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5篇)

工作方案 閱讀(2.15W)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5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

一、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思路

(一)確定專業定位

學生的職業生涯是實現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結合。專業定位立足於學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職業生涯發展,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與企業工作崗位需要相一致的職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二)實施以崗位任務為導向

課程設定課程設定與崗位任務相匹配。按照城軌交通運營領域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群的崗位任務的內在邏輯關係設計課程,從崗位需求出發,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三)突出以崗位能力為核心

組織課程圍繞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群的崗位能力的形成組織課程內容,以崗位任務為中心來整合知識、能力與素養。注重職業情境中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職業能力培養。

(四)以崗位任務難度為線索

由易到難課程安排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群所主要從事的工作任務具有由簡單到複雜難度逐步遞增的內在關係,據此將學習領域課程合理排序,學生系統學習後,獲得完整的崗位職業能力。

(五)突顯以運輸組織模式為依據

實施教學以車站行車工作、排程指揮等運輸生產任務為載體,依據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生產高度集中、統一指揮、逐級負責的組織特點,設計學習情境,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崗位角色,在真實的體驗中強化崗位意識,獲得崗位職業能力,內化職業素養。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創新點

(一)確定人才培養規格方式創新

為確定人才規格,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深入企業,進行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對畢業生跟蹤調查,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確定本專業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養規格。

(二)人才培養策略創新

本專業崗位群內部崗位之間由低到高呈遞進關係,崗位之間的遞進關係是由不同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與崗位的遞進關係成正相關。針對該專業對應的崗位群能級關係的特點,在本專業推行“循崗施教”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

(三)課程體系創新

1.課程體系構建方法創新對崗位群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按照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確定《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行車工作》、《城市軌道交通排程指揮工作》、《城市軌道交通應急處理》、《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和《城市軌道交通客運服務》等5門學習領域課程,系統設計與“以崗促教、突出應用”人才培養方案相適應的專業課程體系。

2.新課程體系通過“理論+實踐、實踐+理論”,合理配置,將理論穿插在實踐教學中,“邊理論邊實訓、以實訓促理論”,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導,涵蓋基本技能、崗位技能和職業能力等多層次,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

(四)教學模式創新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推行教學做一體角色扮演等多樣化等教學模式。

(五)評價體系創新

1.評價主體由一元化變為多元化成立企業人員、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課程評價體系。建立與不同能力水平相適應的評價辦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日誌、實習總結、管理制度、實訓評價等,對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進行全面評價。

2.評價指標由單維度變為多維度評價方式由單一化變為多樣化;評價結果由終結性評價為主變為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佔60%,終結性評價佔40%。

3.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養有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職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的要求。

三、新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效果

(一)立足一線,適應發展

深入城市軌道交通企業調研,深入研究職業技能標準與工作任務。

(二)任務驅動,專案教學

按照“職業崗位—職業能力—工作任務—教學專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評價評估”組織教學。

(三)策略靈活,適應訂單

訂單班有很大的隨機性,有時在進校就組班,還有的在畢業時組班。

(四)工學結合,上崗對接

實現學生上崗對接。通過學生2年在校內學習,1年在企業的具體真實工作崗位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基本實現“上崗對接”。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

—、引言

工商管理類專業在國內高校極受歡迎,近些年來,學校招生人數增多,每年都有大量畢業生,為國家和社會輸出了不少人才。然而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就業難現象已成了社會焦點難題,畢業生規模與企業用人需求不符是原因之一,前者遠遠多於後者。這也導致企業的用人要求提高,競爭愈發激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學生自身,缺乏實踐應用能力。所以各高校應當認清形勢,結合企業職位需求,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將重心轉移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

二、明確目標定位,制定整體方案

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需要多方同時付出,所以從一開始,就應正確定位,樹立明確的目標。如果定位錯誤,目標不合理,之後的路會越走越偏,甚至會走上錯誤的方向,對最終人才的輸出不利。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展開實際調查,瞭解企業所需。我國中小企業以一種迅猛的速度發展著,數量驟增,對人才需求很大,但教育工作者要清楚,企業需要的理論型、學術型人才遠遠少於實踐型、應用型人才。從崗位來看,高層管理人員需求相對較少,一方面企業建立者不會輕易放權,另一方面要求太高,畢業生缺乏能力和經驗,難以勝任。它們需要最多的是中層、基層管理人員。所以,學校要了解實際情況,正確定位,明白人才培養到底是在培養哪方面的人才,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如此才能制定更詳細的目標。當前很多高校在目標定位上都不合理,比如不清楚畢業生去向,是往企業輸送人才,還是位科研機構輸送。以企業為例,小型企業、中型企業、高階企業、國外企業,哪個是重點?這些都需要去調查分析,對國內外的社會環境進行對比,而且一定要符合本校條件,切不可照搬外來經驗。

高校管理層應當樹立全域性意識,認清當前國內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自身缺陷,並能夠深人分析原因,加以總結並反思。教育在改革,高校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也要及時更新,經常調整思路,試著從別的角度思考問題。就工商管理專業新型人才培養來說,教育工作者要理清楚各方面關係,多方借鑑,結合自身條件,形成適合本校發展的新思路。學校培養人才,關鍵在於教學,教的重點在教師,學校應當努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學的重點在學生,既要養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還要鍛鍊職業能力,提高職業素養,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中,解決管理中出現的難題。所以,新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圍繞教與學展開,進而以目標為指導,制定整體方案,主要涉及課程設定、教學體系兩大塊。前者又可分為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後者則包括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明確的思路,接下來的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三、編寫特色教材,優化課程設定

工商管理類專業主要包括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會計學、審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國際商務等,這些專業都和市場經濟以及大眾生活密切相關,既要反映實踐,又要應用於實踐。而當前社會複雜多變,資訊更新速度極快,許多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日新月異,教材作為最直接的課堂教學工具,若不能跟緊時代變化,則難以真實全面地反映實踐,也就無法完全應用於實踐。所以教材內容應當及時更新,對於應用較多而且合理可行的新理論、新管理模式,要主動推薦和學習。理論基本上是死的,有時理論並沒有錯誤,但並不能指導實踐,所以要靈活適當地根據經驗加以修改。每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每所高校的實力也有很大差異,所以實際上並不存在完全統一的教材,而需要教育工作者自主鑽研,編寫具有特色的教材。既要順應市場規律,符合國內外大環境,又要考慮當地經濟狀況及學校特點。一般可以由資深的專業教師編寫,或者與當地其他高校教師商榷討論後共同編與。

在具體的課程設定上,要凸顯出多元化、綜合化、應用化、人文化、靈活性、市場導向性等特色。技能型人才重點在於技能的培養,要求相對較低,而應用型人才則是一個新的層次,除了掌握專業技能,還要有創新意識,能夠應用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可見,實踐創新能力、綜合應用能力是設定課程時必須考慮的要素。之所以強調人文化,是因為人文素養在工商管理中也不可或缺,而且當前時代提倡人文主義。同教材一樣,課程也不是完全固定,而要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化,因此課程設定要靈活,能夠根據實際所需而調整。

四、完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效率

理論和實踐結合,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經之路,具體的方法包括假期參加社會實踐、實際案例教學、專案教學、邀請企業管理者舉辦講座等。在此著重談談實踐教學體系,這也是當前各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非常重視的部分,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基礎實踐階段。在學習完理論課程後,需要結合實踐加深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其逐漸適應實踐環境。很多高校都建設有綜合實驗室,能夠創設情境,模擬真實的市場環境,教師可組織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在交流中能夠了解不同行業不同職位的`特點。在交流過程中,適當涉及矛盾,令學生自主解決,可鍛鍊他們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綜合實踐階段。工商管理類專業各門課程既獨立,其間又存在著聯絡,所以不管是課程設定,還是教材編寫,都要體現出內容的聯合,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也應經常總結對比,將各門課程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綜合實踐則主要是針對多門專業課展開的實習實訓活動,畢業實習也屬於這一範疇。第三,社會實踐階段。一般的本科院校,在校四年,有大量的機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常會選擇暑假,既能接觸和了解社會,又能提前熟悉工作崗位。第四,創新實踐階段。有創新才有發展,很多畢業生水平相當,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呢?創新能力此時就顯得無比重要。在校期間可以經常舉辦相關的校園活動,或者開發科研專案,強化其創新意識。

五、創新辦學模式,加強質量保障

產學研一體化、校企聯合等新模式在當前高校備受歡迎,校企聯合是一種雙贏互惠的方式,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學校負責人才培養和輸出,企業負責實訓基地、實習崗位等投入。以本科高校為例,前三年的實訓活動主要集中於實訓基地,第四年則可嘗試進人企業實習,在教師和企業人員的雙重指導下參加實踐。對於表現優秀的學生,如果願意,畢業後可與企業達成協議,直接上崗就業。

為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還應建立起健全的質量保障體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強應用型人才評估。建立行業化和社會化的高校教學質量專業指導和評估委員會,評估的反饋機制必須嚴格,使評估院校對存在的問題能及時糾正。

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完善保障機制。構建一套全方位、多元化的評價指標,包括專業理論課程、專業技能、實踐、思想品德等方面,不再是傳統單一的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指標。評價主體加人學生自己、用人單位以及社會輿論等各方面的評價。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3

摘要:現如今我國高等教育在不斷的加快發展程序,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且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績,當前的高等職業教育通過不斷的實踐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國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也隨著資訊科技和高職教育的發展而取得了較為長遠的成果。它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自我完善,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計算機專業是一門技術滲透到各個社會領域的課程,而且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對於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其不僅僅只滿足於會應用計算機操作計算機的人才,而且更要求有專業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到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的管理當中。所以本研究主要就基於專案課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的設計進行簡要分析,希望所得內容能夠為相關的教育領域提供可行的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專案課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

