再次是做好閱讀記錄,與讀書列表類似,此記錄不應該只寫下自己所讀的書的書名和作者,如果可能的話還應該寫下讀書的起止日期。更好地做法是在其後寫下自己對此書的感想,幾個月之後,再返回來看記錄,回顧自己的閱讀經歷,真是一種絕佳體驗。然後是閱讀有趣的和耐讀的書,那些能夠吸引你並讓你持續閱讀的書,即使不是文學名著,它們也讓你充滿閱讀慾望——這就是閱讀的目標。緊接著是建立一個閱讀部落格,形成閱讀習慣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建立部落格。如果沒有,就建立一個。最後是設定一個遠大的目標,告訴自己今年要讀50本(或者類似數量),然後完成任務。但是請確認,你仍然是在享受讀書過程,而不是苦苦掙扎。

四、以有效的閱讀問題為導向,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有效的閱讀問題是提升閱讀質量的保證,是教師引領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感悟作者情感的切入點。我們語文教師設計閱讀問題,要做到將閱讀文字知識問題化,將閱讀問題層次化,將閱讀的層次梯度化,在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的引領下,把語文閱讀問題建構在學生的有意的注意力上和積極的閱讀興趣上,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問題的設計一定要兼顧問題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還要兼顧閱讀問題的科學性和思想性,使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導引下,探究閱讀內容,體驗心靈的碰撞。這些有效的課堂閱讀問題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文字內容的理解,拓寬文字內容的思想,領悟文字內容的`主題,思考探索人生的真善美。總之,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需要博覽群書,擴大詞彙量有效地積累語言知識。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通過各種教學實踐,逐步達到這一目標,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他們今後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師日記隨筆5篇2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教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異常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所以,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本事的培養。僅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夢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師日記隨筆5篇3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要做好教學引導和服務。現代國小生思維活躍,個性特徵明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如果教師墨守成規,課堂教學自然會陷入呆板難以自拔。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手段,從課型創新開始,對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教學程式實施、教學語言運用等方面展開多元設計,努力創設適宜性更高的教學方案,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追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課型創新,體現現代教學思想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創新,特別是課型的創新,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覺,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重要作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自身特點和規律,教師在課型創新時,需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要對教材學習內容進行深入探討,對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進行多方面分析,找到文字生本思維對接點,這樣才能順利實現課型創新設計。為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更新教學思想,對課型進行大膽創新,為全面激發教學活力做好充分鋪墊。課型創新需要遵循教學原則,要符合學生學習規律,不可陷入盲目窠臼之中。如自主閱讀課,教師需要對相關操作要求進行規範,對學生具體行動提出執行標準,自主學習不是自由活動,需要有一定章法規範約束。在學習《天安門廣場》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字,然後詢問學生:誰到過北京?誰去過天安門廣場?學生中自然有很多人都去過北京。教師讓這些學生在學習小組內講一講天安門見聞,並展開大討論,看這些見聞和課文講述的內容有什麼不同。去過北京的學生不少,各個小組的講述活動開展得非常熱烈,學生講得起勁,討論也很積極,特別是沒有去過北京的,自然會對照課文找不同。這本來是一節講讀課,需要教師學生展開多元互動,共同探討教材內涵的,讓教師這樣一調整,自然而然成為討論課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學習效果顯著提升。

二、教法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教學方法包含眾多內容,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教學問題設計、教學實踐活動開展、課堂訓練設計、教學評價操作等等,都需要體現教學方法。教無定法,為教法選擇應用給出科學註解,教師不能照搬照抄別人的方法。這是因為教情和學情存在個體差異,別人好用的教法未必適合自己的教學,只有不斷總結課堂教學經驗和教訓,從具體實踐中理論聯絡實踐,才能總結提煉出對自己適合度更高的教法。教法創新有眾多切入點,教師要有敏銳觀察力。如多媒體介入語文教學之後,給教師教法改進帶來更多選擇。多媒體聲光電技術,具有強大沖擊力,這也是國小生特別受用的地方。多元資訊衝擊,給學生創設別樣教學情境,學生學習興趣被點燃,學習自然進入佳境之中。在學習《九寨溝》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文字,先讓學生閱讀第一、二、三段,然後給出思考問題:九寨溝名稱是怎麼由來的?第二段最後一句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九寨溝有哪些神奇的景象?描寫九寨溝時,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你最喜歡哪一處景色描寫,說說喜歡的理由。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小組討論,由於思考問題難度不大,學生大都能夠順利完成。在最後兩段學習時,教師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思考題,讓教師來回答。學生聽說出題讓教師回答,學習興趣頓時大增,紛紛行動起來,都想給出含金量十足的思考問題。有學生提出:文字中為什麼用了好幾個“也許”?這些珍貴動物難道不怕人嗎?老師你去過九寨溝嗎?能不能給我們講講經歷?從這些問題設計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求知慾望還是很強烈的。教師只是改變了設題方式,學生學習積極性就被激發出來,這說明教法改革勢在必行。

