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通用7篇)

工作方案 閱讀(2.58W)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歡迎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通用7篇)

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1

德國詩人歌德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有教育專家說,“教孩子禮儀,就等於教孩子優雅地過一生。”見人微笑、主動問候,是孩子應知的最基本的禮貌,但孩子有時卻不能這樣做,常讓家長著急。我認為日常交往是培養孩子禮儀的絕好機會,生活中的你來我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人來訪或到別人家做客時,家長可利用這種機會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而文明禮貌的習慣,必須從小培養。那麼培養孩子的文明禮貌的習慣呢?

一、讓孩子知道什麼叫禮貌

當看到孩子有不禮貌行為時,大部分家長的反應是:訓斥、批評,而沒想過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禮貌是什麼,什麼行為是有禮貌的什麼行為又是沒禮貌的。

父母有意識地在不同場合、根據不同物件教給他具體的做法。如對長輩說話時要使用"您",早上主動向認識的人問好;分別時要說"再見";請求別人幫助時要用"請";得到幫助後要說"謝謝";對長者不能稱呼姓名或叫老頭,而要稱呼"老爺爺"、"老奶奶"、"叔叔"、"阿姨"等;家裡來了客人要有禮貌地回答客人的問話;到別人家裡不隨意動東西

二、 反覆練習形成良好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說出來的,而必須通過不斷地練習才能形成。比如,每天都要搭乘電梯好幾次上下樓,可以教孩子一走進電梯先向開電梯的叔叔、阿姨或爺爺奶奶問好。別人幫著按了樓層,要說謝謝。離開電梯時,要向電梯裡的人說再見。每天練習,他自己就會主動地問候了。

三、及時制止孩子不禮貌行為

讓孩子明白,用不禮貌的方式表達要求,得不到好效果。 比如孩子打你或叫你"大笨蛋"時,怎麼辦?這時候,家長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靜,然後堅決地告訴他這樣做是錯的。然後,還要告訴他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要求。

四、多提供孩子和客人交往的機會。

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打擾來訪的客人,會把孩子打發到一邊,讓他們自己去玩。可這樣做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會想:媽媽為什麼不讓我跟客人在一起,是不是我總是做錯事情?久而久之,家裡一來客人,孩子就會自動躲到旁邊去。所以,當有客人來訪時,父母應該把孩子叫來,向孩子介紹客人,再向客人介紹你的孩子,可以讓孩子幫客人拿拖鞋、拿杯子,和客人一起說說話或做做遊戲,而不是把孩子打發到一邊去。

最後,家長要注意,父母的以身作則永遠是最重要的。潛移默化中,教孩子要懂得禮貌,即便他一時不理解"尊敬"、"謙讓"等概念的確切含義,但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謙讓的態度對待別人,孩子就會注意進行模仿,這些都是孩子今後形成良好家教的基礎。

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2

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情操的表現,也是一個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一個 國家良好社會風尚的反映。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對他們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這不僅是學校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們每一 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承擔的重要責任。作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受人歡迎的人。但是,一個人的文明禮貌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教 育培養中逐漸形成的。孩子年紀小,可塑性強,正是培養他們形成文明禮貌習慣的有利時機。家長應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加強教育,精心培養,使孩子從小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1、要養成孩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每一個人都免不了要與別人交往,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有一定的準則,而文明處事、禮貌待 人,就是其中的一條重要準則。家長應有意識地教孩子掌握一些與人交往的必要知識,使孩子養成文明處事、禮貌待人的良好習慣。例如,對同學要友愛團結,互助 謙讓,不打架相罵,不欺侮弱小,不說粗話髒話;對父母師長要尊敬愛戴,主動稱呼,幫助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使性子,不耍脾氣;家裡來了客人,主動問 好,不冷漠無情,不借故喧鬧;當別人工作或休息時,要保持安靜,輕步進出,不喧譁、不吵鬧;借別人的東西要事先得到允許,用過後要及時歸還,不隨意損壞, 不亂扔亂丟;當別人有困難時,要主動關心,熱情幫助,不能視而不見,漠不關心等等。

2、要養成孩子使用文明禮貌語言的習慣。

文明禮貌語言,不僅反映了一個人的精 神面貌,而且反映了一個人所受的教養。人們在相互交往時,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禮遇,而不願意受到粗俗的對待。家長要通過教育,使孩子從小養成使用文明 禮貌用語的習慣。如稱對方為“您”;要求別人幫助時用“請”;接受幫助後說“謝謝”;當別人表示謝意時說“不客氣”;無意中碰撞了別人就主動道歉,說“對 不起”“請原諒”;被撞時說“不要緊”;早上與人見面時說“您早”;平時見面說“您好”;告別時說“再見”等等。特別是要教育孩子不說粗話、髒話,並要以 說這樣的話為恥辱。