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對於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斷的提升,所以需要計算機專業的人員能夠更好地應用到各個行業當中,因此需要充分的對計算機的開發和利用進行開發,同時不斷地對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進行維護。基於以上情況,在對計算機進行應用的時候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需要實行平臺聯合崗位,並且將工作過程作為導向,設計以專業技術為主要的課程目標,以課程設定為主體的計算機開發模式的探索實踐,不斷地適應社會各個行業對計算機相關行業人員的需求,以此來促進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以滿足各個行業對於人才的需求。

1基於專案課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設計研究

在當前社會背景之下應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綜合的促進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不斷地符合課程開發的理論指導,並且在此根據之下提出以平臺聯合崗位,以工作過程作為嚮導,並將專案課程作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模式。平臺聯合崗位主要是指在確保學生綜合能力的前提之下,通過開設多個崗位方向的培訓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能夠儘量地確保學生做到一專多能。這樣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和就業能力,其中平臺主要是對計算機應用的技術專業學生進行行業通用技術和智慧的培養,可以有效地確保專業素質的提升,也能夠更好地使學生達到專業的基礎人才的要求[1]。崗位主要是按照相關的崗位設定嚮導的方向,嚴格的圍繞著技術智慧的培養,提升學生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達到專業的應用人才的要求。這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相關崗位和畢業生就業狀況以及學生的能力分析,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和學生的能力等諸多情況,都為我們將專業方向設定為軟體開發技術、網路技術和資訊化辦公技術的三個方面。在工作過程當中,做過程導向主要是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範圍之內做好計算機課程的開發,同時根據相關崗位的職業能力進行有效分析,並且不斷地整合相關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工作的過程作為一項基礎射擊訓練專案,並且建立起工作任務和工作支援以及工作技能的聯絡,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主體和直接體驗,同時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以教學內容為工作過程的導向,不斷地促使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同時積極地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的工作過程和學習機會。專案課程主要是一種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和組織學習為主要工作知識的課程模式,這種工作是典型的產品生產以及服務等專案為載體的設計。所以它具有明確的工作任務,也能夠有效地將工作內容和理論知識進行合理的整合[2]。所以這和企業的生產過程具有直接的聯絡,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和一定的範圍之下,有效地組織自己的學習行為,能夠明確的制定相關的學習計劃,收穫到較為有效的學習成果。高職計算機的應用技術專業課程,能夠理解成一個企業網站的建設和管理,它可以當做是一個資訊系統的軟體的開發過程,可以當做是一次會議材料的準備。

2專案化教學模式之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踐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程式設計是主要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這也是一個以工程實踐為主的專業。在專案化教學當中,它需要必要的工程應用專案作為支撐,同時也必須促使企業積極參與其中,不斷地發揮出企業的重要作用。要制定專案化的教學模式,促進人才培養,需要將企業因素和企業的相關方案實施並考慮進去。在制定專案化教學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其所涉及的問題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2.1課程體系的建立在建立課程題的時候,製作過程需要有專案化課程程式的參與,同時這又和其他的學科以及傳統課程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傳統的課程方面,因為知識點存在著相對獨立的情況,所以課程體系的設計只考慮知識點在內的邏輯先後關係,但是專案化課程卻主要以主線專案為主,而這有可能是跨學科系的[3]。舉例來說,比如說,一次為主的程式設計課程,它的課程主要是通過網頁設計和資料庫設計為主,同時也涉及,對於軟體工程和軟體測試等多個學科都有所涉獵,通過這些學科綜合組成一門課程,而且在專案進度和客廳之間沒有嚴格的先後順序。因此怎樣合理的優化其,促使他能夠更好地符合專案教學,這是課程體系制定的基於專案化人才培養的方案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2.2企業的參與專案化教學需要將專案作為載體,同時將工作任務作為驅動,這樣以專案的完成情況作為對教學模式進行考核的一個基礎點,那麼專案的目的就是將校學理論進行職業化,並做好相關的培養。企業是人才培養和質量效果評價的最終評價方,而企業的真實專案是專案化教學的專案基礎,因此制定專案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有企業的參與,那麼企業需要採用什麼樣的教育途徑實現人才培養方案,那麼就需要充分的對培養效果進行優化,這也是本研究所要研究的一些問題。2.3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專案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應該以專案作為主線,傳統意義上的教學主要是學科課程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去按照徐其先後的分散形式進行設計,不能更好地滿足教學的跨學科形式,對於企業來說也不無法做到企業的共同參與。所以研究合適的基於專案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專案。

3專案化教學模式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的問題研究

3.1基於工作過程構建專案化教學人才培養方案工作過程指的是個體完成一定工作任務而所需要的一個時間,它是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式。分析工作過程的著力點,不能夠完全等同於工作過程本身,而需要採用一定的技術和手段來對工作過程進行包裝與設計。這能夠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教學的需求,有時也可以使課程內容更好地和工作過程相統一。對IT軟體進行開發可以研究企業的調研,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主要涉及需求分析、UI設計、資料庫設計、程式碼編寫以及軟體測試等典型的工作。從從業人員具有能夠確定的網站功能和風格來分析,它可以根據網站需要來進行內部或外部的CSS樣式的UI設計,也可以根據網站功能進行相關的資料庫表的建立,通過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完成相關網站的開發和設計,可以根據所掌握的網站測試工具的方法以及核心工作的能力來進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專業主要需要依據基於工作過程的專案化教學模式對其課程進行領域的劃分,主要可以劃分為公共學領域,專業學領域和拓展學習領域等。這門課程需要和專案關係的課程劃分為外延輔助課程與及核心課程[4]。外延輔助課程主要是通過外延來提升網頁設計使得整體技能,拓展,其專業的就業出口。比如說photoshop的平面設計,比如說flash動畫的設計等等,核心課程主要是專業課程的核心,比如說php程式設計,資料庫的建模以及資料庫程式設計等等。在其構建工作過程當中需要做好課程體系的構建工作,需要明確企業參與以及研討和設計等。3.2需要不斷地強化校企合作的效能企業主要是專案的來源,而且一般都是為了謀求利潤的最大化,所以在進行專案設計的時候要兼顧企業的利潤,同時也要提升教學的最大效果。所以基於這個過程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同時與企業產生相關的共同點,又有效地促進企業生產效益,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分析能夠得出,當前計算機應用專業主要是課堂聯合工作室模型出現兩者相結合的,而課堂的教學主要採用了真實專案進行分割,它是一種有效的模擬教學。企業在共同的參與下進行專案的外包服務,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經驗,也可以在這種教育模式之下為學校提供有效的專案化實踐平臺,促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同時需要兼顧人才培養,傳統的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課程設計實施有效的並形式的開課方式進行教學。比如說photoshop平面設計和網頁設計進行共同的開課。這種開課主要是並行時的開口方式,它能夠有效地將知識點進行分散,同時將完整的專案集中在某個階段進行更好的知識點的支撐。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可以看出,計算機應用專業技術通過對分段式的教學進行應用,可以採用模組涵蓋知識點多少的形式,安排多名教師和設計人員共同參與,它能夠有效地集中分段式教學,這也可以使其教學更加地貼近生活場景,和工作任務的融合,也有利於學校以及企業之間的更好對接。3.3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分析需要通過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以此來形成提升階段性的課程內容,並且不斷地進行分解和重構,這能夠有效地實現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融合,最終形成專案化的課程。要不斷地和新興的產業緊密相掛鉤,實際不斷地形成一個“一主線二融合三階段”的課程體系,不斷地構建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平臺。要不斷地深化改革,以能力特點為主要特徵,通過專案實踐聯合崗位就業,做好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並且將專案課程作為核心載體,一課程實施作為重點,將校企合作作為校內外實訓的主要工作平臺。在此基礎上要不斷地健全評價體系,因為考核評價和定性定量相結合,需要重視考評的過程,在量化評價過程中不斷地對作品評價和競賽評價進行突出,以技能考核作為主要的考核方式。

4結語

高校的教育主要是階段性的職業教育,它主要需要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知識能力,而且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需要確保這批人才能夠將其知識體系合理地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所以具有實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基於專案課程為主的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培養,它能夠有效地幫助社會培養出各類的適應性人才,也能夠更好地提高人才的質量,使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可以對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了調整,也搭建了合理的課程結構體系,所以需要不斷地發揚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鄒華福,周楊萍.高職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科技資訊,20xx,21(21):54-55.

[2]王自榮,焦阜東.能動就業型高職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探析[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0(2):487-488.

[3]程真啟,高峰,倪偉.高職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0(3):572-573.

