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朝鮮族風俗習慣及傳統節日介紹

節日慶典 閱讀(3.09W)

說起朝鮮族,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朝鮮獨特美麗的韓服了。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朝鮮族風俗習慣,希望能幫到你。

朝鮮族風俗習慣及傳統節日介紹
  朝鮮族風俗習慣:婚俗

朝鮮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習俗。[朝鮮族婚禮]朝鮮族婚俗從說媒到結婚要經過六次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和“迎請”。姑娘和小夥的接觸傳話,需要一個“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與漢族的“相親”相似,如滿意,小夥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張紙上寫著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時)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與之對“穹合”,所謂“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屬相是否相順而不相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經媒人通知男方家,說兩個人的“穹合”相對,男方可“擇日”確定舉行婚禮的日期並送彩禮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緞”、“紅緞”等。“納采”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親時送的禮物。“問名”禮是占卜新娘將來的運氣好壞而打聽其母姓名的禮儀。“納吉”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納幣”禮是新郎家給新娘有送的青緞、紅緞等財禮,“請期”禮是新郎家把選定的婚期以書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徵求意見,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覆。“迎親”禮,即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覆。“迎親”禮,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為隆重。

朝鮮族婚禮的儀式很複雜,在延邊,婚禮一般分兩段進行:先在新娘家舉行,後在新郎家舉行。在新娘家舉行謂之“新郎婚禮”,在新郎家舉行謂之“新娘婚禮”。新郎婚禮一般要按奠雁禮、交拜禮、房合禮、席宴禮等順序進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後,便獨自回家,隨後新娘等待選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樣搭起醮禮廳,為新娘擺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認,施禮,被請去招待,至此,婚禮才告結束。朝鮮族結婚後一般都不離婚,他們在婚禮中舉行獻木雁的儀式,象徵夫妻白頭到老的願望。

  朝鮮族風俗習慣:喪葬

朝鮮族多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也實行火葬。在朝鮮族社會,父子關係是一切人倫關係的基矗講求父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老人受到尊重,人們非常鄙棄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朝鮮族老人死後,親人三天內不準洗臉、理髮,也不準吃乾飯,而且必須穿孝。親友來弔唁,首先在遺體前三叩首,再同死者親屬相互二叩首。舉行埋葬一定要在單日。入殮時要給死者穿新衣,原來的衣服則燒掉。三天後埋葬。埋葬前要請風水先生選墓地,墓地多選在山坡的陽面,頭朝山頂腳朝下。埋葬後,墳前置供品,叩首。以後要連續祀三天,飯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雲”,第二天叫“拜雲”,第三天帶供品到墳地叫“三雲”。以後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節等都要祭祀。

  朝鮮族風俗習慣:食俗

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麵、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團、切塊、撒上豆麵並加稀蜜、白糖製成。冷麵是在蕎麥麵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麵條,煮熟後用涼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等製成,吃起來清涼爽口,味道鮮美。泡菜是將大白菜浸泡幾天,漂淨,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進大缸密封製成。醃製時間越長,味道越可口。

打糕: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打糕的歷史比較長,早在18世紀朝鮮族的有關文獻中已有記載,當時稱打糕為“引絕餅”,並稱引絕餅已稱為傳統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節或紅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來招待親朋好友。顧名思義,打糕是打出來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產糯米的地方,則用小黃米或糜子;所灑的豆麵原料,除用小紅豆外,還可以用黃豆、綠豆、松子、栗子、紅棗、芝麻等。製作時,先將粘米淘淨蒸熟,放在打糕槽內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塊而成。吃的時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塊,蘸著糕面吃。

冷麵:朝鮮族傳統食品之一。朝鮮族人不僅在炎熱的夏天愛吃冷麵,即使在寒冬臘月裡也喜歡坐在炕頭吃冷麵。特別是每年到農曆正月初四中午,朝鮮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麵的習俗。據民間傳說這一天吃麵條,可以“長命百歲”,故冷麵也稱做“長壽麵”。冷麵的主要原料是蕎麥麵、小麥面和澱粉,也可用玉米麵、高粱面、榆樹皮面和土豆澱粉製作。做法是在蕎麥麵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麵條,煮熟後用涼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製成,吃起來清涼爽口,味道鮮美。

