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新聞類實習報告模板集錦9篇

工作報告 閱讀(1.7W)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聞類實習報告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聞類實習報告模板集錦9篇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

作為未畢業之前理論聯絡實際的橋樑,實習的經歷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兩個多月的實習,我對基本的新聞採編流程有了大概的掌握,能夠初步獨立採訪,獨立發稿。在報社除了平時採訪、寫稿之外,還被安排去值班接聽記錄報社的熱線,通過電話瞭解記錄爆料人的新聞素材也是一種不錯的鍛鍊,另外指導老師XXX老師也很耐心的給我講解做記者的基本素質,修改我所撰寫的稿件。兩個月下來收穫很多。

首先是通過多讀新聞來看一些優秀的稿件,分析作者的邏輯和思路。剛去的幾天,X老師就讓我看了很多他以前寫的稿子。因為他是報社裡的調查記者,寫的都是比較大型的調查稿件,十分注重調查的細節和現象背後所反映的問題。往往從寥寥幾筆就抓住了事件的核心,從事件的暴露出的問題層層深入,經過對幾個關鍵問題的瞭解,很快就深入到了現象本後的本質原因。而且,事情的起因都是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小問題。例如,《XXXX的系列報道》,從群眾的反映,到問題的形成,到施工方的採訪,到最後相關管理部門,通過幾個部分的分析調查,最後揭示出問題在於施工方和市政管理部門的利益勾連。整個實習過程中,一有時間我就在X老師的指導下看各種稿件,深度的、即時的、系列的、專題的。而且還要看不同報紙對同一事件是如何報道的,這背後就反映出記者整合新聞、呈現新聞、採編新聞的能力。

其次是新聞採訪的技巧。新聞採訪確實需要很多技巧,如果不能有效的和被採訪人溝通的話,就無法獲得真實可靠的新聞素材。尤其是遇到各種糾紛的情況時,當事人往往各說各話,同一個事件呈現出不同的說法,就更考驗記者的功力。要經過不止一次的訪問,才能把重要的資訊採訪到。如果糾紛中存在受害方,而且受害方能夠明確提供有效的證據的時候,事情會比較好處理,因為受害方會比較配合記者的採訪,而對受害方的控訴物件則需要根據事情本身,採取旁敲側擊的迂迴策略,來獲得關於事實真相的資訊。這種採訪中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電話採訪的時候一定要獲知聯絡人的姓名和聯絡方式職務等資訊,這是對信源的確定,也是我得到的一個很重大的教訓。在關於“XXXXX”的新聞中,由於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把握好,最終沒有得到關於對方的任何有效資訊,最後還是由老師出面方才搞定。

關於調查報道,一定要拿到證據。新聞是關於事實的報道,而事實報道不能空穴來風,有明確的依據。我在調查報道方面得到的教訓就是要注重證據,抓住關鍵,而在最後的稿件中則要呈現能反映問題關鍵的證據。因為新聞選題的原因,很多采訪都要通過電話進行。電話採訪的一個取證方式就是錄音,再有就是要獲得相關照片、視訊等材料。在採訪“XXXXX”事件中,這一教訓得到了清晰的詮釋。在X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對受害方和相關責任方進行了深入採訪。但是,X老師在修改的時候則指出:“為什麼不把剛剛電話採訪的情況反映上去,這就是問題的實質呀!”我就此終於領悟到,調查報道一定是要用事實說話的,不能簡單的歸納或者代替事件當事人說話。

分析事件、找到現象背後的關鍵和本質。很多新聞現象,單從表面看感覺沒什麼,只有經過仔細深入的分析才能發現問題所在,這就需要新聞記者有一雙“火眼金睛”,把所呈現出的新聞碎片和應然的情況進行對比,以此發現問題所在。如在“XXXXX”事件調查中,一名消費者為記者提供了自己的購貨單據,問題傢俱的照片等材料,但是不經過仔細的分析,就會覺得這些材料除了照片上顯示的傢俱出現裂縫的情況並沒有其他問題。但是仔細看了購貨單以及其中的每個條款之後,就發現,原來,在購貨協議單上早就存在著不利於消費者的條款,如收到貨款7-10天發貨,這樣子商家就有了緩衝的事件,消費者著急需要傢俱裝修就沒有辦法讓商家快速發貨。另外,還要求顧客必須蓋某章之後才可以退貨,而實際上購買是由賣場裡的店鋪操作的,根本就沒有蓋這個章。仔細看有一大堆漏洞等著消費者去跳。所以,這就讓我學會了去分析新聞,在分析中發現新聞線索。

熱線值班也是一種鍛鍊。實習期間我覺得比較能學到東西的另外一個地方是熱線值班室。每週有兩三次熱線值班,爆料人會不時打進熱線,講述自己身邊的新聞事件。值班人員就負責把他們講述的新聞線索進行記錄。我就把這當做是新聞採訪,對每一個熱線,我都儘量瞭解清楚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的內容、如何發生、事件當事人等重要資訊,寫成一個簡單的小新聞,因為接觸的都是各種型別的人,所以這也是一個有益的提高。

以上,僅僅是實習過程中最受感觸的幾個方面,還有更多的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我相信通過更多的實踐,我會學到更多的新聞生產的基本功。這裡對為我提供實習機會的XXX報社表示由衷感謝,對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我的XXX老師、XX老師和XX老師等表示誠摯感謝!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2

在學校規定的實習時間裡,我來到四川電視臺“新聞中心”來實習。具體是在“新聞連連看”欄目組。兩個月的實習過程讓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除了必要的新聞稿件的寫作,攝象機的基本操作,編輯器的基本使用,還學到了更多做人的道理,更是見到了以前不曾見到的怪事。在這兩個月裡,讓我經歷的以前從沒有經歷的事情,有跟多的感觸,很多的感動。

