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林業調研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5.23K)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林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林業調研報告

林業調研報告1

為了進一步規範林權流轉行為,深入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中央《決定》)及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貫徹中央《決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河南省《實施意見》),探索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徑,促進我省林業可持續發展,資源林政管理處組織開展了我省林權流轉情況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我省林權流轉的基本情況

林權流轉既是開展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和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的重要內容,又是實現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和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的主要途徑,我省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中央《決定》和河南省《實施意見》釋出以後,圍繞深化林業體制改革,林權流轉勢頭迅猛,取得的成效明顯。通過林權的合理流轉,使林地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使資源配置得以優化,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資源增量、農民增收、社會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權流轉的主要內容

我省林權流轉的重要內容包括林木所有權流轉和林地使用權流轉,以及林地使用權和地上林木所有權同時流轉。其中,以林地使用權的流轉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溝、荒灘、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溝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權為多。如洛寧縣早在1993年就出臺了《關於出讓“四荒”使用權,加速“四荒”開發的決定》和《關於出讓“四荒”使用權的實施細則》。xx年以後,x、x、x、x、x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繼制定下發了關於開發治理“四荒”,拍賣、承包其使用權的意見或決定,x縣、x縣、x縣等許多縣(區)也出臺了相關決定或具體的實施辦法。

(二)林權流轉的發展過程

我省的林權流轉行為,始於二十世紀80年代後期,是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由農戶承包自主經營,平原地區的農田林網和農林間作的樹木,實行樹隨地走,作價轉讓給農戶經營,林木所有權發生了流轉;山區大面積的集體林、果園由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民接手承包,林木連同林地使用權一起發生流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隨著農村土地改革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四荒”的開發治理,農民投資經營林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從開始承包幾米的路段、河段,發展到承包經營一條路、渠或一條河段;從承包經營幾畝、幾十畝林地發展為買斷幾百畝、幾千畝的荒山經營權;從小片荒山荒坡開發利用發展到以林為主的多種經營。隨著林業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經營方式的不斷更新,林地使用權流轉的規模也不斷擴大,涉及面不斷拓寬。《森林法》的修訂、《森林法實施條例》的實施、中央《決定》的出臺,使林權流轉保持著持續發展的局面和良好的發展趨勢。

(三)林權流轉的主要形式

1、拍賣

拍賣是指依照有關規定對林地進行資產評估,確定底價後,舉行拍賣會,由買方競價,報價最高者中標,與賣方簽訂合同(協議),出資買斷一定時期的林地使用權或林木所有權,並在林業部門統一規劃的基礎上自主經營管理,收益全部歸中標人的流轉形式。在拍賣過程中,允許各類投資主體跨地區、跨行業競標購買,同等條件下本地人員優先。這種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比較受群眾的歡迎。且這種形式轉讓,一般成交價都要高於底價,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或集體森林資源資產的價值。

2、承包經營

承包經營是指按照有關規定,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約定向發包人支付承包費用,取得林地使用權,自主進行植樹造林、經營管理,收益完全歸承包人所有的流轉方式。承包經營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農戶、法人單位或合夥組織。承包經營是起步最早的一種林權流轉方式,也是實踐中應用較多的方式之一。

3、聯合(合作)經營

聯合(合作)經營,是指由多個投資主體以土地使用權、林木經營權、資金、勞動力、技術等作為合作條件,從事林業生產經營,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經營方式。聯合(合作)經營主要是通過民主協商,以聯辦合作的形式進行經營管理。如魯山縣趙村鄉國貝石村布朗李園藝場,經營面積1000畝,x市房產局職工王保憲以30萬元資金入股,國貝石村以土地、勞動力入股,林業技術員以技術入股,建立董事會,聯合經營管理。

4、林木認領託管

所謂“林木認領託管制”是指:託管公司首先通過承包等方式取得國有或集體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然後面向社會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自願認領一定面積的林木,獲得其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再由認領者將其所認領的林木委託給託管公司進行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管理至採伐的一種林權流轉形式。委託方按照協議約定的價格和付款方式向託管公司交納託管費用,託管方按照專業化水平對所託管的林木進行集約化管理,並確保林木生長量達到約定的蓄積,此種林權流轉形式20xx年起在我省新興。

二、林權合理流轉產生的積極效應

(一)拓寬了林業投資渠道,增加了林業投資主體

隨著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權流轉的加速,全社會投身林業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亦隨之高漲,非公有制林業形成並迅速發展,林業建設資金的來源打破了過去長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業建設主體實現了由過去單一行業建設項社會多元化參與的轉變。以桐柏縣為例,1999年以來,全縣非公有制林面積達18.5萬畝,佔全縣五年來造林總面積的67%,參與經營的企業、單位、個人2452家,累計吸引投資3800餘萬元,佔同期全縣林業總投資的70%。

(二)盤活了林業資產,優化了資源配置

在林權流轉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長期閒置不用,或分配給無力經營者,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土地作為生產力要素,其使用價值難以實現,形成死滯資產。同時,社會上一些閒散資金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專案,因無政策和資金的支援,林業上一些技術人員和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沒有施展的空間。通過林權流轉,實現了林地資源、資金、勞力、技術等各種林業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資產,富了群眾,穩定了社會,發展了林業。

(三)擴大了有林地面積,增加了森林資源的總量

投入的增加、資源的優化組合必然地帶來了資源量的增加。僅就桐柏縣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積為118萬畝,目前,已增加146萬畝,森林活立木蓄積量從116萬立方米增加到13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質量,有效保護了資源

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是說造林不易,管護更難。過去植樹造林產權收益不明確,群眾積極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護困難,“年年造林不見林”。通過林權流轉,明確了產權,保證了收益,“誰造誰有”的政策落到了實處,廣大林農有了實實在在的擁有感,造林護林積極性極大提高,前期造林捨得投入資金選良種、栽壯苗,高規格高質量栽植,後期管護精心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象種糧一樣育林、象管田一樣管林”。在自己加強管理的同時,還積極學習林業法規政策,加強了對他人毀林的防範,亂砍濫伐等現象明顯減少,資源得到了較好保護。

(五)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加了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

林權的合理流轉,促進了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緊密結合。經營者為了提高生產力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積極與林業科研單位建立協作依託關係,大力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促進了林業科技進步,加快了林業科技建設步伐。如桐柏縣,近五年來,共引進優良樹種15個,良種接穗(芽)100萬節,推廣優良品種58個,應用新技術、新成果36項,造林成活率、良種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率達50%以上。

(六)增加了農民收入,培育了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經濟利益為驅動的非公有制林業,使經營者將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為目標,圍繞市場進行生產和經營,根據市場供求資訊調整產業結構和樹種結構。在實現了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據對桐柏縣的調查,全縣依靠發展非公有林業經濟脫貧致富的農戶達20xx餘戶,佔全縣脫貧農戶總數的30%。

(七)開闢了一條就業途徑,減輕了政府壓力

經營“綠色企業”,風險小,效益持久,為機關富餘人員、企業下崗職工及城鎮無業青年提供了就業、再就業門路,也為一些單位和企業興辦經濟實體、走興林致富開闢了新的途徑。如桐柏縣風扇廠下崗職工楊某,在朱莊鄉購買荒山200畝,發展以板栗為主的經濟林,並在林間套種中藥材及牧草,每年收入達2萬元以上,依靠林果業擺脫了困境;義馬市煤業集團下崗工人王小鋒,承包荒山1000畝栽植經濟林,實現再就業,被評為非公有制林業的好典型。

(八)帶動了林業產業的發展,次金了區域經濟進步

通過林權流轉,森林資源的增加帶動了林業產業的發展,木材加工、林產品加工、花卉經營等,陸續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產業。靈寶市農民羅眼科,從1993年起承包荒山4萬畝,自籌資金1000萬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連片杜仲基地。他依託西北農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辦工廠,實行綜合開發。羅眼科的兄長羅來科承包荒山6000畝,投資150萬餘元,嫁接梨棗、雪棗等15萬株,成立了來科棗業有限責任公司,實行種植、貯藏、銷售一體化,現每年產乾鮮棗10萬餘斤,產值達50多萬元。

三、林權流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有關法規政策相對滯後

這裡所說的相關法規政策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體完善的林權流轉制度,規範、引導林權流轉行為為內容的法規政策,二是以森林資源合理保護利用管理為內容的法規制度。

第一個方面,1985年,國家體改委、林業部頒發的《林業經濟體制改革總體綱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產權制度,規定“遵照林木所有權與林地使用權一致的原則,進行林木所有權及林地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提出了林權流轉的要求。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治理開發農村“四荒”資源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農、林、牧、副、漁各業生產,實行家庭或聯戶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使用權等多種方式治理開發“四荒”,規定了對宜林“四荒”使用權的有償流轉。

xx年4月29日修改後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條,規定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權、採伐跡地使用權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同時指出“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除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不得轉讓”。以法律的形式,對林權流轉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20xx年,中央《決定》中也提出:“在明確權屬的基礎上,國家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各種社會主體都可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協商、劃撥等形式參與流轉”。應該說林權流轉已是於法有據了。但相關的配套法規政策滯後,缺乏規範具體操作的行政法規,致使林權流轉中還存在著操作普遍不規範等問題。

第二個方面,由於在林權流轉中,大多數投資者主要追求的是經濟效益,而我國的森林分類經營工作剛剛起步,現行的資源保護管理法律法規還不是建立在分類經營的基礎之上的,各項管理制度如採伐制度等還停留在舊有的框架內,造成林木經營者經營上的約束性,客觀上對林權流轉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現為:一是沒有執行統一的評估標準、方法,二是沒有法定的評估機構,同時,國家關於評估機構、人員資質的現行規定也與實際工作需要脫節。在已經開展的林權流轉中實施的資產評估,多為有各方代表參加的合議性的評估,雖具有一定的公開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準確性和科學性。還有相當一部分流轉沒有進行資產評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的流失。如某國有林場,通過不很公開的協商,將本林場3500餘畝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協議中將現有林木資源無償交給承包方經營,待承包期滿,承包方也無償將林木資源交給林場。字面上好似等資源交接,但實際操作起來遠非如此,林場現有林木資源,多為中、近熟林,其價甚巨。若採伐後轉租別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兩得,快到期滿時再造林,還場以幼林,則國有資產流失的結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規範,缺乏有效監督機制

在林權流轉過程中,有的沒有依法實行公開;有的發包時沒有依法召開群眾大會或代表大會;有的合同條款不完備甚至是沒有書面合同。不規範不僅表現在程式上,有些在實體內容上,也有不妥當甚至是違法的情況,如超出法律規定的流轉範圍實行流轉、超出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約定雙方的權利等。除了部分流轉合同依法進行了公證以外,林權流轉普遍缺乏監督機制。如在我省新興的“林木認領託管”公司,在經營和宣傳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實之詞和誤導之嫌,他們假借有關主管部門和科研單位的`名義,誇大宣傳其經濟效益,錯誤宣傳《林權證》的性質和效力而分散委託人對託管協議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簽定的合同中,有關條款不嚴謹、不完善,投資人一次性投資後,對公司執行合同情況缺乏約束與監督,不能及時有效地發現和應對該公司可能出現的違規甚至違法行為。將可能釀成經濟糾紛甚至社會事件。

(四)政府幹預多,服務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權流轉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門推動。有的地方對流轉方式實行“一刀切”,強令在一定期限內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賣,重數量不重質量;有的地方甚至對經營者種什麼樹種、林種作出規定、強行實施,侵犯林農經營自主權;有的地方隨意撕毀原來的承包合同,強行將已經承包的林地收回,再進行“拍賣”。競標者主要是本地農民。雖然也有跨區域投資者,但在流轉規則、成交價格等方面,以縣域為單位,各地存在較大差異,全省尚未建立資訊豐富的交易平臺從而培育流轉價格具有參考意義的市場。

據瞭解,目前僅“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20xx年9月1日成立)的經營範圍中有代理林權交易的內容,儘管自行制定了《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林權交易實施細則(暫行)》和《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活立木託管暫行辦法》、《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林權證明託管辦法(暫行)》、《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林權交易資訊披露規則(試行)》,但仍處於萌芽的狀態。從長遠來看,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能滿足進一步推進林權流轉工作的需要。

四、促進林權合理流轉的途徑

(一)在較高層次上完善相關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規的滯後已成為林權流轉中的主要問題,對投資者來講,需要一個具備較強操作性的具體規定,進一步規範流轉的原則、範圍、方式、程式、監督、管理,進一步地明確流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對政府職能部門來講,需要明確其法定職責,確定其管理和服務的方式和內容。而這些內容,從我國現行的有關立法規定和行政管理要求來看,不是哪個部門或地方政府檔案所能夠規定的,有些內容甚至是地方性法規也不能作出規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轉範圍問題、資源評估機構及人員資質問題、採伐管理問題等,必須通過修改《森林法》或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才可得以實現。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

各種形式的流轉,都應當建立在科學規範的評估基礎上,合理確定底價,才能保證流轉依法有序進行,實現盤活森林資源資產、促進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一是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編制科學合理的引數表和各主要臨終的評估細則,規範和完善評估技術、評估方法;二是要根據《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科學、可行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資質認證辦法,解決目前有關資質規定與實際工作要求相脫節問題;三是要加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和隊伍建設,滿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權流轉平臺,培育和完善森林資源交易市場