耳明酒:喝“耳明酒”是朝鮮族的風俗。正月十五早晨,空腹喝耳明酒,以祝耳聰,此酒並非特製,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

三伏與狗肉醬湯: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可是朝鮮族在三伏天卻有宰狗吃狗熱湯的習俗。這種醬湯別有風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醬湯可大補。朝鮮族大多數人愛吃狗肉。然而在節日,或辦紅白喜事時是絕對不準吃狗肉的。這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禮節。

五穀飯:朝鮮族吃五穀飯由來已久。每逢正月十五,農民用江米、大黃米、小米、高粱米、小豆做成五穀飯吃。還拿一些放到牛槽中,看牛先吃哪一種,便表示哪種糧食這一年能獲豐收。這種風俗,至今還在民間流傳。

米酒:朝鮮族愛喝的一種飲料。米酒是他們招待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來訪,主人總要端上來一碗自家釀製的米酒。這種酒比黃酒的色稍白一點,而且還略帶甜味。這種米酒後勁十足。長輩一起喝酒時,要把頭移到旁邊去喝,切不可面對著長輩舉杯飲酒,否則就是對長輩的不尊重。

辣白菜:朝鮮族最愛吃的傳統食品之一。每年冬天,大白菜下來後,他們就開始製作辣白菜了。此時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家家都要做,少則幾百斤,多則上千斤,因為要持續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解膩解酒、助消化、增食慾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歡迎,成了朝鮮族日常飲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朝鮮族日常飲食]朝鮮族喜歡食米飯,擅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做米飯用的鐵鍋,底深、收口、蓋嚴,受熱均勻,能燜住氣兒,做出的米飯顆粒鬆軟,飯味純正。一鍋一次可以做出質地不同的雙層米飯,或多層米飯。各種用大米麵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麵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

朝鮮族日常菜餚常見的是“八珍菜”和“醬木兒”(大醬菜湯)等。“八珍菜”是用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幹豆腐、粉條、桔梗、蕨菜、蘑菇八種原料,經燉、拌、炒、煎製成的菜餚。大醬菜湯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興菜、海菜(帶)等以醬代鹽,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餚。朝鮮族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是入冬後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備菜餚。泡菜味道的好壞,也是主婦烹調手藝高低的標誌。朝鮮族菜餚食用後大都有一定的滋補和醫療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參芪補身湯”、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湯”、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湯等。

朝鮮族節日菜餚品種繁多,並備時令名菜。朝鮮族名菜名點很多,主要有神仙爐、補身爐(又稱補身湯、狗肉火鍋)、冷麵、打糕、朝鮮泡菜等。另外還有:醬牛肉蘿蔔塊;鐵鍋裡脊;生拌魚等朝鮮族風味菜餚。

  朝鮮族風俗習慣:用餐禮儀

餐桌上,匙箸、飯湯的擺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應擺在用餐者的右側,飯擺在桌面的左側,湯碗擺在右側,帶湯的菜餚擺在近處,不帶湯的菜餚擺在其次的位置上,調味品擺在中心等。

朝鮮族人民非常注重禮節,尤其崇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晚輩對長輩必須用敬語,吃飯時長輩動筷後其餘人才能就餐。父母誕辰60週年這一天,女子們還要為老人舉辦“花甲宴”(也叫花甲禮)。花甲宴上,子女親戚歡聚一堂,老兩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裝的子女以輩分長幼為序,依次向老人敬酒。禮畢後子女們盛情款待親朋好友。

  朝鮮族傳統節日

朝鮮族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週年、“花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朝鮮族傳統節日介紹

1、朝鮮人春節:

能歌善舞的朝鮮族人民的節日生活豐富多彩。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簫的樂曲聲,將人們帶入一個新的境界。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等,競賽場上,熱鬧非凡,人們扶老攜幼爭相觀看。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有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著他的兒孫健康、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樓”,隨著長鼓、洞簫、嗩吶樂曲聲載歌載舞直到盡興。

2、燃燈節:

用柞木燒成木炭,壓成粉末,攙入鹹鹽,用紙包成香腸狀,外面纏上細草繩。到了夜晚,綁在長杆上點燃,便會劈里啪啦作響,放出耀眼的火花。重五與秋夕,男人們進行摔跤比賽,婦女們進行跳板、鞦韆比賽。

3、舊曆年

是朝鮮族最主要的節日,也是家族成員團聚的日子,因而住在他鄉的兒女們都要回到父母身邊一起過年。從臘月三十開始過年,這天小孩身穿有彩條袖子的喜鵲襖,晚間不能睡覺,要守歲,據傳睡覺眉毛就會變白。正月七年級都要穿新衣或乾淨的衣服,叫歲裝。早晨首先祭拜祖先,稱作“茶禮”。這天的早餐叫“歲餐”,吃餅湯或打糕,早餐時喝的酒叫“歲酒”,而且從年幼者開始喝。兒女們給祖父母和父母磕頭拜年(家拜),飯後還要向長輩親戚和村裡老人拜年(村拜)。此時老年人向拜年的年青人說些吉利話,此謂“德談”。這天開展各種民俗活動,其中最主要的是婦女們跳跳板和青少年們放風箏。七年級夜晚為防止夜光鬼把鞋偷走,把平時脫在簷階上的鞋拿進屋裡,大門上要掛個籮。

4、洗頭節:

陰曆六月十五日是朝鮮族的洗頭節。這一天被視為黃道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邊洗頭,傳說用向東流的溪水洗頭是很吉利的。晚上,人們還要在家裡舉行洗頭宴,唱洗頭歌,然後全家老少高高興興地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餐。

回婚節:在朝鮮族的家庭節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節”,亦稱“歸婚節”,即結婚60週年紀念日。舉行回婚節必須具備如下三個條件:一是老兩口都健在;二是親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孫子孫女無夭折。如果親生子女或孫子孫女中有死亡者,則不能舉行回婚節。因此,誰家能舉辦回婚節,是種很大的榮耀,親朋好友都要前來祝賀,一對老人穿上年輕時的結婚禮服,相互攙扶著入席,大家頻頻舉杯祝福,比年輕人的婚禮更為熱鬧隆重。

5、六一節:

六一國際兒童節在延邊已演化成新的全民節日。在延邊,人們把“六一”兒童節活動當成一項重大的愛幼活動。“六一”這一天,往往萬人空巷,人們穿著節日盛裝湧向公園進行遊園活動。

除了傳統節日外,小兒週歲、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

6、嬰兒生日節:

即嬰兒週歲生日節。在朝鮮族的人生儀禮中,嬰兒的一週歲紀念日最受重視。嬰兒一週歲紀念日的慶祝活動也非常隆重。嬰兒生日到來之際,嬰兒的媽媽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給孩子穿上一套精心製作的民族服裝,然後把孩子抱到已準備好的生日桌前,讓嬰兒“過目”專門為他擺設的“涉獵物”。桌子上會擺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筆、書、小槍等等帶有象徵意義的東西。客人到齊後,嬰兒的媽媽就叫孩子從桌子上五花八門的東西中隨便拿自己喜歡的中意之物。當孩子伸手從桌子上拿一樣東西時,客人們就歡騰起來,說一些使祝興的話。這個過程人們叫做嬰兒受生日席桌的“儀式”。有的地方還有老人給孩子脖子套上一團素白色線的習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線團那樣做一個潔白的人,能像長長的線那樣命長延壽。

7、上元節:

朝鮮族傳統歲時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期一天,這天,朝鮮族要先到祖墳送燈,然後在堂內烯“屬”燈,院內掛天燈、院門兩旁掛壁燈,還要到河裡放燈船。這一天還要吃藥飯、五穀飯,喝聰耳酒。藥飯以江米、蜂蜜為基本原料。摻大棗、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藥飯原料較貴,不易湊齊,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黃米、糯米、飯豆五種做的“五合飯”代替。以盼望當年五穀豐收。晚上,大家舉著火炬上東山高處迎圓月,誰當年有福,誰就能望見初升圓月,迎月之後,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橋。踏橋,也叫跺橋。朝語中“橋”和“腿”兩詞同音,跟橋意為練腿。踏橋時,每人要在橋上往返幾次至幾十次不等,共次數必須與自己的歲數相等,以求祈福禳災。

