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教育考試 閱讀(1.12W)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課文描寫了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美麗:景象榕枝繁葉茂,眾鳥歡樂歌唱。作者以樸實優美的語言、鮮明的動靜對比手法,讚頌了這自然景觀,生動地描繪了這株大榕樹是“鳥的天堂”,從而讚歎了我國南方水鄉自然環境之美。】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反思範文一

《鳥的天堂》是一篇傳統課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聲有色,聲色兼美。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從中心句入手,引導質疑問題,接著細讀課文,體會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情景,認識大榕樹奇特、美麗、大而茂盛的特點。教學中,利用現代多媒體縮短學生的認識和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由於學生沒有親臨過鳥的天堂,對大榕樹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認識,瞭解不多,難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那麼,依據多媒體能夠通過聲,光,色,形,把遠的事物拉近,把抽象的事物變實。對於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大榕樹的實景,從而拉近學生與鳥的天堂的空間距離。在教學第三大段鳥多、鳥歡時,我又充分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的作用。開始我播放了群鳥在榕樹上活動的錄象,讓學生用心去傾聽,用心去感受。這群鳥雀躍,嬉戲玩鬧的場面就促使學生情不自禁的產生想親眼看到畫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增,也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它能再現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紛繁世界,使語言內容變抽象為具體、生動,使文字教學資訊傳遞由靜態變為動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教學活動的.慾望。

朗讀訓練時,主要採用自主朗讀,談感悟的方法。《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教師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引導學生學習:抓句子,談感悟。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反覆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裡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拓展延伸時,教師出示思考題:請你以導遊或小鳥兒的身份,向遊人介紹這裡的景象。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如寫導遊詞、寫詩,順口溜……進行交流,引導學生經歷從讀到悟,最後到表達的一個完整的語言文字學習過程。

我在《鳥的天堂》一文的設計中,結合教材重點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水平,有目的的恰當適時的運用電教媒體,將學生帶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美的情景中去,接受美的教育。整堂課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比較濃的,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反思範文二

一、引領學生走進“鳥的天堂”

自然匯入新課,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自主的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了自主、探究,落實了新的教學理念。創設了輕鬆、愉快的教學環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為實現教學目標的落實奠定了基礎。

二、與榕樹的對話——感受枝繁葉茂

課文的第5—9自然段,描寫了作者和朋友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象。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按照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區域性的順序觀察大榕樹,學生知道了枝、幹、根、葉的特點。遵循了獨自對話——互動對話——重點對話——朗讀對話的順序,引導學生在一步步的對話中,逼近榕樹,欣賞榕樹。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說說自己的感受。扣住重點句子反覆對話。

三、與鳥兒對話——感受鳥聲鳥影

課文的第10—13自然段,描寫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情景,著重描寫了大榕樹上的鳥聲鳥影,按照由靜到動的順序,細緻地描寫了“鳥的天堂”由靜寂到熱鬧的場面變化,寫出了群鳥紛飛的歡騰情景。引導學生由總體到個體的順序來觀察,既有對眾鳥形狀、顏色、姿態的全景式的描寫,也有對一隻畫眉鳥的近景特寫式的描寫。仍然遵循著獨自對話——互動對話——重點對話——朗讀對話的順序,引導學生在一步步的對話中,聆聽鳥聲,欣賞鳥影。

四、與農民對話——感受人鳥共生

美麗的大榕樹,自由棲息的鳥兒,它們彼此相伴相融,構成了一道絢麗的風景。學生不禁要問:為什麼這株大榕樹會成為“鳥的天堂”呢?這個問題雖然不是本文的討論重點,但它卻是讀者關心的話題。教學中,抓住學生關心的這一話題,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討論,可以達到一舉多得:深刻理解課文;感受人鳥共生;保護自然生態。承接了學生的質疑,引出了對話的話題,師生彼此之間互動對話,感受了當地農民愛鳥、護鳥的和諧共生。要求學生去保護益鳥。

五、與作者對話——感悟表達方法

任何文章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一篇好文章,不僅在思想內容方面給我們以啟示而且在表達形式方面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將大榕樹的靜態美和群鳥紛飛的動態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一動一靜,相互映襯。我在教學時就抓住了這一點,在總結課文階段,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及課文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區域性,由總體到個體,將作者行文中的表達方法內化為自己的習作素養積澱。

六、與課外對話——做到學以致用

學生學習的目的最終是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這一環節的安排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訓練,也充分體現了學習語文最終回到寫作上這一教學目的的思想,做到了講練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