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氣功養生法的基本要領

熱點 閱讀(5.45K)

想要改變身體的素質,我們必須要採取各種各樣的方法來保持身體的良好機能。如果要講究養護身體的方法的話,那麼我們最好採用的是中醫式的養生方法,在中華民族之間流傳數千年之久的各種方法,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有無數人奉行,絕對是經得起時間和實踐考驗。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中一個養生的方法:氣功。

氣功養生法的基本要領

中華民族在長期與自然、疾病和衰老做鬥爭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養生保健經驗,總結出了眾多的強身健體方法。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曾經指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其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比如戶樞終不朽也。”這段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在於運動,鍛鍊有益健康。二是“體欲小勞,但勿大疲”,鍛鍊要講科學。這是對我國傳統健身法健身作用和鍛鍊原則的精闢論述和概括。

傳統健身運動(如太極拳、氣功等)就運動強度而言多數為中低強度的運動,從某種意義上講屬於有氧運動的範疇。但若將我國傳統健身法與目前國際上倡導的有氧運動簡單地劃等號則不太確切,至少有失偏頗。從鍛鍊原理(功理)和操作要領看,我國傳統健身法鍛鍊的基本要領是心靜、體鬆、氣和,要求調心、調身、調息協同進行,導引吐納,按摩組合鍛鍊……。

它是中華古老文明(理論基礎)和人們健身實踐(經驗結晶)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長期實踐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我國傳統健身法(包括新編健身氣功)簡便安全,具有良好的祛病健身效應,更適合於中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健身和康復鍛鍊。

氣功是我國傳統健身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甚多,各種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實踐經驗的總結,都有其獨到之處(個性)。各種具體操作雖然不盡相同,卻都遵循著一系列共同的基本原則(共性),即氣功鍛鍊三項基本要素——調心、調身、調息協同鍛鍊。下面就健身氣功鍛鍊基本要領——心靜、體鬆、氣和,作一簡要討論。

一、心 靜

心靜是指健身氣功鍛鍊過程中思維活動簡化、有序,情緒穩定、心身和諧的一種狀態。調心就是運用調整身心的方法,簡化思維活動,誘導思想入靜,進行心理調節,維護心理平衡,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一系列軀體內部機能的自我調整,能動地優化生理機能,促進人體整體水平功能的改善。這是健身氣功鍛鍊有別於藥物治療和一般醫療體育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健身氣功鍛鍊的中心環節。

“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徵是整個身體都聚集在神經系統周圍,因此便有了發展到自我意識等等的可能性。”(見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中樞神經系統在維護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和機體與內外環境的協調方面起重要作用。如果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調整和控制機能紊亂,將會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產生。健身氣功鍛鍊正是通過“調心”對大腦皮層功能進行調整優化的一種自我“身心”鍛鍊法。腦電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腦皮層機能活動狀態,我們曾採用腦電波積分分析和腦電功率譜等檢測方法,對健身氣功鍛鍊過程中腦電活動變化進行對比觀察。結果發現,健身氣功鍛鍊時腦電波積分值明顯增加,且從枕葉向額部擴散;左右半腦之間腦電相關性提高,不同區域腦電活動呈現同步現象;聲光刺激引起a波強度變化減小,腦電波活動抗干擾能力有所提高。

雖然練功時腦電活動變化的確切意義尚待討論,但練功過程中腦電活動變化的事實使我們堅信,健身氣功鍛鍊“調心”措施不是主觀臆測、無中生有,而是大腦皮層活動確實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對祛病健身的有益調節。從機體處於鬆靜狀態時的一系列檢測資料看,也為此提供了佐證。我們從同步檢測中發現:

(1)心身工作效能提高。一次性鍛鍊過程對比檢測(健身氣功/休息)和階段性組間對照現象(練功組/不練功組)均提示,練功者老年智力測定指標改善,瞬時記憶指數和記憶廣度指數上升,複雜動作反射時間縮短,條件反射易於建立,以及治療前後(6個月)對比觀察發現體質增強,體能改善,PW150(心率在150次/小時的身體工作能力)提高,手指在重量負荷下做屈伸動作時產生疲勞的時間延長等。

