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實習>

新聞類實習報告彙總8篇

實習 閱讀(8.21K)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聞類實習報告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聞類實習報告彙總8篇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

時間像流水,在不經意中的蹉跎和忙碌中,我的實習生活已經畫上了句號,文藝新聞實習報告格式。我不敢說這個句號是完美的,只能說我收穫了很多。習慣了自由的學生生活,曾在開始的時候,對那麼長的的實習時間有犯愁和些許不適應的感覺,覺得這日子是沒有盡頭,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板一眼,規規範範。但是,現在回味起來時剩下的只是在實習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滋味:有為自己的稿子沒寫好而煩惱的時候,有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竊竊自喜的時候,有為受到領導批評時而生悶氣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但是不可能直接就到達成熟,而只是不斷地成長,在成長中不斷地接近成熟。很慶幸的是,在實習這段日子裡,我成長了不少。同時,又對自我有了一個更為深一層次的認識。

實習生通常是沒有工資的,即便是有也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伙食費。很多人說,做實習生,就是變相的廉價勞動力。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換個角度思考,我把它看作收穫應繳的學費,成功前必要的付出,因為從書本到實踐,我完成了這種跨越。原來在課堂上做練習寫的稿件,只要能獲得老師的認可就行,而一旦進入實際操作,必須要保證所有人都能認可你。在實習老師的指導下,我盡力像一名合格的電視媒體記者靠近。

更重要的是,我從身邊的員工身上感受到了什麼是職業精神。比如,在學校我們總是習慣於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而真正到了工作中,每個人都會自覺地把前提工作做到最好,因為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我們做不好必定會影響到下一步",實習老師總是這樣告訴我;比如,課堂上老師佈置的新聞作業,我寫完了就直接交出去,而在實習中,因為一點差錯就會直接關聯到整個電視臺的工作,從稿件到同期視訊不檢查兩三遍我不會放心;再比如,上面佈置了一項看上去很辛苦很難完成任務,如果是在學校,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抱怨和抵制,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連續好幾天加班到很晚,也一定會盡力完成,實習報告《文藝新聞實習報告格式》。

實踐然後知不足。我發現自己在溝通、交流方面,還有許多不足。在學生時代的時候,並沒有有意識地去發展自己在這些方面的素質能力,等到實踐的時候,才發覺問題一個接一個的出現。曾經是那麼的自以為是,在遭遇了這些事情後,便收起了那種鋒芒,變得謙虛低調多了。能夠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不多,我有幸對此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

幾個月的實習也讓我明白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實習是一段獨特的經歷,當記者更是一種讓人受益匪淺的體驗。實習對人是一種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我們的人生態度的衡量。

在這場考驗中,我相信從四川音樂學院國際演藝學院文藝新聞班走出去的實習生肯定是經受得住的,我們決不會退縮,我們決不會成為懦弱者,雖然我們可能沒有做到最好,但我們肯定是拼盡全力的。

先做人後做事,這是一個社會生存的潛規則,在這次實習的過程中是一樣的。在與實習老師,其他的記者,編輯以及電視臺領導交往的過程中,我更是深深地體會到了怎樣做人、怎樣與人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我們不可能獨立存在,我們人與人之間是相互聯絡的。當我以前學習這樣的抽象理論的時候,感覺是那麼的陌生,而在實踐的時候,切實體會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做事同樣重要,這是檢測一個人的又一個重要標準。

這樣一段充實的體驗,改變了我很多的想法的同時,也端正了我的態度。每天朝九晚八的工作生活,鍛鍊了我的意志,改變了我的不良習慣;我們要積極適應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環境,唯有適應我們才會有收穫,我們才會有進步,我們才會更加成熟。

對於未來,我想現在不能說我已經完全有了清晰的思路,但是我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在平坦的大道上邁出下一步並不難,你只需要向前走就是了,可是在十字路口的任何一步都有可能影響大局,所以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最後我衷心祝福我親愛的05文藝新聞班的同學,未來的路上一路順風,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2

我最初對智哥的印象來源於婉瑩,不說不知道,原來“隱蔽”在南方電視臺的智哥是一個dj大紅人,他的聲音和他的電臺節目《一些事,一些情》風靡萬千少男少女。智哥完全是一個民主型的領導人物,在他身上我看不到懾人的氣魄,有的是親切,穩重和安全感。記得第一天到臺裡,我們什麼都不懂,在辦公室裡忐忑不安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正當我和婉瑩有點不知所措的時候,智哥卻很細心的看出了點端倪,悄悄的走到我們身邊,向我們介紹臺裡的工作情況和《in一派》的節目內容,親切的感覺讓我的拘謹即時緩減。雖然我們只是實習生,但是智哥卻很照顧我們,有時候我們在辦公室閒著沒事幹的時候,他會盡量幫我們安排出去拍攝或到編輯室跟後期的工作,希望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見識多點,學多點。

丁丁是一個既可愛又好玩的女生,她雖然個子小小,但魄力十足。她對於時尚潮流有敏銳的觸覺和洞察力,對於主持和配音工作她一絲不苟,從她的眼裡我感受到她對主持工作的熱愛。有一次,她拿著一本超人氣潮流雜誌認真地問我,“我們的節目要怎樣改進才能做得像雜誌那樣內容豐富和專業呢?”,可見丁丁對於節目的忠誠和熱愛。因為聲音的甜美活潑,丁丁成了廣告配音的小天后。在粵語的多則廣告裡都能聽到她的聲音,最近比較熱的“酸酸甜甜就是我”也是丁丁的聲音喔。有一次斌少還執意要在節目中用上這一句,把我和編導們都弄得哭笑不得。

另一主持人斌少是點子最多的一個。每次在例會上他總會很激昂的發表個人的意見和見解,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他像個演說家那樣滔滔不絕。斌少覺得個人的世界觀是由個人的經歷所決定的,像我們這樣的“正常人”,做真人秀節目時,一定要拋開平常人的思維方式去想,越是另類越是搞笑的,才最能博得觀眾的喜歡。所以我打心底裡覺得他無比佩服周星馳的無厘頭,在生活中,他確實也挺無厘頭的。斌少不僅是一個激昂的“演講者”,還是一個超級大書蟲,幾次出外景,還沒有輪到他工作的時候,總能看到他拿著一本書拼命的讀。我想,他平常的滔滔不絕也是書中的長期積累吧。我,好像也很久沒有認真的讀過書了,懺悔啊!