三、學法創新,尊重學生學習規律

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要求,也是現代課堂教學的普遍共識。教師在學法指導時,需要有創新意識。國小生學習能力基礎有差異,學習環境和學習悟性都有個性特徵,但很多學生並不自知,在學法選擇借鑑時,往往會一味模仿,導致效果不佳。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學法總結好習慣,對學習經驗進行優化昇華,形成嶄新學法應用,這對大幅度提升學習效率有重要意義。如合作學習,這是現代課堂教學最常見的學法應用,有些教師受限於模仿意識,在組織學生展開合作學習時,只會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這無疑是固化了合作學習方法。小組討論的確是一種學習方法,但合作學習並非等同於小組討論。其實,小組檢查、小組辯論、小組互助、小組操練、小組競賽、小組演繹等等,都屬於合作學習範疇,教師需要對合作學習進行鍼對性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嶄新的合作學習意識,實現學習品質升級自然成為可能。在學習《一路花香》時,教師讓學生朗讀文字,並提出具體要求:文中有兩個人物,一個挑水工,一個是破水桶。要讀出破水桶的歉疚感、自卑感,要讀出挑水工的滿足感、欣慰感。注意語氣要符合人物身份,語速要放緩一些。教師找了幾個學生來朗讀,但都不能達成基本要求。教師讓這幾個學生帶上水桶去打水,給班級裡的盆花澆水,然後再來朗讀課文。學生情感豐富了很多,教師給出肯定和表揚。也許並沒有這樣神奇,學生親自操作澆水就能讀好課文,但教師讓學生參與實踐獲得了一定感知,無疑會給學習帶來更多促生動力。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引入更多活力因素,教師要對課型、教法、學法和教學語言進行創新設計,激發學生求知慾,並通過多種學習手段,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創新是課堂教學亙古不變的法則,創新能夠激發教師潛力,創新能夠培養學生學力,創新能夠給課堂教學注入不竭動力。從不同角度進行創新活動,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意識和思想。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師日記隨筆5篇4

有過這樣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異常是班主任的不斷探索,不斷努力,經過多種途徑採取各種方式,持之以恆,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抓好它,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小懂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從而自覺養成守規範的好習慣。“表揚”作為一種藝術,在教育過程中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兩人的特點就是上課不專心,小動作連篇不斷,思緒總是遊離在課堂之外;就連午睡也是影響了一大片啊。應對這種現狀,起先我採取的是批評、鎮壓的手段,可是效果可想而知。而後,對於其中的一個學生我採用了表揚的辦法,只要他有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我都加以表揚,於是,從那天以後,張行健上課小動作明顯減少了不少,就連舉手發言的次數都比之前要多不少。但另一小朋友我依舊是批評方法,他的提高挺少的,甚至連做作業的態度都比以前要不好。

教師應深入瞭解待優生內心深處犯錯誤的動機和目的,不要老是盯在其犯的錯誤上,要注意批評的應是學生錯誤的行為,而不是針對人,否則,一味的批評、指責、訓斥,學生容易自我否定,自卑,甚至學會撒謊、出現逆反的敵對與反抗行為。作為教師應注意從正面、進取的角度去審視學生,要善於發現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巧妙地在表揚中少加批評,可能效果更好.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師日記隨筆5篇5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作為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也不斷在反思:應當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對語文的熱愛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能夠體此刻以下兩個方面:

一、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母親的呼喚》一課,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活力的導語:“有一個人,你永遠佔據在她心最柔軟的地方,她願意用一生來愛你,這個人叫母親。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她的名字——母親。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窮的關懷和疼愛,讓我們帶著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喚——母親。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一天天變老,然而,永遠不變的是母親那一聲聲悠長而溫暖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今日,讓我們一齊走進《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母親的呼喚裡包含的愛和暖。”簡短的一段話,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正是基於對自我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經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啟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資料。”一年多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的確,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我。每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資料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同學們都期望把自我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學生們都表現得十分進取,並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當是很多的實踐,僅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本事才能不斷練習、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資料,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一樣型別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讓同學們捐贈出自我喜愛的圖書,作為公共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

3、引進生活的活水。

於漪教師提出:“語文應和生活相聯絡,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裡,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澱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所以在教學中經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採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能夠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我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異常是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作文之後,我真正地意識到:國小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僅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述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所以,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著: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夢想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