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高校調研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1.81W)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校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校調研報告

高校調研報告 篇1

體育是充滿激情的大學生們的摯愛。為了豐富大學生的生活以及滿足其運動的慾望,各大高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大的活動主要由校會體育部負責。而院系也有自己組織的內部的比賽。有時校會體育部也會和校內體育團體合作開展活動。

一.體育比賽

(一)校際間

CUBA是高校間一個傳統的籃球比賽專案。原來是由人大發起的。今年CUBA人大再次成為CUBA主賽場。各個高校都積極的組隊參加。

北航,北理等高校今年也組隊參加了由清華主辦的“清華杯”籃球邀請賽。

中財在20xx年參加了幾所高校共同舉辦的中日友好登山比賽。

其它校際間的比賽還有高校馬拉松比賽。其中中青在首屆高校馬拉松比賽中打出“中國青年的奧運”標語而被媒體報道。

通過調研發現校際間的體育比賽內容主要是足球,籃球以及長跑。登山等,且主要是校體育部負責。

1.校內

各高校內部的體育活動十分豐富。有各種球賽,拔河,跳繩等傳統活動,踢花鍵等趣味性比賽以及馬拉松,運動會,體育文化節,新生杯等體育比賽。校會體育部主要負責全校性的比賽,與體育社團不屬領導與被領導關係而是合作關係。各高校體育社團也會舉辦各種比賽。如北理有個專門的社團叫做大學生體育協會,平時會組織各種體育活動,但社團組織的比賽影響力一般不及校會。

A.各類球賽各高校每年會舉辦各種球賽,涉及到的主要有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網球,排球,棒球,檯球等。一般這些比賽都在“新生杯”,“體育文化節”是舉行。

其中籃球賽,足球賽,排球賽,羽毛球賽在高校中開展的較多,較為典型的有北交的“新生杯”,“院系杯”足球賽,籃球賽;北科每年傳統專案“挑戰杯”籃球賽以及今年舉辦的首屆北科羽毛球比賽;中財的“中財杯”籃球賽;中國農業大學的秋季籃球賽以及其學生會內部的足球友誼賽;北大的“北大杯”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三小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賽以及“澳貝漆”杯新生足球賽;北廣的“萌芽杯”新生男子足球賽;中青每年舉辦的寢室體育文化節中以寢室為單位組隊參加的籃球,足球比賽(這種以寢室組隊參賽的形式使集體小了,覆蓋面廣了,更促進了寢室成員間的感情,有借鑑之處)北航每年的排球比賽等。

這裡具體介紹其中幾項活動:

一、北廣“萌芽杯”新生男子足球賽

1.比賽宗旨: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公平競爭。口號為“快樂著足球”

2.參賽資格及報名條件:

報名參賽運動員必須是本科新生(不包括成教,專生本,雙學位和研究生)且運動員只能代表一支隊伍上場,參賽隊員必須在比賽前在體育部註冊。

二、北廣“星光杯”“月光杯”男子女子球賽

1.注意事項

A,簽署公平競爭保證書,參賽隊負責人簽字,並加上所在院系公章。

B.每個參賽隊須上報不多於16人的隊員名單及隊員號碼,以及助理裁判員名單(每隊兩人)

C.每隊繳納報名費40元。

D.決賽三場兩勝制,地點是網球場。E.積分方法:小組賽勝一場2分,負一場1分,棄權0分,按積分排名先後決定出線。如積分相同,則按相互之間勝負關係,淨勝球,進球數,抽籤順序進行排名。

F.比賽服裝統一,清晰,不外借。執行國聯最新《籃球競賽規則》。具體為比賽時以鼓勵進攻為準則。3秒,10秒,30秒違例,5秒出手(發球,運球)必須嚴格把握。小組賽無個人5次犯規退場,全隊7次犯規罰球的規則。

G.比賽裁判(每場2名,決賽3名)由體育部協同兩隊裁判本人決定,所定的裁判務必到場,如臨時有事須自找一名代替。

H.比賽中記分,犯規以個人為單位。2.獎懲方式

罰則:

A.如違反參賽資格條例中的各項,則取消該運動員的參賽資格及參賽隊的比賽成績。

B.如參賽隊罷賽將取消第二年的參賽資格。

C.比賽過程中如有打架者取消該人的比賽資格,如一個人隊中打架人數2人以上,取消該隊參賽資格。情況嚴重者取消第二年參賽資格。

D.比賽遲到15分鐘按棄權計,比分為0:20,積分0:2。

E.參賽各隊的隊員有責任和義務維護本方觀眾觀看的秩序。如有出現觀眾鬧事而隊員沒有制止的現象,情況嚴重的,也將取消該隊參賽資格。

獎勵:

A.冠軍隊授予獎盃一座及獎品,亞軍,季軍也分別授予獎品。

B.按個人的得分及場上表現評選最有價值球員。

C.本次比賽還將設立最佳精神文明獎(團體),並予公佈。

三.北科首屆羽毛球大獎賽

20xx—20xx年度上半學期,北科校會體育部舉辦了首屆北科大羽毛球大獎賽。這次比賽得到了羽協的支援。同時比賽又在校園裡掀起了羽毛球熱。適當地開展這類活動有利於打破學校裡籃球,足球一統天下的局面,豐富同學們的體育生活。

四.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排球賽

北航每年都有各種形式的排球比賽,比賽一般分為專業組和業餘組兩種規格。而每個組中又分成甲級隊和乙級隊,其分類類似於足球聯賽中的分級甲A,甲B等,較為正規。

五.農大秋季籃球賽

該聯賽從9月底開始持續一個月的時間,每週開賽,有各院組隊參加。聯賽第一輪採取迴圈賽制,四強產生後採用淘汰制決出前四名。本次比賽的裁判工作均由農大校體育教學部老師及籃協主要負責人擔任,賽制及基本規則均依據國際比賽標準制定。最後的總決賽採用“全場靜時”。其宣傳工作也由體育部負責。而宣傳工作中最亮眼的.是觀眾抽獎活動,次活動在比賽現場開展,貫穿整個聯賽,使同學們不僅能觀看到精彩的比賽而且也有意外的驚喜。

B.運動會

各高校一般每年都有新生運動會,其比賽專案都是較為傳統。如長跑,短跑,跳高,跳遠等,其它運動會還有系裡的運動會,校慶運動會以及女子趣味運動會等。運動會一般由學校統一組織,主要由體育組及老師掌管各事項。

C.其它體育活動

北方交通大學選擇每年12月9日舉行“一二九”火炬接力賽。參賽者自願報名,在逐級篩選,各院固定名額。參賽時隊員單手舉著火炬長跑。此項活動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北京大學組織新生前往北京滾軸滑冰大世界溜冰,使新生儘快互相熟悉起來。

人民大學校會體育部每年都會組織健美操大賽,由各院系派隊參加,並且請專業人士做比賽評委。在紀念“一二九”時,體育部也曾開展了長跑比賽和騎自行車比賽。除此以外,人大在每年的“五四遊園”活動中都會請職業運動員表演象極限自行車一樣的高技術體育表演,同時也會有參與性很強的趣味體育活動。

中青在每年的寢室文化節中也會搞趣味體育活動。如將兩人的一隻手和一隻腳綁在一起拍籃球接力等。因其以娛樂為主,所以該項活動非常受同學歡迎。中青為了培養同學們的意志力,促進身心發展,培養團隊精神,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在每年的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開展“冬季鍛鍊月”活動。活動以“愛體育,愛鍛鍊”為主題。活動內容包括跳繩,越野接力賽,早操考評,班級間足球賽,籃球賽等。而且中青在每年6月都會在校游泳池舉行“短池游泳賽”。

除以上運動型體育比賽以外,某些高校還舉行了象棋,橋牌等比賽,也非常受同學歡迎。

二體育文化

體育不僅是一種運動,同時也蓄含著許多文化。但在調研中發現很多高校都忽略了這一點。只有少數高校較多的開展了有關體育文化方面的活動。其活動形式主要有:

a.問卷調查:例如中財發放有關體育文化的問卷調查。

b.圖片展。如中財體育文化圖片展中,其內容涵蓋校運動會,校園吉尼斯,申奧盛況,奧運風采,足壇風雲,籃壇雄風等幾個方面。畫面非常精彩。

c.知識競賽。北京體育大學利用專業優勢每年開展如乒乓球知識競賽,足球知識競賽等包含專業知識競賽活動。

d.徵文。中青在每年舉辦的“冬煅月”活動其間會向同學們徵集關於比賽的感想和對體育老師的感情等方面的文章,並將優秀文章彙編成冊,取名為《冬煅月專刊》。活動持續一個月,結算時開展文藝匯演,表演街舞和一些體育舞蹈。

北體設立“北體大學生”欄目,以櫥窗作為宣傳陣地,包括:“體大焦點”,“文藝沙龍”。並設立“心情小站”投稿箱收集同學們的隨筆。

e.講座。中青在“冬煅月”其間請奧運冠軍做講座而且其在20xx年6月曾邀請央視體育部的著名主持人劉建巨集做了一場關於足球的現場講座,受到同學們極大的歡迎。

f.資訊。如在世界盃其間由高校組織觀看,併為同學及時提供最新資訊等。

g.培訓。北京大學醫學部組建了小規模的啦啦隊,並對其進行定期培訓。啦啦隊將在籃球決賽中登場演出,為比賽增色不少。

北理校內的許多體育社團如自行車,跆拳道,滾軸等團體,平時都有培訓,滿足了廣大體育愛好者的要求。起球迷協會代理售票(如國安隊)主要是服務同學而不是以盈利為目的。

中青每年都開舉辦有關體育知識的講座。如足球知識等。並且每年都辦足球裁判的等級考試。

高校調研報告 篇2

大學校園是充滿學術氣息的,又是充滿文藝氣息的。為宣揚蓬勃向上的校園文化,各高校校學生會籌劃了異彩分層的文藝活動,以調節廣大師生緊張有序的學習生活。這些活動含蓋文藝各項內容,以比賽、晚會等不同形式展現,發掘人才,鼓勵創新,給同學一個展現才能和相互交流的機會,體現了新一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一。校園素質大賽

素質能力在一個人的社會生存中發揮著不可思議的影響,展現、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能力成為各校學生會工作的努力方向之一。這樣的活動常依託比賽形式。每所學校的具體側重點不盡相同。

(一)重禮儀風采

北京科技大學舉辦的形象大使選拔賽是為五十年校慶選拔形象大使的一項活動。其宗旨是展現新世紀大學生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健康活潑的青春朝氣。比賽面向所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不分男女,不限身高,只要穿著舉止得體,有自信,均可報名參加。

本次活動共分三個版塊,分別是形象展示、才藝表演、內涵測試。所謂形象展示,是由十六個參賽選手穿著不同風格的服裝,隨音樂的節奏依次序表演模特步,以次考察選手的整體形象及整體協調性;選手在才藝表演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如唱歌、跳舞、朗誦等:內涵測試則採用回答問題的形式,由選手抽取問題,然後對其進行解答,體現出選手的語言表達能力。進入決賽的選手在禮儀,網路及文藝三個組中進行角逐。最終產生禮儀大使、文藝大使、網路大使。

這次活動由白夫長文化有限公司解決所有參賽選手的服裝問題。中國新聞社、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及北京電視臺等先後對此次活動進行了採訪報道。中央電視臺科普頻道進行了跟蹤報道。併為此次活動製作了記錄短片。這些媒體是由外聯部主動發出通知的,同時由於活動的規模大,效果好,自然受到了媒體的關注。

(二)重綜合能力

20xx年11月中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了“妙士杯”明日之星素質大賽校內賽,勝出者代表北航參加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等高校學生會協辦的“明日之星”學生素質大賽校際賽。