編導明哥是一個很出色的攝影師和很好的老師。記得在星期天播出的真人秀節目改革期間,我們三個實習生得到了一個獨自外出拍攝的任務--在街上找人獻歌並把過程記錄下來。唱歌的片段將會在真人秀節目的中段穿插播出,以增加節目的多元性和娛樂性,暗暗自喜的我覺得我們大展拳腳的機會終於來臨了。可是拍回來的片子的效果卻差強人意,除了畫面構圖、白平衡、對焦等問題外,還有采訪的問題,數數指頭一大堆。因為我們的“業餘”,明哥“狠狠”的為我們惡補了一課。最後我總結了好幾點:

開機後馬上要做好四件事情:

要調好白平衡。白平衡是很重要的,如果白平衡沒有做好,可能拍回來的片子都不能用了。

要把焦對準。把鏡頭zoomin對準被拍攝者的鼻子處,也就是聚焦,然後再把鏡頭zoomout,就可以做到對焦清晰了。

根據光線和光源把光圈調好。

選好背景。開機後不能懶,一定要想自己需要拍的是什麼,選好最適合的背景。

在拍攝人物時,不能把人頭給截了,不然畫面就會失去平衡。

白平衡要視不同的背景和光源進行調節,不能一成不變

焦要跟得快,不然拍出來的畫面會虛掉。

在採訪小朋友的時候,要蹲下湊合小朋友的高度;如果弓著身採訪,出來的畫面就會很難看,而且這樣也不尊重被訪者。

如果可以的話,記者要儘量拿著話筒進行採訪。不能隨意把話筒給別人,因為一個話筒8000元,一不小心掉地上,負責的人不是被訪者而是記者,而且隨意把話筒給別人玩弄,有損電視臺形象。

記者在採訪時一定要記住翻話筒,不然聲音就會有偏差,不清晰。

在拍攝時還要留意主持人的服飾,畫面內不能出現帶有宗教色彩的物品。

明哥最後還強調說,因為我們做的是娛樂性的節目,不同於新聞類的節目,要求現場為先,畫面質量為後,我們的畫面是可以預先設計的,拍出來的效果也是要美的,就算有一幀的偏差也是不允許的。

拍回去的片子在我們離開前都還沒有編輯,最後不知道派上用場沒有。雖然我們這一次任務以失敗告終,但這是我們唯一一次獨自外出採訪的經驗,我會好好珍藏的。

我跟劉怡哥出去拍片和跟他做後期的次數是最多的,他很照顧實習生,也很願意教導我們。平常在編輯室,我們更多的只是坐在編導的身旁學習,很少有機會用上編輯機。劉怡哥覺得懂得技術並不是關鍵,因為在不同的媒體,編輯的器材和軟體裝置都是有所區別的,我們需要培養的是一種編輯的感覺,

建立自己的編輯風格。是啊,我什麼時候可以製作一條完全屬於自己的片子呢?iwonder。

雄哥出身於師範專業,卻走上了媒體之路,一做就是5個年頭。我心裡充滿了對雄哥既害怕又敬佩的感覺,我曾經在雄哥面前犯了一個作為媒體工作者致命的錯:我幻想把做了一半的工作丟下一去不回頭。我的不負責任讓雄哥不快,他甚至忍不住訓斥了我一頓。雖然後來我彌補了自己的過失,但是雄哥的反應讓我意識到就算再小的工作,我都必須負起責任,有始有終。雄哥的後期製作很出色,對於色彩的運用和畫面的把握都很到位,他曾經對我說過:“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得靠自己,遇到不懂的要努力去學,唯有這樣才能在社會立足。”在他的指導下,我牢記了電視臺腳架的用法,知道了運用快捷鍵盤做後期編輯的方式,瞭解了自己的不足,我甚至敢於在拍攝過程中發表自己的個人意見,在實習過程中我找到了更多的自信。雖然雄哥說我處理事情還不夠成熟,不過我會繼續努力的。

小雷哥喜歡和年輕人在一齊工作,他覺得與年輕人一齊工作既有朝氣又有熱情和衝勁。小雷哥平常的話不多,但是他卻是實力派,做的片子是《in一派》的收視保證。大內總管欣姐笑話說小雷哥收買了作為收視統計的300戶家庭,所以才有好收視。其實,曾經在廣告部工作的小雷哥擁有強勁的後期包裝製作的實力,所以他的節目受歡迎絕對不是巧合。

其他的《in一派》同事也是各有各的特點,小鄧哥是典型的“actionspeakslouderthanwords!”型別的人,聽說他做的新聞類記錄片很厲害,可惜還沒有機會見識見識。在我們去實習的時候,芳芳姐去了英國旅遊,聽說還有不少豔遇了;tt姐和欣姐都是很好的女生,就比我大一兩歲,看著她們在電視臺如魚得水的工作著,再想想自己還是一個實習生的身份,就感到慚愧,同時不得不時刻督促自己要加把勁的積累。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3

新聞寫作是新聞學科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以新聞報道的基本規律與寫作方法為主要研究物件的專門學科。

通過去年近半年的新聞寫作的學習,我對新聞寫作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平時的練筆以及作業,讓我對新聞寫作的要求與特點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但始終沒有機會去自己採訪並寫作新聞。

這次新聞寫作的實習給了我一次嘗試的機會。說實話,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沒有碰有關新聞寫作的東西了,所以關於新聞寫作的一些東西,記憶裡也有些模糊了,還真是很擔心,會不會不能很好的完成這次實習。索性又將去年學的有關新聞寫作的教材以及筆記等翻了出來,重新看了一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最初還真不知道寫些什麼新聞,總是和大家最開始一樣,感覺沒什麼新聞啊,些什麼啊?自己在學校的小路上閒逛,空氣中充滿了離別的氣息,校園的各個角落裡都是畢業的味道,我想,也許我可以寫一些有關畢業的新聞報道。