8、端午節

舊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朝鮮族的傳統節日中民俗體育活動最熱鬧的節日。在過去,每到端午節,朝鮮族聚居的城鎮和鄉村普遍開展各種民俗體育活動,主要有秋千、跳板、摔跤等,其中最出名的是端午鞦韆。

9、秋夕

舊曆八月十五稱作秋夕,也叫中秋節。這時早稻可以推出新米,各種果類也成熟了,到了秋夕這天,人們帶著用新米做的食品和新鮮水果,到自家的墳地去除草和祭祀。秋夕的傳統食品是鬆餅。這天,朝鮮族村屯普遍宰牛,把肉和內臟切割成小塊,分成好多份兒,穿在荊條上分給各戶。朝鮮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秋夕也舉行各種體育比賽,如摔跤、鞦韆、跳板等,有的村屯還舉行鬥牛賽。

10、千人針

“千人針”指的是經多人之手縫製的一條有文圖的布帶。當青年應徵入伍時,斜披在肩上作為克敵制勝的象徵。這一習俗是與一個古老傳說有關。據說,很早以前,有一個富庶的村落裡,人們都過著自由幸福的生活。有一天來了一個力大無比的妖魔,殘害村民。村中的壯士與它交手,都因為力量不足,被它吃掉了。有一青年立志要除掉這妖魔,到處尋求方法。有1000個媳婦(自然不能用寡婦)來縫製,這一條帶子就有了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便可打敗妖魔。青年人按照智者的話辦了,做成了“千人針”,披在身上去和妖魔決戰,真的打敗了妖魔。於是“千人針”便成了勝利保障的象徵,世世代代流傳下來,誰家有應徵入伍者,家人就手捧布帶求人縫這千人針,以圖吉利。

近代在抗日救國的浪潮中,又有所發展。上世紀三十年代,日寇侵略中國東北時,住在延邊的許多朝鮮族愛國婦女,不論有無家人入伍,她們都手捧布帶,在車站、碼頭甚至走街串巷互相縫製“千人針”。縫製時還說一些對日寇詛咒和對抗日戰士祝福的話。

11、歲首節

“歲首節”即朝鮮族的春節,這是朝鮮族一年中最喜慶的節日之一。作為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朝鮮族主要分佈在東北的吉林、遼寧和黑龍江三省,少數散居在內蒙古和內地一些城市。朝鮮族無論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又喜穿素白服裝,所以被稱為“白衣民族”。

12、“九三”紀念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慶日。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就在延邊建立了人民政權。同年11月,又將間島臨時政府改為延邊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8年3月,成立延邊專區;1952年9月3日,撤銷延邊專區,成立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1955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決定撤銷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建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翌年12月,召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成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並決定每年9月3日為州慶紀念日。

13、寒食

如同漢族的清明節。各家紛紛前往自己祖先的墳地進行掃墓、祭把活動。朝鮮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同時還為墳地添上,並在周圍植樹。

14、元日

元日是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除夕之前,各家把室內外打掃乾淨,拆洗衣被,佈置房間,搞好環境衛生。人們還興貼“個長生”——以山、水、石、雲、太陽、鬆、不著草、龜、鶴、鹿為內容的年畫。元日凌晨,雄雞第一遍打鳴,全家老幼立即穿衣下炕,擺上香火,共祭祖先;接著向老人叩首拜年,吃完早飯去給鄰居和全屯老人拜年。歲撰非常豐富,並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早上一般吃打糕或大黃米飯,菜餚有各種魚肉葷菜以及各種素菜山珍。男人喝特製的“屠蘇酒”。“屠蘇酒”是用桔梗、防風、山椒、肉桂作原料而釀製的一種藥酒。習俗認為。www、yw11、com元日喝這種酒可以祛邪陵災、增壽長命。午餐與晚餐喜吃“滿德團”或“德團”。“德團”(朝鮮語音譯)是一種湯。做法:把大米麵無效後搗成大粘團兒,再把它控成圓條,切成薄片,煮在雞肉或野雞肉湯裡(牛肉湯亦可),再放香油和紫菜。“滿德卜”是在“德團”裡放進包有肉餡的三兩個大餃子,用切時先把大餃子用筷子撥開和在湯裡吃。白天,以村屯為單位組織拔河比賽和射箭比賽;婦女們跳跳板,兒童們放風箏。晚上,老年人打“數千”(紙牌),少兒們玩捉迷藏或“燃燈賽”,青壯年男女則參加歌舞晚會,十分熱鬧。