3、要養成孩子遵守社會公德、遵守社會秩序的良好習慣。

每一 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現實中,與家庭、學校一樣,社會也有自己的規則。只有遵守社會的規則,我們這個社會才能達到文明的水平。如果大家都不講道德,不守規矩, 那我們這個社會就不可能有安定團結的良好局面。孩子正處在道德意識的萌芽階段,家長應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社會公德的教育,使孩子養成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 秩序的好習慣。例如,要教育孩子保護環境,愛護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果皮;教育孩子愛護公物、珍惜公共財產,不損壞桌椅板凳,不採摘花草樹木,不 在牆壁、黑板和文物古蹟上亂塗亂畫;要求孩子遵守公共秩序,不在公共場所奔跑嘻鬧,不在馬路上隨意行走等。

要使孩子養成文明禮貌習慣,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模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如果做不到這一條,一切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都將成為一句空話。

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3

一、從小事做起,注意細節

在日常交往中,我們文明的言談舉止,會使他人樂於接近;粗俗的言談舉止,會使他人疏而遠之。一句得體的問候、一次善意的交談更細節,看似微不足道,卻會影響我們的交往活動。對學生就要從最簡單的小事做起,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培養對他人的尊重,培養誠實守信的美德。每一種習慣的形成都要首先使學生明確其重要性,所以開始要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要求,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1.學校生活中的禮儀。

集體生活中的禮儀,要求學生要“七做到”:做到儀表端莊,服裝整潔,堅持佩戴紅領巾;做到向老師、長輩行鞠躬禮;做到見到老師同學問聲好;做到在走廊上、樓梯上行走,輕聲漫步,右行禮讓,不大聲喧譁,不追逐打鬧,不推拉擁擠,不亂蹦亂跳;做到放學站隊離校,和老師、同學道別、再見;做到進老師辦公室,先輕聲敲門,經許可後再進入,見到老師問聲好,離開時說聲“老師,再見”;做到學校聚會,整隊入場,講究秩序,保持安靜。

2.課堂上的禮儀。

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七會”:會行禮,老師行鞠躬禮時學生要向老師行注目禮;會端坐,上身自然坐直,兩手垂放,兩腿自然彎曲,兩腳平落地上,端正大方;會站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要站立,身體端正向前,不把手插入口袋或放在胸前;會舉手,發言必須先舉手,舉手要一律用左手,小臂彎曲,肘關節平放桌上,五指併攏;會答問,回答問題時,聲音清晰響亮,讓大家聽得清楚;會聽講,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不隨便講話,不做小動作;會“報告”,上學遲到,要先喊“報告”,經老師同意後,再進教室,上課時若有需要請假,也要先喊“報告”,經老師同意才能辦理。

3.和他人交往的禮儀,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要求學生要“七能夠”:能夠稱呼,根據人的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等情況,選擇適當的稱呼;能夠問候,不同年齡的人、不同的情況,選擇正確的問候方式或語句;能夠微笑,與人交往時能夠面帶微笑,給人一種親切感;能夠招手,碰到熟人,但距離較遠,能夠向其招手示意;能夠鼓掌,別人發言完畢或表演結束後,要能夠鼓掌祝賀;能夠道歉,說錯了話或做錯了事時,能夠表示歉意;能夠右行禮讓,在行走時,始終能夠做到右行禮讓。

4.在家庭生活中的禮儀。

要做到“七要”:早上起床要向父母問“早上好”;上學或外出要向父母打招呼;睡覺前要向父母長輩問安;就餐時,要先請父母、長輩入座。待客時,要做到“起立—請坐—倒茶—交談—送行”;來客與父母交談,要主動迴避。要文明打電話;父母、長輩工作時,要保持安靜,不隨便打擾。

二、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在人際交往中,要真誠待人,與人為善,要允許他人有獨立進行自我判斷和個人行動的自由,要容納不同的觀點、看法和行為,做到求同存異。要善解人意,為他人著想。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贏得相互間的尊重。在平時要教會學生:善於接受對方,即善於接納對方,容忍對方,要平等相待,不輕易對對方的言行進行是非判斷,不可居高臨下,也不可卑躬屈膝;不求全責備,不讓對方難堪或不舒服;要努力去適應對方。善於重視對方,要認真地對待,主動照顧,使對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好;善於讚美對方,即要善於發現交往物件的長處,並恰到好處及時地給予肯定,表達欽佩或讚美。這是對交往物件表現尊重和友善的途徑。