通過這次實習,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對我以後的成長和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是採訪方面。採訪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有時候為了一個畫面或者被採訪者的一句話,就要準備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採訪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為了獲取更新鮮的新聞資訊,我必須學會如何接觸他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所接觸到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同學或朋友,關係比較單純,接觸起來也比較容易。但是在出去採訪的過程中,我會接觸到各種人和事,有些可能會比較積極,有些也會是很不配合。通過這次實習,我基本瞭解瞭如何與採訪物件溝通,並引導被採訪者較快的進入我們的話題。

其次是寫作方面。在這次實習之前我的新聞寫作方式往往沒有擺脫書面語,不能稱之為一篇很好的新聞稿,而且在稿件的處理方式上也常常會出現一些跳躍的邏輯、大量的形容詞、設定一些所謂的懸念……雖然我也知道新聞的“五W”和寫作的各種結構,比如像“倒金字塔結構”,但真的讓我來寫,我還真是不知道應該如何來安排文稿結構,從何入手、如果收尾。而且我發現最難的是給新聞取一個準確、形象、生動、的標題,寫一段漂亮的導語,讓觀眾一看就把視線鎖定在你所採編的這條新聞上。所以,我從開始實習的時候就每天找一定的時間來閱一些優秀記者的各類優秀稿件,認真地分析其結構和語言組織,體會不同新聞文字稿的不同表達方式,不同記者不同的寫稿風格。同時,每天拿出一部分時間看央視新聞聯播或者鳳凰中文資訊臺新聞等權威的新聞資訊節目,學習並體會專業權威的新聞寫作和表達,認真體會新聞寫作的特點和不同的表達風格。

同時,在新聞寫作的時候我漸漸學會了如何整合和分解資訊資源。整合資訊是分解資訊的前提,分解資訊是整合資訊的目的,一般動態新聞只是傳達某種資訊,沒有什麼深度和廣度,但如果我們把資訊整合一下,然後分解成不同的單元,做成一個縱向有深度、橫向有廣度的新聞報道,這樣既可以把新聞做得更好,又可以增加新聞報道量。與此同時,在做新聞報道的時候一定不能沒有留下餘地,留下一定的空間是新聞報道迂迴的需要,也是減少一些不必要麻煩的有效措施。

這次新聞寫作實習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實踐中不斷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新,進行補充,把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結合到實際中來,更加鞏固了新聞寫作在我腦海中的印象,讓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採訪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寫作是採訪的表現和結果,既要深入採訪,又要講究寫作,二者不可偏廢,要想寫好新聞就必須有客觀的事實依據,而寫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賴與採訪,要做好新聞,必須抓好採訪寫作的兩個明顯特點,要更加強調實踐性,以及鮮明的政治性。

通過這次新聞寫作的實習,我發現我漸漸喜歡上了新聞寫作,這個曾經一度讓我緊張又激動地學科。當我成功的採訪到相關人員時,當我把整理的資料寫成文章時,當我在鍵盤上把它們敲擊成文字時……我想,我沒有理由不喜歡上它。很感謝老師為我們提供了這次實習機會,它讓我收穫了很多,很多……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4

在法治版組實習,遇到的採訪事件會很雜,但都和法律有關係,為了不至於讓自己太手忙腳亂,也稍微補充了一點法律方面的知識,不至於當個“法盲”。遇到的採訪事件各種各樣,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20xx年7 月11日上午9:00在王四營法庭公開審理的經濟適用房買賣合同糾紛案,我就得提前瞭解背景知識,以前對這方面的知識完全不涉足,可是現在我知道。

20xx年4月8日,北京市建委釋出了京建住(20xx)225號關於已購經濟適用住房上市出售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中規定未滿五年經濟適用房不能按市場價出售;並全面停止辦理未滿五年經濟適用房過戶。如果我當時沒了解到這個,我可能對這件事就一頭霧水,完全不知所云。

20xx年7月29日(星期二)上午8:40開庭審理華爾街英語培訓中心被訴沒有辦學許可證,學員要求退學費一案,當時去了很多記者,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新聞價值的新聞,華爾街一個如此出名的英語培訓機構沒有辦學許可證。可是結果卻令所有去了的記者失望,華爾街一方申請不公開審理,堅決申請,他們認為這件事跟他們機構的商業機密有關,沒辦法,這個好新聞只好錯過。有時會很為難,因為當事人太過熱情。有一次老師說第二天去安貞法院,是報社的一個同事託咱們組去的,把當事人的電話留給了我。我頭天晚上便與他聯絡好了,他說一定要請我吃飯,我婉轉的拒絕了,因為老師說過他要請吃飯千萬別答應給東西千萬別要。第二天中午,他給我發簡訊,說在旁邊的酒店訂好了位置幾點在那見,我真不知所措了,只好告訴他我手頭有事還沒忙完。下午採訪完,我急忙告個別就走了,我真怕他在請我吃飯。誰知第二天他又發簡訊說出去喝個咖啡以表示對我的感謝,我只能回我真的有事。沒辦法了,我給老師打電話,問我該怎麼辦,老師樂了,說別害怕,別理他了,發簡訊你別回就行了。實習期間接觸過三個刑事案件,每一次都讓我心裡特難受,我挑一個說。

20xx年9月10日(星期三)上午9:30公開宣判一成年男子教唆未成年人盜竊一案。未成年人只有15歲,還是個孩子,臉上的稚氣未脫,可就是這麼個孩子,如今用手銬烤著雙手,成了被告。宣判那天,孩子的母親到庭旁聽,眼淚就沒斷過。幸運的是,他由於情節不嚴重,年齡還小等原因,被當庭釋放。聽到這個訊息孩子和他的母親緊緊地抱在一起,泣不成聲。庭上只是大概說了一下作案的事情,我覺得這方面讀者可能不大會感興趣,在宣判後,我向那個孩子和他的母親提出了我想知道的問題。我問孩子被放了之後還會留在北京嗎?他說不。我問為什麼?他說他想回老家了,想呆在父母的身邊,不想再離開。母親當時的心情還很不平靜,我覺的還不適宜提問,就半蹲下來與母親平視,拉著她的手,當庭所有人中只有我一個女的,所以我覺得我可以成為那個母親暫時的依靠,可以給她一點力量。先勸撫她不要太傷心,孩子還小,會犯錯,但是他改了,如今也當庭釋放了,您別太傷心,他會好的。那個母 親也拉著我的手,用力的點了點頭。等母親心情平復下來,話也多了,我一直當傾聽者,雖然只是聽,但收穫不少,知道了很多我沒想到的情節。等她說完了,我問她孩子的未來要怎樣計劃?母親說我想帶他回老家,不會再讓他犯錯了。這時我突然想起個細節,開庭前在休息室等候的時候這個母親有幾分鐘特別激動,當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把自己的疑問向母親提出,母親說因為當時我從門縫裡看見兒子被押了進來,我心裡難受,我想他。這一天的採訪很成功,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挖掘出了讀者可能想知道的東西。

