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精選11篇)

教育考試 閱讀(6.39K)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精選11篇)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 篇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不同的家庭形態、不同的教養態度、不同的家長素質,對於形成孩子最初的人格、體格和智慧以至孩子一生的成長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學的家庭教育環境的建立,有助於抵禦社會的不良風氣對少年兒童的影響,從根本上提高少年兒童的自身素質。

本次調研主要採用調查法、輔以訪談法。訪談了學校負責家長學校工作的學校領導、教師,並對部分學生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農村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程度調查

我們對56位家長進行了專項調查,其要點有:

(1)你平時管孩子嗎?怎樣管?

(2)你們是怎樣起示範作用的?

(3)當孩子做出成績時,或做不正確的事情時,你們怎麼做?(4)你認為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否重要?

其中 “你認為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否重要?”家長回答的彙總見下表:

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不重要12(人)37(人)7(人) 由表可見,在56名學生家長中,認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不多,僅佔21.5%,由此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家長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他們認為家庭應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是兒童心智發展的基礎。據瞭解,認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長,其子女在學校各方面表現也都是非常不錯的。表中顯示認為家庭教育比較重要的家長佔66.7%,佔大多數,他們認為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決於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長的道路很長,很艱鉅,需要家庭的正確教育和引導。此表還可看出,認為家庭教育不重要的佔12.8%,這一小部分家長認識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孩子從生下來到上幼兒園這段時期還不懂事,家長沒法教育。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進入學校,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責任,這種錯誤的想法及做法,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或造成嚴重的後果。在訪談中還了解到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父母參與家庭教育不平衡。

二、原因分析

從調查的情況中可以看出農村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社會原因

相對於學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隱性的,非正規的。在現今大學聯考體制影響下,很多人把教育等同於分數,分數高於一切;對教育狹義理解,簡化了教育的內涵,突出了學校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意義。社會上的一些主要輿論討論的是學校教育如何重要,擇校的意義重大,而對於如何實施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家長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的問題,卻是很少有人或無人談起。這種不健康的輿論促使家長重視學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當然,我們不否認學校教育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教育作用,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學生成長曆程中家庭教育對其的影響。有人曾對那些學業優秀、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的學生進行調查,從調查中發現這些學生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成長都起著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

2、家長原因

(1)農村不少家長自身文化素質較低,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由於歷史原因、經濟條件、農村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好多學生父母讀書不多,文化程度較低,很多家長對學校教育缺乏瞭解,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單一,“在表示對孩子的愛意時,往往不關心他們想些什麼。”有相當一部分家庭教育承擔者缺少進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家長對子女教育束手無策,只能聽之任之。而對於學校組織的家長學校培訓,又不願參加;參加的也只是為了應付,目的性不強。

(2)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近幾年,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最大的願望。但在談到培養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長認為當孩子進入學校後,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責任。孩子成績的好壞,靠的是老師。很多家長到學校,與教師講的最多的就是:“老師,我們孩子全靠你啦!”言下之意,孩子的成績好壞,責任在教師。尤其是受大學聯考體制的影響,把教育等同於分數,分數高於一切。很多家長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受應試教育影響分數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烙印。他們把教育簡單化,他們把學校看作是教育的唯一陣地,他們認識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豈不知,孩子品格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生活、學習習慣的形成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孩子成長的道路很長,很艱鉅,需要家庭的正確教育和引導。思想上的認識、定位嚴重影響了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正確理解,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另一方面,現在農村家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百般疼愛,捨不得罵,更捨不得打,很多事情都由著孩子去做,往往使孩子形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孩子的獨立性很差,而依賴性卻很強。也有一部分家長比較重視家庭教育,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受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的阻力。因為有了他們“堅強的後盾”,家長的教育往往力不從心,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明顯打了折扣。

(3)部分家長的思想認識落後。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經濟發展了,改革的浪潮推出了一些缺少文化的有錢人。一些短視的家長認識不到知識的重要性。見到那些屠戶、包工頭、攤販紛紛富了起來,於是認為不讀書也有飯吃,甚至發財。只要有“本事”照樣賺大錢。加上近幾年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這種現象造成一部分家長認識上的偏差,認為讀書沒有出路。其次,重男輕女的陳舊思想在農村相當一部分家長身上依然存在。

(4)農村經濟相對滯後與家庭分裂。近十年,農村中有超過60%的勞動力外出務工,離婚率上升,無形中使農村家庭教育形成真空。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和爺爺奶奶或代理家長撫養。

三、對策思考

1、強化措施,努力提高家長素質。

提高家長素質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點。

(1)要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家教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普及家庭教育知識的力度,使家長切實掌握科學的家教知識,學習成功的家教經驗,增強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幫助廣大家長走出家教存在的四個誤區,即:過渡溺愛、過高期望、過多保護和過重壓力,樹立正確的教子觀、成才觀。促進孩子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重視思想教育,幫助孩子分辨是非,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鼓勵孩子儘量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適應性;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創造條件,引導孩子自覺地磨鍊自己,經得起成功的喜悅,抗得住失敗的煩惱,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嚴愛結合,以身作則,家長以自己的良好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營造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教育氛圍。

(3)教育家長擔負起教育監護孩子的責任。家長忙是事實,但再忙也不能忘了一件最忙的事——教育子女。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關心他們,瞭解他們,孩子還小,可塑性很強,能否健康成長,關鍵在於家長的正確教育。因此,家長要擔負起教育監護的責任。

(4)開展特色活動,擴大家教工作的輻射面和影響力。要經常組織一些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的豐富多彩、新穎活潑、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家教工作的生機和活動,吸引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親子互動,創造一個家家參與,人人爭先的良好局面,在參與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建立和諧家庭。

2、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社會化網路。必須各方面密切配合,齊抓共管。一是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絡。定期舉辦家長學校,共同學習、交流、探討有關家庭教育知識,經驗的路子。不定期的召開家長座談會,通報學生在校及在家的學習、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做到正確引導。二是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組織的作用,推動家庭教育社會化。

總之,我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會促使家庭教育趨向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 篇2