三、營造文化校園環境,濃厚禮儀教育氛圍

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實行全員育人,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學校編制《國小生文明禮儀兒歌》,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淨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於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從而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四、提出禮儀要求,指導學生去實踐

利用婦女節、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等節日,開展孝敬父母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在班隊會組織愛媽媽主題活動:瞭解媽媽(奶奶、姥姥)的生日;瞭解媽媽(奶奶、姥姥)的愛好;幫助媽媽(奶奶、姥姥)做一件家務;清晨,對媽媽說一聲:“我愛您”;睡覺前為媽媽洗腳;為媽媽繪畫、寫祝賀語、唱一首歌、講一個故事,幫媽媽捶背等。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母親,真正從內心感到母親對家庭的付出,對自己的關愛,培養學生尊重長輩、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以及關心他人、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學生就以實際行動實施了禮的行為。

總之,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教育訓練,持之以恆,需家庭、社會和學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點帶面,全面推進,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如果出現反覆,也是一種正常現象,應對學生充滿信心,抓反覆、反覆抓、真真實實,堅持不懈。為此,教育者應採取不同措施強化學生的意志力,把文明習慣的養成作為學生追求的目標和境界,從而使學生由他律變為自律,最終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努力把全體學生培養成“說文明話,做文明事,守禮儀規,做文明人”的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4

作為肩負著民族復興重任的一代新人,我們吸吮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營養,沐浴著黨的雨露陽光,正在茁壯成長。但在某些社會的角落,總有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干擾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影響我們的健康成長。在當前,開展禮儀教育,進行禮儀規範訓練,對我們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為了純潔我們的心靈,淨化成長的環境,今天在這裡,讓我以少先隊大隊部的名義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共同唱響”文明禮儀之歌””

一、提高文明素養,自覺學習文明禮儀知識。

我們要認真學習,細緻體會禮儀常規,禮儀要求。把每一條每一款都熟記於腦、爛熟於心。我們要提高辨別是非能力,積極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不斷豐富知識,拓展視野,陶冶情操,淨化心靈,養成文明生活習慣,為將來成長為祖國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做準備。

二、文明禮儀從我做起,自覺實踐文明禮儀。

文明禮儀不能僅僅是一種意識,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中去。因為,一個人的禮儀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來。我們每個人都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敢於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展現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

三、增強社會責任感,做清除不文明行為的小監督員。

我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呵護、老師的培養、全社會的關心,但在我們身邊總有不少不文明的現象。因此,我們有責任提請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改掉不文明的習慣。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之一,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講文明、重禮貌、和善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傳統美德。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和希望,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抵制不良資訊、告別不文明行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將來能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時刻準備著!

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5

文明禮儀,尚禮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障,也是每個人立身社會、走向社會的人格基石。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文明禮儀及其習慣的養成也對學生的終生髮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在當今社會,學生們多數為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的居多,再加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心切,過分看重分數,養成教育反而被淡化。從學生身上體現出來的就是對文明禮儀知識的無知、少知、偏知和淡知,從而導致違規違紀、違背社會公德的事時有發生。這就要求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文明禮儀教育,使之學會正確的認識問題,掌握判斷是非美醜、榮辱善惡的標準,為逐步形成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那麼,如何加強文明禮儀教育,弘揚傳統美德,培養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學會與他人共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呢?我做了一下嘗試:

創設一定的文明禮儀環境、營造良好的氛圍

陳鶴琴先生認為:“凡是可以給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環境。”因此,我們要十分注重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的資源,從營造豐富的環境入手,讓學生在耳聞目濡、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而學校又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因此,學校必須切實加強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掌握校園、家庭和公共場所的禮儀基本知識,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成為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

1、抓好校園建設。

在學校的布告欄上張貼《中國小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及有關文明禮儀教育的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通過學習校風和校訓,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淨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於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從而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2、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

(1)師生共同創設良好的禮儀故事、古詩等導讀環境,使學生在與環境互動作用中潛移默化習得文明禮儀知識。我在教室裡開闢了一個“文明禮儀吧”,學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或已經學會的歌頌美德的經典故事、古詩、名人名言等都放在吧裡和夥伴共學共享。