(2)心態平和,情緒穩定,階段性對比檢測發現機體異常反應緩解,心理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如堅持健身氣功鍛鍊的高血壓病人做冷壓、心算、緊張和情緒刺激時,血壓升高幅度均明顯減少,而不練功組則無此明顯改善。上述結果說明,健身氣功鍛鍊通過調心入靜能促使大腦皮層活動有序化增強,有利於機體處於心身和諧的工作狀態。此乃健身氣功鍛鍊祛病健身作用機理之一。

一、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健身氣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調節各系統功能:實踐證明,健身氣功鍛鍊對防治高血壓或低血壓,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高血糖或低血糖,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甲狀腺機能減退等病症都有一定作用,說明健身氣功鍛鍊對人體各系統有雙向調節作用。

促進血液迴圈:實驗研究證明,長期進行健身氣功鍛鍊,不僅可以增強心臟的功能,促進大迴圈、小迴圈和微迴圈的血液流動,而且還可以減少異形血管的管袢數量,說明健身氣功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大影響。實踐還證明,練習健身氣功後,感覺四肢和身體很溫暖,微微出汗,痠痛症狀明顯減輕,都說明健身氣功能夠促進血液迴圈,對防治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病和其他血液迴圈障礙病症都有良好作用。

減少能量消耗:實驗研究證明,練靜功可以不同程度降低能量代謝,使人體從“耗能”態轉化為“儲能”態。研究發現,練功後人體血ATP含量比練功前顯著升高,平均升高0.54×10-4M,說明練內養功有儲能作用。因此,經常練習健身氣功能減少能量消耗,增加能量儲存,有利於養生保健,抗衰防老,延年益壽。

二、中國傳統醫學研究認為,健身氣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調和氣血:氣血是人體的營養物質,如果氣血不足就可導致貧血或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從而產生許多虛症;如果氣滯血淤就會導致氣血執行障礙,產生許多實症。健身氣功鍛鍊不僅可以補益氣血,而且又能理氣活血,防治許多虛症和實症。

平衡陰陽:人體的很多病是由於陰陽不平衡引起的,陰陽必須保持相對平衡。如果陰陽平衡失調,就會產生陰虛陽亢、陽虛陰盛,或者出現陰盛陽衰,陽盛陰衰等各種病症。健身氣功鍛鍊可以平衡陰陽,能夠改善和消除陰陽失調的各種病症。

扶正祛邪:扶正是指可以扶助正氣,疾病的產生大多與正虛邪實有關。正虛是指精血不足和臟腑功能低下,邪實是指風寒暑溼燥火六淫之邪氣侵襲。健身氣功鍛鍊既可扶助正氣,又可祛除邪氣,所以能夠防治虛症或實症多種疾病。

三、中國氣功學研究認為,健身氣功有養生保健作用。

健身氣功鍛鍊能夠促進體內精、氣、神三寶不斷充盈,逐漸達到精充、氣足、神旺。精氣充足則臟腑組織器官功能健全,神旺則大腦和免疫功能健旺。健身氣功鍛鍊,無病可強身健體,有病可治療康復,最終達到養生保健,抗老防衰的目的。

從參加健身氣功鍛鍊的實踐情況看,人們參加健身氣功鍛鍊的主要目的是: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開發智力、陶冶情操、發揮潛能。概括起來,最終都是為了達到養生保健和抗老防衰。因此,健身氣功是人們最喜愛的運動專案之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的重視。

二、體 鬆

體鬆是指健身氣功鍛鍊過程中軀體和精神的某些緊張狀態的解除和輕鬆愉快的感受。調身就是在採取一定的姿勢或形體動作,運用某些方法進行調整鍛鍊,從而達到心身放鬆,氣血暢通,這也是健身氣功鍛鍊的基本環節之一。