要真正將林權流轉推向深入,就應該在保證國家生態安全和生態建設發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場機制。要按照市場經濟運營的要求,結合森林資源資產的固有特點,培育和完善森林資源市場,一是要有大量能夠在價格上進行量化的待轉林權;二是要有暢通的資訊收集和釋出渠道;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務體系,包括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林權流轉中介機構的建設等;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場監督保障機制。

(四)準確定位,合理發揮政府及林業主管部門在林權流轉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要依照法律規定和市場經濟運營規則的要求,明確其對林權流轉的組織、指導、服務、管理、監督等職能,做到既積極推進,又充分尊重群眾意願;既嚴格管理又不干涉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既加強監督又全面提供服務,充分、合理地發揮職能作用。尤其是林業主管部門,既要加強相關法規政策的宣傳諮詢,又要積極開展實際工作的調研;既要認真進行規劃設計,又要搞好技術服務;既要大力指導評估機構、隊伍的建設,又要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以促進我省林權流轉工作的依法、有序的開展。

林業調研報告2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林業建設放到重要位置,同時把興林之計、富民之策作為重要地位,在抓好實施通道綠化、交通沿線綠化、鎮村綠化、環城綠化作為大造林綠化工程,提出建設生態的戰略目標,通過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創新營造林機制、經濟林產業富民、強化資源管護的四大戰略,整體推動綠色林業建設程序。目前,全縣有林地面積達到4306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83%,林木綠化率達到81.4%。

(一)退耕還林工程。XX年開始試點,XX年全面實施,各級黨委、政府把退耕還林作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切入點,明確把退耕還林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作為檢驗各級領導班子是否具有戰鬥力的試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XX年底,全縣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造林2萬畝,封山育林29293公頃。

(二)天然林保護工程。XX年啟動後,進一步加強管護工作,建立森林管護站20處,豎立護林宣傳標語30個、小型固定標誌牌117塊,配備專職護林員108人;累計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頃,為4個國有林場的1180名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社會統籌,使天然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恢復和發展。

(三)四大造林綠化工程。兩年來,全縣累計完成重點通道綠化648公里,補栽路段148.9公里,植樹 483萬株,在出縣際交界處,高標準建設綠化樹120公里,綠化面積2100畝;完成交通沿線綠化1900畝,環城綠化1200畝,村屯綠化82個,渠系校院綠化101個。

二、林業建設主要做法與特點

XX年以來,**縣採取超常規舉措,高起點定位,高標準投資,高質量施工,相繼實施了四大林業重點工程,推動**林業建設步入了快車道,成為**林業史上發展最快、投入最多、質量最好的時期。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縣政府成立了工程領導小組,先後下發了(關於搞好四大造林綠化工程的實施意見)等檔案,對工程建設進行了安排部署,明確提出縣、鄉兩級政府是工程實施的責任主體,政府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部門領導為主要責任人。嚴格實行政府負責、部門組織、年度考核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考核機制。XX年開春後,縣委、縣政府先後兩次召開動員會和推進會,及時進行安排部署。近期,縣委、縣政府實施以木蘭交界處至**道兩旁進行綠化工程建設

強化森林資源保護。近年來,**縣把依法治林、強化森林資源管護作為林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對亂砍濫伐林木、違法徵佔用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精心組織,摸底排查,累計查處各類林政案件18件,給予行政處罰43人,罰款4.1萬元,補種樹木2300株,徵收森林植被恢復費1.7萬元。二是全面加強森林防火工作。**氣候乾燥,十年九旱,歷來是個森林火災高發的地區,境內有2個省直林局所屬24個林場,有1000多萬畝的森林和未成林地需要管護。面對日益繁重的森林防火任務,縣政府及時出臺了(關於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決定)和(全縣林區山區實施封山禁火的命令),通過層層簽訂防火責任狀,加大督察力度,及時組織撲救,取得了近29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發生和無撲救人員傷亡的好成績,有力地保障了森林資源安全,推進了呂梁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問題與建議

調查發現,**縣是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83%的縣,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治理與破壞矛盾突出。通過實施“四大戰略”,林業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生態環境有所改善。但是,林業建設還面臨著任務重、難度大、產業發展滯後等不少困難和問題,亟待研究解決。

森林資源管護任務越來越重,經費更加缺乏。隨著林地面積的增加,特別是退耕還林、通道綠化管護任務日益繁重,亂砍、亂採、亂挖屢禁不止,加劇了地表植被破壞。建議改變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堅持數量與質量並重,強化管護也是發展的理念,努力提高林分質量水平。

林業產業開發相對滯後。產品加工開發力度不夠,龍頭企業發展緩慢,銷售資訊渠道不暢,森林旅遊和林下產業開發利用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建議借鑑“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強化經濟林產業化基地建設,實現富民強縣。特別要重視經濟林優良品種選育,堅持以優良品種帶動優質發展,避免一哄而起的低效盲目發展。同時,重視加工產品的品牌意識,嚴把原料和加工質量關,儘快形成拳頭產品和品牌,提高發展效益。

林業技術力量不足,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鄉鎮林業站作為林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最基層組織,由於人員、經費、管理體制等原因,嚴重製約了其職能的發揮。建議加強縣、鄉林業站和技術推廣站隊伍建設,科學核定編制,調整充實人員,落實經費,真正承擔起科技服務、技術指導、維護森林資源安全的重要作用。

這次調研,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林業發展”為主題。在全黨全國掀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高潮的新形勢下,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林業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線踐行科學發展觀要突出解決什麼問題,用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來審視林業發展的軌跡,通過調研,我們得到兩點重要啟示:

(一)生態建設必須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環節入手,讓廣大群眾儘早感受到生態建設的成效。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生態建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林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怎樣才能使林業生態建設進一步持續發展?我們在深入分析縣情、林情的基礎上,提出了“身邊增綠”的林業發展新思路。就是從“身邊增綠”抓起,從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特別是民居環境入手,把傳統意義上的對林業生態建設長週期、慢效益與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要求緊密聯絡和結合起來,使林業生態建設的成效儘快造福於廣大群眾。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環城綠化,先後組織實施城區鄉鎮村綠化重點工程,完成了環城林綠化和防護林建設,完成道路兩側綠化,基本形成環城“綠色長廊”,使整個縣城被濃綠環繞。居民有了休閒的好場所,民居環境大為改善。“身邊增綠”工程的實施,使廣大群眾充分感受到了林業生態建設的成效,從而更進一步調動了人民群眾造林的積極性,把投身林業生態建設變成了自覺的意願與行動。

(二)林業發展必須與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緊密結合,使廣大群眾從林業發展中受益。過去一提起林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長週期、慢效益。這樣的狀況使得廣大農民不願投身林業,積極性得不到調動和發揮。把群眾經營林業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把林業長期效益與農民的切身利益有機聯絡起來,使林業發展真正與廣大農民致富意願、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融為一體。農民群眾一旦從林業發展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際利益,必然從根本上煥發起建設林業、發展林業的熱情,必然把林業作為自己的致富源泉而備加珍惜,林業的穩定、高效、可持續發展就有了切實的保障。

通過對**縣林業發展的調研,我們深切體會到,林業戰線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中心任務,就是要解決林業為誰發展、靠誰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林業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和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生態環境,為廣大群眾提供日益豐富的林產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林業的發展,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把林業發展與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林業的發展,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區施策,分類指導。這就是我們通過對**林業的調研,對林業為誰發展、靠誰發展、怎樣發展問題的初步思考。

林業調研報告3

近年來,我縣以“國土增綠,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林業重點工程實施與興林富民相結合,成果鞏固與產業培育同步,林業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一、發展現狀

1、第一產業發展迅速。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為100.65萬畝,其中有林地68.43萬畝、疏林地3.6萬畝、灌木林地1萬畝、未成林造林地10.02萬畝、宜林地17.6萬畝。按森林類別分商品林43.43萬畝,公益林57.22萬畝。全縣活立木總蓄積為10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38.49%。幹雜果產業基地建設順利,現有幹雜果總面積17.5萬畝,其中柿子13萬畝,核桃2.6萬畝,紅棗1.9萬畝;幹雜果總產量7萬噸,產值7000萬元。

2、第二產業基礎薄弱。在幹雜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產柿餅500噸的加工企業1戶、小型加工廠3戶,建成柿子醋生產線一條,加上農戶採用簡易手工自發加工部分,據統計,全縣每年共加工鮮柿13000噸,市場銷售鮮柿45000噸,還滯銷12000噸;隨著柿樹產量逐年增加,柿子滯銷現象將越來越明顯。木材加工業底子單薄,全縣木材加工業僅有49戶,主要有帶鋸解板15戶,壽木加工25戶,原木經營4戶,農具配料加工5戶;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精加工產品主要是梨棗木工藝製品,如擀麵杖、搗蒜窩、柺杖、碗、酒杯、麻食板、茶葉筒、調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蘆、木猴等旅遊工藝品,但裝置簡陋,技術和工藝落後,各類產品檔次低,不具備規模生產,年經濟效益不足500萬元。原木材年銷售200餘萬元。全縣第二產業年產值700餘萬元。

3、第三產業發展起步良好。近年來我縣以“發展大旅遊、建設大產業、開發大市場”為理念,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啟用市場、強化兩翼”的發展思路,以歷史文化、休閒養生、自然觀光、鄉村旅遊為重點,積極推動旅遊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提升旅遊服務質量,使森林旅遊產業開發煥發出勃勃生機。五年來,我縣相繼投資5.53億元,實施了大佛寺景區改擴建和周邊環境治理、紫薇山公園、涇河防洪景觀帶、公劉教稼苑景區、涇河龜蛇山大峽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態休閒景區、拜家河觀光農業長廊等十項旅遊景區建設,旅遊景區已成為我縣林業發展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目前我縣林業產業發展步伐雖然較快,但經濟效益依然偏低,僅為8000餘萬元,人均272.1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1%。

二、存在問題

1、森林改善環境能力低下。目前我縣森林林木多為近十年來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儲存的中幼林,雖然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變,地表徑流量逐年減少,但森林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能力還不能充分發揮,水土流失治理進度仍然緩慢,人居飲水嚴重不足。

2、幹雜果產業存在“大資源,小產業”。貯藏、加工和深層次開發業發展滯後,幹雜果中名優品種匱乏,市場競爭力不強。尤其是幹雜果品種結構不合理,優質主栽品種不足。如柿子面積達13萬畝、核桃2.1萬畝、紅棗1.9萬畝,分別佔幹雜果總面積的76.4%、12.3%、11.1%,但引進和繁育新優品種面積太少,佔總面積不足15%,致使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未能將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制約了林業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3、林業資源開發層次較低。森林旅遊業開發水平較低,正處在起步階段,綜合服務設施還不健全,難以吸納外地遊客來彬觀光旅遊。木製旅遊產品加工業發展緩慢,現有的均是一些小型加工企業,沒有先進、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裝置落後,技術力量薄弱,產品粗糙單一,難以滿足廣大旅遊者的需求。

三、幾點建議

1、狠抓森林撫育工作。對於目前建成的中幼林積極開展撫育工作,應通過對森林合理撫育,優化森林結構,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抗逆能力,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進一步提高森林生產效能和生態服務功能,控固水土流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2、狠抓依法治林工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領導幹部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的責任制度,明確森林資源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和主要負責人,並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樹立執法權威,提升執法效果。全面監督重點區域的森林資源管理,加強對林業重點工程實施的核查,準確把握森林資源資訊動態變化和工程進展情況,建立和完善預警機制,有效遏制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

3、發展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重點打造、叢集發展、點面結合、形成優勢的原則,真正把引導、扶持產業發展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一是成立專門的柿子產業機構,採取招聘考試、競爭上崗的'辦法吸收一批有專業知識、有工作能力的大學生或抽調現有技術人員,組成彬縣柿子辦。選派專業人員出外學習有關柿子深加工的先進經驗,為柿子產業發展奠定基礎。二是針對我縣柿子園的經營現狀,積極實行流轉經營。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戶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將地處山溝裡的原屬一家一戶所有的柿子樹及集體所有的柿子園承包給善於經營、有能力作務者,走集約化的路子,實現規模經營,降低生產成本。三是建立專業合作組織。

在群眾生產方便、熱情較高的村,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果民,進行戶間聯合,組建專門經濟合作組織,把分散的農戶聯合起來,組成農業經濟合作組織,進行規模生產,進一步培育優勢產品,尋找和開發市場,以經濟組織形式應對複雜、多變、激烈競爭的市場。

4、增加林業生態建設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爭取國家、省、市在財政預算內基本建設專項資金,並逐步提高對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資金的投入,力爭在經常性財政預算中,加大對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林業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旅遊等事業的投入。在資金使用上,應增加後續管護資金,保證公益林生態效益的持續發揮。

