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的格式樣本

工作報告 閱讀(2.59W)

調研報告是整個調查工作,包括計劃、實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過程的總結,是調查研究人員勞動與智慧的結晶,也是客戶需要的最重要的書面結果之一,為大家分享了調研報告的格式模板,歡迎借鑑!

調研報告的格式樣本

為準確把握新形勢下我省農民工就業、農民工資性收入、農民工融入城鎮的新情況、新變化、新趨勢,省委農工委聯合省人社廳組成調研組,分赴xxxx、xxxx、xxxx3市6個縣(市、區)實地調研,深入農村,走訪企業,與農民工、企業負責人和基層幹部廣泛交流座談。同時,安排仁壽等16個勞務輸出大縣也同步開展調研。通過實地調研和材料彙總、部門會商和資料分析相結合,對農民工迴流、就近就地就業、回鄉創業和市民化問題進行了重點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農民工在xxxx地位舉足輕重

xxxx農業人口多,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歷來都是勞務輸出大省,常年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保持在2000萬人以上,佔農村勞動力的50%以上,對促進我省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農民工轉移就業、大眾創業、技能培訓的支援政策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全省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2478.9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339.7萬人、省外輸出1136.2萬人、外派勞務3萬人。全省實現勞務收入3577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全省農村人口人均工資性收入達5503.1元,比上年增加500元。今年一季度,全省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2289.8萬人,同比增長0.2%,其中,省內轉移1211.6萬人,同比增長2.9%;省外輸出1076.6萬人,同比下降2.7 %;外派勞務1.6萬人,與去年同期持平。實現勞務收入930.5億元,同比增長9.8 %;全省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431.5元,同比增長141.7元。

二、新形勢下農民工就業呈現出新特點

(一)農民工數量外出略減、返鄉略增。由於受經濟下行影響,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部分企業倒閉停產、工資下降等,對我省外出務工造成一定影響,致使農民工返鄉時間提前、返鄉人數增加。春節期間,全省返鄉農民工有1753萬人,佔外出務工人員的70%,與2015年同期相比,數量上有所增加,同比增長3%。春節後,因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和我省就地就近就業、返鄉創業政策支援,全省農民工外出務工數量略有下降,回鄉就地就近就業和創業將逐步呈現增長的趨勢。截止2016年3月底,全省轉移和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中,省外輸出1076.6萬人,同比下降2.7 %。

(二)農民工就業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分析一季度各方面的情況:一是從就業區域看,省內和省外轉移就業平分秋色。省內轉移佔52.9%,同比增長3.3%,主要分佈在成都經濟區、川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和川西北經濟區;省外轉移佔47.1%,同比下降2.7%,主要分佈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和西藏、新疆地區。二是從組織方式看,從自主分散逐步向集中統一轉變。政府組織轉移佔0.5%,同比增長0.09%;自發轉移佔74.98%,同比下降3%;民間勞務輸出明顯增加,勞務輸出組織機構的信任度在勞動者心中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從行業分佈看,由建築業、製造業等傳統產業,逐漸轉移到電子商務、物流快遞、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家庭服務等新業態。建築業佔21.98%,同比下降1.5%;製造業佔43.94%,同比下降2.3%;電子商務、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佔14.05%,同比增長3%。四是從年齡結構看,逐漸實現年輕化。我省xxxx市20歲以下農民工佔5.94%,21-30歲佔26.14%,31-40歲佔24.01%,41-50歲的佔35.61%、增長4%,51歲以上佔8.3%。五是從文化程度看,擁有一技之長的逐漸增多。國小學歷佔16.3%,初中學歷佔71.09%,高中學歷佔10.12%,大專及以上學歷佔1.97%。同時,通過參加培訓後再就業佔比逐年提高,農民工從打工謀生型向體面就業型轉變、從體力勞動型向技能操作型轉變加快。

(三)農民工工資性收入穩步增長。從廣安市6縣(區)統計情況看,2015年農民工月均非農收入為2600元左右,同比增長10.8%,其中月均收入1500元及以下的佔6.7%;1501~2000元的佔12.6%;2001~2500元的佔15.5%;2501~3000元的佔14.5%;3001~3500元的佔20.7%,3500元以上的佔30%。月均收入在2001元以上的農民工佔到了80.7%,比上年增加了9.6個百分點,呈現出收入逐年增長,低收入者比重減少的趨勢。增長幅度的高低正好與絕對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現出差距縮小的趨勢。

