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國小二年級《認識釐米》教學反思

教育考試 閱讀(1.87W)

  一、教學背景:

國小二年級《認識釐米》教學反思

《認識釐米》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第三冊第一單元第一節數學課的內容,也是國小階段學習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開始。讓學生深刻地感知並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片段:

T:故事:有一天,小豬能能和他的好朋友小兔、小狗和小牛為一個問題爭論不休。他們想知道數學課本的寬是多少呢。他們每個人都想了辦法:小豬用小三角形來量,小兔用回形針來量,小狗用小正方形來量,小牛用一角硬幣來量,他們量得的資料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說自己量得結果才是正確的。

T:小豬是這樣擺的。課件演示,你估計這邊有幾個小三角形那麼長?

T:待會兒幫助你喜歡的小動物進行測量。活動要求:(1)每人從信封中選擇1件物品去量。(2)測量前估一估,測量後與同桌交流方法和結果。

T:為什麼量的都是數學課本的寬,而量出來的資料卻是不一樣的呢?

T:用不同的標準測量物體,結果會不同,甚至有時候會五花八門,為人們的交流帶來了不便。那該怎麼辦呢?

引出刻度尺。

T:人們規定:從0刻度到1刻度的長度是1釐米。在刻度尺上從哪個刻度到哪個刻度也表示1釐米?

感受1釐米。

T:這張紙條的長度也是1釐米。

T:出示5釐米的紙條。你們猜這根紙條有幾個1釐米那麼長呢?

小結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我們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指著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出示10釐米長的紙條。T:你猜測這根紙條有幾釐米長?

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寬大約是幾釐米。

T:老師這有一道聰明題,想不想挑戰?

用沒有0刻度的尺子量物體的長度

  三、教學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他們發現者、探索者的作用。整個教學過程,我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去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得到主動發展。

1、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激發探究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國小低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學要以遊戲化、生活化的形式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探究的興趣。

2、在體驗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正如法國雕塑家羅丹所說:“拙劣的藝者,常帶著別人的眼鏡。”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中,我注意將主動權放給學生,引導學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凡學生能自己探索出來的決不包辦代替,凡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決不暗示。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體驗感受,並形成1釐米的空間觀念。

3、在生活中應用數學,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有價值的”數學應與生活密切聯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生的“做數學活動”中產生,方法的`選擇也讓學生在“做數學活動”中領悟,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比如:用沒有0刻度的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既要求學生會用最基本的方法量,又要求學生對刻度尺上的“幾釐米”較較深入的認識,是尋找刻度尺上“1釐米”的深入和發展。這一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情境中問題的能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考過程,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估算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策略,它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能力。這節課,“猜測”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

只要教師放開你的雙手,還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就會發現,孩子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