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關於教育改革的調研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3.09W)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教育改革的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教育改革的調研報告

關於教育改革的調研報告1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礎上尊重和遵循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規律,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更要培養獨立思索的創新能力和膽識,只有這樣我國的教育才能實現“人才紛湧而出,學術百花齊放,大師引領變革。”的局面。

實現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讓每個人都能讀書,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優質教育,並且在就業方面沒有任何用人單位的限制和歧視,在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以及國家組織的大型特種考試上都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所謂個性發展特點規律就是要求我們尊重學生的愛好,興趣,偏愛,特性,優勢,特長,長處,缺點,短處等。獨立思索的創新能力和膽識是國家和社會進步的靈魂和源泉。我們國家和民族就需要這種人才,這種大師人物絕不是應試教育所培養的悲劇產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眾化人才,他是什麼?他是引領時代,變革時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領軍者和開拓者。

教育改革這個詞很早就是一個熱門的爭議詞和討論詞。從新中國成立到現代,教育改革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突破。也培養了一大批在國內外科學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我們活得更有尊嚴了。但是大人物並非大師,而大師是引領時代,變革時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領軍者和開拓者。

錢老走之前給溫總理説:“我們總培養不出大師級的人物”。這句話的本質就是在提醒我們——原先的教育和現代經濟發展已經脫節了,教育應該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質是什麼?那就是創新+學習+借鑑。對此我有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建立國家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委員會。

大學就好比生產企業,學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變為合格產品,但是企業在最後一關對質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業都要建立質檢崗位,也就是對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質量檢查,淘汰不合格的產品。同理,我們高校也要建立國家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委員會來把控最後一關。我認為最後這一關如果把控得很好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選拔最優秀的人才,還可以鞭策學生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溫習原先知識。最後一關可以説很關鍵。我建議以綜合性論文加三個月實踐體會和感受的形式來進行考核(在大四下半期就要做這事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偏愛在本專業的範圍內進行自由研究(論文必需有水平,對某個行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題目自擬。這樣可以發掘人才在同一專業領域的多樣性,也可以為就業的'方向提供依據。綜合素質高的可以報送研究生,合格優良者可以調派村官。如果不合格將被淘汰出局。

也可以作為考核教師的依據。可下達指標,規定底線。如不合格者達到百分之幾,教師將直接淘汰或者記紅牌。反之,給予獎勵,評優,評職稱。

二.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調查委員會。

促進就是要拓寬就業渠道,可以增加就業崗位,也可以從國外引進就業崗位,還可以鼓勵創業,用創業帶動就業,讓畢業生的失業率降到最低程度。調查就是要了解哪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高,然後進行排名,給予表揚和獎勵。我認為高校的排名不能只以科研這個指標來排名,排名要多樣化,如就業最好的,教學質量最好的,環境最優美或最宜人的,風景最美的,出人才最多的,出名人最多的,進步最大的,最具發展潛力的,最具才藝或最具魅力的,建築風格最奇特的,最受民眾歡迎或者喜愛的,少數民族地區最受歡迎的,出名師最多的,群眾最受推崇的,對國家和社會貢獻最大的,對國際社會貢獻最大的,國際影響力最大的,綜合實力最強的,盈利最多的,最亂的,最差的,負債最多的等等。還可以以“高校精品課程排行榜”的形式排名,如在心理學方面哪個學校第一,哪個學校第二,哪個學校第三這樣逐一排下去。這樣排名有利於提高民辦高校和公立高校的教學質量和綜合素質,展示民辦高校和公立高校的實力與成就,促進自我定位自我創新自我進步自我發展自我淘汰。每年可在中央電視臺舉辦“實力民辦高校頒獎盛典”和“實力公立高校頒獎盛典”。評選的學校由評委會選出,獲獎的學校可由民眾選出。

三.鼓勵和支援民間成立專業管理公司為民辦學校提供智力支援。

請專業的管理公司管理民辦學校的好處有幾個方面:

1管理專業化

2制度規範化

3發展規模化

4競爭秩序化

5融資便利化

6教學質量保證化

7戰略目標達成化

8打造品牌化

9形成特色化

10教學實踐化

11學校改革合理化

12設定機構高效化。

不僅能夠為投資者獲得適當的回報也可以為國家稅收作出應有的貢獻。當然離不開國家對民辦學校的政策支援。民辦學校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服務於國家,社會,學生,家長,教師,股東。反過來股東有了合理的回報要回饋社會,如招收的貧困生免學費,農村困難戶和下崗家庭的孩子減學費。還可以辦企業使校企聯姻解決就業,為國家做貢獻。這些全部可以交個中介管理公司幫伱謀劃發展方向和未來。所以他也是目標完成的保證。請專業管理公司管理在融資方面也有優勢。他也可以為學校提供信用擔保。國家和社會要支援民辦學校的發展,如專門在中央電視臺開設“民辦教育線上”欄目。專業的民辦學校管理公司要立足長遠,面向國際,不僅服務於國內民辦學校而且還要服務國外民辦學校。走出實踐特色道路,打造百年品牌老校。

四.高校應該培養學生創業經商的意識和能力。

中國正走在復興的道路上,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中國國情就是人口多,高校的招生明顯在擴張導致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甚至出現失業。現在的辦法就是:

1增加經濟實體或培養和壯大經濟增長點來增加就業崗位。

2用創業帶動就業。

3建議全國人民每週休息三天,休息三天必然有人上三天的班收入先對平衡。

4工資收入高的崗位試著兩個人共同做共獲利。

5某些國有企業不能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精簡人員,要承擔社會責任,如無人售票車應設有人售票。我建議用創業帶動就業方案比較可行,即解決就業問題又可以為國家做貢獻以緩解就業壓力和防止不必要的損失。但是創業不是很簡單的事情,他有風險。

一般來說一個人要創業他必需滿足幾個條件:

1善於發現市場的空白(要做別人沒有的)。

2知識和經驗的準備。

3對本行業的熟悉程度。

4分析自己的優勢和資源(人脈關係,進貨優勢,成本優勢)。

5資金優勢。

那麼這些內容我們高校應該編成一套知識體系來學習,培養他們的經商能力。鼓勵學生勇敢的去創業。還可以培訓社會上想創業的青年人。

五.高校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索和創新的能力。

“為提高能力而進來,為服務社會而出去”這句話應該最能貼近民辦高校的辦學宗旨了。現在中國就是缺乏獨立思考的創新型人才。是怪老師還是怪學生還是怪教育體制呢?我想不能怪誰,應該都找下自身原因。老師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偏向於教學型,一種是偏向於科研型。兩者都出眾的很少,而國家,高校和學生也需要這種大師級人物。學生不要跟著老師的軌跡走,因為我認為這樣永遠都不能超過老師的。你說呢?中國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要形成學習、實踐—總結—再學習、再實踐—再總結的良性迴圈。我國的畢業生總覺大學學的知識夠用一輩子的了,出去施展拳腳,發揮力量。這種意識是很有問題的,是錯誤的想法。人的一生,學無止境,走到哪裡就學到哪裡,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不被社會和企業淘汰。我始終相信這句話“不進則退”。人才是什麼?我認為人才就是通過不斷的學習來駕馭和適應當今複雜多變的環境的人。你要記住伱贏在起跑線上,但有可能伱會輸在終點線上。國家和社會都在進步那麼教育體制也不能落後,要與時俱進。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礎上尊重和遵循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規律,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更要培養獨立思索的創新能力和膽識,只有這樣我國的教育才能實現“人才紛湧而出,學術百花齊放,大師引領變革。”的局面。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要尊重和支援學生的意向,不能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學生,因為適合的總比強迫的要好,支援他總比反對他要好,有可能他在這條路上能成為世人仰慕的人喲。走別人不敢走的,做別人不敢做的,領先一步,創造奇蹟。

關於教育改革的調研報告2

[摘要]本文探討分析了目前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的關係,為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關鍵詞]人才需求 教育改革 調研報告

一、調研基本思路與方法

為使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縮小與企業人才需求的距離,培養優質的人力資源,我們積極深入大型國有企業進行調研,研究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之間的關係,為職業學校教育改革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1.調研內容。(1)調研目前企業人才學歷層次和比例的基本情況。(2)調研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對人才規格內涵的介定情況。