當記者一定要守時。第一次出去採訪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說,我是提請一個小時到達的目的地,我就是怕遲到,早到總比遲到好。每次採訪,我總是提前半個小時左右到達,找個地方坐下,多數是馬路牙子,把今天的採訪任務好好想想,理清思路。唯一的一次遲到是因為聯絡員告訴錯了地方,打車趕到的時候遲到5分鐘,感覺特別不好,打那以後,我更加謹慎了。

這個暑假非同尋常,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在報社更是明顯的感覺到一切為奧運服務,每週開例會的時候都會聽中宣部的各種要求,什麼能報,什麼不能報。開例會的時候還會討論下週的選題,但由於我是實習生,不用報選題。奧運聖火在北京傳遞的第一天,我早上6點就到報社,一邊看電視,一邊抓細節,一邊寫稿,細到每個火炬手跑了多少步。編輯問我每個人跑多少米,我說30米,編輯說確定嗎?我就有點二乎了,不敢確定了,做新聞不能想當然,任何即將變成鉛字的事情都得得到證實,必須嚴謹。

每次寫完稿一定要讀,不要有硬傷。新聞的“硬傷”,是指一篇作品中,存在致命的、關鍵的、明顯的錯誤,或者是不該發生的常識性的毛病。常見的硬傷有政治性硬傷、政策性硬傷、導向性硬傷、違反宣傳紀律的硬傷、片面性造成的硬傷常識性錯誤和技術性的硬傷。報社裡貼的數量最多的就是“什麼是新聞硬傷”,要想做到沒有新聞硬傷,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發第一篇稿的時候高興的不得了,說實話,後來再發稿佔大多數的心理是害怕。怕哪句話寫的不對,給自己惹官司上身。因為這種事見得太多了,有時和各種媒體的前輩們聊天,他們對這點也很無奈。但只要報道的是事實,公正、客觀,不帶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哪怕得罪了某些人,也不畏懼,做新聞的,這點勇氣還是要有的。

短暫的實習結束了,真正走進了媒體,並參與其中,帶著實踐的經驗,要更好的學習理論知識,為以後成為真正的媒體人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參與其中,我樂在其中,我仍然充滿了鬥志。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媒體的前輩們看齊,積累更多的經驗,多涉及各個方面的知識,當個“雜家”,不求為中國的新聞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只求儘自己的一份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5

本次電視新聞節目製作的實習過程中, 拍攝階段我參與的主要就是我們的 2 個新聞節目 的攝像工作, 因此做好攝像的前期準備工作是必須的。 在節目攝製的前一週我上網百度了一 些關於我們使用的那臺 DVC180B 機器的一些相關資訊,自己先提前多瞭解了一些,儘量避 免在攝製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問題。

首先我需要了解的是從我所做的這部分工作來看, 我的實驗目的是什麼,對此我總結如下:

1、瞭解攝像機的基本結構。

2、熟練掌握攝像機的調整。

3、熟練攝像機的基本操作。

4、用各種不同景別鏡頭的拍攝技巧來進行拍攝。

5、熟悉拍攝運動鏡頭的操作方法。

6、初步進行攝像機運動的拍攝與構圖。

7、學會被攝物體運動的拍攝與構圖。

8、掌握利用變焦鏡頭拍攝。

二、實踐裝置與器材

1、數字攝像機 Panasonic DVC180B 一臺;

2、DV 錄影帶一盤。

三、實驗內容:

1、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的拍攝。

2、攝像機運動鏡頭操作其中包括拍攝推、拉、搖、移、跟、甩、升、降鏡頭,進行變長焦、 變短焦操作,利用變焦鏡頭構圖。

3、被攝物體運動構圖。其中包括拍攝人物原地不動,動作姿態發生變化;同一環境中,人 物產生空間位置變化;群體運動的構圖等。

4、綜合運動構圖。其中包括進行攝像機拍攝點不動,但隨著被攝物體運動做相應的鏡頭運 動;攝像機跟隨被攝物體一起運動等畫面。

四:具體拍攝:

1、在真正到了進行攝像機運動構圖時,我發現要體會拍攝的畫面從內容、成份到構圖都發 生變化並不是那麼的容易; 而且一不小心就忘記了要注意講究起幅和落幅的構圖; 特別是在 注意變焦鏡頭的構圖時由於技術不夠嫻熟和機器有點老化,感覺操作起來不是很上手。

2、在進行運動鏡頭的拍攝時,我們拍攝的一組關於“i 唱 i 音樂”選手在舞臺上走動唱歌, 跳舞的鏡頭時,由於他們運動形式多種多樣,拍攝中常用的推、拉、搖、移、跟無中基本方 式都要用上,而且要求配合適當,我也出現了一些不夠專業的失誤,導致了很多鏡頭的組合 看起來不太自然。

3、其中在拍攝一個評委打分的推鏡頭時由於當時我要走到評委的前方去拍攝,因此採用了 手持的方式, 但是就是在講攝像機從較短的焦距調到較長的焦距時, 手持的抖動就明顯的在 畫面中表現出來了, 最後導致這個鏡頭的內容沒有被採用, 本來我是想通過全景到支援人的 特寫過程中將觀眾是視線吸引到分數上來,從而達到突出主題內容的作用,可惜失敗了。

4、在站在體育館 2 樓的陽臺上使用拉鏡頭(因為拉鏡頭是正好與推成相反的拍攝方式,從 特寫拉到中全景,能有力地表現主體景物所處的環境)拍攝比賽期間的互動情況時,為了避 免像前面一樣的抖動帶來的失敗,我把手穩穩的放在陽臺上,然後托住攝相機,從而避免了 因為抖動帶來的畫面抖動,得益於此,最後這個畫面也被採納了。

