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熱點 閱讀(2.98W)

通過對學生的誠信調查,分析誠信問題所在,研究當代學生在思想教育方面如何進一步提高誠信意識,更好地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工作。大學生誠信調查報告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大學生誠信調查報告資料,歡迎閱讀。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大學生誠信狀況的調查報告

誠信,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但是近年來受到社會風氣、社會環境和就業壓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比如遲到早退、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偽造簡歷、拖欠助學貸款等等誠信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為了瞭解大學生在校的誠信狀況,我們對xx財經大學在校本科生進行了誠信狀況調查,2010年通過問卷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總計發放了120份問卷進行調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問卷113份。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初步瞭解了xx財經大學在校生的誠信狀況。

一、xx財經大學在校大學生誠信現狀

現狀一:日常大部分時間能做到誠信,認為人際交往中誠信仍是評價他人的重要標準

調查結果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訪同學中僅有13.6%能夠完全做到誠信,74.2%的在大部分情況下能做到誠信,一般情況下能做到誠信的約佔11.1%,而較少和幾乎不能做到誠信的只佔1.08%。而在人際交往中,50.9%的同學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誠信,比較看重他人誠信的佔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誠信的同學僅佔了0.7%。

誠信作為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為規範,是否誠信影響著人際關係,影響著社會總體的誠信水平。由調查結果可見,目前我校學生的誠信水平總體上還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誠信,但是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社會環境,校園風氣等因素影響,仍然有部分學生無法做到誠信,所以在校大學時的誠信水平仍然需要改進和提高。一個人是否誠信決定了他和別人交往時是否能夠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調查中絕大部分的同學表示很看重或比較看重他人的誠信,說明在如今的社會中,誠信仍然被看作為評價和選擇一個人的標準。

現狀二:在校大學生在學業上的誠信狀況令人擔憂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同學中,受訪同學中16.8%的同學認為上課遲到、早退和曠課很不合適,36.3%表示不太合適,26.1%中立,超過兩成的同學認為可以理解。而對於不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為,12.0%受訪同學認為很不合適,14.4%認為可以理解,27.8%認為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是一樣的,有近一半同學認為不太合適。面對考試作弊,在受訪同學中有44.9%對考試作弊表示很不合適、堅決反對,29.1%的同學認為不合適,16.2%中立,但有9.8%認為可以理解。

從資料上看,大學生在學業上誠信狀況很是令人擔憂,這也很可能與大學較自由寬鬆的環境有關,很多學生上了大學後就逐漸變得慵懶,遲到曠課早已是普遍的現象,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持著不以為然的態度,沒有相應的處罰,學生也大部分認為這個不涉及誠信的問題。由於大學裡缺乏管束,很多學生在平時都沒好好學習,渾渾噩噩,到期末考時,為了通過考試,不得不通過抄襲的方式,不過畢竟還是少數。

現狀三:不同性別、年級、政治面貌的學生誠信狀況有差別

調查結果顯示,男生的學業誠信得分均值為3.89,女生為4.04,男生的誠信水平顯低於女生。一、二年級學生的誠信水平明顯高於三、四年級的學生。黨員和團員得分均值為3.94和4.10,相對高於群眾和其他民主黨派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學剛進大學時,還帶著高中時的單純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對變得老油條了,這樣的風氣也漸漸影響整個校園的風氣。而黨員和團員,在入黨入團時就已經經過一定的篩選,思想覺悟、綜合素質相對較高,故而誠信度也相對較高。

現狀四:在校大學生認為誠信在社會中很重要,但認為當今社會的總體誠信水平一般

調查結果顯示,當詢問到誠信在當今社會中所佔的地位時,近九成的同學認為誠信在社會中是重要的。而約58.3%的受訪學生認為我國社會誠信總體水平在一般的。

雖然誠信缺失狀況存在,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為誠信是很中重要的,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學生的眼中,我國當前的社會總體的誠信狀況還不令人滿意,可以說是令人擔憂的。我國一直致力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看起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大學生誠信調查報告

摘 要: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構築一個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質,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周易》說“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孔子也說:“民無信不立。”孟子還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但是近年來受到社會風氣、社會環境和就業壓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比如遲到早退、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偽造簡歷、拖欠助學貸款等等誠信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本文們對大學生誠信狀況進行了調查。