剛到電視臺的時候心理很激動。總是在電視裡看到不一樣的節目,各種動態的畫面,就是不知道怎麼弄的,現在終於有機會來看看了。剛來到這裡的時候我沒有見到編輯機,“新聞連連看”的製片人劉老師也沒有給我具體的任務,只是讓我到欄目裡面的一組,找潘老師報道。而潘老師讓我在網上找我們需要的選題。當時覺得在網上找新聞實在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我也很快得就找到一些最近發生的新聞。然後興沖沖的給潘老師報題。結果,潘老師一看,基本上都過不了。原因很簡單,不符合我們欄目的風格。現在我才知道,其實做最簡單的事情的時候也是要有根有據的,不是什麼東西拿來就可以用,更不是隻要是新聞就可以去採訪的。對於“新聞連連看”來說,一般的新聞比如撞車,著火,吵架等等民生新聞是不符合它的節目風格的,所以不可以用。而某某領導去什麼地方視察工作之類的政治新聞也不符合它的節目風格,也不能用。只有趣聞類新聞,例如會跳舞會唱歌的狗,會氣功的大師,年齡差距很大的夫妻,案件等等比較新奇的新聞才是“新聞連連看”的風格,所以在最後我找的那些全部都不能用,只得再找一些。我才知道原來新聞也不是那麼好做的,每種型別的欄目都有自己的風格,不是隨便什麼都可以做。

在“新聞連連看”實習快一週的時候,潘老師找到我說要讓我和耿曉還有唐佳一起出差去攀枝花,讓我找些攀枝花的題。這個時候不光是有一種興}奮,還讓我覺得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而我在網上找攀枝花題的時候卻遇到的很大的困難,因為地區有所限制,我在網上搜索的時候有很多重複的,真正的好題沒有什麼。從第一頁找到了第十五頁,也沒有找到什麼好題。但是就覺得有一種無力的感覺。在沒有頭緒的時候,我問了下唐佳,她卻找了好幾道。她告訴我,找新聞不能只在百度(搜尋引擎)上找,要在論壇,地方報紙,地方電視臺等等多渠道的找,這樣才有可能多找到一些。果然,我在聽了唐佳的話以後,在網上找了一些比較好的論壇,還有中央電視臺的幾期節目裡發現正的找到了不少題,雖然不是很硬,但是也可以湊數的做的題。每次找到一個題都要興奮一下,並把它放到一個固定的地方,以便以後查詢。從這個我學到了,做事要全面,不要死鑽牛角尖,要多角度的考慮問題,這樣雖然進論壇找電視臺網頁很辛苦,但是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畢竟可以找的到。

在11月29日哪天,我們三個人做火車一起到攀枝花。30日上午到達目的地。然後唐佳開始聯絡攀枝花宣傳部,攀枝花電視臺,攀枝花晚報等等地方政府和媒體。約好地方見面,然後談我們來攀枝花要做的題。先給他們看我們找的題,又問他們要了一些他們以前做的題,晚上我們開始整理資料。先去採訪誰,再去採訪誰,這樣的安排。之後的幾天裡,我們一直是早晨7中國報告網點左右甚至更早的起來拍節目,有時候要坐上半天的車才能到達地點。在攀枝花的這幾天,我們採訪了一位60歲的邱婆婆,她先後撫養的三被人遺棄的女孩子。現在最大的已經上大學了,最小的那個才有兩歲。邱婆婆撿到大女兒的時候發現她是個聾啞孩子,然而邱婆婆沒有放棄她,用和老伴一起存了幾年的錢,到處的找醫生,到處的找偏方,終於讓孩子說出話來,也能聽到聲音了。而最小的這個孩子是兩年前邱婆婆撿到的,那個時候孩子連臍帶都還沒有剪,血淋淋的,最後邱婆婆用賣豆腐掙的微薄收入養活的這個孩子。當我們見到這個老人,併到她家裡去的時候,我們被感動了。家徒四壁,卻養活三個孩子,多麼的不容易呀!我們還拍了一個潘大爺,他90年得了癌症,醫院治不了並下發了病危通知書。潘大爺不甘心,到處找配方,終於他發現吃昆蟲可以治病。之後他就到處找昆蟲吃。什麼蟑螂,耗子馬只類的,還有些是含有巨毒的蟲子。更是有壁虎這樣的小動物。有的燒,有的湯,吃的有滋有味的。讓人看的不僅要起雞皮疙瘩。我們還拍了一個養蒼蠅致富的人,他養的是無菌蒼蠅。特意給蒼蠅建了一個屋子,裡面養了幾十萬只,然後讓蒼蠅下卵,卵出生了就是蛆。把蛆養大,之後就可以餵雞。蛆含蛋白質是很高的,這樣的無菌蛆連人都可以吃,他兒子就給我們表演了吃蛆的過程。但是值得一說的是,那個蒼蠅屋臭的很,我們去拍的時候是硬著頭皮進去的,真的要有點犧牲精神呀!在攀枝花采訪完以後,我們又到了麗江。麗江我們遇到的最大的一個困難就是和一個叫和中國報告網

的口書書法家溝通。和志剛是和姚明同一年的全國十佳青年,很傲氣。我們開始和他溝通很難,約好第二天早上見面,去拍他爬山的鏡頭。我們三個很早就起來,天還黑的時候我們就到了相約地點,也許是被我們的真誠打動了吧,之後的拍攝很順利,再也沒有給我們麻煩。我想和人的溝通要真誠,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罷!再後我們又到昆明,這次遇到的困難更多,第一,蠶放物件比較遠,第二當地媒體不配合。我們只能靠自己去挖掘了。其中一個採訪物件叫熊寶參,從小就吃鹽,而且吃的很凶。一勺一勺的往嘴裡送。而他的家都出了昆明瞭,我們早上7點多坐上去他家縣城的車,11點多到的,又趕緊坐車去他家裡,因為不是很好找,只得邊走邊問,終於在1點多的時候找到他家了,結果他人不在。兩點多他回來,我們趕緊的拍。那天天特別的冷,我們穿的也都不多,拍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匆匆的收工了。因為還要趕到5點20回昆明的車。從早上我們就沒有怎麼吃飯,直到晚上9點才安心的吃上一頓。這個題也是我們最後一個題了,這20天的出差生活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做新聞工作者真的不容易,起早貪黑不說,飯也吃的不合適,有的時候還要中國報告網一天的在外邊跑著拍,真的是精神和肉體的雙重考驗呀!不過我相信,如果這樣的工作我都能適應並很好的完成任務的話,那麼以後就在是其他的崗位我一定可以更好的完成。