大賽設定自我介紹、特長展示、即興演講、創意設計、英文配樂朗誦、知識問答、精彩對白等專案。對參賽者從氣質、特長、口才、思維方式、英語能力、知識蘊涵、應變能力、模仿能力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綜合考察。這次大賽促進了選手之間的交流,發掘出大學生的潛能,在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此項活動的特色是注重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全方位考察。比賽內容傾向於發掘內涵,突破了以往對“外表形象”的盲目偏向,這種考察思路值得我們參考。

(三)重專項能力

為展現同學們多樣的才藝,各校學生會開展了不同的專項能力大賽。中青院舉辦“星耀燦爛”書畫大賽,書法包括毛筆、硬筆。繪畫包括素描、水彩、漫畫等門類的作品,這次大賽擦家了首都高校書畫巡迴展,展示了了同學門們在書畫藝術上的高深罩早,一衣和深厚的文化功底。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還仿造中央電視臺的挑戰主持人的形式舉辦了主持人大賽,並且要青島《挑戰主持人》的導演到場,既保證活動的專業性,有增進了活動的吸引力,比賽採用淘汰制,體現挑戰性,參賽者需通過自我介紹、猜疑表演文化素質測試、模擬主持人和純強舌戰五個環節,最後決出一名勝出這但近景話筒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中引入電腦,比賽中有關題目有電腦隨即抽取,這是校園活動中使用較少的。

中央財經大學每年12月舉辦校園戲劇院原創大賽,分為團體賽和個人賽亮項大賽內容主要包括話劇,音樂聚合啞劇,重點突出原創,對參賽者的颱風。創意有很高的要求;在非專業學校中為戲劇開闢了廣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北方交通大學的”勁舞飛揚”現代舞大賽,中國人民大學的聲樂大賽相聲小品大賽,北京體育大學的體育電視解說員大賽首都經貿大學的模特大賽等活動均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同學們熱情和靈性,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在次不做一一介紹。

二。校園音樂活動

各校學生會為滿足同學們的需求,開展一系列的音樂活動,體現校園文化生活的生機與活力。

(一)校園歌手大賽

北京理工大學在每學期開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舉行校園原創歌會。這是北理工的一個傳統的專案。既是比賽性質又兼具娛樂性。同學自願報名參加,演唱自己創作的作品。校會邀請部分本校的音樂教師和一些外校的聲樂教師擔任評委。

北京大學的”十佳歌手”選拔賽是北大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大賽由選手自由報名,不分民族通俗美聲的類別,也不限個人或組合的形式。每兩年為總決賽,包括預賽複賽總決賽。大約為八場。上學期進行初賽複賽,將決出20名選手進入下學期的總決賽。評委有中央音樂學院的專家組成,如著名歌唱家李谷一。

比賽期間禁止上臺獻花,不準擅自清唱,同時保證評選結果的正確性公平性。後期以照片音像的回放的形式舉辦大賽回顧展,並推薦優秀團體,歌手給專業唱片公司,為其製作卡帶光碟進行發行或儲存。

本年度”十佳歌手”大賽由“三星”公司贊助舉辦,採取贈票形式,吸引了很多同學前來觀看。

(二)校園音樂節。音樂會

北航舉辦了”被航首屆原創音樂節”,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展現才華交流音樂的空間。

北大主辦的”世紀末音樂之旅”將高雅音樂和流行音樂兩主線並重。著眼於營造高檔次的.校園音樂品位。高雅音樂部分,北京大學與”吳氏”策劃公司合作,舉辦了高雅音樂講座和一場北大高雅音樂會,引導大家感悟音樂內涵。流行音樂部分,邀請中唱公司旗下吉它手,xx年吉它大賽冠軍楊永喜來校作系列吉它賞析及演示講座,並配合國際爵士節舉辦爵士樂北大專場演奏會。北京體育大學為慶祝賀龍誕辰100週年舉辦的”洪湖”音樂會,邀請國家體委領吳紹祖袁偉民及賀龍夫人薛明出席。次此音樂會以歌劇《洪湖赤衛隊》音樂為主,有獨唱、合唱、重唱、二胡協奏曲等節目,並請到了閻維文等藝術家前來獻藝。

音樂節、音樂會可以引導同學們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提升音樂素養,是一種很好的校園文藝活動形式,應適鼓勵舉辦。

(三)演唱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羽。泉推出新專輯之際,抓住契機,請到羽。泉組合舉辦校園演唱會。北航學生學生專門成立”北航志願者服務團”服務歌友會的各個環節,使演出當場場面火暴,氣氛熱情而有序。

北京大學在籌備演唱會方面更側重於音樂的交流。例如:校文化部作為廣大學生代表與歌手韓磊探討他的音樂作品,並在北大展開了一次韓磊音樂交流會,慶祝澳門迴歸期間,北大邀請到澳門歌手黃偉麟及其樂隊與北大樂隊舉辦了一場交流演唱會。

三。文化節、藝術節

北京大學為適應社會化辦學的要求興建了第一處校外公寓——萬柳公寓,為解決萬柳公寓剛剛建立又地勢較偏的問題,豐富萬柳學區文化生活,校學生會開展了萬柳文化節,具體活動如下:

(一)天文藝術與科普知識展。共分為四個版塊:a。天文科普圖片展。以展板的形式進行,貫穿於廣播宣傳、現場答疑。b。天文科普知識講座c。天文科普沙龍d。實地天文觀測。

(二)校園漫畫大賽。活動的目的是讓規範的漫畫走進校園,讓漫畫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媒介。在校園內徵稿並邀請漫畫家評選。組織獲獎作品展覽,展覽期間舉行漫畫講座。內容包括獲獎作者與漫畫家創作經驗交流。漫畫創作技巧及中國漫畫事業發展等。

(三)畫展。活動主旨:發揚文化節的宗旨和特色,增進文化氣息,營造美的氛圍。

(四)吉他演奏會。演出名稱為”飛揚的旋律——萬柳吉他狂歡夜”。首先展示校園流行音樂的魅力,演出內容包括古典曲目、民謠彈唱、電琴搖滾,主要是校園民謠,流行歌曲和原創音樂,分別以個人樂器演奏、個人彈唱、樂隊演奏形式演出。

(五)廚藝大賽。活動主題是營造萬柳學區間的氣氛。參賽者進行了現場烹調,比賽進行同時茶子社等社團進行素食文化與茶文化的介紹。

與北大相比,北京廣播學院的民族文化節呈現出另一種特色。民族民族文化節由四個部分組成:

(一)民族服飾展賣。聯絡民族服飾公司及一些少數民族同學,收集民族服飾,進行展覽或展賣。

(二)民族特色展覽。將各民族最具特色的額飲食、節日、服飾、祭祀等的文字資料、照片作成展板,在固定場所展示。

(三)講座。《新疆民族文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郎櫻《西藏民俗與旅遊文化》中央民族大學藏字系教授羅桑旦增

(四)西藏之旅幻燈演示會。將著名攝影家及民族文化中心的攝影作品、風情短片以幻燈演示進行現場解說。

此項活動增強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同學的廣泛歡迎。北廣校學生會設有民族部,民族關懷是其工作的一大特色。另外,北廣以宣揚校園文化、團結發展為主題的大學生藝術節舉辦得非常精彩,詳見特章之北廣藝術節。

四。晚會類

各校學生會逢節日或重大紀念日時,均自辦或與校園中其他社團、與系會合辦或對外邀請文藝團體舉辦演出。

(一)專題性質新生文藝演出、畢業生文藝匯演是北京科技大學每年舉辦的活動,藝術含量高。以20xx年新生文藝匯演為例,舞臺背景以紅色為主色調,契合主題“燃情深秋”,文藝節目採取表演並評分評獎的形式,由於藝術生的參與,晚會質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證。同時也有一些外請的嘉賓表演助興。這次文藝匯演還採用了室內現場投影轉播的形式,在螢幕上播報一些有關演出的資訊包括現場直播,增進視覺效果的同時提高了晚會的科技含量。

這次匯演採取了一些措施來克服過去幾屆文藝匯演中的問題,比如:專設演員區和演員專門通道,並由專人把守,嚴格控制後臺,避免後臺出現混亂。;提前作好各部門分工表和整體工作程序表,並每天開會協調處理出現的問題;舞臺演員固定由文藝部、體育部組成,從初審到正式演出,不斷摸索、總結,以便出現問題時能及時搶救;考慮到學校音響的的實際情況(磁帶易絞帶且雜音大)於是他們儘量採用光碟伴奏,特意將所有伴奏帶錄製到一張盤上,避免每次換曲時出錯。各校在五四、校慶、中秋、元旦時都有各種晚會,其中中青院、中財、農大紀念“一二。九”採用歌會的形式,農大還增加了一二。九知識答辯賽,人大在元旦時舉辦新年音樂會,也是比較好的形式。

(二)藝術節開閉幕式北京廣播學院的大學生藝術節開幕式是一場規模巨集大的晚會。晚會在節目選擇上力求精湛,不重複,其中有芭蕾、器樂演奏等,採用視訊,在晚會中插播mtv、學生自制dv作品、flash、時裝表演等填補節目空擋,活躍現場氣氛。對於一些形式新穎但質量不高的節目則使用燈光、音響、服裝等加以包裝。

晚會在舞臺佈置上很有創意,藝術性強:啟用一個大舞臺和一個小舞臺的佈局。當一個節目結束需換道具時,可使用另一個舞臺,也可根據節目的演員人數使用不同的舞臺,以達到完美的視覺效果,同時也不致單調。主持人穿插過度於節目之間。有些節目可不需主持人介紹,只須利用視訊,使整場晚會流暢自然。

(三)舞會北廣在20xx元旦時籌劃了一場舞會,其活動出發點是:考慮到舞會是北廣較為缺乏的活動形式,同時也符合同學們的需要。舞會場所在校食堂,幾乎沒有多做佈置,只搭建了一個領舞臺的臺子。他們認為烘托氣氛,調動同學們的參與積極性與熱情是舞會成功的關鍵。具體佈置如下:選用專業的主持人及領舞演員,把握舞會氣氛,配備高質量的音響、燈光、裝置,使用旋轉燈、追燈、煙霧等來營造熱烈的現場氣氛。

元旦期間,北京大學學生會組織了元旦露天舞會。臺上有演出,臺下觀眾齊跳舞,場上場下互動。狂歡夜從晚上10點持續到凌晨1點。零點時分,由校長親自敲響午夜鍾,成為當場舞會的亮點,舞會達到高潮。

(四)遊園類相比晚會和舞會,遊園活動更注重趣味性。中國人民大學為慶祝五四青年節舉辦“歡歌世紀青春。共慶母校華誕”五四狂歡節將整個校園作為一個大的遊園,吸引了眾多同學。校學生會各部門負責一塊場地,舉行不同活動。其中多為參與性的活動,如“我為母校寫句話”,同學們在橫幅上簽名併為母校寫祝福話語;“經典民俗——老北京手工業一條街”;各種室內活動,如插花、茶道表演、陶吧、根雕、漫畫家現場作畫等;“美食廣場;趣味體育活動。也有觀賞性活動,如展現青春動感的“五四晚會”和由專業人員表演的“極限活動展示”。

人大的五四狂歡節是以青春。活力為主題的,因而在活動設計上儘可能多地囊括所有與青年人有關的活動形式,這一點值得借鑑。

高校調研報告 篇3

關於北京高校大學生校園寬頻

使用情況的調研報告

北京聚思奇資訊諮詢有限公司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調研方案設計

1.調研背景

2.調研目的

3.調研物件

4.調研方式

5.調查程式及時間安排

6.調研負責人及其分工安排

第二部分 調研分析

樣本統計與分析

第三部分 調研結果

1.調研結論

分析

3.營銷策略(4P)

關於北京高校大學生校園寬頻使用情況的調研報告 前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學生數量的增加,電腦的使用在大學校園裡已經越來越廣泛。並且網際網路的高速傳播,使得整個世界聯絡在一起,而大學生作