關鍵詞:學生;建設;教育

引言

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國。”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棟樑、國家的希望,是否具備誠信品質成了判定大學生是否能成為合格公民的基本準則。那麼當前大學生的誠通道德現狀如何呢?為了瞭解在校大學生對誠信的基本看法,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對誠信的遵守情況等,我們對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大一學生進行了誠信狀況調查。

一、 調查實施

(一) 調查內容

問卷調查:(8道題目)

(二) 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是問卷調查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選擇20個人進行問卷調查。

(三) 調查物件

本次調查物件是大一部分學生,每個班20人,共100人。

(四) 調查步驟

5月12日進行問卷調查;

5月13日統計、分析調查結果;

5月14、15日深入研究,撰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在校大學生誠信現狀

⒈對誠信的態度

⑴.對於誠信,您的看法是?A、很重視10% B、重視45% C、較重視34% D、不重視11%

⑵.日常時間您能否做到誠信?A、完全能13.6% B、大部分情況下能74.2% C、一般情況下能11.1% D、較少或幾乎不能1.1%

⑶.您認為學校現在的誠信狀況如何?A、61%較好 B、一般24% C較差15%

第一題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對待誠信的基本態度問題上,89%的學生對誠信問題是很重視的,11%的同學認為誠信問題只是一些瑣碎小事,覺得無所謂,由此可見,誠信仍是大學生價值取向的主流。第二題的調查結果顯示,13.6%能夠完全做到誠信,74.2%的在大部分情況下能做到誠信,一般情況下能做到誠信的約佔11.1%,而較少和幾乎不能做到誠信的只佔1.1%。從心理的角度分析,一個人都有想在別人面前有個好印象的意識,因此,這個問題本身也是一個對誠信問題的考驗,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是一個基本講誠信的人。我們也相信大部分人的誠信,但是“基本”這個修飾詞說明了大部分依然存在不講誠信的時候,為什麼許多人認為自己大體上是誠信的,而有時就可以不誠信了呢?許多人的誠信是建立在有利於自身利益或者不會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而當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時,他就會可能做出失信行為,或者只是純粹的心理仿效,看到別人做出不誠信行為,就認為自己也可以那樣做,當被問起為什麼那麼做時,還會理直氣壯地說“別人都是這樣做的”,這個理由似乎成了“一般性”的道理。當然事實上大部分同學是誠信的,這也有利於掃除那些所謂的“一般性”的道理,營造更誠信的校園環境。第三題的調查結果顯示61%的同學認為較好,24%的同學認為一般,15%的同學認為較差,認為較差的同學中,大部分是對學校環境的抱怨。儘管一部分人認為學生抄襲論文,考試舞弊,填報虛假材料的情況比較嚴重,但多數人還是相信我們的學校是公平公正的,相信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是誠信的。我們無法保證某些調查的真實性,但是我們相信群體的力量,大部分人的意見才能代表學校的真實情況。也許那些廣告的泛濫,個別的炒作會影響到少部分人的價值判斷,我們相信我們同學多數是對校園的誠信環境持樂觀態度,只有少數人對人對己在誠信方面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樣不僅會影響到自己今後人生的發展,也是影響整個校園誠信環境的不利因素。我們認為在大學這個相對良好的環境裡,我們應該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養成誠信的好習慣

⒉對誠信的看法

⑷.您認為誠信度與受教育程度有關嗎?A、有關83%B、無關27%

⑸.您覺得生活中細小事情能反映一個人的誠信意識嗎?A、能64% B、36%

⑹.校園商業活動對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有影響嗎?A、很大48% B、一般35% C、17%

