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有孝心的孩子

工作方案 閱讀(3.24W)

目前,報刊電視等媒體經常報道一些子女虐-待父母的事件,而這些孩子卻都是父母含辛茹苦撫養大的。這是社會與家庭的悲劇。

如何培養有孝心的孩子

孩子不孝敬父母是父母嬌慣的結果。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自己不吃,讓孩子吃,自己不穿,讓孩子穿,甚至給孩子當馬騎,使孩子感覺到父母這麼做是理所應當的。有的家長自己吃魚頭,讓孩子吃魚肉,孩子卻習慣於“媽媽愛吃魚頭”,諸如此類,導致孩子沒有尊敬父母的意識,成年後就難於有孝敬父母的行為了。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呢?

1.從小抓起,每次給孩子吃東西時,應該當著孩子的面,自己也分一份吃,吃魚時,自己也夾一塊魚肉吃。這種做法,不是為了與孩子爭吃,而是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吃東西要先讓父母吃,在幼小的心靈中埋下“謙讓”這棵文明的種子,同時,也表示對食物的冷熱甜辣的先試和共享,以示關心,有利於增進兩代人之間的感情。

2.孩子需要大人照料,但不能包辦代替。否則,就會使孩子產生:“父母為我服務是天經地義的”心理。

解決的辦法是:當你教會孩子一種勞務時,你就應該讓他自己承提起這個責任。例如,5、6歲的孩子學會了自己穿鞋子,父母就應儘量讓他自己穿,不要包辦,有時還要讓孩子為你取鞋、取襪,做力所能及的勞務,逐漸培養孩子為父母服務的意識和習慣。孩子每次為父母服務,父母應該笑臉相迎或親親孩子,以示表揚和鼓勵,使孩子逐漸養成為父母服務的自豪感、光榮感。在適當時候還可讓他幫你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掃地、擦桌子等,尤其是讓孩子幫父母添飯、沏茶等,這不是為了單純的勞動,而是有意無意地在培育孩子孝敬父母的心理。

3.以身作則。家長要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怎樣對待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方面,家長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因為孩子是會模仿的,孩子的爺爺奶奶的今天,就是家長的明天。

如何培養有孝心的孩子 [篇2]

在現實生活中,相當數量的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在有些獨生子女家庭裡,誰孝敬誰甚至出現了顛倒的現象,難怪有人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孝子,孝子,孝敬兒子。”

儘管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長大成人能夠有孝心,儘管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教育孩子時,又往往忽略這方面的內容。據調查,許多家長對孩子孝敬長輩的要求是很低的。孩子上學離家時能說:“爸爸媽媽,我走了,再見!”放學回家見到父母能說:“爸爸媽媽好,我回來了。”就相當滿意。如果孩子在拿到好吃的東西時,舉手讓一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長輩們則覺得孩子非常乖。這是把孝心降低到一般文明禮貌來看待了。有孝心的人固然要講文明禮貌,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真正關心父母長輩,在需要為父母長輩付出辛勞時自學自願,而且形成習慣。

孝心,作為傳統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溫馨幸福。有人調查,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間一代孝敬長輩,孩子就會懂得孝敬父母、祖輩,家庭中不僅長幼有序,而且互相關心,互相寬容,呈現一種和樂融融的氣氛,對每個人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利的。

孩子真正培養起孝心,對他是一種前進的動力。真孝敬長輩,就應該聽從長輩的教誨,不應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應講道理;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體諒長輩的艱辛,儘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真孝敬長輩,就應該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生病時,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助父母;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在離家外出時,自己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時間較長,應及時向父母彙報情況……總之,真正的孝心要體現在言行上。

培養孩子的.孝心,必須從小抓起。

第一是要明理。要讓孩子從小知道,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還要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算是有孝心。讓孩子知道媽媽十月懷胎的艱辛,知道父母的養育之恩。有孝心的孩子,懂禮貌,責己嚴,為父母分憂解難。為了明理,多給孩子講些古今故事,通過形象去理解。

第二是給機會。這一點非常重要。真正的孝心要通過實踐去培養。平時,孩子應分擔家裡的一些事情,讓他負起責任來。遇有為難的事情,講給孩子聽,讓他一起出主意想辦法。長輩身體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訴孩子應該做哪些事情,並付諸行動。久而久之,孝心會在孩子身上紮根。

第三是父母要做出好樣子。父母對孩子祖輩的孝心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真孝心、假孝心,是騙不了孩子的。因此,為人父母要對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種子才會播撒到孩子心裡去。

第四是父母要在關心孩子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孝心。孝心是充滿愛心的倫理行為,應該重視以情育情。當然,家長的關心、愛心要適度、適時。

孝心是從封建時代傳下來的,舊時代講孝心有一些糟粕內容,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是應該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