5、在拍攝歌手從臺下走到臺上,做比賽前的準備,知道開始比賽時,我採用了搖鏡頭的拍 攝方法(當然攝像機是穩穩的安在三腳架上的),通過鏡頭的方向跟著參賽者的方向移動, 讓觀眾的實現在我的鏡頭的指引下跟著走,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6、由於我們的機位處於評委的後面,拍不到評委在欣賞參賽者們表演時的表情,於是我決 定扛著攝像機去評委的斜前方拍攝一組評委神情和動作的鏡頭, 於是我採用了移鏡頭的拍攝 方法,這樣就把評委的表情展現了出來,觀眾也一目瞭然評委對選手的表現持什麼態度了。

7、在這次的拍攝中,遇到最難的就是拍攝建行的鏡頭時,當時想的是要拍其中一個同學從 排隊到上前取錢,錄下取款機的聲音,等她取款完畢了再跟上前去問他排隊的感受。由於這 樣就免不了要使用跟鏡頭的拍攝方法,這就關係到了推、拉鏡頭和搖鏡頭的不固定的組合, 由於我的攝像機要隨時改變位置跟著被拍攝的主體一起運動, 主體都是在運動之中, 因此我 拍下來的畫面儘管手端得很穩了還是有些抖,最後不得不把固定採訪的畫面進行重新拍攝。 這是遇到的比較難的一個地方。

8、還有一個遇到的比較大的困難就是,由於拍攝綜合運動時手裡的攝像機要隨著被拍攝的 主體一起運動,做複雜場面排程與焦點虛實變換。構圖時,就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了,畢竟經 驗不是很充足,有些畫面的構圖完全不是之前想象的那個樣子。

五、口播新聞:

口播新聞中遇到了三大問題,其一:之前儘管背熟了新聞詞,也練習了幾遍,但是在播 音的過程中還是由於緊張出現了搞忘臺詞的情況,重來了好幾遍,真尷尬。其二:就是我的 普通話嚴重的不標準, 儘管我很努力的練習了, 可是還是悲劇掉了。 嚴重影響了最後的效果, 對此我很無奈。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播音的時候嗓子眼就像被卡住了一樣,提不出聲音來, 導致我的聲音還沒鍾華的大, 這個問題應該是當時怕說大聲了出現失誤, 總的來說還是沒克 服心裡的陰影。

六、編輯製作:

線上性編輯教室進行編輯的過程中, 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去年學的東西因為很久 沒用有點生疏了,小組成員討論了好一會,再在老師的提示下才開始了我們的製作,這個教 訓告訴我們要把具體的錄製方法好好的儲存再來, 免得以後出現問題時不知道怎麼辦。 錄製 開始後,第一個節目快製作完成的時候,我們的第二個大問題就出來了,那就是有個需要的 素材反覆編輯了好幾次都不能錄製到編輯帶上去, 經過反覆試驗換幾個打點的位置, 還是不 行。最後不得不放棄那段素材(這個問題以後需要重視,在以後拍攝階段,重要的素材要拍 2 段,以預防這種現象的發生) 。最後就是上字幕的問題,因為當時編輯字幕時我沒有考慮 好臺標的位置,導致上字幕的時候臺標擋住了一部分字幕,不得不從新改過來,耽誤了不少 時間。

七、總結:

總的來說,這次電視新聞節目製作的實習讓我收穫很多,雖然在拍攝、播音和最後的編 輯階段都出現了很多問題, 但是在不斷的失誤與總結中, 我們獲得的是改正問題的方法和以 後儘量避免這些問題的途徑。 畢竟失敗乃成功之母,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做這些事之前 好好的靜下來想一想自己是否把該考慮的問題都考慮到了, 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遇到了怎麼 解決它。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敢在失敗後經行總結教訓,吸取經驗。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6

實習單位:廣東省南方電視臺經濟頻道新聞部《今日一線》欄目組

實習時間:XX年7月8日——XX年8月20日

——養成良好習慣是減少錯誤的最好方法

本人於7月8日到8月20日在南方電視臺經濟頻道新聞部今日一線實習。實習第一天就接到一個暗訪任務,第二天早晨6點到廣州火車站暗訪手機詐騙。實習期間分別接受盧戰、王世軍、單湘石老師的新聞實戰、出鏡、拍攝培訓。隨後跟隨多個記者、攝像較系統地學習了今日一線新聞的操作。懂的了dvcp機器,偷拍機,大洋新聞採編的基本操作。

新聞型別:會議、暗訪、突發、投訴、封面、跑腿等。

會議——廣州中級人民法院公佈一批賴帳者名單,電視不可能把那批名單播出去,只能從中找到典型的。比如欠錢最少的一個公司只是欠了幾千塊,但是法院還是將它的名單公佈了出來。記者等開完會還要跟法院的人聊下,可以通過怎麼樣的途徑來解決或者緩解賴帳的問題。法院想通過媒體呼籲相關部門能夠建立一個誠信的資訊平臺,可以通過那個平臺來查詢個人或者公司的信用資訊。在這個新聞的處理上,記者要找出與別的電視臺不同的東西。

暗訪——社會新聞的暗訪帶有一定的危險性。記者要懂得保護機器,保護自己,要有憂患意識。養成好習慣是減少錯誤的最好方法。取機器時要檢查,到了目的地要用機器之時也要檢查,特別是隱蔽採訪。檢查過程可以在隱蔽的地方,比如在車內檢查就要將機器低於視窗的位置。用小動作來把對方的視線轉移開放置機器的地方,比如可以抽菸或者撓頭等。【手機詐騙,伏擊三天兩夜】那個封面我在火車站等人的時候就撓了很多次頭。

突發——突發事件不全部是災難新聞,也有衝突的相關方加強衝突力度,比如暴力等。抓捕現場,還原現場很重要。關於車禍的突發,【失魂金盃車連奪三人命】由於當時事發地距南方臺很遠。等我們打車過去的時候,屍體已經運走,只是路上還留有血跡。在拍攝過程中我差點也給車撞了。事發在一個s形的轉角處,汽車路過也不減速就在我身後擦過,現在想想都後怕。拍突發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保護自己。

