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人際交往心理(必備15篇)

生活經驗 閱讀(1.87W)

人際交往心理1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們進行廣泛社交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語言技巧,交際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相反,心理狀態不佳,會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交朋結友和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應該注重自身修養,努力克服以下種種人際交往中的病態心理。

人際交往心理(必備15篇)

1、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2、怯懦心理: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

3、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麼,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4、逆反心理: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槓,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5、排他心理: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

6、作戲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7、貪財心理: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佔便宜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8、冷漠心理: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人際交往心理2

人的本質屬性是他的社會性,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群體而獨立生活。每個人都有與他人交往的需求,也都有與他人交往的必要。人一生的成長與發展、成功與幸福,都是和與他人的交往及關係密切聯絡的:人一生的愉快與煩惱、快樂與悲傷,也都是和與他人的交往及關係密不可分的。日常生活實踐和心理學研究都表明,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個體心理正常發展、維持心理健康的基木前提。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兒童與父母之間建立穩定、親密的人際關係,是其身心健康發展、形成健康個性、適應社會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正常的人際交往對於個體心理健康的意義,隨著心理健康意識的廣泛覺醒,更易於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表象化地認識到。交往是影響個體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人長期缺乏與別人的積極交往,缺乏良好而穩定的人際關係,要麼這個人往往有某種層面的性格缺陷。在心理健康標準的界定中,也必然直接或間接地包含健康的交往方式,健康的交往與健康的個性總是相依偎的。一個人的個性越健康,與他人的交往也就越積極,與他人的情感聯絡紐帶越寬厚越深刻。他們往往更符合社會的期望和角色要求,與他人保持著良好的交往,建立了融洽的心理關係,易於理解他人,接納他人,容忍他人的缺陷,更富有同情心,這是現代交往的基本要求。

現代社會中,交往無疑是一種能力,是與社會進行交流,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魅力,使自己更易被他人接受和歡迎的能力。交往具有深刻的社會性,作為一種能力逐漸引起重視,是社會發展使然。健康心理學展示的事實前已述及,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使人們之間的溝通日益頻繁。而溝通能否順利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的交往能力。經對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士的成功經驗的研究發現,在個人取得成功的諸多因素中,社會交往能力的作用,決不亞於他們所掌握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對個人而言,卓越的社會交往能力,能夠使自己更容易被理解、被接納、被幫助,能夠使自己的成功之路更通暢,能夠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

交往的重要性被充分認識的同時,有必要揭示與此相對立的另一重要性,即交往需要的有限性。這一屬性或命題的提出或許會引人注目。我們正廣泛地認識著交往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中,人際交往既然是一種重要能力,那麼人際關係也是一種重要資源。難道這種重要資源有邏輯意義的限定嗎?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的確需要與他人交往,但過多的交往和過於複雜的人際關係又會引起我們的不安。這種矛盾的根源在於人的兩種不同的需要。一是對交往的需要,對穩定的人際關係的需要,對他人的需要;二是對獨處的需要。前者使人通過社會比較,通過觀察自己和觀察別人確立自我價值,產生安全感,後者則使人通過內省,通過對外來印象的自我消化,積累和整合自我。實際上,個人自由自在地表現自我,在正式的社會交往情境中是無法實現的。社會交往情境中,個人總在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評價壓力,這使得自己必須慮及他人的存在,慮及自己承擔的社會角色,慮及自己的言行舉動對他人的影響,慮及他人對自己的期望,慮及他人的可能反應,等等。這也使得自己將注意的一大部分指向外部,而內在的如真實的自我體驗,如對外部表現的自我評價等,則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因而,個人便不能很好地觀察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自我。“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人的機體作為一個綜合性的需要系統,不僅要使自己接受的刺激總量保持最佳水準,也要保持各種刺激量之間的平衡。“和別人在一起時,我向往孤獨。孤獨時,我又嚮往看到我的同類。”對於交往,人們也需要保持最佳水平。交往過少,機體的調整方向是促使與人交往:交往過多,則又逃避他人,增加獨處時間。一個樂於交往的人,也可能是愛好獨處的人。不同的人,其交往需要和獨處需要的強度或許有很大差異,但都需要保持二者的平衡。

人際交往心理3

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不喜歡那種膚淺的不真實的“朋友”關係,因為這種關係不是建立在雙方真正的心理互動。

情感交流的基礎上,而是各取所需或迎合他人的趣味的偽朋友關係、社會心理學家經過跟蹤調查發現,在人際關係交往中,心理狀態不健康者,往往無法擁有和諧、友好和可信賴的人際關係。

在與人相處中,既無法得到快樂滿足,也無法給予別人有益的幫助、為了擁有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社會心理學家歸納出以下幾種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請女性朋友在與他人交往中努力避免。

1、自卑心理有些女性朋友因為容貌、身材、修養等方面的因素

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闡述自己的`觀點,做事猶豫,缺乏膽量,習慣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在交流中無法向別人提供值得借鑑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人感到與之相處是浪費時間,自然會避而遠之。

2、嫉妒心理有人說嫉妒是女人的天性

尤其在與人的來往過程中,這點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在和人的來往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中對別人的優點、成就等不是讚揚而是心懷嫉妒,企望著別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試想,一個心懷嫉妒之心的人,絕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付出真誠的行為,給予別人溫暖,自然不會討人喜歡。

