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寶寶不肯爬的原因是什麼

愛好 閱讀(1.51W)

爬行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環節,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不爬行就會很奇怪。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孩子不爬的原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寶寶不肯爬的原因是什麼

  不爬的孩子究竟是何原因

第一、爬的動力不夠。孩子會獨坐之後,就會獨立玩耍了。孩子穩穩地坐在地板上或床上,兩個小手就可以抱著或雙手交換著玩具玩了,這就是孩子獨立的開始。但為什麼孩子不好好地坐著玩,不安安心心的坐著非要爬呢?這就是孩子開始不滿足手中玩的東西了,當他看見周邊不遠有他感興趣的玩具和東西時,他就要試圖前往探取。這就告訴我們,孩子的好奇和探索是孩子想爬的真正原因和動力。如果這時孩子還不具備爬的能力時,他就只有翻滾過去探個究竟或獲取他想要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先有滾後有爬的緣故。滾過去畢竟沒有爬過癮,更沒有爬有利於向前探索和取物。因為,爬是在兩眼的指引下直奔目標,而翻滾則有點瞎蒙的感覺,很有可能偏離目標方向。

如果這時,家長已充分滿足和代替了孩子對周邊東西探索的需求,孩子不用爬大人就已經將孩子所想要的玩具或感興趣的東西送到了他手裡,孩子也就失去了爬行的原動力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懶於爬行,一旦錯過了爬行的關鍵期,再想讓孩子去爬就沒門了。

要想孩子願意爬,家長千萬不要急於滿足孩子的需求,一定要設法引誘和鼓勵孩子前往探物才行。

第二、爬的肌力不強。我們都知道,孩子爬行是一個全身的運動,需要四肢、頸部、背部和腰部的肌肉參與。爬行對於一個剛剛滿八個月的孩子而言,不是一個很輕鬆的體力活,沒有一定的肌力是難以完成。孩子一出生時,脂肪比較多,而肌肉的發育欠佳。這是為了適應孩子的生存的需求,吃得多,睡得多,動得少的緣故。隨著孩子逐漸的發育,抬頭,翻身和獨坐之後,孩子的活動能力越來越強,活動的範圍也越來越大,活動的次數也就多起來,肌肉的發育也隨之增加,肌力也變得越來越“Strong”。這就為孩子的爬行儲備了肌力,奠定了基礎。

如果我們的家長在孩子開始爬之前,時常將孩子抱在懷裡,很少讓孩子抬頭、翻身和坐,當然也包括不給孩子做嬰兒被動操,這樣讓孩子失去了肌力鍛鍊的機會。一旦孩子開始學習爬行的時候,孩子就必然四肢無力,感覺好辛苦,好累,而不是很輕鬆、很“Easy”。這時孩子就很容易地本能的放棄了爬行,或賴著趴著不動。這就是為什麼在有些小胖墩中間,不願或懶得爬的原因。這些小胖子,越胖越不想動,越不活動肌力就越弱,別說要他爬,就是翻個身都很困難。

要想孩子有力氣爬,平日一定要多活動,多鍛鍊,多做嬰兒被動操,增強孩子的肌力才行。

第三、爬的協調能力差。爬行需要肌力做支撐,但僅僅有肌力孩子依然不

會爬?這又作何解釋呢?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爬行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爬行是一個四肢協調運動的過程,需要四肢左右交替,上下前後運動才能爬行。除了四肢協調運動之外,爬行還需要孩子抬頭向前張望,這就需要眼睛和頸部肌肉的參與。從孩子最初的匍匐爬,進而手膝爬,最終像猴子一樣手足著地爬,這就需要腰背、腹部的肌肉協同四肢一起協調運動才行。如何在孩子爬行中保持孩子的身體平衡而不摔倒,並能隨時調整爬行的方向,向前、向左、向右甚而轉身,這就需要大腦的平衡功能參與其中。由此可見,孩子的爬行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將感覺運動協調統一指揮的大腦。

如果一個孩子只有健全有力的四肢,如同只配有硬體的電腦,是無法正常的工作。還必須要安裝一個功能強大的軟體,才能將所有的硬體有機連線起來發揮其電腦的強大功能。而這個電腦軟體就是孩子大腦的感覺運動統合功能。

在孩子爬行的過程中這個協調運動的能力是受左右大腦共同支配的結果。如果孩子的左右腦缺乏連結,我們將此稱之為大腦感覺運動統合障礙。那麼這種大腦感覺統合能力差的孩子就肯定不會爬行,至少爬起來很難看,如有的側著身爬、有的僅靠上肢的力量拖著身體爬,還有的甚至像海豹一樣用腹部蹭著地向前爬,有的乾脆坐著挪動著身體向前移動等。我們曾經遇見一個七個月大小的男孩,是一個典型的感覺運動統合障礙的孩子,眼睛不能注視和追視,坐不穩,開始僅僅按照腦癱來康復,雖然肌力有了明顯的改善,能獨坐了,四肢能支撐起身體,但就是不會爬。後來調整方案增加了感統訓練,孩子眼睛的注視也開始有了進步,四肢的協調性提高了,隨之爬也就有了明顯的起色。這充分說明了,孩子的協調功能是孩子爬行的.前提和保障。沒有四肢的協調,也就談不上孩子的爬了。