流行病學調查和大量實驗研究告訴我們,機體受到內外環境刺激時會發生相抗衡的反應,即警惕反應和鬆弛反應。一般講,機體受到刺激時常常表現出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壓升高、瞳孔放大、骨骼肌緊張等一系列反應即警戒反應(又稱搏鬥逃跑反應)。若刺激強度不大,持續時間不長,人們能夠通過自身調控逐步緩解恢復常態,但若刺激強度過強,持續時間過長,機體應激適應不良,與之相抗衡的鬆弛反應減弱,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眾多心身疾病(如高血壓等)。反之,若採取某些獨特的訓練和鍛鍊方法來調整心理狀態,改善大腦下丘腦功能,引出鬆弛效應,抗衡和消除過亢的警戒效應,則將有助於心身疾病的預防和康復。引出鬆弛反應的訓練和鍛鍊方法甚多,健身氣功鍛鍊和生物反饋均屬此類。

通過研究實驗我們發現,當練功過程中處於心身放鬆狀態時:

(1)植物神經系統平衡失調得到不同程度糾正,高血壓病人過亢的交感活性降低,機體異常高升壓反應緩解。一次性對比檢測和階段性對照研究均發現,健身氣功鍛鍊時面板電位下降,前庭時值延長,血漿兒茶酚胺水平和多巴胺及羥化酶活性降低。

(2)心肺功能改善,血流執行流暢。不僅肢體溫度上升(紅外輻射增強),血流增加,而且腦血流量呈雙向調節,堅持健身氣功鍛鍊,血流粘稠度和血小板凝集性降低,微迴圈顯著改善。

(3)進行以鬆靜為基礎的鍛鍊時,代謝率降低,耗氧量減少,機體將處於清醒低代謝的狀態。

以上結果顯示,健身氣功鍛鍊通過調身放鬆能引出鬆弛效應,促使身心放鬆,氣血流通,此乃健身氣功鍛鍊祛病健身作用機理之二。

三、氣 和

氣和狹義講是指在健身氣功鍛鍊過程中呼吸順暢、平和自然。廣義地講是指氣息除呼吸之氣外,還應從經絡氣血理論有關氣的概念上去理解和體會,導氣令和,調整呼吸。調息是指在意念主導下進行氣息的調整和鍛鍊,這是健身氣功鍛鍊的重要環節之一。

呼吸運動是一種在神經系統支配下,有多組肌群共同參與完成的生理功能,具有隨意運動和不隨意運動雙重特性。呼吸,一方面像眾多內臟器官的運動一樣,具有自主節律性,屬於不隨意運動;另一方面人又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調整來改變呼吸的節奏幅度和型式,屬於隨意運動。科學實驗結果表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可以擴散到交感神經中樞和心血管運動中樞,這樣人們就可以通過主動的呼吸調整鍛鍊,影響和改善自主神經所支配的內臟機能活動。健身氣功鍛鍊中的調息,正是自覺地運用呼吸運動的雙重特性,能動地調整臟腑功能的一種祛病健身措施,被人們稱為“架起了精神科學與內科學的橋樑”。

我們曾從動物實驗中觀察到,吸氣時交感興奮性增強,呼氣時副交感興奮性增強。高血壓病人練功時呼氣適當延長,肌肉鬆弛,血管擴張,肢體容積增加,血壓水平下降。呼吸鍛鍊對人體還能夠發揮雙重作用,一方面在鬆靜基礎上通過主動的呼吸調整,為軀體和內臟活動架起了橋樑,起到強健臟腑的功效;另一方面藉助練功時呼吸節奏、幅度和型式的變化,使胸腹壓力發生較大的規律性變化,起到按摩內臟、優化臟腑功能的有益作用。我們曾從X線監控錄影上觀察到,不同呼吸型式,腹肌活動幅度和形態有較大差異,堅持健身氣功鍛鍊一個階段,消化功能有所改善,心肺功能得到增強。

上述結果顯示,健身氣功鍛鍊通過調息導氣令和,架起了軀體與內臟橋樑,從而能動地調整、改善、優化內臟功能,此乃健身氣功鍛鍊祛病健身作用生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