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的意見建議

書信函 閱讀(2.62W)

我們在加強經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時,大家對我們的意見建議我們要採納並完善。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的意見建議,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的意見建議

  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的意見建議篇一

(一)加強幹部教育培訓,提高幹部素質。一要加強政治思想理論、法律法規的培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黨員幹部依法執政的能力。二要加強幹部業務知識和工作能力的培訓,引導幹部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幹部開拓創新的意識和服務群眾的本領。三教育幹部牢記“兩個務必”,樹立公僕意識,築牢宗旨觀念,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四是加強政治理論、法律法規的培訓,增強幹部依法執政的能力。

(二)強化幹部作風建設,提高群眾滿意度。堅決糾正“四風”問題。要不等不靠,提前謀劃,自覺對照檢查,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要大力強化黨員幹部的政治紀律、群眾紀律,嚴肅整頓那些欺上瞞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自由散漫現象。要通過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真正讓黨員幹部在思想上受到觸動、行為上受到管束,真正實現“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活動效果,打造一支作風優良、業務過硬、親民愛民的幹部隊伍,重塑人民信任和擁護的公僕形象。

(三)深入基層,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深入基層瞭解群眾所思所盼,充分調動群眾參加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的每個階段都要邀請群眾參與,做到群眾放心說,幹部認真聽,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搞好聯幫帶,為群眾辦實事、難事。

(四)以清廉的作風為民造福。要正確行使權力,擺正權與責的關係,手中的權力只能用來為群眾謀福利,擺正自己的位置。要正確對待名利,擺正名與利的關係,把一切心思和精力用在為黨工作為民盡責上,做人民群眾的服務員,做廉潔自律的模範。

(五)建立健全群眾路線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機制,要深化完善直接聯絡服務群眾制度,堅持經常性走訪,關注基層群眾的現實需要。二是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必須順應群眾期待、迴應社會關切,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堅決防止和糾正極少數基層幹部作風粗暴、辦事不公、吃拿卡要、以權謀私等問題。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完善考核考評機制,加強運用監督成果,把考核考評結果作為黨員幹部評先評優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確保黨員幹部聯絡和服務群眾各項制度落實到位。

  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的意見建議篇二

經常性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基礎理論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思想文化教育等互為作用、密不可分,是激發和調動官兵積極性、創造性和奉獻精神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2013年緊緊圍繞爭創先進中隊目標,按照“抓教育、強班子、帶隊伍、促發展”這一總體工作思路,在著力抓好各項主題教育活動的同時,不斷強化經常性思想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實踐證明,廣泛開展經常性思想教育對於加強消防部隊建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促進滅火救援工作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經常性思想教育的特點

經常性思想教育,是針對官兵的思想變化,結合形勢任務,經常地、及時地開展的思想教育活動。它著重回答和解決官兵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現實思想問題,幫助他們懂得怎樣學習、怎樣工作、怎樣生活、怎樣做人的基本道理,提高識別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能力,防止和克服各種不良傾向。究其特點:

一是具有針對性。主要是針對官兵的思想特點和思想現實,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教育內容進行教育,以消除消極因素,強化積極因素。如提拔使用、晉職晉銜、評比先進、家庭困難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得好,會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反之就會影響工作情緒。因此,就應該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以使他們正確認識這些問題、處理這些問題,從而調動其積極性。

二是具有及時性。由於經常性的思想教育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較小,因而它更有利於及時捕捉官兵的思想問題,及時給予解決。如果

運用系統的基礎理論和主題(專題)教育來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時間不允許,就是內容也不能很好地“對症下藥”。經常性的思想教育能夠完全適應官兵不斷變化的思想現實,能夠隨時隨地解決官兵出現的思想問題,及時排除消極因素的干擾。

三是具有滲透性。經常性的思想教育與現實更加貼近,可以結合各項任務來做,可以滲透到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去。此外,由於經常性的思想教育是針對一個較小的群體、甚至是一人一事來進行教育的,其教育方式和內容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因而也就比較容易滲透到官兵的靈魂深處。

應當指出,經常性思想教育與系統的主題教育是互為作用的,一方面,經常性思想教育由於靈活性較高,可以經常不斷地強化主題教育成果,從而使官兵的精神動力得到不斷地增強和鞏固;另一方面,主題教育一般解決的是影響官兵思想的根本性、普遍性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官兵因思想覺悟、認識水平差異所導致的思想問題,這就要靠經常性思想教育來“拾遺補缺”。可見,經常性思想教育不可忽缺。