第一題調查的是教育對當代大學生誠信的重要性. 結果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83%的同學認識到了教育不僅是教書這一項,“育人”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職責。在培養當代大學生的誠信觀念時,教育應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二題的調查結果顯示64%的同學認為能,36%的同學認為不能。可見大部分同學把誠信意識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這是值得肯定的,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把誠信意識貫徹到實際生活中,不遲到,不曠課,不亂扔垃圾,不浪費糧食,不對別人撒謊,這就是恪守誠信的表現。如果一個人能從生活細節中遵守誠信,那麼在關鍵時刻不用懷疑,他一定會做出崇高的選擇,當然在那36%的人群中,也不乏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人,只是有些人心存大義,卻不拘小節,不在意生活中的小事。雖然在一部分人的眼裡,生活細節不能體現一個人的誠信態度,但是現實告訴我們誠信就是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亂帖廣告,亂扔垃圾,浪費糧食等正成為大學校園裡不和諧的因素。這些是否應該歸結於大學生誠信約束的缺乏呢?至少應該存在一定的聯絡吧。或許就是那36%的比例,才使我們的大學校園無法達到更高的境界。第三題的調查結果顯示48%的同學認為影響相當大,35%的同學認為影響一般,17%的同學認為影響很小。而被調查的人群中5%的人有多次被欺騙的經歷,30%的同學偶爾買到偽劣商品。可見,學校的商業活動對學生的誠信判斷是有一定影響的。在學校被欺騙過或者財產被盜的學生或多或少對學校的誠信環境產生質疑。這種接近社會的校園商業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大學的誠信教育,但是社會實踐也是大學教育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逃避這種實踐教育。而大學生對遭受這些不誠信行為後的表現也不容樂觀。對於“遭遇無誠信情況,你如何處理”的問題,50%的人選擇沉默,以後小心防範,而只有10%的人表示採取行動反抗不誠信行為。選擇沉默一定程度上是對無誠信行為的一種預設,一種接受。甚至有些人說“社會就是這樣,不可能做到事事誠信”。可見,有些同學已經完全排斥誠信做人的道德標準,這樣不僅是對自身的不負責任,而且是對不誠信者的包庇,會導致更多的人受害,更重要的是不利於誠信校園的建設。

3.誠信環境的建設

⑺.您認為有必要開展誠信教育與誠信建設嗎?A、有95.6% B、沒有4.4%

⑻.您認為開展誠信教育最有效的途徑是什麼?A、改善校園環境30% B、加強個人修養38% C、加強誠信宣傳25% D、表彰先進7%

第一題的調查結果顯示95.6%的同學認為當前有必要開展誠信教育和誠信建設,4.4%的同學認為沒有必要。第二題的調查結果顯示30%的同學同意改善校園環境,38%的同學同意加強個人修養,25%的同學同意加強誠信宣傳,其餘的同意表彰先進。可見開展誠信教育必須從外因和內因兩方面入手,二者幾乎處於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立足現實,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隨著大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我們不可能再搞封閉的校園,不可能排斥校園商業活動,儘管開放的大學校園給我們的誠信教育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誠信教育工作還是能夠開展。加強個人修養是內因,是最根本的因素。如果誠信成為一個人一以貫之的品質修養,那麼即使理想追求與現實環境存在較大的差距,他也能保持理想與現實的統一,恪守誠信的原則,而如果一個人在誠信問題上不夠堅定,是最容易受到誤導的,那麼在關鍵時刻或者在涉及到利益衝突時,是不可能做出崇高的抉擇的。誠信作為一種道德修養,是一種內在品質,但它也需要一個外在的約束機制來協調和控制。這就需要我們營造一個誠信的校園環境,需要不斷改善不利的外在因素。加強誠信宣傳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宣傳就是讓更多的人瞭解,接受。讓“基本誠信”的人完全誠信,讓不講誠信的人“基本誠信”。我相信只要我們都努力向誠信靠攏,我們的校園會變的更美麗。另外,有不少同學還積極地提出了一些意見,他們建議應當從加大宣傳教育活動、給每個人建立誠信檔案、建立失信的懲罰措施以及加強輿論監督等方面來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

(二)大學生誠信現狀的成因

大學生的誠信缺失既有社會大環境的原因,也有現行教育體制的原因,還與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某些缺陷密切相關。

1. 社會環境是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1).知識經濟導致全球範圍的“重智輕德”。

(2).經濟體制改革對社會誠信的衝擊。

在這種誠信危機的大環境下,高校學生經受著衝擊和考驗,一些自身修養不高、自律能力不強的學生,便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往往表現出重物質利益、經濟效益、輕精神效益、社會效益,而且常常忽略社會責任意識和道德要求,急功近利,避而無信,拋棄包括“誠信”在內的許多道德原則。