這次出差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拍攝技巧,還學到了很多采訪技巧。耿曉在拍攝上邊有很多心得都手把手的教我,比如什麼樣機位適合拍古鎮長街的鏡頭,怎麼拿機子更穩當,遠鏡頭,中鏡頭,特寫鏡頭的作用等等好多實踐中的東西,都是課本上學不到的。而唐佳則告訴我怎麼樣抓住採訪物件的心理,怎麼說採訪物件才能接受,在問問題的時候要循序漸進,這樣既可以幫助我們在後期製作過程中方便剪下,又可以放採中國報告網訪物件的情緒一點點加深。總之,這次出差讓我學到了基本的技能,也看到的人們生活中的艱辛,體會到世間的人情冷暖。

出差回來之後就是編輯節目,而編輯節目之前的聽同期聲是很辛苦的。要一直不停的在那裡一句一句的聽。有很多四川方言我還不太能明白,更有云南的方言讓我雲裡霧裡,所以有時候要聽好多邊才能明白一點點他的意思。聽完同期就要寫稿子,我在寫稿子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多問題。潘老師一直在強調要全面並突出重點,而我總是不能夠做好取捨,總在想著全面,從而忘了重點的突出。這樣一寫,就把一個人寫平了,沒有精彩的地方就沒有觀眾,所以在寫稿子上我知道,要學會取捨,要把一個人的最精彩的一面展現出來。全面不是不好,但是太全面了就是沒有重點。

寫好稿子就開始編輯節目。我之前已經學到一些基本的編輯器操作,除了個別特級以外都可以做。不過節目一般要有節奏感,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以至於出現了很多錯誤。比如配音要剪乾淨,也就是要剪完,不要拖沓。鏡頭要多給主人公幾秒,這樣後邊串的時候才能打上名字。鏡頭的長短要根據劇情節目的感覺來。做感人的就要長,做動物的就要短。還有新增音樂要符合節目內容,把握好節目基調。就在我編輯邱婆婆的節目時就出現了鏡頭過快,本來是很感人的節目,鏡頭一快起來就給人一種中國報告網反應不過來的感覺,而且原本的感人鏡頭就不再感人了。所以在潘老師指出這點以後我好好的琢磨了一下,原來要想編輯好一個節目,不是越快的鏡頭就顯示出編輯越好。而是要有感情基調,要符合劇情。有時候長鏡頭比快鏡頭更讓人接受。所以編輯節目要有張有弛,不能一味的追求快,而忘了基調。我再後邊編輯的時候依次做的比一次好,有幾個節目,潘老師,劉老師都審過了。讓我好好的欣慰了一下。一種成就感吧!

很快我的實習期就到了。在這兩個月裡,我從一點都不會到基本的掌握了攝象機的使用,編輯機的操作,以及稿件的寫作。並學到的採訪過程的基本語言技巧。深刻的體會到做一名記者的艱辛,並感到做一名記者的責任是艱鉅。在這段時間我遇到很多不同型別的人,給我最深刻的感覺就是語言技巧的掌握和對人的真誠。我相信自己,在以後的任何崗位上,都能夠做到不怕吃苦的精神。都能有一顆堅定而真誠的心來面對一切問題。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3

實習前奏

初到廣州的第一天,還沒有地方落腳,行李暫放在同學的親戚家,我們便要馬上動身在陌生的廣州為自己尋找一處地方落腳。

好不容易才在電視臺後面找到了一所兩房一廳的住所,環境一般,價錢也不低,不過有個好處,就是接近電視臺,從住處步行回電視臺,兩三分鐘就可以了,不愁遲到。於是就迫不及待地和房東簽下了一紙兩個月的合約,同去南方電視臺實習的一行十人在往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就擠在這個狹小的臨時窩中度過了這次難忘的實習生活。

第二天,我們便到電視臺報到,人事處專門安排了一位老師接待我們。在分配部門的時候,除了不會講粵語的要分到經濟頻道,其他人都可以選擇在經濟或都市頻道實習。就這樣,我們一行十人,四個去了經濟頻道,其餘的都去了都市頻道。

我所在的欄目是城市頻道的《城事特搜》,我們學院有兩位已畢業的師兄師姐恰好在這個欄目工作。有了前人開路,我的實習之路也順利了很多。

由於我們是學院與電視臺簽約的,都市頻道總監羅虹就專門接待了我們,吩咐我們下週一早上來參加頻道的例會,就這樣為期一個半月的實習順利開始了。

寫稿大過天

在《城事特搜》,專題的製作流程是:選題-報題-選題稽核-採訪拍攝-寫稿-審稿定稿-配音-根據稿件編輯-稽核播,在這些流程中,寫稿是非常重要的,電視臺對稿件的要求很高,編輯必須先寫稿,寫完稿還必須經過值班監製稽核,然後有專門的記者為稿件配音,然後才能進行編輯,而編輯的時候也是要根據稿件來編。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受過專業的新聞採寫訓練,但是電視臺所需的稿件與我們在學校寫的新聞稿有很大的差別。不同欄目的電視稿也有不用要求,在《城事特搜》,稿件不但要口語化,還必須引人入勝,所以稿件的開頭往往不是簡單明瞭地介紹5個w,而是設定懸念,吸引觀眾看下去,稿件的描述一定要生動活潑,有時候,為了把稿件寫好,記者往往要數易其稿。

我第一次寫稿是介紹一個天然“浴缸”,記者讓我寫稿的時候已經是拍攝回來的第三天了,很多鏡頭已經忘記,但寫稿的時候必須要根據拍攝到的鏡頭寫,為了把稿件寫好,寫之前我收集了一些記者以前寫的稿件,體會特搜的風格,然後上網查詢資料,回想當日拍到的鏡頭,慢慢琢磨著寫。還好第一次寫的稿件被採用了,不過記者也提醒我,稿件邏輯還是有點問題,看來當初沒修邏輯學是個錯誤。

在隨後的日子裡,我才發現寫稿不是一般的簡單。有一次,當我和另一位實習生國輝把我們花了整天時間琢磨出來的稿件給記者看的時候,滿以為可以順利過關,可是記者看完後不甚滿意,他拿回家研究了一天,把稿件徹頭徹尾修改了一番,後來還是覺得不滿意,第二天他又從另一個角度重寫了一份,一直到正式編輯之前,稿件還在繼續修改。