二、經常性思想教育的現狀

從實際情況看,作為基層中隊比較重視抓好上級統一部署和要求的年度主題教育活動開展,而對應當自行組織開展的經常性思想教育往往處於放任狀態,視作可有可無的軟任務,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周密的計劃安排、嚴格的落實措施以及量化的考評標準,致使經常性思想教育流於形式的多,實質性開展的少。一是不夠經常,二是不夠廣泛深入,三是不夠及時有效。究其原因:一是重視問題,不能充分

認識到開展經常性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主題(專題)教育輕一人一事教育,重集中授課輕個別交流,重工作輕思想,重使用輕教育;二是能力問題,中隊幹部以及思想骨幹對開展經常性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具體要求知之甚少,不懂,不會,不知道怎麼做;三是機制問題,經常性思想教育有關制度不夠健全,沒有真正形成黨組領導、思想骨幹具體落實、全體官兵參與的工作機制。面對官兵這樣那樣的思想實際問題,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和精神壓力,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影響,面對基層隊伍新生力量的不斷增多,如何加強官兵的經常性思想教育工作,是基層中隊必須著力解決的現實問題。

三、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官兵的思想作為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是隨著客觀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特別是社會生活環境中消極因素的影響,會隨時引起官兵思想波動。這就要求基層中隊在重視抓好官兵基礎理論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思想文化教育等專項教育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抓好經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是建立思想教育骨幹隊伍。經常性思想教育要堅持不懈,必須建立一支從事經常性思想教育的骨幹隊伍。建立骨幹隊伍,應挑選政治覺悟高、模範作用好、活動能力強、善於做思想工作的老同志、老黨員擔任,組成隊伍,形成網路。通過組織專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從事做思想工作的能力,努力使他們做到會組織進行小型的思想教育活動,會及時發現思想問題並準確反映情況,會進行個別思想互助,會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二是堅持定期思想形勢分析。建立和堅持官兵思想形勢分析、彙報制度,黨組每季度召開一次由部門以上負責人蔘加的全院官兵思想形勢分析會,各部門每月向政工部門彙報一次官兵思想情況,並做到“三知道一報告一跟上”,即知道官兵在哪裡、在幹什麼、在想什麼,重要情況及時報告,思想工作要跟上。通過定期思想分析、彙報,及時、準確、全面瞭解掌握官兵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防止和克服不良思想傾向發生。

三是廣泛開展談心活動。談心是經常性思想教育一種形之有效的好形式、好方法,是思想教育一項永續性工作,應長期開展,持之以恆。要建立談心制度,切實加強對談心活動的組織領導,確保領導與領導之間、領導與下屬之間、官兵與官兵之間平等地、經常地進行談心交心。要創新談心模式,在堅持一對一、面對面個別談心的同時,充分利用熱線、郵件、論壇、微博、QQ等形式實施互動交流談心,探討思想問題,提出意見建議。此外,亦可結合工作實際,實施黨組集體談話,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工作開展的思想問題。通過廣泛談心,交流思想,解決問題,增進團結,凝聚人心。

四是提倡和促進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官兵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這是經常性思想教育群眾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教育內外因結合的有利條件。自我教育不僅要靠官兵個人自我學習和體驗,也要靠領導有意識地引導和提倡,著力引導官兵自我認識、自我提高,依靠自身的思想鬥爭,自覺地接受先進的思想和正確的理論,克服錯誤的思想和不良行為,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不斷得到昇華,

使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得到逐步解決。為強化自我教育意識,要求每個官兵做到“三個半小時”和“三個一樣”,即:每天半小時讀報、半小時瀏覽內網資訊、半小時看電視新聞,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節假日與平時一個樣、八小時以外與八小時以內一個樣,努力使自我教育成為官兵的自覺行動。

五是著力營造良好環境。環境教育人、影響人、造就人。要把環境建設作為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來抓,著力營造高尚的道德環境、溫馨的和諧環境、獨具特色的文化環境、奮發有為的成才環境以及健康向上的文明環境。通過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和健康向上的濃厚氛圍,陶冶情操,淨化思想,凝心聚力,推進工作,確保經常性思想教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的意見建議篇三