教育是一種系統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又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所說“現今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締造我國未來的歷史,因而也是締造世界的歷史”。換言之,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未來的命運。反觀我國的家庭教育,城市明顯優於農村,造成了城鄉教育差距較大,影響著農村人口質量,進而造成了城鄉貧富差距較大。且這種仍在持續的不良迴圈,桎梏著我市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全域城市化的程序。由此可見,改變農村家庭教育現狀,提升農村家庭教育水平刻不容緩。

(一)家庭教育觀念的缺失與落後

對於大多數的農村家長而言,家庭教育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或者說並未受到家長的足夠重視。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事,認為自己只要花錢把孩子送到學校,由學校和老師去教育就行了;還有不少家長雖然也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理論,並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

“重養輕教、重智輕德、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情況嚴重。不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分數代表一切”思想仍然十分嚴重。這與當前課程改革要求是非常不相稱的,也為學校新課改繼續深入推進帶來了不小的阻力。

真正瞭解孩子的家長為數不多,錯誤地將對孩子的態度理解為“上對下”的權威與服從關係,不斷把家長認為正確的東西強塞給孩子,其實家長並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麼,真正喜歡什麼,“加強溝通,求同存異”觀念淡薄,只有孩子按照自己頭腦中預先設想框框去做就是對的,反之就是錯的,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

(二)家庭教育方式缺乏科學性

當前仍有少部分農村家長信奉“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以傷其自尊作為懲誡手段,教育方法極其簡單和粗暴,缺乏正面教育。多數農村家庭缺少真正的平等和民主,家長很少給孩子訴說的機會,很少把自己作為孩子的訴說物件,只是把孩子作為聆聽的物件和訓斥的物件。結果不少的農村孩子在成長過程缺少個性,相反卻多了許多的“特性”。

家長與孩子溝通意識不強,溝通能力不夠,只有少數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會蹲下身子與孩子說話,降低自己的高度,能與孩子平等交流,結果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缺少相互信賴,而是代溝愈來愈深。此外,當前農村仍有不少家長身上存在著“封建家長作風”,要求孩子無條件順從家長,哪怕家是錯的,也不容許孩子反抗,否則會視為“大逆不道”。

獎勵與懲罰是農村父母常用的教育手段,但不少家長在孩子成功時卻不兌現自己的獎勵諾言,此舉令父母信譽降低,在以後的教育中變得蒼白無力。在家庭教育中,當家長做錯時也少有幾個家長會主動向孩子承認錯誤,家長總是對的,孩子總是錯的。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缺少一致性

隨著社會經濟地迅猛發展,相當多的農村家長進城務工、經商。農村留守兒童人數眾多,絕大多數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帶,爺爺輩對孫子輩只重視“養”,卻不懂得“育”,造成了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還有不少家長為了金錢來彌補對孩子的愛,誤以為金錢能代替必要的家庭教育,放棄了家長教育的責任。但身處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未掌握多少知識,不能正確地判斷是與非,也缺乏足夠的自制力,當無家長看管,缺乏正確誘導的人,有些孩子難免走向犯罪的道路。

農村家庭中三世同堂現象屢見不鮮,父輩與祖父輩經歷不同,心態各異,他們的想法、做法也缺乏一致性,造成了教育觀念上的差異,其結果令孩子無所適從或盲從一方,使孩子不能正確地分析和判斷事物。農村父母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出面袒護現象比比皆是。此外,父母雙方文化差異,對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認識,從而使得家庭教育良好的教育效果也難以實現。

農村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對家庭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識,致使家庭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孩子不信任,在農村孩子具有辯別是非能力時與家長頂撞,判逆現象嚴重,越是如此,越造成了家長認為是“大逆不道”、沒大沒小;這也使得了農村的家庭教育出現惡性迴圈。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家庭物質條件優劣與家庭教育水平關係不大,農村家長文化素質卻與家庭教育水平關係較大,家長文化素質高的家庭教育水平亦高。另外,多數學生家長所從事的職業都是重體力勞動,沒有規律性,工作不夠穩定,工作時間沒有規律,生活壓力大,缺少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間。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 篇3

我處於農村基層教育這中,所面臨的學生是來自經濟落後知識匱乏的家庭,對於這種我們無力改變家庭現狀的教育,我們該如何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呢,這是每一個山村基層教育者的難題。農村家庭現狀可總結如下:

xx鎮地處海拔240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780.00毫米,主要以種植玉米、洋芋、烤煙等農作物,由於土地貧瘠產量效益差。收入極不平衡。從而迫使部分家庭不得不外出務工,於是就出現了下列情況:

就我班上而言,現一年級共有學生74名,其中有留守兒童近20名,單親家庭近10人。留守兒童多部分是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有甚者是隻有稍大點的哥哥姐姐帶著。單親家庭的原因是有的不幸離世,有的媽媽不堪生活的拮据丟下家庭孩子離家出走。跟著祖輩的孩子他們在知識上得不到益處,單親家庭的孩子無論是父還是母一天為了生計而奔波也無暇照顧孩子學習。這樣導致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使孩子心理上出現偏差。給學習帶來障礙。

有些家庭的父母報著這樣一種觀念,把學生交到學校學校就得包乾,他們除了給學生吃住外,幾乎不再過問什麼。這些孩子雖然餓不著凍不著但精神安慰上或是跟家長溝通的機會上基本沒有。導致在家家長基本不管、學習基本不動。

教育是三方面的即學校、家庭、社會。只有三方面合作共管才有教育的成效。就家庭而言我們能做的有:

(1)精確掌握學生的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對症下藥。要精確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家訪,在進行家訪進我們要先預設一些有針對性問話,以便了解家長的思想,並做好記錄。回校後及時整理總結,達到些次家訪的目的。跟學生拉攏關係,瞭解其動態。

(2)班主任老師要不定時召開家長會,而且儘量全員參與。利用家長會這個時間就家訪中所瞭解的情況對家長進行培訓,普及家庭教育知識,例如在孩子面前不講粗話,不不酗酒。剋制家庭吵架等等。讓家長給孩子樹典範做榜樣,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