同時,加大農民工欠薪治理工作,保障其合法權益。在全國率先構建由主管部門欠薪處理責任制、總(專)包企業工資支付責任制和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制組成的欠薪治理體系,實行目標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堅持一地舉報投訴,區域聯動受理,涉案1000元以上的掛牌督辦、追蹤到底。建立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應急週轉金制度和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完善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優先受理、優先開庭、及時裁決、快速結案。2015年,我省未發生一起農民工欠薪群體性上訪事件。

(四)農民工回鄉創業就業數量有所增加。省上先後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支援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xxxx省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綱要(2015~2017年)》等政策,省級財政安排1.7億元用於返鄉農民工創業風險補助,大力扶持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歸雁經濟發展成效明顯。同時,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採取校企合作、訂單培訓等方式,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一季度省級財政安排2000萬元,用於返鄉農民工初創培訓、創業輔導和創業技能提升補貼。據統計,2015年全省返鄉創業人數約8萬餘人,同比增長10%;創業農民工人數5萬餘人,同比增長12%;回鄉創業企業7000餘家,同比增長20%,帶動新增就業人員40餘萬人。返鄉農民工就業主要集中在工業園區、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領域;返鄉農民工創業主要集中在種養殖、餐飲住宿服務、家政服務、批發零售等領域,逐步從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回鄉創業一人創業,致富一方的乘法轉變。一季度,全省返鄉創業就業人數達3萬餘人,同比增長2.3%。

(五)城鎮企業用工需求出現結構性變化。主要是技工需求增加,用工成本上升。對xxxx市200戶企業調查問卷分析,企業用工需求出現了結構性變化,傳統制造業、機械、鹽化工等企業,除補充少數技術性崗位外,招工量較小;新興產業和轉型升級的企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從節後企業用工需求來看,技能型勞動力需求佔用工總數的26.51%,同比增長8.12%;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等對勞動技能要求不高、工作時間較長、工資待遇不高的企業,出現了大量的用工缺口。與此同時,企業用工成本在不斷攀升,據瞭解,我省城鎮企業今年用工成本同比平均增幅在10%左右,個別企業達到20%,特別是五險一金比例高、融資成本高。

(六)廣大農民工對市民化持謹慎態度。從我省2015年情況看,進城務工人員在市民化意願方面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半數以上進城務工人員不願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調查顯示,受訪者中願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不想再回農村的比例僅為14.8%,有53.8%的明確表示不願轉戶口,目前只是暫時待在城裡,還有31.4%的持觀望態度,視形勢的發展變化而定。 二是省內中等城市是進城務工人員落戶城鎮的首選地 。在被問及如果落戶城市,您會首先選擇落戶的城市是哪裡,82.4%的受訪者選擇大中城市市區,列首位的是省內地級中等城市市區,佔比達55.7%,其次為成都市區,佔22.7%,選擇省外大中城市市區的佔4%,而願意落戶省內縣(市、區)的只有14.9%,反映出進城務工人員看好省內大中城市。 三是進城務工人員對用農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權換取城市住房存在較大分歧。調查顯示,在被問及如果轉為城鎮人口,您是否願意用農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權換取同等價值的城市產權住房,受訪者態度不一,分歧明顯,願意者、不願意者和猶豫難定者各佔三分之一左右,不願意者佔比略高,達35.3%,在願意者中還有32.2%的或願用宅基地或願用土地承包權換取城市住房。總體看,受訪者對用農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權換取城市住房態度較為保守謹慎。四是半數以上進城務工人員願將農村醫、社保轉換為城鎮醫、社保。調查顯示,有52.6%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將農村醫保、社保轉換為城鎮醫保、社保,分別比不願意者、猶豫難定者的佔比高了31.5個和26.3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一是城市生活成本高、城鄉戶口差別不大、不願放棄土地承包權以及農村土地有較大增值潛力,是影響進城務工人員不願落戶城鎮的四大主要因素。二是收入低、房價高、就業不穩定,是影響進城務工人員融入城市的三大主要障礙。三是住房、養老、子女義務教育三大難題,是進城務工人員的主要訴求。