投訴——有矛盾才有投訴新聞,矛盾相關方對事件的闡釋,跳出事件本身。一次跟馬東東老師去拍一個牆上漏水的投訴。小區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強烈要求不準拍攝,我們的攝像葉劍老師就把機子放在大腿上,靜坐在那裡。把該拍的採訪鏡頭都拍了下來。記者與攝像要配合默契,攝像注意看記者的暗示。【區劃調整便民先行】——8月11日,早上8點半我就在辦公室了。楊海濤老師問我有沒有空,說要去拍一個新聞。當初也沒問什麼就跟著去了。到了現場才知道是原東山區礦泉水街道劃歸越秀區管,正在開現場諮詢會。迅速擺好機位就開始拍了,心裡默記從多角度拍,還要在現場抓典型人物。一個阿伯每個檔口都去諮詢一下,我就決定以他為重點來拍。拍了三個鏡頭我覺得夠了,就去拍空鏡。後來記者說我典型人物的鏡頭拍的還不夠,不是三個鏡頭都能用的上,剛開始拍的時候就要多拍幾個。

實習與學校所教的配合方面教與用

電視跟平面媒體一樣都是要講故事,只不過電視是要通過電視畫面來表達。電視一定要在現場,有現場的畫面。特別是要儘量塑造故事的主角,並要有故事主人公相關的畫面來支援要講的故事。

電視編輯學中的編輯思想:動接動,靜接靜。常理思維(比如有一段採訪是記者a站左邊,受訪者b站在右邊。如果編輯一下子就接下一個畫面是a站在右邊,b站在左邊。給人一種視覺的錯感。)主體位置相似銜接,在拍攝,編輯過程中就會有意識的用到這點。主體人在左邊就要在他的右邊留有一定的空位,做方框的時候也在他所面對的一面留空鏡的框。

記者出鏡,如果背後畫面不能說明問題就要考慮選取正確的位置,可以通過記者的走動來說明一下現場的資訊。帶著編輯思想去拍攝,比如一些比較急的會議。當天的新聞非當天播不可,下午5點才拍完,晚上7點就要用稿子了。只能是不剪輯拍攝。要求非常熟練,可以採取對著通稿來拍的方式。拍到要的內容,構圖倒在其次。一個字快。比如鏡頭起幅、落幅,重點在落幅,起幅、落幅都兩秒,中間兩秒勻速搖過。少用搖鏡頭是為了多表達資訊量。一個搖鏡頭要6秒左右,相當於兩個鏡頭。所有鏡頭都要求到最穩。

新聞是有立場,做給誰看?利益相關的選題,利益相關的鏡頭。與主體相關的一切有用鏡頭。全景交代環境,特寫表達情感,中景交代事情的進展。空鏡頭用來銜接下個畫面,不至於鏡頭硬接,讓觀眾有中突兀感。

攝像

攝像,首先確保機器的安全,愛惜機器。出發前檢查dvcp機器配套是否齊全,mic電池是否有電。檢查dv,偷拍機是否使用正常;調白,晴朗室外優先考慮d3、d4檔,室內用c、b檔,星光效果用a檔;採訪環境光線不足,帶燈;調好水平,有條件的情況下儘可能用腳架。調白、水平、對焦、構圖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用一個鏡頭可以表達的內容不用搖鏡頭。搖動鏡頭,重點在落幅,中間勻速,起幅、落幅留有兩到三秒。

注意多角度,使鏡頭畫面有衝擊力。全景、中景、特寫為一組畫面鏡頭。每拍完一組鏡頭,拍個特寫或空鏡。畫面簡潔,突出主體。選定主體,將鏡頭拉到最近,調好焦,再拉開構圖。暗訪,隱藏身份,保護機器。預製室內c檔4。3k室外d檔6。3k(可以根據當時天氣適當調灰度片,晴朗調到d4都可以,以畫面的斑馬線為準。主體物體有兩三條斑馬線就可以了。比如主體人的臉部突出骨頭部位)燈泡3。2k演播廳黃色燈光ab檔。鏡頭推進調實,再拉開構圖,面向留空。鏡頭也可以運用圖表字幕,動畫在一起才更有感染力。

到達現場之前要考慮好將可能出現的情況,比如一個跳樓事件,事件可能場景是什麼?要講怎麼樣故事,如何組織資訊量,要有效地傳達資訊,並巧妙表達記者立場。講故事開頭,吸引觀眾眼球,在故事中塑造主角才是有特色的新聞,不是大路貨。電視新聞將發生過的真實影像完全顯示出來。現場掌控能力很重要,要求對圍觀的群眾要判斷能力,找到哪個群眾?判斷事件的事實,如車禍,就要找到目擊者,死者。在現場不要被人利用,處於事件中能抽身出來。在事件之外用懷疑精神來思考。

感言

主動積極,多做筆記,多問。

如果單湘石老師的時間允許,我都請他看下我拍的新聞,請教下他鏡頭構圖等不足之處,以後的注意事項。還有經常跟管炎子老師談每個鏡頭的把握度。說出一個真實的場景或者模擬的,問管老師,假如是你會怎麼樣處理這樣的鏡頭等等。

最多的時候辦公室裡面坐著28個實習生,如果不主動就什麼機會都沒了。每個實習生都有一個實習老師帶。帶我的記者是今日一線記者跑腿的組長,也跑南方報道的氣象那條線。很多時候他不方便帶我出去採訪,並且他個人也忙,沒空顧及到我。過了幾天,他就對我說,以後有空看見哪個記者出去採訪缺人的就跟去吧。以後如果是哪個記者、攝像要人手我就主動要求去幫忙。

開始的三個星期都是抬腳架,搬機子。三個星期後,楊文副監製說要我們主動點,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主動要求攝像讓我們拍幾個鏡頭。有時候跟著好的攝像出去,他會讓我拍幾個全景或者空鏡,並且教我構圖,拍攝中注意的細節問題。養成良好的用機習慣可以保護機器,也能儘可能減少失誤。

第一次完全由我用dvcp機器拍的是一次省高院的院長會議。一到省高院,攝像就讓我自己調白平衡,自己移機位。結果我拍出來的東西沒對實焦,畫面偏暗,構圖不知所言。所拍的一系列鏡頭全部作廢,導致當晚的南方報道關於省高院會議的新聞,用的都是資料畫面。記者說,還好不是很重要的會議新聞,如果是現場報道,後果不堪設想。

