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學校教育科研調研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2.72W)

過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學校教育科研實現新跨越的一年,是一個“規範與深化”的一年。那麼怎麼寫一份報告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學校教育科研調研報告

  學校教育科研調研報告

20xx年,我率領教研中心主任肖賢、副主任李立強等一行5人對區屬各校(園)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學校的專項彙報,組織了教師的問卷調查,瞭解基層教師的心聲。調研中我們分別針對每所學校教育科研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專業性的建議,給學校指明瞭方向,拓寬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調查目的

進入新世紀,教育現代化建設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一個區域內推進教育內涵發展,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發展戰略,小到課堂教學的改革,都要在調查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區域教育科研建設已成為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關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對東湖區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為充分了解本區中國小(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的現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訓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務實,總結其成功的經驗,發現其發展程序中存在的問題,為整體推進全區教育科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客觀的依據。

本次調研,普選了全區20所學校(園)(九年義務教育學校6所、國小1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所)為物件,採用材料彙報和問卷調查結合的方法。圍繞對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認識、對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間開展教育科研的情況及“十一五”期間承擔課題研究的現狀、學校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等問題與各校(園)領導進行了座談彙報;就個人教科研的體驗、開展課題研究的經歷和參加教育科研培訓情況在教師中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研內容

此次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

1.瞭解目前全區教育科研現狀(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2.對學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體制、機構、執行機制、研究方法、現代技術、專業引領、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知識管理和生態環境、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評選與獎勵方法等作較全面的調研。

  三、學校教科研隊伍現狀

對教師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執教年級及所教學科情況。從統計資料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幹隊伍年輕化。

通過調研資料,我們發現:

從學校教師隊伍的構成來看,所調研學校的科研骨幹隊伍偏於年輕化,平均年齡不到31歲,各個年齡層教師呈現梯狀分佈,也相對比較均衡。這樣的隊伍結構,對於老、中、青教師間的教學經驗的傳遞、對於保持教師隊伍的活力有積極的意義。年輕教師的比例高一些,對於推動教育科研程序是有利的。因為他們顧慮少,接受資訊快,年富力強,是東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職稱水平良好,教師富有教育教學經驗。參加問卷的教師中,有高階職稱(中學高階)的4人,佔總人數的2%;中級職稱中一2人,小高86人,佔總人數的46%;初級職稱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佔總人數的42%;無職稱青年教師20人,約佔總人數的10%。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基本合理,但職評與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的相關性不高。

3.從所教學科來看,語文教師97人,佔總人數的50.5%;由此可見,在教育科研隊伍中,語文教師居多。數學教師44人,佔總人數的22.4%;綜合學科教師佔總人數的27.1%。在綜合學科中,又以英語學科教師居多,說明在綜合學科中,英語教師還是具備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從任教的年段情況來看,國小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明顯高於國中教師,在國小中,以四、五年級教師為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誘發國中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四、學校教科研情況分析

1.尋求合作。

要把一種理念、一種方案付諸於實踐,並且在這個基礎上總結、提煉、推廣,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既要有學校管理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援和幫助,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還需要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群體,保證學校教科研的健康發展。東湖區教育科研的多年實踐表明,尋求三個結合,是建立樂於合作研究群體的有效載體:一是基層學校與教研、科研機構的結合;二是基層學校教師(實踐)與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理論)結合;三是學術因素與非學術因素(特別是利用當地人力資源)的結合。通過這三個結合,既發揮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教研、教科研機構的教研員、科研員所具有的理論和資訊優勢,也發揮了基層學校、特別是一線教師所具有的實踐方面的特長。

尤其是充分調動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方面的專家和學者資源,博採眾家之長,獲取更多的有效資訊,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群體有效運作的關鍵。東湖區近幾年來所取得的比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這三者有機結合、有效運作的結果。