實習好與壞在乎溝通與交流

《城事特搜》有十幾名記者,絕大部分都是年輕記者,有些甚至是今年的畢業生,因為年齡比較接近,我們也習慣把記者叫做師兄師姐。

雖說特搜的記者比較容易相處,不過實習生還是應該注意和記者的溝通和交流,平時除了要有禮貌,更要學會主動。平時有空呆在辦公室裡,可以整理一下報紙,收拾一下桌子,這些細微的小動作,人家可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問”也是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適當場合主動發問,能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外出拍攝以及編輯的時候,在這個場合記者往往忙於工作,而忘了身邊的實習生,這就要自己大膽發問了。曾有一名記者對我說:“其實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教實習生,因為我不知道他有那些不懂,他問我什麼問題,我就回答他的問題。”

《特搜》的每一位實習生基本上都有一名記者帶著,如果記者出差或手頭上暫時沒事做,實習生就要等監製指派另一位記者帶了。但是,如果和記者混熟了,你可以自己主動跟別的記者,這樣就自然就不怕沒事做。而這就靠平時和記者的交流了,反正去實習就儘量不要讓自己閒著。

有一次,帶我的記者去參加培訓了,我自個在辦公室看報紙找選題,旁邊兩名記者在談一個有關路名的專題策劃,恰好我在選題的時候曾在網上專門搜尋過廣州路名,於是打岔進去,跟記者介紹了那幾篇有關路名文章,記者就讓我去網上繼續搜尋古怪的路名。我隨後搜到的路名被記者採用,這樣我就可以跟著記者做這條專題了。

當然,有時候有的記者會主動叫實習生幫忙,這個時候,實習生應該向帶自己的記者交待一聲,這可是基本禮貌。

動腦

我來這裡是實習的,實習就是學東西,學東西就一定要學會用腦。來到這個欄目,師兄由於時間的問題,他們在拍攝的時候不會專門教你東西,那個時候就是你要動腦的時候。

就算是搬腳架,這也是一門學問。你要很清楚他們什麼時候需要腳架,在那個位置,要多高,這些都要你去動腦沒,而不是單純地記者叫你幹什麼就怎麼做。還有在記者拍攝的時候你的腦袋同樣不能休息,他們為什麼需要這樣拍,他們取什麼景別,這些同樣要動腦,這樣你才能真正學到東西,而不是簡單的“搬運工”。

如果讓你去拍攝的時候,動腦的時候又到了。你需要考慮那個是主題,從那個角度去表現主題,該怎樣去拍攝。這些準備工夫事先都要想好,要不到時只會手忙腳亂。

到了後期編輯,同樣需要動腦。電視節目為了吸引觀眾,賣點是很重要的。因此編輯的時候,創新就顯得極為重要。動動腦筋,發揮你的想象力,將節目弄得有趣又有說服力,這樣你就成功了。

在南方臺實習,動腦是必不可少的,想學東西,要動腦;想節目吸引觀眾,搖動腦;想拍好東西,同樣要動腦。

花絮:

在烈日暴雨下

廣州最熱的一天超過39度。那天,我和實習生國輝早上8點出發,提著攝像機、腳架坐了兩個鐘頭的公交車來到海珠區的七星崗,找一處號稱全世界最深入內陸的古海岸遺蹟。

烈日高照,行人稀少,屢問無果。唯有茫然四處奔走,正當我們彷徨不知所措之時,忽見有一處荒野小山坡與報紙上所見的七星崗古海岸遺蹟相似。嘿嘿,終於被我們找到了。

一把小雨傘似乎抵擋不住暴雨的襲擊,很快我們的褲子就溼透了,於是我們只好在公交車站的亭子裡避雨。但是時間不等人,片子第二天就要出街,我們惟有冒雨去拍攝地點。雨越來越大,鞋子入水了,褲子溼透了,但值得幸運的是當我們到達目的地時雨就變小了。我們在毛毛雨中拍攝,為了達到要求我們認認真真地選取角度,力求每一個鏡頭都是最好的。不知不覺之中,我的鞋子和褲子都已經幹了,經過一番努力我們總算完成了任務。

烈日下承受酷熱的煎熬,暴雨中享受雨中的痛快,我終於嚐到了作為一個記者的辛酸,雖然是痛苦,但是我同樣擁有快樂。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4

作為一名來自大陸的學生有幸能來到香港實習,確實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而難忘的一筆。幸而在整個實習過程當中得到了老師和同事們的大力幫助,我在短短的實習時間裡學到了很多“實地作戰”的經驗。

關於《盛世》

《盛世》雜誌創刊於20xx年12月,是一本香港較年輕的月刊雜誌,由澳門賭王何鴻燊投資創辦。雜誌以整個大中華地區的高檔次受眾為主要讀者群,發行方式以贈送和定購為主,少量在報攤出售。

雜誌固定欄目有封面專題、企業專題、盛世人物、神州專題盛世脈搏等。發行至今,已成功撰寫香港潮商會、免費報紙時代、迪斯尼創千五億商計等封面專題,在香港上層商業人士裡面引起了一定影響。

目前《盛世》共有采編部、銷售部、市場部、財務部四個部門。公司人員流動性較大,採編部現行人手也較為緊缺。經營狀況正在逐步改進,近期新調任一新行政總監對公司運作進行全面改版。

公司整體企業文化較為溫馨。最開始創辦《盛世》雜誌的人同時也是香港壹傳媒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創辦《盛世》之初就把壹傳媒的管理理念帶到了這裡。除了編採人員可以採用彈性安排自己的上班時間,所有工作安排、任務完全網路平臺化,在公司還為員工提供了微波爐、電冰箱這些常用的家電,時刻為員工供應飲料、零食和方便麵,員工可以自由拿取,每天下午五點左右,還會有專人為大家送上新鮮麵包當下午茶。對於這種“家”的理念,員工們都表示非常滿意和享受。據說,這種公司文化是從外國引進的,通常在外資或合資企業才會出現,在香港的媒體中並不多件,像星島、文匯這些老報來說是並不存在的。

實習感言

1、學會“偷聽”整個實習,自己接觸最多、跑得最多的可算得是大大小小的“記招”了。過去的我一直天真地認為這樣的活動太沒有挑戰性,只是坐在位子上聽演講者們預先準備好的“通告”,哪不知原來一個簡簡單單的“記招”也有很大的學問。

每次當記招開始前後,香港同行的記者都喜歡圍成一堆,互相“對稿”,確保大家聽的資訊準確無誤。如果你因為晚到而錯過了“記招”過程中的某些環節,也可以在這個時候向“行家們”打聽回來。