[4]李俊秀,馬應魁,王瑾,殷培峰,李泉.基於工學結合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13(17):535-536.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4

一、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目標與原則

應用本科是高職教育的一個層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鮮明的技術應用性特徵。在培養規格上,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不是學科型、學術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在培養模式上,應用本科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徵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重視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一)堅持市場導向,明確培養目標

市場營銷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工商企業及服務業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從事產品推銷、市場調研、客戶服務工作的應用性、職業型的創業者。學生應在具有市場營銷專業必備的市場調研、營銷策略制定與實施、產品與價格管理、渠道管理、促銷管理、銷售管理、網路營銷管理等營銷管理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應重視對學生基礎概念與基本理論、專業能力與通用能力的培養。

(二)重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在培養方案制定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由頂崗實習、專業公司實踐、因納特市場營銷軟體操作和實訓課程構成。

1、學生頂崗實習

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學期安排可實行四學期制,第1、2學期以理論教學為主,第3、4學期以工學結合及實踐教學為主,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學時比例接近5:5,進行頂崗實習,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頂崗實習可以分為畢業實習和第三、四學期的實習兩部分。在學生頂崗實習中,學生能夠出推銷員、營業員、市場調研人員、客戶服務人員等就業崗位的職業標準,教師也可以據此引入推銷員、營業員、客戶服務國家職業標準,根據不同的就業崗位,進行應用性、綜合性(整合性)、先進性和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改革。

2、專業公司實踐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為所有專業搭建平臺,倡導“開一個專業,辦一個實體,建設個會所,創一個品牌”。管理工程系目前有東亞旅行社和齊工商貿有限公司兩個專業實習,這為學生實習實踐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專業教師與專業公司負責人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市場調研活動、參加企業技術活動等,一方面提高了教師的“工程任務課程化”的課程設計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自身的素質。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針對專業公司的實踐及參與情況應體現一定的學時與學分。

3、因納特市場營銷軟體操作和實訓課程

軟體模擬教學是市場營銷專業實驗教學一種十分重要的形式,利用計算機所模擬和營造的情境,訓練學生作為營銷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營銷綜合管理能力。構建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重視軟體的應用。從大一開始到大四,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的實踐。實踐教學包括課內實驗(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獨立設定的實驗課程、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社會實踐、科技訓練、綜合論文訓練等多種形式。

(三)注重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應開設創新教育系列選修課、加強創新性實踐教學活動等措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創新教育落實到各個教學環節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

(四)優化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

在制訂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為實現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目標,應構建文理滲透、學科交叉融合、德智體美有機結合的.培養體系,將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科學地處理好理論與實踐、基礎與專業、先修課與後續課、知識與能力、繼承與創新的關係。為此,市場營銷專業即將安排跨專業選修、跨系別選修和公共選修課程。

三、對市場營銷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思考

(一)培養目標保持“三個一致”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應與社會需求一致,與學院培養目標一致,與行業標準相一致。

(二)堅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道路

校企雙方開展廣泛的合作,共同探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豐富充實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利用高校人才資源優勢,為一線企業技術人員開展培訓和專案策劃,實現校企合作共贏。

四、小結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設計,是組織教學活動、實施教學管理的主要依據,是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把握國內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規律與趨勢,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和社會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5

摘要:通過對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對相關指標進行量化分析,以職業市場為導向制訂出具有地域和專業特色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幾年的實施,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用人單位滿意度顯著提高;實踐證明:依據職業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制訂高職高專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就業

高等職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就業教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模式必須緊緊圍繞學生就業這個目標,滿足社會、經濟、崗位的需求的前提下制訂,最大程度地實現學生就業。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通過對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以就業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制訂了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就業率連續四年均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得到社會用人單位的認可。

1工程造價畢業生市場需求情況分析

1.1近三屆畢業生就業崗位流向調查

通過對20xx屆畢業生就業崗位專業流向問卷調查,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主要流向的崗位為建築工程造價員、安裝工程造價員、水利工程造價員、市政、裝飾、及園林造價員崗位。

1.2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調查

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指標設計為25小項,每小項分4個等級,評價標準和分值分別為:好,3分;較好,2分;一般,1分;差,0分;滿分為75分。25個小項規類分別歸為以下6個大項: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效果評價、專業知i,nvak平教育培養評價、能力培養效果評價、身體素質評價、內在素質評價和工作適應度評價。其中六項評價指標的得分情況分別如下:1O.58±0.46、8.204-0.33、10.40±0.41、5.70±0.28、3.50±0.42、0.70±0.35,調查資料為90個。

1.3畢業生專業對口率

通過對20xx屆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的問卷調查,畢業生專業對口率為74.4%。

2以職業市場為導向制訂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通過問卷調查後,將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新調整和設計,緊緊圍繞用人單位的需求、崗位的需求,以就業為核心制訂了適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2.1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總體目標

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總體目標為:與浙江省經濟建設相適應,面向浙江省範圍內的施工、建設、中介、造價主管部門等企事業單位造價員崗位,培養具有工程造價員職業能力的應用性人才。

2.2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

建築工程造價、安裝工程造價、水利工程造價是浙水專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崗位。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思路按照“一個核心,四大模組,多元拓展”方案進行,即,以造價員職業崗位能力為人才培養的核心;以土建工程造價員、安裝工程造價員、水利工程造價員、市政園林工程造價員為人才專業崗位技能培養模組;向建築工程管理與工程經濟兩個方向進行專業知識拓展模組的培養,實現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多方位就業的目標。

2-3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要求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專業知識水平教育培養評價度較好。對畢業生能力素質和工作適應度的評價較低。通過走訪眾多用人單位,具體分析了不同的崗位對知識、能力、技能等水平的需求,制訂了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具體的人才培養的標準:

2.3.1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要求:掌握應用寫作知識;b.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自然科學基礎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Ic.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d.瞭解我國基本國情及國家對建築行業的方針、政策及法規;e.瞭解水利、建築、裝飾、安裝材料及製品的名稱、規格效能、質量標準、檢驗方法、儲備保管、使用等方面的知識;掌握水利、建築、市政園林工程施工圖的識讀;掌握給排水、通風空調、電氣照明工程施工圖的識讀;掌握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的一般構造及施工工藝;掌握水工建築物的一般構造及施工工藝;掌握給排水、通風空調、電氣照明工程的系統組成、工作原理和施工工藝;£掌握建築工程造價、安裝工程造價、水利工程造價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方法;熟悉工程招投標的基本流程;熟悉工程造價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建設工程法規制度;昏掌握建築企業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瞭解建築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識、掌握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的一般內容和方法等相關專業知識。

2.3.2崗位基本技能要求:a.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一定的應用文寫作能力;b.熟悉施工組織設計檔案的擬定Ic.熟悉計算機應用,掌握ofice辦公軟體,能用計算機完成各類文書處理、表格設計和資料處理等工作;熟悉相關工程造價軟體的操作;d.能結合建築工程、安裝工程、水利工程施工生產活動過程,從事工程造價計價和控制工作。e.具有良好溝通與協作能力。

2.3_3崗位綜合技能或技術應用能力要求:具備編制工程技術標書的能力.b.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工程統計主要指標的計算和初步分析,能在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中依法辦事案例分析.c.具備工程造價商務標書編制的能力;d.具備土建、安裝、水利造價員的基本技術與技能。

2.3.4執業素質要求:注重自身修養。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b.具有勇於開拓的創業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c.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真誠奉獻社會的意識;d.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變革,具有靈活的社會適應能力.e.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資訊獲取能力,在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f-具有勤于思考、不斷探索新知識、勇於創新的意識與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2.3.5職業資格證書要求:學生畢業時除獲得畢業證書外,並要取得至少一種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有:造價員、施工員、資料員、質檢員、材料員、監理員等。

根據上述具體標準,合理科學地規劃了三年教學的學習內容,在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環節上緊緊圍繞上述標準,制訂了詳細周密的課程名目、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考核指標,並編制了各種教材、指導書、任務書等等。

2.4人才培養方案科學性評價指標

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否科學、適當,最終以三項評價指標來檢驗其合理性:畢業生就業率、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畢業生專業對口率。

2.5文中資料和資料的統計學處理方法

研究中所涉及的資料均採用spssl1.0統計軟體進行處理,p

3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前後的比較分析

3.1調整前後就業率的變化

20xx至20xx年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就業率分別為98.8%,98%、98.6%,就業形勢良好。

3.2調整前後畢業生就業崗位流向分析比照

20xx至20xx屆三屆畢業生就業崗位逐年向建築造價員、安裝造價員、水利造價員、市政造價員、裝飾造價員、園林造價員遞增,集中在建築、安裝、水利三個造價員崗位。

3_3調整前後畢業生用人單位滿意度評價分析比照

近三年用人單位對浙水專工程造價畢業生的六項評價指標分值均有所上升,其中能力培養指標上升最快,由此引發畢業生對工作的適應性的評價也在逐年遞增。

3.4調整前後專業對口率比照

20xx至20xx屆學生專業對口率分別為74.4%、83.91%、86.05%。

4對高職高專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一些思考

4.1現狀及問題

工程造價具體業務的操作具有非常鮮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其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應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和行業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建立在合理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上,如何制訂符合本地區要求的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必須摸清畢業生的流向和崗位需求情況,而這種資料資訊的收集必須是及時的、新鮮的,對資料處理要體現嚴肅性和科學性,要使用必要的統計處理方法,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制訂工作上尚缺以上的操作。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指標設定的合理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雖然每個地區每個企業對人才滿意度均有相同性,但也要考慮到地域和企業對人才期望值的個別需求,因此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的設定也兼顧到地域、企業的個別性。

4.2經驗和體會

浙水專從20xx年開始,每年都進行畢業生就業情況系列調查,同時走訪用人單位,根據本省工程造價專業發展的行情,及時調整我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並及時調整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結合每個學生即將從事的崗位來確定該學生的畢業設計任務和題目,對於就業崗位已明確的學生結合其畢業實習、頂崗實習的其體工程確定畢業設計任務和題目,通過兒年的執行,畢業生就業率顯著提高,用人單位滿意度不斷上升,畢業生專業技能水平逐年提高。

4.3結論

科學準確的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特色辦學模式、教學計劃的動態管理是高職高專院校提升教育質量、走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依託行業、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依據就業需求制訂高職高專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6

【摘要】隨著軌道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本文通過對當前軌道交通行業大環境及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研究,力求找到在專業教學中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軌道交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

隨著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在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規劃、建設、運營、經營等各環節都缺乏高素質的群體。面對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養出適應新形勢需要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項課題。通過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我院現狀進行分析,確定了“厚基礎、強能力”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1 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態勢及人才需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迅速建設、發展,到20xx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5萬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鐵路達3萬公里;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建成總里程達 6000多公里 ,到20xx年底,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部分地區和領域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

交通運輸行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促使該行業急需一批在鐵路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部門從事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踐應用型人才,而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用人需求量也很大,其供求緊張關係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平衡,呈現一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隨著科技技術含量的提高,辦公自動化程度的全面實施,將會對鐵路、地鐵員工的素質、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背景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模糊、定位不明確。[2]部分本科院校大多重視學術型人才,而輕視應用型人才。部分高校明確提出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可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卻按照學術型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模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定位,學的知識多而雜,最終使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應用性不強。