那麼如何促進和增強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呢?這就需要我們的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要堅持給孩子做撫觸、嬰兒被動操,前者從孩子的淺感覺刺激入手,後者是通過四肢的被動運動來刺激孩子的深感覺,兩者共同促進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的發育。此外,家長您還要允許孩子吃手、玩手、吃腳和玩腳。這些都是孩子眼手口和眼足口的高階精細協調功能,加上孩子的左右翻身等,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持續地刺激大腦,鍛鍊大腦的感覺統合能力,促進左右大腦的功能連結。孩子一旦有了這些很強的全腦協調統合能力,爬行起來自然就很順暢很容易了。

記住,要想孩子能爬,必須要鍛鍊和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第四、缺乏大人的支援和幫助。孩子的爬行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得到大人的支援和幫助。比如在孩子爬行的初期,由於孩子的上肢力量強於下肢,孩子的爬不是向前而是開倒車,這就需要大人用自己的雙手頂住孩子的雙腳,讓孩子借力向前爬。當孩子缺乏爬的動力時,還需要大人分工合作,有的在前面用玩具引誘孩子,有的則在後面推孩子的腳,讓孩子體驗爬行帶給自己的成功和快感。這樣孩子慢慢就會主動爬行了。總而言之,在孩子爬行的早期,需要家長花時間耐心陪著孩子爬。

如果這時家長缺乏耐心,沒有信心,過早讓孩子放棄爬,甚而讓孩子坐在學步車裡代替爬,那麼孩子很自然地就放棄了爬。一句話,孩子願不願爬,會不會爬與家長您有著最直接的關聯。

爬行需要感覺統合的支援,當然爬行也可以大大促進感覺統合的發育。

感覺統合能力是大腦高階功能的基礎。所以爬行對於一個孩子來講,太重要了。

  影響寶寶爬行能力的內外因素

俗話說“七坐八爬”,可見我們早已注意到坐和爬是寶寶發育的重要里程碑。父母一般都會格外重視“爬行”,因為這是寶寶動作發展的一大步。當寶寶的腦部發育到達一定程度,周邊神經系統連結也達到階段性需要,腦神經及肌肉協調都足夠成熟,又沒有外力限制的時候,寶寶自然就開始學爬行。而影響寶寶爬行的因素大致可以分成內、外兩個方面。

三大內在因素

1、如果腦細胞出現缺損,例如腦性麻痺,或者肌肉張力有異常,例如唐氏症,那麼寶寶要正常爬行就比較困難。

2、當寶寶的身體發育和動作協調發展到達一定程度,在相互合作下才能出現爬行。

3、如果是活潑好動的寶寶,學習爬行走路的意願就比較強烈。而較胖的寶寶可能因為身體的負擔太重,所以顯得有些裹足不前。

二大外在因素

環境

即使寶寶準備好了要爬,但是照顧者經常給予活動空間的限制,例如經常坐學步車、被抱著或揹著等,因此寶寶體驗爬行的樂趣就被剝奪啦。

教養

指的是父母親或照顧者的觀念,因為有些人認為人類是行走的動物,“爬”只是一個過程,略過爬行之後還是會走路。而有些父母則認為爬行非常重要,所以會鼓勵、誘導寶寶去爬行。

  寶寶爬行訓練的好處

爬行是還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孩子學會走路的一個關鍵性動作。會爬、早爬與多爬的孩子動作靈敏,協調能力好,懂事快,因此,在家庭早教過程中,訓練寶寶的爬行能力是對寶寶很有幫助的一件事。

專家研究發現,爬行能夠豐富大腦、小腦之間的神經聯絡,促進腦細胞的生長,寶寶的每一次爬行都是對大腦積極性的調動與激發,爬得越多,寶寶就會變得越聰明。而爬行少的孩子通暢邏輯思維能力差,空間感不強,會出現數學成績差、讀書序列、暈車暈船等。

一般來講,“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週會走”是寶寶大動作的發育過程,9月齡是寶寶大動作爬行階段,家長們要重視寶寶的爬行訓練,給寶寶一個寬鬆、舒適的爬行空間。

寶寶的爬行訓練有很大的好處,除了可以增強寶寶的體質和身體協調性外,還能夠促進語言的發展、性格的培養和智力潛能。因為肢體語言也是語言的一種,在父母引導下進行爬行訓練的寶寶對父母的語言提示、肢體語言、行為互動等會使寶寶對語言理解的準確性、合理性上升很多。而摸爬滾打對寶寶的手、足、眼神經運動調控的鍛鍊會開拓寶寶的實力,鍛鍊寶寶的性格品質,也是具有很大幫助的。

寶寶爬行的訓練,不僅是鍛鍊寶寶的四肢,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多種器官和大腦都能同時得到鍛鍊,對寶寶的整體發育和成長都有很好的幫助,家長可不要忽視了寶寶的爬行訓練哦。