總之,提高家庭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一個難點,不是一兩次的交流和培訓就能解決的,可能有些錯誤觀念已經在他們腦里根深蒂固,甚至用國小階段都無法扭轉,那麼就需要我們另找路子。教師要做好這種心理準備,反正孩子是天性善良的,本質是質樸的。用我們的耐心和誠心就算把石頭捂出一點溫度也是一種成功吧!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 篇4

為準確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連雲港市灌南縣婦聯歷時兩個多月時間,深入新安鎮、新集鎮、三口鎮、李集鎮農村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發放調查問卷250餘份,訪談留守兒童家庭100餘份。

一、基本現狀

調查顯示,我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較之過去有轉變,具體體現在:

1、家教觀念深入人心。96%的受訪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很重要,75%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健康狀況非常關心,62%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獲得大專以上的文化,55%的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品格修養,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2、家教行為趨於理性。80%的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選擇給孩子講道理。與孩子的意見不一致時,75%的家長會選擇討論溝通,而不是一味地強制孩子服從。81%的家長熱衷於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有過廣播電視、報刊閱讀、親友探討等學習經歷。

3、親子關係逐步改善。在被調查的家庭中,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的佔96%,雖然長年在外,但70%的父母能夠保證每週至少一次跟孩子聯絡,56%的留守兒童願意向父母傾訴煩惱和困惑,52%的孩子理解、支援父母外出務工。

4、學教困難有所緩解。62%的受訪留守兒童很喜歡上學,65%的孩子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滿意,僅15%的孩子覺得父母外出務工 對學習有不好的影響。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們的生活、學習管教也較以前有了大的改觀,73%的留守家庭會督促孩子的學習。

二、存在的問題

1、家長培訓渠道不暢。調查顯示,農村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親佔76.6%,母親佔65.8%。他們的家庭教育經驗有40%是來自長輩的經驗,35%是自己從小的體驗。因此,他們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積極性非常高,90%的家長有培訓的需求,但只有13%的家長有過相關的學習機會。

2、留守兒童學習壓力大。跟孩子的家庭話題,60%的家長選擇了學習和健康,過於集中的關注給留守兒童的學習帶來壓力。資料顯示,70%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或者“良好”,但是43%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滿意,另有26.6%的學生認為“自己成績未達到父母的期望”,家長和孩子對成績的認可度有較大差距,體現了孩子們在學習方面的不自信。

3、情感缺失現象依然存在。調查中,44%的父母因“太忙,沒時間,顧不上”等原因只能跟孩子保持電話溝通。但留守兒童對這種溝通並不滿意,63%的留守兒童希望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59%的孩子希望父母至少每天聯絡一次,48%的孩子承認父母不在,缺乏保護,膽小怕事。

三、建議與對策

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牽涉面較廣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建議如下:

1、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責任。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著眼未來,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一是整合教育、民政、勞動等政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相互協作,整章建制,做到依規辦事。二是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群眾團體的作用,支援他們依據章程開展關愛活動和志願服務,做到有人管事。三是適當傾斜技能培訓、貧困助學、社會救助等資金安排,把普及家庭教育工作經費納入公共財政,做到有錢做事。

2、家庭要成為關愛留守兒童的“第一陣地”。各級婦聯要繼續深化以家庭為載體的各類文明建立活動,開展“送家教進農村、進社群”活動,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引導家長和監護人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關注孩子的心智成長。

3、學校要成為留守兒童的“家外家”。推廣和完善寄宿制學校建設,解決當前留守兒童“家裡管不好,學校不好管”的難題;開設學生心理疏導課程,幫助留守兒童化解心理問題;鼓勵教師對留守兒童傾注更多的關心關愛,鼓勵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友情彌補親情。

4、社會要肩負起留守兒童的“監管職責”。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組織動員巾幗志願者、婦女幹部、退休幹部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能讓留守兒童享受到愛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愛;鼓勵社會力量創辦“留守兒童託管”機構,讓孩子放學放假有地方玩、有人管;推行“假期培養”模式,讓留守兒童在假期擁有“知識充電站”和“快樂加油站”,實現“離校不離教”。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 篇5

眾所周知,中國的經濟正日益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教育狀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尤其是農村教育問題。

今年暑假在我的家鄉甘肅臨洮,許多國小中學都在補課,我的不少同學也紛紛加入補課大軍,充當假期老師。8月6日在農村的黨家墩國小,我對補課學生以及周邊補習班學生總共100人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一、調查原因:

對於學生來說,大家都很期待假期,可當假期真正到來時卻又不得不奔波於各個補習班。有的是看見同學都去補課,有的是家長的個人意願,有的是學校的強制要求,那麼學生自願去補課的有多少人呢?為此我做了一個關於補課的調查。

二、調查結果:

1、你的補課形式是?

A、學校統一70%

B、校外補習班21%

C、家教9%

2、你每年都參加補習嗎?

A、是65%

B、否35%

3、今年暑假補課是自己自願的嗎?

A、自願20%

B、學校要求60%

C、家長要求10%

D、看見大家都在補課自己也補10%

4、補課的費用高嗎?

A、高10%

B、能接受90%

5、你的補課時間是多長?

A、2個月0%

B、1個月80%

C、10—20天20%

6、你認為補課有用或者有必要嗎?

A、有93%

B、沒有7%

7、你是否支援“農村教育落後,要補課多花時間才能在和城裡學生競爭中獲得機會”?

A、支援52%

B、不支援48%

8、你認為農村就應該“笨鳥先飛”嗎?

A、認為9%

B、不認為91%

9、針對現在的補課熱潮,你有何看法?

A、正常25%

B、也許是現在學生學習壓力大9%

C、或許是競爭激烈63%

D、沒什麼必要3%

10、你認為暑期補課盛行的原因是?