2)實踐教學力度不夠。目前部分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由於理論教學大多采用以課堂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實施起來輕車熟路,教學成本較低;而實踐教學對場地裝置有較高的投入還要不斷探索創新,因此部分高校對於模擬模擬教學、現場教學、校企合作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則較少採用,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鍛鍊不夠。

3)師資力量薄弱結構不合理。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師資隊伍整體薄弱,缺少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需要一大批熟悉業務和專業知識的“雙師型”教師,而大部分高校教師多年從事理論教學工作,缺乏在相關行業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往往不能落到實處。

(2)我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陝西省唯一一所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當前,同類重點高等院校注重理論知識及學術研究,實踐技能相對薄弱;而同類高職院校雖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理論知識卻有侷限。交通運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很強實踐性、應用性的專業學科,專業性質和將來的職業都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我院在交通運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上,始終堅持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注重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與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厚基礎、強能力”的培養目標必然成為人才培養內容的重中之重。

(3)我院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平臺及有力措施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按照“彰顯特色、系統整合、合眾舉一、各盡其能”的建設思路,集中全院各種資源支撐軌道交通大系統建設。

我院“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地鐵車輛結構與運用實訓基地”分別被確定為“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和“省級高職示範性實訓基地”。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設有城軌行車排程指揮實訓室、城軌綜合模擬駕駛實訓室、安檢實訓室、旅客自動售、檢票系統實訓室等;軌道交通綜合實踐基地新建了425米電氣化鐵路線路,配套了“交院號”電力軌道車、貨運油罐車、貨運敞車、客運空調軟臥車,以及渼陂車站、牽引變電所、行車排程室、檢修棚、綜合檢修工區、通訊訊號系統等,完全滿足學生的實訓、實習的需要,學生可以在基地實踐不同的崗位角色,鍛鍊和提高業務操作水平,可以模擬不同的裝置故障、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處理作業流程,實現特殊作業的鍛鍊。另外,學院還投資建設了TDCS鐵路行車排程指揮實訓系統,同時,還在校外企事業單位建設有22個實習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的建設,將為交通運輸專業進一步推進理實一體化與實訓教學發揮更好的作用,也為我院實現真正有特色的實踐應用型人才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內容及方法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內容

1)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我院組織教師和學管人員到新豐鎮、西安西站、寶雞車站、戶縣車站等地實地學習,組織專業教師到西安鐵路局、西安地鐵等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崗位設定、崗位技能要求進行調研,確定培養目標。

2)改革傳統課程設定模式和教學內容,構建應用型教學體系根據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學生崗位能力要求及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教學計劃、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及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改變了傳統課程體系設定模式。

3)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專業教學的關係中,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專業課教學中佔據基礎地位,這是由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功能所決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專業教學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礎,為專業教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在專業教學中應加強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2)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方法

1)通過就業單位的資訊反饋找準培養方向;同時通過對其他同類高等院校交通運輸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找準我院存在的問題,增強課題研究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實踐價值和推廣價值。

2)採用問卷調查法對採用新的實訓大綱和教材、評價體系的學生和教師進行效果調查,及時調整方案和修改實訓內容,保證我院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

3)對我院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分別採用上述新人才培養方案和傳統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效果對比。兩個年級的課程設定、教學環境和授課教師均相同。期末考試按教學大綱要求命題,實行教考分離,採用同樣的試題及實訓模組進行考評,對比教學效果及實踐動手能力。

4 總結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在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上也僅初步確定了研究內容及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及教科研工作中,需進一步加強研究,在實踐中實現“厚基礎、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7

根據財政部和市財政局印發的會計行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為加大高階會計人才培養力度,高階會計人才緊缺難題,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以培養會計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為引領,以培養高階會計師、總會計師為重點,以培養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為基礎,建設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梯次遞進銜接的會計人才隊伍,全面提升我市會計人才隊伍業務潛力和整體素質,為推動科學發展、富民興渝帶給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要求,到20xx年分類培養:精通會計業務、精於財務管理、有較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操作潛力很強的會計領軍人才350人(其中:力爭入選全國會計領軍人才50人,具有國際資格的.註冊會計師50人);會計業務嫻熟,善於財務管理,職業決定潛力強,操作潛力強的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階會計人才及總會計師20xx人;加大高階會計師、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培養,屆時佔會計人員的比例西部。

三、遴選條件和程式

會計領軍人才。取得高階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含透過高階會計師資格考試),或者取得註冊會計師資格執業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職稱(含會計學博士畢業工作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財務部(科)負責人或後備骨幹。本人申報、單位審查推薦;由市財政局組織對財會、英語和綜合知識進行考試;再面試、綜合審查評選;商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確定培養人選。

會計青年英才。取得會計師、註冊會計師、講師等專業技術資格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獲得全國會計師考試金銀榜的考生,條件可適當放寬。人選確定方法同會計領軍人才。

國內高階會計人才。選取企事業財務部(科)長以上、高階會計師,年齡55歲以內,由本人報名、單位推薦,根據每年培養計劃,綜合平衡確定培養人選。

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貼合財政部規定報考條件的會計人員。

四、培養措施

完善正高階會計師考試評審方法、資料,適時增加正高階會計師評審數量,提升正高階會計師質量。

加大高階會計人才培養,按照國內水平設定培訓資料,強化管理、理論、綜合潛力培養。對優秀學員頒發榮譽證書;優秀人才納入市委組織、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庫管理;向有關部門推薦使用。

結合會計師年齡、學歷、職務和從事財會工作年限等,修訂完善報考評審高階會計師資格條件;鼓勵我市高等院校開展高階會計師專業知識考前學習培訓,用心參加全國高階會計師專業考試;總結完善高階會計師評審辦法,強化專業技能、綜合知識和實際工作潛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階會計師數量,提高質量;強化高階會計師綜合潛力再提升,結合高階會計師年度繼續教育,完善培訓方式和資料,明確學習任務目標,增強學習自覺性。

實行自主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市財政局指導市註冊會計師協會制定考前學習培訓、考試合格激勵、選送註冊會計師到市內外培養提高和引進註冊會計師的激勵政策規定。

鼓勵我市貼合條件的廣大會計人員參加高校、網校專業學習培訓,用心參加全國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選取優秀院校、網校供會計人員選取學習;對參加全國會計師考試獲得金銀榜的會計人員給予表彰。

五、組織實施

由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組成市高階會計人才培養領導小組,負責研究決定全市高階會計人才重大培養政策,指導市高階會計人才的培養。

高階會計人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負責制定市高階會計人才培養具體實施辦法,組織開展市高階會計人才選拔,在市內外高等院校中選取培養機構,指導監督培養院校設計培養方案、實施培養和管理,向領導小組彙報全市會計人才培養工作。

培養院校協助市財政局做好學員選拔、面試工作;具體負責培養資料設計、培養教學、調研指導、考核管理,全面落實市高階會計人才綜合潛力素質提升,培養狀況報告等工作。

各區縣組織、財政、人力社保部門,市級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加大宣傳力度,認真做好優秀會計人才推薦上報工作,營造支援人才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8

一、高職院校商科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區別於普通本科院校的主要特色就在於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創新。當前,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過程中,由於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暴露出一些問題。商科類專業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認識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管理者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認識還不足,觀念較為陳舊,認為高職大學生基礎薄弱,無資金、無場地、無經驗,不具備創新創業的能力。他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只是簡單地進行就業創業形式分析和短期的理論指導,認為不必要花大力氣來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技能,缺乏對高職學生在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等方面的指導。

2.專業課程體系設定不合理

商科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借鑑了普通本科的模式,缺乏自己的特色,通常還是一年級僅僅開設普通適用的公共基礎課,大二教授商科類專業基礎課,大三安排實習實踐活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時間短而且晚。課程體系中幾乎沒有涉及創新創業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安排和內容。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靈活性和針對性,不利於商科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3.合作培養機制不靈活

商科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具有一定的社會性,不能侷限於校內教學和研究。傳統教育培養人才的模式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封閉的學校教育難以培養出出類拔萃的創新創業人才。當前,高職院校還沒有主動與政府、企業、社會構建聯動機制,廣泛的社會資源還沒有很好地被利用起來,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支援體系還不健全。

4.雙師型隊伍建設機制不完善

由於近年來高職院校規模擴張過快,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盡如人意。高職院校原有的教師疲於應付整天的課堂教學,沒有精力去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開發研究和實踐;新進的教師大多缺乏經驗,參加培訓的機會少。商科類專業的教師實踐能力普遍較差,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嚴重製約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5.專業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不健全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對質量評價己經較為重視,但是還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就商科類專業的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而言,一是監控與評價體系缺乏真實的行業評價和監控,企業參與的程度小,企業評價的可操作性和真實性還不盡如人意,存在學校質量評價體系與企業、行業需求脫鉤的情況。二是評價的方法和監控的手段單一,很多環節評價和監控不到位,管理鬆散,嚴重影響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效。

6.專業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不濃厚

文化薰陶是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手段。然而,許多高職院校還僅僅將其重要性掛在嘴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還是安於現狀,培養循規蹈矩、甘於平庸的一類學生。商科類專業學生應該是富有朝氣、不畏艱難、勇於探索的中堅力量,如果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那當代大學生的協作精神、創業精神、創新精神將會大打折扣,勢必影響到整體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二、完善高職院校商科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保障機制的對策

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的振興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了保證商科類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從多個方面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

1.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新時代的社會急需創新創業人才,商科類專業涵蓋面廣,從工商管理、經濟貿易、財務會計到商務英語、金融、文化教育等多個專業,商科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以能力為本位,學訓合一的培養模式。俗話說,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只有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才是商科類專業實施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

2.確定適合商科類專業的培養目標

商科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側重在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創業知識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具體而言,就是為了適應社會競爭的需要,要強化學生創新思維訓練,重視其個性發展,注重其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從政府、學校、企業三個方面的需求出發,共同確定商科類專業的培養目標。