3、多疑心理朋友之間最忌諱猜疑

無端懷疑別人。有些人總是懷疑別人在說自己的壞話,沒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風捉影,對人缺乏起碼的信任。這樣的人喜歡搬弄是非,會讓朋友們覺得她是搗亂分子避之不及。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女士,美白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在我們進行美白或者護理的時候一定要分清自己的年齡階段進行。20、30、40的女士們,現在小編就帶你們認識不同年齡段的美白需求和護理重點,讓你的美白事業能事半功倍,一輩子做個嫩嫩的白美人。

20歲女士的美白重點:注重清潔,防晒為主

處於20歲年齡段的女生,面板的新陳代謝良好,很少存在黑色素積聚沉澱的問題。最常見的是膚色暗沉的現象。這是由於表皮老化角質、黑色素和毛孔汙垢沒有及時清理。提亮膚色的第一步就是選擇有效去除暗啞的潔面產品,做好清潔工作。

20歲的女生面板代謝黑色素較好。但是面板經過日晒後,其自我保護機制就會啟動,不可避免的產生黑色素。只有做好日常防晒,才能有效預防黑色素生成。

30歲女士的美白重點:美白同時,兼顧減壓舒緩

近年的美白報告顯示,壓力是加深色素的元凶之一。步入30的你,面對兼顧事業與家庭的壓力,往往會刺激荷爾蒙產生黑色素。要提高美白的效率就必須同時為肌膚減壓舒緩。

40歲女士的美白重點:重錘打擊黑斑,抗皺提亮膚色

隨著年齡的增長,面板的代謝能力會有所下降,黑斑極容易成為臉上的瑕疵。一向沒有預防黑斑意識的女士,問題尤為嚴重。踏入40的女士還會陸續出現面板鬆弛、皺紋等困擾,這會產生面板暗沉的視覺錯覺。此時,祛斑、抗皺講是美白的主打旋律了。

4、自私心理有些人與人相處總想撈點好處

要麼衝著別人的位子,要麼想從別人那裡得點實惠,要麼為了一事之求,如果對方對自己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就不願意和對方交往。這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傷害別人,一旦別人認清其真實面目後,就會堅決中斷與其交往。

5、遊戲心理在與別人的交往中

缺乏真誠,把別人的友情當兒戲,抱著遊戲人生的態度,不管與誰來往都沒有心理的深層次交流,喜歡做表面文章。當別人需要幫助時,往往聞風而逃,這樣的人無法結交真正的朋友。

6、冷漠心理孤芳自賞

以為自己是人中鳳、天上仙,是人世間最棒的,把與人交往看成是對別人的施捨或恩寵。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總是高高在上,端著個架子,一副驕傲冷漠的樣子,讓別人不敢也不願意接近,自然不會擁有朋友的。

7、成見心理對己自由主義,事事放縱

對人馬列主義,事事計較,而且極為刻薄。因為一件事情而對別人懷恨在心,心生怨恨,從此認定對方不值得交往。

這樣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容易走死衚衕,與事與人斤斤計較,朋友會越來越少。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永遠不犯錯誤的,不懂得原諒,就不會長久地擁有友情。

人際交往心理4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己短不知己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怯懦心理: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麼,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槓,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排他心理: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使得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裡兜圈子。

作戲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貪財心理: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佔便宜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冷漠心理: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人際交往心理5

1、自私、自利,人際交往中功利至上

有的人大與別人交往時處處從自己著想,只關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強調自己的感受,把別人當作自己達到的目的、滿足私慾的工具。不尊重生他人的價值和價格,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在交往中,日中無人與同伴相聚時,不顧場合,也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時,高談闊論,手舞足蹈高興時,由抑鬱寡歡或亂髮脾氣。這種人在交往中,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無論他們多麼精明,掌握了多少交往,永遠也不會與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人際關係。只有好些心地善良,待人以誠,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人,才可獲得摯友。

2、冷漠、孤僻、人際交往中的封閉性

有些人在與別人交往時,總喜歡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和需要掩蓋起來,在他們看來,人世一切是那麼無聊,令人厭倦、平淡、無意義。他們往往缺少一種孤傲處世的態度,只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他們的行為和習慣有時令人難以理解。這種人交往的失敗就在於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閉起來,無法與別人溝通。因此,他們只有嗇自我的“透明度”,敞開自己的心扉,用熱情、坦誠去贏得別人的理解。這種合適的自我坦露可以增加一個人的吸引力。

3、自卑、多疑,人際交往中的戒備和敵以性

在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往往對自己過於苛求,估計太低。如有些青年人感到自己的身體、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能力欠缺,產生自卑心理,然而事實上,他們並不一定是沒有魅力、能力差,或事業成就低下者反則是自己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對別人的廣告過於敏感,總是認為別人看不起自己。

其實,在他們深層的心理體驗裡則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他們害怕挫折、失敗,特別是在權威、強者或一些強詞奪理的人面前,總是感到手足無措,有時則表現出一種戒備和敵對情緒。往往先在自己的思想裡,設想別人對自己的不滿,然後在生活中尋找產東真實的證據。有時則把一些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於別人,甚至屈解別人的善意,長此下去,他們就人把自己的交往範圍限制在父母、家庭這樣一個小圈子中,有的則會產生厭世心理。

