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運動損傷有關預防措施

措施 閱讀(7.44K)

運動損傷不同與一般的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損傷,他多與體育運動專案及技戰術動作特點密切相關,為此常有些運動損傷便以其運動專案冠名。例如:“網球肘”、“足球踝”、“跳躍膝”。運動損傷也常與運動訓練水平,運動環境與條件等因素有關。

運動損傷有關預防措施

  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1.科學健身、科學鍛鍊是最主要的預防措施

對於普通的業餘運動愛好者來說,運動更多是為了緩解壓力,促進健康,降低體脂肪等。因此運動時應該降低競爭性、增強娛樂性,讓自己能享受運動的過程;同時運動專案儘量多樣化,避免單一的運動方式,爭取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能鍛鍊得到。在選擇運動專案時也要根據個人的情況來選擇,要做到循序漸進計劃、由慢到快、少到多、短到長、簡單到複雜。把運動鍛鍊當成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的事情,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不要長時間的中斷,。

2.重視小傷小病

很大一部分的慢性損傷是由於在健身運動中對運動量的安排不夠科學合理,從而造成了身體區域性過於疲勞,最終導致過勞損傷。也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在健身運動中一次急性損傷並沒有得到恰當的治療或者是損傷尚未完全康復又恢復運動,發展成的慢性損傷。因此,在健身運動中要特別注意對急性損傷作及時準確的治療,併科學合理的安排好健身運動的強度和時間,掌握好運動量,避免各種組織勞傷的發生。

3.準備活動要充分

在健身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準備活動不但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克服機體的生理惰性,而且能增加肌肉中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提高肌肉的彈性,同時還能提高運動器官的機能,增強韌帶的彈性,使關節腔內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關節的損傷。在沒有做準備活動的情況下進行健身訓練,身體的機能可以在20~30秒內發揮出較大的工作效率,而內臟器官則在2~3分鐘才能發揮較大的工作能力。內臟器官的機能不能適應肌肉運動的要求,不僅影響運動表現,而且還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甚至會出現休克的現象。因此,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健身運動其潛在的威脅是非常大的。

4.注意運動間歇的放鬆

在看一些健身方案或者指導的時候,你一定會注意到各個動作之間都會說休息xx秒(一般是幾十秒或者幾分鐘不等),別忽略這小段的間歇休息時間。在健身運動中,這小小的休息能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勞,防止由於區域性負擔過重而出現的運動損傷。

另外,放鬆應根據健身專案特定來進行。如側重於上肢練習的專案,在間隙期可做一點下肢的練習。這樣可以改善血液供給,使肢體中已疲勞的神經細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對於消除疲勞及有效防止運動損傷有著積極的意義。

5.健身鍛鍊後要注意放鬆活動

健身鍛鍊後通過拉伸放鬆方法使得體溫,心率、呼吸、肌肉的應激反映恢復到鍛鍊前的正常水平。這種鍛鍊後的恢復與鍛鍊前的熱身運動同等的重要,對於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是非常有意義的。根據不同的健身專案進行有針對性的放鬆活動,可以防止鍛鍊後出現的肌肉緊張充血,恢復更快。

運動損傷發病的潛在因素:

運動技術的發病多因運動專案的不同而不同,有其自身的發病規律,即各項運動有其不同的損傷好發部位及其專項多發病。例如,體操運動員的跟腱斷裂、羽毛球運動員的椎斑疲勞骨折等,其他專案也是如此,尤其是慢性損傷。究其規律多由運動專案與人體兩方面所存在的潛在因素共同決定的。

其一,運動專案及其技戰術對人體的特殊要求;

其二,人體自身某些部位在運動中所表現出的解剖生理弱點。

大家知道:人體上體占人體體重的50%,是用有限的骨骼來支撐的。骨骼因不能直接抵抗外來的撞擊,必須同關節組成一體,起到吸收及減緩衝擊力的作用,如此構造,遍佈全身各處,在沒有多少肌肉覆蓋的脛部等抵禦衝擊的能力很若。