3.調控好商科類專業的專業設定和課程設定

專業設定和課程設定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項複雜的教育實踐活動。為適應人才市場的不斷變化,高職院校商科類專業要進行廣泛的市場結構調研,合理分析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發揮政府的巨集觀調控作用和企業的引導作用,協調好政府、企業、學校三者的關係,吸引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用發展的眼光來進行專業設定和課程設定,擴大創業實踐能力課程,增加特色專業課程,合理設定專業課程和調整專業結構。

4.建設好富有商科類專業特色的實習實訓基地

商科類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要本著多元化建設主體的原則,緊密聯絡企業,積極探索校內校外產學研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爭取建設資金和人才支撐,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企業和政府資源,建設富有區域高職特色的商科類實習實訓基地,將實踐教學、生產和培訓相結合,培養職業素質好、專業創新技能強的人才。

5.打造高素質的'雙師隊伍,加強創新型教師的選拔和培養

當前社會,高職院校教師肩負著培養創新技能人才和推進改革創新的多重任務。雙師教師隊伍的質量和數量嚴重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政府、企業、學校要加強創新型教師的選拔和培養,多為高職教師搭建學習平臺,積極創設條件,鼓勵高職院校教師勤於學習,勇於探索,增強培養創新型人才和服務經濟社會建設的能力。

6.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

國外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實踐經驗證明:文化薰陶對創新創業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高職院校要培育有助於創新活動的文化精神,包括寬容精神、競爭意識、團隊和合作、誠實守信、公正平等、恪守創新等精神以及專心致志的敬業精神;要營造有利於創新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人際文化氛圍;高職院校要營造良好的物質文化環境,建設佈局優美的環境和良好的硬體設施,全方位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

7.促進校企合作法規的完善和實施

政府應該出臺政策和法規,在扶持校企合作發展中應發揮引導、保護和監督作用,要制定有效措施保護企業和學校利益,鼓勵學校和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充滿活力的辦學體制和育人機制。比如,20xx年2月1日正式實施的《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實施辦法》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寧波的職業教育發展成果與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8.構建鼓勵創新的人才考核制度,建立商科類專業多元化評價體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提出要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要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高職院校要制定適用於高職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評價體系,針對商科類專業的專業特色,強化對實踐能力的考察,同時,做好監督、調整和反饋資訊,促進商科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並高效執行。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9

由於本次實施的是新的人才培養方案,難免會在實施前的準備工作和實施過程中缺乏經驗,造成在實施細節上不夠連貫,以下是“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一、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汙染治理、環境修復、環境管理、環境規劃與評價工作的高階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所培養的學生應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政治理論水平;遵紀守法,身體健康,敬業愛崗,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等基本素質。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瞭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瞭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背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以及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獲取相關資訊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以及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7)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專業特色

本專業設定汙染預防與控制、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等兩個專業方向。重點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突出在水汙染控制工程方面的特色,並且具備環境評價、管理綜合的能力。

四、支撐學科

化學、生物學、環境自然科學、環境技術科學、環境人文社會科學。

五、專業主幹課程

環境化學、環境監測、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學概論、環境生態學、水汙染原理與工藝、化工原理、環境毒理學、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學、生態學

六、修業年限

四年(彈性修業年限3-8年)。

七、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

八、畢業總學分要求

本專業須修滿指導性教學計劃中規定課程總學分160學分,其中必修課93.5學分,選修課39.5學分,集中性實踐環節27學分,方準畢業。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0

一、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

(一)培養目標

面向風險管理及保險行業,培養具有良好的風險管理基礎和保險業務知識,能夠從事風險管理、保險實務和保險監管等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保險專門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2、較好地掌握專業領域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掌握相關學科知識,熟悉相關政策和法規,具備從事保險相關職業要求的知識和技能,符合行業高層次人才的資格認證要求。

3、較好地掌握計算機及資訊工具運用技能,具備較強的統籌決策、組織管理和業務實施能力,能夠組織保險相關工作的執行、協調與管理,符合監管部門規定的任職要求。

4、較好地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閱讀外文專業資料,使用外語開展保險相關工作。

二、招生物件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三、學習方式與年限

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非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其中累計在校學習時間不少於1年。

四、培養方式

(一)採取校內課程學習和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進行多學科、寬口徑培養。招生院校應建立適合不同培養方向的'校外實踐基地,鼓勵採用頂崗實習形式開展實踐教學。

(二)成立由校內導師和校外專家共同組成的導師組,或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發揮集體培養作用,吸收企業與行業組織或監管部門中具有高階職稱的人員參加論文指導工作。

(三)鼓勵案例教學並逐步增加在教學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聘請有實踐經驗的業務專家、企業家和政府官員開設講座或承擔部分課程。

(四)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包括考試、作業、案例分析、課堂討論、撰寫專題報告等。

(五)加強實踐環節。

五、課程設定

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不少於 33 學分。

(一)必修課程(15學分,含學位公共課)

1、政治理論類課程(2學分)

2、外語(3學分)

3、保險學研究(2學分)

4、保險法律制度與監管政策(2學分)

培養單位可根據培養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設定每門課程均為2學分的三門專業必修課。

建議培養單位將巨集觀經濟政策、合同法、風險管理研究、保險財務分析、保險數理基礎作為專業必修課。

(二)選修課程(12學分)

選修課程包括限選課(4學分)和任選課(8學分)。

培養單位可根據培養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設定每門課程為1-2學分的任選課。任選課應根據培養目標要求進行設定,通過不同系列課程組合的選單式課程,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多元選擇。

鼓勵培養單位將我國保險及相關行業中高階從業人員資格考試課程或國際保險業及相關行業普遍認可的專業資格考試課程作為開設任選課的選擇範圍。

(三)實踐教學(6學分)

實踐教學包括課堂模擬實務教學和校外實踐基地及企業實習,校外實踐基地及企業實習為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實踐教學累計不少於 1學年。

六、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要突出學以致用,體現學生運用保險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創新和實用價值。論文形式可以是研究報告、調研報告或案例分析報告等。

論文評閱人中至少有1位是校外專家。答辯委員會成員中必須至少有1位具有豐富的保險實務和風險管理經驗且具有高階專業技術職稱的校外專家。

七、學位授予

完成課程學習及實習實踐等培養環節,取得規定學分,並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稽核,授予保險碩士專業學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1

1 我國高校金融專業的研究現狀

我國金融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極強的理論素養、實踐能力,並且富有國際化的創新意識的全能型人才,但是由於我國部分金融院校長期以來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定位尚不清晰,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學以及教育資源等多方面的建設較為欠缺,導致高校金融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很難找到與之相適應的工作,同時金融市場難以招聘到人才,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學生、金融市場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學生難以滿足金融市場的用人需求,而學生也面臨著就業難的局面。如何提高金融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又滿足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這就要求將校急需對金融專業現有的教學模式、管理制度等進行改革創新,將高等院校的教學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能夠從市場需求出發,達到國際化的金融水平,進而滿足金融行業的用人需求。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金融專業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金融專業教學現狀

首先,部分高校的金融學專業缺乏強有力的高素質教學團隊,或者現有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影響。雖然很多金融院校也在進行教育改革,更新教師團隊,增加金融教師的比例等,但是大部分的金融教師都是從金融院校畢業直接應聘到學校教學,這類教師缺乏足夠的金融經驗,加之從金融企業、部門等聘請的教師有限,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力量不足,影響教學質量。其次,金融專業的課程具有技能性、技術性以及實用性等特點,按理說對學生的吸引力應該比較強,但由於教師的授課模式枯燥、單一,從而大幅度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位置,老師注重講述,不注重學生的實踐培養,導致學生長期被動地接受知識,再加上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久而久之就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所以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

1.2 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現狀

目前,高校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管理制度較死板,缺乏靈活性,因此創新教學管理模式,重視課堂網路教學、課堂討論以及課後作業等有效融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也要遵循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理清金融專業教學的基本思路,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新增教學內容以及設定合理的教學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及手段等各個方面,實現金融人才培養的目的 。

2 金融專業管理制度現存的幾個問題

2.1 教學管理模式單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金融專業,主要採取課堂教學的模式,雖然也藉助了多媒體等手段,但高校的現代化教學優勢並沒有被充分體現出現,也未對師生之間的科學互動給予重視,使得案例教學、實際調研等沒有落到實處,而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方面缺乏培養,進而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2.2 教學管理競爭機制缺乏

良性競爭能夠促進金融教師中和水平不斷提高,而金融專業教學管理中缺乏合理的競爭制度,而且師資人才引進制度欠缺,使得教師之間無競爭壓力,難以發揮益性競爭的效果。此外,部分教師熱衷於科研,這就會分散一定的教學精力,加之輔教人員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嚴重影響[3]。

2.3 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

對教師教學質量進修科學評價,並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為教學質量提供基本保障。部分高校雖然建立了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但並沒有落到實處,再加上配套制度的`缺乏,例如資訊化評教制度、評價結果量化考核以及評價結果公開制等,不利於教學水平、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 金融專業教學管理的改革路徑

3.1 對高校金融專業的教師團隊建立長效機制

針對高校金融專業培養學生的目標,可以從引進教師、保障教學質量兩方面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應根據教師團隊的需求建立教師團隊的管理制度,將教師分為固定編制、流動編制兩大類,其中固定編制可以按照專職教師、實驗人員、管理人員等崗位進行分類,進而確保教師團隊的可持續性;其次,為了激發教師教育熱情,高校需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同時將配套制度建設完善,例如學生評價機制等,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也可以通過其他專業人員進行評價,然後由學校根據評價結果為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與懲罰[4]。