林業調研報告4

一、林業生態建設的主要成效

改革開放三十年是林業發展最快的三十年,全縣上下以工程和西部大開發為契機,高舉生態與產業兩面大旗,以林業重點工程專案為依託,以發展保護為中心,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為重點,以加強林業自身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服務於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均取得輝煌成績。三十年來,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由78年的176.1萬畝上升到現在的262萬畝,淨增85.9萬畝;有林地面積由78年的88.3萬畝上升到現在的178.4萬畝,淨增90.1萬畝;活立木蓄積由78年的97.38萬立方米上升到現在的418.8萬立方米,淨增321.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78年的25%上升到現在的49.6%,淨增23.7個百分點;林業系統建築總面積由78年1037平方米上升到現在104229平方米,淨增10.3萬平方米;國家對林業的投入由78年的不足5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近1個億;全縣林果收入由78年的20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近6個億。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全縣林業實現了四大轉變,即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由純發展型向發展與保護並重型轉變;由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轉變;由林業部門單打獨鬥向全社會齊抓共管轉變。一個山清水秀、民富林強的新屈鄉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工程建設成果豐碩。近二十年,全縣先後啟動實施了防護林、德援造林、世行貸款造林、生態環境保護、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庫區溼地等一批重點工程,各項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防護林從89年開始啟動,十年完成重點人工造林30.9萬畝,封山育林3.65萬畝,低效林改造15.1萬畝,幼林撫育5.3萬畝;德援專案從95年開始啟動,六年完成人工造林13.94萬畝,封山育林9.71萬畝,灌草種植0.2萬畝;世行貸款造林由95年開始啟動,三年完成人工造林1.58萬畝,封山育林1.41萬畝;退耕還林從2000年開始啟動,截止2009年全縣共完成坡耕地造林22.3萬畝,荒山造林12.7萬畝;天保工程從2000年開始啟動,截止目前,全縣落實森林管護面積181萬畝,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4.17萬畝,封山育林17.9萬畝,飛播補植管理5萬畝,安置森工企業富餘人員333人。德援專案從建設初期到終期評估驗收,一直被譽為全省的樣板。退耕還林工程從04年開始連續三年被授予全省退耕還林先進單位,07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退耕還林先進縣。

(二)三防工作全面加強。一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強。縣鄉兩級防火機構進一步健全,防火設施進一步完善,防火措施進一步紮實,火警次數由70年代的每年20餘起下降到現在的不足10起,實現連續31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好成績,;二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到加強。通過加強檢疫與防治,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率由78年的30%上升到現在的85%以上,林木種苗及種子花卉檢疫率由60%上升到95%以上,組建了市第一個縣級森林病蟲害檢疫檢驗室和林業生物標本室;三是限額採伐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天保工程啟動後,全縣取消了商品材採伐計劃,調減了農民自用材指標,農民自用材由2000年前的7萬立方米/年下降到現在的3.6萬立方米/年,調減了35%,與此同時,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了林木採伐、運輸、經營、加工、檢疫“五證”管理辦法,全面推行林木採伐許可證服務代理制,極大地方便了群眾,提高了辦事效率;四是林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全縣上下嚴格實行林地用途管制,從2000年起,平均每年查處非法徵佔用林地案件近20起,收取森林植被恢復費500萬元以上;五是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得到加強。成立了縣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建成省級自然保護小區5個,保護面積68610畝,對全縣402株古大珍稀樹木進行普查登記,並對其中45種特別珍貴的樹木和18各珍稀植物進行了掛牌保護;六是林業執法工作得到加強。林業執法機構由70年代的1個增加到現在的17個,林業專業執法人員由70年代的不足10人增加到現在的近100人,林業案件的查處量由70年代的平均每年10餘起上升到現在的200餘起,林業執法和資源保護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

(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通過大規模開展飛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還林、封山管護和節能保林,全縣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復,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全縣森林資源分三個階段實現了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1980年至1992為第一階段,以飛播造林為主,12年間共進行飛播8次,21個播區總面積達90萬畝,使65萬畝荒山禿嶺披上了綠妝;1993年至1999年為第二階段,全縣以消滅荒山和綠化達標為中心,93年消滅了宜林荒山,95年實現了綠化達標,被省政府授予綠化達標先進縣;2000年起截止2007年為第三階段,全縣以退耕還林和天保工程為依託,7年間完成坡耕地及荒山造林30多萬畝,封山育林17.9萬畝。30年來,全縣新增林業用地86萬畝、有林地90多萬畝、活立木蓄積320多萬立方米。全縣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據統計,30年來全縣水土流失面積由78年的2030平方公里下降到1075.86平方公里,土壤侵蝕模數由治理前的4194.2噸/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現在的1170噸/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由78年的851.42萬噸/年下降到時現在的125.88萬噸/年,各種自然災害明顯減少,各種野生動物和野生禽類明顯增多。

(四)林業產業發展壯大。全縣按照穩步發展第一產業、大力發展第二產業、突破性發展第三產業的總體思路,林業產業板塊不斷髮展壯大,結構更加合理,門類更加齊全,林果產值由78年的2000多萬元增加到現在的近6億元。一是一批以消耗森林資源為主體的木材經營加工企業被關閉,從2000年開始全縣共關停木材經營加工企業40多家;二是以柑桔、茶葉、板栗、核桃為主的多經基地快速發展,全縣多經林面積由78年的18萬畝上升到38萬畝,增加了20萬畝;三是以森林旅遊和特種養殖為主體的新型林業產業蓬勃興起。九畹溪漂流、鏈子崖探險等一批特色生態旅遊專案和特種養殖業已在庫區嶄露頭角,成為拉動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五)林業科技卓有成效。一是科技隊伍建設卓有成效。林業科技人員由78年的15人增加到現在的98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達90%以上,中級職稱達80%以上;二是技術培訓工作卓有成效。近十年來,全縣圍繞板栗、核桃等農村支柱產業,大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和技術培訓,每年開展技術培訓不少於50場次,培訓農民達1萬多人;三是科技創新工作卓有成效。廣大科技人員立足本職,大力開展林業科技創新,林業科研專案取得了豐碩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林業系統在國家、省、市林業科研院所的支援和配合下,完成林業科研專案20多個,其中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市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縣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生物籬防止水土流失、農林複合模式、板栗豐產栽培、管氏腫腿蜂防治馬尾松毛蟲、空心李選育等技術在全省、全市均處於水平。

二、當前林業生態建設的主要問題

(一)森林資源總量嚴重不足。在庫區,是森林資源相對貧乏的縣、市之一,全縣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活立木蓄積和森林覆蓋率在山區縣、市中均處於中等偏下水平,人均森林面積和蓄積更少,森林資源的匱乏已成為制約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

(二)土地退化和溼地汙染現象比較突出。由於我縣人多地少,加上耕作方式落後,全縣土地退化的現象比較突出,部分地區已出現沙化現象,如楊林趙家山、郭家壩五龍等地已出現沙化跡象。工程新建後,我縣人地將矛盾更加突出,幹流及八大支流被汙染的現象時有發生。土地退化和溼地汙染已成為我縣生態建設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

(三)林業生產經營管理集約化程度不高,效益較低。一是經營手段滯後。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縣林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森林單位面積和蓄積也比較低,林地資源畝均產出水平只有200元左右,森林單位平均蓄積只有3立方米左右;二是科技含量不高,現代科技成果在林業生產經營中的普及率及成果轉化率約30%左右;三是林業機構不夠穩定,林業隊伍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長期以來,林業機構和管理體制變來變去,林業力量薄弱,幹部職工教育和知識更新的步伐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嚴重製約了林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森林防火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形勢越來越嚴峻。我國是世界上森林火災發生最頻繁和受外來有害生物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調查,全國平均每年發生森林火災1萬餘起,受害森林面積900多萬畝,現有林業有害生物8000餘種,造成嚴重危害的達292種,其中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達32種,有害生物發生面積達1.6億多畝,已超過年人工造林面積,給我國帶來國土生態、物種、能源、糧食、木材和氣候等多方面的安全隱患。我縣地處工程壩上庫首,隨著工程新建後所帶來的人流、物流和森林植被的恢復和工程新建後所帶來的人流、物流,我縣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防治形勢也將更加嚴竣。

(五)林業產業體系不健全,投入嚴重不足。林業產業作為現代林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支柱。當前林業產業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林業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比重較小,就全縣而言林業產值僅佔農業產值的30%左右,全縣山地面積佔整個國土面積的80%左右,林業產業的潛能和優勢遠遠沒有發揮出來;二是林業產業門類不齊全,發展不平衡。林業產業僅侷限在簡單的培育用材林、發展經濟林、培育花卉種苗和開發森林旅遊上,而對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特種養殖和林下資源開發等新型產業重視不夠;三是投入嚴重不足資金。相對而言,國家對生態建設的投入較大,而對林業產業的投入較少。

三、採取的主要對策

在當今全社會高度重視林業的大環境下,如何抓住當前西安部大開發和林業工程眾多的大好機遇,推動我縣林業工作又好又快發展,是一項十分重要而又緊迫的工作,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應著重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林業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民對林業工作的認識。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生態建設和生態產品供給的雙重使命。2003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指出:必須把林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要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要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要賦予林業以基礎地位。全縣上下要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宣傳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一是要充分認識新時期林業巨大的生態功能,努力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切實擔負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歷史使命;二是要充分認識林業巨大的經濟功能,努力保障木材供給和發展林業產業,切實擔負起促進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光榮任務;三是要充分認識林業的巨大社會功能,努力增加就業和建設生態文明,切實擔負起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職責,不斷提高新時期全社會對林業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以大工程推動林業大發展。一是繼續抓好退耕還林。全縣要抓住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大好機遇,重點抓好樹種置換、確權發證、政策兌現、信訪查處、成果鞏固等工作;二是繼續抓好天然林保護和生態公益林補償。要進一步完善天然林管護體制,強化鄉鎮、村管護職責,努力探索生態公益林補償的形式和辦法,提高管護成效;三是繼續抓好庫區溼地保護。儘早啟動庫區溼地保護專案,切實加強庫區溼地監測與保護;四是繼續抓好低效林改造。通過撫育施肥、改接換種、防蟲治病等手段,加大低效林改造力度;五是繼續抓好科技支撐。以國家林業局蘭陵溪退耕還林科技支撐點為契機,切實加強與上級科研部門的聯絡與配合,針對我縣在林業生產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開展科研攻關,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六是繼續抓好專案爭取工作。全縣要在退耕還林新一輪規劃、公益林補償、低效林改造、庫區溼地、生物質能源等方面加大力度,進一步加大國家、省、市對林業的投入,增強林業發展後勁。

(三)加強林業執法和森林資源保護,鞏固造林綠化成果。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始終是全縣林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過加強對林業政策法規的宣傳,採取法律、行政和經濟等多種手段,實行綜合防治。一是切實加強森林防火。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對森林資源危害甚大,全縣上下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按照“科學預防、積極消滅”的方針,紮紮實實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確保全縣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二是切實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病蟲害被人們稱之為“無煙的森林火災”,同樣對森林資源會造成毀滅性損失,當前全縣重點要抓好松材線蟲病的除治和以核桃為主體的經濟林病蟲防治工作;三是切實加強對林地、林木、溼地和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全縣上下要從源頭著手,認真研究各項管理措施及辦法,加大工作力度,嚴禁亂徵濫佔林地和溼地,亂砍濫伐林木,亂捕濫獵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四是切實加強對木材市場和流通領域的監管。加強木材流通領域的檢查和木材經營加工市場的巡查,嚴禁非法運輸和無證經營加工木材,進一步規範木材市場;五是切實加強林業執法隊伍建設。加強森林公安、檢查站、林政稽查隊伍建設,不斷充實林政執法人員,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

(四)大力發展林業產業,不斷壯大林業板塊。按照興林富民的總體要求,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和國家林業產業政策大力發展林業產業。一是大力發展以柑桔、茶葉、板栗、核桃為主體的經濟林產業;二是大力發展以庫區自然風光和屈原文化為主體的森林生態旅遊業;三是大力發展以野生動物為主體的特色馴養繁殖業;四是大力發展以維維、帝元、屈姑為載體的森林綠色食品業;五是大力發展以道路、城鎮、景區綠化為中心的特色種苗花卉園藝業。在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的同時,不斷完善林業產業政策,積極培育和扶持林業產業龍頭企業、各種專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努力提高林業產業市場化能力和林產品質量。

(五)大力實施科技興林戰略,不斷提高林業發展的科技含量。林業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在現代林業建設中起著巨大的支撐作用。我縣作為國家退耕還林科技支撐示範縣,有較好的工作基礎,當前圍繞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蘭陵溪科技點為載體,繼續加強與中國林科院、省林科院、亞研所、華農大、大學等科研院所的聯絡與配合,依託上級科研院所的力量,全面完成各項科研任務;二是大力普及推廣林業常規技術;三是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和送科技下鄉活動;四是大力加強示範園建設;五是切實加強林業科技隊伍建設和科技人才的培養。

(六)努力加大對林業工作的投入。現代林業的特殊性及長效性,決定了必須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必須從專案、技術、資金三個方面不斷加大對現代林業工作的投入。要樹立資源有價、生態有償的觀念,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入為輔的林業投入的長效機制和生態效益補償機制。一是加強林業專案儲備和新專案的爭取工作,根據國家經濟政策及巨集觀佈局,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儲備一批切實可行的專案,儘量多的爭取國家投入;二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制定和完善優惠政策,吸引社會、企業積極參與林業建設;三是加強對現有林業工程專案和資金的監管,不斷提高建設質量和資金的使用效率;四是加強與各級財政、發改、農業、水保、水利等部門的溝通與聯絡,限度地加大對林業工作的投入。

(七)切實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現代林業建設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系統工程,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責任重大。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林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強有力的領導體系,及時研究和解決林業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層層明確職責,建立健全林業建設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相關部門要按照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積極參與和推進林業建設。要建立健全各級林業機構,切實加強林業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林業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和工作方式創新,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現代林業建設。

林業調研報告5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為全面掌握當前林業系統幹部作風建設和發展建設現狀,我們組織專班,採取多種形式,對林業部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幹部作風“庸懶散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並就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探討解決突出問題的對策措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評價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先後組織開展了政風行風民主評議、黨風廉政宣傳教育、發展環境改造年、能力建設年、作風建設年、文明建立、創先爭優、“三萬”活動等系列活動,林業系統廣大幹部的工作作風不斷好轉,服務效率不斷提高,行政效能不斷提升,林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縣林業局先後多次被省林業廳授予全省先進林業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森林防火優勝單位,被縣委、政府授予人民滿意機關。全縣林業建設大發展、生態環境大改善,林業發展成果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表現形式