為電腦的使用者之一,也已經加入到網際網路應用者的隊伍中來。網際網路作為一座溝通世界的橋樑,使得大學生可以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資訊交流和資源共享,開闊視野,及時瞭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只適和資訊。而網路寬頻作為網際網路應用的一種主要形式,已經成為各個高校的主流。那麼大學生在校園寬頻的使用過程中又出現過哪些問題以及他們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都是我們所要研究的,同時從消費群體的感知中,對三大校園寬頻運營商的營銷決策提供一些建議。 第一部分 調研方案設計

1.調研背景 網際網路的普及帶來的資訊資源的洶湧澎湃,寬頻網接入學生宿舍更使大學生這個知識水平相對較高的群體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網路。為發現學生在網路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使校園網揚長避短,更好地服務於大學生的發展,所以進行了此次調研。

2.調研目的

為了更好的瞭解大學生對校園寬頻消費的需求和大學生在校園寬頻的使用過程中又出現過哪些問題,以及校園寬頻目前還存在哪些弊端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都是我們所要研究的,同時從消費群體的感知中,對三大校園寬頻運營商的營銷決策提供一些建議,從而更好的為大學生服務。特撰寫此市場調研報告,展開此次調查活動。

3.調研物件

主要為北京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學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4.調研方式

採用問卷調查,抽取一定的樣本。

形式:網調(郵件,微信)和發放紙質問卷

樣本容量:20xx(網調電子檔1000份,紙質檔1000份)

樣本回收量:20xx

有效樣本:1720

因為校園寬頻在高校的`普遍性,全體使用校園寬頻的大學生都是調查物件,但因為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校園寬頻的使用情況不同,會導致調查結果出現差異,因此為準確、快速的得出調查結果,需要對各個群體進行分層隨機抽樣。

具體情況如下:

大一學生:200人

大二學生:230人

大三學生:1080人

大四學生:180人

研究生:30人

5.調查程式及時間安排

市場調研大致來說可分為準備、實施和結果處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它一般分為界定調研問題、設計調研方案、設計調研問卷或調研提綱三個部分。

時間:20xx年5月1日-----20xx年5月5日

(2)實施階段:根據調研要求,採用多種形式,由調研人員廣泛地收集與調查活動有關的資訊。

時間: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6日

(3)結果處理階段:將收集的資訊進行彙總、歸納、整理和分析,並將調研結果以書面的形式——調研報告表述出來。

時間:20xx年5月26日-----20xx年6月1日

有計劃的安排調研工作的各項日程,用以規範和保證調研工作的順利實施。

第二部分 調研分析

樣本統計與分析

1.現有的市場情況

(1)調查物件的比例

抽樣調查發出問卷總共

20xx

份,回收有效問卷1720份,其中女生填寫990份,男生填寫730份,可以保證調查物件男女比例基本為1:1。以保證問卷的有效性.

(2)每天平均上網時長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大學生每天的平均上網時長在2-3小時的居多,其次是4小時以上,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能正確的利用好自己的學習和娛樂生活。

2.對於校園網的滿意程度

高校調研報告 篇4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長久性的工作,內容多、涉及面廣,應分層次、有步驟的進行。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和安排,結合人事處工作實際,就全院師資隊伍現狀和存在問題等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院師資隊伍現狀

我院共有專任教師259人,佔全院教職工總人數的72.3%。按學歷分,本科學歷教師189人,佔全院專任教師的73%,碩士研究生學歷67人,博士研究生3人。按專業技術職務分,我院專任教師取得副高階職稱為61人,其中專業課教師39人;獲取中級職稱的教師88人,其中專業課教師為59人;學院取得初級職稱的專任教師為75人;“雙師型”教師共計77人,佔全院專任教師的比例為29.7%。按年齡分,34歲及以下教師共158人,佔61%,中青年教師所佔比例最大。按任教科目分,專業課教師為169人,公共基礎課99人,專業課教師所佔比重最大。

二、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

根據《關於xxxxx設定的論證報告》“至20xx年,專任教師總數達310人(師生比1:16),專任教師中碩士及以上學位力爭達43.5%(135人),高階職稱達40%(124人),具有雙師素質教師佔專業教師總數的80%(170人)”的檔案要求,我院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師生比例不足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設定標準》要求,專任教師一般不少於60人,師生比達到1:20。根據《專科學歷教育高等學校設定標準》要求,專任教師總數一般應使生師比不高於18:1。我院共有專任教師259人,在校生共計8000餘人,與檔案要求相比,專任教師的數量明顯不足。由於學生多,教師少,這會導致教師的教學任務加重,課時增多,容易出現疲於應付,課堂質量不高的問題。

(二)雙師型教師數量較少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任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相對緩慢,已經成為整個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存在於師資隊伍水平上。職業學校的教師不僅僅是教學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教學的參與者、服務者、研究者;既要成為講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要成為本專業的醫師、護師、技師等去指導學生的實踐鍛鍊。因此,在職業教育的發展中、建立一支素質高、結構優、水平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保證職業教育快速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設定標準》要求,專業教師數應不低於本校專任教師數的50%,其中雙師型教師不低於30%。

我院“雙師型“教師有77名,佔專任教師比例為29.7%,數量上存在不足。如果沒有一支完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那麼我院的教學質量就難以保障,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就會落空,學院的持續健康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三)學科帶頭人的作用有待加強

高校辦學水平的提高取決於是否擁有一流的教師,教師隊伍建設水平的高低取決於是否擁有在國內外有廣泛而深遠影響的學科帶頭人,正如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認為:“一所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在於有沒有好教授”,“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我院自實施“人才興校”戰略以來,積極加快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隊伍建設,取得了較明顯成效,也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但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還存在著培養機制不夠完善,培養經費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著我院學科帶頭人建設工作質量。

三、已取得的成就

(一)圍繞老專業建設和新專業開發進行師資培養

護理專業是我院的支柱專業,護理人才是國家緊缺專業人才之一,我院圍繞著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員,特別是在培養輸出型的護理人員方面進行重點規劃:一是引進了高學歷的護理專業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二是鼓勵護理教研室的教師通過自學提高學歷層次和業務能力;三是專業教師定期到中心醫院實踐;四是20xx年成立了涉外護理研究小組,已經培養了兩名專門研究國外護理教學與國際護士資格考試的教師;

康復技術專業是我校20xx年開發的新專業,為使該專業高起點發展,康復教研室的教師全部被送到北京、南京等地學習進修半年至一年,3名教師到香港康復醫學機構參加培訓,3名教師到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江蘇省立醫院進修學習半年,提高了教學能力。

(二)加強校本培訓及校本教材的開發

校本培訓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全員業務素質的主要途徑。我院採取多種措施,加強我院教師隊伍水平的提高:一是制定教師的.聽課制度,互相學習;二是加強教研活動,如集體備課等;三是定期舉行公開課、觀摩課,每學期安排1到2次說課、優質課、課件製作的教學比賽;四是成立督導小組,對教師聽課督導,近兩年特別加強了對新教師的督導;五是加強了新教師的崗前培訓;六是加強了對教輔人員的培訓,為實驗員老師制定了聽課計劃,定期檢查,讓實驗員參與教研室的教研活動,加強了與任課教師情感上的溝通和業務上的交流;制定了獎勵措施鼓勵教師申報省市科研專案、參編教材、撰寫論文,鼓勵教師參加省、市及學院組織的各種形式的教學競賽,積極進行精品課程建設,近年來共開發校本教材4部。

(三)鼓勵教職工接受學歷、學位教育,提高業務能力

學院制定了相應措施,鼓勵教職工採取脫產、半脫產、函授等各種形式進行學習。目前專職教師已全部達到了本科以上學歷,全校已擁有碩士及博士研究生84人,已佔教師總數的40%以上。學院已為教職工支付參加學歷教育學費以及專業技術培訓費共計30餘萬元。

(四)為更新教育觀念有計劃地組織外出學習

學院有計劃地組織名師及優秀教師帶任務有針對性的外出進行專題學術研修、優秀教學觀摩等活動,以拓展學術視野、提高教育素養和教學科研能力,在規範辦學、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上提高認識。

四、下一步的打算

(一)擴大師資隊伍的數量、提高質量及優化結構

積極引進優秀專業人才,充實教師隊伍,滿足教學需要。積極開展以骨幹教師為重點的全員培訓,通過臨床進修、行業進修、學歷進修、國內外進修考察等途徑,提高骨幹教師的職業道德、專業實踐能力、產學研結合能力和教學水平。突出教學團隊的梯隊建設,發揚傳、幫、帶作用,加強青年教師的培訓、培養與提高,形成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德技雙馨的專業教學團隊。

(二)建設“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培養“雙師素質”教師制度,一方面從醫院引進一定數量的專業人才到學校任教,另一方面教師要定期到醫院參加生產實踐,以專兼教師結合的方式,建立“雙師素質”教師團隊。加大教師培養培訓力度,廣泛開展以提高教師“雙師素質”為重點的培訓活動。拓寬“雙師素質”教師來源渠道,聘任醫院的醫護人員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持有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教師比例。要求教師考取教師資格證和醫師資格、護士資格證書。

加強“雙師”教師的管理。建立和完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培養和評聘制度,促進專業骨幹教師積累醫院工作經歷和樹立行業影響力,促進來自醫院的兼職教師承擔相應比例的教學任務。通過校院合作,建設專兼結合專業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教學機制,推進校院之間技術研討和經驗交流的制度化建設,提高技術服務能力。

(三)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

根據20xx年衛生部頒佈的新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課程設定和要求,及新老專業的開發和建設的實際需求,以參加培訓班和送出進修的形式,每年都有計劃地選派專業骨幹教師到北京、南京等地培訓、進修,重點培養英語、護理、康復技術、醫學物理診查技術、衛生資訊管理、眼視光技術等學科帶頭人。制定學院人才發展戰略,力爭用2-3年的時間所有教研室都有2名以上的碩士學位的骨幹教師,目前學院護理專業、康復技術專業已成為特色專業。

高校調研報告 篇5

彙報內容概覽:

一、 調研背景

二、 調研內容與分析

三、 調研總結

一、調研背景:

本課題調研以北京地區高校公共設施為中心,調研領域成輻射狀分佈。以北京為城市目標樣本,在全國範圍內,自南向北選擇廣州、上海、蘇州、天津、哈爾濱等樣本城市的公共設施進行調研分析。

高校調研報告 篇6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涉及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穩定大局。多年來,XX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各項政策,突出做好實名登記、就業推介、創業引領、技能培訓、扶貧援助等各項重點工作,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積極創業、充分就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基本情況

XX區位於XX市東北部,總面積1018平方公里,轄9鎮、1街、268個行政村(居),總人口52萬。20xx年,全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回生源地報到實名制登記497人,實現就業457人,就業率91.95%;20xx年,實名制登記613人,推介就業547人,就業率89.23%,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具體工作中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完善責任體系。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將其作為就業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寫入了各鎮(街)年度考核目標責任書,逐級簽訂,層層落實。健全完善了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各成員單位職責,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分析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形勢與對策,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整體聯動的良好機制。

(二)發揮政策效應。出臺了《XX區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實施方案》,要求人社、財政、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通力合作,從拓寬就業渠道、擴大扶持範圍、提高擔保貸款額度和社保補貼標準等方面,為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提供優質服務和堅強支援。20xx年以來,累計支出專項見習經費、就業補貼和扶持資金80餘萬元,提供小額擔保貸款100餘萬元,減免各類稅費26萬餘元,撥款額、覆蓋面越來越大,政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巨大推動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三)強化就業服務。將全區高校畢業生納入勞動99ⅲ版系統管理,實現了一點錄入,全網共享,定期更新,動態管理,按照五年培訓規劃,定期組織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和就業技能培訓,加大就業推介力度。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安裝了大型電子資訊釋出屏,各鎮(街)設立了資訊公開欄,定期釋出求職、招聘資訊。20xx年以來,走訪企業50餘家,組織座談20餘次,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大中專技校招聘周、週三招聘日等系列主題活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區內外用工崗位20xx多個,達成意向800多人。