2.明確意識。

把科研工作擺在“先導”的位置,是大部分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共識。各校領導都明確地認識到了教育科研是區域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體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在座談會上,不少校長都談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觀念、提升專業水平。如,育新學校向科研要質量,不僅是學校的觀念,更成為全校教師的共識。學校形成了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科研為主線、以課題為依託、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立足課堂教學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郵政路國小一直堅持以“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特色顯校”為治校方略。百花州國小以建立科研教師隊伍、學習型校園文化為目標,推動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績效顯著。豫章路國小作為名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積極打造科研型、學者型、管理型三類骨幹教師群體。

3.保障經費。

多數學校能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對於開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財力、物力,給予有力的支援。如,對人員培訓方面捨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動中分批派實驗教師外出學習。使立項課題能按期保質完成,同時也促成了課題管理的規範。

在192位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中,有6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1-2次的課題專項培訓,2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3-4次的課題專項培訓,83位老師參加過6次以上的培訓。只有19位老師沒有參加過課題專項培訓。

4.夯實校本。

在與各校的座談中瞭解到,學校普遍認為培訓教育科研人員是至關重要的一部。據座談與問卷得知,教科研教師參加課題專項培訓情況,其中國家級27人次,省級50人次,市級57人次,區級53人次,校級65人次。其中國家級培訓中有部分屬民間團體,校級培訓佔多數。

5.落實制度。

為確保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制度建設方面,不少學校力求從學校發展的需求出發、逐步完善,將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條例、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制度等一一列入學校章程。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使課題有序規範地開展,有些學校還制定了一些相關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學校在課題研究中力求做到“一個建立(課題組)、一個嚴格(考核與獎勵制度)、一個確保(資金)、三個突出(科學性、規範性、群眾性)”。百花洲國小的“兩評兩選一獎勵一評價”激勵制度使課題發展得到有力保障。郵政路國小制定了《課題研究成果獎勵制度》。豫章路國小制定了內容詳細的課題《同伴互助》活動考評條例。城北學校制定了《課題組考核激勵制度》,將課題研究與職務聘任掛鉤。右營街國小的“課題實驗工作獎勵條例”明確規定:課題組優秀實驗教師在學校評優、評先、晉級、聘任等方面享受優先待遇。課題管理人性化,激勵機制的健全,大大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續發展。

6.紮實工作。

(1)從調研資料顯示,目前,全區各校(園)都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課題。如育新、郵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濱江等學校在原有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課題順利結題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而百花洲國小由一個大課題輻射出十個子課題,課題涉及的`面廣,參與的教師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級組、深入到普通教師當中,在全校營造了濃郁的科研氛圍,眾多教師在科研中專業素養得到了發展。

(2)各校對教育科研工作有整體規劃,大部分學校的課題組在學期初能認真制定計劃,科學安排活動內容,紮實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做好階段性總結,如育新、豫章、郵政路、百花洲、濱江、向榮、鳳凰坡、東幼、青橋等。有的學校注重了對資料的規範管理,分門別類歸檔。濱江學校在開展課題研究中不僅能紮實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去做研究,重資料、重過程、重提煉,顯示了實驗教師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學校能定期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科研活動堅持以校本研訓、校本研究為導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個案研究、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研究,將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活動形式有專題研討、觀課評議、科研講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會議等。調研中發現不少學校科研特色鮮明,形成了良好態勢。如豫章路、鳳凰坡、培智、向榮等學校在實驗中能結合本校特點,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鳳凰坡國小能根據學校生源狀況,開展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課題研究,被評為省級重點課題,課題進展紮實有序,有效實現育人與辦學雙贏。有些學校能結合課題開發校本課程,彰顯了各自的辦學特色。如向榮國小結合校本課程《詩歌教學》,開展了學校詩歌教學文化特色展示活動,在全區乃至全市產生了轟動效益。

  五、東湖區教育科研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熔爐,是使教師從“教書匠”走向名師和專家學者的必經之路。但由於各種原因,我區教育科研發展不均衡,現狀令人擔憂。究其原因:

1.人員層面:

(1)科研培訓措施有待於加強。

從調研情況來看,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於提高。學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據承擔的課題情況,積極開展科研培訓,採取“分批培訓”的辦法,開展“青藍工程”的科研培訓方法。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為重點,以提高創新型教師綜合素質為目標,以點帶面,以面輻射全校教師,讓老師儘快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

(2)領導認識不夠到位。

由於領導重視程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圍濃厚的學校,發展勢頭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主動聯絡專家,根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實際,從“八五”期間就開始確立了研究課題,通過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學習,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展研究,使課題研究的過程同時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在實踐中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評為中央電教館、中央教科所、省市電教館、教科所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學校領導表面重視科研,卻沒有切實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線,沒有主動尋找專家支援,難以找到切合學校實際的研究課題,搞教育科研或流於口頭或只是教育科研專幹的事,因此,教師積極性不高,學校教育科研工作開展舉步維艱。

(3)教師缺乏科研意識。

通過調查問卷得出的資料,可以看出實驗教師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識。

據資料分析,40%的教師曾參與課題研究。60%的教師沒有搞過課題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麼研究”,對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瞭解不多,操作層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絕大部分教師不瞭解“課題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可見,廣大教師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但是由於缺乏開展教育科研的知識和方法,使他們想投身於教育科研,卻難以進入。

2.操作層面

(1)課題多雜氾濫,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各校課題很多,但雜,哪類都有。有的課題的選擇缺乏科學、規範、有效的論證,選擇的課題往往過大,超出了學校的能力範圍,也與學校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距,影響了實驗的深入開展和實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選題太廣,研究範圍太廣;有的思路狹窄、內涵有待拓展;還有的課題研究內容籠統,目標不明確,面面俱到,往往沒有重點,實驗成果出不來。有些學校在某項課題研究中,完全充當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學校承擔了《同步教學》課題,實驗教師只是為完成輸送資源的任務,並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沒有達到該課題總課題組的研究目標,失去了進一步昇華的機會,很可惜。其實利用網路共享、互動的大量資源,是有許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機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響教師科研自覺性的客觀因素之一。由於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教育科研發展迅速的學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確,參加課題的領導、老師都知道自己的專案任務,如百花洲國小。而有些學校由於分工不明確,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領導人事變動,科研管理有些混亂。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沒有人主管,所以造成問啥似乎都知道,卻說不明白;材料都說有,就是拿不出手。還有些課題研究隊伍不夠穩定,研究人員的結構不夠合理,專業人員培訓未跟上,致使實驗效果受到影響。

(3)缺乏嚴謹的科研態度,科研氛圍不濃,影響了教師科研的自覺性。許多教師缺乏教育科研相關理論知識,不能規範地、科學地進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課題實驗缺少調查問卷資料分析,使課題的信服力減弱,而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調查問卷,但沒有進行分析;有的設計不科學,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特點;有些學校在課題進展中,過程性資料歸檔不規範,不齊全;還有的學校在實驗中存在浮躁心理,急於結題,取得所謂的成果,至於實驗任務是否完成的有效等問題考慮不夠。調研中,我們對20所學校的192位教師進行了有關教育科研方面的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老師大部分對學校原有課題了解不夠。有的學校的老師對學校原有課題名稱的填寫不正確正確。大部分參與了“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教師對課題名稱、級別選擇正確,但部分學校參與問卷的個別老師因為沒有加入“十一五”期間課題研究,沒有填寫。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專家引領和技術支援。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科研培訓缺乏,理論與專家的指導不夠,制約了教師科研水平的發揮。實驗老師文科佔多數,所以課題的質性分析較強,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後教科研工作的幾點思考及對策建議

根據此次調研,對今後科研工作的開展有以下幾點思考:

1.促均衡,謀發展

一個區域範圍內的教育科研均衡發展並不是要求同步發展,而是承認差異,允許差異,在此基礎上形成多樣性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均衡發展。就東湖區而言,要實現教育科研的均衡發展,當前應著重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更新觀念。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在正確的科研觀念指導下,才會有正確的教育科研行為。必須強調,中國小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課題,因為課題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細胞”,特別是開展科研活動的起步階段,學校應該挖掘影響本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核心問題,提出問題,逐步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通過“龍頭課題”的研究,全面帶動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進而形成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

但是,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決不能僅僅停留於此,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師培訓、教學資源開發、學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為“興校”、“興教”、“興師”的助推器。

二是穩定隊伍。區教研中心作為一級科研機構,不僅應該擁有專職的教育科研人員,指導基層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組織科研培訓、完成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任務等等,而且應該逐步形成高學歷、專業化發展的教研隊伍。以促進教育科研向縱深發展。

學校教科研負責人是學校教育科研的帶頭人,是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實際組織者和操作者,頻繁更替,尤其在課題研究週期內的頻繁更替,會影響、甚至終止課題研究的程序,不利於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條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應的條款,如:學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為3年,保證學校教科研主任隊伍的穩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開展教育科研需要經費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門除了繼續爭取外聯相關部門的支援,將課題納入當地有關部門計劃專案之中,爭取專案和經費支援外,自身也應該有專項科研經費。

2.提高認識,強管理

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不能迴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領導要靜下心來思考,因校制宜,推進“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調動更多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不要使老師們都跟著校長的思路轉,要讓老師們更多地承擔責任,自主思考,自選路走。

3.區域培訓,帶骨幹

區進修學校和各校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切實加大對教師教育科研培訓力度。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越是在關鍵時期、轉型時期,越要積極通過科研之路把教師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過加強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其科研素質,為教師的終身發展謀算。

4.紮實研究,重實效

課題研究要嚴格按照科學性、系統性,規範化進行操作,要注重定性與定量的結合,資料的蒐集、分析,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對比等。申報課題時要力求突出權威性、學術性,要加強與教育科研專門機構的掛鉤。我們還要充分意識到,開展教育科研不在於學校大小,只要選準富有時代性,針對性的課題,國小校同樣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鳳凰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為自身找到發展的機會。

5.建激勵機制,促持續發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與學校評估督導結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評比、評職稱、考核的內容,提高學校教育科研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才能促進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6.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範圍內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方法論的角度看,要實現區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可採取以點帶面、區域推進的策略。

首先,東湖區今後應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各種層次的課題研究,鼓勵校際合作研究,在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科研基礎上,整合區域優勢,注重區域推進解決全區教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其次,加大優秀成果推廣的力度。目前,各級領導都十分重視優秀科研成果的推廣,但實際情況並不理想。近年來,東湖區取得了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優秀成果,對這些成果推廣、深化研究,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議在成果推廣這一課題上進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廣的模式、機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強調,從一定意義上說,優秀成果的推廣,是一種行政行為,需要行政領導牽頭,才能順利推進。可以建立“教體局——教研機構——學校”三級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網路,教育局主要抓好領導、決策、調控;教研機構抓好宣傳、指導和評價;學校則著力抓好優秀成果的應用和反饋。多方力量的有機整合,確保優秀成果的推廣應用落到實處。

第三,學校在開展教育科研時,必須擺脫狹隘功利主義的羈絆,克服科研為獲獎的錯誤傾向。必須從本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致力於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根據學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礎,採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礎好、氛圍濃的學校,可以在原有優勢研究專案上挖掘、創新,尋找新的研究點;科研基礎薄弱的學校,先找影響學校全域性的問題,逐漸轉化為學校的研究課題。在學校教育科研過程中,還必須建立有專家和教師組成的合作研究群體,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但同時也不能走入誤區,完全依賴專家,畢竟學校教科研的主體還是教師。

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居危思安,通過尋找問題,以促進今後更大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本次調研的目的所在。我們相信,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後續的“十一五”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間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