在香港,記者們相互之間共享資訊來源的情況非常普遍,雖然各個報刊雜誌都在為了爭奪讀者而爭得面紅耳赤,但是私下記者同行們卻是好朋友,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對稿”行動並不會使他們喪失某些爭取獨家的機會,相反讓大家掌握的資料都準確無誤,顯然這一點跟大陸的記者反差極大。

老道的同事告訴我,這個時候身為“新兵”的我們最好也上去“湊一湊熱鬧”,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不至於漏掉一些重要而大家彼此關注的資訊。當看到“行家”們圍著演講者進行小範圍的“私訪”,也最好學會“偷聽”,因為這樣會讓自己得到一些“記招”以外的新訊息,比通稿上的內容更有意義。

2、建立人脈關係來到《盛世》的第一天,公司就為我們製作了300張名片,與其它實習單位的同學比起來,讓我們覺得無比自豪。同事說,名片對於記者來說非常重要,就算出席的“記招”非常沉悶,沒有拿到什麼訊息,留下名片也對自己建立人脈關係有很大好處。特別因為我們本身雜誌特色的原因,出席各型別的“記招”很多時候並不像其它報紙同行那樣,需要分分秒秒地“搶”新聞,而更多是通過這樣的場合,來擴大我們的人脈關係,為我們的人物專訪等實質性工作打下鋪墊。

而我自身也真真正正嚐到了留名片的“甜頭”。因為香港很多公司都有請公關公司替自己處理公關業務的習慣,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與公關們交換名片以後,很可能意味著她以後接手的公關業務都會把自己列入被邀請的角色裡面。我自己其實也記記不清是在哪一場“記招”上留下了名片,但“無心插柳柳成蔭”,自此以後我的郵箱便經常出現了某家公關公司給我發出的“傳媒邀請”,主動地給我提供了很多新聞來源。

當然,跟公關公司們打好關係還有助於我們得到一些獨一無二的訊息。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大陸招商團來港招商的晚宴,出席當晚的記者只拿到了公關公司提供的通稿資料,對於具體的招商企業名稱、數額等重要訊息全無涉及,卻唯獨《東方日報》的記者手裡拿到了這樣一個版本。在跟其記者交談的過程中我才明白,原來這個記者跟負責本次活動公關工作的公關小姐事前是認識的,在她的幫忙下,記者也就得到了這份“特殊”的資料。身邊的同事告訴我,這樣的情況在香港非常普遍,不少公關公司都會主動向一些熟悉的報社提供新聞訊息,甚至提前向他們透露相關的內容,藉此在其報紙上做提前的宣傳。

不過,當你發現這樣的情況也不用太過擔心,別忘了,香港的記者們私下都是互相合作的夥伴,他們會非常樂意地把手中的資料給你參考,這個時候你只要利用手中的相機把它拍下來,就一樣可以掌握這份“珍貴”的資料了。

3、早點到,晚點走其實這個道理在我們學新聞採寫的時候,老師就已經教過了,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最好的方法”,這次的實習讓我實實在在地明白了這句話的“真髓”。

實習的第二週,我們很幸運地安排到珍寶海鮮舫參加“浙港澳廚藝文化交流”活動,原本海鮮舫給我們各位記者安排了試吃活動,但因為部分參加活動的記者是報紙記者,需要回去趕稿的緣故,最後參加試吃的只剩下我們和另外一家報社。人丁單薄地坐在餐桌前,剛開始還有一點“不好意思”,當同桌的另外一家報社“同行”也提前離開,就讓我們更加“難堪”了。不過在這個時候,竟然讓我們發現,主辦方的餐桌上出現了美食家蔡瀾先生。其實在我們剛剛開始簽到入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發現嘉賓牌上有他的名字,但一直沒見他的出現,以為他不會來了,但沒有想到“晚點走”竟然讓我們碰上了這樣一位“貴客”。

我們自然是沒能放過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在活動結束後跟他做了一個專訪。當其時,我們還抱怨我們是月刊,如果服務的是報紙,明天這樣一條新聞登出來,肯定是“與眾不同”,成為“行家”中的“頭條新聞”。

4、一種來源,不同寫法還是來自上面的珍寶海鮮舫,雖然我們很幸運地拿到了一個“獨家”,但是因為雜誌出版週期的緣故,讓我們不能像報紙那樣對這一次活動做一個具時效性的報導。在編輯的指引下,我們嘗試著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來報導這個活動。而事實上,在其它當天去的報紙“同行”寫的稿中,不少同行也採用了另一種方法報道了這則新聞,使得一個簡單的活動,出現了多種形式的版本,不但有幾百字的短新聞、副刊裡的專版,還有一些被列入了旅遊版面當中。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5

目的和意義:為了讓我們把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深入瞭解自己的專業,體驗作為新聞工作者的實際生活以及媒體的業務運作,理論聯絡實際,在實踐中領悟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瞭解日後就業的職業工作內容和性質等實質性內容,學校安排我們07新聞班全體同學進行了為期二個月的認知實習,新聞專業暑假認知實習報告。

xxx年2月22日-7月24日這段期間,我被安排在“合肥晚報-服務熱線”進行實習工作。20xx年8月2日-8月26日期間,自己聯絡,在《中國食品質量報》安徽記者站進行實習工作,開始了在學校時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實習結束,回想起在暑假實習的那段日記,心裡感觸頗多。

實習過程:

 一、初到報社——懵懂

第一次道報社時6月22日,我跟班裡其他三個同學一起去合肥晚報廣告部報到,實習報告《新聞專業暑假認知實習報告》。因為是第一次去,裡面的人我們都不認識,裡面的工作人員也都在埋頭於自己的工作中,我們幾個人都在那狹小的辦公室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覺得自己實在是多餘。下午的時候,孫處把我和衚衕學叫去,說“服務熱線”那邊也缺人,問我們可願意去,想想自己在這邊也實在是“多餘”和那邊的“缺人”,和學校說的“服從報社安排”的叮囑,我和衚衕學去了“服務熱線”那邊,開始了在“服務熱線”為期一個月的接熱線的實習內容工作,就這樣懵懵懂懂的開始了我的暑假認知實習。