(四)加強創業引領。深入開展創業就業見習基地的認定工作,結合ybc工作開展,依託經濟開發區和各鎮(街)特色產業園區,選定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20餘家企業作為見習基地,全面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對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創業理念、創業技能培訓,以自主創業帶動積極就業。目前,已落實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35人,其中,2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固定資產突破了1000萬元,解決就業200餘人,回饋社會提供見習崗位40餘個。

(五)開展扶貧援助。把零就業高校畢業生家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逐級落實援助責任,積極實施結對幫扶,確保動態消零。20xx年,根據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規劃》有關精神,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25名就業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充實到了區、鎮兩級基層平臺。

(六)多方促進就業。近年來,積極開展公務員、事業編招考工作,先後招錄400餘名高校畢業生進入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努力響應省、市關於選拔優秀高校畢業生開展三支一扶活動的相關通知精神,結合區情實際,累計提供三支一扶接納崗位95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校畢業生就業。

二、存在問題

隨著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崗位供求矛盾仍然存在。我區目前總人口52萬,其中,近30萬人生活在農村。近年來,隨著農村生產方式和技術的革新,一部分農民成為富餘勞動力,開始向城鎮轉移;由於農業產能比較低、農村環境比較差,新達到勞動年齡的一部分農村青年不願意從事農業勞動,開始向城鎮集中;受金融危機影響,通過勞務輸出到外地務工的一部分農民又陸續返鄉;受企業破產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等諸多因素影響,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增多(近期,僅東風毛巾廠、農機二廠等老企業一次性進入失業程式的人員就達600多人)。加之高校畢業生人數居高不下,甚至有愈來愈多之勢,我區作為一個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經濟總量較小、基礎薄弱,區內廠礦企業就業崗位挖潛有限,機關事業單位編制有限,新增就業難度較大。

(二)能力結構性矛盾比較明顯。從當前產業轉型趨勢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比例下降,新上的能源建材、機械製造、生態農業、旅遊觀光等專案科技含量和機械化程度較高,體力型勞動者的就業空間越來越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空間相對來說大大擴充套件。但是,部分高校畢業生所學專業、實際能力和市場需求嚴重脫節,一些高校畢業生校內所學專業與生產實際根本不對接,純屬花拳繡腿,有些高校畢業生校內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能力不足、眼高手低,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繫統、綜合能力不突出,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廠礦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並存,有事沒人乾和有人沒事幹的現象同時存在。

(三)就業期望與客觀實際衝突嚴重。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偏差,走出校門後,自身期望值偏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就業方向的選擇上,不願吃苦受累,追求虛榮面子,一是想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二是想到大型企業從事管理工作,三是缺乏自主創業意識與能力,不能準確自我定位,不願放下架子從基層做起,從工人做起,因此喪失了在普通工作崗位上就業、成長的機會。另外,不排除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方面存在問題,讓高校畢業生不能接受。

(四)基層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仍需加強。區、鎮(街)兩級人力資源市場的硬體建設和設施配套,由於財政緊張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功能還不是很完善,社群就業平臺沒有實現全覆蓋,制約了統籌城鄉就業工作的開展。由於經濟薄弱、財力有限,不能完全按照政策規定的範圍和標準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相關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落實。

三、工作建議

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全面做好此項工作,需要政府、用人單位、高校畢業生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一)大力發展經濟,擴充套件就業空間。穩步推進區內企業轉型,紮實開展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力;不斷加強鎮域經濟建設,支援各鎮(街)依託特色產業園區,做大做強,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金融、保險、營銷、餐飲、旅遊及生產服務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適合的就業崗位。

(二)特設公益崗位,提供就業機會。積極挖掘基層、公共服務崗位,繼續加大人才支農、支教、支醫的力度,選拔優秀高校畢業生充實到農村一線、社群基層和困難邊遠地區工作,完善相關人員的管理制度,提供基本的工作條件和業務支援,加強考核培訓,健全機關事業單位面向基層服務人員定向招考的提升機制,確保高校畢業生願意到基層公益崗位上去,呆得住、幹得好。

(三)完善基層平臺,優化就業服務。完善人才資源市場服務功能,進一步整合優化,建立統一、規範、高效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與周邊區(市)人才市場的通聯互動,實現資源資訊共享,提高就業服務效能。積極籌措資金,打造設施裝置標準化、人員隊伍專業化、管理服務規範化、工作手段網路化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就業)基層服務平臺,建設半小時就業服務圈,加強就業推介和勞動維權,努力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優質服務。

(四)加強引導幫扶,推動自主創業。對有創業意願、創業思路和創業能力的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業指導服務,結合ybc工作的深入開展,大力提供政策諮詢、專案指導、技能培訓、小額貸款等一條龍服務,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流通、電子科技等各項產業。加強見習基地建設,做好高校畢業生創業的跟蹤服務指導工作,確保高校畢業生能夠成功創業、持續發展、穩步提升。

(五)實施就業援助,促進充分就業。設立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基金,強化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把困難高校畢業生及時納入困難人員就業援助範圍,在政策規定的範圍內,積極予以安置。對接收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財政、稅收、金融、社保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

(六)深化教育改革,轉變就業觀念。各大院校要積極探索構建適應經濟發展與社會形勢的實用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課程設定,把創業教育引入國民教育體系。當前的高校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變成大眾教育,學校和社會要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及其家長轉變就業觀念,理性地認識就業形勢,先就業求生存,後擇業謀發展,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正確定位,樹立積極主動的就業觀念,不等、不靠、不挑揀、不依賴,實現就業的多樣化。

高校調研報告 篇7

一、調研背景

作為職業教育資訊化的重要陣地和載體, 職業學校的資訊化建設和發展, 成為職教資訊化的發展基點和重點。就學校資訊化內涵來看, 具體包括學校資訊化環境建設和應用、學校資訊化資源建設與使用、資訊化技術輔助教學、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培訓。教育部於20xx 年啟動了“校校通”工程, 從其發展目標和內容可以看出, 工程主要是從構建學校資訊化環境方面來推進學校資訊化建設和發展的。在此基礎上, 通過開設資訊科技課程、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推動了校園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這也成為在構建學校資訊化教學環境後繼續推進資訊化教學的必要的階段性工作和基礎。

本報告在教育部職成司20xx年一項有關20xx 年5 月- 20xx年5 月期間對全國1937 所職業學校資訊化建設情況調查工作的結果和20xx、20xx 全國重點中職學校評估工作的有關資料的基礎上, 試對目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資訊化建設的概況進行初步的總結和分析, 並指出其未來發展的方向。

二、調研內容

本次調研的物件是職業學校資訊化建設概況, 主要涉及四個方面:

( 1) 學校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

主要指計算機房、多媒體課室、網路教室、校園網等硬體建設。一種設施環境, 其本身並無優劣可言, 判斷教育資訊化環境建設的成敗, 歸根結底還是看應用, 看使用者應用的程度以及應用背後所支撐的教育理念。

( 2) 校務、學習支援服務等方面的資訊化應用。

主要指校內網路應用專案, 如教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 以及利用網路釋出資訊、電子郵件系統等校務管理和學習支援服務方面。在辦公自動化、網路化方面的應用, 以及所帶來的快捷的雙向互動溝通方式, 無疑是電子校務發展的重要內容。

( 3) 學校資訊化軟體資源建設與資訊化技術輔助教學。

軟體資源建設指各種應用軟體平臺建設, 如多媒體素材(包括文字、圖片、圖形、動畫、音訊、視訊)、多媒體課件及優秀教學案例、電子教案、題庫、電子文獻(包括圖書、期刊、報紙)的積累和建設。教育資訊化軟體資源的建設, 不應該過分追求資源的數量和多媒體的形式,而應儘可能積累真正體現資訊科技與課程教學目標有機整合的資源, 使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應用中達到最恰當和最優化。另外, 利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及教學評估等各教學環節, 也是資訊化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 4) 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和培訓。

對教師開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觀念、教學方法、資訊科技、課程整合等培訓, 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 全面提高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水平。教師是資訊化教學理念的傳承者和實施者, 所以教師的資訊素養和能力決定了資訊化教學的質量和成效。

三、調研結論

1.職業學校資訊化建設調查結果

此次調研的1 937 所中職校, 大約佔中職校1/ 3( 20xx 年的中職學校0.64 萬所, 20xx年為0.58 萬所[1]) , 並且東、中、西部的學校比例分別是45.89%、22.15%、31.96%, 與全國所有中職校的地區分佈比例基本一致,並且從全國來看這1 937 所學校分屬省級、地區級、縣級其以下三類學校的比例, 基本是1∶1∶1。因此, 這些學校基本上能代表20xx 年5 月- 20xx年5 月全國中職學校資訊化建設情況的一個概貌。

調研結果表明, 從20xx 年啟動“校校通”工程到20xx年, 職業學校的資訊化建設和應用發展取得了重大進步。

( 1) 在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職業學校的計算機裝備屬於中等水平, 生機比達到了10∶1, 師機比達到了6∶1, 配置也基本上是主流配置(就當時而言CPU 為奔3); 多媒體教室配置校均1.81 個; 42.14%的學校已經建有校園網, 並且其中19.8%的學校為千兆幹線; 另外, 在其他資訊化硬體系統配置上, 1/ 5 的學校擁有衛星數字廣播接收系統, 1/ 2 的學校擁有閉路電視系統。不過與20xx年1 073所國重中職校和20xx 年新增國重中職428 所學校來比較, 國重學校的計算機配置在數量上校均能達到1 937所中職校平均值的3 倍, 多媒體教室配置校均能達到5 個。整體來看, 職業學校資訊化建設硬體裝置, 處於中等偏上; 從地區差異來看, 東中西部的數量上呈遞減, 但差距並不大, 並且國重職業學校水平明顯要好於普通職業學校水平。

( 2) 在管理和服務應用方面。

大約1/ 3 以上的學校, 擁有網際網路域名並通過網站對外發布資訊; 在15%左右的學校裡, 部門或個人可以在學校網站上釋出自己的主頁; 並且30%的學校擁有了教務、財務、人事管理系統, 實現了辦公自動化; 東部和中部地區有1/ 4 的學校使用圖書管理系統, 西部大約是1/ 5; 還有15%左右的學校擁有1 000 冊以上電子圖書或刊物, 整體來看, 職業學校電子化校務的程度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東、中、西部的地區差異也不明顯。

( 3) 在資源建設和教學方面。

其一, 資源建設方面, 大約1/ 3 以上的學校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多媒體教學資源開發或者培訓, 沒有地區差異;在教師課件製作方面, 數量上有地區差異, 東部多於中部, 中部多於西部;網路課程開發數量方面, 都差不多。其二, 在資訊化教學領域, 東、中、西部地區學校中非計算機類專業開設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學校比例不低, 分別為87%、85%、79%, 不過差距不大。其三, 從畢業生的資訊科技能力來看, 大約80%的畢業生掌握了基本的文字錄入與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技能,70%的畢業生掌握了作業系統Windows的使用, 大約有50%的畢業生會使用常用的辦公軟體, 大約40%的畢業生會上網瀏覽資訊和使用電子郵件。而在一些要求相對高的技能, 比如計算機系統維護、網路系統維護等方面, 掌握的人相對少些, 大約在20%左右。