(2)我和同學們一起製作了一個文明禮儀專題板塊,學生把自己對故事、古詩中尊老愛幼、關愛他人以及團結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繪畫、剪貼等形式表現出來,和同學們一起閱讀與欣賞。用視覺語言暗示、提示幼兒,提醒幼兒一言一行要符合禮儀規範。

(3)我還在教室的圖書角投放《道德經》、《成語故事》、《弟子規》等禮儀方面的圖書,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受到人物典範的感染。

3、普及文明禮儀知識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基礎。人的知書達禮並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實踐獲得的。目前,學生對該知識的認識較薄弱,要改變這種現象,要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如:在家庭生活中,表現為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謙恭禮讓、諒解寬容、與人為善,特別是在對外交往中,重形象、講禮儀;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遵守規則、維護公德,同情弱者、扶貧濟困,愛護環境、善待自然。

樣示範、言傳身教

1、教師要以身作則。

在師德規範中,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即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等。其實就是隻教師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向學生作出榜樣,成為他們學習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強調了教師以身作則的必要性,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終嚴以律己。縱觀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無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樹立起豐碑,成為“萬世師表”。 再加上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及其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具有很高的“向師性”特徵,這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尤為明顯。他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一邊會對“重要他人”產生模仿心裡。除家長外,教師也是他們模仿的“重要他人”,而且還是主要的.“重要他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當家長與教師的觀點不一致時,孩子們往往選擇教師的觀點。我們的言行舉止在他們的心中就是不容置疑的價值標準。所以,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

因此,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我們不僅要保持“威信”,還應該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樹立優秀學生榜樣。

榜樣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優異成就去影響學生的方法。促進榜樣發揮作用的心理機制是模仿。模仿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班杜拉認為,個體的觀察學習過程就是通過個體觀察榜樣的不同示範而進行的。而學習者通過這種榜樣觀察,有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國小生的可塑性強,給他們樹立什麼榜樣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給他們做榜樣,就可以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多給孩子樹立身邊的榜樣,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並樹立典型,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就會不由自主地以他們為標準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6

德國大詩人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禮儀看起來是一種外在行為表現,實際上卻反映了一個人的內在修養,體現了一個人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文明禮儀習慣必須從小培養,從國小生抓起。

一、 國小生文明禮儀習慣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 交際的禮儀,它包括禮儀用語和禮儀行為。禮儀用語指國小生在與別人交往中應使用的語言。如:請求別人幫助時,應說“請”,接受別人幫助時應說“謝謝”,不小心妨礙別人活動時應說“對不起,請原諒”,與人熱情打招呼說“您好”,“再見”等。

禮儀行為,指國小生在待人接物時應表現的行為,如下學生在上課回答問題時就落落大方,不要高聲搶話,學會與小夥伴商量等。

2、 公共場合的禮儀

指國小生在公園、車站、劇場、商場等公共場所,要保持衣帽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不大聲喧譁、吵鬧;要講衛生,果皮、紙屑、雜物主動扔進垃圾箱裡,不隨地吐痰,不亂塗亂畫;不摘花草,不攀折樹木;遵守公共秩序,並學會謙讓等。

二、 國小培養國小生文明禮儀習慣應遵循的原則

1、 循序漸進原則。國小生生活經驗少,知識面較窄,對文明禮儀

習慣是模糊的,常常出現言行脫節的現象,所以當國小生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不能急於求成,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讓學生從學會主動問好、問早到主動說謝謝,對不起,直到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2、 榜樣示範的原則。國小生正處於向周圍人學習的重要階段,善於模仿實國小生的特點,而教師和家長是孩子最樂意模仿的物件,老師和家長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因此,國小校應該要求老師和家長注意自己的言行。為了孩子,教師和家長應言行謹慎,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國小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3、 一致性原則。學校和家庭的要求應一致。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應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學校應充分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及形式多樣的家長會和家長取得聯絡,從而使家校教育同步進行。

三、 學校培養國小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途徑與方法

1、 在一日活動中培養。文明禮儀教育在學校的一日活動中個隨時進行,學校應利用大課間、教學活動、體育課對國小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只要學校重視 ,教師做有心人,就不難為國小生找到文明禮儀行為的實踐機會。如學校每天早晨安排兩名學生到學校大門口當值日生進行禮儀接待,並要求值日生主動問好:“同學們早上好,”“教師早上好”。值日生由五、四、三、二、一年級學生輪流當,又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安排值日生進行禮儀接待是培養國小生文明禮儀習慣的有效途徑之一。

