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金融危機下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工作方案 閱讀(1.75W)

中小企業作為最富活力的經濟群體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由於一些自身的和外部環境的因素,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融資困境。尤其是2017年爆發的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給我國中小企業帶來了嚴峻的考驗,這一年來中國央行連續5次加息,16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銀根緊縮使得融資原本就困難的中小企業更是雪上加霜。

金融危機下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一、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成因分析

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包括內源融資和外部融資兩種,內源融資來自企業內部的資金積累。當內源融資不能滿足需求時,就必須選擇外部融資,如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銀行借款、民間信貸等,其中發行股票和發行債券屬於直接融資,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屬於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時,資金提供者必須親自對資金使用者的狀況進行了解和判斷,要求使用者的資訊透明度高,且偏好大企業,這無形中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和融資成本;而間接融資時,其融資要求和融資成本相對較低,在我國目前直接融資市場制度存在一定缺陷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偏好銀行信貸融資方式。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98.7%來自銀行的間接融資,僅有1.3%來自直接融資。

(一)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1.內部融資匱乏。中小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的內源融資,但因規模和效益原因其自身積累又極其有限,特別是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無法通過自己前期的利潤和企業的內部流動性來平衡當前和未來的資金需求,極大地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2.直接融資渠道狹窄。我國證券市場以主機板市場為主,一般向大企業傾斜,雖然在主機板市場中開設了中小企業板塊,但對中小企業的上市標準並未降低,上市高門檻使很多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無法進行直接融資。又因低門檻的創業板遲遲未推出,地方性股權交易市場被紛紛取締,各方面顯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狹窄。更多優秀企業管理學碩士論文就在碩士論文網

3.間接融資困難。據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98.7%來自銀行貸款,但在間接融資中,因資訊不透明帶來金融機構資訊成本和風險的增加必然導致銀行“惜貸”現象發生。銀行出於自身風險的考慮,要求中小企業貸款時提供有效擔保和抵押,但大多數中小企業受經營規模所限,土地、房屋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難提供合乎銀行標準的抵押品;加之中小企業社會信用度的不理想,使他們很難找到讓銀行放心的擔保人。因此,中小企業難以得到大銀行的資金支援,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環境下,巨集觀經濟執行趨緊,央行一系列從緊的貨幣政策,迫使商業銀行收緊對中小企業的信貸,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愈顯困難。

4.其他融資渠道也不暢通。從服務體系上看,尚沒有專門服務於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有一定規模的金融機構主要服務大型企業,而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物件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滯後,服務範圍、服務品種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需要,且對中小企業的貸前貸後檢查相當嚴格,繁瑣的手續、漫長的貸款審查週期和嚴格的貸款條件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貸款積極性;從法規制度建設看,雖然出臺了不少推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發展的法規制度,設立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國際市場開拓基金,但由於數量少、服務範圍主要是面向科技型的中小企業,無法滿足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之成因分析

1.內在原因是中小企業實力較弱、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償債能力較差、資信程度不高。許多中小企業存在家族式管理方式,內部管理混亂,企業領導層管理能力較差,規章制度不健全,特別在財務管理方面,刻意編制多套財務報表,“假憑證、假賬簿、假報表”的三假現象普遍存在,使得會計資訊嚴重失真。銀行很難獲得真實會計資訊和經營狀況,出於資金安全考慮不敢輕易放貸。

2.外在原因是法律和金融扶持不足。一是國家扶持政策不夠。長期以來,扶持政策向大企業傾斜,中小企業基本沒有獲得平等的競爭機會,大多數金融機構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大企業專案上,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越來越少。二是現行金融體制不利於中小企業。大企業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募集資金,而中小企業幾乎很少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融資,民間借貸目前還處於非法階段,既缺乏法律保障,融資成本又高,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三是銀行的風險管理及逐利目標限制其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大,與大企業相比,銀行在同等貸款額上須投入更多的人財物力,貸款成本高,使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興趣不大。四是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由於缺乏中小企業誠信體系,中小企業的誠信狀況和資產質量都很難掌握,造成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的資訊不對稱,致使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的支援。

《金融危機下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