4、忌妒

西班牙作家賽萬提斯指出:“忌妒者總是用望遠鏡觀察一切,在望遠鏡中,小物體變大,矮個子變成巨人,疑點變成事實。”忌妒是對與自己有聯絡的、而強過自己的人的一種不服、不悅、失落、仇視、甚至帶有某種破壞性的危險情感,是通過把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態。當看到與自己有某種聯絡的人取得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成績,便產生一種忌恨心理;當對方面臨或陷入災難時,就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甚至藉助造謠、中傷、刁難、穿小鞋等手段貶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爾所說:“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儘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低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

忌妒的特點是:針對性—與自己有聯絡的人;對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職業、層次、年齡相似而超過自己的人;潛隱性—大多數忌妒心理潛伏較深,體現行為時較為隱祕。

5、干涉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人需要一個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間;同樣,人人也需要有一個自我的心理空間。再親密的朋友,也有個人的內心隱祕,有一個不願向他人坦露的內心世界。有的人在相處中,偏偏喜歡詢問、打聽,傳播他人的私事,這種人熱衷於探聽別人的情況,並不一定有什麼實際目的,僅僅是以刺探別人隱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層次的心理滿足而已。

通過以上的介紹,你是否意識到自己也存在人際交往的問題呢?如果有希望大家都能夠及時找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早日擺脫人際交往誤區,才能擁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們進行廣泛社交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語言技巧、交際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相反,心理狀態不佳,會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交朋結友和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應該注重自身修養,努力克服以下種種人際交往中的病態心理。

人際交往心理6

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通過各種方式實現的知識、情感及思想等資訊交流的過程。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方面,國內外研究者都一致認為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

在理論研究方面,黃希庭教授等認為,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程正方的研究表明,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表現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人際溝通能力,溝通能力技巧的缺乏是造成個體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Angelo等也認為,人際關係和諧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影響因素。良好的人際溝通有利於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他們的學業進步,不良的人際溝通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如焦慮、空虛、心情壓抑、抑鬱、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傾向。

大學生改善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個人的心理素質

人與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與知識及心理的整體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會影響人際關係的質量。有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懼、膽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獨、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加強自我訓練,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積極的態度進行交往。

(二)提高自身的人際魅力

每個個體都有其內在的人際魅力,他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社交生活中的體現。這就要求在校的大學生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從儀表到談吐,從形象到學識,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學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隨著交往的深入,學識更占主導地位。特別是大學生的個性培養,拓展自己的內涵。

(三)善用交際技巧

第一,換位思考。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和處理問題,一切就會變得簡單多了。一般而言,善於交往的人,往往善於發現他人的價值,懂得新生他人,願意信任他人,對人寬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觀點和行為,不斤斤計較他人的過失,在可能的範圍內幫助他人而不是指責他人。

第二,善用讚揚和批評。心理學家認為,讚揚能釋放一個人身上的能量調動人的積極性。與讚揚相對的是批評。一般情況下,應多作讚揚,少用批評,批評是負性刺激。通常只有當用意善良、符合事實、方法得當時,才有可能產生積極的效果,才能促進對方的進步。

大學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與積極的社會功能。大學生需要面臨學習、戀愛及就業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不能較好地處理,就可能會產生一些的心理問題。陳鍾舜通過調查顯示大學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於常規者佔34%,有心理疾患的約20%,心理輕度障礙者約14%。王建中等人和劉慶武等人的調查顯示大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者分別佔16.51%和57%。這說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不容忽視。鑑於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以及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

在實踐中,我們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一是智力正常。這是大學生學習、生活與工作的基本心理條件,也是適應周圍環境變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證。二是情緒健康。其標誌是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時,所進行的選擇、決定與執行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能適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準備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採取合理的反應方式。

人際交往心理7

第一:自卑心理

有些女性朋友因為容貌、身材、修養等方面的因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闡述自己的觀點,做事猶豫,缺乏膽量,習慣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在交流中無法向別人提供值得借鑑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人感到與之相處是浪費時間,自然會避而遠之。

第二:嫉妒心理

有人說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與人的'來往過程中,這點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在和人的來往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中對別人的優點、成就等不是讚揚而是心懷嫉妒,企望著別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試想,一個心懷嫉妒之心的人,絕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付出真誠的行為,給予別人溫暖,自然不會討人喜歡。

第三:多疑心理

朋友之間最忌諱猜疑,無端懷疑別人。有些人總是懷疑別人在說自己的壞話,沒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風捉影,對人缺乏起碼的信任。這樣的人喜歡搬弄是非,會讓朋友們覺得她是搗亂分子避之不及。

注意事項

成見心理對己自由主義,事事放縱;對人馬列主義,事事計較,而且極為刻薄。因為一件事情而對別人懷恨在心,心生怨恨,從此認定對方不值得交往。這樣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容易走死衚衕,與事與人斤斤計較,朋友會越來越少。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永遠不犯錯誤的,不懂得原諒,就不會長久地擁有友情。

人際交往心理8

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之間有重要的聯絡,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舒緩壓力、平復情緒,對人們的個人發展、身心健康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許多人都存在著人際交往心理障礙,例如自負、自卑、干涉他人、多疑、敏感、嫉妒等。

人際關係和諧,人們之間可以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這樣就可以降低心理壓力,化解心理障礙,有利於心理健康。人際關係惡劣,缺乏知心密友,有話不想說,也不能說,只有把所有的問題都壓抑在心中,這樣,產生的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因此,很容易把心理問題積蓄和放大起來,產生心理障礙。