通過走訪調研,大多數調查物件在充分肯定林業幹部作風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反映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情況,認為在幹部隊伍中開展治庸問責工作十分必要。歸納總結林業部門幹部隊伍的“庸懶散軟”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性原則不夠強。一是放鬆自身思想覺悟要求,對不正之風的防禦能力不強。二是全域性觀念和協作意識不強。三是工作迴避矛盾問題,不敢擔當。

(二)責任意識、紀律意識不夠強。一是精神狀態不佳、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工作拈輕怕重,敷衍塞責,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二是部門工作有時相互推諉;三是存在擅自脫崗、遲到早退、自由散漫現象。

(三)宗旨觀念不夠強。群眾意識、服務意識不濃,少數同志對服務物件熱情不夠,耐心不夠,服務不夠,有衙門氣,態度不好。

(四)工作推進不力、工作績效不優。一是對棘手問題不敢碰,不能堅持原則,怕得罪人。深入基層不夠,現場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不夠。二是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工作效率低,工作質量差,有位無為,有責不為。

(五)工作創新不夠。一是思路創新不夠,疏於學習和思考,習慣於老套路、老辦法,憑經驗辦事;二是制度創新不夠,還不能有效的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三是管理機制創新不夠,對工作難點和新生事物不能創造性開啟工作局面,無應對方法,依賴領導決策。

(六)林業產業不強、發展速度不快。一是成規模的林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少,品牌不優,實力不強,對地方經濟的副射帶動作用有限;二是以核桃為主體的多經濟林發展力度不夠,林農增收不夠快;

(七)行政執法的依法行政水平不夠高。一是林業執法行為還不夠規範;二是林業執法單位執法合力不夠;三是自由裁量權執法監督檢查力度不夠,極少數執法人員還存在一定隨意性。

三、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既有客觀因素,又有主觀因素: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不夠,黨性意識不強。對主觀世界的自我改造不夠,忠誠黨的林業事業理想信念比較淡化,黨的優良作風不牢,思想上進取心不強,放鬆要求,紀律鬆弛,貪圖安逸。

(二)執政為民、便民利民的思想樹立不夠,責任意識不強。有的黨員幹部沒有把代表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寓林業行政管理於服務之中的自覺性不高,公僕意識淡化,存在衙門作風,行政效能不高。

(三)維護團結統一的思想樹立不夠,大局意識不強。圍繞林業發展大局,按照全域性統一步調行動不夠。權利部門化,工作不看長遠,只圖眼前利益、區域性利益,損害全縣林業發展長遠大計。

(四)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度不夠,憂患意識不強。創新創優能力不強,怕擔風險,在優化林業產業佈局與投資發展環境上,不與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與發達地區、與上級組織和群眾要求看齊。不善於鑽研業務,綜合素質不強,業務不精通,遇到的新問題、新困難時調查研究不夠,破解辦法不多。

(五)制度管理不嚴,監督檢查意識不強。對於林業發展與管理相關規章制度,有的是不夠健全、不夠規範;有的是更新不及時、不完善;有的是因為缺乏抓制度落實的氛圍和勇氣,造成制度執行不到位,監督檢查問責不到位,從而使制度管人管事管權沒有落到實處。

四、治理措施建議

開展治庸問責工作是實現林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加快建設經濟強縣的有效舉措。針對林業幹部職工在“庸懶散軟”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應著力採取五項工作舉措開展治理:

(一)深化學習型機關建立活動,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把打造學習型機關、進取型團隊、德能型幹部作為加強林業系統幹部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把不斷提高幹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作為壓倒一切工作的著力點來抓。一是堅持政治理論學習經常化,局黨組中心學習組每月集中學習1次,局機關幹部每週五下午為學習日。引導幹部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和政績觀,進一步提振精神,努力提升精神品位,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奮力推進事業發展;二是狠抓業務知識學習制度化,提高履職崗位能力。全年組織全體幹部開展4次以上集中培訓,系統學習林業法律法規、國家退耕還林、公益林補償、溼地保護等政策,真正讓大家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工作相結合,點與面相結合,注重打基礎、管長遠,更加註重能力與攻關。

(二)深化作風建設活動,增強群眾意識、服務意識。一是要加強廉政建設,做到清政廉潔。嚴格遵守《廉政準則》,自覺抵制各種歪風邪氣;二要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堅持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風。牢固樹立“責任重如泰山”的執行理念和大局觀念,大力倡導“不講任何藉口”的工作態度;三是要加強作風建設,深入基層調研。要求每名班子成員,每月必須帶領相關股(室)和單位的黨員幹部到基層林業單位、鄉(鎮)和村組開展1次調研活動,辦1至2件實事;四是強化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圍繞“治庸問責”活動,主要抓好林業法律法規,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補償、低產林改造、林權制度改革等林業重點工程的有關政策宣傳,力爭做到林業政策家喻戶曉;五是要增強群眾意識,及時做好林業政策兌現,準確地將各項政策兌現到林農手中;及時調處林木、林權、林地糾紛,化解各種矛盾,切實維護廣大林農的根本利益。

(三)全面落實崗位責任,強化約束激勵機制。一是對各部門職責建立全方位的責任體系,解決好部門職能交叉重疊、主體不明確、邊界不明晰、出了問題無法確定責任到崗到人的問題,提高協同作戰能力。以責權統一為基礎,全面推行責任公開,細化崗位職責,對每個崗位進行百分制量化管理,使每個崗位的職責更明確、具體,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強化一級抓一級、一級管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體系建設;二是進一步量化細化考核標準,建立工作進度通報制度,加強對幹部平時的考核,將平時考核、年度考核與考察結合起來,強化結果運用,充分發揮考察的導向作用,真正做到以業績定幹部;三是健全獎懲激勵機制,注重物質獎勵、精神激勵、職務激勵與級別激勵相結合,真正對肯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給予獎勵,做到獎懲分明;四是深入開展評優評先活動,增強幹部個人和集體榮譽感,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四)加快林業產業發展,著力增加林農收入。依託專案,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林,發展壯大林業產業。一是大力發展以核桃、漆樹、烏桕、油桐為主體的木本油料,把核桃發展為我縣半高山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支柱產業;二是大力扶持發展林業產業專業合作組織,積極向省市爭取優惠政策,促進林副企業做大做強,努力擴大人員就業安置,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更好地發揮副射帶動作用;三是大力扶持發展以森林旅遊、特種養殖、中藥材種植和林產品深加工為主體的新型林業產業,著力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大力開展示範園建設和送科技下鄉活動。大力發展板栗、核桃示範園,積極開展林業科技培訓與普及活動,深入到全縣12個鄉鎮產業村開展技術培訓、印發技術資料,培訓農民,提高林農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五)堅持依法治林、依法治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通過規範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實解決林業系統少數人執法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執法執紀不公的問題。一要規範執法行為。嚴格執行森林採伐和林地徵佔限額管理制度,完善和執行森林資源管護制度,規範木材流通秩序;二要組織開展專項行動,對重點地區、重點區域集中進行整治,嚴厲打擊亂收濫購、偷砍盜伐、無證販運等破壞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以及亂佔林地的行為,查處一批大案要案,懲處一批違法犯罪分子;三要強化專案管理,規範資金運作。嚴格專案資金管理,特別是退耕還林、公益林補償、低產林改造專案資金髮放和使用,杜絕截留、挪用專案資金現象發生,督促專案資金規範運作。開展“廉政陽光”工程建立活動,確保林業專案建設安全、資金使用安全。

林業調研報告6

一、我縣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現狀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

我縣早在1979年便成立了平江縣林業學會,1985年成立林業技術推廣站。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我縣現已建成了比較健全的林業科技推廣網路,具有較強的技術力量。1995年成立平江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下設一所三室,即林業科學研究所,林木豐產栽培室、森林保護室、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室,同時27個鄉鎮林業站也相繼成立了林業技術服務站。20xx年,縣林業局根據林業工程建設的需要成立了林業技術領導小組,下設退耕辦、生態辦、油茶辦、規劃設計辦。均由縣局一把手擔任主要負責人,現林業科技推廣站核定編制18名,平均年齡42歲,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的8人,中專文化的10人,都是林業工程師以上職稱。

近年來我縣林業科技推廣站認真貫徹科教興林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圍繞的“科技服務林改,科技啟用林改,科技支撐林改”的新思路,以資源培育為中心,深化林業科技推廣功能性改革,加強林業科技推廣能力建設,全面提高林業科技服務“三農”能力、林業重點工程科技支撐能力、林業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林業科技推廣持續發展能力等,努力構建一個適應需求、服務林業、的林業科技推廣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加快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提高廣大林農素質,推動林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二)取得成效

一是是推廣了一批先進適用的林業科技成果。圍繞林業兩大體系建設,以資源培育為中心,以專案為載體,縣林業科技推廣站集中力量對先進適用的技術進行組裝配套,推廣了一批技術先進、見效快、效益顯著的林業科技成果,尤其在“德字一號”豐產示範栽培、竹林豐產培育及其綜合利用、松毛蟲綜合防治、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等新技術的推廣運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如以引進外來速生樹種和挖掘培育鄉土闊葉樹種相結合的方式,推廣了以香椿、榿木等速生樹種,促進了我縣林種樹種結構的調整;推廣了毛竹低產林培育等配套技術,建立各類豐產高效示範基地10萬畝;推廣了油茶、茶葉等經濟林栽培技術,使之成為山區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專案;推廣了“德字一號”油茶優良無性系選育技術,“德字一號”油茶是我縣油茶產業開發的優良品種,自1992年開始,我縣採用油茶芽苗砧嫁接技術繁育苗木4056萬株,先後被推廣到江西、湖北等4省43個縣市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的2696工程造林。年內,爭取中央財

政林業科技推廣示範資金專案100萬元,建立優良無性系苗木繁育基地10畝,新造高產示範基地500畝。

二是認真參加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根據縣委、縣政府關於“打造兩茶一竹,建設現代農業”的發展戰略,我站委派技術精湛,在油茶及楠竹行業的技術領導作為科技特派員,在童市和加義進行油茶及楠竹的科技扶持,確保所在鄉鎮產業發展良好,科技轉化成果得力。

三是定期實施林業科技培訓班。縣科技推廣站每年每月舉辦油茶、毛竹等鄉土培訓班12期,確保全縣林業產業常規發展;每年舉辦營林技術培訓班2期,培訓林業技術人員和林業大戶近600人,依託林業大戶建立林業專業合作社59家,建立林業相關產業公司68處。

四是開展好科技下鄉及進村入戶活動。每年進行多次林業科技下鄉活動。首先是縣局組織局機關林業工程師開展了科技下鄉活動;其次是結合林改各鄉鎮均進行了科技下村活動;最後進行了科技進村入戶行動建設,具體定點加義鎮思源村及蘆頭村,確實20戶林農為為楠竹低產林改造示範戶。

二、突出問題

近年來我縣林業科技推廣工作取得較好成效,顯現的新變化,從單項技術推廣向綜合配套技術轉變;從單一示範基地建設向產業方向發展;從專案分散向突出重點、規模效益

轉變;從單一模式向多種模式、多種主體的發展。這些新變化,為林業兩大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林業科技推廣事業出現了新的問題,影響了科技推廣體系的高效運轉和服務質量。

(一)科技推廣工作在林業生產建設中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到位。一方面,許多地方對科技推廣的重要性認識還是停留在口頭上,有關科技推廣機構建設、推廣經費、推廣人員待遇等一些優惠政策,難以落實到位,影響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二)科技推廣投入不足和推廣網路體系不完善,制約林業科技推廣的力度。我縣林業科技投入總量嚴重不足,增長速度緩慢,渠道少。“十五”期間縣級林業科技推廣經費年均不足5000元。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林業科技推廣機構、人員正趨於萎縮,推廣機構基礎設施差,缺少必要的推廣儀器裝置、交通工具;示範基地建設發展緩慢,自我發展和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三、相關建議

一是要整合資源,構築科技推廣服務和成果轉化的平臺。首先是要整合資訊資源。要充分發揮林業政務內網及網際網路絡資訊流量大、交換速度快的優勢,根據季節、農時做

好經常性的資訊收集、釋出工作,通過多種形式,為社會提供及時、準確、系統、權威的技術、市場、資訊服務。其次是要整合人才資源。要把林業專業技術人員組織起來,共同為林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鼓勵科技人員以資金、技術入股等方式與林業生產經營者結成利益共同體。要加強對林業科技人員的培訓和再教育,不斷提高科技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次是要整合科技資源。要把多年來研究開發的林業科技成果和成熟的實用技術組裝配套起來,加強技術檔案管理,並以各種形式向社會、廣大林農釋出和推介。

二是要增加投入,確保科技經費逐年增長。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增加科技投入的有關規定,採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增加林業科技推廣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科技推廣投入體系。

三是以人為本,加強科技推廣網路和隊伍的自身建設。高素質的林業科技推廣隊伍和健全、結構合理的推廣網路是搞好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的基本保證。首先是要建立並健全林業科技推廣機構,同時加強各級推廣機構的基礎建設,購置必要的科技推廣裝置,改善推廣手段和辦公條件。其次是要採取多種形式和多種辦法,加快培訓步伐,全面提高林業科技推廣人員的專業技能,大力培養優秀科技推廣人才;再次是要加大科普宣傳培訓力度,全面提高林業勞動者和廣大林

