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新聞類實習報告模板彙編五篇

工作報告 閱讀(2.39W)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聞類實習報告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聞類實習報告模板彙編五篇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

1.認識區域網的組網裝置、掌握區域網組網方法;

2.瞭解網線(雙絞線與rj—45接頭)的製作方法和原理;

3.參觀計算機教學實習中心機房網路結構,對計算機網路組成、硬體裝置等有一定的認識;瞭解區域網的拓撲結構(重點掌握匯流排型和星型結構的特點)和區域網組網方法;

4. 初步瞭解網絡卡和協議的安裝配置。

二、實習內容

1. 瞭解計算機硬體系統組成;

2. 認識網絡卡、網線、集線器、交換機等網路裝置;

3. 講解網線(雙絞線與rj—45接頭)的製作工具、製作方法;

4. 講解區域網組網方法;

5. 參觀並講解資訊工程學院計算機教學實習中心機房區域網組成;瞭解網路協議和網路配置。

三,實習的基本方法

本次實習主要採取參觀的形式,有我們的代課老師(楊老師)把全班三十二人次分為了兩組。

首先是對區域網的組網裝置進行認識和街掃區域網的組法。其間,楊老師通過實物分組進行講解計算機硬體系統的組成,網絡卡、網線、集線器、交換機等網路裝置的功能和用途,區域網組建的方法,具體講解了乙太網的組網方法,包括網絡卡安裝、網線認識和製作方法、集線器連線形式和方法等內容。我們大家都在認真聽講,仔細觀察,並做好了作好了相關的記錄。

其次,參觀了實習機房網路的組成,這與使得實習與區域網 的組成、安裝、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以計算機教學實習中心機房作為網路例項,觀察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並畫出了網路拓撲結構圖 。觀察了機房內聯網計算機的數量、配置、使用的作業系統、網路連線方式,交換機間的連線關係,網路拓撲結構、網路建成的時間等資料。記錄了網路中使用硬體裝置的名稱、用途及連線的方式。畫出了實習中心網路拓撲結構示意圖,參照的是資訊工程學院網路教學網站。並進行分析了網路使用的結構及其所屬型別。(後附實習機房網路結構示意圖與交換機連線示意圖)

第三步,.對計算機網路的引數設定的觀察。

做這部實習時,首先要啟動計算機,然後檢視計算機的網路引數,並記錄主要網路配置引數。 具體有如下幾步操作。

a.在windows系統的桌面上選中“網路上的芳鄰”圖示,單擊右鍵,在彈出得選單中單擊“屬性”選項對話方塊(或單擊“開始”→“設定”→“控制面板”→“網路”圖示,即出現“網路”配置)。瞭解網路配置。

b.單擊“標識”選項卡,瞭解計算機名字、工作組名和計算機說明等資訊。

第四步,瞭解雙絞線、rj—45接頭的製作方法。

在做完前三步後我們的實習任務是瞭解雙絞線、rj—45接頭的製作方法。老師給我們言傳身教,親自給我們演示了雙絞線、rj—45接頭的製作方法。首先、認識五類雙絞線的結構:觀察雙絞線的對數,顏色標識等。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2

實習過程中,實習生既是一名學生,又是一名記者,在他們身上融合了上述兩種角色。實習的過程也是他們由已經習慣了的單純的學生角色向既是學生又是記者(或相關工作人員)角色轉化過渡的過程。學生角色是實習生業務能力欠缺以及實踐經驗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新聞專業學生一般在大二、大三開始實習,甚至有些學生在大一暑假就進入了實習單位。因而媒體中實習生普遍的情況是:年齡較小,專業知識尚未系統學習和掌握。

同時,在實習初始階段,還有不少實習生囿於自身的學生身份,在接受和實施新聞採訪任務過程中,常表現的過於拘謹或怯懦。這樣的心理狀態也影響到了學生快速進入實習角色。其實,處於實習期的“學生”已經完全不同於在學校課堂裡學習的學生。首先,他們接受來自實習單位和學校的雙重管理,既要遵守實習單位的勞動紀律和實習準則,又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其次,在採訪過程中,實習生同樣承擔了記者的身份。對記者的採訪活動,人們普遍存在著心理期待,會以看待專業記者的眼光來審視實習生在採訪中的言行。因此,實習生們普遍存在如何快速進入實習活動中多重角色的問題。

新聞採訪過程中,上述實習生比較容易出現的緊張、掌握不到話語權等情況,除因不熟悉業務工作導致提問技巧生疏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其對於自我身份和角色的不確定,無法完全進入記者角色,而在採訪時屢有“身份低於受訪者”的顧慮,尤其是當面對某部門領導或者地位身份比較高的受訪者時,“害怕問錯問題”、“領導的說法不允許被質疑”等想法更使其不敢插話、不敢追問,而常常由被採訪者主導談話,以致全盤接收受訪者的意見。一般而言,由於意識到自己的學生角色,實習生在採訪時經常會比較有禮貌,這一點會使受訪者的談話意願增強。而當得知記者僅僅是實習生時,多數受訪者會更有耐心,甚至可能會以包容或提攜的態度提點其應從何處著手做功課,並對專業知識進行更加詳細的解釋和說明。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角色也會為實習生的採訪活動帶來幫助。