3.2 創新學生實踐制度

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激勵其參與到創新實踐當中,高校應當結合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改善學生創新實踐的激勵制度:第一,加強建設學術科技、創新創業機制。高校可以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及創新教育等實踐基地、平臺,並且為該機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獎勵機制來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新及實踐專案當中,比如建立一套與創新實踐有關的評價制度,並且對積極參與其中的學生給予實質性的獎勵,對具有一定創新成績的學生給予特殊獎勵,例如學習成績加分、成績對等替換學分等機制或者免除學生選修其他課程等,通過一系列的鼓勵,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的熱情與積極性。第二,不斷深化並改革學生的獎學金機制。高校可以積極爭取更多社會支援,藉助捐贈、輔助等手段設立更多獎學金專案,加強學習獎學金對學生的積極制度,並不斷擴大受激勵的群體。比如學校可以與一些金融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通過校企合作的平臺針對金融專業學生設立相應獎學金,藉助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經驗,有助於其將日常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進而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牢固基礎[5]。

3.3 建立教學質量監督、控制、評價制度

第一,高校可以設立一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邀請3~4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授來成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專門對教學質量進行研究、評價。同時負責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教學管理措施,並對教師的日常教學質量展開抽查及評價,這樣有助於及時發現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便於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來解決教學問題;第二,對教學質量實行量化考評,有教學質量管理中心制定金融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考評方法,對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指導、畢業設計等進行考察,加強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監督與評價,然後根據教師的教學效果時實施量化考評,進而金融專業的教學質量實施綜合評價,有助於教師團隊綜合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增強金融專業的師資力量[6]。

4 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承擔著向國家、向社會輸送人才的責任,應當重視對人才綜合素質、專業技能的培養,從而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隨著國際金融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金融專業教學更應當以金融市場需求為教學出發點,加強對學生的教學及管理,通過制定相關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強化教師的教學意識。合理、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能夠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所以高校金融專業應當給予重視並不斷對現有的管理模式、教學方法等進行創新,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金融專業學生全面發展,進而為國家、社會等培養出更多具有極強的創新、實踐能力且具有國際化金融水平的人才,為我國的金融行業注入更多新鮮活力,以促進金融行業穩定、持續地發展。金融學作為一門經濟類學科,其教學效果一直備受關注,可以說金融與我國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聯,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金融行業的發展推動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增長。金融學與國家未來經濟戰略需求、社會發展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而金融人才的緊缺也會對金融市場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高校金融專業承擔著向國家、向社會輸送金融人才的責任,對於全能型金融人才的培養,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基於我國金融市場迅猛發展的現狀以及對金融人才的緊缺,金融院校應務必加強教學管理力度及教學改革創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培養金融專業的學生具備極強的創新及實戰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及專業能力,便於向國家金融市場輸送大批全能型金融人才,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穩定、持續發展。

1 我國高校金融專業的研究現狀阿

我國金融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極強的理論素養、實踐能力,並且富有國際化的創新意識的全能型人才,但是由於我國部分金融院校長期以來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定位尚不清晰,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學以及教育資源等多方面的建設較為欠缺,導致高校金融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很難找到與之相適應的工作,同時金融市場難以招聘到人才,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學生、金融市場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學生難以滿足金融市場的用人需求,而學生也面臨著就業難的局面。如何提高金融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又滿足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這就要求將校急需對金融專業現有的教學模式、管理制度等進行改革創新,將高等院校的教學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能夠從市場需求出發,達到國際化的金融水平,進而滿足金融行業的用人需求。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金融專業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金融專業教學現狀

首先,部分高校的金融學專業缺乏強有力的高素質教學團隊,或者現有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影響。雖然很多金融院校也在進行教育改革,更新教師團隊,增加金融教師的比例等,但是大部分的金融教師都是從金融院校畢業直接應聘到學校教學,這類教師缺乏足夠的金融經驗,加之從金融企業、部門等聘請的教師有限,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力量不足,影響教學質量。其次,金融專業的課程具有技能性、技術性以及實用性等特點,按理說對學生的吸引力應該比較強,但由於教師的授課模式枯燥、單一,從而大幅度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位置,老師注重講述,不注重學生的實踐培養,導致學生長期被動地接受知識,再加上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久而久之就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所以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

1.2 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現狀

目前,高校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管理制度較死板,缺乏靈活性,因此創新教學管理模式,重視課堂網路教學、課堂討論以及課後作業等有效融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也要遵循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理清金融專業教學的基本思路,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新增教學內容以及設定合理的教學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及手段等各個方面,實現金融人才培養的目的 。

2 金融專業管理制度現存的幾個問題

2.1 教學管理模式單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金融專業,主要採取課堂教學的模式,雖然也藉助了多媒體等手段,但高校的現代化教學優勢並沒有被充分體現出現,也未對師生之間的科學互動給予重視,使得案例教學、實際調研等沒有落到實處,而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方面缺乏培養,進而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2.2 教學管理競爭機制缺乏

良性競爭能夠促進金融教師中和水平不斷提高,而金融專業教學管理中缺乏合理的競爭制度,而且師資人才引進制度欠缺,使得教師之間無競爭壓力,難以發揮益性競爭的效果。此外,部分教師熱衷於科研,這就會分散一定的教學精力,加之輔教人員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嚴重影響[3]。

2.3 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

對教師教學質量進修科學評價,並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為教學質量提供基本保障。部分高校雖然建立了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但並沒有落到實處,再加上配套制度的缺乏,例如資訊化評教制度、評價結果量化考核以及評價結果公開制等,不利於教學水平、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 金融專業教學管理的改革路徑

3.1 對高校金融專業的教師團隊建立長效機制

針對高校金融專業培養學生的目標,可以從引進教師、保障教學質量兩方面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應根據教師團隊的需求建立教師團隊的管理制度,將教師分為固定編制、流動編制兩大類,其中固定編制可以按照專職教師、實驗人員、管理人員等崗位進行分類,進而確保教師團隊的可持續性;其次,為了激發教師教育熱情,高校需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同時將配套制度建設完善,例如學生評價機制等,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也可以通過其他專業人員進行評價,然後由學校根據評價結果為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與懲罰[4]。

3.2 創新學生實踐制度

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激勵其參與到創新實踐當中,高校應當結合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改善學生創新實踐的激勵制度:第一,加強建設學術科技、創新創業機制。高校可以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及創新教育等實踐基地、平臺,並且為該機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獎勵機制來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新及實踐專案當中,比如建立一套與創新實踐有關的評價制度,並且對積極參與其中的學生給予實質性的獎勵,對具有一定創新成績的學生給予特殊獎勵,例如學習成績加分、成績對等替換學分等機制或者免除學生選修其他課程等,通過一系列的鼓勵,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的熱情與積極性。第二,不斷深化並改革學生的獎學金機制。高校可以積極爭取更多社會支援,藉助捐贈、輔助等手段設立更多獎學金專案,加強學習獎學金對學生的積極制度,並不斷擴大受激勵的群體。比如學校可以與一些金融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通過校企合作的平臺針對金融專業學生設立相應獎學金,藉助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經驗,有助於其將日常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進而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牢固基礎[5]。

3.3 建立教學質量監督、控制、評價制度

第一,高校可以設立一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邀請3~4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授來成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專門對教學質量進行研究、評價。同時負責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教學管理措施,並對教師的日常教學質量展開抽查及評價,這樣有助於及時發現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便於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來解決教學問題;第二,對教學質量實行量化考評,有教學質量管理中心制定金融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考評方法,對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指導、畢業設計等進行考察,加強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監督與評價,然後根據教師的教學效果時實施量化考評,進而金融專業的教學質量實施綜合評價,有助於教師團隊綜合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增強金融專業的師資力量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2

教高[20xx]16號檔案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種型別,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職人才培養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壓縮,也不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拔高,而是培養掌握必備知識結構、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擁有較強技術應用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的高素質的複合應用型人才。因此,在確立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緊緊圍繞高等性與職業性共融的主線,以素質培養全程化、能力培養對應化、崗位選擇多元化的思想為指導,加以正確定位、認真設計、穩健落實。

一、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一)高等性是高職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定位的基準

商科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屬於高等教育的範疇,其人才的培養定位應以高等性為基準,但它絕不等同於商科普通高等教育連鎖經營管理的高等性。199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修訂通過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把高等教育劃分為5A、5B兩個型別,5A類是理論型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進入高階研究專案或從事高技術要求的專業;5B類是實用技術型的教育,“主要目的讓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或行業,或某類職業或行業所需的實際技能和知識”。按此歸類,我國現階段以文化知識延伸、學術研究為主的學術、教育型大學本科及研究生的培養當屬5A教育;以技能操作、技術應用為主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當屬5B教育。因此,商科高等職業教育的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不是商科普通高等教育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壓縮”,而是相對獨立、互相補充的兩套人才培養模式,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商科高等職業院校更強調學生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的培養,更強調知識、技術的應用性而非創造性。

(二)職業性是高職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定位的根本

由於職業教育鮮明的職業屬性,就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能力要求的特徵,主要體現在:與工程技術類高職院校相比,商科類高職院校的技能更具有柔性而非剛性的特徵,更強調工作實踐的層級積累和人際交往、團隊合作等社會能力的培養。此外,同一職業屬性的內部還具有層次性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工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活動範疇的限制呈現出層次性的特點,集中表現為工作過程的複雜程度的高低和所需知識深廣度的多寡。所以,即使同屬商科類的職業教育,商科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也不是商科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拔高型”。兩者的區別在於後者是純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注重某一特定崗位操作能力的培養,只需把握經驗層面的工作過程即可;高等職業教育是技術性人才的教育,除具備特定崗位的操作技能外,還需掌握相當的理論知識,注重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有能力駕馭策略層面的工作過程。

由此可見,高等性與職業性是高等職業教育不可缺失的兩特性,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既不同於中專純技能型人才培養,也不同於本科或研究生創造性的高階管理型人才的培養,它的人才培養目標應是零售企業服務管理一線中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掌握一門以上操作技能,能夠在零售服務工作中從事多崗位的複雜性和關鍵性的勞動,能夠有效帶動和組織協調其他人員完成目標任務,能夠將最新的理論、設計、技能要求成功變成高品質、高效益的服務管理的高素質複合型技能人才。所以,高等職業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基準就是:連鎖經營企業服務第一線門店店長、大型綜超各部門經理、總部各部主管等。