( 4) 在師資方面。

其一, 在數量上, 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教師, 東、中部校均有13 個, 西部有9 個, 都尚缺2個; 而計算機專業教師校均5 個左右, 尚缺2 個; 網路建設與管理專業技術人員校均2 個左右, 缺1 個。整體來看, 西部地區資訊化師資弱一些。其二, 在教師的利用資訊科技教學的情況方面, 教師製作數字教學資源的能力以及教師開發課件、課程的主要技術路線, 有較大的地區差異,東、中、西部教師資訊科技教學能力依次遞減, 東部最好, 西部最弱; 另外, 從整體來看, 會使用PowerPoint編寫多媒體電子教案的教師, 也少於會利用文書處理軟體編寫教案的教師, 可見教師的利用資訊科技的能力還有待於加強。其三, 在針對教師資訊科技能力的培訓上, 東部學校的培訓次數遠多於中、西部地區; 從培訓途徑來看, 形式最多的是學校自組織的培訓, 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沒有明顯的地區差異。

( 5) 在投入方面。

其一, 從投入看, 東部地區在硬體校均投入上的資金遠遠大於在軟體上的投入, 分別為230 萬和9 萬, 這與目前軟硬體不配套、計算機和網路在學校中應用效果不明顯、使用率低的現實一致、西部雖然在硬體投入上的絕對值小於東部地區, 但是硬軟投入的差距也比較大, 分別是66 萬和6 萬; 相對來說,中部地區硬體和軟體投入的差距不是很大, 分別為30 萬和37 萬。縱向比較可以發現, 東西部地區的硬體校均投入高於中部, 軟體投入卻低於中部。其二, 從學校未來2~3 年的建設規劃來看, 在硬體投入上, 東部地區的校均投入規劃明顯低於往年的投入總額, 不足往年的1/ 5, 而軟體投入, 則比往年投入高1/ 3; 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類似, 硬體未來校均投入比往年的1/ 2 略低, 但軟體投入卻約為往年投入的3 倍; 相對來講, 中部地區的未來校均投入比往年增加了1/ 3,而軟體投入上卻減少, 約為往年的1/ 2。這一減少的原因主要為應用軟體購買或開發上的費用和通用軟體購買的費用有所減少, 大約共20 萬, 這與這些軟體已經配備後期不需要再投入資金有關, 同時也與未來用於師資資訊科技培訓上的費用由往年的1.6 萬增加到4 萬有關。

可以看出, 目前職業學校資訊化建設已有一半基本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 在管理、教學、服務等方面的應用上, 也取得了許多進步和成就, 但還沒有達到充分利用的比例。因此,從發展階段來看, 學校資訊化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 是實現從無到有、注重硬體產品配備的資訊化投入期, 且重點放在學校資訊化環境構建上, 當然也包括前期的資訊資源建設和師資的資訊科技培訓。

2.職業學校資訊化建設的發展狀況分析

在學校資訊化建設和發展中, 有如下三條原則要遵守: 第一, 硬體環境建設應最終落實到實際應用; 第二, 軟體資源建設應最終落實到數字化教學; 第三, 教師培訓建設應最終落實到推進素質教育, 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這三條實際上也是對學校資訊化建設進行評價和判斷的標準。這次調研, 雖然資料不是很全面,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以上三個方面的發展狀況和問題。

首先, 從硬體環境建設及其應用對比來看, 學校校園網應用比例小於校園網建設比例, 說明許多學校對校園網的應用還不是很充分, 尤其是在電子校務方面, 比如還沒有實現教務、財務、人事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應用比例較低。所以說, 已備有資訊化基礎設施的學校, 在應用上還不是很充分。

其次, 在資源建設和教學支援上,學校自己開發的基於資訊科技的資源數量和質量都或多或少受到學校人力、財力的限制, 所以也不是很豐富,並且在教學支援中, 其利用率也受到了學校配套的教學環境和師資的影響, 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效益。

最後, 師資方面, 教師是實現學校資訊化建設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實施者, 所以校長、教師的資訊化素養和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這個學校的資訊化程序的快慢、發展是否合理順暢、效果效益是否明顯和突出的關鍵因素。此次調研可以看出,學校教師的資訊素養和能力整體偏低, 並且數量不多, 影響了學校的資訊化教學和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方式,制約了學校資訊化發展程序的推進。

3.職業學校資訊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目前, 教育資訊化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未來資訊化的發展動向。

( 1) 資金投入的.重點和方向。

目前, 教育資訊化已進入應用轉型的關鍵時期。如果說, 前20 年的資訊化是實現從無到有、注重資訊化對教育行業的覆蓋、注重硬體產品、配備的資訊化投入期; 那麼, 未來三年將是實現質量(應用水平)的提升, 逐步達到“用資訊科技整合、開發、共享利用資訊、學習資源, 從而實現對外部資訊(市場)快速反應”目的的資訊化整合見效期。如果說在資訊化的投入期,硬體產品大行其道的話, 那麼在資訊化的整合見效期, 軟體和服務將以提升軟硬體應用效果的強大功能而使資訊化真正成為促進行業發展的發動機, 所以進入這一階段才標誌著資訊化正實現由初級向中級乃至向高階應用水平的跨越, 從而進入我國各行業資訊化發展的黃金時期。從具體投資比例來看, 儘管20xx 年教育行業硬體採購市場異常活躍, 但是軟體市場總體增長已經超過硬體總體的增長, 達到9.7%的增長速度。根據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的研究資料,20xx 年中國教育行業資訊化投資為272.6 億元, 增長8.7%, 主要集中在軟體方面。20xx 年, 教育行業的軟體投資市場佔總體市場23.1%。所以, 軟體與服務投資比例的上升也標誌著教育資訊化發展進入了注重應用的整合期, 並將持續一段時間。

( 2) 教育資訊化的本質和目的。

教育資訊化的過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轉變的過程, 是以資訊科技的觀點對教育行業進行系統分析, 從而達到全新與超前認識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指導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應用, 才是我們教育資訊化建設的主要目的;而如果將教育資訊化的建設停留在用媒體裝置代替教師講課, 用多媒體課件代替教師寫板書, 用電子文件代替印刷教材的初級階段, 這必將使教育資訊化建設走向歧途, 也不可能培養跨世紀的創新人才, 這也決不是教育資訊化建設的目的。因此, 要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 將資訊科技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資訊科技將有利於對教育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全面改革, 所以只有進一步探索資訊科技教育與課程的整合, 從傳統的課件製作轉移到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中應用資訊科技和學習資訊科技; 探索應用資訊科技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才能真正發揮資訊科技對教育的變革性的推動作用,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 3) 學校資訊化的內容。

學校資訊化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硬體裝置與軟體資源的引入過程。學校資訊化是硬體與軟體的結合後在教學、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學校資訊化應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指導資訊科技在學校各個部門的廣泛應用, 應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 利用資訊科技, 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學校資訊化應用系統建設中最普遍的三大應用平臺是教學平臺、管理平臺和資訊平臺, 其中多媒體網路教學、教務管理系統、辦公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一卡通系統是整個校園網建設的重點系統。據調查, 20xx 年教學資源整合系統和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投資比例較大。值得一提的是, 多媒體網路教學已成為具備現代化教學的中國小、高校資訊科技與教學課程整合最普遍的應用環境。計世資訊(CCW Research) 分析資料顯示, 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室進行教學的學校佔36.7%, 使用計算機制作課件進行教學的佔32.8%, 使用數字投影教學的佔27.1%。多媒體網路教學的成功應用將會帶動和影響其他業務系統的建設和投資熱情。該媒體還預測教育資訊化建設的應用將更多地與教學、科研緊密結合, 從而能更加充分地發揮校園網資源作用。最後值得提的一點是, 從整個教育資訊化發展的大背景來講, 應該改變以學校為單位孤立地進行教育資訊化建設的局面, 提升決策、管理的層次, 推動區域教育資訊化整體、協同發展, 實現優勢資源共建共享。這已成為目前全國學校資訊化發展的戰略重點和關鍵環節。

高校調研報告 篇8

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河南衛生職工學院教務教輔和基礎部黨總支於20xx年3月開展了教師黨員組織發展工作專項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教務教輔和基礎部黨總支教師黨員隊伍現狀

教務教輔和基礎醫學部黨總支分為4個黨支部,目前,黨總支共有黨員85人,其中(專、兼職)教師黨員60人,佔黨員總數的70.6%。

教師黨員中,高階職稱14人、佔23.3 %,中級職稱27人、佔45 %,初級職稱19人、佔31.7 %;專科學歷4名、佔6.6%,本科學歷16人、佔26.7%,碩士學歷39人、 佔65%,博士學歷1人、佔1.7%;年齡構成為,20 - 30歲28人、佔46.7%,30 - 40歲19人、佔31.7%,40 - 50歲8人、佔13.3%,50 - 60歲5人、佔8.3%。從5年來黨員發展情況來看,全總支教師黨員隊伍的數量穩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

二、發展教師黨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堅持標準,嚴格程式,做好基礎工作

在教師黨員發展中,黨總支堅持黨員標準,嚴格工作程式,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嚴格履行發展程式,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在發展黨員工作中做到“四個不發展”,既不成熟不發展;不符合條件、標準不發展;黨校培訓成績不合格不發展;群眾不滿意不發展。堅持做好基礎工作,狠抓薄弱環節,突出工作重點。黨總支把發展黨員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上,及時堵塞可能出現的漏洞,保證黨員的質量。每學期都對教師進行全面摸底,詳細瞭解各支部教師黨員分佈、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隊伍結構情況,科學制定發展黨員的工作計劃,合理安排發展教師黨員名額,既保數量,又保質量。近五年來,黨總支共發展了16名黨員。

(二)堅持改善結構,注意均衡發展

過去,由於種種原因,黨總支黨員隊伍結構不夠合理。由於發展黨員工作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黨總支從改善發展教師新黨員的結構著手,逐步改善黨員隊伍的結構。改善教師黨員隊伍結構包括年齡結構、文化結構和分佈結構等。堅持有領導、有計劃地發展教師黨員,避免出現數量上大起大落以及結構上出現混亂。在均衡發展方面,實行“三傾斜”,即把發展黨員工作向教學工作一線的重要崗位傾斜、向職稱層次較高的教師傾斜、向學歷層次較高的教師傾斜,重點解決某些教研室、某些關鍵崗位沒有黨員的問題,同時,充分發揮共青團、工會等群團組織的作用,及時把青年、骨幹教師吸收為積極分子,進行重點培養,從而使黨員隊伍的年齡、文化、性別、分佈和職業構成更科學合理。

(三)拓寬思路,創新機制,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組織活動,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活力。組織開展活動注重實效,堅持經常性、針對性、靈活性,做到和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相結合。比如,黨總支每年都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優秀黨員評比、慶“七一”系列活動、書法比賽、學黨史比賽以及革命傳統及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動,這些活動把黨員和黨外積極分子緊緊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也較好地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積極探索建立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 “幫助扶持”制度,積極幫助處於不同階段的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新黨員渡過各種考驗關。確保黨內關懷、幫助工作經常化和制度化,做到了寓管理於幫助扶持中,在幫助扶持中加強管理,實現了對不同階段的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新黨員的全程性教育管理。立足實際、改革創新,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三、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調研中發現,發展教師黨員工作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部分問題還比較突出。

(一)組織發展程式不熟悉,材料整理不規範

個別支部對組織發展工作的基本程式不熟悉,接收預備黨員與預備黨員轉正的支部大會流程不清晰,培養考察方法簡單,甚至還存在輕平時的現象。從調研的結果可以看出,組織發展程式不熟悉是對組織發展程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有嚴格的程式才能保證對發展物件進行全面考察和培養,保證入黨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新黨員的質量。但是,在黨員發展工作中出現了組織發展程式不熟悉的現象,不利於逐步提高新發展黨員質量,也不利於黨員之間思想交流和認識提高。

(二)討論預備黨員轉正,黨員發表意見不充分

個別支部在支部大會上討論預備黨員轉正問題時,尤其是討論高階職稱教師預備黨員轉正時,存在多數黨員只行使舉手表決權,而較少發表批評意見的現象。即使有的'黨員發表對預備黨員的批評意見,也只是避重就輕,避實就虛,只談表面現象,不觸及實際問題,只談成績不談問題,有的還評功擺好,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