A、社會原因17%

B、家庭原因6%

C、綜合原因77%

問卷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都不是自願的,而是學校硬性規定的,而且每年如此。當然學校假期都是有償補課,至於費用大多數農村學生都能接受。補課的時間一般都是一個月,也給學生留了半個月的休息放鬆時間。對於補課的實際操作,學生很大一部分是迷迷糊糊上學,稀裡糊塗放學,要麼就是老師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玩。或者更有甚者,老師和家長稍有疏忽就溜之大吉。

三、調查分析:

通過對上述結果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暑期補課都很反感。分析原因有以下兩點:

1、學校補課,表面上說是自願,但實質還是使學生不得不選擇補課。老師一般都對學生說:“暑期補課進度直接與下學期連線,不補課的學生老師不再講解暑期補課內容。”這樣理由很是冠冕堂皇,學生只有老實參加補課。如果我們進一步對學校分析,學校不為了趕教學進度,就不會有假期補課一說。當然老師也就不會有額外的獎勵(從學生的補課費用中扣取),老師是願意,而學生只有為了自己的未來無條件服從。如果再進一步深層次分析,學校要不是為了圖教學業績,希望在升學考試中(小升中或會考)能多有幾個學生進重點,來提高自己學校的知名度,從而獲得更多的教育財政撥款(要知道農村學校不管是硬體設施還是軟體師資都很缺乏,足夠的財政能解決很多問題),學校也不會如此大張旗鼓的違背教育局的規定假期補課。更進一步分析,就要涉及中國的教育體制。教育部每年鉅額的教育資金大部分撥給城市重點中學,忽視農村的師資及基礎建設,農村學校想獲得財政上的補助就不得不提高教學質量。如今中國小補課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教育部有規定節假日不能補課,為什麼學校還是要補呢?是因為國家沒有真正實施規定,學校當然視之不管。

2、農村家長教育意識不完善,只注重文化成績的學習而忽視了孩子課外興趣的培養。很多農村家長和城市家長一樣,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績,這當然無可非議,但是一味的強調“知識改變命運”而不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去補習班。我認為這樣做抹殺掉了孩子的天賦,只能讓孩子成為學習的`機器,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最後會喪失學習的興趣。補課剝奪了孩子們放鬆休閒的時間,放假比上學還累,孩子們沒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他們當然會受不了。如果徹底一點對農村家長分析,會出現這種原因主要是家長文化程度低,沒有科學的教育意識。他們通常看問題比較膚淺,其中90%的家長以務農為主,對子女的未來抱有太多的期許,對孩子的學習過於不恰當的關心,從而導致了農村孩子太多的心理壓力。

四、調查建議:

分析結果顯示,目前農村教育現狀還不能達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為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1、針對教育財政資金問題,建議政府在合理的範圍內,儘可能多的將經費投入到農村學校,使農村的教育硬體設施更加完善,為農村學生提供最基礎的學習環境。

2、針對教育部門的政策實施問題,建議政府和教育部門聯合起來把國家的假期規定(如節假日不能補課)真正落實到位。

3、針對農村學校師資問題,建議教育部門應儘可能的給長期在農村教學一線的老師更多的優惠政策,如提高老師工資等,政策適當向農村教師傾斜。

4、針對農村教育體制問題,建議教育部門分配更多的年輕優秀師範畢業生去農村學校,傳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幫村農村老師提升專業化水平,帶動農村教育發展,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

5、針對農村學校自身的管理問題,建議學校在假期佈置一些社會實踐的活動任務,對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些幫助。可依拓展知識面,也可以提前接觸社會,積累一些社會實踐,對學生以後的自我發展會有益處。

6、針對農村家長的教育問題,即建議學校定期開展家長會,一方面告訴家長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宣傳一些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提高農村家長整體素質,讓農村孩子們儘早從補課大軍中解放出來,還孩子們一個金色的童年。

五、調查總結:

今年暑假很高興能有機會進行這次調查,在對《農村教育現狀調查》課題中,我通過對家鄉當地一所國小的調查問卷作出了上述報告。本次社會實踐是一次對社會的深入瞭解,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歷練,很期待有更多的機會走進社會,充實自己。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 篇6

開展農村家庭教育調查,是做好新時期農村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礎和先導。針對新形勢下農村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豐縣婦聯在全縣xxx鎮xx所中國小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探討當前我縣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研究相應的對策,以便進一步做好農村家庭教育工作,推進全縣農村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基本情況

由於歷史原因、經濟條件、農村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我縣大部分農村家長還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育負有的責任,不能很好地履行對子女教育的責任。現在大多農村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從而也會導致出現“嚴而無愛”或者“愛而不教”的極端教育。此外社會的變革,特別是現在高等教育制度的變革以及大學生找工作難等因素的影響,使農村家長的觀念有一定的改變,出現新的“讀書無用論”,導致對子女的教育有一些錯誤的行為。

二、存在問題

1、農村家長素質偏低。農村家長的學歷普遍較低,文化底蘊差,大多數農村家庭很少看得見紙筆和書籍,大部分家長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功課。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較少,家長閒時不看書讀報,而是沉湎於喝酒、搓麻將、打撲克,給子女學習、成長帶來了較為消極的影響。 2、家長期望值過高。部分農村家長對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孩子考上大學,跳出農門。與此相對應,農村家長都捨得投入,他們節衣縮食,盡力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物質上的要求。

3、家庭教育方法簡單。有的家長信奉“棍棒出孝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粗暴,經常打罵、懲罰孩子,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則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對孩子的學習則很少過問。

4、過分依賴學校。家長與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與己無關,不能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出了問題之後,家長們往往只是一味感嘆孩子沒遇上好老師,甚至指責學校誤人子弟。

5、家庭成員中對子女教育的觀念不統一。農村家庭幾代同堂的情況較多,在教育子女觀念上存在嚴重分歧,祖父母的寵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對立局面。有的農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賺錢,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給另一方。此外,由於農村家長外出打工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現象比較嚴重,對孩子個性發展有許多負面影響。

6、家長的就業觀和人才觀還較為片面。有的認為孩子升高中、考大學,將來當工人、幹部才有出息。有的認為孩子上不上學無所謂,只要有力氣、肯鑽營就可以“成才”。還有的認為不管孩子將來幹什麼,只要能賺錢就是人才。