對策探討:堅持“做中學”,“錯中學”

實習的過程,是實習生不斷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逐步成長的過程。因為環境的差異,實習生在新的工作情境中需要應用與在校時截然不同的學習策略,要堅持“做中學”,“錯中學”。

(一)“做中學”首先,注意在資料收集整理過程中積累知識。簡單來說,由於實習初期實習生並不熟悉採訪工作,所以,每一次採訪前的“做功課”,也就是資料的蒐集、整理和消化,對其認識採訪路線進而加強提問深度與現場反應速度均有極大幫助。這樣的工作日積月累,有利於實習生建立未來專業工作所需要寬廣的知識面。其次,注意從與受訪者的積極互動中獲得能力訓練。除了蒐集資料外,與受者的積極互動也可以成為實習生學習和提高的重要途徑。對這些20歲左右的年輕學生而言,與實習相關的新聞採訪可能是他們人生中首次與大量陌生人接觸、交談。因此,在不同採訪情境中的“如何稱呼受訪者”、“面對不同受訪者應持何種態度”、“如何引出和展開話題”等內容,對於實習生而言,是問題更是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同樣也是實習生的成長過程。再次,重視記者的指點。實習生普遍認為,“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對的老師或者前輩,那麼在他的指導下,你的前途是很光明的”。確實如此。記者對於實習生的指點內容非常全面,幾乎會涉及所有的報道訓練———新聞價值判斷、採訪提綱擬定、採訪技巧、新聞寫作等各方面。因而,實習生不能滿足於給記者當“跟班”,要學會獨立思考和發現問題,有問題主動詢問,這樣實習單位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

(二)“錯中學”實習生應將困難及批評視為敦促自身成長的動力。面對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遭遇的批評,實習生出現失落、沮喪的情緒難以避免,但是在沮喪過後要及時給自己打氣。別人的批評針對的是實習生的不足,這些批評中可能包含了有關如何改進的建議,所以需要引起重視。如果批評話語中沒有包含建議,實習生應該主動探尋相關問題的解決之道。只要對於實習中的實踐經驗、教訓進行及時總結,具備從錯誤和批評中汲取經驗的勇氣,使困難及批評成為敦促自身成長的動力,多數實習生在實習階段後期都能取得較大進步。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3

有線電視新聞臺簡介: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瞭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瞭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於多瞭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製作模式有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麼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於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採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後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麼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採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desk裡,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跟時間賽跑。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裡,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後獨自做採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回臺裡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採訪什麼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對於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麼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麼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work裡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麼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新聞臺裡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在專題部的實習時間只有一週,但是對於我來說,這一週的收穫特別的豐富。專題部對於我來說,像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讓我靜下心來吸收他們前人做過的專題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著一疊有小山高的紀錄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來,可以看差不多7、8個小時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覺得累,反而一邊看,滿心歡喜的寫筆記,抄下他們好的製作方式。一個星期下來,寫滿了一個筆記本。

有時,在記者們有空的時候,會跟他們交流國內和他們不同的製作方式,看到一些他們做的很棒的專題,例如中國戲曲、sars系列,醫護前線系列,還有一些國內目前還沒有辦法涉及的區域的專題片,都會問他們整個製作的方式,如何採訪,怎麼確定整個片的結構,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過程中,實踐的機會很少。但是在看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專題片製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時間,更可以靜下心來回顧實習過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來不及消化的東西,重新消化。對於我來說,這一週,也是自己進步最大的一週。

在整個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對一些採訪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在實習結束的最後一天,採訪主任請我們幾個實習生聚餐。在餐上,他對我們說了一番話,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深刻很深刻。他說,記者這個行業就像是參加一個馬拉松比賽,很艱苦,獎品再豐厚也只能到了終點才能拿。起跑的快慢並不重要,在於的是你去跑的這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有人去幫你,是不是能勝利,都是靠你自己。他曾經見過不少人,在剛起跑的時候,跑得比別人快,但是中途因為誘惑太多,而中途退出,或者是被人追上。相反,有很多一開始跑不快的選手,他們一直都在堅持著,跌倒了再爬起來,跌倒了再爬起來,一直跑到終點。

我想,這段話,不單單是對於一個記者來說,也是對於人生來說的。人生也就是一場馬拉松,怎麼跑,都在於自己。要送給自己一個怎麼樣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4

  一關於有線電視新聞臺

有線電視新聞臺簡介: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二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瞭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瞭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於多瞭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製作模式有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麼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於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採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後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麼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採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desk裡,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跟時間賽跑。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裡,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後獨自做採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回臺裡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採訪什麼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對於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麼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麼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work裡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麼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新聞臺裡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們不喜歡在新聞中出現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裡面出現“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的新聞較之內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鐘到1分半鐘。在半個小時的新聞內,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港人節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觀察了三天之後,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踐的`機會:在一個公開場合上採訪教統局局長李國章。