2、 反覆練習的方法。俗話說,熟能生巧,習慣成自然,就是養成一種良好習慣並非易事,須反覆練習。對國小生來說,文明禮儀的行為更需要反覆練習,藉助表揚強化其文明禮儀言行,藉助批評抑制其不文明言行,在反覆強化中,使國小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學校常利用國旗下的講話表揚強化一些國小生的文明禮儀言行,效果更好。如二年級的亓文佳國小生在操場上按到一個牛奶袋,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內,校長就在星期一晨會時點名表揚亓文佳,自那以後,學校的學生很少扔垃圾,而且大部分學生看到垃圾後回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內。

3、 評價的方法。藉助成人或同學的評價,使國小生逐步掌握是非標準,自覺實踐文明禮儀言行。如:美術活動課時,趙陽陽不小心把畫畫用的水粉灑到了畢奇奇的衣服上,產生糾紛,該怎麼辦呢?教師應利用評價,使趙陽陽知道應馬上道歉:“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畢奇奇就原諒他,請他以後要小心。這既教育了本人,也教育了大家。

總之,社會在進步,文明禮儀已成為一種公德,從小培養國小生文明禮儀習慣,國小生 與同學友好相處,在與人交往中彬彬有禮,人際關係融洽,生活氛圍輕鬆愉快,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以致事業成功都有很大的影響。國小應重視國小生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7

一、 個人著裝、個人行為禮節

在校期間,我們經常會接觸一些人和事,大學生活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一樣,個人的行為時時刻刻都會影響自身的文化素養與品德。所以,作為一名大學生,就要加強自身的文化素質教育,注意個人的文化禮儀行為。

教室是同學們學習的地方,同學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教室裡度過的,它應是一個嚴肅的場所。為此,同學應格遵守教室的禮儀規範要求。同學進入教室要面容清潔,頭髮整齊,男同學不要鬍子拉碴,女同學以不化妝為宜,衣服要整潔、大方得體。夏天不能穿背心、拖

鞋到教室,也不能敞胸露懷,因為著裝能看出個人的文化素養。因此大學生應該保持自然,大方的著裝。行為舉止也是體現一個人文明禮儀的重要表現,聽課時不能扇扇子,冬天課堂上不能戴口罩。上課時,不許嚼口香糖和聽錄音機、坐姿要端正,這些都是對老師的基本尊重。作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在行為上要表現出大方和文雅,在穿著方面要清秀與得體。這樣才能凸顯出自己的文化素質與高貴的品德。

二、 相互尊重、凸顯文明禮儀

在人與人相處之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文明的語言、文雅的動作,都能體現出個人的文化素質。怎樣與人相處時才能體現自身的文化氣質呢?這個是深深考究人們的話題,因此,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從多項方面去完善自己,同時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與同學見面時,要主動與同學打招呼問候;當同學遇到如學習戰時落後,遭遇不幸,偶爾的失敗,不應嘲笑、諷刺、歧視、而應熱情幫助,真誠地伸出援助之手。這樣從身邊的小事不斷的改善自己,完善自己,讓自身的文化素質不斷的得到提高。 在學校當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與同學相處,在宿舍時,同學要自覺遵守作息時間,按時起床,按時熄燈就寢,起床、就寢動作要輕,說話聲音要小,儘量避免打擾別人。自覺保持宿舍內的清潔衛生,既要搞好個人衛生,又要熱情主動搞好室內的清潔衛生。最重要的是尊重個人私隱,未經主人允許不要隨意動用別人物品,不能隨便翻閱別人書信、日記等。在別人那裡得到尊重,才能夠凸顯你本身的文化素質。弘揚文明禮儀,是我們每個大學生所必修做的。這樣,社會的文化素質水平才會慢慢的得到提高。

三、注意公眾場合的自身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參加一些文化活動,在活動當中,我們應該隨時要注意自身的文化形象,維持好作為一名大學生應有的素質與品德。

在觀看體育比賽時,觀看時不要大聲喧譁,高聲喊叫;觀看比賽不要對雙方的支持者持不滿的態度;在觀看時,不可當場出口不遜、扔物品。;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維護好場內的公共衛生。在參加校內文化活動時,要準時提前進場,要自覺遵守場內的規則,不吃有聲響的食物影響他人,不隨便吐痰、扔垃圾;在節目還沒結束時,不應提前退場,在離座時,動作要輕身姿要放低,不可以隨便走動。

文明禮儀,他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也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它是傳承文明的需要,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而且是整個國民素質進一步提高的基礎教育。因此,提高大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從生活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逐步將自己培養成文明禮儀的大學生,展現我們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較高的文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