農的素質,為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和農村的小康社會建設提供人才保證和技術支撐。

林業調研報告7

為深入貫徹落實商洛市“《商洛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局關於開展人口計生系統統計執法大檢查的通知》商證檔案”精神,我統計執法工作領導小組嚴格按照上級部門的安排和部署,以“工作要落實、基礎要夯實”的要求,對本縣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執法工作進行了深入認真的自查,現將自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績

今年來,我執法小組緊緊圍繞人口計生工作責任目標,服務視窗前移,紮實工作求突破,充分發揮執法小組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竭盡全力抓認識、抓隊伍、抓責任、抓落實,穩步地推進了全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健康深入發展。

(一)組織安排,全面展開動員工作

xx年7月日,自查活動開始後,我及時召開了會議,認真傳達學習了“《商洛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局關於開展人口計生系統統計執法大檢查的通知》商證,並迅速成立統計執法工作領導小組,同志親自擔任組長,為自查活動的第一責任人,負總責、親自抓;同志為領導小組成員,根據分工抓好分管範圍內的工作,切實加強對自查活動的領導,嚴格按照活動領導小組的部署和實施方案要求,認真抓好思想發動,端正態度,切實搞好深入自查活動。領導組織機構的建立,保障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狠抓落實,促進自查工作開展

一是積極組織各級單位進行自查。為促進此次自查工作的圓滿完成,領導小組積極組織各鄉計生辦、縣級各單位嚴格按照檔案精神要求,重點檢查xx年以來人口計生部門發生的統計違法違紀行為,主要內容包括: .是否存在要求有關機構和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打擊報復統計人員,對本系統發生的嚴重統計違法行為失察等問題;2.是否存在未經批准擅自組織實施統計調查或者變更統計調查制度內容,偽造、篡改統計資料,違法公佈統計資料,違法洩露統計調查物件等問題;3.是否存在提供不真實、不完整的統計資料,拒絕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等問題。是否存在阻撓、限制或干擾統計執法檢查,以及統計執法不作為,壓案不查、瞞案不報等問題。

經查實,自xx年以來,沒有出現統計違法行為。

二是夯實基層基礎工作,促進工作平衡發展。 .加大培訓力度,認真抓好各鄉、各單位等各級各類人員業務知識的學習培訓,提高國策意識和業務水平。充分發揮各級計生協會的.作用,努力形成群管群治的良好局面。不斷提升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建設品位和協會品位。在搞好業務培訓的基礎上,加強計生隊伍作風建設,大力弘揚愛崗敬業、明確目標、加強領導忠於職守、依法行政、廉潔自律精神,樹立計劃生育工作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2.積極推進“一盤棋”工作:健全機構隊伍,增加經費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加大宣傳,營造氛圍,確保採集資料真實有效,錄入、反饋準確及時;再次是強化責任,進行督查指導,並將檢查結果納入到目標考核,確保“一盤棋”工作順利推進。三是規範各項工作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執行;四是實行分類指導、分類考核。

三是落實流動人口徹查工作。 .夯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的群眾基礎。加強流動人口計生協會組織建設。針對全區流動人口特點,在流動人口聚集地積極發展計生協會組織,吸引流動人口廣泛參與,增強計生協會組織的凝聚力。2.大力開展清理清查,徹底澄清流動人口底數。各級計生部門從流動人口清理清查入手,以流出已婚育齡婦女為重點,徹底澄清流動人口底數,開展集中清理清查工作。各地區根據本地情況分別組織若干個清理清查小組,採取控網式清查,逐戶登記的辦法,對本縣的流動人口按照“六個一”的要求進行逐戶排查,真正做到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清查結束後及時將清查結果輸入資料庫並納入正常管理。通過這次大規模清理清查,徹底澄清了我縣流動人口底數。3.按照“屬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務”的原則,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納入經常性工作範圍,將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提供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免費服務。相關部門為流動人口辦理經商、務工、購房、租房、社會保障等手續時,與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密切配合、互通訊息。同時為做好外出人員的宣傳培訓、免費辦理婚育證明等相關工作。建立領導責任制度等各項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制度,強化流動人口現居住地為主的管理服務機制,積極推進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維護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為流動人口提供計劃生育生殖保健基本知識宣傳、諮詢,做好避孕藥具發放和補救措施落實等方面的公共服務,構建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平臺,為流動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務。加強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密切配合和協作,建立和完善流動人口管理區域協作制度,提高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流動人口組織程度,逐步形成資訊導向,按需流動,憑證管理,全程服務,從根本上扭轉人口流動的無序性和盲目性。4.制訂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管理規章和制度。對康檢證逐人審驗歸檔,及時變更計劃生育各類檔案資料,達到各種計生檔案資料規範管理。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雖然我縣在此次自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自身學習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主要表現在:有部分同志對新時期的人口計生工作的艱鉅性和複雜性認識不足,對本地、本單位人口計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隱患認識不足,存在盲目樂觀和麻痺鬆勁情緒。

2.執法手段有待進一步完善。由於沒有相關強有力的執法措施,造成執法手段弱化,執法效果不理想。

3.工作作風仍需進一步改進。一是工作中督促檢查、指導落實不力,對上級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效果不佳,有的甚至留有尾巴,對出現的問題,在處理時不是十分果斷,特別是涉及處理和處罰人時,心慈手軟,沒硬起手腕。二是工作標準和要求定的不高,欠主動,缺乏新思路。沒有很好地沉下去,解剖麻雀,抓點帶面,工作滿足於一般抓法,新思路出的少,指導工作缺乏針對性和力度。三是作風不夠深入。在機關多,下基層少;抓日常工作多,深入調查研究少;忙於事務多,接觸群眾少;即使下去了,往往是聽聽情況,坐車看看轉轉。而真正深入到幹部職工家中,聽他們的呼聲,徵求他們的意見,掌握第一手材料比較少。對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缺乏解決的辦法和力度。

三、改進措施

我縣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執法工作對我縣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存在的問題,將從以下方面認真加以改進。一要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理清思路,確定較高的工作目標,集中精力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二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要對本部門各項工作研究透,研究深,弄清楚應該幹什麼,應該怎麼幹,怎麼幹得更好、更快,努力成為本部門的工作專家,堅決避免一知半解、囫圇吞棗、粗枝大葉和蜻蜓點水的做法,要在實、細、快上狠下功夫,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三是深入學習貫徹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落實相關部門人口計生工作職責,建立解決人口問題的長效機制,開展生育文明示範交流活動,統籌解決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四是廣泛宣傳防艾科普知識,採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法,把預防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宣傳到家到人,到廠家企業、學校及流動人口集聚的地方,使群眾進一步瞭解艾滋病的危害性,進而科學防治艾滋病。同時大力宣傳生殖健康知識和青少年青春期的健康教育,不斷提高不同型別人群的科學防病知識。五是加強協會隊伍建設,拓寬服務範圍。推選熱愛計生事業、善做群眾工作、文化程度較高、群眾口碑較好、家庭經濟較寬裕的中青年婦女擔任組長,選拔一些能人作為協會骨幹,提高基層協會的活力。拓寬服務領域,做好農業科技幫扶工作,按要求主動協調配合科技人員落實掛鉤幫扶責任,提供科技資訊和種養殖業技術,引導計生戶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林業調研報告8

林業立縣 產業富民中共沐川縣委辦公室沐川縣立足山區優勢,打生態牌,走特色路,在實踐中確立了建設中國西部“綠色明珠”的發展目標和“紙電興沐川,開放促發展”的發展思路,堅持林業立縣,產業富民,大力實施“大林業、大產業、大生態”的林業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以林促紙、以紙興林、產業互動、協調發展”的林漿紙產業化發展路子,著力推進以永豐公司為龍頭的林漿紙產業化經營,實現了經濟發展、生態改善、富民興縣的目標。

一、實施四大工程

著力打造林業大縣1985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根據沐川實際,做出了“從綠色崛起,靠興林立縣”的戰略決策,積極實施“85-4”部省聯營造林工程、世界銀行貸款國家造林專案工程和貧困地區林業發展專案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帶動了廣大農戶栽竹造林,造林總面積達到95萬畝,全縣森林面積達到1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2.8。

(一)科學規劃,嚴把造林質量關。

按照生態優先、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以竹為主,適地植樹,結合海拔高度和立地條件,將高山區規劃為生態公益林區、中山區規劃為商品經濟林區、低山河谷區規劃為特種經濟林區,科學選擇樹竹品種,精心編制造林作業設計方案。採取“定點育苗,科學壯苗,定向供苗,嚴格檢疫”的辦法,確保種苗質量;抽調林業技術人員深入鄉鎮、村、組按規劃指導農戶整地、打窩、栽植,統一規範種植;派出由林業、國土、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人員組成的驗收組,對造林地塊進行實測驗收,保證驗收資料真實準確。

(二)以造為主,保護與管護並重。

實施85-4造林工程,5年營造杉木11.6萬畝;實施世界銀行貸款造林工程,6年造林23萬畝,實施世行貸款貧困地區林業發展專案,5年造林4萬畝;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營造公益林12萬畝;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退耕造林17.2萬畝。在大力推進四大造林工程的同時,切實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和已造林竹的管護。劃區保護天然林15.8萬畝,封山育林11.5萬畝,完成森林撫育10.2萬畝。加強森林防火,實現了連續24年無森林火災。

(三)科技興林,提高森林資源質量。

積極推廣撐綠雜交竹3號1.5萬畝,楊樹5.5萬畝,巨桉2500畝。建成麻竹、楊樹、慈竹示範片5000畝,注重林區合理佈局,優化了林竹品種結構。加強林竹豐產技術培訓和指導,每年培訓竹農1.5萬人次以上,建立縣、鄉、村、組茨竹豐產示範片4.67萬畝,慈竹畝產提高30以上。推廣竹蟓防治綜合技術,慈竹上林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大力推廣苦筍、大頭麻竹地膜覆蓋技術,提早出筍期,提高出筍率,增加竹農收入。

(四)興修公路,改善林區交通條件。

根據林區分佈,制定了林區路網規劃,利用以工代賑專案工程、世行貸款專案工程和林農投工投勞建設林區公路。通過林權、林地使用權轉讓,引進成都石人公司投資250萬元修建楊村鄉“蓉楊公路”20公里,實施村村通以工代賑專案工程,實行以獎代補,投入資金355萬元,新修和改造林區公路750公里,實施世行貸款專案工程,發放低息貸款76萬元,補助建設林區公路76公里。全縣林區公路里程達到790公里,林區通車率達到76。

二、推進林漿紙產業化經營

加快建設林業強縣縣委把推進林漿紙產業化經營作為實施“大林業、大產業、大生態”林業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林業強縣,加速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措施,以豐富的林竹資源為基礎,著力培育竹業經濟,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了一、二、三產業互動,城鄉經濟共融。

(一)培育龍頭企業。

沐川始終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實施林漿紙產業化經營的關鍵來抓。支援永豐公司先後投資3.5億元,進行了五期技改擴建,公司規模從一個小型造紙作坊發展成為擁有資產5.7億元,年造紙能力8萬噸的現代化造紙企業。公司產品從單一的包裝紙發展到20多個品種的高檔文化用紙,暢銷全國,分別獲得部優、省名牌產品和行業評比第一名。企業規模和利稅名列全省造紙行業前茅,現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四川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輕工協會優秀企業,“AAA”級信等級企業。支援永豐公司投資5.6億元新建10萬噸製漿專案,力爭20__年實現20萬噸製漿造紙生產能力;支援健全造紙廠改擴建;支援沐鑫竹業2.5萬平方米竹壓板生產線建設,林竹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二)建設原料基地。

龍頭企業的不斷擴張,原料需求的急劇膨脹,促進了林竹原料基地建設。一是政策啟動。利用退耕還林政策,支援林竹公司在尊重農戶意願的基礎上,採用租地造林、合作造林方式建成原料基地6萬畝,與1.5萬戶林農簽訂了9萬畝竹材收購合同。租地造林和合作造林農戶均享受退耕還林補助政策,在退耕還林政策補助期內,林竹收益由公司和農戶按8.5:1.5分成,補助期滿後按4:6分成,既解決了退耕還林政策補助期滿後農民的生存問題,又解決了企業的原料需求,實現了企業與農民的“雙贏”。二是示範帶動。在永福鎮建立了4萬畝縣級林竹示範基地,引進香港凱胤集團凱樂公司、天森公司、石人公司等業主,建設林竹基地6.8萬畝。通過政府、業主、農戶不同形式的示範基地建設,帶動了林竹基地發展,全縣6年累計造林36.26萬畝,湧現出栽竹造林專業戶千畝以上的6戶、50畝以上的700多戶,專業戶、專業村、專業鄉鎮逐步增多。三是利益驅動。對農戶利用荒山造林栽竹的,在享受退耕還林配套政策的同時,政府按每畝獎勵鄉鎮和林農6-15元,及時減免退耕還林農戶農業稅。四是科技推動。縣林業局利用各鄉鎮林竹協會,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引進雜交竹、麻竹、楊樹、巨桉等速生豐產品種,大大提高了林竹產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僅引進雜交竹,單產就由原來的每畝600公斤左右提高到1500公斤以上,收入增加1倍多。