二、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思路

人才培養方案就是在明確了“培養什麼人”以後,圍繞“怎麼培養人”這一中心而展開關於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策劃分析,包括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架構體系、具體課程設定等要素。只有建立科學、系統、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才能確保人才培養模式的正確實施、培養目標的最終實現。筆者認為,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方案應按以下思路進行設計:

(一)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促學生全面發展

將職業素質的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過程的'始終,重點突出對學生定向效能力(解決學生的就業)與可遷移效能力(解決學生的發展)的培養。職業素質又分三個層次,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應具備的三個基本素質:“為人的基本素質”(做人)、“為職業人的基本素質”(做職業人)、“為專業技術人才的基本素質”(做有專業特長的職業人),三者之間呈現出層層遞進、不斷深入的趨勢。

(二)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構建、完善課程體系

職業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是一種普遍的、可遷移的、對勞動者的未來發展起關鍵作用的能力,是勞動者在工作情境中綜合應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所以又被稱作“可遷移能力”、“專業技術能力”或“專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架構應以學生通識能力的培養為導向,專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這裡的專業能力是指完成工作任務所採取的動作、行為和所需的知識,突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應用型特徵。 (三)按照實際工作的相關性而非知識的相關性來設定課程,將實踐課程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

在課程的設定中,實踐課程解決“怎麼做”,理論課程解決“為什麼這麼做”,實踐課程與理論知識課程相輔相成。因此,能力型課程體系下的課程設定不是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對原有理論課程的深淺、實踐課程的多少進行調整,而是在新的課程體系中要突出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使理論知識從屬於實踐,形成以專案課程為主體,工作任務引領理論教學的新的課程設定。

(四)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工學結合包括以下三個階段:課程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即通過校內綜合模擬實訓、校外基地實訓以及到相關企業工作實習,讓學習者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環境去體驗不同工作崗位的職責及技能要求,瞭解企業各部門的協調運作流程,逐步完成從學生到合格職員的轉變,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設計

基於高等性與職業性相融合的人才培養定位,確定了其職業素質貫穿人才培養過程始終的、以培養學生普適性能力與可遷移能力為導向、專業技術能力為核心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能力型課程架構體系。

(一)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

通過對連鎖經營管理所屬行業(主要針對零售業)人才需求的調研,確定專業就業服務面向和崗位(群)要求,對崗位(群)進行職責任務分析,在這裡的崗位分析物件不是相對孤立的一個個單項能力,而應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以此對專業的人才培養進行準確定位,並確定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在此基礎上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根據商科行業背景,最終確定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向為現代零售業的超市、大型綜合超市、專賣店、百貨店、購物中心業態的服務、管理領域,從事的工作崗位有門店的理貨員、收銀員、超市及專賣店店長、大型綜合超市部門負責人及總部商品部採購、配送中心庫管等。

(二)設定逐漸遞進的能力培養體系,按照職業能力發展階段來確定相應的典型工作任務,確立專業技術能力結構與要素

在此基礎上,構建以通識能力培養為導向,專業技術能力培養為核心,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融合的能力型課程體系。在課程設定中充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現高等職業教育所具有的理論適度、專業技能強、知識面較寬、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培養特色。實驗、實訓、實習是體現高職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的三個關鍵環節。因此,在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應將實踐教學的全部內容融於三個環節,並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體現理論教學課程與實踐教學課程相輔相成,既相互融合又相對獨立的功能。

(三)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既要考慮學生的初次就業,也要考慮學生的長遠利益,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儘可能多地開設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選修課程。在遵循教育部關於高等職業教育規範課程基本要求的同時,採取靈活多樣的課程形式和教學形式,力圖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如理論課的教學中,除課堂教學外,還可採取專題討論、社會實踐等多樣話的教學方式;實踐課教學採取技能訓練、模擬實驗、工學交替、綜合實訓等多種形式,在課堂、實驗室(實訓室)、實訓基地交替進行、良性互動。

(四)產學合作,多方介入,共同培育“教育產品”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實施過程中,應主動爭取相關協會、企事業單位專家的參與,並與企業建立互惠合作的長效機制,在專案合作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中,貫徹“教、學、做”一體化的辦學思想,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滲透、相互依存不斷推動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朝著更為深廣的方向發展。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3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利用學校與企業的各自優勢資源,以市場為導向的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教研一體化人才培養形式;是將以理論知識學習和素養教育為主的學校教育與以經驗技能和崗位能力培養的企業生產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做中教、做中學”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將職業教育從院校拓展到企業,使學生真正融入企業與社會,實現了學生能力素養與崗位要求的“零距離”對接。為此許多職業院校在招生招工形式、專業課程設定、人才培養模式、實訓基地建設、產教融合渠道、教師與師傅雙向交流機制等方面積極開展探索。洛陽鐵路資訊工程學校與河南資訊工程學校等中職學校立足自身特點,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在現代學徒制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一、校企合作政策的有利引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 年)》強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是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對促進職業教育更務實、更健康的發展,加強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出臺優惠政策,改善辦學環境

一是對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財政資金傾斜,並給予優惠政策,包括稅收減免或者專項資金補助,補償企業因校企合作所付出的成本。20xx 年河南省批准了學校的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特色校建設方案,20xx 年河南省批准學校開展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數字化校園試點建設方案,省財政提供專項資金,較好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環境。二是校企雙方要加強崗位安全意識教育,要求企業應支付學生合理勞動報酬,併為實習生購買“責任保險”,切實保障學生、學校和企業的權益。三是在政府引導和監管下,開展PPP 合作機制的探索與試點工作,促進校企雙方優勢資源的整合。

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辦學體制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河南省按照產權制度要求,出臺《關於進一步優化中等職業學校佈局提升辦學水平的意見》,探索多元體制辦學形式,採取公辦民助、民辦公助、股份制等多種形式體制改革;充分考慮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鼓勵和支援學校、行業、企業、社會團體與個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參與職業院校產權制度改革。

依行業辦專業,建專業饋行業

學校以“立足地方,依靠企業,服務行業”為原則,和中鐵電化局設計院、中鐵電化局三公司、北京通號工程有限公司、洛陽電務段等多家企業就專業建設、課程設定、分配機制、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積極溝通、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合作建設集鐵道訊號、鐵道通訊技術和電氣化鐵道供電等專業的校內綜合實訓演練場;與中鐵建電氣化局、中國鐵路通號總公司等單位加強合作,設立校外實訓基地。不僅可以滿足學校專業實訓的需要,充實了專業實踐技能教學環節,同時實現資源共享,輻射周邊地區,為企業、其他院校學生提供培訓服務。

二、現代學徒制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根據教育部20xx年印發《教育部關於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精神,學校積極開始試點,推行包括人才培養目標、聯合招生方式、教學方案制訂、課程體系開發、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等方面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和探索。目前,河南省入選全國165 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正按照現代學徒制要求穩步推進實施,逐步完善“基礎素能+核心素能+拓展素能”的'素質培養體系、“過程考核+德育學分+職業認證”的人才評價體系、“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共建,多元評價”的創新機制

學校與合作企業聯合成立專案試點領導小組,分設祕書處、理論研究團隊、實踐探索團隊(通訊、訊號、供電三個專業團隊);合作企業相應成立專案辦公室,分設技術小組、協調小組、指導委員會。

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五個育人環節。一是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二是共同研討實訓方法與實訓專案,三是共同制訂學生評價與考核標準,四是共同做好“雙元”(教師與師傅)教學與管理,五是共同做好學生招生與就業,使現代學徒制落到實處。

學校聯合企業在20xx 級學生中共同組建3 個鐵道訊號專業、2 個電氣化鐵道供電專業、2 個鐵道通訊專業學徒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案;同步實施“雙元結構教師小組”教學團隊教學,併為學徒制班級配備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德育教師;另外引入全國鐵道職業教育鐵道通訊、訊號、供電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作為第三方評價機構對現代學徒制專案的實施進行過程監控、評價和反饋。

“立德樹人,技能為本”的立體培養

1.職業素養的培養

學校組織專家編寫校編教材《崗前教育教程》,開展辯論賽、演講賽、歌手賽、才藝賽、體育賽,“法律講堂”“道德講堂”“模擬應聘”與“企業文化周”,舉辦愛心社。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二是引導學生平穩進入社會,解除困惑,樹立信心,快速實現角色轉換,縮短上崗後的磨合期,全方位融入企業團隊;三是引導學生熟悉企業文化,瞭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和工作特點,介紹薪酬、勞動保險、勞動合同等方面內容,促進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四是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目標,做好職業規劃。

2.專業技能的培養

學校與企業聯合制定課程開發標準,建立“過程共管”的實訓管理制度,採用“師帶徒”模式增強專業實踐教學,完善現代學徒制教學體系與評價體系;以崗位需求為引導,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開發實訓專案,改革實訓方式,促進學生身份與學徒身份的融合,使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和創新能力。

“寓學於工,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

1.針對在校學生工學結合

如第一學年的每學期用兩個月開展校內實訓,獲得基本實踐技能;第二學年的每學期用兩個月到企業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獲得專業技能,在校期間假期還可進行專項技能實踐的教學形式。如,學校與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開設的中鐵建“十四局通訊班”,中鐵建“十四局供電班”,校企雙方本著互助合作、共同發展、積極交流、互惠互利的原則,採用該模式校內教學與頂崗實習。

2.針對企業職工的工學結合

學校根據用工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專業技能需求,與相關企業聯合共同開設職工培訓班,包括學歷教育班、專技人員培訓班、特殊行業或工種培訓班等。如,學校與中鐵建電氣化局一公司合作的“一公司訊號班”、中國中鐵的的“三公司訊號班”就是針對企業職工再學習、再教育而開辦的職工班等。