四、加強發展教師黨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領導,實務培訓,促進工作

要切實加強對組織發展工作的領導,黨總支要定期研究討論組織發展工作,建議定期舉辦黨支部書記培訓班,輪訓基層黨支部書記和總支工作人員,學習《黨支部工作手冊》、《發展細則》等檔案和規定,加強工作實務方面培訓和引導,幫助他們理清工作思路。舉辦黨支部書記培訓班要形成制度化、經常化,爭取2-3年全部輪訓一遍。

(二)增強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意識和能力

加大黨員發展工作中黨員享有民主權利的宣傳,加強對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教育,使黨員認識到在討論預備黨員轉正問題上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既是對新黨員同志的愛護,也是保證黨員發展質量的重要方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黨性不純的表現,與共產黨員先進性要求相悖。無原則的一團和氣不僅會喪失了共產黨員應有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責任感,而且如果任其蔓延滋長,必將腐蝕黨的肌體,削弱黨的戰鬥力。

高校調研報告 篇9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投入的增加,高校的教學條件不斷得到改善,作為高校硬體設施的體育場館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普遍規模擴大,檔次提高。20__年北京舉辦的奧運會,很多比賽都是在高校體育場館舉行的。所以,高校體育場館的建設和持續發展已經是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必須認真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要走向專業化

一直以來,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大部分是由學校體育教學部門管理,主要是滿足學生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需求,在管理方面,缺乏專業性。20__年以來,高校普遍擴大了招生,並且通過國家撥款、校園置換、貸款等多種渠道籌資,擴大和新建了校園,加之教育部對高校硬體建設評估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建設了比較現代化的體育場館,因此,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現代體育場館的管理需要,必須有一個專業隊伍來管理。包括我校在內的一些高校已經在探索專業化管理模式,成立獨立部門專業管理體育場館。

二、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要走向市場化

高校體育場館主要的職能是保證體育教學、學校各類運動隊訓練和教職工、學生課外活動,這是無可置疑的。但是,體育場館的日常維護和消耗是相當大的,按目前的國力水平,完全靠國家撥款維持體育場館的正常運轉是很困難的,勢必造成高校體育場館走向困境。因此,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要走向市場化,在保證其主要的教學任務外要有償服務,增加收入。高校體育場館要適應市場體制,首先,要更新觀念,強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意識,在目前國家尚不可能拿出更多資金投入高校體育場館的`情況下,充分發揮高校體育場館自身的功能與潛力,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拓寬和深化高校體育場館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第二,要進行成本核算。體育場館的管理和執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對這些成本的消耗必須進行認真的核算,消減不必要的開支,降低執行成本。第三,在保證體育教學和運動隊訓練的前提下,拓寬有償服務範圍,適當收取費用,用於成本消耗的補貼。這樣有利於高校體育場館的可持續發展。高校體育場館的建設,一般是一次性投資建成的,建成後的場館維護和維修,普遍存在著經費不足的困難,通過有償服務,可以提高場館的使用率,增加收入。第四,要了解掌握國家的法律法規,熟悉政策,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援。高校體育場館要走向市場,就必須受市場的約束,按規範運作。但是,高校體育場館又完全不同於市場中的企業和商家,並不是以贏利為目的,不能完全按企業管理。然而,高校體育場館是近幾年才逐漸形成規模的,政府部門並沒有針對高校體育場館制定相應的特殊政策,這就給高校體育場館走向市場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高校體育場館要走向市場迫切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支援。政府相關部門要發揮巨集觀管理職能,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扶持高校體育場館在市場中健康有序地發展。第五,要積極開拓體育消費市場。高校的教職工、學生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對體育消費的認知水平較高,隨著全民健身的不斷普及與深入,“花錢買健康”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廣大師生更能理解體育場館走進市場的內涵。為此,要進一步引導、樹立廣大師生體育消費的意識,利用高校體育場館優越的條件,舉辦各種體育比賽及健身活動,激發師生的健身熱情,刺激體育消費。

三、高校體育場館要充分發揮其公益性

目前,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大都是封閉或半封閉管理,由於考慮到校園安全、校園秩序、執行成本等多種原因,沒有真正意義上對社會開放,大量的體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另一方面,社會的體育場館短缺,遠遠滿足不了全民健身的需要。儘管高校體育場館大部分都是由學校投資建設,但其性質都是國有資產,應該得以充分利用。高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而且還會得到政府和公民的認可,從而得到相應的支援。因此,要充分發揮高校體育場館的公益性,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場館若想得到良性發展,必須打破傳統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桎酷,解放思想,引進專業化管理,走進市場,按經濟規律辦事,加強成本核算,開發多種健身專案及有償合作,探索以場館養場館的道路,使高校體育場館得以可持續發展。

高校調研報告 篇10

第一部分 前言

大學生這個朝氣蓬勃的群體一直備受社會的關注,而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又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國內各所高校積極響應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採取各種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基於此,為了準確把握大學生創業現狀,有針對性地做好鼓勵大學生創業工作, 大學積極響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和儲備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和 市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號召,將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一次關於探究“大學生創業意向及需求”的調查。 學子對於創業持怎樣的態度?又有多少人已經先人一步進行了創業?創業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他們需要學校提供何種支援?帶著這些疑問,調查人員展開了此次調研工作。

一、研究背景與現狀

1、概念: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是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組織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創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

2、現狀:從XX年起,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許多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成為一個社會熱點話題。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自主創業者也不斷增加。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各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人數佔到在校生的近5%,而打算創業的大學生數量所佔的比重則更大。大學生創業意向與社會環境、學校氛圍息息相關,也與自身的創業意識密不可分。

二、研究目標

此次在全校範圍內進行的大學生創業意向及需求的調研及訪談,旨在瞭解我校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及需求狀況,根據得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統計進而響應我國科學技術部《關於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的相關檔案要求,並由學校相關部門依此來制定支援我校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及制度,以積極引導山大科技園威海分割槽所屬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開展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工作。

三、研究方法

一次調查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研究方法的制定。為了確保資料的真實性與全面性,調查人員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調查的物件為我校12個學院和馬克思主義教學部 級— 級在校本科生 級、 級研究生。

調研採取系統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按照我校十二個學院的人數比例分配問卷。在每個學院隨機選取專業,在選定的專業中隨機選擇班級,並且使男女人數比例為1:1,保證了調研的科學性。

四、問卷基本情況

按照我校十二個學院的`人數比例情況,共列印650份問卷,實際發放634份,實際收回614。其中,商學院發放 189 份問卷,實際收回187份問卷,缺失2份,廢掉6份;法學院發放49份問卷,實際收回44份問卷,缺失5份;新聞傳播學院發放51份問卷,實際收回48份問卷,缺失3份;翻譯學院發放33份問卷,實際收回30份問卷,缺失3份;韓國學院發放31份問卷,實際收回30份問卷,缺失1份;藝術學院發放26份問卷,實際收回26份問卷,缺失0份;數學與統計學院發放44份問卷,實際收回44份問卷,缺失0份,廢掉9份;空間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發放45份問卷,實際收回43份問卷,缺失2份;海洋學院發放52份問卷,實際收回50份問卷,缺失2份;資訊工程學院發放41份問卷,實際收回41份問卷,缺失0份;機電工程學院發放51份問卷,實際收回51份問卷,缺失0份;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發放19份問卷,實際收回19份問卷,缺失0份;馬克思主義教學部發放1份,實際收回1份,缺失0份;其中,因不明原因缺失兩份。

第二部分 本次調研需要顯示的幾個核心問題

一、描述現象

1、我校學生對創業的瞭解,他們的創業意向,以及現在所處的狀態。即“是已經開始創業,還是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創業”。

2、性別與創業意向之間的聯絡。

3、不同學院、不同專業與創業之間的關係。

二、總結問題

1、我校學生對創業的態度。

2、調研物件所認可和傾向的創業模式。

3、影響我校學生創業實踐的緣由。

4、調研物件在創業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三、提煉觀點

1、為提高創業水平和質量,學校應做哪些工作。比如,宣傳推廣創業賽事等。

2、學校應該給有意向創業的同學提供哪些幫助,給與什麼政策扶持。

3、如何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突出創新,提高創新水平。

第三部分 調研資料分析

一、調研物件的基本資訊

本次調研物件選擇涉及全校商學院和法學院等12個學院以及馬克思主義教學部,包含了工商管理類、朝鮮語、新聞學等26個專業,年級跨越XX級—XX級在校本科生和XX級、 級研究生。 其中,男同學人數為327人,佔總人數的54.6%;女同學的為271人,佔總數的47.2%(有一人未選擇性別),男女比例接近1:1,基本與前期調研計劃相符。

在不同年級的選擇上, 級— 級的選中人數比例基本為2:3:3:2,研究生一共選擇50人,約佔總數的7%,符合調研前期的計劃安排。

二、大學學生的創業意向及實踐狀況

1、調研物件的創業意向

(1)有超過半數的調研物件“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

在調查中,總共599人回答了“您現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狀況如何?”這一問題,其中,有191人表示“從來沒有過創業打算”,佔總人數的31.9%;表示“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創業”的人數為379,佔總人數的63.3%;正在進行創業或者已經成功創業的人數只佔總人數的4.6%,有超過半數的調研物件“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

(2)調研資料顯示男生比女生更傾向於創業

在全體調研物件中,回答這一問題的男生總數為327人,女生總數為271人。其中,有創業意向或者已開始創業的男生有241人,女生有165人;已成功創業的男生有5人,女生為0人;而“從來沒有過創業打算”的女生有106人,男生只有85人,可見在調研物件中,男生比女生有更明確的創業意向和更強烈的創業激情。

(3)創業意向與專業及學科有一定的關係

在調查中,商學院與其他學院相比,有創業意向的同學在人數上明顯多於其他學院,在比例上也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由此可見,創業意向與專業及學科是有一定關係的,無論在何種層面上說,商學院的同學都更加容易接受有關創業的相關資訊,因為與學科關聯性較強,創業對於商學院的學生來說不是那麼遙遠。

2、對創業教育的瞭解

以下是調研的相關資料

(1)對 “教育部門試點創業教育”的瞭解程度

(2)對“團中央和學聯組織承辦的kab專案”的瞭解程度

(3)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承辦的syb專案”的瞭解程度

(4)對“多個組織聯合舉辦的‘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 的瞭解程度

(5)對“高等學校自主設計創業教育專案”的瞭解程度

由以上資料資料可知,調研物件對諸如“教育部門試點創業教育”、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承辦的syb專案”、 “團中央和學聯組織承辦的kab專案” “高等學校自主設計創業教育專案”等專案瞭解較少,表示不瞭解這些專案的同學比例均在70%以上;然而,對於“多個組織聯合舉辦的“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在被調研的599人中,有近437人是瞭解的,佔到總數的73.0%。這是因為,“挑戰杯“賽事是我校長久以來大力宣傳的重大賽事,而對其他的專案宣傳推廣較少,甚至還未啟動。由此可見,學校對相關創業賽事的推廣和宣傳是提高學生認知和參與這類競賽的前提,也是普及創業教育、推進創業的保障。

三、大學學生創業需求調查

1、 創業資金、創業團隊、創業專案、人脈資源和良好的心態是大學生認為創業成功最需要把握的因素。

由資料顯示,被訪者認為創業成功最需要把握的因素是創業資金、創業團隊、創業專案、人脈資源和良好的心態的比例分別為71.8%、62.8%、58.4%、60.8%、52.3%;而認為是商業模式(即盈利模式)創業經驗、腳踏實地的實務能力的比例分別為45.4%、40.6%、50.1%。

2、調研物件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個人強烈的價值觀志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各種場合的應變能力以及個人或團隊研究成果或專利。