2.現行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弊端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應試教育的影響

(2).缺乏健全的約束機制

(3).誠信育人的觀念有待加強

3.學生自身素質的缺陷是誠信缺失的內部原因

三、我們應該採取的相應措施

基於以上的分析和認識,我們也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來更好的進行誠信建設

(一)端正對大學生誠通道德的基本評價

首先應端正對大學生誠通道德現狀的基本評價。要看到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總體誠通道德水平還是比較好的,佔據發展趨勢的主流,並且大學生作為社會精英的“儲備軍”,其誠通道德水平應該也可能成為整個社會的表率。要看到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認同誠信品質是大學生的基本品質之一,大學生中誠信品質極差的人只佔據一小部分,大部分學生處在中等水平。

(二)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

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除了要求大學生提高自身內在修養,還需要相應的機制對大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從生活情況、經濟情況、學習情況、素質拓展情況和獎懲記錄等方面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基本信用情況進行寫實性、連續性記錄,使其成為考核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從而促進學生誠信習慣養成,對不守信用的學生從制度上加以約束。引導學生將良好的個人誠信檔案作為自己的另一張“身份證”,更加珍惜和維護自己的信用形象。

(三)積極拓展誠信教育載體

繼續充分發揮“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在誠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讓誠信教育走進教材、走進課堂,把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作為“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利用黨團組織生活、第二課堂、大學生素質拓展、學校社團活動等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感悟誠信,體驗和理解誠信,提升誠通道德意識,自覺做到知行統一。

(四) 樹立誠信育人的教師準則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學生眼中,教師應當是人格健全、知識淵博、道德高尚的人,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嚴謹治學,實事求是,“避必信,行必果”,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於學生,為學生樹立誠實守信的榜樣。

(五)培育社會的誠通道德文化

學校的誠通道德教育的落實離不開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支援。社會作為一個大環境,對於承擔誠通道德建設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通過培育社會的誠通道德文化,形成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營造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社會氛圍。在培育誠通道德文化中,社會誠信制度的建設和個人誠信品質的修養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四、結束語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當代大學生總體的誠信狀況還是良好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應該加強對自己的約束,不以自己對現實的需要而輕易地改變自己的道德尺度。誠信不是金錢,卻比金錢更珍貴。在任何時代,誠信的美德都不應該被丟棄,特別是肩負歷史使命的當代大學生,更應恪守誠信的原則。只有當我們大學生對於誠信的修養提高了,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個寶貴的人生際遇,讓自己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

參考文獻:

[1] 楊金娥、文藝、殷豔、羅小紅:“大學生道德誠信狀況的調查分析及對策”,《教書育人》,2007年12月。

[2]王向華、姚燕青:“學生誠信現狀探析”,《素質教育論壇》,2009年5月。

[3]何靄:“大學生誠信狀況與誠信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1月。

  大學生誠信調查報告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構築一個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質,尤其是對於當前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培養人們誠信的道德操守,對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期,我對部分同學進行了一次學生誠信狀況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20份,共回收問卷20份。本次調查旨在瞭解我校學生對誠信的基本看法,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對誠信的遵守情況等。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學生來講有很強的認同感和親和力,作為一種理想層面的道德修養,學生普遍認同。在調查中,80%的學生認為誠信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從認識層面來講,多數學生把誠信作為一種重要品質來看待,60%的學生認為誠信在自己的為人處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則,35%的學生認為視具體情況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斷。從對別人要求的角度,學生對於別人的誠信品質要求普遍較高,60%的學生認為他人的誠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證。從自己的角度講,50%的學生認為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誠實守信,40%的學生認為基本能,視情況而定。

理想層面與現實操作,對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過二者之間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誠信作為一種理想層面的道德操守被學生認為是重要的,但誠信作為一種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實踐並沒有充分體現,即理想的追求與現實的操作存在較大的差距;誠信作為對他人的品質要求體現得較強烈,而作為自己的道德實踐則較差,即對別人要求什麼與自己做到了什麼存在一定的差距;對於較多學生來講,誠信不是作為一種一以貫之的品質修養,而是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在實際生活中是否遵守誠信,不少學生的'做法是“視情況而定”.