三、幾點建議

1、改善農村中國小的辦學條件。各級黨委政府要大力改善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縮小農村與城市學校的差距,提高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家庭教育現狀。

2、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關部門要加強農村家長學校的建設,組織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導形成科學的、關愛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長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願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使家長重視孩子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等非智力因素培養,促進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環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長。此外,學校也要向家長介紹、講解一些實實在在的家教知識、家教理論。

3、建立學校與家庭互相溝通制度。要加強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聯絡溝通,通過召開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向家長通報學校的工作和班級情況,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加深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理解。

4、增強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要向農村家長推薦優秀的家庭教育報刊,建議家長訂一兩份有益智力的報刊雜誌,作為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的資料,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增強家庭的文化氛圍。家長要盡力為孩子創造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配置書桌、書架,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家長要對孩子的成長給予全方位的引導,在孩子面前要不酗酒,不講粗話,不做對孩子有負面影響的事情。

5、改變家長傳統的就業觀和人才觀。要著力改變家長片面的就業觀和人才觀,讓家長擁有長遠眼光,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素質。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 篇7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解我鎮農村國小生的家庭教育情況,我對大崗鎮的部分農村家庭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以此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形式與內容

本次調查,本人選取了大崗鎮的12所國小作為調查樣本,在這些學校召開師生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並深入到部分農村學生家庭進行訪問。調查中,共召開座談會12場,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1158份,訪問農戶50戶。調查內容主要為: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態度,家長的言行舉止,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

(二)調查的結果

1、家庭教育弱化。調查分析發現,我鎮有相當部分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模糊,他們片面地認為:孩子上學了,其思想、學業等方面的責任已轉移到學校老師,老師是孩子的“成長責任人”,從而忽略了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學了,子女的大部分時間仍然是在家中度過,況且,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結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態度欠妥當。從訪問的50戶學生家庭來看,對家庭教育存在溺愛型的有15戶,佔30%;放任型的25戶,佔50%;封閉型的7戶,佔14%;教育修養型的只有3戶,6%。可見,農村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偏向於放任型、溺愛型,約佔80%。

3、家長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據調查瞭解,一些家長無視自己對子女的榜樣作用,在家中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導致家庭氣氛、家庭環境、家庭習慣差,對子女的成長十分不利。

4、教育內容與方式、方法有待改進。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家庭中,家長只注重給予子女物質上的滿足,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認識水平的教育,忽視對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採用反詰、譏諷、用別家孩子優點與自家孩子缺點進行比較,甚至實施粗暴教育辦法來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對子女教育投入比較重視。調查發現,不少農村學生家長為了子女教育捨得投資,對子女學習需求儘量給予滿足,他們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日後能夠出人頭地。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正在轉型,農村學生家庭經濟、結構等狀況有了較大變化,一些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仍較落後、教育方式方法不當、經濟環境較差,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還對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教育觀念比較落後。一些家長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家庭教育觀念未轉變,他們受新“讀書無用論”和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所影響,對大、中專畢業生雙向選擇就業政策不瞭解,特別是對部分普通高中、職校學生,畢業後外出打工與國中畢業外出打工,所得回報與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導致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關心。

(二)苦於教子無方。雖然一些學生家長也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較低,不知道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學習方面,更感到無計可施,教子無方已使他們為之煩惱。

(三)家庭教育環境相對較差。一些學生家長由於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對子女的影響,他們在教育方式上帶有很強的隨意性,並且個人言行不一致,失信於子女,難以在家庭教育中樹立威信。尤其是,當前獨生子女較普遍,大多數處於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和庇護,物質的滿足和行為的自由放縱,使家庭教育形同虛設。

三、強化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加大對家庭教育意義的宣傳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長的“港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為此,各級政府及教育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教育的宣傳,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使廣大群眾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會營造“重教善育”的社會氛圍。

(二)創設和諧的家庭環境。良好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家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學生家長,除了加倍地對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關愛外,還必須加強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構建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並重視個人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創設一個有利於子女生存發展的家庭空間,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要學習一些較淺顯的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瞭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正確應對,採用比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學習,當孩子的表現未能達到家長的期望值時,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罵孩子。同時,家長可恰當地運用獎勵和懲罰的手段,寬嚴有度,獎罰分明。

(四)家庭與學校緊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了子女的成長,家長要加強家校聯絡,齊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長要經常與教師取得聯絡,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與教師教育始終保持一致。當孩子有了進步,就要熱情地鼓勵、肯定,當孩子學習成績“等方面強差人意時,就要配合教師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長。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 篇8

調查時間:

20xx年8月15日到20xx年8月25日

調查地點:

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

調查物件:

荒佃莊中心國小,周慶恩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調查目的: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xx年之前把我國建設成為教育大國的計劃。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中國小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學校,因此,農村的中國小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我的家鄉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村)與省內其他農村地區相比,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地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教育狀況即人才狀況。為了瞭解家鄉中國小的教育狀況,暑假期間,我來到坐落於荒佃莊鎮的一所國小——荒佃莊中心國小、一所初級中學——周慶恩中學,以及一所高階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國家對農村中國小投資力度加大,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比以前有所改善,農村中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為教學樓,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體設施上,擁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教育經費短缺,師資水平不高,應試教育制度依舊,學生自身素質低以及生源不斷流失等,情況令人擔憂。

(一)教育經費短缺、教育設施短缺老舊

國家投入到教育事業的經費,大部分還是用於城市重點學校的發展上,農村學校的教育經費很是不足。在調查過程中,這三所學校的校長們表示,由於資金不足,學校基礎設施情況不是十分樂觀。

1、雖然基本上都有相應的教學樓,但廁所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由於農村衛生條件制約,廁所大部分置於樓外,且距離教學樓較遠,蹲位又很少(基本在十個左右),對全校那麼多師生來說,上廁所也是一種困難。

2、體育設施總體不夠,最好的學校所有的也只是籃球架四副,乒乓球檯二張,單、雙槓幾幅而已,部分體育設施存在著安全隱患。而根據調查知,各學校操場也沒有綠化。

3、實驗設施較少,只有一到兩個實驗室。基本沒有音樂教學設施。

4、雖然學校配置上了電腦和多媒體裝置(每所學校有一到兩個多媒體教室),卻因無法滿足教師準備課件所需的資金而使那些電腦基本閒置,這和城市學校裡每個教室配置多媒體裝置,每位老師配置一臺電腦的水平相差甚遠。