大家如果有稍微注意一下,就很容易發現,那些性格內向的人群很容易產生心理障礙,而那些性格外向的人則不容易。性格外向的人,會把問題及時的渲洩出來,所以就不容易把問題積累起來,以至產生較大的心理問題。但是性格內向的人卻不一樣,因為他們把什麼問題都藏在自己心裡,這樣,他們的問題就不能得到及時的渲洩,因此,問題就有可能越積越多,最終以心理障礙的形式暴露出來。

因此,從人際交往的方面來說,心理健康問題要注意幾個方面:

一、要有幾個知心良友,以至於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有人傾斥,及時化解心理問題;

二、要學會與人交往,因為人只有在融入團體才會比較有安全感,而且也容易化解一些產生的心理問題;

三、與家人建立平等融洽的'家庭關係,良好的家庭氛圍能讓人有一種安全感,也能化解心理問題;

四、學會去進行心理諮詢,因為心理諮詢就是心理諮詢師與求助者建立的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這種人際關係是與其他的關係是不一樣的。

心理諮詢師與求助者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求助者到心理諮詢室不必感到低人一等;在心理諮詢室,你可以盡情的渲洩,讓你內心的問題得到早大的釋放。當然這只是心理諮詢室促進心理健康的一些方面,心理諮詢師還可以進行運用專業知識進行助人與心理治療等。

大量例項與研究結果表明,人際關係對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們在平日裡要尊重他人,樂於助人,對人對事抱有寬容、理解的態度,樹立自信心,不卑不亢,在與人交流時,注意溝通技巧,適當的培養幽默感,就一定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交往心理9

自負

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與同伴相聚,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髮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別人的態度。另外,在對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上,過高地估計了彼此的親密度,講一些該講的話。這種過於親暱的行為,反而會使人出於心理防範而與之疏遠。

忌妒

西班牙作家賽萬斯指出:“忌妒者總是用望遠鏡觀察一切,在望遠鏡中,小物體變大,矮個子變成巨人,疑點變成事實。”忌妒是對與自己有聯絡的、而強過自己的人的一種不服、不悅、失落、仇視,甚至帶有某種破壞性的危險情感,是通過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態。當看到與自己有某種聯絡的人取得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成績,便產生一種忌恨心理;當對方面臨或陷入災難時,就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甚至藉助造謠、中傷、刁難、穿小鞋等手段貶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爾所說:“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儘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低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

忌妒的特點是:針對性——與自己有聯絡的人;

對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職業、層次、年齡相似而超過自己的人;

潛隱性———大多數忌妒心理潛伏較深,體現行為時較為隱祕。

多疑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不好的心理品質,可以說是友誼之樹的蛀蟲。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的:“多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後在生活中尋找證據。帶著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於人,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這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據的一種盲目想象。

自卑

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如果各項活動取得成績而得到老師、家長及同伴的認可、支援和讚許,便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求知慾,內心獲得一種快樂和滿足,就會養成一種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相反,他們會產生一種受挫感和自卑感。個體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會環境長期影響的結果。

自卑的淺層感受是別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層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干涉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人需要一個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間。同樣,人人也需要有一個自我的心理空間。再親密的朋友,也有個人的內心隱祕,有一個願向他人坦露的內心世界。有的人在相處中,偏偏喜歡詢問、打聽,傳播他人的私事,這種人熱衷於探聽人的情況,並不一定有什麼實際目的,僅僅是以刺探別人隱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層次的心理滿足而已。

羞怯

羞怯心理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際場所或大庭廣眾之下,羞於啟齒或害怕見人。由於過分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擔心,使得人們在言語上支支吾吾,行動上手足失措。長此下來,會不利於與他人正常交往。

敵視

這是交際中比較嚴重的一種心理障礙。這種人總是以仇視的目光對待別人。這種心理或許來自童年時期的家庭環境,由於受到虐待從而使他產生別人仇視我,我仇視一切人的心理。對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寬容表示敵視;對比自己厲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敵視;對處境與己類似的人則用攻擊、中傷的方式表示敵視。使周圍的人隨時有遭受其傷害的危險,而不願與之往來。

人際交往心理10

1、適當的距離能讓你跟他看起來最美

同事關係好,本是好事。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互助當然是好的,但是切記同事之間拒絕親密。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忠誠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彼此信任、忠實於友誼是雙方的責任。

同事就不同了,一般來說,如果不是自己創的業,也不想砸自己的飯碗,那麼,你是不可能選擇同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門工作。所以,你不能對同事有過高的期望值,否則容易惹麻煩,容易被誤解。適當的距離能讓你跟他看起來最美。

2、友情再好公私要分明

公私不分也是友情的殺手之一。也許一方想著,我們這麼要好,何必對我要求這麼嚴格?即使出了事,也該罩著我才是。但另一方卻想:明知我們這麼要好,就不該為難我,把事情做好讓我對上面交代,不該老出一些情況害死我!如此無法達成共識,將會造成許多不便和傷害,尤其在公務上出現差錯,相互責怪的情形將導致傷害,尤其當中一方因此承受公司的懲罰時,這段友情再也無法挽回。建議辦公室好友們先找個時間將界線劃清,公私分明,而非一味在心裡嘀咕著:你怎會這樣做?

