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國小低年級學生的責任感

工作方案 閱讀(6.5K)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各項工作的組織者,不但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收穫和身體健康,更要關心學生思想品德成長,本文就低年級學生責任感的培養,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淺顯體會。

如何培養國小低年級學生的責任感

一、培養責任感,從家庭入手。

現在的家庭普遍為“四二一”結構,即一個家庭中有祖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父輩-爸爸、媽媽,以及一個孩子。祖輩和父輩對這根“獨苗”百般袒護,從而使孩子在家庭這個最早加入的社會結構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是習慣於別人對自己的服務和侍候,從不懂得父母工作很辛苦,自己的事不應該讓父母操心。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在集體中不會主動承擔一些責任和義務。而很多家長不但不明白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經常還有意無意地給孩子把責任推給別人的暗示。例如,一家三代走在路上,孩子走路摔倒了,孩子本會自己爬起來,但媽媽卻趕快把孩子扶起來,爺爺又急忙抱過孩子說:“這路真壞,把我家寶寶絆倒了,爺爺打它。”說著向地面用勁踢兩腳。看上去,當即哄住了孩子,但卻給他一個暗示:凡有錯誤都怪別人,唯有自己沒錯、沒責任。

作為家長應從小有意識地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如洗洗襪子、洗洗碗、整理自己的房間、打掃衛生、為花草澆水等,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他們戰勝弱點、增長能力的

信心。在做這些日常的生活小事時,要求孩子做事認真,誠實守信,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此外對孩子的理財能力、耐挫能力等社會生活能力也不容忽視,可以通過讓孩子支配零花錢和適當給孩子經歷失敗來加強這些生活能力的培養。

所以做父母的不但不應該給孩子歸罪於人的暗示,還要有意識地從家庭環境入手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二、培養責任感,學校教育是關鍵。

學生責任心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教師應抓住各種教育資源、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培養。

(一)捕捉學科教育點培養責任識

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有關教育素材培養兒童的責任心,應在完成正常知識點教學任務的同時,適時捕捉學科教育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如在語文蘇教版第三冊《“閃光的金子”》一課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了上海市一位名叫徐虎的普通水電修理工,許多年來,他利用休息時間走遍了千家萬戶,給大家帶來了方便,人們都說他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老師應使學生從中明白徐虎之所以能這樣堅持不懈、不辭勞苦地為他人服務,就是憑著對職業的熱愛,憑著他對職業的那份責任心。又如在品德與社會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二單元第三課《做學習的主人》的教學中,要使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兒,不論學習、做事都要善於動腦筋,

要不怕困難,要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學習,從而將責任心的培養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

(二)依託崗位形成責任行為

為明確學生的責任,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心,我在“學生是班級的主人,讓人人蔘與班級管理”的思想指導下,在班級內部設定許多崗位來培養學生的責任行為。如對我班31名同學,我為他們這樣分配崗位職責:班長1名,負責班級各項工作;語、數、英組長3名,分別負責收發三科作業;宣傳委員1名,負責黑板報;勞動委員1名,負責教室內外的衛生;另外還為其他同學安排了中小隊委、學習委員、誦讀長、圖書委員、體育委員、文藝委員、文明監督員、安全委員、環保小衛士、紀律委員、路長、門長、桌長等崗位。設立這些崗位的目的,一是給每個學生一個“官”,確保班級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讓他們在班級崗位實踐中揚其長,服務於集體;二是讓同學們在崗位角色中體驗關愛,感受到為他人、為集體服務的快樂與責任,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有利於學生責任意識和責任行為的塑造。

(三)以校內活動為契機增強責任感

除課堂教學環節之外,由於校內活動更容易得到學生們的關注和喜愛,因此我們可利用各種校內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如在學校的體育節、藝術節、班會、隊活動、慶祝節日活動、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

中,我總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中實現自我價值,滿足學生們表現自我的心理需求,增強他們的做事能力及辦事信心,這樣就有助於全方位增強他們的責任心。

三、加強家校溝通,培養責任感。

學生責任感的培養,還必須加強學校與家庭的密切配合,為學生營造身心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我們在學生入學前的第一次家長會上就要告知家長學生在校及在家的要求,讓家長從開學的第一天就按學校要求對學生有的放矢的進行責任心的培養。第一,要讓孩子明確從現在起自己的角色已經改變,由學齡前兒童轉變為一個國小生,主要任務是學習;第二,教師要按要求逐一督促、落實學生是否做好課前準備,是否做到主動交作業,是否做到不懂就問等等;第三,在家則要求家長提醒孩子自己收書包,上學時、放學時自己背書包,飯前堅持洗手,逐步學生整理自己的房間,改掉做事時磨磨蹭蹭的壞毛病等等。第四,教師和家長要經常相互交流孩子在校內外的表現,相互及時進行溝通,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通過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通過日常的行為教育的實施,不但讓孩子們從感性上認識自己的責任,而且在行為上培養自己的責任,把自己從小鍛鍊成為一個有責任的人。

《如何培養國小低年級學生的責任感》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