二、實習生活初期

實習的前兩天,馬主任說我們主要是瞭解工作內容,學習一下陳姐和郭姐是如何接熱線的,同時要熟悉和準確瞭解服務內容和服務價格等工作細節。

兩天之後,正式上崗。剛開始的時候還覺得挺新鮮,但是時間一久就沒耐心了。但是馬主任說接電話時一定要熱心、真誠和耐心,因為也許我們的一句話就會影響到晚報社的聲譽。在本著不給晚報社丟臉,不給學校丟臉的“工作態度”,我在那認真踏實工作了一個多月。我知道。即使遇到“服務熱線”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要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的宗旨就是讓讀者和客戶滿意。

有好幾個都是因為對服務內容不太清楚,讓客戶在電話那邊等了好久,實在是很過意不去啊。漸漸地我知道只有熟悉工作內容和條款,是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過的那種,才能真正的幫助讀者和客戶,更好地為讀者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和細心,讀者和客戶的需要時半點馬虎不得的。

 三、心得小結

其實在“服務熱線”的那段日子,雖然漸漸地實習的內容也熟知了,得心應手了,但是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不甘心和覺得委屈。看到報紙上班裡同學熟悉的名字出現在一篇篇新聞報道中,聽他們說自己跟記者跑新聞的經歷,我心裡實在是羨慕,覺得他們好充實,真的把兩年學到的東西運用到了實習實踐中了。我把我的心裡的真實的想法告訴了黃老師,黃老師耐心的開導我說:“哪種實習不是一種認知呢?”也許我沒有學到採寫新聞的技巧。但是步入了社會就會有所收穫的,而這種經驗和收穫也都會是一生受益的,是隱性的,但是日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是用的著的。一番話,讓我心裡平衡多了,我的實習也變得有意義,有價值,有收穫了。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6

在假期間,作為實習生在市電視臺度過了12天的假期生活。

省市位於省的西南部,是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聖人孔子,亞聖孟子等許多古代思想家都是出自於這塊聖土,這塊土地上不盡有那麼多文人、思想家。並且有著水泊梁山中108將的英雄故事!而我實習所在的市電視臺是市唯一的市級電視臺,其內部包括一,二,三套,並且還有生活,教育兩個頻道。我所在的欄目組是生活頻道的生活直通車,此欄目主要是報道老百姓的故事,在12天的實習期間,感受頗深!

在實習期間,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首先,帶人處世要真誠,這也是我們以後走向社會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帶人方面,見到同事一句“您好”,已經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禮貌習慣,也沒多久就和同事打成一片。同樣,在工作中,雖然是個實習生,是個所謂的後輩,但有好的意見和建議還是很坦誠提出來,領導同事也給了很不錯的評價!其次,我學會了做什麼事都要講究條理,經過了三次出去跟隨採訪和參加後期製作節目,親身經歷了一個片子從idea到成品的全過程,深刻了解了製作節目的酸甜苦辣。再次,認識到了idea的重要性,並且也瞭解到自己idea的專利權,一個實習生可以學到很多技術方面的東西,但自己的idea是可以無限發展的,也讓我有了很大的信心。最後,激情可能是我最大的收穫,從電視臺回來之後,我對電視節目的製作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在電視臺的激情一直延續下去,讓自己確立了自己的一個小小目標,這種激情也促使我努力奮鬥著!

從電視臺回來,依然想念一起做節目的那些同事,依然回味著那些做片的酸甜苦辣,但最重要的還是,我牢記同事在專業技術上,在為人處世對我這個將入社會的後輩的教育!這次實習讓我收穫很多,在我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的路上給了很大的啟示!

新聞採編實習報告

年假,我來到一家日報社開始了我為期兩週的實習生活。

我被安排在了該報社的文體版,因為是年終,又鄰近春節,所以會有很多的總結表彰會或者文藝演出活動,因而文體版的採訪任務十分豐富,每一天都在馬不停蹄的“趕場”。

第一次跟著“師傅”出去採訪的時候,我只帶了錄音筆就去了,採訪過程中,看著師傅邊採訪邊記錄,而我只是支著錄音筆在錄音,感覺很不進入角色。而在緊接下來的5分鐘內,師傅就基本上把這條報道寫完了。這令我十分的差異。後來才知道,最方便最節省時間的方法,就是筆錄了,把要點簡單的'記錄下來,整理一下思路,就可以回報社把新聞“敲”出來,馬上發稿了。

還有一次去採訪老年體協的年終總結表彰大會,進場之前拿到了一些發言材料,也就不擔心來不及記錄講話內容了,只是對出席領導作了比較認真的記錄。但是看到師傅還是在十分仔細的邊聽邊對照發言材料,我也不敢掉以輕心,也在材料上勾畫出一些重點,更正一些錯漏之處,同時在心裡組稿,想著回去應該怎麼完成這篇報道。

對於還沒有學過新聞採訪寫作的我來說,寫新聞稿完全是憑藉自己的新聞閱讀經驗,沒有什麼明確的章法可循,所以通常讓我寫上500字的新聞,我會寫出七八百字甚至更多,沒有字數、版面上的概念,以為我寫多少就能發多少。因而師傅就常常不厭其煩的幫我改稿子,用更為精煉明確的語言代替大段大段的描述性文字,初時看著一下刪掉那麼多有些心疼,慢慢的,也就不會去寫那些沒有用的文字了。

雖然短短的實習只有兩週時間,但是我真的從中學到了很多很實際的經驗,並且十分期待即將開始的《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希望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從理論上進一步接近新聞採訪和寫作。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7

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實習更接近於一次獨立學習,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這次香港有線新聞臺的實習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歷,香港媒體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精神讓我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個記者的使命感和態度。

一 有線電視新聞臺

有線電視新聞臺簡介: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二 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瞭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瞭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於多瞭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製作模式有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麼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 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於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採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後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麼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 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採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 desk裡,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跟時間賽跑。

有線新聞專業實習報告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裡,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後獨自做採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回臺裡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採訪什麼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對於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麼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麼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 work裡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麼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新聞臺裡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們不喜歡在新聞中出現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裡面出現“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的新聞較之內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鐘到1分半鐘。在半個小時的新聞內,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港人節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觀察了三天之後,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踐的機會:在一個公開場合上採訪教統局局長李國章。

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局長李國章出現的公眾場合,都會聚集一大批媒體的記者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局的IO(information officer)在一開始就說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會接受媒體採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會有收穫。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採訪。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8