5、圖書量為1000冊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較為破舊、久未更新的書刊、過期的雜誌等。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師資水平低

都說一個好學校不能沒有好老師。而農村中國小的教師隊伍中,根本沒有所謂的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優秀教師,而剛畢業分配來的年輕老師,在鍛鍊一兩年後馬上被較大的學校挖走,農村學校成為了新教師的“練兵場”。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師們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的一支隊伍承擔著培養新型人才的艱鉅任務,談何容易,而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學校不得不聘請代課教師,然而最終結果就是導致教學質量變得較差。

2、教師負擔重

在我們農村中國小中,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3、教師培訓落後

農村中國小教師仍是以“經驗型”、“辛苦型”為主,缺乏“研究型”、“創造型”的教師。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培訓、自學自研,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由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口頭的素質教育,實質的應試教育

在所調查的三所學校的老師、學生中,有80%的人對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提出強烈不滿:學生要考得高,而老師更要教得出色,雙方壓力非常大!現行的素質教育只限於口頭上喊喊,而實際行動仍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錮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但家長和社會則過分看重於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教學結果,導致縣鎮教育部門對學校和老師們定指標、下任務,根據期末統考、會考的成績來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會受到通報批評,影響獎金髮放、評模,晉級等。

學生們每天不僅要完成應有的作業,還得去死記硬背那些乏味的課本知識,這種情況下,學校就成了個“讀死書”的場所,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限於一個狹窄的範圍內,得不到充分的鍛鍊,導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

(四)學生自身素質低,生源不斷流失

在調查中我瞭解到,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存在著諸多因素影響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孩子由於受地域條件的制約,普遍存在著接受學前教育很不規範的現象,絕大多數幼兒只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就進入國小,錯過了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期,造成學生髮展很不均衡。農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導致學生較為任性,在學校裡表現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學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師;許多中國小生,迷戀於網咖,一些染上網癮的學生經常逃學,甚至夜不歸宿,長此以往只好退學回家。農村的優秀學生都流失到城市重點中國小,在生源上,農村的學生要比較差些。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條件較好的家長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花大價錢送孩子進城讀書,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家長也因看到上學沒有好出路,讓孩子國中畢業就回家勞動,更有甚者,國小便輟學回家。農村學校的生源嚴重流失,這給學校的教學帶來很大影響,制約其發展。

二、改變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的策略

這次調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個問題,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決建議:

(一)保證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

每年國家在教育事業上的投入都相當可觀,但不難得知,這些資金中絕大多數被用在了城市重點學校的建設上,農村學校少之又少。所以為改變這種現象,各級教育部門應該成立專門機構,對資金的流向、用途進行專門監督管理,堅決杜絕發放過程中的剋扣、偏流現象,確保經費合理分配。同時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劃撥給鄉鎮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裝置和圖書資料,使村辦中國小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只有這樣,農村的教育事業才會有資金的保障,才會慢慢發展起來!

(二)減輕師生壓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老師應該盡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在最少的考試訓練下發揮學生的最大潛力。學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課程,恢復音體美課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不至於成為“書呆子”。讓學生的包袱減輕,老師的壓力減小,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與學的工作,為以後素質教育的實施鋪平道路。

只有教師隊伍強大了,學校的教學水平才能提高,農村的教育狀況才能改善。上級教育部門應統籌下級教師分配情況,對需要老師的學校及時補充,而且要確保他們在學校任職的時限,不能中途轉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中國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三)更新教育觀念,開展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學校之間的嚴格界限,實行跨校兼課,體、音、美教師到不同學校授課,讓校校有歌聲、校校有球聲、校校有繪畫。激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

(四)從學校本身去改變,解決生源問題

對於學生流失輟學嚴重的問題,學校必須改善自身的教學環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績讓學生家長信服。同時學校加強宣傳力度,對自己進行全方面的宣傳,和其他學校對比,講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擇校的家長們有更清楚的認識。對家庭條件差的學生,校方應盡力呼籲社會力量去幫助他們,老師應經常到學生家中走訪,對留守兒童、隔代撫養所產生的問題應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打消學生家長因缺錢讓孩子輟學的念頭。只有學校提高自身的實力,才能保住生源,使農村中國小更加健康發展!

三、本次調查的體會和感悟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感謝學校給了我一個瞭解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機會,感謝家鄉中國小校的配合,我對家鄉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有了一個深層次的瞭解,農村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必須抓緊解決資金問題和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這樣,其他問題才會迎刃而解,農村教育才會走上素質教育之路。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 篇9

按照《關於開展xx活動的通知》,我採取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細緻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景報告如下:

一、農村各國小課程開設齊全,執行從簡。

各學校雖然都能按照國際教育部及省、市、區級要求開齊,開足科目,可是能夠真正貫徹落實的除語數英以外的課程微乎其微。體育、音樂、美術、科學、資訊科技、綜合實踐、班會等等,很多課程既缺乏專職的教師也沒有專門的教室,沒有落到實處的必要條件。如資訊科技,各學校微機室的電腦早已廢棄、淘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微機室,怎樣將資訊科技課上好科學課,雖然有些學校實驗室的裝置齊全,可是根本沒有能夠領著孩子們去做實驗的教師,每一次科學課都在教室進行,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能夠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樂、美術既無專職教師也無獨立的教室,樂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會被長期束之高閣。

二、學校道德教育虛浮,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輕視道德教育。

各學校的德育時間僅停留在週一升旗儀式、思想品德課及班會課中,還常常要除去被代課教師佔用的課時,並且即使是上課,也僅停留在說教、灌輸層面。沒有學生自己的活動,沒有道德教育的陣地,沒有保證活動開展的必要措施。學校、班級幾乎不組織德育活動,更談不上持課內外結合,形式要靈活多樣。這種缺乏體驗,閉門造車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點並校,安全隱患增多。

