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中元節祭祖習俗

節日慶典 閱讀(2.07W)

中元節”是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民間稱“七月半”,道教稱“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民間舊稱“鬼節”,又稱“亡人節”。在當天都有祭祖習俗,那麼您對中元節祭祖習俗都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元節祭祖習俗,希望能幫到你。

中元節祭祖習俗

  民間七月祭祖習俗

民間七月祭祖習俗,與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會,皆以孝敬為根基,以供養、懺罪、普度為主題內容。三教一源,祖德流芳,中元普度,如今的中元節已成為儒釋道三為一體的華夏民族傳統節日。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八日,在中國文化部公佈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專案名單中,香港特別行政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被列入民俗專案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漢民族傳統的中元節祭祖

《禮記·祭統》曰:“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古人把祭祀作為諸禮俗中的首重。《禮記·祭法》記錄:“夏后氏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zhuān xū) 而宗禹。”指出早在夏朝對祖先的祭祀已經存在,古有四時祭祖:春礿、夏禘、秋嘗、冬烝,過時不祭,則失為人子之道也。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時節含義,七月原是小秋,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請祖先品嚐新米,以示孝心。《弟子規》中,“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不僅是侍奉雙親於生前,身後更是持孝道不變,時時處處先祖宗、先父母,後子孫,知恩、報恩。

南北朝時期,顏之推所撰《顏氏家訓》享譽千秋,開後世家訓之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的珍貴遺產。歷代學者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範,更納入《四庫全書》子部。這部家訓之祖中記載:“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悲,有時齋供,及七月半盂蘭盆,望於汝也。”這段教誡顏氏子孫的家訓,更是真實、有力的體現出當時儒家習俗和佛教盂蘭盆會已經完美融合,深入民心。

佛教盂蘭盆會:

傳入中國,發展於中國,融入中國 盂蘭盆會源於《佛說盂蘭盆經》,盂蘭二字翻譯為解倒懸,是極苦的意思。這是一種比喻,是人死後墮落於三惡道中,如餓鬼道中的眾生,似被倒懸著一樣,極為痛苦。用盆器盛著各種百味美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不可思議福田之力,以解救先亡倒懸之痛苦。我國最早行盂蘭盆會,傳說是在梁武帝時代,據《佛祖統紀》卷三十七載:“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設盂蘭盆齋”。《釋氏六帖》也記載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自此以後,蔚成風氣,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中元節上墳祭祖步驟

在上墳掃墓祭祖習俗中,除正月八年級上墳拜年時,供品地過年吃的點心、糖塊、瓜子、花生、紅棗等,並可在祖墳上鳴鞭炮而外,其餘三個鬼節均禁忌在祖墳上響鞭炮。清明節只添土,農曆七月涉農資訊服務大全十五隻送錢,農曆十月一隻送衣服。具體程式一般分以下步驟進行。

1、先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擺好飯菜、碗筷、酒杯、茶水等供品,然後在墳堆前上三柱香。

2、給看墳的土地神擺好供品後,再燒一份黃紙,此俗叫做“拜土地神”,亦叫供奉“看墳神”。用以感謝他一年四季守護墳地,保護列祖列宗平安無事。

3、香燒至半柱時,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燒掉事先準備好的紙錢和衣物。並留少許錢物,分別在其他墳堆上燒掉,唯恐別的鬼魂在上墳人走後,到列祖列宗墳堆上搶錢和衣物。

4、三柱香燒盡時,撤掉供品,並將供品向墳地四周拋撒,此俗叫做“拜四方”。意思是給那些人去上墳的遠親近鄰拋撒吃的,不讓他們在上墳人走後,到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搶吃的。

上墳應該注意哪些細節?掃墓時穿黑色衣服莊重肅穆,可以表達對先人的哀思,掃墓時反而不宜穿大紅大綠的'衣服,這種衣服與掃墓的氣氛不協調,還是穿素色衣服比較適宜。孕婦、病人、7歲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去掃墓。掃墓回來之後,大部分人都感到有些疲勞,這時,應該洗個澡,換一換衣服。按古代習俗,在進家門之前要跨火盆,古人認為這樣可以驅除陰氣。

  中元祭祖,齋、懺的宗旨和方法

中元祭祖是儒釋道三種教育的完美結合,因此,若要圓滿此功德,必依據正確的教育宗旨和方法。

(一)中元祭祖之供齋法,重在心齋

自古以來,無論是傳統民俗、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會,都離不開供齋,獻供儀式是祭祖的重要環節和內容。儒釋道三教的教學都注重實行,《顏氏家訓》就提出“學貴能行”,淨土法門更著重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動念。因此獻供儀式就如同後世子孫遵守佛訓、祖訓、家訓,然後拿出學習成果供養佛陀和先祖。供桌所擺放的物品只是一種象徵,若無潔身自好的品德,心得開明的見地,了脫生死的把握,當生成佛的信願,供齋就形同虛設,就違背了三教均注重實行、實修的教學理念。

以此功德獻供於諸佛菩薩、自恣僧眾,和一切龍天護法,先祖長夜之魂,惡道極苦之罪,方能得以解脫。一切眾生本為一體,我之罪根即先祖之罪根,先祖之罪根即我之罪根,我之罪根拔除,先祖之罪根即拔除;我一心歸命阿彌陀佛,我心即阿彌陀佛,極樂依正莊嚴即在我心中,我心懷先祖,先祖即在我自心極樂淨土中。七寶池蓮花盛開,莊嚴海會聖眾,均為我自心拔除罪根,清淨平等覺所變現。佛心、先祖心、我心,三心是一,一即真心。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唯此心齋之法,乃證真心之道。

(二)祭祖、唸佛心不能歸一,在於生死心不切

凡是不能洗除心垢,沒有真誠心祭祖,實無功德可言,無功德則無供可獻。唸佛者多,心能歸一者甚少,原因在哪?在於生死心不切。印祖在《文鈔》中有警示:“天災人禍,無有底極,實足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之證。亦堪為信願唸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唸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衝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故經中屢雲:思地獄之苦,發菩提心。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惜人不肯真實思想耳。”天下間最不願散去的宴席,非親情莫屬,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我等卻因還喘息於世間,而未能思地獄苦,未能生大警覺心,因此唸佛心不能歸一。

感恩我至親長輩家親,以其死示現於我,引我快快唸佛,同證永脫生死輪迴之大事,看似是我親友,真實為我蓮友。所以印祖言:“能真唸佛,即為報恩”,無始劫以來一切家親眷屬、冤親債主,今於此中元法會一時俱來此處,乃百千萬劫難逢的化恩怨、染業為往生淨業的絕佳機會。當作報恩想,當作出離三界火宅想,當作西方蓮友救我於生死大劫想。老老實實真念阿彌陀佛,定蒙彌陀攝受,拿到往生保票。一子往生極樂,生生世世先祖、生生世世冤親同證極樂妙果,真實不虛矣。

(三)中元祭祖的懺悔法就是守住孝、慈的根本戒律

佛教盂蘭盆會,七月十五是解夏日,又是佛歡喜日,亦是眾僧自恣日。僧眾於此日結夏安居已畢,便在大會中任由眾人恣舉自己所犯之罪,並對著其他比丘作懺悔,叫做自恣,又名隨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隨意檢舉自己的罪過。當日一切僧眾,均精持律儀,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時候設齋供僧,功德最為殊勝。佛教和道教於此特殊節日,均以嚴持戒律為懺悔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