例如:人由於直立行走,腰椎受到內臟的壓力,以及頸椎抵禦7公斤的頭顱,過度彎曲和牽拉,非常容易造成損傷。因此,這兩方面潛在因素在運動中是客觀潛伏存在的,並不一定直接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兩個致傷條件是:技術動作錯誤、不合理、不正確,違反人體解剖學和生物力學規律,從而導致運動損傷發生,此時多為急性損傷;人體的某些區域性運動負荷長期過重,超出該組織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而逐漸發生退行性病理改變,導致慢性損傷。

運動損傷發生的直接原因:

造成運動損傷的兩個潛在因素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統一,也是客觀存在的,它們的存在僅能說明運動中具有發生損傷的可能,並不一定直接導致損傷的發生,在進行體育運動及身體鍛鍊中沒有適當的保護措施則使受傷的危險性增高。但是身體的不協調性也非常容易引起損傷。下面介紹促使運動損傷發生的直接原因:

(一)認識不足,措施不當。

首先:體育教師和體育鍛煉者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麻痺,存在一些片面的認識,如“運動損傷難免”、“運動損傷不過是些小傷小病”,關係不大,甚至將預防運動損傷的科學態度與勇敢、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對立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未能積極地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發生損傷後也不認真總結分析。

其次:不少男性青少年生活經驗不多,思想麻痺,缺少防傷觀念,運動中好勝心強,好奇心大,心血來潮,忘乎所以,常盲目、冒失地從事力所不及的運動動作,導致運動損傷;一些女學生在體育運動膽小、害羞、畏難,做動作時恐懼、猶豫、緊張、這些都會造成動作失敗而受傷。

(二)準備運動不足:

不論在何種體育運動中,充分的準備活動是保證學生不受損傷主要手段。因此,無論是在平常的體育鍛煉還是教學、訓練中,都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目的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特別是克服植物性神經的惰性。通過全身各關節、肌肉的活動,加速血液迴圈,使肌肉組織得到充分的血液供應,以便增強肌肉的力量和彈性,並恢復技術動作的條件反射聯絡,為正式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但是,在體育運動中經常犯的毛病是:

A、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活動,極易造成肌肉損傷、關節扭傷;

B、準備活動敷衍了事,在神經系統和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尚未達到適宜水平;

C、準備活動的內容不得當;

D、過量的準備活動致使身體功能不是處於最佳狀態而是有所下降。

例如:我市某學校的體育教師,今年初在教體育課墊上運動時,一位準備活動沒做開的學生在做動作時不慎扭傷了脖子。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

(三)運動量安排不合理

運動實踐證明,運動量安排不合理,不但不能起到鍛鍊身體的效果,還會引發運動損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區域性運動負荷安排不合理

長期區域性負荷過大(例如單打一的鍛鍊,以致超過了人體組織所能承受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體育鍛煉,人體組織結構因過度摩擦、擠壓、或因過度牽拉,引起微細損傷積累,導致慢性損傷。

例如:慢跑使人上癮,除了消耗熱量、維持體型之外,還可以強化免疫力。就運動心理學來說,慢跑還可以降低焦慮、強化自信、以及增強抗壓能力;對心臟而言,它可以使心肌細胞活性上升、心室生理性擴大、心搏量與心輸出量增加、以及增進冠狀動脈迴圈;對肺臟而言,長期慢跑也有助於提升肺活量。美中不足的是,長跑也會有運動傷害,其中最常見的是「過度使用傷害」。

「過度使用傷害」一詞首見於1968年美國醫學協會期刊一篇分析慢跑生物力學的文章,成因除了內在因子,如慢跑者本身骨骼肌肉異常,以及年齡、性別、體重的差異之外,主要是外在因子,即由於耐力訓練或是重複使用而造成,其中又以突然增加跑步的強度最容易造成傷害。跑步的強度指數包括距離、速度、坡度與頻率,不論你慢跑的目的是為了改善體能還是挑戰極限,這些指數都必須逐次增加,(即循序漸進原則)否則就很容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