有了第一次的教訓,以後用dvcp機器的時候就好了很多。八月十號左右出差的記者多,實習生也走了一批。汕大的兩個師兄跟王世軍、單湘石老師到羅定去拍專題片了。新聞中心的楊文副監製就說現在臺裡缺人就把我當成正式的攝像派出去。因此第一次在派單上看到了我名字。那是跟劉彪老師出去拍一個關於天橋裝電梯的投訴,隨後也是跟他去拍過一個關於眼睛能吹氣球的奇人的現場,還拍了一個關於抗戰圖片展的南方報道【勿忘國恥珍惜和平】。劉彪老師說構圖可以了,還要再提高拍攝的速度。新聞特別是突發新聞關鍵是要拍到畫面,至於構圖倒在其次,速度很重要。

興寧礦災發生後一個星期,我在六樓的編輯房幫董傑老師編輯一個關於流浪漢的現場。楊文老師在那裡說要派我出差,我剛開始一聽不信是真的,還在那裡笑。肖琳老師就說正經點,笑什麼笑,領導派你任務呢。楊文老師說大概是明天下午3點去興寧換回第一批特派記者。被當作特派記者派出去,當晚興奮得睡不著。第二天8點半就到臺了,早上跟楊海濤老師去拍了個南報。本來派給他的攝像是崔航,但崔航老師說下午去興寧就早上休息了。下午等我14:10收拾好行李到新聞部的時候,記者告訴我說去興寧的特派記者14:00提前走了。可惜,這麼好的`機會就沒了,並不是每個記者都能碰上這麼大的災難事故。我錯就錯在之前沒有跟記者溝通好,以前每次有任務我都會提前跟記者打聲招呼的,說要跟他一起去採訪。那天剛好忙,晚上又興奮的忘了。

附錄1、參與作品:全部參與作品名,稿件。

2、主要拍攝新聞作品:

暗訪:《伏擊兩天一夜電話詐騙團伙落網》、《買件豆瓣醬附送三十多隻蟑螂》

突發:《失魂麵包車連奪三人命》

南報:《區劃調整便民先行》、《勿忘歷史珍惜和平》、《系統聯網“老賴”將寸步難行》

一線:《心急似火加油排長龍》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7

  實習單位:廣東省南方電視臺都市頻道《城事特搜》欄目組

  實習時間:20xx年7月6日——20xx年8月20日

  實習報告

“南方”之旅

為了擁有更多的實習經驗,早在放暑假之前就打算實習,但是好的實習單位難找,幸好有師兄的介紹,我得以在南方電視臺這個省臺得到了實習的機會。

新手上路

一個炎熱的中午我來到了南方臺的門口,在師兄的帶領下我上到了七樓的都市頻道《城事特搜》的辦公室,裡面的冷氣開得很大,剛進去就打了冷顫,但是整個欄目的記者卻以最熱忱的微笑歡迎我的到來,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找對了“婆家”。

《城事特搜》是都市頻道自辦的一個節目,並且是頻道的品牌欄目,更是收視第一,原因大概是因為整個欄目的製作人員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們充滿活力和創新的想法,其節目的風格老少咸宜。節目的監製他們就是需要我們這些年輕人給他們的節目補充一下新鮮的血液。

任何一個新手,如果是整天坐在辦公室裡,學到的東西是極其有限的,實踐是學習的重要途徑。我是幸運的,剛來就有任務了。於是我開始在廣州穿街過巷,跑起了新聞專題來了。由於是新手,除了一些專業的知識,對於知識的實踐幾乎是一張白紙。很多的時候我顯得手足無措,好在身邊有師兄的指點,才勉強應付過來。

慢慢地,我學到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知道採訪應該怎樣站位,手應該怎樣拿話筒等等,就連小小的腳架,怎樣放也是一種學問。比如什麼時候要,要多高,放在什麼位置,這裡面都有很多東西要學的。如果說在學校我們學的是一些大理論知識,那現在我學的就是一些“枝末小葉”,但如果沒有了這些小東西,整個知識系統就顯得不完整了。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適應期”,我開始掌握了電視節目的整個製作流程,從它的策劃到節目的“出街”。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優勢逐步顯示出來了,那就是我們的動手能力強,比較容易上手。但是也我們的缺點也“浮”了上來,雖然我們的動手能力是強,但是我們的寫作能力明顯跟不上我們的操作能力。通常一篇稿子要花上半天才能出來,甚至是一天,所以在整個實習期間最大的苦惱就是寫稿。這些都是因為我在學校裡過度強調了操作能力,而對於稿件的採寫能力卻忽視,才導致今天的困局。

錯誤中成長

一個人沒有犯過錯誤,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同時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作為一個實習生,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個人都害怕犯錯誤,我也是。每天我都要小心翼翼的幹活,害怕犯錯誤,因為志雄師兄對我的要求是極高的,他給我的理由就是就算你沒有達到我的要求,只是達到六七成,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你在失敗後還是會發現你的水平高了很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對你的要求要這麼高。

我也深深知道,起點越高,成功的收穫也就越高,從整個實習的開始到結束,我從心底裡問我自己我是沒有達到師兄的要求。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發現我的水平明顯有所提高,看問題的層面也比以前深了很多,這都是我在錯誤中學到的。

記得第一次犯錯誤就是拿MIC,我拿MIC的位置和站位都錯了,師兄將他的經驗告訴了我,知道怎樣才能達到採訪的目的。還有面對被採訪者我心理上所應該站的位置,不要與被採訪者的關係過於緊密,不是將自己的位置等同於受訪者,同時也不應該凌駕於受訪者之上,要個受訪者一種感覺:我的地位只比受訪者高一點而已。原來採訪還有很多學問的,怎樣引導受訪者向我們所需要的方向說下去,但同時又要有受訪者的獨特聲音,這就是採訪的最高境界。

錯誤總是在出現小小的地方,例如用機器的時候,裡面的設定有沒有符合標準,用機器之前都要檢查一番,這才是一個專業的記者。有一次就是因為沒有事先檢查好機器,導致拍出來的畫面不是很符合要求,雖然是一點點地小瑕疵,但是有瑕疵就不是好的作品。這些都完全改變了我在學校的思維習慣。很多我們沒有學到的小東西我幾乎都在我的實習生涯中犯了,導帶子時的格式,面對特別的要求應該怎樣處理,編輯的時候要細到畫面的每一幀,打點的時候應該如何準確到位,做電視就有一種膽大心細能力,拍東西的時候應該放開去拍,你儘量想辦法達到你想要的鏡頭,編輯的時候就應該細心,鏡頭之間的切換做到每幀都要準確。