學生上放學路途遙遠,學校沒有校車,很多國小生因無人接送,自己騎自行車上學;更有甚者,路上攔車上學;還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負責接送,這部分人群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另外,上放學期間道路擁堵,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老人、年輕人、國小生瞬間擠滿街道,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四、留守子女問題突出。

農村各國小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逐年攀升。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家長們紛紛出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顧。因為觀念和意識的侷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愛心理,另一方面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對於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著實有限。留守兒童在校打架、上網、違反紀律、不完成作業現象極為普遍。

五、校長素質堪憂。

校長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長沒有自己的辦學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鬍子一把抓,漫無目的。如此辦學,貽誤子孫後代。

六、教師工作缺乏活力。

這是長久以來的痼疾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缺乏優勢,要求不斷提高。長久以來,到相橋的教師有條件的選擇機會進城,沒條件的尋找機會進城,留下來的教師工作進取性不高。

七、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育人網路的構成僅限於最多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學校教育脫離時代,脫離社會,閉門造車。

綜上所述,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橋教育將不僅僅僅輸在文化課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新本事、動手及社會實踐本事的缺憾也會日益增多,如不及時改良現狀,相橋將有更多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 篇10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20XX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不一樣地區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資料,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既能夠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目標,又能夠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當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展,經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經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僅有農村得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擔負著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提高。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物件

此次我調查的物件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國小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研目的

1、經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資訊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經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共同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特別是《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必須的財政支援。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佔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於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佔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並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財政撥款所佔比例也不高。儘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到達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01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佔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後,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職責。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後,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於經費不足,農村中國小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後,一些中國小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國小和國中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國小和國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2006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裝置、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國小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資訊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於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願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願在家待崗,也不願當鄉村教師。同時,家裡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著進城教師的擇優錄取,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於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國小校裡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計算機、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後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裡的教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裡的學校,鎮裡的教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裡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國小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本事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為例,農村國小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的比例不到城鎮的20%,國中也只相當於城鎮的一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儘管經過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一些國中畢業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國小畢業。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後,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資訊化迅速發展的今日,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構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於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國小到中心國小,中心國小到縣城國小,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迴圈並將隨著這種惡性迴圈而趨於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於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己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國小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的一個普通的鄉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一)教育現狀

據2009年資料顯示該村約有人口1500多,學齡兒童接近200多,全村僅有一所國小,六個年級共有教師9名,9名教師中無本科以上學歷者,7名專科學歷,2名國中學歷,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很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由於照顧可是來,只能讓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我們還了解到由於農村教師的待遇低,辦公條件差,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人,教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由於他們的年齡偏大,業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由於受政策因素的制約,該村近3年未補充過教師,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於一批學歷低、素質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再加上“民轉公”教師,

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主角行為必須實行全

方位的轉變。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所以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善。一是校長結構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輕的又過於年輕,沒有什麼工作經歷,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只注重學

校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以外的,如學校安全管理,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夠。

3、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後,人民群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必須影響,由於政府財力有限,上頭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受到必須的影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創立等。

六、關於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理解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供給的援助。限於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所以,進取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教育經費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職責。提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並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必須比例的稅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於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到達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並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當經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能夠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理解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發行教育彩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援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於農村教育。同時提議國家出臺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先發展。

(二)師資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農村教師資訊閉塞,理解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所以,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並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專案,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教育政策方應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為農村教師供給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資料,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景,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裡的教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規定,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並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2006年,鄭州市又出臺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從20XX年起,鄭州市將在5年內實現所有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1年。鄭州市教育局檔案規定:從2006年起,市直學校每年下鄉交流人數應不低於全體教職工的10%。另外,政府也能夠在政策方應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巡迴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由於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願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己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後,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體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範畢業生必須的優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體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景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開發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貧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麼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為“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迴圈。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所以政府要採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為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國小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設立中國小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並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並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所以,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範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20XX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釋出《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XX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XX年,全國農村地區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XX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範圍看,多數地區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所以,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範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與結語

經過幾天時間的調研,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上就是這次實踐活動所獲得的一些具體情景,但光了解情景並不夠,既然是調研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頭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的具體資料,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下關於這次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活動,以便更好的到達“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的目的。

從調研的物件——營勝村以及參考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來看,我認為,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令人堪憂的原因有: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就體現不出,長此以往,便構成了惡性迴圈。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二是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和不精。廣大農村地區師資稀少並且專業度相比之下嚴重不足,這對農村教育是嚴重不利的。三是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問題致使農村基礎教育始終得不到提高,“沒錢上學”是廣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調研的是營勝村而言,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忙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營勝村變得富有,和諧,完美,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定!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調研報告 篇11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鄉教育發展極不平衡。農村教育明顯落後於城市教育。我國農村有著9億人口,其教育的發展直接關係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整個國家的提高。為了瞭解當前農村教育現狀,四川農業大學文法學院的同學深入大邑縣金星鄉,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進行,並得出如下調查結論。

一、調查中農村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農村經濟比較落後,教育與城市相比有著較大差距

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農村財政比較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教育經費是嚴重的不足,從而導致農村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難以實現。農村學校的環境相當艱難,農村學校教學和辦公環境、教學儀器、試驗裝置、圖書資料與城市學校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就拿英語來說,城市學校的英語教育遠遠強於農村,很多農村國小的孩子根本沒有上過英語課,這就在起點上落後於城市。

2、農村師資力量不夠

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師範學校畢業的人不願意到農村教書,農村教師素質明顯低於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著農村師資力量的調整。農村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學歷不合格,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憑經驗施教,觀念落後、教法陳舊。加之學校給教師供給外出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少,多數教師不能進行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新意識等問題。應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應對新課程改革,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3、農村家庭因素影響子女教育問題

首先在於農村,家庭條件本來就有限,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僅有學校在教育著孩子們,一回到家中就是無人管教了,孩子們只在學校裡學習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這樣一來就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