3、異性之間:拒絕親密

21世紀,兩性的工作交流非常頻繁,實在不能再以男女授受不親的老觀念來衡量。即使已婚,也不表示要和異性保持距離,兩性總是要交流的,而且兩性共事應該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兩性間絕不能採取隔離策略,而必須找出好辦法使兩性相處有利無害。拒絕親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能夠讓你避免陷於辦公室曖昧的情境當中。

4、多數人對異性沒有排斥感

因為是異性,對很多事物的看法普遍有很多分歧。如果你是在異性面前很虛心的人,你會發現你在異性中備受寵愛。因為多數人對異性沒有排斥感,而且喜歡幫助異性工作夥伴,他們把這個看作是同事中成就感的一個標誌。人人都希望被異性重視、仰慕,一個人如果注意吸取他人的長處,他可以從每個工作夥伴身上學到不同的有助於自己發展的長處。平時注意觀察他人長處,不計較他人短處的人,會覺得同事之間好相處。

5、切勿洩露同事分享過的私密

所謂祕密,當然就帶著些不可告人或不願公諸於眾的隱情,基於對好友的信任,或是為了表明自己對好友的信任,才會將私密全盤托出。如果在別人口中聽到了自己的私密曝光,不用問,叛徒只有一個。被出賣的人一定懊惱曾經付出的友誼和信任。如果祕密中牽涉到第三方,更會使事情一發而不可收拾。所以,不論是善意或惡意的洩露祕密,都是辦公室友情的大忌。

6、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是同事、朋友,就有共同語言、互有好感的人,如果你沒有意思將這種關係發展為戀情,就應當將感情投入限制在友誼的範圍內,即使很有好感,也不應表露出來。如果對方射來丘位元之箭,也應明智地將其化解。千萬不要給對方以默許和鼓勵。

7、友情再好也不要滿腹牢騷

對於同性同事,也許你們像姐妹一樣感情好,但是你如果滿腹牢騷。儘管偶爾一些“推心置腹”的訴苦能多少構築出一種“辦公室友誼”的假象,但喋喋不休的抱怨會讓身邊的人苦不堪言。也許你把訴苦看成開誠佈公的一種方式,但訴苦訴到盡頭便會升華為憤怒。人們會奇怪既然你已對現狀如此不滿,為何不乾脆換個環境,遠走高飛。

8、對異性採取大方不輕浮的態度

對異性採取大方、不輕浮的態度是同異性工作交往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其中包括行為和言語兩方面。以尊重對方是異性工作夥伴的關係來處理辦公室中的一些事務,將會使某些複雜的事物變得簡單一些。千萬勿將辦公室的異性關係處理成類似“戀愛關係”所期望的那種結果,也不要與某個異性發展成比之其他異性更為親密的關係。下班以後作朋友是另外一回事,但在辦公室內千萬要區分“急緩重輕”的關係。

9、不計利害去幫助他(她)

男同事有男同事的苦惱,女同事有女同事的苦惱,他們可能會因為工作頭緒繁多而忙得焦頭爛額,可能會因為事業發展阻力太大而停滯不前,可能會為家庭糾紛而沮喪不已。

大多數同事遇到這種情況會表現出逃避的姿態,其實,只要你說出一句“我來幫幫你”的話語,同事就可能感激不已。當他(她)有困難時,或者大家都不敢接近時,如果你能不計利害去幫助他(她),他(她)心中的感激是可想而知的。

10、同性之間:相依相助

在辦公室裡人人都應友好,特別對同性則更應如此。因為每個人來公司上班均是為了生存,大家同在一個屋簷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感受同一種壓力,工作中誰也少不了誰,因而如果可以以一顆同情心來看待同伴的話,關係將很容易處理。

人際交往心理11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顧慮是恐怕對自己,對人或對事情不利而遲遲不敢下決心或不敢按本意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顧慮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有的人與別人打交道時總愛想:他可靠嗎?他會瞧得起我嗎?而當別人建議他做某事時,他又想:這合適嗎?失敗了怎麼辦?這些都是顧慮心理的表現。我們說,與陌生人初次交往,持有一定的戒備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人過於謹慎,似乎天下的人都不可靠,因此辦起事說起話來總是畏畏縮縮,擔憂之心形諸於色。不信任他人,不僅不可能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且會挫傷別人的自尊心,傷害他人的感情。此外,顧慮心理還表現在只求至交,而不願廣泛結友,這樣自然就限制了自己的交往面。

顧慮心理與人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如果一個人一生下來就生活在順境之中,在他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從沒有遇到過意外的刺激,不但自己是一帆風順的,而且也很少聽到或看到別人的不幸和痛苦,那麼他就很少有顧慮心理。一個人在後天的環境中遭受的失敗越多,遇到的困難越大,接觸的人和事越複雜,那麼他的顧慮心理也就越嚴重。

人的自我意識對顧慮心理也有巨大的影響。自我認可的人,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對自己的能力和現實以及身體和容貌等都給予肯定,這種人自信能把事情辦好,所以不易產生顧慮心理。而自我拒絕的人,表現出過分地不贊成自己。他們對自己無傷大雅的身材、容貌、性格、出生等也要自我批評,常把自己帶入苛刻的環境中,認為自己不行,自己比不上別人,怕失敗了讓人看不起,結果辦什麼事都顧慮重重。