什麼東西說起來是很容易,但做起來卻是另外一回事。當我第一次坐在對編機前的時候,我緊張到腦子一片空白。自以為可以應付過來的手腳卻顯得笨拙無比,打一個點的時間是人家的好幾倍。坐在身邊的師兄不斷指點我,但是我還是顯得有點手忙腳亂的。有好幾次犯了錯誤,不過好在不是什麼大的錯誤,要是將那些素材弄壞的話,我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錯有錯的好處,起碼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要比平常學到的東西要深刻得多。就在這些錯誤中,我逐漸學會了電視節目的對編。面對幾十萬的裝置,用起來總算可以得心應手。

但有一次最深刻的錯誤就是在過帶的時候,由於師兄要的是畫面和一聲道,但我卻不小心用了組合鍵錄取,發現錯誤的時候改過來的時候又犯了另外一個錯誤,導致了BETA帶的斷磁,好在發現比較早,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但是這一次的錯誤給我一個深深的教訓,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清楚要求,不要等到發現了錯誤的時候才懂得去彌補,有時候是於事無補的。因此以後在每幹一件事之前,自己都要很清醒的告訴自己應該怎樣做才不會出錯。這就是不斷在錯誤中吸取教訓,然後就能學到東西,不斷成長。

艱苦路途,受益匪淺

現在安逸地坐在電腦前回憶一個多月的實習路途,用“痛苦”形容這段日子最恰當不過。我們“享受”過烈日的煎熬,“品嚐”了暴雨沖刷的滋味。但是回憶起來,還是有點興奮,因為我熬了過來,我學到的東西遠比失去的東西要多。

大學校園,那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快樂園地,而我們就是那些充滿著幻想的“小男孩”。而外面的世界就是一個現實的大熔爐,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你的夢想很容易就給“熔掉”。外面的世界由不得你,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這一次的實習,讓我清楚地知道了我的實力,知道了我的方向,與其說打破了我的夢想,還不如說它讓我早點清醒過來了。

在學校了,都是老師將他們的知識“灌輸”給我們,但是在外面,沒有人會專門教你知識,只有你自己主動去學東西。很多東西都需要你動腦筋去想,然後你才能學東西。處處留心,於微處見真章,這可能就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吧?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8

採訪者的生平,小到他在過去的公開場合所說的每一句話你都要有所瞭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這樣才能讓你在採訪過程當中更加容易地與被採訪者發生共鳴,讓他們覺得你對他有充分的瞭解,對這個專訪非常地重視,自然而然,被採訪者也就會非常默契地與你一道完成整個採訪任務了。

與一般的被採訪者不同,《盛世》雜誌所專注的都是一些總裁、名人,他們接受採訪的時間並不是可以由記者自己挑選的。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斷地聯絡他們的公關,不時地提醒他們為自己安排採訪時間,確保能趕在截稿時間前完成。因為公關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我們一家媒體,他們不會一直把我們的採訪計劃放在心上,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他們。

至於採訪所涉及的問題我們也要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防出現冷場的現象。我曾經對美食家蔡瀾先生所做的小訪問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因為是偶遇的關係,事前自己並沒有對蔡瀾先生以及他的一些情況進行了解,以至於在整個訪問過程中我只能提一些較為“客套”的問題,雖然心裡知道這樣一個機會是非常難得,但是卻因為事前準備太少而使整個訪問出現了幾次冷場的情況,頗為尷尬。

此外,我們還要做到“不懂馬上問”,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因為當你行文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對於某個訊息不太肯定而打電話向被採訪者詢問,這樣就會讓對方覺得你太不專業,給人以不好的印象。哪怕自己在採訪過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切記一定要在現場“打破沙鍋問到底”,不要擔心這樣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領悟能力太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你對於被採訪者所說的全部內容完全消化,不會在文章中出現“失實”的情況。

大陸人的“優勢” 與香港土生土長的記者相比,我們這些大陸來的新聞記者顯然在處理內地新聞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在語言還是背景資料的瞭解上,我們都會比他們更加容易上手。

記得我曾經參加的一個廣西“港澳招商周”晚宴上,與一席操著不鹹不淡的普通話的香港記者採訪梧州市委書記。在採訪中,我這個大陸人的普通話明顯在提問過程中引起了在場記者的“刮目相看”,而市委書記對於我的問題也顯得格外的感興趣和配合,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眾多記者中當“主角”的滋味。

採訪過後,一位同是實習的文匯報記者還向我詢問了整個招商活動的背景訊息,包括什麼是招商,為什麼要招商,市委書記接受採訪中所提到的個別名詞概念,讓我這個“蹩腳”記者也有了一個充當“顧問”的機會。

穿裝打扮合時宜 我們這次的工作雖然屬於“實習”性質,但是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卻決不會因為你是實習生而放鬆對你的要求,特別在香港這個“時間等於金錢”的地方,公司根本沒有時間給你重新學習,一到公司他們就馬上把你當成了他們的員工,與其他正式員工一樣對待。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也要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不要一味地覺得自己只是實習生,所作所為還與在校一樣,包括我們的穿衣打扮也要與在學校有所區別。記得學院的外教nicole在安排學生到上海採訪世乒賽的時候,一直嚴格要求出行的同學要穿著成熟,此行的實習讓我深切明白了這個道理。

開始實習的前一天,在院長的指引和幫助下,我們精心準備了各自第一天上班的“戰衣”,雖然對於一身ol的打扮我們還不是非常地適應,但這樣的裝扮卻讓我們在用人單位裡留下了較好的印象。一開始我們還很不能理解,總是認為當記者的要四周圍跑,穿成這個樣子怎麼能工作。到了《盛世》,經過副社長的解釋我才明白原來記者也要分場合穿衣服。特別對於我們這樣一本高檔次的財經類雜誌而言,更多出席的是一些高檔場所,見的是一些商界名人,對於穿衣打扮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了。在公司,我們永遠都能發現一些記者的位子旁邊掛著一套筆挺的西裝,目的就是用來應付突如其來的採訪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