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局長李國章出現的公眾場合,都會聚集一大批媒體的記者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開始就說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會接受媒體採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會有收穫。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採訪。

教統局的IO又表示說李國章願意接受媒體的採訪。我們又馬上把麥克風插上,等待李國章出來接受採訪。在採訪完畢後,記者們大多數都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參考大家所記錄到的筆記和聽回錄音,來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任何的資訊,有些不確定的還會反覆問。而相互之間也會參考一下這條新聞怎麼報。再打電話回各自的臺裡向採主報料。在這次報料過程當中,我自己也犯了一個錯誤,我向採主說李國章沒有迴應我們問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說話,我是聽到另外一個媒體的記者這樣報料回她的臺裡的,所以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想當然的覺得也應該是沒有迴應的,就這樣跟採主說了。採主當時沒有說什麼,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帶和音訊先傳回臺裡,讓他聽。等新聞出了以後,採主再打給我說,其實李國章從他的問題中已經是迴應了我們問的問題了的,只是說得方式比較婉轉,所以以後的採訪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分析,要注意聽被採訪物件回答的問題,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還要繼續跟進下去。有時候,新聞的角度和內涵,就是這樣靠記者挖掘出來的。

後來漸漸多了自己採訪的機會,每次的採訪回來,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幸好記者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告訴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說,剛開始採訪時,問的問題關聯性不夠強,不夠針對,有時問問題又過於絕對,令到被訪物件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後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都有強調過要避免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時候,經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採訪物件,手忙腳亂,一拿麥克風,學到的東西就丟掉了一半,心裡緊張得被訪物件回答什麼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說按照他們的回答繼續跟進問下去。後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麼自己不熟悉的採訪物件時,就慌慌張張的。

港聞部裡,給我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壓力。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一個這麼小的地方就有那麼多的媒體,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5

目的和意義:為了讓我們把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深入瞭解自己的專業,體驗作為新聞工作者的實際生活以及媒體的業務運作,理論聯絡實際,在實踐中領悟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瞭解日後就業的職業工作內容和性質等實質性內容,學校安排我們x新聞班全體同學進行了為期二個月的認知實習,新聞專業暑假認知實習報告。

xx年x月x日-x月x日這段期間,我被安排在“合肥晚報-服務熱線”進行實習工作。20x年x月x日-x月x日期間,自己聯絡,在《中國食品質量報》安徽記者站進行實習工作,開始了在學校時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實習結束,回想起在暑假實習的那段日記,心裡感觸頗多。

實習過程:

一、初到報社——懵懂

第一次道報社時6月22日,我跟班裡其他三個同學一起去合肥晚報廣告部報到,實習報告《新聞專業暑假認知實習報告》。因為是第一次去,裡面的人我們都不認識,裡面的工作人員也都在埋頭於自己的工作中,我們幾個人都在那狹小的辦公室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覺得自己實在是多餘。下午的時候,孫處把我和衚衕學叫去,說“服務熱線”那邊也缺人,問我們可願意去,想想自己在這邊也實在是“多餘”和那邊的“缺人”,和學校說的“服從報社安排”的叮囑,我和衚衕學去了“服務熱線”那邊,開始了在“服務熱線”為期一個月的接熱線的實習內容工作,就這樣懵懵懂懂的開始了我的暑假認知實習。

二、實習生活初期

實習的前兩天,x主任說我們主要是瞭解工作內容,學習一下x姐和x姐是如何接熱線的,同時要熟悉和準確瞭解服務內容和服務價格等工作細節。

兩天之後,正式上崗。剛開始的時候還覺得挺新鮮,但是時間一久就沒耐心了。但是馬主任說接電話時一定要熱心、真誠和耐心,因為也許我們的一句話就會影響到晚報社的聲譽。在本著不給晚報社丟臉,不給學校丟臉的“工作態度”,我在那認真踏實工作了一個多月。我知道。即使遇到“服務熱線”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要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的宗旨就是讓讀者和客戶滿意。

有好幾個都是因為對服務內容不太清楚,讓客戶在電話那邊等了好久,實在是很過意不去啊。漸漸地我知道只有熟悉工作內容和條款,是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過的那種,才能真正的幫助讀者和客戶,更好地為讀者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和細心,讀者和客戶的需要時半點馬虎不得的。

三、心得小結

其實在“服務熱線”的那段日子,雖然漸漸地實習的內容也熟知了,得心應手了,但是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不甘心和覺得委屈。看到報紙上班裡同學熟悉的名字出現在一篇篇新聞報道中,聽他們說自己跟記者跑新聞的經歷,我心裡實在是羨慕,覺得他們好充實,真的把兩年學到的東西運用到了實習實踐中了。我把我的心裡的真實的想法告訴了黃老師,黃老師耐心的開導我說:“哪種實習不是一種認知呢?”也許我沒有學到採寫新聞的技巧。但是步入了社會就會有所收穫的,而這種經驗和收穫也都會是一生受益的,是隱性的,但是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是用的著的。一番話,讓我心裡平衡多了,我的實習也變得有意義,有價值,有收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