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國小生人際交往障礙的教育方法-交際禮儀

生活經驗 閱讀(5.02K)

國小生人際交往障礙的教育方法

國小生人際交往障礙的教育方法-交際禮儀

1.確定有針對性的人際交往培養目標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於觀察,關注學生身上發生的細微小事,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徵,確定有針對性的人際交往培養目標,例如:樂意與同學交往,與周圍人能建立良好的關係;能夠大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能夠主動與老師親近等。

2.教師恰當引導,提高國小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1)幫助學生掌握與同伴相處的正確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講座、團體輔導、主題班會等方式向學生們傳授具體的同伴交往方法,如主動介紹自己、問候並邀請喜歡的'同學,製作並互贈個人小名片等。教師還要了解本班學生的交往型別,對特別內向、常被其他小朋友忽略的學生,要多創造機會讓他們表現自己。

(2)鼓勵學生之間相互瞭解、接納。通過小組合作、創設情境、課堂遊戲或戶外活動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與合作中加深對彼此的瞭解。

(3)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集體中為他們樹立自信心。美國著名教育家馬斯洛說:“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人,一定有可能比現實中的自己更偉大些,只是我們缺乏一種不懈努力的自信。”自信心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動力源泉,對兒童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從小培養兒童自信的心理品質,無論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是對群體素質的提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的引導與鼓勵對兒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就可以使兒童獲得極大的鼓舞。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鼓勵、表揚、讚美等方式來幫助兒童建立自信,促進兒童的集體人際交流。

(4)多親親抱抱,多身體接觸。身體的接觸是人類最原始最有效的表達愛的方式。對於剛進入國小的兒童來說,他們還只是六七歲的孩子,也很想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和老師親近,和夥伴親近。教師可以主動和他們多一點接觸,多一點撫摸,多一點親近,這將大大縮小彼此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之間的人際交往,在交往中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3.家長積極配合,為國小生人際交往提供支援

家庭是學校的合作伙伴,教師要經常向家長傳授教育方法和經驗,和家長攜手努力,共同完成教育引導工作。具體來說,家長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來促進兒童的社會交往。

(1)擠出時間親近孩子。爸爸媽媽每天要有一定的時間跟孩子交談,引導孩子說說一天的學校生活、認識的新朋友,鼓勵他們說一說有趣的、無趣的、生氣的、沮喪的等各種事情。

(2)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家長可以在節假日或者吃完晚飯後帶孩子去公園或親朋好友家串門,為孩子提供交往鍛鍊的機會;鼓勵孩子邀請班裡的小朋友到家裡玩,歡迎主動上門來玩兒的小夥伴,併為孩子提供交往的環境、遊戲和感興趣的玩具等。

總而言之,面對這些不擅長與人交往的學生,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社會支援。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歸屬和愛的需要,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愛,渴望與他人建立友誼,有和諧的人際關係,被團體所接納,有歸屬感。學校應與家庭配合,改善學生與教師、同學及親人之間的關係,滿足他們歸屬和愛的需要,讓他們感受到家庭和班集體的溫暖,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備心理,提高自信心,形成完善的個性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