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彙報>

職業學校課改研討彙報材料

彙報 閱讀(6.24K)

一、學校基本情況介紹

職業學校課改研討彙報材料

高郵職教中心創辦於1985年,是一所以工為主、工文結合的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目前,在校生4066人,學校佔地204畝,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2萬餘冊,專職教師192人。學校開設有機電、數控、電子、計算機、財會、建築、服裝、海員等主要專業,並逐步發展形成了1個省級實訓基地、2個省級課改實驗點、3個省級示範專業良好局面。學校先後獲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國家德育先進學校安全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二、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

課程改革是堅持特色興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中職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環節。我校根據《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省教育廳關於開展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檔案精神,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並在統一思想的前提下逐步出臺各項改革措施,改革取得了明顯實效。

成果:1個省級實訓基地、2個省級課改實驗點、3個省級示範專業

近三年來,在省、市師生技能大賽中,我校120人次獲獎。省、市創新大賽中,有21人次獲獎,省文明風采大賽中,我校共有148件作品獲獎。

(一)課程改革主要理念

1.建立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專案課程為主體的模組化課程體系。

打破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的傳統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以實踐知識為中心,構建“1+0.5+0.5+1”的專業培養模式即一年級以基礎文化課為主,二年級上學期以綜合化的專業課為主,二年級下學期全部開設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專業課和實訓課,三年級下企業進行輪崗實習和頂崗實習。

2.文化課程必需、夠用,專業課程綜合、核心課程理實一體化。

文化課改革總體上遵循“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在重視發揮文化課為提高學生基本文化素質服務的功能的同時,強化文化課為專業課學習服務的功能。將語文、數學、外語等文化課分為基礎性和應用性兩個模組。其中基礎性文化課面向全體學生,應用性文化課面向專業大類。

例如,機電專業則融合了?等綜合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相關學科知識則整合在其中。目前機電專業開設的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有多門課程。

3.堅持能力本位,實施“雙證融通”。

我們對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進行了一次全面修訂,即將專業所對應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應知應會要求全部落實到相關課程中去,確保中職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全部覆蓋相關工種的初、中級工應知應會標準,由市工考辦組織實施等級考核。實施了雙證融通,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就業質量較高。

(二)課程改革主要經驗與特色

1.加快建立專家隊伍,建設課程改革的骨幹隊伍

課程改革的落腳點是課程,關鍵是教師,打造一支具有課改理念與意識的'“雙師型”專業師資隊伍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重要保證。

首先,加大培訓力度:目前我校參與“四新”培訓178人次,省級及以上骨幹教師培訓74人次,出國培訓22人次。通過培訓更新了教學理念,提高了專業技能。其次,積極頂崗鍛鍊:要求專業教師利用暑假進企業頂崗鍛鍊;參與開發研究:鼓勵教師到企業第一線參與生產過程,進行本專業課題的開發和研究,從事企業生產管理工作,把握專業發展動態。再次,加強校本培訓。同時,學校制定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計劃》、《“名師工作室”管理辦法》,要求名師引領課改,引領教研,引領實踐。

近三年來,學校承擔省級及以上課題2項,開發專案課程12門,自編校本教材11本,呂傳鴻老師主編的《電工電子技術》在華東五省一市職校使用。教師在省級以上發表、獲獎論文93篇

2.準確定位培養目標,精心修訂實施性教學計劃。

如何確定培養目標,關係到中職畢業生的職場定位。通過對我市市場調研,根據產業結構和學校專業建設情況,學校由專業負責人牽頭組織部分專業教師協同企業專家對我市具有代表性的相關企業進行調研,調研內容包括現代企業的裝置情況、技術力量、企業發展、人才構成、人才需求以及在崗的職校畢業生的愛崗敬業、專業技能、工作能力、專業發展趨勢等,調研物件包括企業經理、人事負責人、車間負責人、畢業生等,調查方式是按專業方向,根據課程開發需要,對相應的企業進行調研與論證。完成調研論證後,召開專業課程指導委員會和開發工作小組會議,

針對職業崗位群能力標準、學生個體需求、教學設施和用人單位的需求,進行工作任務分析,確定相關專業的能力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

3.改革課程評價制度,健全教學質量的監督保證體系。

《職業學校課改研討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