對此,我省各地作了一些探索:一是在戶籍管理上,除成都市外,已經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全面放開農轉城限制,適當放寬農村遷移限制,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綠色通道。二是在創業就業上,在專案立項、創業場地、稅收優惠、金融信貸、創業扶持和創業服務等方面對農民工就業創業加大支援力度,落實就業援助、自主創業扶持和職業培訓政策,幫助其在城鎮穩定創業就業。三是在住房保障上,建立了租購併舉體系,堅持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多渠道供給,支援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購買自有住房,並給予財政補貼,同時,拿出部分保障性住房定向分配給進城農民工。四是在社會保險上,暢通城鄉養老保險渠道,實施新農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移和接續,將符合條件的'進城農民工全部納入企業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範圍。五是在平等就醫上,穩步提高政府補助標準,同步提高個人籌資水平,大力實施雙向轉診,分級診療,城鄉居民均可平等享受省內任意醫療設施裝置,全部納入統一衛生防疫體系。六是在子女就學上,統籌保障隨遷子女就學權利,把常住人口,包括隨遷子女納入到區域教育的發展規劃之中,保證所有進城農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就近就學。七是在社會救助上,進城農民工出現生活等困難的,按照規定提供社會救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臨時救助和城市醫療救助。八是在農村權益上,固化農村權益,把農民的承包地、林地、農房等資源,變為可出租、抵押、變現的資本,成為農民工在城市生活、購房等方面的資金來源,解決農民工後顧之憂。個別市州還在支援農民帶地進城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三、存在問題及幾點對策建議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民工工資由大幅增長進入穩步增長階段,增幅有所放緩;部分建築業、製造業和產能過剩行業持續低迷,企業新增用工缺口開始收窄;農民務工工資水平在經過前幾年快速提高後,已處於較高水平,農民工工資水平增幅趨緩;加之我省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比例總體偏低,技能水平不高的問題較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工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和更高水平增收。此外,受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齡化的影響,可轉移勞動力人數將迎來拐點;尚未轉移的勞動力,大多年齡偏大或學歷偏低,轉移的難度較大。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意見:

一是強化政府責任落實。目前,我國有近3億農民工,分佈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對於如此龐大人群的管理和服務,各級政府還處於真空地帶,尤其是在解決農民工訴求方面,存在著踢皮球和相互推諉現象。建議具體明確一個綜合協調部門為農民工的主管部門,牽頭成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部門職責,理順各級關係,聯合作戰,形成合力,系統解決農民工就業創業和市民化問題。

二是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大力推動農村產村七權確權登記頒證,建立健全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完善產權權能,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有償退出等改革措施落地,從法律層面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讓農民工帶著權益進城,留得下、能生活。儘快明確土地承包經營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政策,對第三輪土地承包期限給予明確,一方面有利於防止第二輪土地承包期限結束後產生新問題、新矛盾,另一方面有利於政府、集體和農民儘早作出選擇。

三是加強對農民工技能培訓。加大政府對農民工教育培訓的經費投入,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群體開展精準培訓,著力培育一技之長,扶持就業創業。對於農民工技能培訓,要強化行業協會培訓、企業自主培訓,充分發揮用工企業主體作用,建立健全現代學徒制度,以生產帶培訓、老手帶新手,實現就學即就業,避免學用脫節和第二次培訓。對於農民工創業培訓,要從國家層面制定職業農民培養綜合計劃,實施職業培養戰略,提出培養職業農民的戰略性任務、階段性目標和具體舉措,重點培訓一批種養殖大戶和經營能手。

四是重點關注新生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從跨出農村的那一天起,就不準備回到農村去,如果無法融入到城市,長期在城市中找不到理想位置,就會有被社會邊緣化的危險,將會給社會穩定帶來嚴重影響。當前除了關心農民工的經濟利益外,還要從社會公平公正出發,關心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會地位平等、民主政治權力等,讓他們能在居住的城市真正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以當選人民代表和進入政府、社群管理層;要完善相應的人民團體制度,通過加入工會等組織,積極參與民主管理,使他們最終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實現新城市人的目標。

五是健全農民工權益保障機制。加快地方法制建設步伐,健全農民工權益保護的法律機制。督促用人單位抓好《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促進就業法》《社會保險法》《工會法》等現行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實,按照平等、公正、共享的原則,加快制訂和建立適用所有勞動者群體權益的地方性法規政策體系。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嚴厲處罰侵害農民工權益的違法行為,堅決杜絕用人單位違法使用童工、惡意拖欠剋扣工資、違章盲目指揮生產、逃避社會責任等現象。建立農民工維權長效機制,暢通農民工維權訴求渠道,加大對農民工法律援助力度,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和社會群團組織在維權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