在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已深入人心,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法》的保駕護航下,基礎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基礎教育普及率越來越高,失學、逃學現象明顯減少。但是受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近年來相繼實行的“3+小X”、“3+大X”和“3+大X+l”等大學聯考制度的改革,仍然讓老師、學生高度緊張,儘管中央曾先後下過49道“減負令”,但是從國小到國中,直至高中學生的學業負擔仍然十分嚴重,一切圍繞應試教育的軸心轉, 中國小素質教育的`改革步履維艱。

21世紀是一個急劇變革的世紀,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為了培育出適應時代要求的新人,我們的教育也應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事實上, 當前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亟須我們去認識、研究和解決。

一、 中國小生學業負擔過重。 以國小為突破口,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是教育部作出的正確決策。但在減輕國小生過重的學習負擔的同時,必須切實消除國小的後顧之憂。 以某市的國小教育為例,現在取消了進入國中階段的升學考試已有好幾年,但國小生從四年級起,書包越來越重,學習負擔逐步增加。原因是學校和家長都存在擇校思想,即希望學生能夠進入辦學聲譽較好的國中或重點高中,每年有相當一部分的國小畢業生參加擇校考試,使已被取消的國小升學考試換湯不換藥地粉墨登場了,以致去年上半年就嚴禁的各類輔導班,又死灰復燃、越辦越多。以某校二年級國小生為例,2001年暑假中,大多數學生都參加了各類輔導班,有的一人就參加了寫作、英語口語等六個輔導班的學習。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並未減輕! 因此,我們認為,淡化和消除擇校思想,大力全面提高國中辦學質量,加大對較薄弱的國中的扶持,切實解決國中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是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的必由之路。另外,提倡重點中學只辦高中,把國中分離出去,亦不失為明智之舉。當然,上述建議非短時間所能奏效,各級政府應加大支援教育部門這方面改革的力度。

讓人焦慮不安的是國中學生較之國小生的學習負擔更重。因為現在國中畢業生和家長均希望能進入普通高中,而普通高中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只能擇優錄取,對於未達到錄取分數線的學生,則根據分數高低收取入學費,且入學費有不斷增高的趨勢。學生家長們為了少出這筆費用,每天在學生耳邊嘮叨“差一分就要多出幾萬元哪”,於是額外給學生蒐羅各種試卷、輔導材料,並請家教,加上學校每位任課老師千方百計尋來的各類考題試卷,學生們的負擔日趨加重,苦不堪言。 以某校九年級學生為例,在九年級最後階段,經常上課至晚上7點多, 回到家至少還有四五張考卷要做,再加上作文和父母找的習題,孩子常常要學到凌晨3點多才能入睡,而早晨6點又得起床上學,身心疲憊,視力下降,個別學生甚至出現視網膜剝離的現象。 當然,這受害的不僅僅是學生,同樣還有學生家長, 因為家長必須和孩子一起去面對會考的激烈競爭,考分不理想,不得不捧出四五萬元省吃儉用攢下的血汗錢,甚至有一些患病的家長, 自己甘願不去看醫生,默默地忍受病痛的折磨,而省下錢來給孩子上學讀書。鑑於上述事實,我們建議,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逐步擴大高中招生規模,避免高收費。當前有許多所謂的國家示範中學,我們認為缺乏示範性,充其量只不過是招收高分學生的代名詞。為此,我們呼籲:淡化重點,淡化擇校觀念,進一步加大教育“金邊工程”的力度。

二、 中國小生缺乏學習興趣。調查顯示,中國小生對所學習的課程普遍不喜歡,除物理、化學外,其它課程的喜歡比例,隨 年級升高呈下降趨勢。喜歡語文和數學的學生比例分別由國小一年級的66, 3l%和60. 77%, 降到九年級的39. 04%和42. 90%; 喜歡外語的學生比例,國小隨著年級的增高而增高,國中則隨著 年級的增高而下降。有70—80%的少兒回答“為什麼喜歡該科目”時選擇“成績好”,30—40%的學生選擇“老師講解好”,不到30%的學生選擇“有興趣”。這說明少兒學習的動力來自好成績的追求,大部分少兒不能在學校體驗學習的樂趣,而是苦讀完成學業。