一. 關於有線電視新聞臺

有線電視新聞臺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二.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瞭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瞭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於多瞭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製作模式有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麼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於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採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後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麼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採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desk裡,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跟時間賽跑。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裡,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後獨自做採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就要打回臺裡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採訪什麼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對於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麼無論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麼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work裡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麼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新聞臺裡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們不喜歡在新聞中出現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裡面出現“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的新聞較之內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鐘到1分半鐘。在半個小時的新聞內,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港人節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觀察了三天之後,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踐的機會:在一個公開場合上採訪教統局局長李國章。

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局長李國章出現的公眾場合,都會聚集一大批媒體的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開始就說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會接受媒體採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會有收穫。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採訪。

教統局的io又表示說李國章願意接受媒體的採訪。我們又馬上把麥克風插上,等待李國章出來接受採訪。在採訪完畢後,們大多數都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參考大家所記錄到的筆記和聽回錄音,來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任何的資訊,有些不確定的還會反覆問。而相互之間也會參考一下這條新聞怎麼報。再打電話回各自的臺裡向採主報料。在這次報料過程當中,我自己也犯了一個錯誤,我向採主說李國章沒有迴應我們問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說話,我是聽到另外一個媒體的這樣報料回她的臺裡的,所以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想當然的覺得也應該是沒有迴應的,就這樣跟採主說了。採主當時沒有說什麼,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帶和音訊先傳回臺裡,讓他聽。等新聞出了以後,採主再打給我說,其實李國章從他的問題中已經是迴應了我們問的問題了的,只是說得方式比較婉轉,所以以後的採訪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分析,要注意聽被採訪物件回答的問題,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還要繼續跟進下去。有時候,新聞的角度和內涵,就是這樣靠挖掘出來的。

後來漸漸多了自己採訪的機會,每次的採訪回來,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幸好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告訴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說,剛開始採訪時,問的問題關聯性不夠強,不夠針對,有時問問題又過於絕對,令到被訪物件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後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都有強調過要避免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時候,經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採訪物件,手忙腳亂,一拿麥克風,學到的東西就丟掉了一半,心裡緊張得被訪物件回答什麼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說按照他們的回答繼續跟進問下去。後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麼自己不熟悉的採訪物件時,就慌慌張張的。

港聞部裡,給我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壓力。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一個這麼小的地方就有那麼多的媒體,一條新聞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通常都是行家爭相交流的物件,在業內很受尊重。

當一個,在體力和腦力上要付出很多,當一個香港的,要付出的是雙倍的體力和腦力,這也是香港媒體競爭的激烈情況所決定的。記得年前在維多里亞公園,做特首曾蔭權的直播的時候,和攝像師就像洪流一樣,圍著曾蔭權,大家都是想要搶到一個好位置,我和同行的都被踩爛了鞋子,甚至連褲子都被扯破了。

專題部——專供我啃帶子的聖地

專題部一週出兩檔節目,一個叫《香港刺針》,由樑文道主持。專門針對熱門的事件,主持和嘉賓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形式有點類似鳳凰臺的《鏘鏘三人行》,不過不同的是,《香港刺針》的節目裡面還會插入對這個談論的題目做製作的外拍,另節目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不是單純的talkshow。另外一個是《時事寬頻》,是類似於香港電臺的《鏗鏘集》的一檔專題節目,相對《香港刺針》來說,《時事寬頻》的題材更為廣泛,可以是當前的新聞熱點,也可以是歷史人文,科學技術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時間只有一週,但是對於我來說,這一週的收穫特別的豐富。專題部對於我來說,像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讓我靜下心來吸收他們前人做過的專題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著一疊有小山高的紀錄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來,可以看差不多7、8個小時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覺得累,反而一邊看,滿心歡喜的寫筆記,抄下他們好的製作方式。一個星期下來,寫滿了一個筆記本。

有時,在們有空的時候,會跟他們交流國內和他們不同的製作方式,看到一些他們做的很棒的專題,例如中國戲曲、sars系列,醫護前線系列,還有一些國內目前還沒有辦法涉及的區域的專題片,都會問他們整個製作的方式,如何採訪,怎麼確定整個片的結構,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過程中,實踐的機會很少。但是在看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專題片製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時間,更可以靜下心來回顧實習過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來不及消化的東西,重新消化。對於我來說,這一週,也是自己進步最大的一週。

在整個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對一些採訪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實習後感:

在實習結束的最後一天,採訪主任請我們幾個實習生聚餐。在餐上,他對我們說了一番話,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深刻很深刻。他說,這個行業就像是參加一個馬拉松比賽,很艱苦,獎品再豐厚也只能到了終點才能拿。起跑的快慢並不重要,在於的是你去跑的這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有人去幫你,是不是能勝利,都是靠你自己。他曾經見過不少人,在剛起跑的時候,跑得比別人快,但是中途因為誘惑太多,而中途退出,或者是被人追上。相反,有很多一開始跑不快的選手,他們一直都在堅持著,跌倒了再爬起來,跌倒了再爬起來,一直跑到終點。

我想,這段話,不單單是對於一個來說,也是對於人生來說的。人生也就是一場馬拉松,怎麼跑,都在於自己。要送給自己一個怎麼樣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9

在法治版組實習,遇到的採訪事件會很雜,但都和法律有關係,為了不至於讓自己太手忙腳亂,也稍微補充了一點法律方面的知識,不至於當個“法盲”。遇到的採訪事件各種各樣,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20xx年7月11日上午9:00在王四營法庭公開審理的經濟適用房買賣合同糾紛案,我就得提前瞭解背景知識,以前對這方面的知識完全不涉足,可是現在我知道20xx年4月8日,北京市建委釋出了京建住225號關於已購經濟適用住房上市出售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中規定未滿五年經濟適用房不能按市場價出售;並全面停止辦理未滿五年經濟適用房過戶。如果我當時沒了解到這個,我可能對這件事就一頭霧水,完全不知所云。

朝陽法院20xx年7月29日上午8:40開庭審理培訓中心被訴沒有辦學許可證,學員要求退學費一案,當時去了很多記者,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新聞價值的新聞,華爾街一個如此出名的英語培訓機構沒有辦學許可證。可是結果卻令所有去了的記者失望,華爾街一方申請不公開審理,堅決申請,他們認為這件事跟他們機構的商業機密有關,沒辦法,這個好新聞只好錯過。