(三)創新執行機制。

一是利益分配機制。林竹公司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推行訂單竹業,實行保護價收購。公司與農戶在原料基地建設中實行股份合作,收益按比例分成,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二是風險保障機制。林竹公司從銷售收入中,提取1%的資金作為風險保障基金,在市場受到衝擊時,補貼林農,保護農民利益;積極鼓勵林農參加財產保險,減少水災、火災、風災等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三是資訊服務機制。林竹公司和鄉鎮林竹協會,通過組織種植技術培訓,指導病蟲害防治,推廣優良品種,提供市場資訊,成為龍頭企業聯接農戶的橋樑與紐帶,實現了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的對接。

三、林紙產業逐步壯大,三大效益成效顯著沐川縣立足山區優勢

堅持把林業擺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地位,著力培植林竹資源,積極推進林紙產業化經營,發展生態經濟,走出了一條“林業立縣、產業富民”的新路子,取得了三大效益。先後被列為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全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試點縣、全國退耕還林試點縣、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科技示範點。

(一)林竹資源迅速富集,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四大工程的實施,加速了沐川林業的發展,使荒山披綠,翠竹成蔭。活立木蓄積量從1985年的70萬立方米增加到20__年的500萬立方米,立竹蓄積量從1985年的28萬噸增加到20__年的145萬噸。森林覆蓋率從1985年的27上升到20__年的62.8%。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解決了貧瘠、缺水、陡坡地的水土保持問題,過去頻繁發生的山體滑坡、泥石流、大面積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逐步減少,危害逐年減輕,全縣增加水源涵養能力111.24萬立方米,每年減少水土流失量950萬噸。

(二)加速縣域經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實施林紙產業化經營,推動了造紙業的快速發展,全縣造紙生產能力從1997年的4萬噸增加到10萬噸。20__年,林紙產業產值達到3.95億元,佔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的近三分之一;林紙企業上繳稅金2610萬元,佔全縣財政總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林農靠出售林竹產品人均收入達到57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永豐紙業、沐鑫竹業、健全造紙廠等一批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林紙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三)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林紙產業的發展壯大,帶動了農業、運輸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實施林下種草養畜工程,形成林草結合、林畜結合、林藥結合的複合經營模式,拓展了林業產業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林業的快速發展,促進大量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從1999年的1.6萬人增加到20__年的3.9萬人,農民務工收入增加7000萬元以上。林紙產業的快速發展,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全縣糧經作物比由1997年的2.5:1調整為20__年的1.6:1,全縣三大產業由1997年的36:28:36調整為20__年的27:36:37,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林業調研報告9

××在經濟上是小縣,但在生態建設上卻是大縣,林地面積241.93萬畝,佔全縣國土面積的57.9%,森林覆蓋率53.8%。林業作為生態保護核心、經濟發展的支柱、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肩負著改善生態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事關農村發展,事關“綠色××、富裕××、和諧××”建設,為了解全縣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總結髮展中創造的成功經驗,從根本上解決林業體制機制不順等突出問題,把林業產業推向全面科學發展階段,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按照縣委辦師辦通〔20xx〕54號檔案精神,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我局對全縣林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特報告如下:

一、林業產業發展現狀

××縣是典型的山區縣,山地面積佔91.2%,是××省重點林區和速生豐產林基地縣,多年來,林業局按照省委、省政*“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林業發展要求,圍繞構建“綠色××,富裕××,和諧××”這一主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大地增綠、農民增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為目的,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多項生態建設工程為支撐,從增加林業貢獻率著手,嚴格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實施了速生豐產林、世行貸款造林、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一批生態建設工程,森林資源持續增加、質量不斷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明顯加強;深化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業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態效益、產業效益、林農效益凸現;打造了全省重要的木材生產、加工和交易基地,林業產業實力顯著增強、結構漸趨合理,林業產業建設邁入科學發展的新階段。目前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241.93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417.45萬畝的57.9%,其中有林地面積196.99萬畝,灌木林地面積27.76萬畝,疏林地面積6.5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0.66萬畝。森林覆蓋率5從1978年的20.1%增至20xx年的53.8%,活立木總蓄積量533.82萬立方米,20xx年林業產值突破了2億元,20xx年力爭超過3億元。

(一)第一產業穩步發展。林木培育業在林改、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建設驅動下,全縣群眾造林積極性高漲,以杉木、川滇榿木為主速生豐產林發展迅速。目前有速生豐產林93萬畝,其中杉木30萬畝、華山鬆20萬畝、桉樹15萬畝、川滇榿木等速生商品林28萬餘畝。20xx年建設10萬畝以杉木、川滇榿木為主速生豐產林,實現100萬畝以上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設目標;經濟林樹種結構漸趨合理。核桃、板栗、油茶等特色經濟林從20xx年的2.57萬畝增至20xx年的10.39萬畝,產量89.18萬噸,20xx年繼續建設核桃10萬畝、油茶1000畝;綠化苗木事業發展加快。育苗面積從20xx年的213畝增至20xx年的3375畝,年產綠化苗木及花卉2120餘萬株(盆)。特別是以“滇東木蓮”為品牌的綠化苗木基地初具規模。

(二)第二產業初具規模。全縣共有林產品加工企業45家,20xx年生產鋸材12931 m3,實現產值2564萬元;生產細木工板10961 m3,實現產值2849萬元,20xx年預計實現產值8000餘萬元。

(三)第三產業逐步壯大。菌子山、鳳凰谷具有較好的景觀優勢和森林旅遊資源,20xx年接待遊客27.9萬人次,涉林產值7027萬元。

二、基本做法與典型經驗。

(一)突出重點,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林產業發展。數量充足、佈局合理、結構科學、質量優良的各類森林覆蓋,才能發揮生態系統整體防護功能,才能構築良好的森林生態屏障;建設林木利用率高、產品增值效益明顯、產業鏈條長、符合現代林業發展要求的企業,才能較好的聯結帶動農戶增收,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因此,建立符合縣情、林情的發展思路與制定科學的.產業建設規劃,走有序、可持續發展之路是現代林業發展的精髓。我縣根據區位、氣候等優勢,確立了速生豐產林基地、特色經濟林基地、綠化苗木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設規劃,並始終不一的堅持,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作用,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活力。

(二)明確責任,嚴格落實,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機制。我們實行各級領導幹部任期林業產業目標責任制,簽定責任狀,將林產業成績作為政績考核重要內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獎懲辦法,嚴格考核並兌現獎懲。責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強化了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

(三)調整結構,靠山致富,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煥發出群眾空前的造林、營林、護林熱情,投資發展商品林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熱門”;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整體功能進一步完善,推動了林業服務體系、經營體系、森林資源管護體系 和流轉體系的建設,加速了林產業結構升級和良性迴圈發展,使林業收入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事實證明,林業既能顯現生態、社會效益,又能很好發揮經濟效益,實現脫貧致富目標。

三、存在的問題

目前全縣共有林業用地面積241.93萬畝,人均擁有林地面積6.13畝,林業在發展農村經濟中佔有較大優勢,但由於種種原因,資源優勢並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林業資源整體開發利用仍處於相當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鏈條殘缺。目前,我縣林業產業中,第一產業比重大,二、三產業滯後。第二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龍頭企業少,產業鏈條短,林產品加工轉化率低,未能真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

(二)缺少龍頭企業,生產集約化程度低。加工企業多以原材料初加工或粗加工為主,技術和工藝落後,經營方式粗放,原材料利用率極低,產品增值效益不明顯,缺少生產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聯結帶動農戶能力強、具有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

(三)配套體系建設跟不上,市場服務功能不完善。一是市場建設跟不上,經營規模小,標準化、規範化程度低,儲存能力和流通服務水平相對較差,影響林產品的流通。二是林業技術、資訊、生產資料服務體系不完善。特別是經營者需要種植資訊、病蟲害防治技術、藥品等,得不到及時諮詢和購置。三是先進的森林培育技術、林產品加工利用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普及應用落後,不適應新階段林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四是農民的科技素質也與新階段的要求不適應。

(四)政策扶持力度小,專案投資少。國家投資側重於生態建設,用於產業建設的投資少,政策性貸款爭取難度大。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的建設,雖使林木價值增值、林農增收,產業經濟整體水平得到提高,林產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但20xx年金融危機給木材深加工基地帶來巨大沖擊,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資金週轉緩慢,融資難,無法正常儲存木材原料,不能滿負荷生產,造成企業生產效益低,挫傷發展熱情,也影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五)林業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林業工作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工作難度大,肩負林業執法、資源管理、公益服務等管理職能,目前機構設定不合理、體制複雜等因素嚴重製約了林業發展。

四、意見與建議

(一)完善配套體系建設,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和質量。完善市場,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龍頭企業,以行業繁榮帶動產業發展;開創品牌,實施名牌戰略;加強林業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森林認證;加大科技投入,加強教育與人才培養。

(二)進一步深化林業各項改革,理順林業體制機制。一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構建林業科學發展體制機制。要把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主題,作為林業部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全力破解影響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構建現代林業體制機制,使廣大農民真正成為山林的主人,獲得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發家致富的創業平臺,充分釋放38萬農民和241萬畝林地的巨大潛力,為實現林業科學發展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二要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科學利用人力資源。以依法理順林業主管部門的職能職責和工作關係為根本,以創新林業管理機制,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探索林業執法、資源管理、公益服務管理新體制為重點,規範林業服務體系建設,按照新時期林業發展新趨勢,依照現代林業發展要求,強化管理、服務等意識,轉變單位職能,科學合理設定機構,從根本上解決林業發展“瓶頸”問題,促進林產業科學發展。

(三)繼續加速推進造林綠化,改善生態狀況。我們應始終把造林綠化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把森林經營作為發展現代林業的永恆主題,把科學經營的理念貫穿到林業建設的全過程,堅持“管嚴公益林、放活商品林、改造低效林、培育珍貴林、發展速生林”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快推進天保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大力推動重點區域造林綠化,著力推行身邊增綠活動,讓林上山、進城、上路、入村,推進“綠色××、富裕××、和諧××”的建設程序。

(四)進一步全面加強資源保護和管理,鞏固擴大生態建設成果。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積極主動建立森林災害應急反應機制和防治服務網路,健全和穩定林業行政管理體系,整合林業執法資源,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從提升林業部門執法權威和社會公信力著手,著力實施森林防火工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程,規範種苗、林木生產經營秩序,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生態安全。

(五)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做強做大林產業。我們應堅持開發利用與資源培育保護相統一原則,以“大地增綠、農民增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為目的,從增加林業貢獻率著手,積極培育森林資源,優化產業結構,著力打造100萬畝生態公益林、100萬畝速生商品林、30萬畝優質核桃、30萬畝油茶、1000萬株綠化苗木“五大基地”,做大做強以華海木業為龍頭的林產品加工、交易業。

(六)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投入,提供林業發展堅實保障。當前,我們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林業對促進農民增收、增加就業機會的潛力和優勢,在爭取上級生態工程、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基礎上,暢通投資渠道,吸引社會投資向林業流動。其次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健全林業資金目標管理約束機制和責任體系,強化資金使用和執行管理,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著力改善民生。

(七)強化組織領導,提高科學執政能力和水平。結合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從黨風廉政建設著手,轉變工作作風,落實工作責任,加強隊伍建設,把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轉化為廣大林業幹部職工的自覺行動,全面提升林業幹部職工推動林業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縣林業局

林業調研報告10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承擔著維護生態平衡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在建設生態XX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中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山區,林業更是應該優先發展,使山區農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XX鎮通過多方面聯絡與努力,現與XX市華輝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XX市華邦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達成投資意向,計劃以XX鎮為主要種植基地,投資種植高脂溼加松樹20萬畝,種植高脂加松樹將會成為XX鎮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當地農民群眾增收的新亮點。

一、高脂溼加松樹的基本情況。

高脂溼加松樹種苗是國家林業總局資助的,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加勒比海松樹和本地的溼地松樹,經種子場雜交選種培育出來,試驗得出的`優良松樹。實驗測定表明:溼加松樹生長期為7—8年時間,平均樹幹高度為12—14米,胸徑為16—18釐米,優樹高達15米,最大胸徑達26釐米。溼加松樹樹種不但表現出較大的生長量,而且年產松脂量比普通的松樹多50%,胸徑16釐米的松樹,每棵年產松脂超過5公斤。該樹種比普通的溼地松也顯示出更高的抗寒能力,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經濟效益。

二、種植高脂溼加松樹的經濟效益分析。

據XX市華輝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XX市華邦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試點種植證明:高脂溼加松樹是雜交培育的優良種苗,比其它同類的松樹具有較高經濟價值。一是採脂收入,溼加松樹生長7—8年就可採脂,每棵樹年產松脂超過5公斤;二是砍伐木材出售收入,XX市華輝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XX市華邦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利用6—8年時間完成種植20萬畝高脂溼加松樹,到時種植的松樹每年可採松脂約4.5萬噸,該公司將投資建設松香加工廠,可生產松香約3萬噸,每年可給當地政府增加稅收,又可以帶來大量就業機會,還可促進當地林化產業的發展。

三、XX鎮發展高脂溼加松樹的有利條件。

XX鎮位於連州市西北部,是XX市的主要林區之一。省道S114線貫穿XX鎮全境,全鎮轄區面積為168.7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委會,現有人口3萬多人。山地總面積24.85萬畝。其中林地面積19.33萬畝,非林地面積5.52萬畝,林地資源十分豐富。XX市華輝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XX市華邦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曾於20xx年6月到了XX鎮進行考察,他們考察後認為:XX鎮的山地和土壤是十分適合種植高脂溼加松樹。因此,XX市華輝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XX市華邦林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決定用6—8年時間,採用租賃村、組的集體土地和引導當地村民在自留山地更新種植等方式,計劃在XX市的XX鎮等鎮鄉發展種植高脂溼加松樹20萬畝。合作期為35年。