同時也受傳統愚昧的影響家長們都認為讀書無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僻遠,與外界社會聯絡甚少,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觀念陳腐,認為孩子在家勞動是天經地義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學是一大損失;而又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揹負著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就無法找到一個適宜的工作,相對而言對於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麼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連國小都沒有畢業。

其次,由於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很多的農民湧進城市務工,成為我們所說的“農民工”。於是並出現了很多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長”。由於子女和家長長期的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親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這一群體存在著巨大的心理創傷,性格也變得較為孤僻,學習成績下降。

隔代撫養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是:老人力不從心。這主要在於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並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輔導孩子的功課。還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縱容、溺愛孩子,管教不嚴,這使得孩子不良學習和行為習慣較為突出;再加上與長輩的溝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瞭解孩子的內心思想,不易察覺孩子的不良思想苗頭,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管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養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學校和家長的溝通,這使教育嚴重的脫節。由於家長外出打工,學校不能與家長溝通,甚至學生的作業都沒有家長簽字,不瞭解學生動態,缺乏互動,不利於共同教育培養下一代。也導致學生不愛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也很少主動回答教師提問,他們的性格內向,社交意識和本事較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願與教師交流、溝通;由於缺少家庭的約束,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甚至綴學,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也普遍偏低。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些學生也就成為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體了。在缺乏約束下,學生易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氣,時間觀念差,愛遲到、曠課,喜歡進網咖和遊戲廳。父母的行為也對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後改變了職業和生活方式,從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在對金錢、家庭的態度上畸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1、農村經濟發展落後是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

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以犧牲農業和農民的利益為代價的。長期以來工農業之間的“剪刀叉”嚴重製約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成為影響農業效益和農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於農業發展緩慢,農民社會地位低下,農村教育自然也處於弱勢的地位。

實行市場經濟以來,稍微有頭腦和本事的農民又都去打工,農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殘和文化素質不高的村民留下來,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導致農村積貧積弱的惡性迴圈。雖然打工者能夠賺些錢回到農村來補貼,可是他們給城市所作的貢獻更大,進一步拉大了工農業之間的差距。農村的發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發達國家一般是在工業化10年左右就已經開始反哺農業,我國已經進行了20多年,反哺農業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當然國家這幾年對於“三農”的問題已經開始高度重視了。

2、農村教育目標錯位,升學教育、離農教育佔據了主導地位

現行農村教育的最大問題,是教育目標的錯位。長期以來,農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這與農村的實際情景相距甚遠,在國家實行高校全國統一招生考試製度下,由於在學校硬體、師資水平和資訊等方面的天然劣勢,農村大學入學率,僅有城市學生的十幾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苦讀九年只能回鄉務農,因為缺乏生活技能,進城打工沒門,搞二三產業無路,只好在家裡閒著。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當地的經濟活動,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

同時教育支出是農民最大的負擔,很多家庭為此負債累累,陷入惡性迴圈。農村教育的辦學方向不改變,這一現狀也很難改變。但農村職業學校和繼續教育受體制和農村產業化還不發達等多重條件的影響,還沒有發展起來,導致“有校無生”的狀況。

三、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幾點提議

1、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

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是要發展經濟。政府要轉變解決農民、農村問題的指導思想,制定各項有利於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制度,讓農民有其利、有其權、有其教。要廢除一切與民奪利的政策,建立支援和保護農民、農業的法律政策體系,經過補農、助農、護農,讓農民擁有財富,享受不斷提高的現代物質文化生活,堅持發展經濟的活力。要提高農村的社會地位,這既要清除來自社會的障礙,又要清除農民自身的障礙,培養農民維權、用權的權力觀。要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增強農民自身發展經濟的本事。要改革城鄉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農村有所傾斜。

2、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

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它與農村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2003年總理提出了深化農村教育改革的途徑:一要推進教學改革。農村中國小在實現國家規定的基礎教育基本要求時,要緊密聯絡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成人教育以農民技能培訓為重點,兩者都要實行多樣、靈活、開放的辦學模式和培訓方式,切實培養能真正服務於農村的各類人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端教育手段,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二要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在我國廣大農村,教育資源不足同農民群眾教育需求日益增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並將長期存在。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進取發展公辦教育,同時要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辦學。辦好農村義務教育,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和幼兒教育,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資金,努力構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三是推進農村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辦好農村學校,關鍵是要有好校長、好教師。要採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優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勵城鎮教師到鄉村任教,經過定向招生等方式培養鄉村教師,切實解決“老少邊窮”地區鄉村學校缺少合格教師和骨幹教師不穩定的問題。四是推進“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的綜合改革。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合作機制,有效統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資源,構建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農村教育培訓網路和科技推廣網路。要徹底轉變鄙薄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使農村職業教育在今後幾年有一個較大發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資源為農村服務的體制

總理在很多場合強調了城市教育資源要為農村服務的問題。目前農村經濟還不發達,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所以還沒有出現象沿海和國外高度重視農村教育的情景。在這樣的條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導,需要先發展起來的城市教育資源來帶動農村的發展。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城市教育資源的優勢,更進取、更有效地為農村和農民供給服務,特別是要向他們培養輸送合格教師。要擴大城市各類職業學校面向農村的招生,開展進城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必須要讓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有書讀、有學上,和城裡孩子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提高。發達地區城市應進一步做好對貧困地區教育的對口支援工作。

要廣泛動員高校和科研所參與。對於農村的扶貧不能侷限於專案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要逐漸轉移到知識和技術的扶貧上來,由高校出技術,由農民出勞力,資金由幾方共同投資解決,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經過參與農村教育改革,發揮自己的優勢,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促進農村的現代化。同時高校要經過培養農村職業技術人員,經過農村職業學校逐漸構成規模和效益,把農村職業教育辦起來,使得當地農民能夠就在當地打工,促使當地企業和產業的發展。

要建立為農村經濟和教育發展服務的科研體制,如建立農村教育研究所、農村科技推廣培訓中心、農村教育學院等。借鑑美國、日本、德國、韓國重視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農村教育的經驗,加強對農村發展的政策、科技、資訊等各方面的理論研究。

以上是我們根據實踐調查和查詢資料得出的一些提議,期望對於當前農村教育的發展有所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