從上述圖表可以看出,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個人強烈的價值觀志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各種場合的應變能力以及個人或團隊研究成果或專利的人數比例分別為26.3%、24.2%和20.4%;認為是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支援、學校提供的各類創業培育和服務、的到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和服務的則分別為14.2%、4.8%、8.7%。其中,被訪者對於學校提供的各類創業培育和服務並不看重,這一方面說明大學生獨立創業意識增強,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學校之前對於學生創業扶持力度不夠,扶持方式簡單而老化,缺少創新,因而不被學生看重。鑑於此,學校在提供相關幫助時,就要做到相關措施切實有效、落到實處,真正的能對扶持大學生創業起到幫助作用。

高校調研報告 篇11

圖書館是蒐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最早的圖書館,圖書館有儲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資訊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據《在辭典中出現的“圖書館”》說,“圖書館”一詞最初在日本的文獻中出現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國文獻中出現,當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擬設簡便圖書館說》,時為1894年。中國最早的省級圖書館為1904年創辦的湖南圖書館。

一、基地分析

1、洛陽氣候概況:

洛陽市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氣候帶,表現出顯著地季節性.大陸性多樣性等特徵。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天氣少,春季乾旱大風天氣較多,夏季悶熱雨多,秋季涼爽大風多。溫度:夏季最熱時42度,冬季最冷時零下10度。風向:常年以東南風為主,偶爾有西北風。

2、基地分析圖

基地與西側道路之間的落差為一米左右。基地南側為教學區北側為教學區與運動區東邊為住宅區屬於較安靜區域。西側為綠化區。北側游泳館應該是基地噪音的一個來源,應該保持他與建築的距離。東北方為7號教學樓在特定的時間內會對基地造成很大的影響人流在上下課時還是相當多的。西側綠化區應該是基地的一個很好取景點。同時也是主幹道人流與圖書館的分隔帶基地周邊綠化區。可能存在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古樹,應該適當保留。

檔案館與老圖書館分開建造。主要是兩層的高度。現在看起來很有歷史的特色。老圖書館主要有圖書館與檔案館組合而成。中間部分也是通過院落來解決採光問題。由於二者層數與層高的不同,在空間關係上不是很整體,聯絡有點弱。

基地老圖書館入口色彩突出,但形體不是太突出。

3、對基地分析的總結:

通過對基地周圍環境的理解,從而能從更深層次理解建築文脈。學會恰當處理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圖書館設計。調研目的:通過實地調研觀察,把握圖書館的主要特徵·建築要素·功能分割槽。親身瞭解圖書館這種公共建築的空間體量,進一步加深對空間的總體認識,和對一些大

尺度空間的具體把握。充分結合當時的地形,學會處理建築與環境的關係。體會功能分割槽與環境的協調性,體會場所精神。借鑑別人在處理不同功能房間層高組合的方式的手法。學習別人在處理圖書館不同人群流線的設計獨到之處。在形體和立面表達上注重構造知識和材質的表達。

二、實地調研

洛陽理工學院西區圖書館

1、簡介

洛陽理工學院圖書館是2007年在原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與洛陽大學圖書館的基礎上合併組建而成的,是學校的文獻資訊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資訊化的重要基地。全館擁有館舍3座,總建築面積28000m2。圖書館現有紙質圖書178萬冊,中外文期刊2100多種,電子圖書95萬冊。

洛陽理工學院圖書館主館設在西校區,是圖書館的文獻採編中心、資料庫

建設中心、行政管理中心,東、北校區各設有一個分館。主館與分館館藏文獻按學院各校區學科佈局分佈,對全校師生開放服務。圖書館下設辦公室、採編部、流通部、期刊閱覽部和技術部五個部門,在編職工64人。實行“大流通”、全開架和跨校區“通借通還”管理模式,開展全方位的讀者服務。各閱覽室和書庫全部開架服務,並在主館流通書庫全部實行了“藏、借、閱”一體化服務。單獨設立了讀者服務視窗,還在主館設立了文化長廊和休閒廳。

2、基地分析

如上校園規劃圖所示:可以看出學校主要出入口選擇在學子街附近,並且圖書館處在學校的中軸線上,使人一進入學校就能看到圖書館。處於核心地位。圖書館所在位置的前方為一些高層住宅,大約15層左右。如大曌國際。雖然二者之間有160m的距離,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圖書館的核心位置。圖書館在學校內被一條圓形的湖水圍繞,在一定程度上分隔了與北面操場的聯絡,減少了大量的噪音。配合湖旁的綠化帶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達到動靜分割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突出學校圖書館主體建築的中心位置。建築依水而建,與水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給建築賦予了靈性,建築不在僅僅是“建築”,與自然的意象結合,給人更多的感受是它的存在很和諧。

該圖書館整體基本為一個半圓弧,但是在佈局上又是採用了那種非對稱的形式。給人一種活潑·動態的感覺。在建築的主入口前採用廣場式,並且廣場也是通過不同的高差,從而逐步抬高的做法,使空間序列很有層次,同時也很有縱深感。並且在廣場的處理上也是採用扇形的做法,與建築結合的很完美。並且建築入口被抬高到二層的.位置。通過直跑大樓梯與廣場結合。1)在立面透視效果上很有氣勢,正好突出入口。2)在功能分割槽上很好地解決了書庫與閱覽室的關係,在流線上解決了讀者與辦公人員的交叉。主入口上的位置經過的高差變化:經過實地測量如下:0.45m+0.96m+1.44m+1.44m+0.24m測得一樓辦公走道的寬度:2.00m左右雙跑樓梯的梯段寬:1.50m。窗臺高度:0.90m,走廊欄杆高度:1.20m,一樓建築層高:2.90m-3.00m。

3、平面功能分析

如圖可知,該圖書館的佈局分割槽還是相當合理的。在一層分佈一些書庫,採編室,文印,值班和一些紀念展廳。書庫與書庫之間通過樓梯分隔,同時也增加與上層閱覽室之間的聯絡。總體佈局上採用了6部疏散樓梯,在建築防火規範上沒有太大的問題。在一樓靠近陳列館的位置設定了很藝術的樓梯,圍繞一個稜柱形的物體來回盤旋上升,很有造型特色。二層與一層的佈局差不多,主要是書庫與圖書館辦公之間的組合。館長及領導辦公設定在二層角落。現刊報紙室設定在三層。原因可能是因為由於一樓陳列館的存在,同時書庫的面積不夠所致。缺點:位置過偏不方便人們閱讀,容易對閱覽室造成噪音。電子閱覽室在這一層,同時與一些閱覽室通過樓梯間,大廳,相隔,同時又通過外廊連線。可能是為了做造型外廊消失,同時給內部閱覽室的採光帶來很大的幫助。學術報告廳設定在5樓。

高校調研報告 篇1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審計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審計在經濟監督,維護國家的經濟穩定,保護國有資產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我國審計人才的培養起步晚,高校在承擔審計人才培養與發展方面存在粗放式、理論與實際嚴重脫軌、師資不強等一序列問題。筆者對此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對策進行探討。

(一)審計人才培養教學目標不明確、內容單一化。

目前我國高校盲目擴招,高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以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追求下,教學目標不明確,界限不明晰,內容不豐富,僅限於傳授財務會計知識,學生缺乏應該具備的會計、審計、管理、金融、法律、風險控制、經濟、資訊科技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同時缺少擁有工作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發展所需要的創新能力的複合型高階專門人才。很多高校對於教學人才的陪養定位不準確,導致專業特色不突出,缺乏競爭優勢。

(二)師資隊伍實踐能力不足,對審計實務、政策把握不準。

當前,我國高校師資人才的培養模式僅限於從學校到學校的一貫式的培養方式,缺乏社會閱歷以及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甚至有部分審計專業教師在大學或研究生階段並非審計專業畢業,未全面系統學習過審計專業,對審計實務和審計政策缺乏實踐經驗,使審計實踐性教學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生上崗時對審計實踐,從新開始。

(三)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忽視社會需求。

目前,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僅停留於課堂上的教學,僅限學習書本上有限制知識,沒有大膽地走出教室,到實踐當中去教學,審計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專業,職業性要求高,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實踐當中,感受審計實務,才能更好地促進理論教學的發展。關注社會需求才能更好的實現理論聯絡實際,促進專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教學方法授課方式枯燥單一

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方式只是老師的照本宣科,學生只是一味的傾聽,老師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使得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失去興趣,專業不精,甚至不通。

(一) 明確教學目標,豐富審計教學內容

有目標才能有方向,高校人才培養也是如此。我國財經高校對於審計人才培養上應當制定中期人才培養計劃,把人才培養劃分為應用型、研究性分階段,有計劃的培養具有特色的高素質審計人才。同時學校還應當豐富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觀。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審計師資隊伍的建設,強化審計實務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在教師引進方面要打破傳統模式,具要有學歷又要有豐富的雙人才教師隊伍。聘請具有豐富審計實踐的人才作為學校教學顧問,鼓勵教師開展審計實踐交流活動,培養教學的創新思維。鼓勵支援教師繼續深造,支援教師參加社會審計實踐,適當給予教師資金支援。

(三)重視社會需求,促進審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其生命力。審計專業不同於其他專業,具有專業性和實踐性強。高校要做好社會調研工作,深入審計機關、事務所、企業認真瞭解情況。在有條件的地方為學生設立審計實習基地,鼓勵學生到審計機關、事務所、企業進行實習。同時聘請審計機構、事務所、企業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開展審計講座,加深學生對審計的認識。培養學生對審計的興趣,嚴謹的工作態度。

(四)創新教學模式,打造精品審計課程

高校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就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加強對學生的互動,擯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在審計課程方面要注重自身特色,打造一批品牌課程,培養一批能夠適應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的人才隊伍,積極開拓適應社會發展的多領域審計課程,努力走在審計發展前沿。

高校調研報告 篇13

調查目的:

隨著現在大學生的逐漸增多,社會形式嚴重,就業壓力加大,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意識到畢業後就業的重要性了,並且已經有很多大學生除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之外,還在校外兼職打工,俗稱”打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除了賺點小錢,減輕家庭負擔;而且學會接觸各類社會人士,豐富社會經驗;不浪費空餘時間,理論結合實際,也是為今後工作打基礎。為了解大學生做兼職的理由、找兼職的方式、主要從事的兼職及其工作狀況、做兼職的利弊、不正當兼職的影響和做兼職者的內心世界,本人對此做了較為具體的調查。

調查物件:

大學天生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題目。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0名進行調查。

調查內容:

針對大學生做兼職的理由、找兼職的方式、主要從事的兼職及其工作狀況、影響兼職的因素、如何兼顧學習與兼職等做了較為具體的調查。

調查方法:

主要是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再輔之以一定的訪談,還有摘集資料

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大學生做兼職的理由如下顯示:

有35%的大學生是為了"掙錢"。"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一觀念可以說是深得大學生們追求實際的心理,誇大自主自立的,尤其是來自貧困家庭的學子們不願把學習用度和日常消費這筆巨大的開支讓父母全部承擔,於是,選擇兼職就成為大學生們解決龐大開支的一個重要途徑。

有20%的大學生是為"鍛鍊自我"。當前,大學生面臨的一個突出題目便是就業。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選擇。為此,大學生們將鍛鍊自己的空間不僅僅侷限在校園內,而日益投身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往。ビ36%的大學生是想"實現自我價值"。在大學,並不是每一位大學生都能擁有中學尖子生時代的"榮耀"與"輝煌",自我價值的失落是普遍存在於大學生中的一種彷徨而苦悶的心理。為此,一部分大學生另闢門路,選擇了兼職道路,企圖在這一領域中重新尋回那份"自我感覺"。

還有9%的大學生只是很好奇,見別的同學做兼職做得很"紅火",自己也要試一下。我們不妨把這一類人回為"追波逐流"者。

所有往找兼職的同學不過乎以上四個理由。

隨著社會的變革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學生把握著更多的先進技術,懷有更豐富的知識,所以他們找兼職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方式。根據調查顯示:

大學生尋找兼職的方式,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一:通過一些媒介機構。如:報紙、中介、各式傳單、海報等。這是大學生很喜歡的一種形式,它既可以節約很多時間又能保證求職率。但又存在著一定的宣傳性,現實與宣傳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落差。

二:通過兼職網站。這也是大學生通常使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非常方便。大學生可以通過網路查到各種符合自己意願的資訊,而且大學生們也可以將自己的具體情況及擇業要求寫清楚。更有利的是,大學生們可以和"老闆"直接對話,增加彼此之間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三:學生自己到公共場合求職。大學生之所以選擇此方法原因有二:

(1)這樣可以節省一些錢。由於通過媒介都要花費一些手續費。就拿找家教來說,找一份家教(一條資訊)一般的資訊費是20元,即使在假期也要花上10元,可見並不很經濟。

(2)自己尋找可以鍛鍊一下膽量又可以進步一下交際能力,把自己傾銷出往,讓對方接受自己。

瞭解了求職渠道,再讓我們看看當代大學生所選擇和所從事的兼職。由於大學生的知識面不盡相同,知識把握深度不盡相同,性格、個人修養不盡相同等諸多因素,大學生在社會上做起了各色兼職。調查結果告訴我們:

35%的大學生選擇暑期教師;家教是大學生選擇兼職的首選。為什麼大學生這麼青睞家教呢?據調查知,家教是一份很安穩和安全的工作。有固定的工作地點和時間,學生不會很奔波,所打交道的人也只是學生和學生家長,所以不必擔心因閱歷少而上當受騙。

25%的大學生選擇到快餐廳做鐘點工;這是一份時間很靈活的工作。工作時間和是否要工作都由自己來決定。大學生往往選擇西餐廳做鐘點工。可能那裡更具時代資訊,更符合大學生的品位。

15%的大學生選擇傾銷、市場調查職業;大學生都以為這是一份很具挑戰性的職業。他們或兼職市場調研員,或兼職營銷策劃員等等,他們傾銷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大學生使用的東西。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電話卡等。

13%的大學生選擇網路公司;網管、網頁設計者。這些都是網路精通者或想在這方面有所發展者的首選物件。這一職業需要知識很強,但是工作環境很舒適。多是自己的家或是公司的個人工作間。

12%的大學生選擇其它。

眾所周知,大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兼職是很辛勞的,要在不耽誤學習的條件下從事兼職,同學們在做兼職便要考慮到很多因素,學生兼職所從事的工作,不少具有相當的工作強度,包括體力及智力。比如,做家教,事先要做好充分的預備工作,還要應付有些家長的苛刻要求和學生的不配合等,做家教表面上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實際上往往需要超出好幾倍的時間往預備。由於兼職對於體力精力的消耗比較大,有些學生又往往投進相當多的時間,而本末顛倒,經常上課打瞌睡,無精打采。還有的同學甚至逃課往做兼職,這樣的做法對於學習來講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會嚴重影響學業。兼職的不利還表現在用人單位的過於苛刻,使兼職業學生辛勞的付出與收進不成正比,有些甚至是"廉價勞工"。因此要做到同時兼顧學習與兼職,這盡對不是件輕鬆的事。

那麼,應該如何處理好兼職與學習的關係呢?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就“假如兼職與部分學習時間發生衝突,你將如何選擇?”這一題目,58%的大學生選擇學習,在他們看來,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始終把學習放在首要地位,不能由於工作等事務需要影響學習;而其餘42%的大學生選擇“視情況而定”,他們不否認“作為學生要以‘學’為主”,但同時也支援另一種觀點——兼職也是一種學習,一種鍛鍊,一種實踐.另外,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既要有文憑,也要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潮流。總之,學習與兼職的同一,需要我們綜合考慮找到二者的平衡點。

現代社會急需綜合型的人才,它不僅需要你具備專業知識,更需要你有良好的實踐動手的能力。究竟,給我們一本書我們可以記很多知識,可過不了多久我們便會忘記;然而給我們一份工作,我們做好它,留下便是不可磨滅的經驗。而且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往往要求有工作經歷,大學畢業生固然沒有工作經歷,但若有“豐富”的打工兼職經歷,在畢業求職時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而兼職打工可為我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更能豐富我們的人生經歷!我們需要在打工中磨練自己,鍛鍊自己!為明天步進社會做好預備!

在這一次的調查中,結果顯示,家長們基本同意子女在大學期間從事兼職工作並予以支援。

引用商報網調查資料:71%的家長支援孩子打工在對家長能接受的兼職工種進行的調查顯示:家教佔58%,服務生佔19%,銷售佔6%社會調查佔1%。另外23%的學生接受過老師的幫助來找兼職。可以看出,大多數人還是支援學生打工行為的。

但是,在兼職過程中,有部分的同學們碰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由於缺乏經驗和社會閱歷,不知如何應對,甚至還被欺騙和敲詐,這說明了學生的維權意識比較差,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要留意安全,不要給人家騙了,最好是正規的中介公司或熟人先容的;

2、要留意協調好工作與學習的關係,儘量不要影響學習,究竟學生還是應該以學習為主。然而適當做些兼職也是可取的,但當兩者發生矛盾時,應捨棄兼職工作;

3、假如覺得自己學有餘力,我們還是建議通過多參加社會時間活動來鍛鍊為人處世的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打好基礎;

4、謹記兼職打工,賺錢是其次,主要還是為了積累社會經驗,特別是鍛鍊交際能力。

5、應該主動保護自己的權利,大學生應該增強法律意識,利用法律武器,假使在短期的兼職工作,也應該對自己的權益進行維護。

高校調研報告 篇14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創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創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4月,國務院釋出《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為深入瞭解衢州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對就業創業政策的關注度,以及對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建議等,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對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36名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專題調研,其中衢州學院17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19人;從性別上看,男生20人,女生16人;從學歷上看,本科畢業生10人,高職(專科)畢業生26人;從畢業去向看,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有31人,為繼續深造做準備5人。他們中過半數沒有關注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其餘關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創業貸款和就業社保領域。

一、就業情況

20xx年,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有應屆畢業生2343人和1991人,截止到5月底,兩校分別就業956人和732人,升學489人和155人,就業率61.7%和44.6%(含升學人員)。從歷史統計資料看,每年8月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截止20xx年8月底,衢州學院就業率為98.0%,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為95.8%.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就業渠道廣泛。被訪的31名已落實就業畢業生中通過各類招聘網站落實就業單位的有8人,通過校園招聘會和老師、校友推薦的各6人,通過家庭或其他社會關係的有4人,通過工作實習和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的各3人,通過學校釋出的招聘資訊的有1人,無人通過高校畢業就業資訊網、政府(社會機構)組織的招聘會、報紙(雜誌)釋出的招聘資訊渠道落實就業。可見專業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師友親屬等社會關係仍是畢業生落實就業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線城市更受青睞。31名已就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在直轄市的有1個,省會城市的12個,非省會城市和縣級市各8個,鄉鎮和農村只有2個。畢業生更傾向於選擇發展機會較多,競爭壓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業,壓力較大的一線城市和條件相對落後的鄉鎮農村對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三)非公經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31名已就業畢業生去國有企業的有6人,事業單位1人,三資企業3人,其他企業(民營企業)21人。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其他企業依然是就業市場最大的需求者。

(四)所學專業與崗位相關度一般。31名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即將從事的工作很相關的有5人,相關的有12人,一般的有6人,不相關的有7人,很不相關的只有1人。過半數被訪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但所學專業與工作無關的也有四分之一。

(五)工作滿意度較高。31名畢業生對已落實的工作認為很滿意的有2人,滿意的有12人,一般的有17人,沒有不滿意勉強就業現象,表明自由擇業能夠讓近半數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約影響較大。31名畢業生認為求職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就業能力不足、缺乏求職技巧等問題,選擇崗位資訊不足、社會關係欠缺等客觀因素的較少。

二、就業指導服務情況

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均在就業指導工作上採取了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強化就業幫扶等措施。衢州學院表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在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上存在人員緊缺困難。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就業形勢與往年基本相當,但存在專業不對口、就業層次不高問題。學生求職時定位不準,心態不穩,經常變動單位;個別學生缺乏憂患意識,求職時不積極主動。

(一)就業指導與服務成效顯著。36名被訪畢業生均接受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簡歷製作與求職面試指導、就業政策宣傳解讀、招聘資訊釋出、就業形勢分析與判斷、就業心理輔導、創業指導與訓練、就業實習與實踐、校園招聘會、就業困難幫扶、升學(或出國) 指導等就業指導與服務,所有指導服務專案均被過半數畢業生認為有很大或較大幫助。最受認可的是簡歷製作與求職面試指導,認為有很大和較大幫助的各有12人,其次是舉辦校園招聘會,認為有很大幫助的12人,有較大幫助的11人。就業心理輔導專案認可度相對較低,認為有很大幫助的只有7人,說明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和心理幫扶被各方忽視。

(二)就業指導服務仍需加強。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就業資訊的收集釋出不到位,就業政策宣傳解讀不夠,需要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指導。大部分被訪畢業生不瞭解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專案和就業服務政策,僅有6名被訪者表示有所瞭解,他們相對認可應徵入伍服兵役、對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政策,對三支一扶計劃、畢業生到基層或中西部就業專項政策的認可度最低。

三、創業情況

兩校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訪畢業生有強烈的創業意願,沒有馬上選擇創業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人脈和經驗。

(一)創業意願強烈。被訪畢業生普遍懷有創業理想,同時對自身現有能力有清晰認識,大多選擇先就業提升綜合素質後再開始創業。36名應屆畢業生中有29人表示願意自己創業,其中26人打算工作幾年後開始創業,畢業後馬上創業的僅2人。從創業形式看,選擇合夥創業的`有12人,個體商戶形式的7人,網際網路創業的5人,自己辦公司等其他形式的5人。

(二)創業指導服務欠缺。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創業指導服務主要問題在於對學生創業上的指導不夠,創業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發揮作用,創業資訊、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完善創業基地相關配套措施。他們中認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需要在加強資金支援力度上改進的有14人,簡化審批手續的有10人,加強場地支援力度和提供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的各有8人。

(三)希望政府加強幫扶。衢州學院希望政府在推動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上加強幫扶力度,關愛基層就業創業工作者;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應當及時落實相關政策,支援大學生創業專案。被訪畢業生對政府的政策期許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貸款的資金幫扶和技術、法律方面的指導等。

四、幾點建議

(一)加大就業、創業幫扶投入。提高高校就業、創業環境建設投入,增加校園招聘活動補助。加大高校就業、創業軟硬體設施建設,提高高校就業、創業師資隊伍素質;積極利用現代化科技平臺,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科學設定專業和招生規模,簡化高校專業設定和招生審批制度,讓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貼近市場和社會需求,加大對行業急需但生源不足的專業財政投入,減免人才緊缺專業學費,保證人才緊缺專業生源,優化人才供給。

(二)建立高效的聯動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實現產教融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共享人才供需資訊,定期釋出本區域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和行業總體薪資水平,規範行業薪資資訊釋出披露。完善創業指導服務,加強創業宣傳和引導,簡化畢業生申辦各類創業政策手續,優化畢業生就業歸口管理,為畢業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三)培養畢業生正確擇業觀,提高就業能力。加大基層環境建設,加強基層工作宣傳,引導畢業生全面認識、科學擇業。建立向基層傾斜的分配機制,提高基層工作補貼,保障基層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層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稅費減免、畢業生落戶、人事檔案管理等政策宣傳和落實。優化非公有制機構的權益保護機制,轉變傳統擇業偏見。加強對"雙困生"的個性化幫扶,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強化就業能力指導,重點解決家庭困難、就業困難學生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