“校企共育,權責共擔”的訂單培養

學校按企業“訂單”要求招生,由企業、職業院校和學生簽訂三方培養協議,按企業要求制定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進行專業培養,職業院校依據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為企業“私人定製”專業人才,做到招生招工一體化。

學校開展校企合作的中國鐵路通訊訊號集團公司的“濟南通號班”“天津通號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採用訂單模式培養學生。在“訂單培養”實施過程中,企業和職業院校要實現兩個“雙向對接”:一是素質教育、技能教育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做到“產銷對路”;二是學生與員工角色的對接,學校開展就業指導、崗前培訓,創設企業環境、企業管理的方式,使學生養成遵守規章制度,服從企業決策的員工意識。“訂單模式”培養的人才不僅為學校贏得聲譽,更為企業儲備了大量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創造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以賽促教、以賽促建”的平臺對接

大賽是競技場,也是風向標。學校在鐵道訊號專業、通訊技術專業、電氣化鐵道供電專業的全國鐵路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屢次獲得各專業一、二等獎。競賽深化了與行業更緊密的合作,多項競賽都有知名企業參與,促進了學校和企業的互動,便於研討、開展專業建設;比賽內容與產業發展、行業標準融合,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課程體系、實訓專案的改革創新[4],引領“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觀,塑造“技能改變命運,大賽點亮人生”的價值觀。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4

摘 要:圍繞“培養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上海電機學院軟體工程專業按照“需求導向、多元選擇、突出應用、促進開放”的原則,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實踐教學資源、教學的持續改進等方面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改革探索。

關鍵詞:軟體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一、引言

上海電機學院軟體工程專業作為上海市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在專業建設中,需要制定和實施一套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制定人才培養新方案的指導思想是以“培養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按照基於成果導向的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模式,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以能力培養為重點,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注重持續改進,完善教學管理與質量保障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依據上述指導思想,軟體工程專業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研究和修訂,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探索,以保證軟體工程試點專業建設的順利進行,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探索

(一)確立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專業建設要求,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堅持“技術立校、應用為本”的辦學方略,服務上海及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具有良好的軟體工程技術能力與人文綜合素養協調發展的,能夠在軟體工程及資訊科技應用領域,從事軟體系統分析與設計、應用軟體系統開發、軟體質量保證與測試、軟體專案管理與運維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二)構建基於能力導向的課程體系

針對軟體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借鑑國際先進工程教育理念,參考《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工程知識、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研究、使用現代工具、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範、個人和團隊、溝通、專案管理與終身學習”的12項指標,設計軟體工程專業的具體畢業要求。

軟體工程專業成立了企業、認證、高校和考證四個調研組,進行了全面調研:邀請一些國內軟體企業的專家們和專業教師一起對軟體行業人才應具備的專業職業能力進行分析研究;將美國普渡大學蓋萊默分校技術學院的計算機資訊科技專業作為對標專業,引進國際認可的職業培養標準;分析軟體設計師認證考核的內容,提煉軟體工程專業的核心技術能力。通過分析、研究,結合專業職業證書和專業認證要求,完成了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的二維矩陣表、畢業要求與課程體系的二維矩陣表。

優化後的課程體系結構主要由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專業能力模組課程平臺組成。專業能力模組課程平臺由四大專業能力模組課程群組成:軟體系統分析與設計能力模組中的核心課程有視覺化建模與UML、資料庫原理及應用、軟體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等課程;應用軟體系統開發能力模組中的核心課程有面向物件程式設計、資料結構、作業系統原理、Web系統開發和應用軟體系統開發等課程;軟體質量與測試能力模組包括了演算法設計與分析、軟體質量保證與測試、軟體專案綜合測試等核心課程;軟體專案管理與運維能力模組中的核心課程有軟體專案管理課程。

通過對課程的重組與改革,對應軟體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課程群的形式組合課程。明確了課程在培養學生能力時的作用,明確了課程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支撐關係,明確了各門課程在能力模組、課程體系中作用,確定了課程對畢業要求、培養目標的支撐作用,使得課程體系能支援各項畢業要求的有效達成。

(三)推行多元開放的實踐教學改革

根據專業能力要求,明確每一個實踐教學環節在能力培養中的作用,形成實踐教學課程標準。通過以“課程實驗、綜合實驗、企業實習、畢業設計”為主的實踐教學,並輔以“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專案”等課外實踐,構建基於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課程實驗,使學生加深理解課程的.專業知識並得以實踐技能的鍛鍊;通過綜合實驗、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通過企業實習使學生了解軟體企業的專案工作過程以及企業對軟體人才的需求條件,在實習中逐漸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提高學生的軟體開發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將創新創業專案與課程學習有機結合,並通過推行學分轉化和認定等政策激發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意識和潛能。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組建教學團隊。組建一支軟體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激勵教師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為中心,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團隊通過定期組織成員相互觀摩教學過程以及參加團隊外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觀摩課,組織開展教學研討和交流活動,提升整個團隊的教學能力。通過選派教師去國內外高校訪問進修、利用寒暑假參加各種高水平的業務培訓以及組織中青年教師參加軟體職業資格考試等各種方式,提升團隊教師的科研能力及學術水平。

通過實施“教師教學激勵計劃”,促進教師關注學生,投入教學,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擔任本專業的學業導師,每人需要指導20名左右學生,促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以外更主動地去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關愛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2.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選派教師到相關軟體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為期一年的掛職鍛鍊,參加實際專案的管理和開發,提高專職教師的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同時從企業聘請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加強教學團隊的創新實踐能力。

(五)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建設

充分利用校內實驗中心“軟體工程專業實驗室”、“網路工程實驗室”、“資料庫應用實驗室”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並利用試點專業建設經費新建完成了“虛擬雲桌面實驗室”、“創客創新實訓平臺”和以軟體測試和軟體專案管理為核心的“創新實驗平臺”三個實驗室,這些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可基本滿足學生的實驗教學要求。

依託校企合作平臺和產學研合作平臺,積極開展合作實踐教學活動。軟體工程專業已與東軟睿道教育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兆民雲端計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斐訊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微創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業合作建立了實習基地,簽訂了校企合作產學研共建基地協議。這些都可以為學生提供進行專業認知實習和畢業實習的實踐平臺。

(六)推動教學的持續改進

構建課程教學目標、課程評教、課程持續改進的教學持續改進體系,利用各種手段實行教學質量監控,形成有效反饋和持續改進。教務處、教學質量管理辦公室、以及二級學院負責收集、整理質量監控中的相關資訊,分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並提出改進教學質量的整改意見。通過教學工作例會、教學工作簡報等方式將整改意見及時反饋給各個責任單位以及相關責任人,責任方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實施整改,並將整改資訊提供給監控機構以便其核實及對教學質量進行再檢查。

三、結語

隨著軟體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以“培養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通過構建以能力為本的課程體系、推行多元開放的實踐教學、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等多方面的改革,軟體工程專業將不斷探索和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賈悅,任長寧,付麗梅.基於CDIO模式的軟體技術專業培養方案制定與優化[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xx(1):90-93.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5

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地點:祁陽縣人民醫院階梯教室

與會物件:10級祁陽見習班學生

與會人數:84人

班會主題:臨床專業認證人才培養方案六個題目

主持人:陳敏菲

記錄人:陳敏菲

具體內容:

第一環節:輔導員介紹主題班會背景

根據臨床學院下發的通知和要求,10級祁陽見習班以“臨床專業認證人才培養方案六個題目”為主題,按照學院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學習臨床專業認證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有初步臨床和科研工作能力,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較強的發展潛能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臨床醫學高階專門人才。

第二環節:輔導員提出六個題目

同學們在長沙醫學院差不多學習了四年了,有可能有些同學對於我們學院的臨床專業認證培養方案不是很瞭解,那麼今天我們在祁陽縣人民醫院學習這個培養方案,加深認識。以下是培養方案的六個題目:

題目一:《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是什麼?學院辦學定位是什麼?

題目二:《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學生自主學習體現在哪些方面?

題目三:請問《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是否實施了課程整合,如何實施的?

題目四: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如何應用?

題目五:結合各科室實際情況談談在教學方法上有哪些改革?

題目六:長沙醫學院辦學宗旨——千年長醫,濟世惠民

第三環節:同學們自由發言

同學們拿著之前提前準備好臨床專業認證人才培養方案六個題目的資料一一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問題,如下是幾個代表同學回答:

柳沙源同學回答題目一:

辦學定位:主要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培養能從事醫療實踐的'應用型醫學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主要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培養職業素質好、社會責任感強、身體健康,掌握較紮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臨床能力,積極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能在上級醫師的指導與監督下,從事安全有效的醫療實踐的應用型醫學專門人才。

張珊同學回答題目三:

1、整合醫學基礎實驗教學:獨立開設機能實驗學、形態實驗學、病原微生物實驗學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實驗學等綜合實驗課程。

2、整合專業基礎課及臨床課程實踐教學。獨立開設《臨床機能學》,含蓋診斷學、外科學總論、外科手術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神經病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急診醫學、循證醫學、護理學12門課的實踐操作。按照基本臨床技能、綜合臨床機能三大模組進行操作機能訓練;臨床課程採取理論教學、臨床機能訓練與床旁教學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

然後讓他們討論兩個小時後,把考核試卷發下去閉卷考試。

第四環節:主題班會總結

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大學生,剛開始有可能對我們《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還沒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但他們在班會上積極發言以及認真答題,並通過閉卷考試方式來考核他們對這個培養方案的認識程度,總體來說是好的,但也存在如下問題:

1、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內容模糊,認識不深。

2、學生自身自主學習方向不明確,學習壓力大。

以上問題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有可能是普遍存在,同學們應該在以後的學業生涯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做到有目標、有使命感地從各方面來提升自我,以作一個好醫生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不斷進步,從而達到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