顧慮心理與個體的性格和氣質也有密切的關係。心理學家把人的氣質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和抑鬱質四種。一般說來,表現為待人接物冷淡刻板,孤僻,不靈活,沉溺於內心體驗,辦事效率低,鬱鬱寡歡等特徵的抑鬱質的人,易於產生高程度的顧慮心理。在性格上,國際上採用的典型性格型別一般有五種。其中表現為情緒特徵不安定,內向,喜歡獨自思考問題,不喜歡出門,有自己的偏愛和興趣的E型性格又叫“現實逃避型”性格的人,易於產生過重顧慮心理。

此外,民族的傳統觀念對顧慮心理也有深遠的影響。中國人一般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舊觀念之束縛,所以顧慮心理就表現得比西方人要明顯。

產生顧慮心理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以上僅是其中的幾個主要方面。顧慮心理是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因此有必要加以克服或控制。為此建議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改變帶有偏見的傳統觀念,不可固步自封,對未來要持樂觀態度。要堅信世界上好人是佔絕大多數的。遇事要達觀,態度要開朗,要讓希望心理時刻占主導地位。二是要了解和肯定自己。個人對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了解,而且要坦然地承認並欣然接受。不要欺騙自己,更不要拒絕和憎恨自己。要認為我就是我,別人講什麼用不著介意。三是要善於改變自己的處境,創造條件取得成功。要善於向逆境和自己的'短處挑戰,不能甘居落後,要創造機會爭取成功,成功的次數多了,你也就有了勇氣和自信心。四是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培養堅強的毅力,要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膽略和氣魄,遇失敗不洩氣,不會幹就嘗試著幹,養成果斷地處理事情的習慣,要培養鍛鍊自己的意志。假如你摔倒了99次,你要有第100次站起來的勇氣。做到了這些,你的顧慮也就煙消雲散了。

朋友們,離群索居,閉門自守的時代早已過去了。在今天誰都需要更多的朋友,讓我們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掙脫顧慮心理的鎖鏈,爭取更多地交往機會,去建立更多的友誼吧!

人際交往心理12

1第一:面子心理大學生的許多人際衝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無意的碰撞、不經意的言語傷害、或區區小利等等,本來只要打個招呼、說聲道歉,也就沒事了,但雙方都“賭氣”,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遜,結果爭吵起來。更有甚者,一個不讓,一個拔拳相向,頭破血流,事後懊悔不迭。從心理學角度講,則是雙方都在用不適當的方法維護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彷彿誰先道歉就傷了面子,誰在威脅面前低了頭,誰就孬種、於是層層升級,以悲劇而告終。

2第二:衝動心理大學生處於特定的生理髮展期,自制能力較弱,遇事容易衝動,或者有些同學認為自己做事爽快,實則也是衝動表現。象騎車相撞以及類似的許多事情,是大家都不願意發生的,有時也很難斷定誰是誰非,雙方謙讓一下就相安無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讓一點,好言相對,然而大學生往往一時衝動,氣勢洶洶,把事情搞糟。

3第三:寬容心理同學之間坦誠相待、互通有無,有利於增進彼此友情,減少不必要的磨擦、衝突。但是,如果你和同學交流時遇到意見分歧,或對方有錯誤時,你是措辭生硬,直道其詳,還是近取諸譬,站到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委婉地讓對方接受你的意見,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另外,培養幽默感也有助於把本來緊張的'局面緩和得輕鬆自如;幾句俏皮話能使一個窘迫的場面在笑話中消逝。

注意事項

所以以上心理,大學生們都記住了吧。人際交往就是要注意彼此的心理,每個人的心理都不一樣,所以彼此的交往一定不要傷害對方的心理,然後再要滿足對方的心理,當然在不會使自己不舒服的前提之下才行。

人際交往心理13

一、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理如不克服,會磨損人的獨特個性,不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

二、怯懦心理

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言詞的人,由於怯懦,在人際交往中即使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卻不敢表達出來。這種心理別人也能觀察出來,結果對自己產生看法,不願成為好朋友。

三、猜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託朋友辦事,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目光審視對方,無端猜疑,捕風捉影,說三道四,如有些人託朋友辦事,卻又向其他人打聽朋友辦事時說了些什麼。結果影響了朋友之間的關係。

四、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槓,以說明自己標新立異,對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我就認為壞;你說對,我就說它錯,使別人對自己產生反感。

五、作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逢場作戲,朝秦暮楚,見異思遷,處處應付,愛吹牛,愛說漂亮話,與某人見過一面,就會說與某人交往有多深。這種人際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沒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六、貪財心理

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見到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過河拆橋”。這種貪圖財利,沾光別人的不良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七、冷漠心理

有些人對各種事情只要與己無關,就冷漠看待,不聞不問,或者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人格”,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一些朋友。

八、干涉心理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人需要一個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間;同樣,人人也需要有一個自我的心理空間。再親密的朋友,也有個人的內心隱祕,有一個不願向他人坦露的內心世界。

有的人在相處中,偏偏喜歡詢問、打聽,傳播他人的私事,這種人熱衷於探聽別人的情況,並不一定有什麼實際目的,僅僅是以刺探別人隱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層次的心理滿足而已。

人際交往心理14

一、基本資料與主要問題

小武今年讀五年級,是個長得眉清目秀的女孩子,她成績中等,人很聰明,可是她卻無法和同學、老師好好相處,在她身上表現出謊話連篇、異性關係混亂以及非常嚴重的拖延行為導致的生活難以自理等問題。