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對於國家助學貸款,銀行的償還要求是苛刻的、難以理解的。這說明很多同學並不認為國家助學貸款是一種契約,而更多地看作國家的一種資助。誠然,國家助學貸款有資助的性質,但貸款首先是作為一種契約存在的,需要學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請減免學雜費或困難補助,對您的家境會”一題中70%的學生回答會如實說,30%的學生回答會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見,接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並不能完全遵守誠信的原則來對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會”一題中,80%的學生回答會按時還款,20%的學生回答到時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雖然誠信歸根到底是一種道德義務,但道德義務的實現並不單純依賴於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個外在的約束機制來調整和控制這種道德價值的取向。在一個法制昌明的社會,誠信體系之所以健全是由於制度對誠信的反面--不誠信的約束力太強大了。一個人完全置道德義務於不顧,他無法承受違反這種道德義務所要面臨的舉步維艱的處境。因此,在很多問題上,對契約的遵守本身就能夠保障道德的實現。

在關於就業誠信的調查中,作為一種品質,誠信體現出很強的相對性特徵。如55%的學生認為若是企業的領導者,對於大學生違約行為會視具體情況而定,理解年輕人的選擇;60%的學生認為求職過程中簡歷的適當修飾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學生認為簽約後再找到自己更滿意的單位然後違約是可以理解的。

從這3個題目看,一半以上學生對這兩個問題採取“折衷”態度,在誠信與不誠信之間,一個重要的參照物是自己對未來選擇的正確性。換言之,面對擇業,學生更關注的是自己的實際利益,相對於誠信的遵守,適合自己利益的選擇可能更重要,這時品質不再是絕對的。品質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品質在一些我們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堅強的還是脆弱的,我們是堅持自己的操守還是靈活處理,這些都應該是我們深思的問題。

在“您認為大學生中,考試作弊的人數佔總人數的”一題中,學生的回答結果較分散,認為很大一部分的佔20%,認為較多的佔25%,認為較少的佔46%,認為極少的佔10%,可見,多數學生認為作弊現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數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學生作弊行為”一題中,50%的學生認為不可以接受,39%的學生認為可以理解,10%的學生認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見,50%的學生是能認同作弊行為的。在“您在平時的考試中”,回答從沒作過弊的學生佔60%,偶爾作過弊的佔3%,經常作弊的佔5%,可見,約有40%的學生有過作弊行為。

對於作弊行為,50%的學生心理上是認同的,40%的學生有過作弊行為。在大學裡,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檢驗一個學生誠信與否的重要手段。我們或許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場來去判斷,但考試無疑不能例外,因為至少會涉及到學生對待學習和知識的態度。筆者在與同學座談時曾聽到這樣的聲音:過去一個人作弊被發現了,自己感到很羞愧,要承擔很大的輿論壓力,而現在情況並不那麼嚴重,周圍人對他的行為甚至可以表示理解。也就是說,對學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過去少得多了,這個成本不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圍同學的看法、輿論的寬容是一個更重要的方面,而這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當作弊是極個別人的行為時,並不可怕,當作弊形成一種風氣,逐漸受到輿論的寬容時,是否代表著我們在誠信上的滑坡呢?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作為一種道德情操,大學生普遍對誠信有較強的認同感,並將其作為品質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在實踐中,誠信並沒有普遍內化到學生的具體行動中去,體現出一種以個體利益為中心的隨機性特徵;誠信作為對他人和社會的訴求,學生表現出較強的渴望心理,但對於自己能否保證做到,較多學生存在“視情況而定”的狀態;對學生而言,誠信主要是作為一種道德層面的東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種較強的契約意識,而如果沒有對契約的遵守,誠信能得到保障嗎?說到底,誠信是一種如何對待自己、對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關係上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不僅僅是對他人進行價值和道德的評價,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態度、對自己的要求以及實際的操作情況。在調查中,一個很重要的現象是,誠信對於很多學生來講都是一種“困境”,因為在品質的對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現實、更直接的利益,怎樣做出選擇,並不容易。

所以,我們有必要繼續思考一個問題:“誠信,真的是一個困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