有幾次電話採訪的經歷,有一次是有個消費者李先生購買了櫥櫃,廚櫃在使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出現櫃門面板變形、人造石臺面斷裂問題,將北京紅星美凱龍世博傢俱廣場有限公司和廚櫃生產廠家北京美嘉賽羅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訴至法院。由於那天時間緊,只能電話採訪,提前我就已經想過,電話採訪不會有什麼結果,但我一定要爭取得到有用的資訊。給紅星美凱龍的第一個電話打過去了,沒人接,接著打了四、五遍,還是沒人接,但我不甘心就這麼放棄,又拿起了電話,電話那頭有了迴應。接電話的是個女的,一聽我是法晚的態度一下就強硬了。因為實際中出現過這種當事人態度強硬的拒絕採訪的問題,我不能讓這種事情再發生。我趕緊解釋,心平氣和的說我就是通過法院知道的這件事,並不是那位李先生讓我找的您,我只是想聽聽您方對這件事的看法。聽我這麼說,紅星美凱龍那邊的態度慢慢轉變了,我和她聊了半個多小時,從談話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資訊。

有時會很為難,因為當事人太過熱情。有一次老師說第二天去安貞法院,是報社的一個同事託咱們組去的,把當事人的電話留給了我。我頭天晚上便與他聯絡好了,他說一定要請我吃飯,我婉轉的拒絕了,因為老師說過他要請吃飯千萬別答應給東西千萬別要。第二天中午,他給我發簡訊,說在旁邊的酒店訂好了位置幾點在那見,我真不知所措了,只好告訴他我手頭有事還沒忙完。下午採訪完,我急忙告個別就走了,我真怕他在請我吃飯。誰知第二天他又發簡訊說出去喝個咖啡以表示對我的感謝,我只能回我真的有事。沒辦法了,我給老師打電話,問我該怎麼辦,老師樂了,說別害怕,別理他了,發簡訊你別回就行了。

實習期間接觸過三個刑事案件,每一次都讓我心裡特難受,我挑一個說。朝陽法院20xx年9月10日上午9:30公開宣判一成年男子教唆未成年人盜竊一案。未成年人只有15歲,還是個孩子,臉上的稚氣未脫,可就是這麼個孩子,如今用手銬烤著雙手,成了被告。宣判那天,孩子的母親到庭旁聽,眼淚就沒斷過。幸運的是,他由於情節不嚴重,年齡還小等原因,被當庭釋放。聽到這個訊息孩子和他的母親緊緊地抱在一起,泣不成聲。庭上只是大概說了一下作案的事情,我覺得這方面讀者可能不大會感興趣,在宣判後,我向那個孩子和他的母親提出了我想知道的問題。我問孩子被放了之後還會留在北京嗎?他說不。我問為什麼?他說他想回老家了,想呆在父母的身邊,不想再離開。母親當時的心情還很不平靜,我覺的還不適宜提問,就半蹲下來與母親平視,拉著她的手,當庭所有人中只有我一個女的,所以我覺得我可以成為那個母親暫時的依靠,可以給她一點力量。先勸撫她不要太傷心,孩子還小,會犯錯,但是他改了,如今也當庭釋放了,您別太傷心,他會好的。那個母親也拉著我的手,用力的點了點頭。等母親心情平復下來,話也多了,我一直當傾聽者,雖然只是聽,但收穫不少,知道了很多我沒想到的情節。等她說完了,我問她孩子的未來要怎樣計劃?母親說我想帶他回老家,不會再讓他犯錯了。這時我突然想起個細節,開庭前在休息室等候的時候這個母親有幾分鐘特別激動,當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把自己的疑問向母親提出,母親說因為當時我從門縫裡看見兒子被押了進來,我心裡難受,我想他。這一天的採訪很成功,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挖掘出了讀者可能想知道的東西。

還有一件事,就是影響頗大的由“小三兒”引起的“死亡部落格案”。女白領姜巖因丈夫王菲有了第三者感情破裂而跳樓,“死亡部落格”在網上引起一片譁然,網友“口誅筆伐”聲討王菲。飽受輿論譴責的王菲為此將轉載“死亡部落格”的三家網站北飛的候鳥、大旗網、天涯網告上法庭。開庭期間,法官在第二次提醒旁聽人員不要做記錄的時候,一個旁聽的女士舉起了手,情緒很激動,她說她只是一個普通網友,不認識姜巖,但一直很關注這件事,她說她有權利也有義務還原一個真實的現場,她說她很少跟貼,認為王菲很有問題。由於情緒過於激動,被法警帶出了法庭。法院的聯絡員跟記者說不要把旁聽人員被法警帶出法庭這件事登出來,但是我覺的這件事很能抓眼球,重點並不在法警把人帶出了法庭,而在於庭上有旁聽者會突然爆發,發生的很突然,完全沒有人預料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當時就想,不管能不能登,新聞一定要寫,登不登是領導的事情,寫不寫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了。既然這是事實,又被我看到了,我就可以寫,這是我記者的責任與義務。很幸運,這篇報道登了出來,並且配的圖片就是那位旁聽被法警帶走時的照片,如果當時我軟弱了,沒堅持,這篇報道就文圖不符了。期間原告的律師說了一句話:以鍵盤為武器,砍下他的頭,給死者作祭品。我覺得這句話很有衝擊力,當標題很合適,我很幸運,這個意見被採納了。

當記者一定要守時。第一次出去採訪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說,我是提請一個小時到達的目的地,我就是怕遲到,早到總比遲到好。每次採訪,我總是提前半個小時左右到達,找個地方坐下,多數是馬路牙子,把今天的採訪任務好好想想,理清思路。唯一的一次遲到是因為聯絡員告訴錯了地方,打車趕到的時候遲到5分鐘,感覺特別不好,打那以後,我更加謹慎了。

這個暑假非同尋常,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在報社更是明顯的感覺到一切為奧運服務,每週開例會的時候都會聽中宣部的各種要求,什麼能報,什麼不能報。開例會的時候還會討論下週的選題,但由於我是實習生,不用報選題。奧運聖火在北京傳遞的第一天,我早上6點就到報社,一邊看電視,一邊抓細節,一邊寫稿,細到每個火炬手跑了多少步。編輯問我每個人跑多少米,我說30米,編輯說確定嗎?我就有點二乎了,不敢確定了,做新聞不能想當然,任何即將變成鉛字的事情都得得到證實,必須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