二、背景資料

1、家庭背景:

這個女孩子很小時父母離異,由父親撫養。小武的父親平常在外打工,一個月不在家幾天,回到家也是喝酒,和孩子接觸比較少,照顧較少,而且脾氣比較暴躁,常用過激的語言責罵小武,父親與孩子關係非常緊張,小武曾用刀將父親的房門刺了一個大洞。小武的父親在其三年級時再婚,幾個月後又在離婚。繼母與小武關係尚好,但父親家的親戚根本不承認小武是自家的孩子。孩子與生母聯絡較少,其生母雖然會在電話裡稍微安慰孩子,但並不真正為她解決問題,來關心她。

2、本人情況:

該生和同學相處時總覺得自己受到欺侮,愛記恨,和同學關係緊張,於是在校外尋求認同。本學期該生和外校小混混來往更加頻繁,經常以自己在外校的男朋友來威脅同學,並多次在和外校男生約會時被搬上同學看見,更被同學們排斥。老師們也感到該生常以謊言來博取老師們的同情,往往當面答應老師好好生活、好好學習,但行為上卻沒有改變,使老師對她一再失望,該生在學校更加孤立。

三、原因分析與診斷

(一)原因分析:

1、缺乏家庭中的關懷、榜樣:

從和該生的會談中,我感到她非常渴望被人接受關愛。

該生的家庭存在三個問題:

首先,該生在家庭中長期缺乏關懷和愛,自卑感非常深。弗洛伊德曾說過:“得到母親的愛的孩子將會終生自信。”母愛被認為是無條件的、最堅強的,是孩子生存的基礎,缺乏母愛使孩子對自己的存在缺乏認同和自信,無法從容的接納自己。

其次,在會談中,我發現該生會將想象中父親對自己的重視、慈愛當做現實的告訴我,這雖然是謊言,但卻可以看出她心中對良好家庭關係的渴望。女孩子在進入青春期時,需要通過認識父親而瞭解異性,並習得和異性交往的方式。而其父親對她缺乏關心和尊重,經常粗暴責罵,使其在異性面前不會表現出自尊自愛的品質。

另外,該生的生活存在經濟上的困難,使她在生活中無助感更強。

最後,她缺乏學校中老師、朋友的支援。

小武四年級轉學到我校,由於自卑的心理,總覺得父母、師生不關心他,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同時又希望有機會改變現狀,虛榮心變得強烈起來,因此她在和同學交往時非常強烈的想要表現優越感,同學們不樂意和她相處。由於說謊的行為,班級老師對她印象不好,雖然沒有對她特殊對待,但老師的態度也影響了小武在班級中的地位,使同學們對她更加疏遠。在學校她很難得到精神上的支援和生活上的關懷。

(二)診斷:

對於該生而言,解決其心理問題的根本目標:認識真正的自我和學會用適合而靈活的方式和人交往,這個目標不是短時期內能實現的,僅憑學校心理輔導較難實現,還需要她的家長共同配合,並進行長期的努力。現在已經五年級,臨頭的問題是必須通過畢業考試,順利進入國中,因此對於小武而言,當務之急是改變其非常不能被社會接受的行為,例如到異性家外宿、逃學以及參與校外鬥毆行為。

四、輔導過程

根據小武的情況,經過分析,我決定對其實施多渠道、綜合性的心理輔導。

首先對其本人通過面談進行直接輔導,傾聽她的心聲和需求,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與她坦誠相見,對她積極關注。從而使之產生老師是可信、可靠的觀念,與她建立起心靈互動的關係。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這個女孩子一開始幾乎沒有辦法完整的說完一件事情,往往說上一兩句,就把話題轉到了其他方面,把現實用大量的幻想混淆,在我和她的老師採集資料時,她的老師對她最不滿意的就是這一點,覺得是一種不誠實。但是,經過分析,我發現這是由於孩子強烈的自卑感造成的,而且幾乎所有撒謊成性的孩子都可能有這個問題。孩子需要生長在一個充滿接納、包容的環境,那麼她才會接受、喜歡真實的自己,所思所言生活中的現實。而小武的情況,與其說是“說謊”不如說是在“扮演”一個更好的自己。在孩子的內心中,母親遺棄了她,父親也很可能不再關懷她,她非常迫切地希望得到認可,可是現實中的自己,有那麼多的缺點錯誤,(來自家庭長期的忽視和挑剔斥責讓孩子這樣看待自己)怎麼可能得到愛呢?除非我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弱點、困境,但在關愛接納的環境中,他能接受這就是現實,而付出努力,去改善它們,最終真正獲得成長。在小武的內心中在她的心理此基礎上進行自尊心、羞恥心教育,培養小謝的自信心,通過行為指導,鍛鍊他的意志力。其次對影響小謝的相關因素採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強與其父母以及同學的溝通,取得他們的配合。