少兒對學習缺乏興趣與學校和家庭的教育不當密切相關。調查顯示,有11%的家長完全同意“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其它的什麼都不重要”,大部分家長基本不同意,只有27%的家長完全不同意。而對於“孩子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情緒比學習還重要”一項,僅有5%家長完全同意,而32%的家長完全不同意。

從學校教育看,當前有些教師並不知道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儘管約60%的教師都明顯認為“減負”不等於素質教育,但也有3%的教師把素質教育與減負相混淆。一些教師對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還不明確,約25—49%的教師把增加課外活動時間理解為實施素 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僅有2%的教師完全同意“學生的創造力是通過專門的課程來培養的”,有32%的教師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應由學校指定專門的教師來完成”。為此,我們建議:首先,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逐步縮小少年兒童發展中巨大的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 努力形成機會均等、公正公平的教育氛圍。其次,要更新教育觀念,堅持素質教育方針,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和家庭的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體化。三要努力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積極推進課程的改革,優 化課程結構,使青少年的學習方式從被動灌輸向主動汲取轉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想象力。

三、 考試的方式和程式有待改革。 目前中國小記錄考試成績依然廣泛採用評分制——百分制,這有很多弊端。對於學生來說,百分制使他們嚴格遵循教師所講的一切,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發揮其創造性;對於教師來說,也不敢出一些有份量的題目以調動學生的思維, 因為如果考這樣的題目,很容易使班上的成績“普遍下降”,而如果題目較為容易,考高分的人就多。對於這種情況,歐美等國往往採用“浮動記分制”,即先用百分制記分,然後按班上的相對成績折算為相應的五級分。如果全班成績都好,那麼也許80分還只是“C”,如果全班分數較低,那麼也許50分就可以是“A”。這完全是相對的。採用這種浮動記分制,教師可以任意出題,學生也可以沒有任何顧慮地去應考,因為所考的是自己的智力水平而不僅僅是老師課堂上講過的那些東西。

四、 教育評估系統存在較大偏差。現行的基礎教育評價系統的目的、功能、手段過於片面地強調通過考試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據此判斷教師、學校的教育成就。這種評估體系必然導致學校教學努力的方向出現偏差。考試成績被簡單地當作是反映學生髮展成就的可靠指標,而學生髮展中許多真正重要的能力和素質,由於難以直接評價,都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主要的標準來衡量的。這個評估系統還受到一個“相當完善”的體制支援,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模式,高深的國家或地方課程,近乎標準化的考試體系,統一的各級教育入學標準,以及與之配套的教育教學研究系統等,為所有的中國小提供了一整套關於“高質量教育”的唯一標準,規範著學校幾乎所有的教學與活動。

綜上所述,造成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事實是有其深刻的社會基礎的,這並不是哪一個人的責任,也不是教育部門的誤導,而是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政策遠遠落後於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近幾年來,教育發展突飛猛進,高校擴大規模,向大眾化方向發展;高中擴大規模, 向普及化方向發展;“兩基”、職教、成教、遠端教育在向社會化、終身化方向發展。但與此發展速度不相適應的是, 國家及各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並沒有按比例同步增長,教育法規定的4%的投入指標也遠遠沒有實現,那麼教育高速發展的成本勢必轉嫁到受教育者的家長身上,老百姓的負擔被變相加重了。

現在有個誤區,一提增加教育投入,就是保證教師工資發放,而事實上,無論辦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僅付教師工資是遠遠不夠的。 以前老師上課,一支粉筆、一本書另加一張嘴,現在備課用電腦,上課用多媒體,一上就是多少萬;以前學生上課一張凳子、一張桌子、幾本書即可,現在閉路電視、投影儀、微機、語音裝置、實驗裝置一應俱全,不是校長想擺闊,而是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考資訊科技需要微機,考外語聽力需要語音裝置。更不用說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更高的層面上對校長和教師進行與時俱進的在職培訓,為學生面向未來、面向世界,深入社會實踐進行創新思維和多種能力培養,以及現代教育科研所要付出的更大代價。而教育行政部門在作出這些決策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些資金從何而來,沒有配套措施,學校只好分攤給學生。希望政府能夠採取切實措施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特別是要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把可花可不花的錢省下來,鼓大勵先富起來的人把錢掏出來,投到教育事業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