15、重九節

重九節每年農曆九月九日,朝鮮族家家戶戶都用菊花葉和粘米粉作糕,俗稱菊花煎。還要用酒浸泡菊花,在節日飲用,俗稱菊花酒。這天婦女們到山上或田野裡進行菊花遊戲或紅葉遊戲,男子則帶著酒食到野外會餐,邊喝菊花酒邊吟詩。相傳,此節源於新羅時代,到李朝已非常重視,併成為全民性節日。

16、嘉俳節

嘉俳節,朝鮮語意為秋夕節。朝鮮族民間節日。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舉行。這天人們宰牛蒸羊,並用新各製作打糕和鬆餅等節日食品。這天村與村,屯與屯之間,還進行摔跤、盪鞦韆、跳板和各種球類比賽,常常持續數日。活動規模和節期視農活忙閒而定。晚上,當月亮升起時,家家戶戶在院中設香案,向月亮祈禱。然後,全家人吃月餅賞月。祭月曆史悠久。據傳,古代新羅儒理王執政時,讓其二女將木部女子分成兩夥,在大都庭院舉行織麻比賽,從七月十五日早晨開始到八月十五日結束,敗者置辦酒席款待勝者,並作歌舞百戲,後逐漸演化為嘉俳節。

17、開天節

開天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民間的宗教節日,每逢農曆十月九年級日舉行。這個節日來自朝鮮族中已基本消失的大倧教,這一天是傳說中的祖先檀君的祭祀日。無特別儀式,只是朝夕給檀君牌位擺換供品。羅哲以檀君崇拜創立大倧教,信奉桓因、桓雄、桓儉三神一體天神。桓因主宰萬物,桓雄開天教化,桓儉治理天地。相傳在四千四百多年前的十月九年級這天,桓儉來到松花江流域,用神浩來感化民眾,以後當地的朝鮮族就以這天為開天節,二百多年後的三月十五日,桓儉昇天,人們就以這天為御天節,給桓儉舉行祭拜儀式。在大倧教中,桓儉是理世的化身,對他的崇拜表達了朝鮮族人民對生活安定的嚮往。

18、老人安慰日

老人安慰日是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九月九日。李朝時,朝庭在這一天要設“耆老宴”,邀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和正三品以上官吏參加,以祝老人們健康長壽。現此節已不傳。

19、回甲節、回婚節

回甲節是朝鮮族為誕生六十週年舉行的紀念日;回婚節是朝鮮族為結婚六十週年舉行的紀念日。每到回甲節或回婚節時,兒女、親友、鄰居都要向老人祝福祝壽。

20、老人節

老人節是朝鮮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因地區不同,節期各異。黑龍江省朝鮮族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則在八月十五日舉行。屆時,各村敲鑼打鼓,喜氣洋洋,人們身著鮮豔的民族服裝紛紛前來向老人們祝福。同時還舉行祝壽會。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要佩戴大紅花,坐在臺上接受全村晚輩們的祝福。這天,老人的兒女們都依偎在老人身旁,和老人們一起盡情地唱歌、跳舞,觀看青年人踩跳板、摔跤、打球和盪鞦韆,共享天倫之樂。節日裡,晚輩要給老人準備豐盛的宴席,有老人的家庭要釀製名為“麻格里”的米酒。還要做米糕、冷麵、狗肉和大醬湯等食品。老人穿著新裝,端坐宴席正中。由長子、兒媳、女兒、長孫等,依次斟酒跪拜,祝福老人健康長壽,晚年幸福,感謝老人為兒女子孫的操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