四、XX鎮發展高脂溼加松樹的工作思路。

為使XX鎮引進外資發展林業生產工作能夠順利開展,XX鎮已成立了開發高脂溼加鬆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協調做好開發高脂溼加鬆工作的各項工作;並加大宣傳發動工作,營造一個有利於種植高脂溼加鬆的良好氛圍。同時我們還需要市林業等部門對該專案給予大力的支援和幫助,給予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特別要落實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的相關政策,保護經營者和發包者的合法權益,幫助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確保高脂溼加松樹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為XX鎮的經濟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XX市XX鎮人民政府

  20xx年9月12日

林業調研報告11

一、__縣林業正處在治理與破壞的相持階段

二、當前林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實現__林業跨越式發展的對策

__縣幅員面積267820公頃,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林業用地218423.5公頃,佔幅員面積的81.56。全縣有林地面積11.9萬公頃,活立木蓄積1580萬m3,森林覆蓋率49.48。建立了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__保護處和四川栗子坪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80556.9公頃,佔幅圓面積的30.06,有大熊貓、小熊貓等珍稀獸類,以及藍馬雞、紅腹角雉、等珍稀鳥類,另有多種蛇類分佈,魚類57種。如此眾多的動植物資源為__林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新的歷史時期,林業被推向了生態建設的首要地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地位。林業跨越式發展是加速生態建設、再造秀美山川的重大舉措;是增加資源供給、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促進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出路;是根本改變林業自身落後面貌的必然選擇。

一、__縣林業正處在治理與破壞的相持階段

建縣50多年來,__林業經過了以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轉變的兩個階段。在以木材生產為主的發展階段,林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木材,以木材為原料的`國有、集體企業發展到9戶,從業人員近千人,帶動了運輸業等敏感產業的發展,在縣級財政收入中佔了50以上。這一階段,雖然大力開展植樹造林,但破壞大於治理,森林資源蓄積持續下降,各種山地災害逐年上升,社會對林業發展、改善生態狀況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從1998年開始,國家在我縣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工程建設(以下簡稱“三大工程”)以來,對18.17萬畝天然林實施了全面管護,森工企業職工從採伐人轉變為管護人和造林人。6年來,累計完成公益林人工植苗6.7萬畝,封山育林10.38萬畝,飛播造林16.69萬畝。完成退耕還林10萬畝,配套荒山造林8.3萬畝。國家級貢嘎山自然保護區__保護處、四川栗子坪自然保護區開始籌建,林業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美化環境、減少山地災害等方面發揮作用,同時為全縣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改善城鄉居民人居環境的作用逐步表現出來。目前,我縣林業也同全國一樣,一隻腳剛剛從木材過度利用階段拔出,另一隻腳才踏入邊治理、邊破壞階段的初期,正處在治理與破壞的相持階段。

林業調研報告12

林業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基礎產業,肩負著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林業在涵養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設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加快林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對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市林業發展現狀

全市林業用地面積691萬畝,活立木總蓄積62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8,已建成5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3個縣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70萬畝,保護區野生動物370餘種,野生植物1100餘種。“十五”期間,造林綠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森林資源管理有了長足進步,林業產業體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預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林權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實現了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同步增長。

二、目前在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生態脆弱問題仍然存在。森林資源結構不盡合理,部分地區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控制。在東部山區,柞蠶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現有的190萬畝柞蠶場中有70萬畝已經嚴重沙化,柞蠶場的生態改造及發展柞蠶的替代產業任務十分艱鉅。此外,絨山羊產業發展較快,但隨之而來的過度放牧問題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壞的現象比較嚴重。在臺安西部,林農爭地矛盾比較突出,有7個鄉鎮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問題,總面積近10萬畝,佔臺安耕地面積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問題亟待解決。

(二)林業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時跟進。隨著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開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充分調動了農民經營林業的積極性。林權制度改革後,現有的管理體制不適應林地、林木合理經營和流轉的需要,缺少森林資源評估、林權登記管理、林業科技法律資訊諮詢等機構,不利於對林業資源的規範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後。資源基礎薄弱,林業產業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導產業的優勢不明顯,名牌產品少,市場競爭力不強。林業產業現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經營為主,缺少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生產力水平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低,對農民增收貢獻不大。

(四)礦山復墾速度緩慢。礦山開採對林地破壞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塵揚沙,嚴重影響周邊生態環境。採礦後的林地恢復十分困難,需要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部分業主只管採礦、賺錢,不願復墾、綠化植樹。據統計全市尚有礦山開採破損的11.8萬畝林地亟須恢復治理。

(五)村屯綠化工程尚待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尚未得到徹底改善,鄉鎮特別是村屯周圍的林網缺少統一的發展規劃,城建、農業、水利、林業整體協調不夠;綠化品種單一,適於綠化、美化的品種較少,遠不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三、建議與對策

建議各級政府把林業工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科學謀劃,努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維護農民利益,為農民謀福祉,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邁上新臺階。

(一)加快林業資金投入,推進生態建設步伐。農村稅費改革後,部分地區集體經濟薄弱,對林業發展投入能力不足。由於林業投入大、見效慢、回收期長、比較效益低,農民對林業發展的認識不足,不願意在林業發展上增加投入。特別是林業有較強的公益性質,需要建立以各級政府投入為主,以社會力量、農民投入為輔的融資機制。“十一五”期間,全市實施林業六大工程,需要資金近10億元,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林業的投入,確保生態建設健康快速發展。

(二)全面推開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貫徹市政府《關於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將這項改革推向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逐步建立起“產權清晰、主體落實、責任明確、保障嚴格、流轉規範、監督到位”的林業產權制度,真正使廣大林農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責、務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實現森林增量、農民增收。在推進改革的同時,積極探索山林權屬承包到戶後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模式,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

(三)繼續實施和完善林業重點工程,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把林業重點工程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推進。一是綠色走廊建設工程。以千山區為重點在城市周邊建設綠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兩翼綠化及環境治理水平。二是百萬畝優質林基地建設工程。以國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進封育造林工程和省東部果材林富民工程為載體,在岫巖和海城東部山區建設100萬畝優質林基地。三是防風固沙林網建設工程。以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為載體,在臺安西部加強防沙林網建設,加速生態恢復。

(四)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充分發揮林業產業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的直接帶動作用。要大力培育林業新興產業,拓展產業發展領域,重點扶持發展有農村特色、有市場潛力的林業產業。立足於我市資源條件優勢,著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藥材、養鹿、養狐、養林蛙”八大產業基地建設。特別是緊緊抓住舉辦“第六屆森林旅遊博覽會”的有利時機,開發林業旅遊資源,力爭把我市建成省內知名的林業旅遊名市,夯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基礎。此外,要大力推廣絨山羊圈養技術,控制野外放牧,保護生態環境。

(五)啟動鄉村綠化網路體系建設,創造農村優美大環境。改變過去綠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區、輕鄉村”做法,將鄉村綠化美化作為今後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新農村建設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環境。要重點實施好“千村綠化百村示範”工程,對全市近千個村普遍綠化的基礎上,重點做好300個高標準示範村建設。村屯綠化要納入到村莊規劃中,發展經濟樹種、美化樹種,實現農家庭院綠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標。

(六)建立參與式集體林資源管理體制,促進農村民主管理。改革和完善現行的森林資源管理制度,要採取政府引導、農民參與的方式,讓農民參與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使他們在作業設計、樹種選擇、種苗選擇、撫育採伐方式、採伐數量和時間的確定等各個環節擁有充分的發言權,真正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參加林業建設、綠化家園、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林業調研報告13

建設××××,大力發展林業是市委、市政府根據××建設世界級城市目標,把××作為××21世紀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而提出的明確要求。為此自02年起,我縣大力推進林業建設,02-06年我縣共造林18萬畝,其中公益林11萬畝,經濟林7萬畝,全縣林地面積近36萬畝,森林覆蓋率預計為17%。在經歷了林業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後,從07年起,全市林業建設從“重建向重管”方向轉變,不再進行大面積租地造林,因此我縣林業建設將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如何解決當前林業建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找準林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將生態和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林業建設的困難和問題

1、林業資金短缺

02-06年,我縣公益林建設面積在11萬畝左右,需建設資金約 8.4億元,土地流轉及養護費約0.3億元(不包括社會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資金約4.7億元,缺額約4億元。再加上03-05年我縣經濟林建設面積近7萬畝,超計劃3萬多畝,缺額資金約0.3億元。其他如森林測報、防火等經費還遠遠達不到要求。由於林業資金短缺數額巨大,給我縣林業建設和管理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一是企業資金週轉困難,拖欠農民工工資、苗商資金現象嚴重。二是土地流轉費不能及時發放,農民反映強烈。特別是一些社會化造林企業,運作困難,由其承擔的土地流轉費不能支付,社會穩定難以保證。三是養護、森防及防火經費得不到保證,缺少必需的植保機械、防火裝置、農藥等,森林病蟲害、火警隱患多,影響林地正常生長。

2、巨集觀政策制約

這幾年實施××建設,大力推進林業發展,使我縣林業資源迅速增長,生態環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島外很多企業來崇投資。很多投資者是衝著當初市有關林業開發政策(如以房養林、以林養林、以專案養林等)和××林業規劃目標來投資造林的。目前國家對土地實行嚴格保護政策,在林地內開發房產基本無望; 07年起不再進行大規模造林,使原本以林養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內搞的休閒旅遊專案,不能滿足旅遊者吃、住、娛樂的需求,對遊客缺乏吸引力而難以維持。由於政府政策缺乏指導性和連續性,目前許多投資者投資無回報,難以繼續經營,均有退出的想法。

3、間挖苗木無出路

我縣三島總體規劃已批准實施,規劃中林業有明確的建設目標,按我縣17%的森林覆蓋率遠遠低於規劃目標。但目前按照市林業發展思路,××將不再進行大規模生態林建設,使已建生態林面臨著嚴峻的間挖壓力,今後如何解決間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學利用間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態林健康持續發展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4、失地農民安置問題

由於我縣大量租用農民土地進行造林,失地農民的就業和保障問題十分突出。農民土地流轉後,他們必然要求政府給予就業等相關政策來保障生活。而我縣就業機會少,僅僅依靠“萬人就業專案”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可謂杯水車薪,大部分失地農民還是難以安排,不能徹底解決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雖然我縣出臺了土地流轉補償標準,但隨著物價上漲,以目前564元/畝的土地流轉費很難維持農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轉費上調也成必然趨勢。政府要馬上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妥善解決失地農民保障問題。

二、林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鑑於上述問題,今後我縣林業發展要實現“三個轉變”、尋找“四條出路”:

三個轉變:一是實現大面積租地造林向經濟林、四旁植樹和庭院經濟的轉變;二是實現由政府管理向市場化運作的轉變。三是實現林業公益型向經濟型的轉變。

四條出路:

一是尋找經濟林建設的發展之路。今後經濟林建設應改變過去發展盲目、種植面廣、分佈零星的'情況,要有一定規劃,集中財力,建設一批標準化果林基地,形成規模和區域優勢。政府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

是尋找已建生態林的發展之路。目前我縣生態林建設投資大,養護管理任務重,財政負擔困難。為充分利用和盤活現有林業資源,有效減輕政府負擔,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突破現有政策瓶頸,結合國家林權制度改革,逐步放開公益林經營許可權,制定市場化運作機制,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公益林開發建設。

三是尋找今後生態林的發展之路。今後生態林建設應改變過去土地流轉到那裡,建設到那裡的做法,嚴格按照××總體規劃實施,結合××生態專案建設,配套實施綠化建設,這樣就不會與開發專案及其他基礎實施建設相沖突,真正做到種一塊綠一塊。同時抓住市林業補貼政策的契機,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樹和庭院綠化建設,美化綠化家園。

四是尋找林下經濟發展之路。今後要進一步利用現有林地資源,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尋找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點,為我縣林業增效、農民致富探索一條新途經。

三、需要落實的四項舉措

(一)、完善和制定林業發展政策

1、公益林轉讓經營政策

結合國家林權制度改革,逐步放開公益林轉讓經營政策,建議在比較成熟的公益林地塊(如港東生態林、明珠湖及相關社會化造林等區域)進行試點,允許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在其承包的公益林內進行生產經營,但經營者必須按規定支付土地流轉費、無償養護好林地。如結合新農村建設,利用林地四周農村閒置房屋,由企業與農戶聯手,採取鬆散型組織形式,開展“農家遊”專案。這樣既可以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又可以讓企業有生存發展空間,同時農村環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整治,國家又可以增加稅收。

2、生產管理用房政策

由縣相關部門在充分研究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出臺林業生產管理用房的地方規定。經營者在進行“休閒、旅遊”等經營活動時,允許建造一定的管理用房(建議每100畝林地可以建造100-12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主要用於生產、生活需要,只限於在承包經營期內使用,沒有產權。經營期一到,可以無條件拆除。

3、社會專業養護政策

以目前政府實施的公益林養護方式,每畝養護成本在700元左右,而實際養護成本在300元/畝左右。建議由政府制定政策,在沿海防護林區域進行試點,採取公開招標的形式,由具備專業資質的養護公司進行養護。這樣可大大降低養護成本,減輕財政壓力,併為今後大面積的管護積累經驗。

