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對教育的想法及建議

書信函 閱讀(1.12W)

內容摘要:文章通過對我國目前設計藝術教育領域現存的一些問題進行探索和淺析,就如何形成有我國特色的藝術設計教育,適應我國設計藝術發展需要,提出意見和建議。

對教育的想法及建議

關 鍵 詞:設計藝術教育 問題 改革

人類歷史上的藝術教育和藝術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而近現代藝術教育的歷史也有500年,如果以1904年頒佈執行的《奏定學堂章程》作為我國近代藝術教育史上的開端,我國正規的藝術教育亦有近百年的歷史。而新我國的設計藝術教育最早是工藝美術教育,影響當時的教育理念是產生於1919年的德國包豪斯思想。應該說,我國設計藝術教育的產生和發展,在相當大程度上是受西方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影響。

一、我國高等設計藝術教育發展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的藝術教育思想、理論、教學經驗傳進我國,這給我國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以極大的補充,但在吸收的同時,高等設計藝術教育問題也日趨突現。

(一)高等設計藝術教育缺乏科學系統規劃,專業設定單一、重複,導致教育資源浪費。目前,我國眾多學校的藝術設計教育從模式、形式到內容都十分相似。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一些綜合大學、理工科大學和藝術院校開始增設藝術設計的相關專業,而同時一些單科院校也相繼開辦“新專業”,引進“專業人才”,爭先上熱門的藝術設計類專業。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在藝術、設計類院校包括開設藝術、設計類專業的高校有720所,其中,600多所是設計類院校,使藝術院校和工藝美術院校、系這個本來具有鮮明專業特色、專業師資相對集中的格局被打破。就拿發展最年輕的工業設計教育而言,從國外引進這種教育體系到逐步發展僅僅有二十幾年的時間,卻從最初的兩所學校(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無錫輕工學院),發展到現在的400多所。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都是借鑑和參考了這兩所大學的辦學模式和教學大綱,卻很少有學校能夠從自己所在的地域特色(如產業特點、文化特色、學校專業優勢等方面)來考慮,實行教學方面的改革和創新。

究其原因:一是在教育體制下,有政府部門和主管部門干涉所起的作用;二是一些文化課水平不高的考生湧出,使一些教育部門在不考慮教學條件和專業教師等綜合條件的情況下,盲目開設工藝美術或藝木設計專業,把藝術類設計專業作為學校賺錢的途徑。造成了高等藝術教育的專業設定重疊、教學目的模糊、教學手段呆板單一的現狀。這當然有國家和學校投入資金欠缺的原因,也有盲目模仿,甘於趨從。但最重要的問題是高等設計藝術教育缺乏科學系統規劃,導致教育資源浪費。

(二)高等藝術教育理論研究欠缺,專業師資不足,導致輕理論研究,重實踐教育的不良學術氛圍。從現行我國的設計教學體系來看,自上世紀70年代末引進的包豪斯設計教學體系基本沿用至今,鮮見理論創新,“三大構成”至今仍是一統天下,滲透至各個專業,這種設計教學表現出明顯的滯後狀態,特點是幾何形體的構成訓練,忽視具象造型設計,培養理性的、機械的、冷酷的、千篇一律的設計風格,它所提倡的審美標準和造型原則,已成為設計史上曾經閃爍的昨夜星辰。而在我國設計教育界中,長期以來存在著重設計教育實踐研究,輕設計教育理論研究的現狀,它的偏激之處在於僅僅將是否有實踐經驗作為衡量教師好壞的唯一標準。這種思想不僅僅影響到學生,也影響到師資隊伍和企業對設計教育的看法。加之國家對設計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資相對有限,因此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研究的力量相對薄弱,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加劇了教育的混亂局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藝術設計教育事業的健康和有序發展。根據教育部教育年鑑統計,1996年藝術類高校專職教師5732人,在校生為18,457 人,2002年專任教師6896人,在校生64,136人,而師資及相關條件都存在投入不足的問題。

(三)學生綜合素質較低,影響藝術設計教育整體素質和水平的提高。任何專業都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學科交叉和綜合能力,藝術設計專業不但要求有較強的繪畫基礎,也必須具備豐富的歷史、人文、幾何等全面綜合的知識。目前,我國主要按兩套系統來招收設計藝術類學生:一類是純粹的藝術類考生,具有較強的繪畫基礎,但他們往往忽視甚至於放棄了文化課的學習和其他知識的補充;另一類是理工類的學生,文化課和理論較好,卻沒有繪畫基矗在我國甚至於存在這樣一種偏激的認識,孩子學習差,就去學繪畫。很多工科的學生也是被調劑到藝術類專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綜合素質較低,是造成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整體素質和水平提高不快的客觀原因。

(四)設計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需求嚴重脫節,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較差。當前,設計院校的設計實踐教學,是設計教育最薄弱的環節,絕大部分院系(專業)的教學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沒有相應的實踐基地,學生的設計製作基本是假設的課題,使設計與社會需求脫節,不能使學生了解企業的真正需求和得到有效的訓練。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為社會培養輸送人才,而現今學生對實際生產中的各個環節,如設計分析、材料及預算、工藝流程、現場施工、分色出片、印刷流程等幾乎全然不知,學生畢業後不能及時進入角色,有許多是工作中必需的知識但在學校裡沒有得到訓練和學習。我們的高等設計教育,為社會輸送的是一些“高智商、低智慧”的“人才”,筆者認為,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應負一定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