2.調研方法:調研組以座談、資料統計、下發問卷等形式,對企業員工的學歷結構及比例、專業人才比例、企業用工需求、合作辦學等情況進行調研,聽取企業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企業用人需求現狀分析

1.學歷結構和比例分析。根據對某大型國有企業1700多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以得知其學歷結構。在企業的技術工人中,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所佔的比例接近40%,成為企業技術工人的主體。職業學校學生除了能從事該企業基本組裝等工種外,在專業技術崗位、基層管理崗位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專業技能等級及對應的比例分析。根據對1700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知人員根據從事的崗位不同,其職業資格證書一般分為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及技術等級證書兩種。

企業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一般具有三種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其中高階佔21%,中級佔46%,初級佔22%,無技術資格佔11%。企業技術工人持有五個級別的技術等級證書,不同等級對應的比例如下,初級以下佔72%、中級佔14%、高階佔10%、技師佔3%、高階技師佔1%,從初級到高階技師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佈。目前企業的技術工人中,技術等級比例不夠合理,初級及以下比例過大。

3.企業所需的人才規格與專業工種分析。企業隨著社會的發展,產品要不斷更新、不斷升級,需要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先進的生產裝置,這一切促使企業必須擁有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但職業學校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與企業的實際需要有差距,畢業生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與企業的要求差距較大。同時,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與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對接程度還遠遠不夠,部分企業急需專業工種有機械加工、農藥化工、儀器儀表、鍋爐、鑄造、焊接、食品加工、話務員和營業員等,無論在質量與數量上職業學校都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對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挑戰

1.企業技術工人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調查顯示我市企業技術工人的比例結構以初、中、高排列為74:16:10,按照國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結構,企業技能型人才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人數量嚴重不足,無證人員佔技術工人總數的52%。企業員工缺乏現代企業所必須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知識,影響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職業學校在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等方面有很大的辦學空間,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

2.企業需求的專業工種和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錯位。因為職業學校專業制約和市場用工需求有偏差,導致學生的就業率並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職學校並沒有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不受企業的歡迎,造成招生與就業兩大難。而企業卻因缺少優秀的技術工人,制約著自身發展,也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3.職業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和企業的實際員工素質有差距。企業對員工的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工作標準要求較高,但在部分就業的中職生的身上還存在著職業道德教育欠缺,敬業精神不強,責任心較差,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這就需要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及教育教學改革上進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關係尚未形成良性互動。在調研企業人才需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受調查企業中管理崗位的領導往往說不出我市各職業學校的特色或品牌專業,對於曾合作過的學校也只能說出與之合作的幾個專業。根據國務院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援,提高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職業學校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招生就業,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生產實踐,都需要與企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

四、對推動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1.規範職業學校專業設定,大力加強校企專業對接。學校要堅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學校要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絡,把企業的實際需求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資訊、技術資訊和今後的發展趨勢,主動調整專業設定和課程設定,使學校的專業與當地產業結構相吻合。在職業學校的專業設定上,力求做到“設定一個專業,培養一類人才”。另一方面,學校要主動積極為企業員工開展培訓,針對企業特點,制定培訓方案,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為在職職工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實現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相結合。按企業需求實現校企聯合,鬆散型、緊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質、重技能的勞動者,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學校要將素質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充分認識職業和技術實踐活動對經濟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勞動態度。以就業為導向,以文明禮儀教育為塑造學生職業形象的基礎,以公益勞動為塑造學生職業素養突破點,縮短畢業生適應企業工作的時間,使畢業生儘快地進入職業角色。

3.加強職業學校教師深入到企業進行自身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和鍛鍊,通過零距離接觸企業,親身參加生產勞動,使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貼近企業的需求,提高對教學的指導性。同時,邀請企業專家深入地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探索和建立按企業用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在確定市場需求的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實訓實習和學習成果評估等各方面聽取企業專家的意見,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引進“雙師型”教師,適應新型職業學校課程的教學要求,為培養企業需求的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