4、經濟林扶持政策

除給予經濟林建設補貼外,建議政府對有一定規模、實施標準化建設的果林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渠道等,解決運輸、排灌、作業等問題;二是加大果品深加工建設,建立果品加工廠,增加打蠟、選果、包裝、冷庫等裝置的投入等,解決果品保鮮、加工問題,逐步走果品商品化道路;三是逐步建立和健全果品銷售網路,切實解決農民銷售難的問題。

(二)、解決和籌措林業資金

一是積極與市相關部門協調,爭取將我縣林業建設所需的土地流轉費、養護費納入市財政預算,減輕我縣財政負擔。二是制定林業產業發展政策,吸引和利用民間資金投資林業建設。

(三)探索林下經濟模式

目前林下經濟主要圍繞種養業開展。在種植業方面,由於林地2-3年後基本鬱閉,對林下作物生長有影響。而在用藥、施肥等方面,林業與其他作物也有衝突,作物的食品安全難以保證。在養殖業方面,由於受禽流感等影響,搞林地養殖風險較大,發展緩慢。因此林下經濟發展的選擇面較窄。目前可以在以下4方面進行嘗試,建議政府拿出一定的課題經費搞試驗,通過試驗解決技術問題後,逐步向面上推廣。一是食用菌,主要是黑木耳和草菇;二是中藥材,主要是杭白菊;三是蔬菜,主要是苜宿和中晚熟花菜;四是養殖業,主要是鵝。

(四)、部門協調,共同推進

林業產業發展涉及政策法規、規劃、旅遊、房地等多個領域,需要各部門配合協調。建議縣政府成立××林業產業發展推進協調小組,解決林業發展中碰到的政策、規劃、資金、用地等問題,切實推進林業經濟發展。

林業調研報告14

雨碌鄉的林業工作始終堅持“綠山富民奔小康”的指導思想,積極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低產林改造等林業重點工程,加大造林綠化和資源保護工作力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林業產業發展步伐,使全鄉的林業工作步入持續、高效、良性發展軌道。

一、林業現狀

1、造林綠化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我鄉現已完成長防林程9萬餘畝,造林更新13.9萬畝,封山育林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6.7%。通過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和森林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全鄉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逐年增長。森林植被總量得到快速恢復增長,森林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目前,全鄉有林業用地面積 23.6 萬畝,佔國土總面積的65.83 %。全鄉生態環境、人居條件、工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2、林業產業體系初具規模,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在穩步推進林業生態體系建設的同時,加快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生態建設和產業建設齊頭並進,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要求,以林業重點工程專案為依託,堅持以核桃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戰略,為全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依法治林得到加強,森林動植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自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我鄉的天然林資源得到全面有效保護。林政資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規化、制度化、標準化的管理軌道,森林公安重拳出擊,嚴厲打擊了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全鄉林區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和惡性林政案件,大量的動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林區治安秩序良好。

4、林木建設保障有力,科技興林富有成效

在科技興林方面,為確保各項工程順利實施,我鄉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堅持適地適樹,採用科學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斷提高造林成效,促進了林業效益的有效發揮。

5、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學規範、合法有序的模式體系

在各項林業工程建設管理方面,我鄉積極加大林業工作規範化、標準化程序,確保了各項工程高標準、高質量順利實施,確保了全鄉林業事業持續、健康、高效、穩步發展。近年來,我鄉各項林業重點工程專案均順利地通過了上級各部門的檢查驗收。通過檢查,各級檢查組一致認為我鄉在實施各項林業工程專案方面,各級領導重視、實施情況良好,資金管理有序,政策兌現落實,工程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滿意。

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1、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後

1、全鄉林業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結構不合理,特色林業經營沒有做到集約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業經濟效益還較低、生產力水平低。特別是我鄉山區較多,農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無產業的現象還存在,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後。

2、投入依然不足目前雖然我鄉逐年加大對林業投入,積極爭取國家生態建設投資,但是工程造林扶持資金仍然難以滿足基礎設施、自然災害、科技推廣等生態建設需要,生態建設的投資渠道仍然比較單一,全鄉林業投入機制尚在起步階段,林業投入與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3、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現代林業注重林業科技含量,儘管我鄉在林業科技培訓、新品種推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於受基礎設施、資金投入、造林條件等多方因素制約,林業科技科技含量不高,林業科技水平與現代林業發展存在較大差距。

4、林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由於我鄉多年來森林保護的方式單一,加之群眾思想觀念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儘管我們在封山禁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林業生態建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整體利益和區域性利益之間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同時又存在管理不到位、基層隊伍薄弱等問題,解決林牧矛盾的任務十分艱鉅。

5、林政執法機構還不健全。隨著全鄉林業建設的發展,林政案件、林地糾紛增多,林業行政執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我鄉林政執法主要依靠縣森林公安派出所協助,目前尚未建全林業執法機構,導致重大林政案件無法介入調查,不同程度影響林政資源依法管理。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堅持好字優先,抓好林業產業化及配套措施的實施

我鄉的林業產業化還處於起步階段,產業化水平還較低。因此,要加快林業產業化建設,調整和優化林業結構,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林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1、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要適應生態建設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林業產業發展新格局。

2、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鄉黨委、政府和林業部門要根據市場需要、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充分用好用活產業發展政策,爭取專案,增加投入,並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

3、優先發展好重點產業,突出重點、強勢推進,創新機制。

二、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統一隨著林業建設指導思想由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加強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勢在必行。要堅持科學發展,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有機統一起來,以保護生態為主、同時兼顧林業企業的效益,保護林農的利益,做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以公益林、自然景區為重點,實施生態林管護。緊緊圍繞全鄉生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堅持保護與治理並重的原則,進一步落實生態林管護制度,加快生態專案實施進度,加大生態治理力度,使全鄉的生態建設取得明顯的成效。抓好現有國家、省級公益林的重點生態管護。認真做好林地普查和病蟲害測報工作,有效防止各類病蟲害的發生,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嚴格控制在規定範圍之內,進一步加大植物檢疫檢查力度。

2、以退耕還林成果鞏固為關鍵,提高林農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全鄉0.64畝退耕還林面積是保障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補充。一要進一步加大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宣傳,提高林農對退耕還林專案的認識和參與的積極性。二要加強退耕還林專案的技術指導,引導林農自覺加強對退耕還林地的`管理,指導農戶採取合理的管護措施,確保退耕還林建設成果。三要針對部分地塊自身條件不夠、苗木不適宜生長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換樹種,避免退耕還林面積的再度減少。

3、以專案建設為支撐,積極對上爭取,增強林業發展後勁。當前,要加快林業發展,離不開專案的支撐。要抓住專案建設不放鬆,增強林業發展後勁。一是切實抓好現有專案的實施。對已經實施的退耕還林、公益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專案,及時總結和宣傳,並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反饋,爭取更大的支援;正在實施的專案,如中低產林改造(撫育間伐)專案,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實施併產生效益。二是積極爭取新專案。緊密結合我鄉的林業實際,及時編報專案對上爭資;及時瞭解和掌握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專案安排,爭取更多份額。

4、以林權的依法有序流轉為切入點,啟用林業發展機制。在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確權發證的基礎上,規範林權的依法、有序流轉,啟用林業發展機制,促進林業發展和林農增收;加大力度,搞好政策宣傳。把林權流轉的意義宣傳到千家萬戶,“讓栽樹人受益”的好處深入人心,把農民和社會力量參與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產業的熱情激發起來;把政策推動與依法治理緊密結合。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係,規範林權市場,依法變更林權轉讓手續,依法保護投資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努力培育林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5、以依法治林為保障,加強限額採伐管理,加大林政執法力度,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逐年科學合理適度安排人工林的撫育間伐,提高林木的年生長量和畝效益,減輕生態建設的壓力,增加林農收入。切實加強限額採伐的管理,規範審批程式和操作規程,確保有序採伐。同時,加大林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和擾亂林業生產經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林業調研報告15

林業和草原局以林草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託,引導培育林下種植、養殖、山野菜採集加工、生態旅遊、林果藥間作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林業產業向立體複合型多元化發展,實現了保護生態和富裕林農的相互促進。現將我旗林業產業發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林業產業發展情況

(一)多模式發展,多品類共存。一是大力發展林下種植。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發展種植業,因地制宜開發林果、林草、林菜、林菌、林藥、家禽養殖等模式。全旗沙果樹12.18萬畝、414.42萬株,其中,百畝以上沙果樹種植示範地塊40塊、面積1.1萬畝,種植沙果樹37萬餘株;我旗林區山野菜資源豐富,有柳蒿芽、蕨菜、黃花菜、木耳、蘑菇、猴頭、榛子等,種類多、產量大,常年產量蕨菜約為1000噸、木耳50噸、蘑菇80噸、柳蒿芽1000噸。二是大力發展特種養殖。依託天然林地資源,鼓勵林區職工發展野豬、野雞、鹿等特種養殖。三是大力發展林區生態旅遊產業。全力推進牧人寨生態休閒景區建設。專案總投資1.2億元,建成遊客綜合服務中心、停車場、漂流碼頭、高空滑索、森林溫泉、水上樂園、蒙古部落、生態採摘等休閒娛樂專案。啟動圖博勒峰風景區專案。專案前期規劃已經完成,正在進行招商。專案投入運營後,可與仙人洞旅遊度假山莊聯合推出“俯瞰興安嶺、探祕仙人洞”精品旅遊線路。

(二)全力推進,特色產業。柞蠶產業是十大富民產業之一。現有宜蠶柞林面積60萬畝,已開發利用近47萬畝。蠶種場2個、繁種點1個,種繭貯藏窖2處,蠶種場制種室及保種庫6358.8平方米,制種蠶場2萬畝,每年可提供優質蠶種(豐達1號、珍珠1號)15公斤,完全可以滿足我旗蠶種需求。目前,全旗養蠶專業示範村12個,蠶業生產專業合作社34個。柞蠶放養4016把,商品繭產量750萬公斤,產值2.05億元。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調查統計,我旗現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柞蠶生產基地、柞蠶良種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蠶繭集散地,柞蠶單產和蠶農收入居全國之首。

(三)創新機制,企業參與。為更好地推動林下經濟的發展,提升林下經濟技術水平,我旗大力倡導並鼓勵具有一定生產能力的企業參與林產品開發,依託其企業優勢,打造本地特色品牌。20xx年4月,呼倫貝爾蒙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我旗,該企業設計年加工黑木耳3600噸、年產黑木耳多糖飲料30萬噸、小包裝幹品木耳500噸、小包裝溼品木耳100噸、木耳粉及功能食品2500噸。20xx年8月,內蒙古鴻一格商貿有限公司與呼倫貝爾阿榮小鎮電子商務實行戰略合作,將通過阿榮小鎮電商平臺下單採購汲耳飲料,該公司將圍繞木耳、榛子等優質農畜林產品開展線上下單採購,將極大地促進我旗林產業的發展。

(四)強化服務,合力推動。一是實行下沉式技術指導。依託旗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局、“土專家”等林業專業技術人員50人,組建技術服務隊,對林下經濟發展進行產前、產中、產後全程跟蹤服務。按照“群眾自願,民主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先後組建沙果種植、中草藥種植、柞蠶養殖等專業合作社50多個,形成合力,從而推進林農組團致富。二是創新式金融支援,積極協調相關部門,以林權抵押,旗農經站擔保,林業部門登記、評估定價的貸款方式,助推林業經濟發展。同時探索擴大森林保險覆蓋範圍,進行了榛子林和經濟林產量保險試點,進一步為林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

(一)思想認識不足。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和林下經濟發展宣傳引導不夠,分類指導有待加強;林農對保護森林資源、提高林產業效益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發展林下經濟投資大、週期長、見效慢,導致主動發展意識不強。

(二)產業化經營程度低。我旗林產業基礎薄弱、且發展不均衡,林產業多以原料銷售為主,缺乏精深加工利用的企業,缺乏具有規模和影響力的專業市場,產業鏈條不長、附加值不高,導致產業化經營程度較低。

(三)產業支援政策不夠。國家對林業產業發展的政策大多是引導性、方向性的,缺乏具體的支撐和鼓勵措施。加之我旗財力所限,目前對參與林業產業發展的支援不夠,影響林農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通過技術講座、科普宣傳的方式,對發展林下經濟進行全面深入廣泛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組織群眾參觀學習,通過算對比賬、算效益賬,向廣大群眾展示林下經濟的綜合效益和優勢,激發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

(二)科學佈局,提高效益。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講求實效”的原則,將發展林下經濟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業科技推廣相結合,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多角度、深層次地發掘林下經濟的發展潛力。對林下經濟發展進行合理佈局,確定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努力探索和推廣切合實際、適宜地區發展的林間種植、養殖模式,實施分類指導,提高林下經濟的綜合效益。

(三)加大扶持,示範帶動。加大財政政策支援力度,積極爭取上級投資專案扶持和協調林權抵押貸款,拓寬發展林下經濟的融資渠道,帶動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作用和規模效益,向“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向發展,拉長產業鏈條,實施品牌戰略,實現林產品加工和服務業發展一體化。

(四)加強培訓,引進技術。聘請專家就當前林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技術問題、關鍵技術進行現場授課,積極大膽引進推廣適宜我旗的林間種植新品種、新技術。成立專業技術服務隊,深入實地開展技術服務,進行現場指導、答疑解難。通過各項培訓指導,更好的為農民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五)市場營銷,做好服務。積極培育市場營銷組織,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瞭解市場行情,併為群眾提供詳細的市場行情、產品的方向、市場的導向等,構建專業化的營銷網路。同時發展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組織或協會,提高林下經濟產業化程度,使我旗林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