1、對學生的輔導

(1)首先,我採用了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因為我覺得"尊重與理解"是心理輔導過程中對待學生態度以及師生關係方面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立的個體,承認他與教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這是心理輔導成功的前提。另外,教師還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他的所作所為,這樣才能更深入地瞭解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感到被他人理解了,才會產生一種"遇到自己人"的感覺,才會對你吐露心聲,才會對心理輔導絲毫不產生抗拒。自從擔任了小謝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後,我就在他補做完作業後,表揚他作業中的閃光之處,然後再詢問他為什麼不完成作業的原因,同時問他是否能幫助他。如果他願意交流,再與他討論以後如何來按時完成作業。如果他不願意回答,也不強迫。有時,我還設身處地地為他考慮,充分考慮他的感受。比如,前一天的作業沒補好,可是當天的功課較多,我就會讓他以後再補。

也許小謝感覺到了老師對他的尊重和理解,他慢慢對我產生了信任,願意向我傾吐內心的渴望、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心理輔導獲得成效的基本條件。

(2)其次,我採用了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與小謝溝通的過程中,作為輔導者,我儘量避免使用"你聽我說"、"我告訴你"之類的命令式、灌輸式的口吻,而是用鼓勵性的、商量式的'語氣與他談話。例如,"我能理解"、"請聽聽我的意見"、"我有個建議"等。他們小隊要佈置宣傳欄,我建議他也去參與。開始他不肯去,說小隊同學不會歡迎他。我再三說明只要他去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一定不會拒絕的。在佈置工作中,他邊學邊做,表現積極,一會兒給別人出主意,一會兒幫同學塗色,忙得不亦樂乎。在回家的路上,我與他邊走邊談,他說他很累,但不願讓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堅持下來,最重要的是大家都願意和他相處了。我就馬上表揚他,並希望他將這種精神用到期末複習中去,爭取考出好成績。

我還和他一起研究制定了改進計劃,我負責幫他找一個好學生幫助他,包括上課提醒他聽講,課後幫他輔導、檢查作業等等,他表示一定配合,同時表示一定克服困難,讓大家刮目相看。小謝很努力,在不久以後的期末考試中終於及格了。

每當他有些許進步,我就及時加以表揚,有時再給他一些獎勵。但由於他壞習慣已養成,再加上自控能力差,所以反覆性較強,一個暑假過去,他又故態復萌。

2、與其他老師及有關同學的溝通

(1)與其他任課老師溝通。經常瞭解小謝的情況,希望他們多給他關心,多給機會,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愛心

(2)與小謝的同班同學經常溝通。有意識地找到素質較好的同學,對他們提出要求,讓他們多帶小謝參加活動,與他交心,主動關心他,幫助他一同進步,同時與他們一起商量幫助小謝的方法、時間、內容等。

3、注重家長與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長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我主動與小謝的父母溝通。瞭解他在家情況,對他家庭的情況表示同情,並與他們一起商量轉變小謝的方法,同時也把學校的意圖告訴他們,希望他們配合。

五、結果與思考

(一)結果:

師生反映:小謝自覺性提高了,作業基本能按時完成,上課也能堅持聽半節課,課後與同學們一起玩,學習習慣大有好轉。

母親反映: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時也能幫母親做點家務,母親不在家時,常常能堅持先寫作業後看電視。

小謝自己:現在我不怕來上學了,上課也不再覺得無聊了,有時我覺得老師講的課還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考試也能基本及格了。

(二)反省與思考:

1、從結果來看,這次輔導基本上是成功的,對其輔導還將持續下去,因為由於年齡關係,反覆性較強。

2、家庭、學校、環境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長的素質和我們教師自身的素質尤為重要。

3、對於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更多的幫助,要轉變一個後進生首先應尊重他,然後再引導他,而心理引導應擺在第一位。因為作為主體的學生如果缺乏主動精神,缺乏受輔動機,我們強行對他進行輔導,則這種輔導必定會由於學生的抗拒、冷漠和敵意而毫無效果。心理輔導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是發展學生自我理解與自我指導的能力、自主地把握個人命運與獨立地應付生活挑戰的主體精神。只有當學生以主體的身分積極加入心理輔助活動時,這一目標才有可能達到。

人際交往心理15

自負──這種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目中無人。高興時海闊天空,不高興時則不分場合亂髮脾氣,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另外,與別人初識時往往過於親密,講一些不該講的話,反而會使人出於心理防衛與之疏遠。

孤僻──這種人孤芳自賞,只是認為別人世俗淺薄。克服孤僻的關鍵在於打破自己設定的心理障礙,敞開心扉,用坦蕩、真摯的感情去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友誼。

多疑──這種人應拋棄成見,多與朋友開誠佈公地交流感情,樹立正確的認識能力,才能克服交往中的“無端愁緒”。

靦腆──靦腆有三種情況:一是生性內向、沉靜;二是由於過於自愛,過於重視自己的言行;三是在生活中曾遭受某種挫折,而變得消極被動。對第一種情況,要加強性格鍛鍊,對第二、第三種情況,要改變觀念,樹立生活的信心,並培養交際技巧。

自卑──自卑的人並不一定表現為能力差,相反是自己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因此必然容易導致失敗。

干涉──這種人在與他人交往中,專門愛詢問、打聽、傳播、干涉他人的.私事。這種人並不一定有什麼實際目的,只是以刺探別人的隱私而沾沾自喜。

角色固執──人的一生需扮演多種角色,不知道適時變通自己,就會形成社會角色固執。比如,有人在單位是領導,習慣向下屬發號施令,可把這個社會角色用在對待妻子上,妻子就不會買他的賬;用它來對待朋友,朋友更會認為他盛氣凌人,不值得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